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5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直动个不停,每天比在硅谷出汗还出得多,那是真不觉得冷。
  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冷叫你奶奶觉得你冷,冯一平小时候,一到冬天,都被套上三件毛衣,对这个还不到两岁的宝贝大孙女,那更是不放松。
  如果只看阿曼达的打扮,一准会以为她这会是在严寒的东北。
  对此,黄静萍也无可奈何,在黄家铺,她就跟自己妈妈说过一次,她又不冷,不用穿那么多吧!
  结果被妈妈好一顿数落,什么小时候不留意,等长大了这毛病那毛病的……小孩子不懂,你还能不懂吗?
  还说你小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照顾的,你看看,你现在出落得多好?
  她还能说什么,妈,其实,现在的冬天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冷?
  爸妈他们才不认这个呢!
  现在到了冯一平家,她就更知趣的不说什么,梅秋萍他们让阿曼达多穿些,她就给她多穿些,反正镇里就有自家的服装厂,压根不用愁衣服的事。
  她觉得有些电视里的情节,比如儿媳妇带着孩子回公公婆婆家,结果因为养育孩子的事闹得不欢而散,太矫情,太做作。
  说实话,孩子在爷爷奶奶家能呆多少天呢?在这些日子里,就按老一套的那些习惯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把衣服敞开。”
  “哦。”阿曼达摘下绒手套,努力了半天,就是解不开外套上的扣子。
  身上也穿着一件黄色毛衣的糖果,颠颠的跑回来,也在一旁看着干着急。
  “我来吧,”黄静萍蹲下来,帮女儿解开扣子,“这次妈妈帮你,以后都要自己来啊。”
  他们俩对这个女儿,打小起就不娇惯。
  “哦,”阿曼达牵着糖果身上的毛衣,“走咯。”
  “靠路边走。”黄静萍在后面嘱咐。
  现在冯家冲的这条路上,经常有车来往。
  当然了,阿曼达就是和狗狗在路上乱跑也没什么,所有的车,从乡里拐上到村里的这条路以后,都是龟速。
  其实小孩子都被大人教育过,要靠边走,不要在路上乱跑,但路边人家的猪啊狗啊鸡的,对这条路,可很有主人翁意识,习惯性的把马路当成自己的地盘,而且屡教不改。
  你开快一点,搞不好轧到的就是自家的鸡狗,所以不管是开车的,还是骑车的,都有这个自觉。
  “嘀嘀”一辆面包车缓缓的在路边停下,车窗摇下来,一个黄静萍叫不出名字,只知道他是村里人的大哥探出头来问,“又去幼儿园呢。”
  “是啊哥,你这是刚回来?”和冯一平一样,这些不认识的,黄静萍现在也是见男的就叫哥,见女的就喊姐,反正不管是按冯一平的辈分,还是现在通行的礼仪,这么叫肯定不会错。
  “这个小姑娘,将来肯定跟他爸一样不得了,这么爱学习,我家的那个家伙,现在每天早上恨不得要用鞋底赶着他,他才会去学校。”
  黄静萍叫不出名字的那个大哥干脆从车上走下来,手里还提着一袋东西。
  “她啊,就是难得遇上这么多同龄的孩子,”黄静萍说,“说不定等到她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不想去。”
  阿曼达在村前村后跑遍了,现在最喜欢的去处,就是村幼儿园和村小学。
  不过,小学的那些家伙们,在新奇了几天之后,都不太乐意跟她这个小不点玩,她的玩伴,就集中在幼儿园里,于是这些天,上午下午,她都去幼儿园报到两次。
  刚才那个大哥说的话,什么这么小就这么爱学,长大了一定跟她爸一样成绩已定好之类的话,村里不少人都在冯振昌和梅秋萍面前说过,也让老两口脸上挺有光彩。
  “我可以打包票,她肯定不会,”那位大哥摇头,“这小家伙,比她爸小时候都乖。”
  “来,看看这是什么,”大哥在阿曼达面前蹲下来,打开手里的袋子,“这个你肯定没吃过。”
  阿曼达好奇的一看,里面是几串卖相并不好的类似冰糖葫芦一样的东西。
  “这是我们这的特色,外面有钱都买不到,”他拿出一串递给阿曼达,“尝尝,肯定好吃的,只一点点酸,好甜的。”
  “真不错,”黄静萍尝了一个,酸甜适中,甜里带着一点点酸,所以甜显得更甜,果子里的水分适中,清爽醇美,真不是外面的山楂做的冰糖葫芦能比的,“阿曼达,你吃吃看。”
  “这个,是大哥你自己在山上采的吗?”她指着那果子说。
  “割稻子的时候在山上采的,就放在屋后的窖里,前两天拿出来,觉得味道还算好,就自己做了这几串试试,喜欢是吧,喜欢就都拿着,家里还有,明天我再做。”
