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马上回酒店。”
  酒店里同样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员工脸上都带着笑,欢迎用语的甜度,更是高了好几分——这倒还容易理解些。
  李志雄在电脑上细细的看着手下拍的照片,但他关注的不是冯一平,而是围着他的那些人,确切的说,是看那些人的眼睛。
  他仔细的审视那上百张照片,能看到的几百双眼睛里,他没有看到谄媚、讨好,看到的只有爱护、自豪——他们不是在看一个首富,他们是在看一个亲人。
  一个手下说,“前些天去跟一则新闻,一个土豪带着漂亮媳妇回老家,拿麻袋装钱,见人就发,一般的两千,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一万,当时,也没见到那些收到钱的人有多高兴,有多热情。”
  “所以,这就是土豪和首富的区别。”另一个手下回答。
  “你们好好整理一下,”李志雄说,“相信我,我们这一次,一定能出一篇非常轰动的新闻,”他已经在构思这篇新闻该怎么写。
  “那我们还去冯家冲吗?”
  “当然要去,冯家冲旁边的那些村子也要去,素材越丰富越好。”
  ……
  综合楼里,冯振昌和梅秋萍呆呆的看着楼下的热闹景象,冯振昌想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现在想说,未必!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梅秋萍则喃喃的说,“我现在一点都不稀罕什么警车开道的待遇,有几个让警车开道的人,能像我儿子这样。”


第三百七十章 越来越好
  “来啦来啦,”梅家塆,梅建中一手叉腰,一手搭在额前,翘首以盼,一个侄儿媳妇抱着孩子,乐悠悠的跟他说,“已经下车了。”
  “大家都在?”远远的就看到村口这汇聚的人群,冯一平问大舅。
  今天他们特意挑在半中午回来,想着上班的去上班,去田里的去田里,没曾想还是有这么多人等在这。
  “我们没说你今天上来啊?”大舅说。
  “这有什么好稀奇的,”二舅说,“都知道你昨天在镇里,今天还不上来看外公?”
  一下车,又是围上来一群人,“回来啦,还好吧!”
  “挺好的,舅,舅妈,你们也挺好的?”冯一平几乎是走一步就得停一会,跟这些亲戚打招呼。
  要说谁是谁,冯一平本来就说不清楚,不过,叫舅和舅妈,准没错。
  “他在外面还算好,前几个月呆在首都也没事,太阳这么大,大家一会来家里喝茶。”大舅帮着招呼。
  “一平,你记得我是哪个?”前面突然有一个穿着条纹体恤的人站出来问。
  “表叔好,好几年不见,你身体还是这么好。”这个人,冯一平还真记得,就是当初坐席的时候,让冯一平喝醉了的那位。
  见冯一平还真记得自己,这个表叔笑得露出满嘴黄牙,“日子过得舒心,身体才好,说起来,还得亏了一平你。”
  三舅跟冯一平解释,这个表叔家的两个儿子跟儿媳,都在工业园上班,他和老伴,在家里带孙子,一年还养两季蚕,收入不错。
  “表叔你这是哪里话,我也没做什么。”
  “一平,客套话我就不多说,表叔倚老卖老的嘱咐你一句,以后要是再有这样的事,你可不能一个人在前面顶着,你不知道,这几个月你在首都,你爸妈着急,我们大家伙也跟着着急,好了,你外公还在那等着呢。”他拍了拍冯一平的肩头。
  人群尽头,梅建中站在门前,双手叉腰,看着外甥走过来,这会表现得一点不激动,“到啦,快,进屋喝水。”
  穿着件白汗衫的外公,气色挺好,就是看上去比以前更瘦了些,头发也比前一次见的时候,要稀疏些。
  耳朵上带着个助听器,但说话的声音依然不小,估计是习惯了,但这也不错,听上去中气还算足。
  这估计是除了过年,挂面厂第一次放假,三个舅妈正在忙着做饭,“两年多不见,一平,你都成大人了。”大舅妈端着一盘西瓜走过来。
  “大姐你这话说的,”二舅妈看着没外人进来,小声说,“一平的女儿都满了周岁,做爸爸的人了,怎么还不是大人?”
