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样的事,就是自诩有了上帝视角的冯一平,此时也万万猜想不到。
  他此时自然也是极忙的,刚刚接到了布坎南的电话,交给他的任务,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结果,冯一平不得不通知在洛杉矶的马斯克同志,“埃隆,很抱歉,临时有事,恐怕得迟几天去你的公司。”
  马斯克明显想岔了,“没关系,我都知道,你刚刚获得银行的大力支持,一定是有大计划要实施。”
  这就是全球化带来的说不上好还是不好的一面,随着软硬件性能的飞速提升,通过网络和其它渠道,像冯一平这样的人,哪怕是在国内有所动作,关心他的人,不论身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马上知道。
  马斯克这样的合作伙伴,对他肯定是特别关心,这么快就知道这个消息,倒也不足为奇。
  冯一平也不解释,“抱歉啊,忙完这件事,一定马上去看看你造火箭的地方,我虽然没有你那样探索太空的雄心,但从小也特别向往这些事情。”
  “呵呵,那你想不想亲自参与进来?”马斯克笑着问。
  “只要你愿意,我也愿意。”冯一平也笑。
  但他和马斯克都清楚,这样敏感的领域,马斯克做,美国政府支持,冯一平这个中国人要是参与进去,那随之而来的,肯定就是一大堆的麻烦。
  不管怎么说,SpaceX位于美国,这里所研发出来的成果,首先属于美国,连国际空间站那样多国合作的项目都不让中国参与,这样尖端的领域,他们怎么会同意让一个中国人成为股东?
  与此同时,一个精干的团队,已经组建完毕,在接到布坎南电话后的第二天,冯一平带着黄静萍和阿曼达,乘坐湾流抵达华盛顿州西雅图,而那个十多人的团队,则乘坐商业航班悄悄赶到西雅图。
  ……
  在美国,除开所有的合作伙伴和马灵一家人,还有不少人也在关注冯一平,这其中,最紧盯的,非奈飞公司的哈斯廷斯莫属。
  自从布坎南私下向他表达了收购意愿以后,他就时刻关注NEXTDOOR和冯一平的动向。
  另一方面,自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无时无刻不在审视自己公司的业务,布坎南所说的那个新空间,到底在什么方向?
  然而,这几个月,他都想得失眠,想得头发都掉了不少,依然没能看到究竟有哪个方向,存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他自然不会轻率的认为布坎南转述冯一平的话,是虚张声势,如果他们有收购自己公司的意愿,就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他干脆放弃了,虽然真的可能有一个非常值得投入的新方向和空间,既然暂时找不到,那就干脆不找,好在现有的领域,依然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从整个DVD租赁市场来看,自己的公司,还是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的份额,成长的空间非常广阔。
  所以,后来虽然习惯性的对冯一平和NEXTDOOR的动向非常关注,但他却慢慢的放下了那份警惕。
  因为NEXTDOOR那边,后续并没有任何动向。
  要收购他的奈飞这样一家市值20多亿美元的公司,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少,在自己不同意,协议收购不成的情况下,他们如果计划发起要约收购,那首先需要准备的,就是资金。
  他在华尔街,也算消息灵通,如果NEXTDOOR有这样的动向,他马上就能知道,然而并没有。
  前几天得到的消息,让他又松了一口气,那位冯,居然斥巨资,和一些并不专业,至少在制造汽车方面并不专业的人,在硅谷成立了一家生产纯电动汽车的公司特斯拉,还豪言特斯拉一定会改变汽车业的格局,引来底特律的好一番口诛笔伐。
  他因此觉得,这位冯的投资,好像都很随性,布坎南的那个提议,也许是那位年轻的冯一时的兴趣而已,现在早忘了,或者是在意识到困难之后,主动放弃。
  现在,看到嘉盛官网上那条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一个大厅里,红色横幅下,嘉盛的那位CEO女士,满面笑容的和另一位银行的代表交换手中的协议。
  下面的文字说明,这是嘉盛和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的现场。
  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的意向,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将为嘉盛提供2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一看到这,他霎时头皮一紧,脑海里马上浮出一个念头,这是狼来了吗?跟着他马上断定,这就是针对自己和奈飞来的。
  只怪这个20亿美元这个数字太特殊,奈飞现在的市值,一直在这左右浮动,虽然如果要整体收购一家市值近20亿的公司,付出的肯定不止20亿,但是他相信,那些溢价的资金,冯一平的公司,完全有能力自筹,或者其它方式支付。
  可惜自己忘掉了一点,冯一平除了从华尔街那里得到资金支持,还可以选择他们中国的银行!
