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6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觉悟日报》的采访车上,此时有些沉默,但不管是塞勒斯还是迪克西特,现在都没把中午出门时的那点争执放在心上。
  塞勒斯紧张的在心里为自己的报道打着草稿,他知道,此时此刻,有很多同行也一定在做这样的事,他知道,要想让自己的报道脱颖而出,自然一定要比别人花更多的心思。
  迪克西特也很沉默,有感于冯一平描述的前景,他认为。
  到了可以细化如何实现自己梦想的步骤的时候。
  车刚一停稳,他们俩就逃也似的跳下车。
  ……
  冯一平也就刚到酒店,班加罗尔的那几家就拿到了他这次演讲的全文,然后,印孚瑟斯的创始人纳拉亚纳·穆尔蒂、威普罗的创始人,阿齐姆·普雷姆吉、萨蒂扬的创始人拉马林加·拉贾,不约而同的沉默下来。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
  真是惭愧!
  亏自己不是被号称为亚洲硅谷之父,就是印度的比尔盖茨,亏自己在这个行业里工作的时间,比那个年轻人的年纪还大,但他提出的这一点,大家竟然都没有意识到。
  居然要那个专业技术接近为零的年轻人提出来。
  奋斗到如今,他们自然都算是心志坚毅之辈,即便如此,还是感觉遭受了打击——话说,被冯一平这样一个业余人士碾压的专家,并不只有他们几位。
  “冯一平,”穆尔蒂站到窗前,看着眼前这个一直让自己引以为豪,但今天看来哟偶写黯然失色的现代化园区,念叨着那个之前就让自己印象深刻,现在更是深刻的年轻人的名字,“不愧是冯一平啊!”
  “密切留意,他的这本书如果出版了,第一时间通知我。”他吩咐秘书。
  其它的几位,这时候也在做类似的事。
  他们自然看得出来,冯一平的这篇演讲,为了迎合孟买大学学生的水平,主要侧重在应用方面。
  这对孟买大学的学生合适,对他们而言,反倒是理论最重要,知晓了理论,他们自然能推导出如何应用来。
  他们此时也都有个疑惑,第一次向外界提出这个新概念,冯一平为什么不选择在班加罗尔的大学?看起来,大数据,明显和我们这里更配些嘛!
  他难道是担心班加罗尔了解了他的这个理论后,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不,这个推断完全站不住脚。
  如果是这样,他压根就不会向外界披露自己的理论。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是真的有些想不通。
  ……
  在他们不约而同的沉默的时候,印度国内的那些有影响力的报纸,也在不约而同的做一件事,那些主编们,一直在催促今天到孟买大学采访的那些记者,尽快拿出一篇与众不同的报道来。
  今天的这个演讲,在商业界,在学术界,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可不要让其它国家和地区,给抢在前面给报道出去。
  这种担忧始终在,因为这篇新闻,只能在明天早上五点以后,和读者见面,这中间,可还有十多个小时的时间。
  十多个小时,地球上哪个角落不会知道这事?甚至因为时差的关系,隔壁的那个国家,无论如何都比自己这边早两个半小时,这是又一个先天的劣势。
  他们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迈克一回到酒店,就在第一时间给在硅谷的郑佳怡发了一封有很多附件的邮件,印度,或许潜力很大,但美国,始终是公司最重要的一块市场。
  很快,那些事先空出了版面的几家美国报纸,那些正在熬夜等着的记者和编辑们,就接到了郑佳怡的邮件。
  当孟买华灯初上的时候,硅谷,恰好是清晨时分,屋外草坪上,洒水喷头开始洒水,一些送报赚钱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一扬手,就把一份份报纸,丢在一户户人家门口,听到动静,很快有穿着睡衣的男主人打着哈欠把报纸拿进去。
  于是在这个早上的早餐时间,冯一平,又一次成功的引起了美国人民的普遍关注。


第七百四十四章 旋风
  或者也可以说,是冯一平,引起了大家对大数据的关注。
  和孟买大学那些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的学生一样,硅谷的不少人在看到报纸上的“Big data”时,第一反应是,这是什么东西?