  “刚才你那个表叔说的话在理,”梅建中拿着个大搪瓷缸子喝茶,“做事情是重要,但是,别忘了你现在也是上有老小有小的人,再遇到那样的事,是得多想想。”
  “我记住了外公,”冯一平没做任何辩解,“你身体好就好。”
  作为一个已经84岁的人,外公的身体状态,真还算不错。
  也没闲话几句,外公就催促,“饭好了吗?不快一点,一平他们今天肯定走不了。”
  还真是,吃饭的时候,屋里就跟走马灯似的,都是来叫冯一平去家里坐坐,有点像以前过年的时候,“我们也不把你当客来待,不吃饭,水总要喝一杯。”
  ……
  下午三点多,终于进入冯家冲的范围,冯一平贪婪的看着外面熟悉,不,其实真有点不太熟悉的一切,“是不是有些认不出来?”冯振昌面带得色的问儿子。
  “还真是。”
  “这两年,不但是我们村富了,周围的村子也一样日子好过起来,虽然变化没有外面那些大城市那么大,但是,一年一变样,还真不是吹牛。”
  “你就说这些房子,不比沿海那些有钱地方的房子差。”梅秋萍一样带着点自豪的说。
  冯一平最在意的,不是这些房子,而是其它的一些东西,比如那些热情的跟他们打招呼的人,身上的衣服,虽然说不上有多好,但是就连那些牙齿都没几颗的老人家,也都很少有人还穿裁缝缝的衣服。
  家家门前停着的那些车,虽然最常见的还是面包车,大多数人家都还是摩托车,但这怎么也是富足的一个表现。
  路边塆里的那些小路,也不再是土路,或者是随便用石块一铺,现在要么是规整的条石砌成,要么是水泥修的。
  还有,路边没走多远就能看到的那些小店……
  最让他高兴的,是路边的路灯和公交车站牌,这些对城里人来说熟视无睹的东西,这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出现在他们这个偏远农村,说是划时代的变化也不过分。
  虽然没有从蛮荒进化到文明社会那么夸张,但最少,也是终于从化外,成功的跻身化内。
  “一平,”东正哥骑着摩托车迎面赶过来,挨着车停下,“呵呵呵,回来啦!”
  “回来啦哥。”
  堂哥那丝毫没有作伪的高兴,也让冯一平很高兴,原来的时候,他们堂兄弟之间,可没有这么亲密。
  可能除了父母对子女,世界上其它所有感情的好坏,都会直接间接的跟经济状况挂钩。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后,才有条件、心气和精力来维护各种情感。
  “你这是要去哪?”冯振昌问。
  “什么去哪?就是专程来迎迎你们,怎么这么迟?好多人吃了中饭就在村部那边等,好了,我在前面给你们开路。”
  没过几分钟,一个摩托车后面驮着一袋子米的人看到冯一平,一个急刹车,“小叔回来啦。”
  “刚从外公家上来,现在家里也不种粮食?”
  “粮食哪有经济作物赚钱?食品厂不是上了新产品吗,我今年全部种上了蚕豆,听说前一阵子你在首都,没事就好,回来就好。”
  “劳你关心,有功夫来家里坐。”
  冯振昌看这儿子娴熟的跟着这些人拉家常,“小时候,你见了人,连招呼都打得少,现在真是进步飞快。”
  “嘿嘿,长大了嘛。”冯一平傻笑。
  然后,看到刚刚那人居然掉头骑到他们车前面,对着冯一平笑了笑,赶上去和东正哥并排走,这也是开道?
  可能是喜欢凑热闹的人多吧,东正他们两个也没有开口相邀,不多会,车前面的摩托车越来越多。
  ……
  李志雄又提前一步到了冯家冲,作为一个记者,他对这个小山村的变化,和冯一平一样敏感,有些地方是富了,表现在外的,就是房子好了起来,但也就是房子好了起来,腰包鼓了些。
  但这里不一样,这里是系统的提升,将来会越来越好。
  现在他们三个,正费力的背着大包走上一座小山,准备给这个深山里的现代化新农村拍个全景,正在调焦的助手突然说,“哦,这个地方居然也有赛车吗?”
