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古代有句话,“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现在不管是这样的班车还是出租车,有些人的素质确实一般。原来也见过更过份的,为了少收的块把钱,一个售票的愣是把个几十岁的老人说了一路,跟这些行当里的人置气,确实不值当。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不普通的人,谁都有无端受气的时候,如果次次都这样计较,那那些不普通的人也会变成普通人,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时间做正事。
  看来,不管怎么说,自己的涵养还是有提高的空间。
  而现在,冯一平还真没有傲娇的条件。
  这应该也算是冯一平个人的一点特质吧,遇事总不忘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普通人嘛,也只能这样,当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的时候,首先要顺着它,融入它,等到有条件时,再来想办法改变它。
  当然了,很有可能,下次再遇上这样的事,他该发火还是得发火!
  自我调解了一番,冯一平接受王玉敏批评的时候,非常的虚心,好在王老师也没说几句,就让他回去好好学习。她本来以为冯一平今晚不回来的,结果第一节晚自习还没下,他就赶到了,迟到总好过不到。
  做班主任一两年,王玉敏也有了些心得体会,对冯一平他们这样的好学生来说,上课迟到,他自己也很自责,你要是再不依不饶的过了头,搞不好就起了反作用。
  梅义良这次回来,事先也没打招呼,听见敲门声,梅建中披着衣服起来开门,见是他,有些吃惊,忙把他让进屋里,“这大半夜的,不打声招呼就回来,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没事,爸,就是回来招个人。”
  “真没事?”梅建中还有些将信将疑的,梅义良以前可有过前科,在外面和人打架了,然后半夜灰溜溜的躲回来。
  “真没事,我这两天一直和一平在一起,能有什么事,我饿了,有剩饭吗?”
  哦,说这话的时候才想起来,只顾着闷头赶路,忘了一平也是没吃晚饭的,以他那个饭量,估计现在正饿的慌呢。
  梅建中听他说和冯一平在一起,这才放下了心,他那个外孙,什么都会做,可打架这事,一定不会做。
  他可是怎么也想不到,冯一平他们今天,还真差点就干了一架。
  张作栋晚上和一帮徒弟天擦黑的时候才收工,抹黑赶到了家。听到屋外自行车哐当哐当的响,家里人就知道是他回家,他刚进门,偏胖的女儿和偏瘦的儿子,一个端着盆热水,一个拿着条毛巾,小跑着迎上来,“别跑,小心摔了。”
  他接过水和毛巾,一双儿女却并不急着走,特别是刚上二年级的儿子,眼巴巴的看着他。
  “呵呵,”他笑着从车把上取下一个黑塑料袋,“看看这里是什么?”
  儿子抢过去一看,马上朝厨房里跑,“妈,爸今天买了苹果。”
  张彦追在后面,“你现在不要吃,不然等下又不吃饭。”
  这也是他家保留的传统节目,只要是去街上做事,张作栋每次回来,都不会空着手,要么是水果,要么是饼干之类的零食。
  张作栋拿着毛巾跟在后面也走进厨房,对正在灶上炒菜的老婆说,“今天有个在省城开装修公司的人来找我,叫我去省里帮他。”
  “谁啊,以前认识的吗?”
  “不认识,一个姓梅的,就隔壁那个县的。”
  “不认识的人,可靠吗?”
  “没什么不可靠的,他又图不了我什么,就是我有些手艺,还带了这么多徒弟,一过去就能帮他拉起来一支装修队,不管怎么样,我想先去省里看看,他也说了,来回路费他报销,你觉得呢?”
  “去看看也行,现在不比前两年,他们两个都上学了,白天不用人照顾,你也走的开。去省里闯闯也好,小彦明年就升初中,学费什么的一年比一年贵,再说,准备在路边建新房的钱不也差一大截吗?”
  “我也是这样想的,那把县里的这房子建好,我就去省里看看。”
  张成咬着个苹果叫了起来,“我也要去省城!”
  张彦听了,也有些憧憬,此时的她,对省城也没有直观的印象,只觉得那一定是个大城市。
  她更不知道,这些事后面还有一个推手。
  梅义良既然回家来一趟,当然不好第二天就走,梅国华那里当作仓库的房子正在建,他怎么也得帮上一天忙。
  第二天一早,他跟着老爸大哥王三哥的油坊那走,梅国胜问他,“姐他们生意怎么样?”