  见阿曼达喜欢吃,那大哥高兴得脸上堆满笑。
  “大哥,不用麻烦,这么些就够了,做出来的那些留给家里的孩子。”
  “哎呀,他们年年都有得吃,就是我们的这个小丫头,”他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摸了摸阿曼达的头,“很难吃到这些东西。”
  “再说,这些又不值个什么钱,都是山上长的,等着啊,我明天再给你们送来。”
  不等黄静萍拒绝,这位大哥开着车就走。
  “阿曼达,快谢谢叔叔。”
  黄静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些天在村里,她和女儿,收到了好多很有特色,或者说是稀奇古怪的东西,主要是吃的穿的玩的。
  有很多,连她这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姑娘以前也没见过。
  说起来呢,就跟今天这个大哥自己做的这几串果子类似,都不值几个钱,但是细究起来,又都挺费工夫。
  “你看看,你比我还受欢迎。”她在女儿的脸上捏了一下。
  “嘻嘻。”阿曼达拿着一串,这会吃得不亦乐乎。
  ……
  幼儿园这会正在上课,熊孩子们正在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黄静萍拉住了一个劲的想朝窗子那边窜的女儿,“别去影响他们,我们在这也能学。”
  她带着女儿坐在滑梯边的长凳上,“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她带着女儿一起跟着唱。
  “知道粉刷是什么意思吗?就是在墙上……”
  “呵呵,又来报到,怎么不到教室里去?里面暖和。”一个声音打断了她们。
  黄静萍回头一看,一个依然是老式打扮,穿着类似旗装的对襟褂子,上身还系着一条黑色绣花围裙,头发花白,脸上皱纹密布,但是眼睛还很明亮的老奶奶站在身后。
  黄静萍连忙站起来,“你快坐,这个时候进去,怕打扰他们,再说,她就是图个热闹,等一等就好。”
  “不用不用,这闺女,”老人家端详着正拿着一个冻梨的阿曼达,“长得可真好,这将来啊,一定跟她爸一样高。”
  “小姑娘,跟我说说,是外国好啊,还是你爸家里好?”她笑着问。
  老人家口音太重,阿曼达实在听不懂,求助的看着妈妈。
  “她这两天最高兴了。”黄静萍说。
  “是,我们这你别看偏,但是水土好。”老人家有些自豪的说。
  跟着从怀里掏出一双颜色鲜艳的棉鞋来,“现在上了年纪,眼神不济,又是赶着做的,丫头,你穿上试试,看合不合脚。”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为难
  等到中午回家的时候,她们娘俩又像是去大采购了一番一样,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硬塞到我手里,好多人我都叫不出名字。”黄静萍说。
  “一平都说了,不好收这些,现在这么多。”她有些发愁的样子。
  “没事,快洗手吃饭,”梅秋萍接过她们手上的东西,“别听一平的,这些事情,他也不懂。”
  “这又不是旁人,都是村里的,你再看看大家送的这些,都不是用钱能买到的,都是用了心的,这是大家的心意,真不收,他们还不高兴。”
  “贵的东西不收,他们费力做的这些,如果我们还不收,那怕是有人会觉得我们是看不起人,换作是我,辛辛苦苦做的东西你都不收,我也会觉得有些寒心。”
  没人送用钱买的很贵重的东西,因为这话他们老两口也早就说过,所以大家才想方设法的找出这么多在现在的农村也都快失传了特色物件。
  “这双鞋还真漂亮,”她看着那双用各色花布做成的棉鞋说,“没几个晚上做不出来,你看看,这些花还拼成了一个蝴蝶,这一定是有了年纪的人做的,现在的年轻人,可没有这个本事。”
  “对,是一个看起来年纪比叔叔还要大些的奶奶做的,打扮得很齐整。”黄静萍大概形容了一下那位老人家的长相打扮。
  “知道了,一定是志武的奶奶,她娘家以前是大户人家,她的针线功夫,就是小时候练出来的,她这个年纪,真是费了心。”
  “就是啊,阿姨,要不还是说说,这些以后都不收了吧,免得让大家费力,”黄静萍说,“她那么大年纪,我心里真挺过意不去。”
  “没事,”梅秋萍说,“你们这些孩子啊,村里和城里不一样,这样的东西,收下了他们才高兴呢。”
  “就说志武奶奶,这可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因为家里成份太高,以前日子过得困难,日子刚好一点,男人又得病,儿子还没成家,她就守了寡,也病了几年。”
  “这农村,只要家里有病人,谁家的日子能过得好?”