  李志雄一看,山下的公路上,十几辆颜色各异的摩托车,拍成并不太整齐的方阵,赛车?他朝后看了一眼,没好气的在那个助手头上拍了一巴掌,“那是开道好不好,快给我拍下来。”
  那个助手这会才看到了后面的那辆车,“啧啧,整整十六辆摩托车开道,比国宾护卫队的都还多。”
  这一次,是李志雄发表反对意见,“这两样能比吗,那是礼仪,这是自发的。”
  正拍着,他们看到车门打开,冯一平走了下来,坐在一辆摩托车的后座上,“哥,走。”
  这么隆重的礼节,爸妈还行,他可不敢生受。
  ……
  冯一平又一次喝醉了,其它地方的招待,他可以婉言谢绝,但自己塆里的这场酒,他怎么也躲不过去。
  大家都说,不为其它的,就为村里终于有了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当然,冯一平自己也很高兴,也不为其它,就为家乡的这些进步。
  醒来的时候,和李记者前天晚上醒来的时间差不多,也在十点多。
  二楼的卧室里,刚醒过来的冯一平有些迷糊,一时有点想不起自己身在何处。
  楼下妈妈的说话声,让他意识到,自己这是在家里。
  他刚起身,梅秋萍就听到了动静,蹬蹬蹬的上来,“醒了?还难不难受?你说你们父子俩也真是,要醉一起醉。”
  “呵呵,今天都高兴。”
  “高兴?高兴就要给自己找罪受?”
  已经成人的文华端着一杯水走上来,“小叔,喝水。”
  文辉也在,“前面还在放电影,小叔,你要不要看?”
  露天电影啊,这个还真有好多年没看,“当然要看。”
  “妈,爸没事吧。”
  “他能有什么事?他醉得不省人事,什么事都是我的,我啊,总是为他做牛做马,几十年都这样。”梅秋萍有些没好气的说。
  这样的话,冯一平现在全都不往心里去,这是爸妈相处的风格,你要是只听字面的意思,那就太天真。
  客观的说,爸爸这些年戒烟又控酒,比以前真好太多。
  “你去吧,洗把脸,再戴个帽子,小心凉风吹了头痛。”
  ……
  一出门,就能看到原来的打谷场,现在相当于塆里的中心广场上,也是下午摆酒的地方,正在放着电影,枪声车声人声,还有那节奏紧张的音乐,听起来好不热闹。
  “什么电影?”
  “黑客帝国,就是躲子弹的那个。”文辉说着,还做起了动作,两年的军旅生涯过后,他还是抱着以前那个傻乎乎的天真乐观劲,当然,可能只是在冯一平面前这样而已。
  而且,即便他现在还真的是傻天真,那也没关系,他家的条件,完全可以让他这样总是乐呵呵的。
  “有女朋友了吗?”
  “没有。”两个家伙齐刷刷的摇头,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冯家冲的适龄年轻人,现在可是抢手货。
  “那有人跟你们介绍女朋友吗?”
  “倒是有人到家里好多趟,给我爸做媒。”
  “扑哧。”冯一平没忍住笑,华富哥这日子,看起来不错啊,丧偶多年,还有两个这么大的儿子,居然也这么抢手,在一般的农村,这是不可想象的事。
  “你们不反对吧?”