  “还不错,下月初,第二家店就会开业,地段也挺好的,估计生意也不会差。”
  仓库的墙已经盖起了一半,和普通房子不一样的是,四面都留下了很大的地方装窗户,房高也会比较高,所以和普通房子不一样,用的是水泥框架结构。
  陆续有不少村里人来上工,过来的时候都会和他们打招呼,“老四回来了,听说你在省城开公司了?建中叔你这真是好福气啊!”
  梅建中听了当然高兴,儿女有出息,最开心的当然是他。到他这个年纪,夸孩子,比夸他自己他还乐意听。
  梅义良也笑着,叔啊哥的叫着,一个个的给他们散烟。
  三个儿媳妇,在油坊那边围着一个大盆准备和面,旁边还放着一盆火,看见这边热闹,老三媳妇叉着腰在那边叫,“老四,过来和面。”
  “你去吧,这边小工人也够。”梅建中说。
  可梅义良真不想去,和面是个力气活不说,这样的天气里,掺了水和油的面,和起来那个冷啊,要不三个嫂子也不会在旁边放上一盆火。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亏了
  冯一平有些奇怪,这些日子林慧好像认真了好多,经常拿着一些问题来问,她这真是转性了吗?但这好像真不是她性格啊!
  就是一道算算摩擦力的题,他都反复讲了两遍,林慧看样子还是似懂非懂,要不是顾及到周围人多,他都想直接说,你还是去做谈情说爱那些有前途的事情吧,学习这事,真不适合你。
  林慧这样玲珑的人,当然会觉察到冯一平有时候的不耐烦,不过还是拿着题过来问,冯一平也没有多想,他可没有自恋到把自己当作唐僧肉的地步。
  好不容易,终于轮到了放假,肖志杰这天也不想回家,中午的时候,冯一平刚做了一份他的代表性菜式,名字非常高大上,“小冯海陆空立体乱炖”的大杂烩,就是用鸡架吊汤,然后把腊肉、现称的猪肉、蘑菇、豆腐、腐竹、虾干、海带等等全放进去,当然少不了加进去几个板栗,然后一伙乱炖,最后再在上面铺一层青菜,再撒一层粉丝,再加上葱蒜和各种调味料就搞定。
  他自己吹嘘这是有山珍,有海味,地里长的,树上结的,河里游的,海里漂的……应有尽有,所以叫“海陆空立体乱炖”。
  这菜主要是因为做起来简单,味道也还不错,所以颇受三个人的喜欢,热气腾腾,散发着香味的一锅刚端上桌,还没开动呢,就听到有人敲门。
  “不用说,肯定是你爸,说不定你妈也跟着来了。”冯一平便走边对肖志杰说。谁知开门一看,是个带着大盖帽,穿着墨绿色制服,挎着一个大包的邮局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一封挂号信,“冯一平在吗?”
  “我就是。”
  “这有你一封挂号信,怎么回事,这几天怎么都没人在家,我这都已经是跑第三次。”
  “不好意思啊大哥,白天我都在学校上课,给你添麻烦了,要不进来坐坐喝杯水?”冯一平客气了一下。
  邮局的也就是嘟囔几句罢了,他以为冯一平家就是医院的,这么小的一个乡里,绕几个弯子说不定就是熟人,他虽然有些意见,却也不好过分说什么,摇摇头拿了回执就走。
  冯一平一看信封,见是大成律所的,就猜恐怕是分成的事,第一批音像制品也该上市了。
  果不其然,说的就是这事,要发行的第一批已经已经生产好,按协议,扣除他们的代理费后,冯一平可以拿到三万多美元,不过现在国内是强制结汇,问冯一平这件事该怎么处理,钱是汇进来还是怎么办。
  冯一平这才隐约想起来,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外汇体制改革,推行强制结售汇制度,不要说个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不能保留外汇账户,只要有外汇进来,一般直接按当日汇率强制兑换成人民币。
  他开户行刚好在中银,这还帮银行省了一道手续,直接被央行买入,积累国家外汇储备,估计他的存折上,现在显示的只有人民币存款,也不知道给他按什么汇率算的。
  说起来,这个制度估计也是被逼出来的。
  从广义上讲,一个国家并不缺本国的货币,都是自己开动印刷机印的嘛,怎么会缺。关键是你自己印出来的这些纸币,国际上能不能流通,比如我们拿人民币去欧美买飞机,如果他们接受,那就不会有这项制度出台。
