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的不错!”朱老师为他点了个赞,“换作是我们,遇上那样的事,也就只能做到那个份上!”
  “好了,你就不要再夸他,再这样下去,他走到哪就是一个麻烦。”王老师说。
  “冤枉啊王老师,”冯一平当然要叫屈,“我可是一直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都是麻烦主动找上我。”
  “那别人怎么不找上唐少康,不找上肖志杰,就偏偏总是找上你?这中间你就没一点责任?”王玉敏问他,“我们都看你是个成熟的孩子,有些事不愿意说,你在班上,看似随和,可是并不合群,只和少数几个同学走的近,其中还有好几个女孩子吧!”
  我去,这是一定要训得让我脸红你才有成就感咩!
  可是冯一平还真的无言以对,因为事实也许、大概、可能就是如此。
  “可是你自己看看,最近惹了这么些事,再这样下去,你也别住外面,还是老实住在学校里。”王老师说到后面也是动了些火气,按理说,冯一平是最不用她操心的一个学生,可最近,最让她伤神的,偏偏就是他。
  冯一平低头坐着,朱老师递给他一杯水,又看了王老师几眼,王玉敏平复了下心情,这才换了种语调说,“年少气盛其实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你现在正处在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当口,不管对人还是对事,最好谦和忍让些,不要在这个时候出什么纰漏。那天晚上你要真是有什么事,你爸妈会怎么样?好了,多话我也不说,你好好想想吧!”
  虽然冯一平自己也检讨过,可是老师这一番善意的批评,还是让他觉得感动,“我知道了王老师,我会检讨的。”
  黄静萍现在也变了很多,尽管同学们私下里已经认定他俩关系不一般,苏勇也是因为这个才找人想教训冯一平,以前她总是刻意的避嫌,现在则有些不在乎。
  中饭的时候,看到冯一平他们的菜里有花生米,马上就帮他一颗颗的挑出来,“这是发物,你脸上的疤还没好呢,怎么能吃?”
  周围的同学看在眼里,都是一脸会意的笑,冯文在那边阴阳怪气的说,“这就管上了啊!”
  没过几天,也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他们得到通知,从他们这一届起,中考的时候,要加试体育。
  一共有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十分,加起来三十分,抵得上数学最后的一道综合题。
  三个项目分别是:五十米往返跑,立定跳远,掷铅球。
  收到通知后,三年级三个班由体育老师先进行了一次摸底,三个班加起来,有二十个肯定能得满分,其它的就不尽人意。
  之后,在每天午后和傍晚,三年级的任课老师齐齐上阵,每人带一个小组,有针对性的展开训练。
  不幸就不幸在这里,冯一平其它两项还好,在剩下的这一个多学期的日子里多练练,考试的时候正常发挥,估计也能拿满分,就是立定跳是他的死穴,成绩死活提不上来。
  要点他都掌握了,姿势也正确,可是,跳来跳去,死活超不过一米二,离满分标准还差了一大半。
  体育老师,班主任,物理老师,化学老师,都来辅导过他,最后都是叹气,不信邪的教导主任听说了,亲自辅导了他一个傍晚,完了看到他最后的成绩,恨不得自己帮他跳,“你说说你,个子这么高,腿这么长,怎么就跳出这么短的一段距离?”
  物理老师跟着打趣,“呵呵,我们这位全能学生总算有不如人的地方!”
  冯一平嗫嗫着无话可说,是啊,连黄静萍,随便跳跳都有个两米二,自己怎么这么差?可是,能怎么办呢?他确实是连吃奶的劲都使了出来啊。
  一个个老师都失望而归,临走前都只留下一句,“你好好体会,多练练,不能拿10分,至少也要拿个8分吧!”
  黄静萍比冯一平还着急,对冯一平他们来说,两分就能拉下好几个名次,何况他目前的成绩,连五分都拿不了,中考的时候,要真这样,那得掉下去多少位?
  所以,她再也不顾同学们的闲话,连王金菊也不带,每天旁晚,都拉着冯一平带到外面的河堤上,一遍遍的陪他跳。


第一百五十章 远忧
  省城,新长途汽车站旁,冯振昌和梅义良带着一大帮工人,来到已经买下的那个小铺面前。
  隔壁那个小卖部的老爷子走到门口张望,看到冯振昌,和他打招呼,“这是租下来了?怎么,现在不嫌小?”