  “我们,不反对。”文华说。
  “小叔,接下来,是让我们到首都给你开车是吧。”文辉问。
  兄弟俩的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其实说明他们多少还是有些介意,不过如果一直跟着冯一平,在家里呆的时间少,那也就无所谓。
  “是,订的车快到了,不过,你们也不仅仅是司机,平时要是没事,就在保安部,还有,要学东西,比如英语,不能将来我带着你们出国,还要给你们做翻译。”
  “没问题,我们现在就学。”两个本来有些苦着脸的家伙,马上高兴不已,出国,嘿嘿,那可是好事。
  他们在路灯下慢悠悠的边说边走,到场的时候,刚好片长两个多小时的黑客帝国放完,感觉还真不是太受欢迎,这个系列的第一部,本来就有些晦涩难懂。
  第二部不错,至少这样的事,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一个农村姑娘,在城里打拼奋斗,最后终于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故事。
  这样一个投入和故事情节,都完全不能跟黑客帝国相提并论的电影,反而更受大家喜欢,因为,它说的就是大多数农村人的故事。
  冯家冲有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几年前,不少人也不得不到陌生的城市里讨生活,当然,没有一个人,能像电影里的女主角那么幸运。
  他们喜欢的,还有这部电影的名字,《越来越好》。


第三百七十一章 再出发
  “在家里又住不了几天吧。”一大早,几个叔辈来家里吃早饭,大伯二伯上了年纪,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不太能想象侄儿在外面的日子,只是关心他能在家里呆几天。
  “这次是住不了几天,前一阵子非典,压下了很多事情,要去一趟上海,跟着还要去美国,不过,忙完这一阵,下半年就有功夫在家里多住些日子。”
  “呵呵,对,你现在大学也毕业了,比以前自由。”
  在他们这些没怎么出过远门的人心目中,冯一平从国内最好之一的大学毕业,是同样让他们高兴的事。
  知识改变命运,在他们这,直接演变成读书改变命运。
  侄子为什么能做成这么多大事,是因为他打小就聪明,还一直很刻苦,所以不但考上了国内最好的学校,听说还在世界上最好的学校里进修。
  镇里其它的那些人,为什么只能帮侄儿做事?因为他们没侄儿聪明,没侄儿刻苦。
  “哎呀,你们担心个什么,一平现在连飞机都有,回来多容易?”东正也在这凑热闹。
  他的胃口,好到能让好多人羞愧,大海碗里是堆尖一碗面条,手里还拿着一根很扎实的油条。
  “不过一平,我们只操心一个养猪场,就要一天从早忙到黑,晚上躺在床上还要想事情,你要管那么多事,想想都累得慌,可要自己注意点,别像你爸,头上早早的就有白头发,身体要紧。”
  “有也没事,可以染。”冯一平笑。
  他现在虽然还不像乔布斯那样有地位,有条件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来做事,可以无视总统的邀请,但冯一平虽然还是要负责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出席一些不会有太大实效的活动,不过,随着管理团队越来越壮大,他早就过了像东正哥现在这样事必躬亲的阶段。
  ……
  “喜欢外面还是家里?”冯一平问。
  “嘿嘿,现在还是外面好。”文华说。
  叔侄三人,和多年前一样,沿着塆外的山岗往山上走,现在的冯家冲,越发有了山村的样子,村周就草木葳蕤,放眼望去,满目苍翠,周围的那些山,不像以前那样,松树稀稀落落的,还经常有大块光秃秃的地方。
  说起来,冯一平这也顺道为家里的绿化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好些地方,工业的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他们这,工业的发展,却让环境有了很大好转。
  “小叔你呢?”
  “是啊,外面现在真的比家里好,所以,我想让家里变得跟外面一样好。”
  说话的时候,冯一平是看着山下这个称得上秀美而现代的村子,不过,他的眼睛,却看到了更远、更大的地方。
  虽然已经有了些完全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骄傲的进展,但是,离他所设想的,还差得很远,还要继续努力。
  ……
  上海,冯一平带着安全帽,跟着一大群人视察嘉盛大厦的施工进展,同行的,不但有金翎他们这些集团的高管,有承建商,当地政府,也有人在场,是区长亲至。
  直辖市的区长,可比省城的区长分量重,何况是上海这样的地方。
  他还特意解释,“今天很不巧,市府领导忙着考察疫后各地的情况,不能亲自接待您,他让我向您致歉。”