  “过”,好多人自然毫不犹豫的略过,准备去找那些自己喜欢的新闻,吃早餐的时候,谁还耐烦看那些需要动脑的文章?
  但是,等等,新闻配图里的那个人,怎么那么熟悉?哦,原来是那位冯先生。
  那么,好像是应该关注一下?
  接下来,新闻里的第一句话就成功的吊起了他们的胃口,“在印度的孟买大学,面对上千位热情的听众,冯一平刚刚为大家讲述了他即将出版的第二部学术专著里的内容,反响热烈……”
  冯一平的第二部学术专著?
  就冲这几个字,好多人放下叉子或者杯子,认真的看起来,盖因冯一平的第一部专著,目前还是很多人案头的读物,并且直接为他们提供了不少灵感。
  沉淀几年,并且在取得了这一个接一个的成功的情况下,他这第二本专著,至少也会有相当水准,大数据,这方面有什么机会吗?
  首先,是所有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他们只看了一条就再也停不下来……
  乔布斯家的早餐时间比较沉默,劳伦娜和孩子们,就怕会吵到那边拿着一份报纸的乔布斯,自从他的病确诊以后,他就变得比以前更忙碌,连早餐时间也利用起来。
  “你看看这个。”乔布斯把手里的报纸递给劳伦娜,他不但主动说话了,还笑得很轻松的样子。
  上次让他收获很大的中国之行,也让他对冯一平有了更多的了解,结果自然对冯一平更有好感。
  “怎么了?”劳伦娜接过报纸一看,“大数据,哦,原来是冯写的吗?”她看到了旁边图上的冯一平。
  “对,他写的,他这次提出的新理论,又指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未来,我觉得至少会是千亿级别的规模,同样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对于冯一平所提的大数据,他其实并不是太敏感,他擅长的方面,是设计出满足自己需求,也就是能激起绝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产品。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能看到这个领域里所蕴含的机会。
  由此,他想到了自己以前曾经考虑过的那个问题,苹果电脑公司,是不是改成苹果公司更合适呢?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改名自然不仅仅是为了改名,这肯定重大的调整,他希望把自己的公司,由生产电脑的公司,转变成一家消费电子品公司。
  而后者,能产生更多的有益数据。
  “看起来真不错,不是吗?”因为篇幅有限,劳伦娜很快读完了这篇报道。
  和乔布斯自然而然的就想到大数据在工作上的运用一样,劳伦娜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乔布斯的健康问题上。
  冯在这里举了大数据对疾病防治的作用,那如果利用大数据,会不会让他的治疗更及时,也更有效呢?
  相信之前就有很多他这样的病例,如果把这些建立一个数据库,应该会有很大帮助。
  她决定早餐后就去跟医生讨论这个问题。
  乔布斯依然在为冯一平高兴,“是的,真不错,理论不错,人也不错。”
  这话都让他的孩子有些嫉妒。
  ……
  乔布斯家对面,那个风评不太好,但偏偏和乔布斯私人关系不错的家伙,甲骨文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此时看着报纸,大笑了起来,“这好像是IBM近来在努力的方向,原来有这么高的价值,呵呵,我们怎么能落后?”