  他马上又一次关注自己公司最近的股价动向,依然是有涨有跌,最主要的是,并没有无端大涨,所以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他拨通秘书的电话,“让财务总监来我办公室,马上!”
  对自己的这位重要助手,哈斯廷斯没有废话,直接问道,“从最近市场上的交易数据看,能不能确定有公司或者机构在吸纳我们的股票?”
  财务总监的回答,跟他预想的一样,“如果对方蓄意长期、分批量,委托不同交易公司收购,而且收购总份额占比不足5%时,我们很难确认。”
  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
  跟中国一样,当收购方吸纳的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后,需在10日内,向目标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备案,此后持股比例变动每达到1%,就必须向上述机构补充备案。
  只不过,和国内不同的是,美国无论美国联邦证券法律,还是各州公司法律,都没有要求在所有权达到特定比例时,强制进行要约收购。
  哈斯廷斯焦躁不安的在办公室里走了好几圈,“下面我对你说的话,请一定严格保密,”他俯下身子,直勾勾的、习惯性带着点恶狠狠的意味对财务总监说,“你调集一部分人员,依据现有的条件,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反收购计划来。”
  “啊?”财务总监一愣,反收购,这可是大事!
  “哈斯廷斯,有人要收购我们公司吗?是提出了意向,还是已经付出了行动?按你这么说,他们是想恶意收购,为什么没有对外披露相关信息?”
  “这只是我的猜测,你就当是演习也好,总之,一定制定出一份胜算大,可操作性强的反收购计划来。”
  “哈斯廷斯,我需要更多详细的资料。”
  和哈斯廷斯不同,美国的很多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并不反对收购和被收购。
  因为根据过往经验来看,不管最终成功与否,收购方和目标方,都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而且是超常大的受益。
  不管目标方在此之前的表现,是否出色,也不管最后是成功还是不成功,在收购事件中,目标方的股东,平均会得到超过13%的超常收益率。
  “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想,没有任何资料,你就当是一次演习,另外,一定注意保密,不要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哈斯廷斯赶走欲言又止的财务总监,他自己依然安静不下来。
  太大意!
  这项准备,应该从那次跟布坎南在纳帕谷会面之后就做,如果明天,NEXTDOOR就对自己的公司发出要约收购,现在做这个计划,已经太晚。
  那么,自己担心的事,明天会发生吗?
  他马上又拨了一个电话,“你好布坎南,我是哈斯廷斯。”
  他非常留意那边布坎南的反应,那边好像真还有些惊讶,“嗨,哈斯廷斯,你好。”
  “我想问,冯先生在不在硅谷,我一直很期待能跟他面谈一次。”
  “很不巧,冯先生因为前一阵子工作太忙,从今天开始度假,你放心,我一定向他转告这条信息。”
  度假?如果这是真的,那应该算一个好消息,不可能在发起要约收购的情况下,董事长还能出去度假。
  “谢谢你布坎南。”
  大致知道了冯一平的动向,哈斯廷斯动用了一些关系,向NEXTDOOR的一些员工打听,还向机场求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冯一平真的已经外出度假,今早就已经乘坐自己的私人飞机外出,虽然不能打听出目的地,不过,有这一点就够。
  如果之前还觉得冯一平度假可能是个幌子,那现在绝对不会,他不可能为了收购一家同在硅谷的公司,不嫌麻烦的跑到外地成立行动中心。
  虽然如此,他的心始终还悬在那里,那也许是等冯一平度假回来之后?
  想起刚才财务总监听到自己提议后的表现,哈斯廷斯有些泄气,如果这件事真的发生,有多少股东会和他一样的反应?