  “两个孙子都读不进去书,初中毕业就到南方去打工,好像也被人骗过,总之,都没赚什么钱,债一直没还清,也就是我们在镇里,还有村里半起来厂子之后,除了她,家里的几个人都有了工作,这两年日子才好起来,听说也准备盖新房子。”
  “还有你说开车的那个,应该是孟川,他家也一样,也是我们的厂子建起来,他家的日子才跟着好起来……”
  梅秋萍听黄静萍说起一个,就如数家珍的解释他们为什么那么客气,言语间满是骄傲。
  这些人这么用心,也都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当然是因为自己的儿子。
  “你们也别担心,这不是欠人情,村里的其它人家添了孩子,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一家不落,只是对阿曼达,大家尤其用心一些。”
  “阿曼达,这些事别忘了,长大了以后也跟你爸一样,多为家里做点事。”
  “奶奶,我吃不下了。”阿曼达看着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难过的摸着小肚子说。
  “怎么了小宝贝?肚子痛吗?”梅秋萍抱起孙女。
  “不,肚子装不下东西。”阿曼达说。
  “她这一个上午,嘴就没停下来过。”黄静萍说。
  “那就不吃,走,奶奶给你拿消食片。”
  她们刚进房,冯振昌夹着包走进来,“回来啦。”
  “叔叔,饭已经好了,我去给你拿酒。”黄静萍说。
  “不喝不喝,”冯振昌说,“我们的大孙女不喜欢酒味,咦,孙女呢?”
  “在这呢,”梅秋萍抱着阿曼达走出来,“中午吃了太多大家送的东西,现在吃不下饭。”
  “哦,肚子不舒服吗?快让爷爷抱抱。”冯振昌拍了拍手。
  “先洗手。”梅秋萍强调了一句。
  “哦哦,我这就去。”冯振昌毫无怨言的去洗手。
  话说,冯一平小的时候,他都没这么尽心过,那会是烟照抽,酒照喝,不管从哪回来,抱他之前还哪会特意去洗手?
  老两口现在之所以讲究这个,也是专程问了厂里的年轻人,现在带孩子有哪些讲究,还认真的一条条的写了下来。
  孩子懂事,他们这些做父母的,也得尽量体谅,与时俱进不是?
  一屋人都围着小主人转,糖果趴在地上,看着自己空空如也的饭碗,摇着尾巴呜咽了一声,坐起来看了看那边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的一桌饭菜,复又耷拉着眼皮趴了回去。
  ……
  第二天上午,娘俩依然沿着大路朝幼儿园走,又一辆面包车在旁边停了下来,上面走下来一个个子不高的中年妇女,“静萍。”
  “师母?”黄静萍愣了一下,“你怎么来了,秋玲呢?”
  “她还在上班啊,哟,这就是你女儿啊,真漂亮,来,让奶奶抱抱。”她朝阿曼达伸出手。
  这些天阿曼达已经习惯了这个动作,乖乖的任眼前的这个人抱着自己,“哟,还挺重,这怕是有30斤?”
  “她长得有点胖,现在快26斤,”黄静萍说,“阿姨,放她下来吧,她自己能走。”
  “我得抱抱,今天啊,我们就是专程来看她的,”张校长老婆,张秋玲妈妈有些稀罕的抱着阿曼达,“听得懂奶奶说的话吗?”