  但是,这个人民币国际化的梦,到冯一平重生前都还没真正实现呢,何况是现在。
  好像再早些时候,动用外汇都要劳烦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签字。
  所以,强制出台这样的制度,对国家很有利,带来大量外汇的同时,也为国内的金融市场竖立了一道屏障,不至于出现东南亚国家几年后的那类经济危机。
  不好的地方当然也很多,比如好像到2001年11月份,能有外汇结算账户的企业还只有几百家,可见管控之严。
  另外,到后来央行手握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格林斯潘那老小子,一遇事,动辄就祭起“货币宽松”这个法宝,美元一贬值,比如它要是贬值万分之十四,那么平摊下来,我们国家每个公民,至少损失一美元。
  当然,这是没有冲抵投资收益部分,这么大量的外汇,央行当然不会把它放在金库里发霉,肯定是有投资的,肯定有赚钱的。
  至于普通老百姓,最不方便的,就是在去国外的时候,现在去港澳等地,最多只能兑换1000美金或同值其它外汇,港澳台之外的地方,只能兑换2000美金或同值其它外汇,至于资本账户,且等着吧。
  这件事上他还真是亏了,要是赶在这之前取出来,自己拿到外面和人换,至少也得一比十吧。
  反正今年肯定不止这一次分成,那就先放着吧,暑假的时候,想办法去香港开个户,到时直接存那。
  星期天的早上,三剑客骑着车,你追我赶的朝镇上走,冯一平去邮局,他们两个陪玩。
  其实在乡里也可以,挂号信也可以寄,电话也可以打。不过乡里的那些公用电话,老板都守在那,你一个十几岁的小屁孩,电话里说几十万这样的事,是等人笑话吗?所以还是镇里好,那里的邮局,公用电话是放在小隔间里。
  电话打到蔡虹所在的门市,梅义良早就在那里等,“可以准备买楼?”听到外甥这么说,他反复问了两遍,听到冯一平叫他转告冯振昌他们,也在省里看看房子,有合适的就准备买下来的时候,他彻底不淡定了。
  “你现在到底有多少钱?”
  “大概三十来万吧。”冯一平看了看隔间外,小声说。
  “三十多万?!”说这话的时候,梅义良觉得自己的嗓子都有些涩,你确定没有多看了一个零?
  回来的时候,他们绕到三舅那去了一趟,外公加两个舅舅,三个舅妈都在,忙着牵面,他们三个人留下吃了午饭,走的时候,还带了一大筐的面头。
  面头是什么呢,就是挂面在架子上拉长的时候,缠在插在架子上的小孔里的筷子上的那部分,中间筷子留了个孔,旁边比较厚,最后发出去的挂面,这一部分要剪下来,他们拿回去刚好可以煮早餐。


第一百二十八章 成就
  很抱歉啊,这两天麻烦事比较多,刚到家,所以这一章又迟了些,不过我诚意很足的哦,为了早点回来,到现在饭都没吃。
  七月二十号下午,冯一平风尘仆仆的从香港辗转回到省城,连在路上的时间一起,他这一趟花了十几天时间。
  之前的几个月时间里,羊城和香港那边总算帮他办好了相关的手续。有了年初的试水,第二批的生产量翻了几番,除掉佣金,冯一平两次分成加起来的十万多美金,全部被存入了瑞银香港分行。
  他没敢给家里人带礼物,要是让爸妈知道自己一个人跑了这么大一圈,要么他们回去一个人看着冯一平,要么,会想办法把冯一平转到省里来读书。
  当然,东西还是买了一些,精巧的随身听就买了五个,还有其它的小玩意,全部被他寄存在车站,可不敢让爸妈看到。
  这半年,成就非常不错,面馆新开了五家,加起来有了六家店,从村里又招来了十几个人。
  这十几个人,也算是面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家里往往一年也产生不了多大经济效益的他们,拿上了和省城人一般的工资,而且吃住全包,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是其它跟风的面馆服务员可以比的。
  六家面馆,因为地段不同,生意有好有坏,但最差的一家,平均一天也能买近两百碗面和近一百个麦饼。
  冯振昌和梅秋萍他们第一次看到,仅一个星期,账上就多出了万把块钱,两个人都淡定不起来,等到存折上终于有了六位数,那天晚上,夫妻两个差不多一夜没眨眼。
  梅秋萍抱着存折反复问丈夫,“我这没做梦?”