  他清楚,不管是那些个人股东还是机构股东,包括华尔街的那些平常总喜欢对公司的管理指手画脚的股东,只要报价合适,绝对不会有任何犹豫,马上就能让出手上的股份。
  可能只有自己,现在经营公司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
  这里面依然有百事达的功劳,自从那次主动找上百事达,让他们低价收购不成,反遭讥讽和奚落之后,收购这事,对哈斯廷斯来说,那就是一处不想碰触的痛。
  而且他从那时起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奈飞做强做大。
  该死的!为什么偏偏盯上我的公司?是我们的业绩表现太好?
  不过,他自己对这样的想法都没信心,至少从现在比,自己的奈飞,不管是发展还是前景,还真比不上冯一平创办没多久的NEXTDOOR。
  忧心忡忡的哈斯廷斯,又想起那次会面时布坎南所说的话,再一次审视起自己所从事的业务,他说的那个新方向,究竟在哪里呢?
  他又一次挠头。
  ……
  冯一平是真没想到,自己贷款这事,带给哈斯廷斯的压力,竟然比带给爸妈的压力还要大。
  不过,哈斯廷斯猜得没错,他这次所谓的度假,还真就是个幌子。


第二十八章 永不满足
  晚上十一点多,阿曼达早就已经睡熟,穿着睡衣的黄静萍,一直呆在套房的客厅里,电视开着,但她的心思,一点都不在电视上,随意不停的换着台,始终留心听着外面动静。
  终于,走廊里响起一行人的脚步声,之后是接连的开门声,然后,那熟悉的脚步停在门前,她一个箭步窜过去,“回来啦!”
  手里拿着房卡的冯一平,看着她那一低头的温柔苦笑,“不是让你不用等我,早点睡吗?”
  “睡不着,”黄静萍端来早准备好的一杯牛奶,“快喝了。”
  “你看看你,”她细心的脱掉冯一平的皮鞋、外套,看着倒在沙发上一脸疲惫的冯一平,有些心痛的说,“为什么要这么累,这些事,让布坎南他们做不行吗?”
  “这事还真得我做,”冯一平朝里面移了移,让黄静萍也躺上来,抱着她满足的叹了一口气,“放心好了,明天还要见几个人,最迟后天,我就真的可以陪你们好好转转,哦不行,怕是得马上回硅谷。”
  “你忙你的,我们没事,我给你放水,你泡个澡,早点睡吧。”
  “你先睡,不用管我,我现在睡不着,”冯一平摸着额头,“真有些亢奋。”
  这也是这两天的常态,这次的事,非常费脑力。
  “今天去了哪些地方?”
  “我们今天去了西雅图水族馆,阿曼达非常喜欢那些颜色鲜艳的鱼,在那个360度环绕的玻璃巨蛋里,兴奋得不得了……后来还去看了太空针塔,”黄静萍轻声说着,刚开始,冯一平还“嗯”“嗯”的回应,过不了多一会,一点动静没有,再然后,听到轻微的鼾声传来。
  刚刚还说亢奋的他,居然已经睡着了。
  她轻轻的拨开冯一平额前的头发,看着安心酣睡的冯一平,他的睡相,怎么说呢,很自然,没有眼睛半张,嘴巴大开,没有磨牙,喉咙里也没有发出什么怪声,那神态,跟熟睡的孩子一样纯净。
  她忍不住在冯一平脸上亲了一下,冯一平头一动,顺手一扒拉,就把她拢过来,然后,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明明是睡着了,手在她身上只摸索了三两下,就非常准确的攀上她胸前,还揉了揉,这才满足的放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做派,跟女儿有时候也一模一样,黄静萍忍不住想笑。
  你什么时候才能满足,停下脚步呢?看着冯一平的脸,她想。
  不过,她心里其实很清楚,男人,怕是没有满足的那一天,成功了还想更成功,得到了还想要更多……
  而且,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他们好像有病一样,困难越大,挑战越难,他们居然好像更兴奋。
  就比如这两天在做的事,每天累得不成样子,然而精神状态却是最好的。
  男人啊!