  他认真的思考了一会,觉得很有必要让派人去翻翻IBM的垃圾桶——为了项目的研发,这家伙之前就派职员去翻过微软的垃圾桶。
  蓝色巨人IBM的总裁帕米桑诺,也正在餐桌上看着这边报道,他是稍稍有些不太高兴,他明白,冯一平大张旗鼓的提出这个理论之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公司进入这一领域。
  好的一面是,这个蛋糕可以很快做大,不利的影响是,想进一步夯实公司在这方面优势的努力,看来已经走到尽头。
  当然,看到冯一平系统的提出的这个理论,他未尝没有一些高兴。
  和同样来自中国的联想,关于PC业务并购的谈判,已经进入到深水区,但此时,IBM内部,对这起并购的看法,并不总是和他保持一致。
  这个出了名的眼光好的冯一平,他的这个新理论,有利的证明了自己的方向是对的,未来公司发展的方向,就是要轻硬件,重软件,因为软件利润高。
  他把那张报纸收了起来,或许只出售PC业务还不够,那么,下一步,就是服务器项目。
  ……
  佩奇和布林,昨晚又呆在公司里,这会正在餐厅一边吃着燕麦粥一边讨论着报纸上的报道,“冯就是有这个本事,我们还模模糊糊的觉得会有价值的领域,他不声不响的就思考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佩奇说。
  作为北美和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自然存储着巨量的数据,此前,关于这方面,他们也有过一些变现的想法,不过并不是太系统。
  好么,冯一平居然对这个方向,有这么全面,这么深刻的思考。
  “你说,是不是上帝没有赋予他编程的才能,所以才慷慨的在其它领域补偿他?”
  作为一个奉行工程师至上的家伙,佩奇说出这样的话,真是一点都不奇怪。
  “我没想这个问题,我只是觉得,我们的研发速度,需要加快。”布林说。
  在此之前,冯一平也跟他提起过自己的这个新理论,他们俩这两天忙的事,就是在公司去年推出的第一个数据库的基础上,按照冯一平提出来的系统理论,编写第二代的数据库产品。
  “我就是有些不明白,冯为什么不选择在班加罗尔的大学里,向大家揭晓他的新理论,而偏要选到孟买呢?”
  佩奇和班加罗尔的穆尔蒂他们,有一样的疑惑。
  “或者,冯主要是不想抢我们的风头?”布林说。
  “总之,我们要低调。”他补充道。
  谁让他们的谷歌,至少在现在,是数据财富最多的一家公司呢。
  梅耶尔昨晚没有加班,她此时穿着睡衣,在家里榨果汁,打开报纸一看,第一眼就看到了冯一平的那张照片,“大数据?”
  原来公司这一阵子在忙着的事,就是因为他提出的这个理论?
  这个家伙,还真是厉害!
  只是,这样的事,他为什么瞒着我?
  历史上,那个被她终结了的公司,雅虎,它的创始人之一,杨酋长自然也看到了这篇报道,“大数据!”他是越看越觉得心旷神怡,这绝对可以作为自己公司下一个重点发展的方向。
  有正在从事类似业务的公司吗,如果有,应该马上安排收购,先把自己的优势建立起来。
  要说,这位小年轻,还真和自己看的一样,绝对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可惜啊,他对雅虎不感兴趣。
  不,他好像不只是对雅虎不感兴趣,本来期望借上次的机会,和他增进一下感情,只是,他怎么好像总是有些回避的样子?
  是因为谷歌吗?
  ……
  硅谷的另一巨头,惠普的第一任女总裁卡莉·菲丽奥纳,此时也在看报上关于冯一平和大数据的报道,她仔细的看了两遍,最后这个留着男式短发的女总裁,说出了一句让家人不明所以的话来,“大数据,大财富!”
  比她更知名的硅谷另一个女总裁,eBay的梅格惠特曼,这个早上心情挺美丽,所以笑容就格外甜,看起来,还真有几分秀兰邓波儿微笑的神韵。
  这也是因为,eBay也有着大量的数据,只是,以往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变现的方法,冯一平的这个理论,无疑是帮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子。
  她一边盼着冯一平完整版的《大数据时代》能早些出版,一方面又有些小小的不满意,为什么偏偏是他,而不是别人提出这个理论呢?
  她的同行,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则非常乐见这篇报道。
  他的亚马逊,因为销售规模更大,因为还提供物流,因而比eBay存储的数据还要多,但以前并没有对这方面有多少关注,现在,呵呵,“原来数据就是金矿啊!”