  冯振昌也有些亢奋,呵呵的笑着,冷不防,“啪”一下,在她背上打了一巴掌,“痛吗?”
  不过,这十万块钱在存折上也没呆几天,就被他们变成了一套房子。
  冯一平原打算帮家里买套房子的,谁知道蔡虹和小舅为公司看中了一栋三层小楼,建筑面积有三百多平,后面还有个小院子,将将把冯一平存折上的钱耗尽。
  冯振昌现在也是彻底脱产,每天就在几个店里转,在车站接到冯一平后,径直带着他到了刚装修好的新房里。
  这是一个小湖边刚建不久的一个小区,有六栋高八层的小楼,楼间距不大,绿化也一般,倒是周边环境不错。
  本来按冯一平的意思,直接在那些旧小区里找找,买套大点的二手房也不错,反正现在的这个新建小区,估计过个十几年也会再次拆迁。
  可是听说花这么多钱买旧房子,爸妈死活不同意,他们一定要买新的,冯一平也拗不过他们,那就随他们吧,反正不管新房还是旧房,现在买都划算。
  而且,住惯了瓦房的他们两个,一买就买了顶楼的,原来一直住的低,他们现在就想站在高处看看风景。
  冯振昌带着冯一平,到了最里面一栋二单元的八楼,打开门,高兴的对冯一平说,“快进来,这是你小舅大致按你意思装修的,看看怎么样?”
  这是一套三室一厅,外加一厨一卫的房子,实际面积一百二十多个平方,不像后来流行大厅的房子,客厅不太大,但光线不错。
  总体装修走的是冯一平定下来的极简现代风,差不多就按他和张彦第一套房子来的,比如电视背景墙之类的也有,在这个时候,应该是独一份。
  不过这个独一份估计也保持不了多久,梅义良装修完了以后,肯定会拿着图纸去忽悠后来接到的客户。
  除了沙发这些,所有的木制家具当然是老蔡出品,因为算得上定制,所以看起来很和谐。家具颜色,是浅色木纹黄,看起来清爽明快,简洁大方,就是过上十年,也不会显旧。
  客厅也不现在的大多数人家一样铺大理石,和卧室一样,也是木地板,本来爸妈还不太满意,老蔡来过一趟后,肯定了冯一平的意见,说比那些大理石的好的多,舒服又安全,还好清洁。
  冯振昌非常兴奋,带着冯一平一个个房间走过去,嘴里不停的为他介绍这里那里的,冯一平很理解爸爸的这种心情,他和张彦终于在城市里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时,同样的高兴兴奋。
  而且,对冯振昌来说,现在他们一家,除了户口,除了一些人际关系,现在和一般城里人也没什么两样,甚至经济上比那些拿工资的还要宽裕。
  两年前,他还是靠天吃饭的农民,现在,则走在成为市民的路上,他怎么不高兴,怎么不兴奋?
  冯一平和爸爸把饭菜做好了,等到晚上九点多,在店里的妈妈和姐姐回来,一家人终于在新房里团聚。
  梅秋萍一进门,首先还是把冯一平拉倒身前,上下打量着,“又长高啦!”
  冯玉萱在一旁有些吃醋的说,“当然了,他现在餐餐吃的那么好,不长高才怪呢,十三四岁的时候,我要是也吃的和他那样好,也不会这么矮啊!”
  她跑到冯一平身边比了比,已经比冯一平矮了半个头去。
  不过,她这次见了冯一平还是很高兴,抱了他一下,“听说你期末考试又考的不错,想要什么跟我说,我带你去买,这几个月的工资,我可基本没动。”
  梅秋萍在旁边说,“你买也好,免得我们给他买了,你又说我们偏心,走,一平,我带你去看看!”
  冯玉萱在后面笑着说,“你们不偏心吗?从小就把弟弟当个宝,唉,谁让我是女孩子呢!”