  阿曼达点点头。
  “哟,真厉害,来,说声英语听听,奶奶的女儿,也就是你阿姨,她就是教英语的。”
  这会车上陆续有几个人走下来,黄静萍只认识其中的一个,“王婶,你怎么也来了。”
  “来看你啊。”王金菊的妈妈笑着说。
  跟着她的女婿,也就是冯文从驾驶座上走下来,“静萍,这位是于莲的妈妈,这位是珺婷的妈妈,这位是温红的妈妈。”
  “阿姨们好,冯文,快带她们去一平家里。”黄静萍现在当然知道这几位是来干吗的。
  肯定是受那几位同学之托,来看看自己和孩子,最主要的,怕是看孩子。
  “我们走走就好,”阿曼达已经被于莲妈妈抱在怀里,张秋玲妈妈走过来说,“这么好的地方,我们还是第一次来。”
  她看了看黄静萍,“几年前,你自己也是大姑娘,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这么漂亮的女儿,我跟你说,我一看着就羡慕。”
  “也不知道你们这次能在家里呆多长时间,秋玲她们,让我们一定要来看看你和孩子。”
  “师母,应该是我去看你们。”黄静萍说。
  接到电话的梅秋萍已经赶了过来,现在要她走这么远来迎客的不多,但这几位都是儿子同学的母亲,得来迎迎。
  冯文的岳母,她知道,听冯文介绍其它的几位,得知都是女同学的妈妈,她还有点想法,这儿子难道在学校,就跟女孩子关系好吗?
  “费力了几位,这大冷天的。”
  “哪里,”“应该的,”“我们都得感谢一平,”“大姐你真是个有福气的,”儿子女同学的妈妈们说。
  在路上,黄静萍抽空细心的跟她介绍了一下,“那两位,是志杰和昌宁女朋友的妈妈,另两位,是我在初中时,关系比较好的两位女同学的妈妈。”
  哦,梅秋萍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儿子好朋友的妈妈就好。
  冯一平和黄静萍有了女儿,她们几位听自家孩子一说,早就想要来看看,这可是表达感谢的好时候。
  说起来,这也不是功利驱动的,但是,自家孩子的将来,直接间接的,都跟他家脱不了关系。
  这样的关系,值得她们这样有些冒昧的找上门来。
  于是,等梅秋萍带着她们一行人走到家门口的时候,看到冯文正把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朝下搬,都是孩子用的穿的,这一下,连她也犯了难,这个,是收还是不收?


第四百一十三章 醉翁之意
  下午六点,电话准时响了起来,冯一平抓了起来,几乎和黄静萍同时问,“吃饭了吗?”
  “我还没,你们呢?小家伙今天乖不乖?”冯一平也开始归置桌上的文件。
  今天太阳很好,这个一到冬天就特别喜欢太阳的家伙,索性把办公桌都搬到了楼顶的花园旁。
  “总是准时六点吃饭,”黄静萍说,“这边同龄的小孩子多,玩伴多,女儿都有点不想回美国的意思。”
  “那把她留在我家,让我爸妈带,你回美国筹备餐厅?”
  “我无所谓啊,”感觉黄静萍很轻松的说,不过马上就说,“那我宁愿不管美国的餐厅。”
  “那刚好,你空出了一个好位置,我想想,该安排哪位美女来顶替呢?”
  “想得美!”黄静萍马上说。
  “哈哈。”冯一平只得干笑。
  说实话,让她们娘俩跟爸妈一起住,他首先不愿意。
  虽然不管是爸妈还是黄静萍,说起来现在脾气都很好,但是,婆媳之间,不是脾气好就没事,生活习惯的差异才是大问题。
  这短时间一起住住还挺好,要是长时间在一起住,肯定会有矛盾,到那会,一边是爸妈,一边是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吗,该头痛的就是他自己。
  “一平,我跟你说,今天我们又收到了不少东西,”黄静萍语气有点沉重,“收到的这些,都是大家花了很多心思做的,今天还有一位快80岁的奶奶特意做了一双很好看的棉布鞋,我觉得这些礼太重,还是你说的对,就应该什么都不用收。”
  “可是阿姨说,这些收下的好,不收大家还不高兴,你说怎么办?”