  ……
  在西雅图仅三天后,冯一平的“度假”,进入尾声,不过,他还有最后一项行程,参观星巴克总部。
  这也是早就计划好的,这趟旅程值得公开的,也策划好了要公开的部分。
  冯一平其实不太喜欢喝咖啡,只是有时候喜欢自虐似的尝两杯原味的苦咖啡,当然,细究起来悲哀的是,工作之外,他现在好像还真没有特别喜欢做的事。
  星巴克总部大楼,位于南犹他州大道,这是一栋看上去有点年头,红砖的9层建筑,真没有嘉盛旗下的那些大厦气派。
  造型也很常见,两肩平,中间是高耸的钟楼,钟楼四面,各立着一面星巴克标志性的头戴星冠的美人鱼Logo,不过只露出半张脸——不熟悉的还真看不出来那是什么玩意,似在俯瞰着楼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星巴克粉丝。
  在楼下迎接冯一平他们这一行的,是一位副总——冯首富在美国的待遇也终于升级,这些公司再也不是随便派一个公关部门的员工来打发他。
  “冯,很高兴您的莅临。”这是一位典型的成功美国男人,身材敦实,已经不在浓密的头发,打理得极为用心。
  迎接现在在美国商业界也不仅仅是以理论出名的冯一平时,热情,但又不失骄傲,略略带着点世界头号大国,和世界一流零售企业的骄傲。
  “谢谢你德鲁克,可不可以。”冯一平没有跟着他朝里面走,而是指了指左边的那家咖啡店。
  他没去过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总部,不知道他们总部楼下,是不是也会开一家这样的店,但是,等以后有佳有了独立的办公楼,倒是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
  好像从这个小气劲上来说,星巴克的这一点,跟自己真有点像。
  “没问题,”德鲁克笑,“这边请。”
  专程安排了一趟这样的行程,冯一平自然不只是来看看而已。
  一走进他们总部楼下的这家店,咖啡的香味扑面而来,与此同时,你感受到的,还有那扑面而来的热情。
  收银台后脸上带着不少小雀斑的姑娘笑着说,“你好,欢迎光临。”
  她这么热情,并不是因为工作地点就位于总部楼下,在美国这么长时间,冯一平去过不同地方的星巴克,里面服务员的态度,都是如此。
  这正是他此行重点要考察的对象。
  美国的星巴克,没有它在中国开的好多店那样高冷,很寻常的一个场所,这一点,跟冯一平对有佳的定位相似。
  然而,随着分店越来越多,在业内的地位越来越巩固,母公司嘉盛集团越来越成功,现在的有佳,从业绩上看,是一年比一年好,但是,如果真从服务上看,这里指的主要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意识,真的比刚开始的时候差太多。
  欢迎用语还是有,但那语气,一般都干巴巴的,别说真诚的笑容,就是一个非常职业的笑容,也很难看到。
  冯一平很清楚,有佳这几年一直保持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布点,以及一向实惠的价格,还有所售商品过硬的品质,一线的员工,对增长的贡献,真的不大。
  很多顾客选择有佳,也许是已经习惯,也许是离家近,方便,也许是冲着嘉盛的名声来的,这在目前,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他知道,日后的便利店,竞争将会有多激烈,有佳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来被赶超,那是肯定会发生的事。
  为了不打扰这里的顾客,冯一平点了一杯原味咖啡后,没有停留,跟我着德鲁克朝楼上走,“德鲁克,为什么你们每一位员工,面对顾客的时候,笑容都能那么真诚?”
  这是一栋可能在美国来说接近文物,所以是保护对象的建筑,因为不允许做大的改动,在屋顶上,布设了很多管道,显得有些凌乱。
  德鲁克的回答,却非常美国,“我们星巴克,从1971年年开第一件店起,我们的定位,就不只是销售,而是为顾客提供超出期望值的服务,我们销售的不止是咖啡,我们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这样的回答,冯一平很不满意,拜托,你不是哈佛毕业的,你是佛学院毕业的吧!给我扯这些人文的,虚头巴脑的东西,什么企业文化,什么核心DNA,那都是用来宣传的,我要的是,具体的做法。
  既然有这样的机会,他继续不耻下问,“重点是,员工如何实践你们的这种理念?而且非常优质的在工作中体现出来?”
