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入校后的第一次考试,他又是年级第一,这多少也让他在老师眼里加了些分。
  没办法,他的短处是数学,但是他后来在中专的时候,好歹学了一两年的高数,多少有些基础,再说,心理年龄三十几岁和心理年龄十几岁,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看问题的方法,都要强一些,而且他学习也用功,没理由比别人差。
  班主任李老师看到冯一平就这样游离在班级之外,相当不满意,总想找冯一平谈谈,但是又找不到切入点,于是他翻开冯一平的档案,看到上面王玉敏写的,“该生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第一次恨起了自己也没少写的这些套话。
  这天下午,又看到冯一平踩着点推着自行车走进学校,忍不住招手叫他过来,“李老师好!”
  冯一平对现在的班主任,当然也不会像对王玉敏那样,尊敬,客气,但是疏离。
  冯一平跟在李老师旁边,在跑道上走,“一平,来班里快一个月了,感觉怎么样?”
  “感觉挺好的,软硬件都比初中好太多,学习强度也不高。”
  “恩,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所以觉得学习强渡不高,对有些同学来说,是不低的,对了,你对班上的同学怎么看?”
  “挺好的,整体水平都很高。”冯一平还是规规矩矩的回答。
  “可是,我怎么觉得你都不太愿意和他们打交道?”
  “真不是,李老师,实话跟您说,我这个人性子不大好,有时候说话太冲,容易引起矛盾,所以我觉得还是保持点距离的好。”冯一平一本正经的和李老师说着这些不实的话。
  好吧,既然是性格的缺陷,李老师还能说什么呢,“一平,你要记住,我们的国情,总是强调集体大过个人,你有空多想想吧。”
  李老师的意思冯一平很明白,但他不想改,知心朋友,他已经有了,和这些陌生的新同学,保持君子之交挺好的,省心又省力。
  他现在一天中最休闲的时间,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坐在阳台的吊椅上看着不远处的长江,不过今天晚上,又不像平时那么闲适。
  他手里拿着几张纸,那是黄静萍给他写的信,直接寄到小区来的,至于地址,肯定是肖志杰告诉张秋玲,张秋玲再告诉黄静萍的。
  随信附有一张她在师范门前的照片,照片上的她,一如既往的恬淡美丽,信的最后,她却写着,“心里想着你,不知不觉间,课本上,笔记本上,写的都是你的名字。”


第一百七十七章 糟心的事
  城市里的生活,要方便很多,单说冯一平不想做饭的时候,选择就多了很多,不像以前在502的时候,懒得做饭的时候,街上只能买到两样东西,包子或者馒头,油条只有早上有。
  不过,现在的乡下小镇也有很多城里找不到的东西,不说小镇上的人都热心,很静谧、野趣也多这些,乡下那些小买卖人的朴实,在市里就很不容易找到。
  冯一平一直就在小区附近的那个农贸市场买菜,他这个人有个不太好的习惯,买菜这事,从来不会讲价,也不会挑来挑去的,在乡里的时候还好,那些挑着担子买菜的大婶也不会卖给别人五毛,给他就要八毛。
  但现在不一样,看到他一个半大孩子总是自己来买菜,菜场的那些人可不客气,他要是不货比上几家,卖给他的每样菜肯定要贵上几毛,几毛钱虽不多,可是被人当冤大头或者傻子,这样的事最让人生气!
  他总结了下原因,发现最大的可能是因为他的口音。
  方言虽然都差不多,可是区别还是有,等于他一张口,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话说,国内最大的歧视,不是地域歧视,而是语言歧视,一口港台腔的,瞧不起内地,标准的京片子瞧不起说上海话的,说上海话的瞧不起全国其它的地方……
  在他们这也一样,一听他说话,就知道他是下面的人,肯定是跟着父母,从乡下来城里讨生活,没什么根脚的,小宰一下,他又能如何?