  梅秋萍转身给她头上一个响栗,“你小的时候,我们是缺了你的吃还是少了你的穿,一平以前还尽捡你的旧衣服穿。”
  “呵呵,我不管,反正你们就是偏心。”
  梅秋萍也懒得理她,带着冯一平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说。爸爸带他转过,他自己也转过,现在妈妈又热情的带着他转,不过,他一点不耐烦也没有,配合的很好,父母,也需要子女的承认的!
  冯振昌表现的也很好,没过来凑热闹,把饭菜都端上桌,又把碗筷摆好,这才喊他们过去吃饭,很有些家庭主夫的意思。
  爸爸和姐姐喝酒,妈妈和他喝可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着喝着,梅秋萍忽然眼睛有些红,“两年前,这样的日子,我是做梦都没梦到过,真的!”
  冯一平也很欣慰,自己的努力,总算是有了些成绩。重生一次,赚钱多少并不是主要的目标,能让身边的人早日过上比以前幸福的日子,才是最让他有成就感的事。


第一百二十九章 都让人放心
  翌日早上,冯一平终于又一次睡觉睡到自然醒。睡觉时再也不用听“火车进行曲”,还真是件幸福的事。
  伸着懒腰走到阳台上,扑面而来的是带着水汽的凉风,湖边的这个小环境倒是可以,要说爸妈眼光也蛮不错。
  到小区前的小卖部花一块钱呼了一下,不一会梅义良就回了过来,“你就在那等着,我马上来接你。”
  马上来接我?他这是买车了?
  冯一平才刚吃完一支老冰棒,梅义良就骑着一辆摩托车轰隆隆的过来,红色的车看上去眼熟,走近一看,这不是蔡磊那辆吗?
  “怎么样?我也想买一辆。”梅义良带着墨镜,灰色条纹的T恤衫,腰上显眼的别着一个BP机,一副有为青年的派。
  见冯一平的眼光落到腰上,他取下来递给冯一平,“要不要给你也买一个?”
  冯一平拿在手里随便翻了一下,连细看的兴致都提不起来,“我不要。”
  这么个玩意,裸机价加入网费,加年费,居然要一千八!太不划算。
  不过,在这个时候,却是那些赚了点钱的个体户小老板们的标配,腰里别着一个,还是件挺有面,挺骚气的事。
  他们现在稍微有了点名气,老客户也维护的不错,商品房装修的生意一单接一单,银行那边虽然还是没进展,不过梅义良也接了几个服装店、理发店这样的小连锁生意,还是赚了些钱。
  “摩托车呢?你觉得怎么样?”
  “也不怎么样,你和我爸报名去学车吧,等驾照到手了,到时买辆面包车,可以拉人,又可以拉货。”冯一平跨上摩托车,抓紧后面的把手。
  现在不管是天津大发还是昌河的面包车,最多也就四万块可以搞定。
  面馆现在有六家,每天要采买的东西也不少,有了一辆面包车,就可以集中采购,质量可以保证,价格也会实惠一些,平时还好接人上下班,一车多用,挺好的。
  小舅这边也一样,装修公司的物料和人员,都可以用面包车送,方便快捷。
  “面包车,呵呵,那好啊,你人虽然小,心气都比我们大。”小舅听了这个很高兴,四个轮子的,总比两个轮子的好。
  家里电话还是要装一部的好,想到这个,冯一平就有些心痛。电信真是太黑心了,哪怕是在省城,现在装一部宅电,居然要近四千块钱,算下来都可以买个卫生间,这也是冯振昌和梅秋萍一直舍不得装的原因。
  冯一平也舍不得,主要是觉得不划算,但现在家里没个电话还真不方便。
  买下来的这栋小楼不在主干道旁,稍微有点偏,风景却是极好,离江边不远,要不是建筑不是居家的格局,当作住的地方真挺好的。
  把车停在院里,冯一平又有些心痛,就这地段,装电话的时候,电信不收你个上万块钱,还真不是他性格。
  “怎么样?”和昨天的冯振昌梅秋萍一样,梅义良高兴的带着冯一平从下到上,从前到后转了一圈。
  应该说真挺不错的,一楼进门有个大堂,三楼有个会议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