  “我们的每一位员工,在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时,首先接触的就是公司最坚持的这些理念,这边请。”
  他们来到了八楼,八楼才是星巴克总部的接待大厅,这确实比较奇葩,因为原本接待大厅的位置,被他们开了一家咖啡店——就是楼下那家,老实说,这还真跟冯一平的性格挺像。
  但是,德鲁克这样的说法,冯一平依然不满意,要是知道就能做到,那早就世界和平了好不好!
  德鲁克显然知道了冯一平的不满,在办公室里坐定的时候,笑眯眯的说了一句,“我们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始终把利润和对员工的投入做到最平衡,比如,我们大部分的员工,原来包括兼职的员工,都有公司期股,贵国我们直营店的员工也一样。”
  这才是画龙点睛的一句!冯一平顿时眼前一亮。
  企业文化什么的,那都是虚的,员工服务太多好坏的关键因素,可能都还是收入。
  有佳此前折腾来折腾去的那些绩效工资方案,激励计划,现在想想,还是没能解决基本问题,如何让一线的员工,也能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红利,这倒真是一个方向。
  “那么,如何均衡不同地区、不同地段门店的员工收入?”
  “关于这个,我们的薪酬委员会,做了一个科学的模型……”
  ……
  回硅谷的路上,冯一平还在消化最后在星巴克的收获,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也很契合我们一些传统的观念,简单说,就是有舍才有得。
  关键是,即便是知道这个道理,这样的“舍”,还真不是一般人和公司能做到的。
  “舍”之后的安排,也同样重要,不满足的并不只有冯一平,所有人都这样,人心就这样,如果一线的员工,把享受公司发展带来的红利,也视作理所当然,那会不会又和现在一样?
  与此同时,一直在关注嘉盛官网的哈斯廷斯,看到这则报道,总算松了一口气,他是真度假,不是掩人耳目,你就多玩几天吧,最好等我们准备好你再回来。


第二十九章 难兄难弟
  布吉关口,就像是得了肠梗阻一样,人、车,全挤在一起。
  后来有人形容,“英雄难过梅林关,超人难过布吉关”,当然,那形容的是后来这几处的交通拥堵,不过现在,对那些想到特区,想进关淘金的人来说,这是他们遇到的第一道关卡。
  人太多,王昌宁站在验证大厅门前的台阶上翘首以盼,终于看到从一辆中巴车上下来的肖志杰,高兴的奔过去。
  肖胖胖同学一手拖着一个行李箱,一脸好奇的东张西望,嗯,和以前一样,有不少目光,依然落在周围人群中的那些妹子身上。
  “这里,”王昌宁挤过去,在他肩上拍了一下,“看什么呢,死性不改。”
  “老王,”肖志杰高兴拥抱了他一下,顺道把脖子上的汗擦在他的肩膀上,“你这是肿么啦,就个把月时间不见,怎么这么瘦,还这么黑?”
  “别唠叨了,赶紧排队过关,不然到家天都黑了,”王昌宁接过一个行李箱,用身体挡着,塞给肖志杰一样东西,“边防证,拿好了!”
  “我没办啊。”
  “我知道,这是花钱找人买的,你的暂住证没办下来之前,这东西可不能丢。”
  “不会有事吧,会不会被警察叔叔抓起来。”
  “以前会,现在没那么严,再说,你看上去就是有点傻,倒也不像坏人,就是被抓起来也没事,那就真不愁减掉你这一身肥膘肉。”
  孤身一人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呆了这么长时间,好容易见到亲人,王昌宁变得特别絮叨。
  “我就跟在你后头,我要是被抓,你放心,我立马指证你,”肖志杰业务非常熟练的低头在王昌宁衬衫袖子上擦额头的汗水,“这么热,看来我这个夏天真得瘦几斤。”
  王昌宁看着自己白衬衫上的油印,非常无语!
  上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