  你也不要想着跟这些小贩说什么“贪小便宜吃大亏”的话,对他们来说,今天额外多赚了几块就是值得高兴的事,说不定在晚上用从他这多赚的几块钱多称点肉,吃的时候还会笑骂,“那个傻蛋!”。
  直到有一次,冯一平在称了一斤咸鱼干后,当时就提这那袋鱼干,直接在市场管理处放在门口的公秤上称了一下,发现足足少了二两,买干货的那个摊位当然被处罚了一下,说着市里话来买菜的那些大妈大婶们,这次站在乡下孩子冯一平这边,差点用口水把那缺斤少两的两公婆给淹了,自那之后,冯一平再去买菜,被特殊对待的时候少了好多。
  总之,连买个菜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要斗智斗勇,让冯一平这个和平主义者非常不适应。
  话说,现在要是有个人照顾他该多好,比如一个身兼多职的全能型人才,具体的说,就是女朋友,老婆之类的,呵呵!
  不跟同学在课外来往,也没有参加一个奥林匹克兴趣小组的冯一平,高一的日子是很久违的悠闲。
  周末休息的时候,睡个懒觉,去附近吃个早午饭,然后戴上棒球帽,背着包,里面装着相机水壶和本子,骑着车就在市里的大街小巷里转悠。
  经常就这样一转大半天,不时停下来掏出本子记记,有时还拍张照,就像是后来搞销售的时候,先做市场调查一样。
  当然,他现在做的,也是市场调查,而且是很细致的市场调查。
  赵律师回到羊城后,经过大成律所的运作,第二批的这十首歌,又被宝丽金买下,每首歌的金额和上一批差不多,就是分成提高了两个点。
  得知结果的冯一平很满意,这是最后一次,自此之后,不用做,也没必要再做这样的事。
  10月的一天,冯振昌带着梅秋萍,来突袭了一次。
  冯一平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妈妈已经烧好了饭,好丰盛的四菜一汤,平时随便炒两个菜就管一天的冯一平,吃了个肚儿圆。
  连王昌宁父母在内,现在已经有8家人在下面的县市里开了店,冯振昌他们两个,今天刚从他的老伙计冯明志家新开的店里过来。
  “他们家的店怎么样?”冯一平问爸爸。
  “所有的都是按照我们说的来,生意也不错,挺好的。”
  在收拾桌子的梅秋萍就插了一句,“也不是都挺好的,明志家的那个婆娘,没事的时候,总是带着她小姑子坐在店里,叫人看了就不舒服。”
  冯振昌说,“也是没办法,现在天这么热,总是呆在厨房确实受不了。”
  不过,这一点,他私下也是跟风明志提过的,现在他也觉得,那些厨师和服务员没事的时候就餐厅里睡觉、打牌、闲聊的那饭馆,和自己家的店不是一个档次的。
  “车站旁边的那家店生意怎么样?”
  “呵呵,”提起这个,爸妈都非常高兴,“当初你说的是对的,现在那家店,抵得上三家学苑路的店,晚上生意都可以做到九点多,现在是你姐姐在那管。”
  这也是冯振昌最骄傲的地方,那家店,可是他辛辛苦苦想办法盘下来的,现在的成绩,让他很有成就感。
  “一平,前两天,我们抓到了一个收钱的和厨房的勾结,把钱放到自己口袋里的事。”说完了高兴的事,就轮到糟心的事。
  这终于还是发生了。
  他们现在,还是沿用老做法,顾客进门的时候,交钱换成一张小票,厨房凭小票下面,晚上结账的时候,就把两边的单据一对,然后核实现金,一般这样也不会有事。
  可是,当厨房的和前面收钱的勾连起来,钻空子也容易。
  “不是村里的人吧?”
  “不是,要是村里的,我会让他以后都没脸回去见人。”梅秋萍说。
  不过,村里的就真没人也动过手脚吗,冯一平表示怀疑。
  “所以说,还是要买收银机啊,你们舍不得。”他早就提了这事,爸妈一直很犹豫,那收银机现在可要上万块一台,他们现在十一家店,那可是整整十多万!
  “就没有其它办法吗?你好好想想!”梅秋萍希翼的看着他。
  “真没办法,你们肯定也想过,只要还是用票据,总是有空子可钻,有了收银机,里面的数据他们改不了。”当然,不是说用了收银机以后就完全没有漏洞,只不过这个漏洞小了很多。
  “那可不是小数目,十几万啊!”冯振昌也是一脸的心不甘情不愿。
  “爸妈,你们想想,现在不比以前,这么多家店,这么多人,你们只抓到一起,难道其它店没有这样的事情吗?这样放任下去,都想着怎么钻空子,谁还会好好做事?”