  “不小,二楼我也拿了下来,以后就是邻居了,你是这一片的老人儿,以后还要请你多关照!”冯振昌给他散了一支烟。
  “好说,打算做什么生意啊?”
  “想开个面馆。”
  “面馆?”老爷子听了就笑,“这一块面馆可是不少,再说,这个二楼怎么用,难不成在前面这搭个梯子?”
  冯振昌现在也忙呢,没时间和他多说,装修队里的一个小伙子扛着梯子刚好从前面经过,看不惯那老爷子倚老卖老的样子,就说了一句,“楼上那间大的,和楼下这间小的,都被我们老板买了下来,以后啊,二楼的出口就是这间店面。”
  “咳”,“咳”,“都买下来了?”多年的老烟枪听了这话,居然被烟给呛到。
  这还真不是人不可貌相啊!他这个小店,可是用了他和老伴全部的下岗补偿金,加上全家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些外债才买下来的。
  小伙子看他吃惊的样子,有些暗爽,不过也没时间跟他废话,扛着梯子去忙活,这活,可是老板亲自盯着的,他可不敢怠慢。
  铺子里,冯振昌和梅义良看着工人们加固屋顶,看着中间画出来的那个大方框,“不容易啊!”冯振昌感慨道。
  “就这个最不容易,就为了破这一个口子,就在那么多部门之间跑了那么多天,呵呵,中间我还以为批不下来呢!”梅义良也说。
  这几个月,之前的江边那栋楼贷款,以及和两个房东谈价格,虽然也累也辛苦,但加起来也比不上为了开这么一个口子,到处批手续的辛苦,搞得他们两个现在对和机关打交道都有些畏惧。
  “辛苦也值得!”冯振昌看着几十米开外的车站,再看看这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家铺面,浓浓的满足感涌上心头,这儿如果经营的好,那可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而且,以后但凡是从老家来省城的人,一出站,马上就能看到他的这间店,那也是备有面子的一件事。
  “听说你们塆现在不少人去了其它地方买糖炒板栗?”梅义良和他一起收拾楼上的杂物,收拾出来的这些杂物,用三轮车拉倒废品收购站,也能卖几个钱出来。
  “是啊,有不少,好多人来省里看过,省里又添了几家,还有不少去了周边的这些城市,我们市里也有三四家。”
  这又是一件让冯振昌骄傲的事。
  他带了那几家出来,后来又招了那么多人到店里帮忙,村里那些想出来赚钱的,都专程到省城来征求他意见。
  至于卖糖炒板栗这事,那些已经在卖的和想卖的,把他拉去商量了几次,也大概定了一个规矩下来,主要是关于地盘划分的。
  大家出来都是求财,不是大老远到城市里闹窝里斗,最后不但伤感情,钱也没赚到。
  好在现在赚钱的门路少,卖糖炒板栗又是最保险的一个,投入的大头,板栗都是自家产的,对于那些在老家里苦熬的人家来说,虽然下面的市里可能一年只能赚一两千块钱,比不上省城赚的多,但也都相当满意。
  总之,他现在就是老家出来的这些人的召集人,但凡村里出来想做这个生意的,都要先征求他的意见,事情多了,但他反倒更精神。
  “哥,你在你们那一片现在可是出了名啊!”梅义良笑着说。
  冯振昌当然有些自得,可是又有些愁,“一平跟我说了,现在到处街上的小摊小贩这么多,国家肯定不会这样放任下去,过不了多久,说不定就会管起来,到时我们这些流动的小摊贩,生意肯定难做。”
  到了后年,号称地球战斗力最强的“城管”就会成立,那可是小摊贩的克星。
  冯一平提前给他爸打了预防针,现在这些出来的,都在冯振昌面前说好话,等到过两年,他们不但赚不了钱,摊子也被没收了,还要罚款,到时这些人会不会人前人后的说冯振昌的坏话?那是肯定的!
  “也是该管管,你们都不交税的!”梅义良开玩笑道,他现在可是成立了公司,按章纳税的。
  唉,冯振昌是喜忧参半,这个领头人可是不好当!
  说实话,他对现在挺满足的,短短两年时间,就已经在省城扎下了根,每月收入几万!所以,看着原本那些穷困的塆里人,在自己的带动下,一家家的出来,一家家的有钱赚,他也很有成就感。
  两年后,要是这事黄了,那可怎么办?
