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我拽什么文?你这一年,学习也没放下吧,我问你,要不要跳到三年级来,你真的还耐烦在学校多呆一年啊!”
  他这话说的冯一平有些心动,不过他心里也没谱,现在离高考只有不到半年的工夫,这么仓促,即使从现在开始拼命,能考上好学校,为爸妈争光吗?
  是的,他现在读书,考个好大学,主要就是为了爸妈。
  “最近模拟考试的卷子有吗?给我一套,我自己先摸摸底。”
  他跟着刘文君到三年级的教室,挑了一套卷子下来,抱在手里,走到学校隔壁一家保险公司的停车场,把那辆银灰色的G级SUV开了出来。
  是的,他终于还是去了我们国家在北边最大的那个保税港,买来了这辆心仪的车,这可是他后来舍不得买也买不起的大玩具。
  是W463系列的G300,和二十多年后的外观高度一致,同时也是G级里面最豪华的一款,全时四驱,加上各种电子系统的辅助,驾驶很轻松,虽然还是非承载式车身,不过调教的很好,在烂路上行驶也感觉不到多大的颠簸,当然,这可能和它质量超好的真皮座椅也有一定关系。
  最赞的是他的座椅视野,坐上去真有一种指挥官的感觉,比如现在旁边的这辆奥迪里面的人,就只能昂着头才看得到他。
  咦,那个女孩子有些眼熟,哦,那不是郑佳怡嘛,这时前面的绿灯亮了,冯一平朝她点点头,她果然又高傲的把头转到另一边,就当没看到冯一平一样。
  冯一平现在当然更不会跟她计较,一脚油门,两吨多重的车轻盈的划出去,是的,它加速性能也很好,0~100公里也用不了六秒。
  开着那么难看的一个方盒子,有什么好神气的!但是郑佳怡还是问了前面的司机一句,“张叔,高中生可以开车吗?”
  “满了十八岁就可以,怎么,想开车吗?”
  “没有,我就是问问。”
  好吧,冯一平买的这辆车,唯一也是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它的外观,有些人会喜欢,可是那些女孩子,无一例外,都觉得很难看。
  冯一平回到家里,看了看刘文君给他的卷子,发现文科的数学真的很容易,打比方说,如果理科是要求对各种公式要精通,那文科就只要求对公式熟练掌握就好,这可是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他自学一年的水平,数学考个一百分以上没问题。
  难反倒难在他擅长的地方,高三的语文、政治、英语他都没学,虽然主要是靠背,可这背下来的内容确实不少,现在已经是二月初,即使能办下来跳级的手续,给他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四个月,确实够呛。
  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
  周末的时候,冯一平赶回省城,上海的周新宇带着四个人昨天已经到了,临时的办公室主任高志毅已经帮着把他们安排好。
  中午,由小舅陪着,冯一平为他们接风洗尘。
  周新宇不到四十岁,有着上海人固有的精致,说话时,总喜欢带点口音出来,他带来的几个手下,也全是他原来的骨干。
  除高志毅两公婆外,这边还有他们拉来的,冯一平面试过的另外两个大学生,初步的意向是,把他们安排在采购部门。
  周新宇见到这么年轻的冯一平竟然是主事人,当然有些惊讶,不过很好的掩饰住了。
  “欢迎周总监带着各位大才相助,我以茶代酒,先敬各位一杯。”这样的场合,冯一平早就能挥洒有余。
  “哪里,还是要感谢冯总给我们这样的一个机会。”周新宇客气的很。
  第一次见面,又是在酒桌上,当然说了什么正事,所以在饭后,借装修公司的办公室,冯一平把洪浩然也叫过来,和他们一起开了个会。
  “大家也知道,我们的有佳便利店是初创,各方面条件都很不到位,刚开始的这一段日子,肯定比较辛苦,希望几位能谅解。”
  “冯总,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刚开始的时候都这样,我们也都习惯了,谈不上什么辛苦,大概的情况,高经理也给我们介绍过,我就想问冯总您具体有什么要求。”
  冯一平递给他们一张表,“其它的周总监你安排,这是我过去几年做的一些市场调查,几处我比较中意的地方,我反复统计过那里的人流,以及周围店铺的分布,可以让人跟进一下,尽快签下来几个铺面,同时,在市里租一处仓库,先期员工的培训工作,也可以在那里进行。”
  冯振昌已经在县里的中专和技校各选了十个人,前期四五家店,人手很足。
  “我肯定不经常在公司,平常有事,可以先向高经理反应,总之,我就一个要求,依托智通公司开发的这套管理软件,多块好省的先开起几家店来,把所有的流程都理顺,力争在下半年,就能全面铺开。”
  高志毅问了一句,“那我们是住省里还是市里?还有交通工具的问题?”
  冯一平说,“住哪,你们商量着办,车,现在要么是买辆金杯海狮,要么买两辆面包车,以后还可以送货。”
  周星宇带过来的一个人咕哝了一句,“原来的公司,给周总配的是桑塔纳。”
  冯一平装作没听到,他们原来工作的超市,可是属于国企,而且配车也不是周新宇所有,他只有使用权,而他给周新宇的工资,一年就够买一辆普桑的。
  周新宇也装作没听到,“面包车挺好,很适用。”
  花高价钱请他们来是做事的,不是享福的,“具体的工作你们自己安排,我就不过问,我先走了,辛苦大家!”冯一平起身准备离开,“对了,高经理,明天把会议记录交给我。”
  他只需要知道他们讨论的结果就好,说是不过问,但具体怎么做,当然还要他批准。
  李嘉送他出来的时候,说了一句,“你还真是个奸商,他们昨天刚到,今天就开始工作吗,不让他们休息一下?”