  没办法,后来只要是请了人的小卖部,收银机这些都是标配,开店的时候都算在成本里的,当然,后来的这些电子产品都便宜,他们原来没配,现在一下子加上去,确实成本很高。
  “唉,看来也只能这样。”
  “不,学苑路的那家店不用,省一台就少花万把块钱,我都在店里,看谁能搞这些小动作!”梅秋萍说。


第一百七十八章 厉害的女人
  现在的同桌刘文君,他虽然不姓卓,当下也是个长喉结的少年,冯一平觉得他还是有些女性的色彩,比如,他就特别爱八卦,而且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他充分发挥自己极具亲和力、易让人产生好感的强项,到处搜集各路消息,有些包打听的架势。
  这些爱八卦的人,当然也最爱说八卦,比如现在,冯一平一边把笔记本和水壶往书包里装——有了初中的教训,他现在可不敢把笔记本放在教室,一边听他唠叨,“你知道吗,我们原本不用交这么高的学费,前几年在老校区的时候,学费很低,而且每学期多少还有些补贴的。”
  这样的时候,还是要自觉的捧一下哏,“为什么?”
  “都怪前面的那个好大喜功的校长,挺好的老校区不用,花大钱兴建现在的这个新校区,然后,她得到了上面的赏识,提上去当了副市长,给我们学校留下了一屁股的债,据说有好几千万!”
  前校长冯一平清楚,校报里都有的,是一位极有魄力的女同志,没想到她魄力这么大,在这个年代,就敢欠几千万的外债来建新学校,啧啧,厉害!
  就是不知道被她这一手,坑死了多少家建筑业相关的公司。
  “所以啊,学校为了还债,只有想办法创收。”刘文君说。
  “所以我们的学杂费才这么高。”冯一平接了一句。
  “还不止呢!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一届招了这么多班?”
  “为了多收学费?”
  “学费算什么,主要是招自费生,550分以上的,都可以掏钱进来,差两分以内的,都掏一万,其它的,差一分150,你算算这是多少?”
  我的个乖乖,这还真是了不得!要是差二三十分,那就得一次交上三四万,再凑一点,都能在市里买套房子。
  什么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这就是。
  “这还不算,听说学校还打算在其它的地方和别的学校合办一些班,不过是打着我们学校的幌子,这样可以收高学费,又一个创收的手段。”
  呵呵,所以说,教育事业,还真不愧是我们国家最早市场化的一个,赚钱的手段,正是花样翻新。
  “所以,现在市里的都说,这是毁了一所名校,成就了一位副市长。”刘文君总结道。
  冯一平还真不知道这里牵扯到这么多,难怪全市中考第一的那个要想办法到省里去读。
  评判一个名校的主要标准,除了要看他出过多少省状元,拿个几座奥林匹克大赛的奖杯之外,最主要的是看高考的时候,有多少学生被大学录取,特别是被一流的大学录取,所以,说白了,名校的根基是优质的学生。
  现在为了创收,招了这么多自费生,自然会拉低整体水平,比如你有两百个毕业生,其中有五十个上了国内排名前十的大学,还有一百个上了其它的211高校,你当然算得上是名校。
  可是,还是这样的成绩,你要是有五百个毕业生呢,也就是个比一般学校稍好点而已,但是,你比一般学校的费用也高很多啊。
  两个人说着转身往外走,冷不防一杯水迎面就泼过来。
  拿着餐具去食堂的刘文君是主要的攻击对象,一头一脸的水,冯一平则是遭了池鱼之殃,脸上溅到了一点。
  始作俑者还是后排的那个女生,这时还好整以暇的把杯子盖拧紧,放进包里,施施然的往外走。
  周围幸灾乐祸的人不少,却没有一个出面拦住她的。
  突遭水泼的刘文君有些发蒙,过了会才反应过来,抹了把脸上的水,对着那个女同学叫道,“郑佳怡,你有病是吧!”
  好吧,冯一平这一次才记住那个同学的名字,也有些恼火,这女的神经了是吧!
  刘文君追了过去,但是总是发神经的郑佳怡同学走的却是不慢,他追到楼梯口,眼见就追不上,小跑倒是能追上,可那不是往政教处枪口上撞吗?