  “没事,一平寒假不是要来吗?到时和他商量,他肯定会想出法子来!”
  经过这么多事,梅义良对冯一平有一种盲目的自信。
  ……
  三舅的油坊那,现在是梅家湾最热闹的一处所在。
  梅建中带着两个儿子,三个儿媳妇,每天那是忙的不可开交,就这样还不够,从村里日子过的艰难的那几家里,找了几个主妇来帮忙。
  牵出来的挂面,主要是供应给冯振昌,但现在梅家挂面也有了些名气,他们也注册了商标,印了一批几种规格的包装袋,简单包装一下,周围的几个乡镇,包括县里,都一些人来拿货。
  看他家生意这么红火,村里不是没人动过这份心思,不过几家做就赔几家,倒是添了些笑话。
  周围的乡镇虽然有需求,但是量小,他们可没有冯振昌这样的大买主,而且,挂面这样东西,可是不好长期保存,时间稍长就会发霉。
  “爸,你歇一会吧!”大儿子国胜端着一大杯茶走过来,“是啊,爸,歇歇吧,这些扫尾的事,有我们就行!”在旁边的老二和老三媳妇也说。
  梅建中坐到一旁的椅子上,用椅背上的毛巾擦了把脸,拿起儿子端过来的茶,畅快的喝了几口。
  蓉蓉、成成和阳阳他们三个,放学回来后,正在帮大人洗那些牵面用的长筷子,剩下的四个小萝卜头,在一边的玩闹。
  最粘他的瑞瑞看他坐了下来,一路小跑着过来要他抱,梅建中用自己的硬胡茬去扎他的小脸蛋,逗的瑞瑞哈哈笑。
  他也是没想到,自己老来还能过的这样惬意,可惜的是,老伴走的早了些,要是能迟几年该多好!


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气象
  冯家冲现在也有了些新气象,坐在塆口大皂荚树下做针线活的老人家,聊的闲话再不是田地里收了多少粮食,也不是谁家孩子在哪打工,而是谁家去了哪个市,打电话回来跟老子娘报喜,一个月赚了多少。
  冯一平还并不知道这些情况,要是知道了,他一定会笑出声来。
  如果真的形成这么一个氛围,冯家冲出去的这些人,就是宁愿做摆个修鞋摊、骑人力三轮车、走街串巷收废品等这些不入流的小生意,而不再是一门心思的想着到工厂工地打工,那是非常可喜的!
  如果真的觉醒了这样的意识,那冯家冲的未来,一定非常可期!号称“东方犹太人”的温州人,正是秉承了这样一种理念,最后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壮大。
  大浪淘沙之后,冯家冲这些放下锄头把走出去的人里,谁说就一定不会露出几块真金来呢!
  当然,这些老人家的闲话里,还是非常关心一项收成,那就是板栗的收成,这现在可是大事。
  对于板栗这个让塆里好多人家,能在外面立足的果木,大家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大意,放任它自由生长。
  收了板栗之后,在家的这些人忙着顺道修剪枝桠,再从塆里的井里、山间的池塘里挑水,一棵棵的灌溉,之后清除树下的杂草,在树冠下平铺上几担农家肥,开年以后,又要忙着嫁接,还要花钱买来硼砂,给每棵树施上一些,开花期的时候也忙,要再喷洒一次硼砂溶液,还要疏除雄花……
  反正塆里的那些老人笑着说,这是他们伺候的最用心的作物,这个小心劲头,都赶得上那些孝子伺候爹妈了。
  不过舒心的时候也有,不说那些到城里的塆里人靠这个赚钱,收板栗的时候,看着那些板栗贩子提着秤满村转悠,挨家挨户的赔笑脸说好话,叫多卖一些,可是到最后也只能收到那些不均匀的小个,他们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要知道,前几年,可是他们跟在这些贩子后面,又是敬烟,又是泡好茶,还赔笑脸说好话,希望一斤能贵上几分毛把的,称的时候那个秤能平一些,不要翘太高,等级也能提上一等,现在,完全掉了个!