  哪怕这是托词,这样的托词也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政府和官员,比内地的那些同仁们,服务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绝对要好很多。
  中建的一位高级副总专程从总部飞过来充当解说员,不看在首富的面子上,也得看在嘉盛接下来的生意上。
  嘉盛虽然没有涉足房地产行业,但是,他们的建设项目却也不少,而且规模都不小,要求也高。
  他们集团不但承建了上海这座大厦,首都正在动工兴建的嘉盛商务区,他也分得了一杯羹。
  最关键的一点,承建嘉盛的工程,完全不用担心工程款的问题,在现在,这样的合作对象,真的接近和恐龙一样稀少。
  “对这个项目的建设,我们集团从总部到具体的项目部,都非常重视,从承建队伍到日常施工,一向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在前几个月,总部亲自过问,想尽了各种办法,多种手段并举,让大厦的建设,并没有因为突发的非典而耽误工期,从目前的进度看,整个工期,我们至少可以提前15到20天。”
  “谢谢,谢谢贵公司的重视和支持,关于工期,我认为,没必要太赶,一切以安全为主,当然,我是外行,对建筑不懂,不会干涉贵公司的具体安排。”
  “是,冯总您顾虑得对,我马上像向大家传达您的要求和指示。”
  站在自己大厦最高的一层楼上,看着浪奔浪涌的黄浦江,还有对面的外滩,冯一平忍不住也有些意气风发之感。
  曾几何时,他也在对面的外滩上,用敬畏的眼光,看着这边的一栋栋大楼,不知不觉的,自己现在就已经成为了大家敬畏的对象。
  “冯总,贵公司的锂电池生产基地,是不是应该要进行二期工程的建设?”区长问,“我们都知道,嘉盛的锂电池,现在在市场上可是供不应求。”
  “不瞒您说,我这次来,主要也是为了这件事,二期工程肯定要建,但在此之前,我们想把这里的研究所再进一步扩大。”
  众所周知,在锂电池领域,日本现在占有优势,但是,嘉盛现在拥有的技术,也并不落后,不过,考虑到未来的一些安排,现有的技术储备,还是不够,必须加大对新技术研发的投入。
  当晚,冯一平推掉了所有的宴请,在黄浦江上的一艘游轮里,带着金翎和郑佳怡,请刚赶到上海的蒋教授吃饭。
  自己的研究,终于变成了实在的产品,而且获利巨大,蒋教授整个人看上去格外的意气风发,当然,对实现这一切的冯一平,自然是相当佩服。
  不过,听了冯一平的要求,他却有些不同的看法,“不能把研究所设在美国吗,那边的高层次人才更多,在材料方面有造诣高级研究员众多。”
  “不,这样的研究,必须在国内进行,哪怕花的代价高一些也无所谓。”
  “不止是投入的问题,效率同样会更低,冯,我还是希望您能认真权衡我的意见。”
  “蒋教授,”冯一平笑着说,“有些事情,不能只考虑成本和效率,众所周知,材料领域的很多研究,都比较敏感,相信你也不希望以后每次回国,都被美国的相关单位检查吧。”
  虽然有商业眼光和意识,但蒋教授还是从一个科研人员的角度看待和考虑问题。
  冯一平这么一说,蒋教授也明白过来,“对,你说得对。”
  在全世界嚷着人权和自由的美国,可不太看重从事一些高科技研究的华裔研究员的人权和自由,动辄就扣上一顶间谍的帽子。
  “蒋教授你也不要担心,国内也不乏一些水平高的研究员,只是他们名声不显而已,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具体的研发工作,国内的研究员完全可以承担。”金翎说。
  “我还是希望蒋教授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在美国能拉来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参与这个项目。”
  冯一平知道这个市场后来的容量,而且自己研究所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对他今后的布局,影响重大。
  “你这么急着走?”话不多的郑佳怡找了个机会,悄悄的问冯一平。
  “没办法,美国那边积累下来很多要处理的事情,有两件比较关键,耽误不起,怎么样,将来有没有兴趣去美国工作?”
  “一点兴趣没有,家里挺好的。”郑佳怡口不对心的说。
  ……
  翌日下午,黄静萍赶到上海汇合冯一平,他们将从这里,直接飞往硅谷。
  此时的五里坳,黄承忠夫妻俩却有些愁眉不展的样子,女儿头天晚上说的话,让黄承忠几次想给冯一平打个电话问问个明白,孩子都满了周岁,为什么女儿说现在不急着结婚?
  在冯一平他们俩飞赴美国的时候,肖志杰也在火车站送王昌宁去南方,“老王,好好干,我随后就到。”
  就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张作栋陪着女儿在候车,“不要怕花钱,吃住都捡好的来,你的安全最重要,还有,每天一定准时给家里打两个电话。”
  “嗯。”张彦还是有些神思不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