  他只得恨恨的回来找纸巾擦水,“我去找李老师。”
  冯一平拉住他的手,“既然去找李老师,那还擦什么?你先去,如果李老师要证人,我帮你作证。”
  “说的对,这就是铁证。”
  郑佳怡这次总算是低着头,急步走到校门口,那辆奥迪已经停在那等他,司机看着她走出校门,去帮着打开车门,“张叔,不用,我自己开!”
  “呵呵,我都习惯了。”
  奥迪一路平稳的行驶着,最后驶进一处有武警守卫的院子,在中间一栋三层的小楼前停下来。
  郑佳怡推门进屋,一个围着围裙,带着眼睛,一脸书卷气的中年男人从厨房探出头来,“呵呵,女儿回来啦,先去洗手,饭马上好。”
  郑佳怡也不去帮忙,也不去洗手,丢下书包,走到后院,坐在躺椅上,依旧气鼓鼓的。
  过不多时,前面又响起刹车声,随着踢踢踏踏的脚步声,郑佳怡老爸又问一声,“回来啦!”
  “恩,佳怡呢?”
  “在后院呢。”
  “佳怡,过来帮我捶捶背,开一下午的会,腰酸背痛的。”
  郑佳怡有些不情愿的走进去,沙发上坐着个中年女人,短发,面容坚毅,右边嘴角下方有颗痣,穿着湖蓝色西装领的短袖衬衫,此时正用双手揉着太阳穴。
  郑佳怡走过去,不轻不重的在她背上捶了起来,“你个死丫头,轻一点!怎么,受什么委屈啦?”
  “没有。”在妈妈面前,郑佳怡算是柔和了一点。
  想了想,又说道,“妈,学校里有人说……”
  “说什么?”她妈漫不经心的问。
  “哦,没什么,听说可能会组织秋游。”
  “恩,还是学校好啊!”她妈妈感叹了一句。
  “好啦,开饭咯!”郑博赡端着一盘油焖大虾走出来。
  郑佳怡去帮着摆碗筷,她爸爸给她盛好饭,夹上几个大虾给她,“今天在学校怎么样?”
  “挺好的。”
  “你呢?”郑博赡转向妻子。
  “不顺利!”
  “还是修桥的事?”
  “恩,孙市长修桥的资金差一大截,叫各部门凑钱,又哪里有余钱?他最后下死命令,要所有在编的、从财政领工资的人员,每月扣发工资的10%,也不知道这会是什么后果。”
  “这几年的集资可不少,其它的还好说,你负责的教育这一块,下面有的乡镇学校,工资都不能按时发,还要这样一扣,那还了得!”郑博赡给妻子舀了碗汤。
  “只能走走看吧!”
  晚自习的时候,冯一平还是卡着点走进教室,发现郑佳怡没事人一样的在座位上看书,刘文君也在,不过不像是看书,像是在发呆。
  他碰了他一下,朝后排努了努嘴,小声问他,“李老师怎么说?要我作证吗?”
  刘文君却一句话也不说,只一脸哀怨的看着他。
  冯一平非常不解,这是怎么回事?


第一百七十九章 都是好事
  刘文君是个聪明人,想起李老师听说他是说前校长的坏话,结果被郑佳怡泼了一头一脸的水时,忍禁不禁的随口说了一句,“你还真是活该!”
  他马上就明白过来,只能哀叹自己命不好,谁叫自己说的就是郑佳怡妈妈呢,可不活该嘛!
  可这话他又不好跟冯一平说,郑佳怡是瞒着身份的,他要再八卦出来,是不是又想被泼一次水啊!
  冯一平看到他那个幽怨的样子,马上转过头去,你一个阳刚的小伙子这副表情是要整哪样?
  反正挨泼的是他,他都不计较,冯一平当然更无所谓。
  爱说八卦的人最痛苦的是什么?莫过于知道一个大八卦,却偏偏不能说!
  刘文君觉得再这样下去,他肯定会憋出病来,还是想个法子调换一下座位吧!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周六的中午,冯一平走出校门,看到冯振昌把车停在对面朝他招手,他背着书包跑过去,冯振昌递给他一个保温桶,“给,你妈特意为你煮的面,先垫垫肚子。”
  “你吃了吗爸?”