  冯一平的三个伯母,现在是大皂荚树下的中心人物,只要她们有空去那坐坐,周围一准会围上一圈人。
  不过这样闲适的日子也比以前少了好多,除了该忙的家务和农活,她们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承包下来的那座山上。
  那座山不高,只长了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茅草,还有些稀稀疏疏的松树,他们兄弟几家合伙,从村里把这座山承包了下来,周围围上一圈网子,里面散养了一些本地品种的鸡,保有量也就三百多只,平均每只鸡的活动范围很大。
  真的是散养,除了每天早中晚各撒一次谷子,其它时候就随它们自己觅食,天黑了,它们回山上用竹子和茅草搭的鸡笼里。
  她们主要忙的,是每天去山上清理鸡粪,然后到处找那些不听话的母鸡“藏”在各处的鸡蛋,这种事,她们的孙辈们最喜欢干,放学了就往山上跑,在草丛里,灌木底下寻摸着。
  这些鸡蛋也不愁销路,往省里发一部分,剩下的,老三媳妇兄弟家全给包圆了,他们买去牵鸡蛋面。
  老三振昌说了,这只是刚开始,将来需求量大了以后,要么承包更多的山头,要么建鸡舍,办养鸡场。
  二伯母今天难得有闲,吃完中饭,收拾好家里,就拿着小板凳和针线筐,到大皂荚树下坐坐。
  一坐下,大家马上就七嘴八舌的问,“昨天收了多少鸡蛋?”
  “没细数,一百多个吧!”
  “啧啧,”就有老人感叹,“早先的时候,这可是个稀罕东西,除了来客人和家里人过生的那天煮几个,有谁舍得吃啊,要么拿去换了油盐,要么拿去换针线,一年到头,怕是一小坛子都存不满,有时候,要孵一窝小鸡,都要找其它家借几个,你看看现在,你家这一天收的,怕是一个大筐都装不下吧。”
  可不是吗,冯一平小的时候,也就生日那天,能吃一碗鸡蛋面,外加两个煮鸡蛋,其余的,也就是来客人的时候,会炒个鸡蛋,打个鸡蛋汤,可多半没他们的份。
  “是啊,这几年变化大啊!”二伯母也有些感慨。
  “听说振昌叔叫你们明年多种些糯谷?”又一个老人家问。
  “是啊,老三说要做什么糯米鸡,一年要用不少糯米,除了家里的口粮,其它的田叫我们都种上糯谷。”
  “振昌叔现在可是了不得啊,听我二儿媳妇说,他们今年在省里又买了个铺面,可花了不少钱。”说话的这个,一个儿媳妇在省城店里帮忙。
  “老三他们也没有那么多钱,他不是有个小舅子在省城开公司吗,帮了他一些,余下的,连去年刚买的房子也拿去贷款,我们也帮忙凑了点,这才勉强够。”
  这是梅秋萍特意打电话回来跟他们说的,虽然现在赚的这些钱,有时都让梅秋萍有些不真实的感觉,可她还是非常谨慎,就怕塆里人把他们家说成富得流油。
  “那也了不得啊,他们没把握赚回来,哪会下那么大的本,省里的铺面,那得多贵啊!”
  ……
  隔壁县的张彦家,放学后的张彦,脑后扎个粗辫子,提着一个篮子,里面是从菜园里刚摘的菜,不时乖巧的跟路上的人打招呼。
  弟弟张弘跟在后面,调皮的不时在篮子上按一下,张彦转身去追,他就笑着跑开。
  张彦吓唬他,“等到晚上叫你知道厉害!”
  姐弟两个回到家的时候,发现二舅三舅都来了,二舅还好,在村里当了个会计的三舅,以前可是等闲不登门的,今天这是刮的什么风?
  不但来了,还带了礼物,见他们进屋,一身中山装的三舅就招呼张弘,“来来,舅舅买的山东大苹果!”


第一百五十二章 张彦
  张彦跟舅舅们打了个招呼,到厨房里和妈妈一起择菜。
  “难道二舅三舅他们也想去省城?他那么打年纪,又不像爸,原来都没做过这个。”
  “不是,二舅是想让你三表姐的男人去,三舅是想你志刚表哥去。”
  她妈妈一边洗米煮饭,一边跟她说。
  “志刚哥不是在县里读电大吗?怎么不读了?”