  之前冯一平提出云计算的概念,让他还以为是公司出了内鬼,虽然最后查无此事,但多少还是对他们扩大优势的努力和准备,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一次大数据理论的提出,多少可以算是一个弥补。
  他马上编了一封邮件,“书出版后,给我寄来100本,别忘了签名。”
  但是发出去之前,他迟疑了一下,好像,可以跟他谈网上的销售权?没办法,因为是卖书起家,他对书籍的销售,难免有些不一样的感情。
  他深信,冯一平这本专著的销售情况,只会比上一次的《蓝海战略》更好。
  华盛顿湖边的世纪豪宅里,比尔盖茨马上把冯一平的这本还没出版的《大数据时代》,加入了自己的下一个推书目录里。
  他同时让秘书预约了和鲍尔默的会议,这个大有希望的新领域,微软怎么也不应该落伍。
  ……
  始终关注冯一平的,自然不只有商界人士,冯一平非常看好地小奥黑,一直也很关注他的动向,这个年轻人,可是对自己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
  小奥黑同志对有些事情特别敏感,其它人都只看到了大数据在商业上的种种可能,他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竞选上,他马上给布坎南打电话,“我觉得,利用大数据竞选,未来将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你有没有兴趣关注这方面的工作?”
  布坎南自然说,“我很乐意。”
  他同时觉得,被自己的前老板看好的现老板,确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从西雅图再往北,因为主动搭上了冯一平,从而得以成为谷歌上市承销商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此时有好多人也在细看今天的报纸。
  只是,新闻报道里关于大数据的理论,太少,当然,写太多也没人看,但是他们都关注到了,大数据在银行领域的应用前景,“联系冯先生,问问他的大作何时出版。”
  就是远在欧洲,此时也有不少公司,通过在美国的分支机构,第一时间知悉了这个新情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SAP。
  得知这个情况后,他们也有些欣慰。
  他们在很早就得知,在中国市场,有一个叫智通的公司,是他们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从他们的管理软件,尤其是大型的管理软件上,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自己公司产品的影子。
  但是,SAP很知趣的没有在中国发起相关的知识产权诉讼,而智通也很知趣的没有在国外销售类似的产品,两家公司也算是相安无事。
  这一次,总算能沾沾他们的光,作为世界最先进的管理软件公司,在数据库方面,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


第七百四十五章 长袖善舞
  就在冯一平还在孟买的泰姬玛哈酒店,宴请印度豪门的时候,他和他提出的大数据理论,已经在北美刮起一阵旋风来。
  冯一平对此是有些预计,毕竟如果但从学术角度来看,大数据和蓝海战略,是在一个档次上。
  但他真还没想到,居然在第一天,就会造成这么广泛的影响。
  因为如果从普遍适用的角度考虑,大数据显然比不上蓝海战略。
  不管是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有没有工作,都可以看蓝海战略,看了之后,也多少都会有些借鉴意义。
  大数据则不一样,相对来说,还是偏专业一些,跟这个行业无关的,看起来还是会有些吃力,有些费劲。
  他之所以没有预计到大数据刚刚提出来,就造成这么广泛的影响,是因为很多时候,他都没有把自己当一个大人物的自觉,完全没有考虑到,现在的他,和发表蓝海战略时候的他名气要大多少,朋友圈要高端多少。
  他现在说的一些不起眼的话,都有可能被别人当成是微言大义,更何况是大数据这样的理论。
  ……
  泰姬玛哈的宴会厅,布置得比班加罗尔的那一次还要奢华,来宾阵容自然也更奢华,因为印度四大豪门的掌门人,全都参与的缘故,这一次临时筹备的宴会,可以说是今年整个印度,最顶级的宴会之一。
  作为少数几个能拿到入场券的娱乐圈人士,玛丽卡觉得,今晚之后,自己的江湖地位,一定会有不小的提高。
  只是,始终没机会和他说上话。
  “冯先生,你好!”穆克什·安巴尼有些无奈的带着两个儿女走过来。
  原本他非常不希望带着未成年的孩子出席这样的场合,但是,什么是偶像?那就是多数时候,都是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对象。