  “这个还真是很贵重的东西。”冯一平也有些感慨。
  这样的心意,和千里送鹅毛也不相上下。
  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乡亲都不坏,但是,你也不能把他们想得太好。
  比如在以前机会少,大家日子都过得紧巴的时候,什么都看得紧,什么都看得重,就为了几棵菜或者一畦庄稼,都可能会吵得不亦乐乎,之后老死不相往来。
  包括自己爸妈也一样,特别是自己妈妈,那真是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一个人。
  但是,这里乡风毕竟还算淳朴,现在富起来后,和妈妈梅秋萍一样,大家都变得大度了许多——主要是有能力大度。
  这也是所谓的仓廪足而知礼节吧。
  还有一点,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大家至少都怀有感恩之心,对自己这个带着大家致富的人,心里那真是感谢,平常都没机会,现在自己有了女儿,如果还不给机会让他们表示一下,好像确实也说不过去。
  况且妈妈说的也对,这就是村里的习俗,不过这一次大家都特别用心。
  但是,这样重的心意,确实是一种压力。
  “是我想的岔了,村里人和我家的关系,不同于镇里的人和你家的关系,那就高高兴兴的收下来,高高兴兴的跟他们道谢,放心,我再努力的带着大家赚更多的钱就好。”
  “可是,我不想你太辛苦。”
  “放心,赚钱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事了。”冯一平很豪气的说。
  “我怎么看到一群牛在天上飞?”
  吴倩又一次走出来,“一平,真的该吃饭了。”
  “那先这样,我先吃饭,要是美国那边还没什么消息,我过几天就回来,要不,你们过来,还是算了吧,你和女儿多在家里陪陪爸妈。”
  ……
  冯一平在这边吃饭,那也是一大堆人,从酒店的徐斌,到这边考察建设一个新的研发中心的洪浩然,到在路上的导演上官求方,以及自己的助理吴倩,又是济济一堂。
  不过,因为人多,又都属于不同的部门,席间大家倒是难得的没有谈工作,都是闲聊。
  冯一平也愿意接这样的机会跟他们拉近关系,他近期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了美国,和国内的这些高管,这样在一起的时间没有以前多。
  “你们听说了吗,酒店今天住进来一位大明星。”吴倩别有深意的看了冯一平一眼说。
  可能是因为职业原因,早不复往日的落魄,现在看起来总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的上官求方,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她去年好像发展得不太好,没什么好作品。”
  冯一平对这个话题完全没有兴趣,“老洪,你说是这好还是SH好?”
  “要是工作,肯定是SH好,如果说气候和风景,那肯定是这边好。”
  “所以你觉得,我如果让徐总在这边盘下一块地,建个几十栋别墅,作为公司高管度假的所在,你休假的时候,愿不愿意带着老婆孩子来这边?”
  “好哇好哇,”洪浩然难得的热切起来,“一平,这事其实早该做了。”
  如果是带着孩子家人长期度假,独栋的别墅自然比这样的高层酒店体验更好。
  但徐斌的想法更大胆一些,“一平,我们能不能挪个地方,比如,干脆建在夏威夷?”
  呵呵,这家伙,不愧是在夏威夷工作过的。
  “也不是不可以啊,要不就两个地方都建,还有,我特别希望,我们能在威基基海滩附近有自己的酒店,新建,或者购并都可以,这事你就一并办了吧。”
  ……
  饭后,冯一平又按照老习惯,稍作乔装,到海滩上散步,顺道放空放空自己的大脑。
  每天的这个时候,是他最喜欢的时候,金乌西沉,海面波光粼粼,大海好像也准备要休息,海浪只发出“哗哗”的轻响,再和游人们的欢笑声汇在一起,那就成了最好的减压剂。
  当然,这如果是在更南边一点的地方,比如夏威夷,那就更好,那这会沙滩上还能看到穿着比基尼的各色美女。
  要不现在就飞过去一趟?
  呵呵,现在这也只能想一想而已,目前他可没有那么随意,大堆的事等着呢。
  他摇了摇头,从遐想里抬起头来,恰好赫然看到一个在这个时节,头上、脸上都裹着一个大毛巾的女人正站在自己旁边。
  “啊。”冯一平虽然知道没有危险——有危险欧文第一时间会通知自己,还是忍不住叫了一声。
  “嗨,”那人撩起围巾叫了一声,“吓到你啦?”
  “哦,原来是你。”他总算明白,之前吴倩说的那个明星是谁。
  “对啊,是我,怎么,不欢迎?”
  “怎么会。”冯一平皮笑肉不笑地笑道。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