  “整天瞎玩,哪学了什么东西,不是晓得了你爸带去的那些徒弟,都往家里寄了不少钱,这才打算让他去省里跟着你爸赚几个,你三舅说,不指望他补贴家里,就是不朝家里伸手就不错。”
  “哦,那也不错,跟着爸他们总吃不了亏。”
  张彦啊,怎么说呢,是一个一般人家富养出来的女儿。这个富养的标准是,从小到大,她不会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其它那些合理的需要,她不用提,父母就会满足她。
  所以,到后来,不管是有钱的时候,还是钱紧的时候,她对钱都无所谓。无所谓的意思是,有钱她也能花,没钱她也能过。
  她和冯一平在一起后,好像从来不存在谁掌财权这个问题,更是从来不会问冯一平的花销,所以好多男人设法藏私房钱的难题,冯一平从来没体会过。
  一路波澜不惊,顺顺利利的长大,她的性子可以说是单纯简单到有些没心没肺的地步,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前面还有人扛着,她就从来不操这个心,这种性子最大的外在好处就是,不但人显得年轻,不用什么化妆品,皮肤也很好。
  经常是心血来潮,花高价卖护肤品回来,试用了一下,然后都快过期了,还只是刚开了下盖子而已,最后还是冯一平舍不得那些钱,抱着不用浪费的念头,帮她用了。
  她这样的性子,平时也特别容易满足,比如冯一平去下面的县市,顺路给她带回来些路边那些果农卖的时鲜水果,她就会高兴的像个小孩子一样,有时候冯一平回来的迟,在楼下小卖部给她带回一袋薯片,她也会欢呼雀跃一阵子。
  但是,你要是以为她一直就是这样没心没肺,单纯的像个孩子一样,呵呵,你就大错特错。
  要知道,女人可是矛盾的结合体,比如她很胆小,一个人在家的晚上,总会开着灯睡觉,但是,她又很大胆,会强逼着很害怕的你,去跟她坐过山车。
  同时,女人可是天生的两面派,在一些人面前是一副面孔,在另一些人面前,则是截然相反的另一副面孔。
  刚开始几次,到冯一平老家,她都是跟在冯一平后面,冯一平那些堂兄媳妇,免不了出言试探。
  女人嘛,这是她们的天性,特别喜欢和同性之间各种战斗,对新进入自己这个行列的同性总有些天然的排斥,如果新进入的是个比她们更年轻漂亮时尚的,那立马会成为其余所有人的公敌。
  而且,女人更嫉妒女人。
  就连张彦这个性子淡漠的,也时常一边“咔嚓咔嚓”的咬着苹果,一边看着电视上广告里的那些代言化妆品的女明星说,“显摆什么呀,素颜拍个照,皮肤不一定有我的好!”
  在逛街的时候,见到冯一平对另外的女人多看几眼,她也不恼,跟着用毫不掩饰的挑剔目光看上一会,然后就会给出一个个结论,“两眼离的太宽!”,“颧骨太高!”,“嘴唇太薄!”,“耳朵太大,哎呀,怎么还长的那个样子,和脸的夹角至少是个钝角吧!”……等等。
  但是,上学的时候,她是学过画画的,素描也不错,速写也拿得出手,她的这些评论虽然让人感觉是在骨头里挑刺,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她说的那些,八九还比较中肯。
  是啊,男人一般怎么会冷静客观的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一个有几分姿色的女孩子呢,特别是在那些公众场合,一般都是抓紧时间瞅几眼过一下眼瘾,当然是看她们身上最突出的部位,比如脸蛋好看的就看脸,胸怀伟大的就看胸,屁股翘的就看臀部,腿长的就看腿,哪有那个时间和心思去找她哪儿不好看呢。
  所以,连张彦都如此,不要说冯一平那些一直呆在老家的堂嫂们,见到张彦后,就难免会杂七杂八的说上几句,跟在冯一平身后的张彦脾气很好,对这些话好像真没往心里去,也有可能是压根就没怎么听,所还是笑呵呵的。
  她的这些反应,难免让那些堂嫂们生了小觑之心,还有塆里其它那些在张彦面前不太服气的小媳妇也一样,都以为她是个好对付的角色。
  但是,没有冯一平跟着,在张彦自己一个人回婆家的时候,堂嫂和塆里的小媳妇们马上就领教到了张彦的厉害,不管是单挑还是群攻,没有一个能在张彦面前占到半点便宜,气死你的时候还笑眯眯的跟你说话,还不带一个脏字的。
  冯一平也有直接的体会,那就是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