  冯振昌从另一个保温桶里拿出一个粽叶包着的糯米鸡,给他剥开,“我来之前吃的。”
  妈妈做的东西确实是香一些,正是长身体的冯一平稀里哗啦的几分钟吃完面,冯振昌笑着把糯米鸡递给他,“吃起东西来,就像没长喉咙一样。”
  随着事业有所小成,冯振昌的性格也变了些,自信了,在儿女面前笑的时候越来越多,不像以前总是冷着脸。
  两个多小时后,冯振昌带着冯一平停在市中心一个小区里,这是现在省城不多的几个高层住宅小区之一,每栋楼都高21层,也算是省城最早的一批电梯房。
  冯一平跟着爸爸来到16楼,在1605的门上敲了敲,开门的是蔡虹的大嫂,“振昌哥,哦,一平,好久不见,快进来。”
  蔡虹挽着二哥的女朋友谢莉从一间房间里走出来,高傲的谢莉,此时也掩饰不住眼中的艳羡。
  “一平,你看,这些家具我很满意。”蔡虹拉着冯一平看他设计的那些家具。
  “冯一平,这些真是你设计的?”谢莉有些狐疑的问。
  “也不算是原创吧,我看过一些杂志,借鉴了很多。”冯一平这说的是实话,不过是二十多年后的杂志。
  谢莉流露出一副我就知道如此的表情,不过还是对冯一平说,“那到时也帮我买设计一套特别的呗!”
  冯一平还没说话,客厅那的梅义良接过话头,“不是不可以,可是你和二哥到时怎么感谢他?我和彩虹可是答应要给他买一台电脑的。”
  冯振昌边喝着茶边说,“开玩笑的,不用当真,一平要电脑我给他买。”
  谢莉走过去坐在蔡鑫身边,“我说啊,到时要感谢一平也应该是蔡叔叔感谢,反正这些式样最后总是交给厂里,你说是不是?”她用胳膊碰了碰蔡鑫。
  “小莉你这样说可不对啊,你们的家具,爸肯定是不收钱的,合着到时候你白得一套家具不说,连个人情也不用背,真不愧是大学的高材生啊!”
  果然,就没有几个妯娌是能和睦相处的。
  说做就做,趁还有时间,梅义良开车拉着冯一平和想看看热闹的蔡磊,一起去电子市场,老二蔡鑫和女朋友去逛街,冯振昌回店里,蔡虹和大嫂准备晚饭。
  此时的电子市场,不是后来光鲜现代的数码港湾,主体是栋老旧的三层楼,楼外挂满了各类招牌,附近的几条街,也全都是买相关产品的,很热闹嘈杂,街上不是有拉着平板车经过,上面堆的都是货。
  冯一平对硬件这些东西也不懂,只依稀记得现在的奔腾处理器是可以超频的,好像就是调整一下倍频开关,CPU依然能够稳定的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下。
  所以他们走一家看一家,看一家问一家,不一会的工夫,手里就捏着一大把报价单,一比较,也是大同小异,看不出什么来。
  冯一平想着,既然大家都不懂,那还是找台品牌机好,免得被那些组装机的宰。
  不过,这个时候,后来遍地都是的品牌专卖店还没出现,转了大半圈,找到一家以联想电脑为主的,冯一平挑了半天,最后看中了一台按现在流行的叫法,叫“多媒体电脑”的。
  Pentium75处理器,14球面寸显示器,8M动态内存,540M硬盘,4倍速光驱,16位声卡,当然装的是win95系统,价格真贵,14800!
  三个人轮番上阵,砍了半个多小时,最后砍到13000整,再送了三张软盘,冯一平提了一下,老板亲自操刀,硬是把Pentium75超频到Pentium100的水平。
  “要游戏吗?”
  老板这一问,又让他破了几块钱的财,冯一平从他那要过来一张红警95的安装盘。
  付钱的时候,必须得说,梅义良是有些肝颤的,他是知道这玩意不便宜,要上万块,可是看着那两个盒子,觉得有些不值。
  这笔钱,可是差不多能买下他那辆车的一半的一半,也可以买下他现在那套房子的卫生间的。
  “谢谢小舅!”有个有钱,又肯为你花钱的舅舅真好!
  他这么想的时候,就没想过,其实论起身家来,他可是比小舅还要丰厚些。
  “不用谢,把电脑用在正途上,不要总是玩游戏,记住了吗?”
  都花了万多块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