  最后他这个做父亲的,还是拗不过两个孩子的意愿。
  主要从事石油业的穆克什,之所以会主动联系冯一平,主动参会,也是因为冯一平的原因。
  “你好,安巴尼先生。”
  这是一个身材管理得不是很好,长相有些油滑,笑容看起来更油滑的中年人,冯一平觉得,他都不用化妆,就可以参演日本的一些片子,扮演一个咸湿的中年大叔。
  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看轻眼前的这个人。
  不仅是印度的每5个股民中,就必然有一个买了他家的股票,世界上每一百桶原油中,就有两桶来自他家——这多半主要是来自印度统计的数据。
  更厉害的是,印度所有的外贸出口,他们集团占了近5%,由此足见他们的豪富和影响力。
  “下午的演讲,非常经典。”穆克什笑着说。
  他认为,这个世界上,能赚钱人不少,但是在赚钱同时,还能写出蓝海战略和大数据这样的人,世上有且仅有一个,就是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同意和支持儿女们,把冯一平当偶像的主要原因——虽然心里免不了有些不是滋味。
  “谢谢,谢谢,如果这个理论,能对大家的工作有些帮助,那就是我最欣慰的事。”冯一平说。
  “不,已经有非常大的帮助,我想在不久以后,当我们评价一个公司的时候,会额外提上一句,它的数据资产是多少。”
  冯一平不由得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这真是个精明的人,他这话,精炼的总结出了大数据最主要的特征。
  后来谷歌和Facebook之所以市值那么高,正是因为他们的数据。
  “安巴尼先生,我想你已经完全用不着看大数据时代剩余的部分,你已经抓住了大数据最重要的一点,我敬你。”他举起酒杯。
  “呵呵,我就是对那些自己未曾拥有的东西很敏感。”安巴尼笑。
  看着那边那个精瘦,看起来很干练,拿着酒杯在和别人笑谈,但时不时会看上这边一眼的另一位安巴尼,冯一平觉得,穆克什这话,很有些意味。
  只是,兄弟啊,兄弟,处理得好还好,处理得不好,那还真成问题。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对未来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预测。”
  “这倒是可以,”穆克什点点头,“所以说冯先生,我得谢谢你。”
  谦逊温和但是很有见解的冯一平,很得穆克什的好感,他现在已经把冯一平当作了可交的朋友。
  “期待能有更多和你交流的机会。”他说。
  “简单,你有谷歌的邮箱吗?”冯一平笑着说。
  “我想很快,我们公司的所有人,都会有谷歌的邮箱。”穆克什笑着和冯一平又一次碰杯。
  “呵呵,那我得谢谢你。”
  穆克什的两个儿女,就那么静静的站在旁边,听着老爸和冯一平交流,女儿伊莎这时插了一句,“冯先生,我在Facebook上关注了你。”
  “是吗?原来你已经是Facebook的注册用户,谢谢你。”
  男孩阿卡什也连忙说,“我也是。”
  ……
  哥哥前脚刚走,弟弟马上走过来,“你好冯先生,我是安尼尔·安巴尼。”
  “你好安巴尼先生。”
  “我目前负责集团的电力、电信和金融业务,你今天提出的大数据时代,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我很荣幸。”
  “我觉得,我们之间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不是吗?”安尼尔看了哥哥那边一眼。
  确切的说,确实如此。
  “安尼尔,冯,”拉丹端着一杯酒走过来,“你知道吗,安尼尔出色的把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了印度目前排名第五的手机制造商。”
  “我很佩服。”冯一平眼睛里闪了一下。
  印度排名第五的手机制造商?那么,几年之后,肯定也会涉足智能手机的制造,那这还确实是自己大猩猩玻璃的潜在用户,“安尼尔先生,期待我们未来的合作,也欢迎你有机会,能到访我的公司。”
  “呵呵,我很荣幸,”安尼尔对这个结果很满意,“拉丹先生,你们聊。”
  “谢谢你帮我解围。”冯一平明白拉丹刚刚过来的用意。
  “他们兄弟俩的争夺,目前已经在国际上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还是太年轻啊!”
  “不过,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里是我们印度最菁华的几个家族,你看看,哪一个代表,包括对立的安巴尼两兄弟在内,不是都对你非常满意?”拉丹说。
  连他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