  “难道还要倒时差吗大姐,再说,这些前期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就是驾轻就熟的事,不用怎么费脑子,轻松的很。”
  “你就是奸商!”李嘉又送了他一句。
  跟女人你就不要想着讲道理。


第七章 顽强的同龄人
  晚上回家后,他用几十万买了个难看的大铁盒子的事,又一次遭到了姐姐的嘲讽。他当然不敢把原价说出来,那样他回被爸妈给唠叨死,所以他先打个对折,再对折,最后说出来的价格,也只比零头高一些而已。
  梅秋萍把最后一盘菜端上桌,笑着说,“是不大好看,不过看起来挺结实的。”一般问题上,她都会无条件的支持儿子。
  吃饭的时候,冯一平提了一下,他想跳级,冯振昌现在说话,不像在老家的时候总要拐上几个弯,而是直指核心,“跳级后成绩能保证文科第一吗?”
  “这个不好保证,不过大学一定考的上。”
  “那还是好好读吧,我们又不急着等你出来赚钱,考个好大学才是最紧要的。”这样的问题,梅秋萍也很坚持。
  冯一平多番努力,结果还是这一句,跳级后能不能保证第一名?
  他这才发现,小学初中的那些老师们,灌输的考上好大学才是人生赢家的观念,接受的最彻底的,居然是他爸妈。
  冯一平很郁闷,他觉得现在比遇到兵的那个秀才还郁闷。
  在老家,大人们常用“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俗话,形容一个有文化,讲道理的人,碰上一个动手多于动口的人,然后任你千般引经据典、舌灿莲花,他却巍然不动,一概油盐不进。
  想想看,一个本来占理的人,就因为碰上特定的对象,本来想好了,连珠串儿似的要说的、满肚子的道理,被对方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动作,生生给憋回去,那郁闷,真能憋出一口老血来!
  但是,最郁闷的并不是类似俗话说的这种情况。
  排除可能的偶发事件,一个男人一生中,至少有三种对象,是比“秀才遇到兵”,更郁闷,更憋屈的。
  这三种对象,对道理而言,就是核弹,任你有“TMD”还是“TNND”(不是粗话,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他们这个简称居然和我们粗话的缩写高度一致,也蛮有意思的),统统不管用,碰上他们,你就别奢望能把一个简单的道理讲明白。
  冯一平后来觉得,他们分别是:你年老的父母;你怀孕的老婆;你年幼的儿女。
  看来现在还要再加上一个,你那并不年老,但是一门心思认为这样做是为你好的父母。
  面对这种情况,冯一平也是无计可施,那还能怎么办?只有在高中好好读,将来如爸妈所希望的那样,考上国内一留的大学,让他们的人生履历更完美一些吧。
  对冯一平而言,这也没什么损失,也不是什么大的原则问题,他因为想在金融危机中获利而休学的不合理要求,后来不是也得到了爸妈无原则的支持吗?
  父母能这样理解儿女,做儿女的反过去体谅他们的坚持也理所应当,就当作是对父母的孝顺也好。
  况且,就是呆在学校,该做的事也不耽误。
  人多就是好办事,回学校前,冯一平就拿到了周新宇他们拟出来的工作计划,一部分人先留在省城,按他们从原单位拿来的电话,和供应商接洽进货事宜,其余的人,都去市里,从选址开始,筹备前期的工作。
  冯一平在计划上签了字,又批准了买车的预算,“怎么样,和大家相处的还好吗?”他问了一句,这也是有所指的,周新宇和带来的那几个人,理所当然的抱成了团。
  “挺好的,大家都是年轻人,也都是为了把事做好,目前都很融洽。”
  “辛苦啦!”他笑着对高志毅说了一句,他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他这个办公室主任的功劳。
  “不辛苦,将来多加点工资就好。”高志毅也笑着跟他开玩笑。
  虽然现在从事的工作,和他的专业也不搭边,不过高志毅又找回了久违的激情,作为创始的一员,一起去开创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也是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一件事。
  说实话,冯一平不习惯那种老派高压式的管理风格,挺喜欢现在这样的工作氛围,就像后来的那些知名IT公司一样,他也很想在公司里营造出一种家的氛围来。
  为此,他做了一个决定,并把这作为一项制度定了下来,在公司内部,大家一律不称呼职务,只有对周新宇这样年龄稍大的,为了礼貌,在姓后加一个老师。
  企业的初创期,效率总是最高的,到了周四的时候,他们已经先租下来一个大仓库,跟着,冯振昌定好的那二十个人,也被两个学校的老师送了过来,当天,职前培训就紧锣密鼓的展开。
  周六的下午,冯一平开车来到了现在被当作培训基地的仓库,这里是原市玻璃制品厂效益好的时候,建的新仓库,不过这几年厂子不景气,仓库也用不上,不过硬件还是相当不错。
  十男十女,二十个和冯一平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认真的坐在桌后,看着中间的一台大电视。
  电视里放着的,是日本一部关于新干线列车员的电视剧,当然不是让他们看电视,周新宇在一边不时暂停一下,叫大家讨论总结工作时的礼仪,遇到乘客发难时该如何处理等,然后引申到便利店里来,类似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现在国内还没有专门的礼仪课,以及如何处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教程,这部电视剧真挺合适,而且又寓教于乐,让这些姑娘小伙子们印象更深刻。
  周新宇看到冯一平进来,点了点头,冯一平自己在后排找了个位置坐下,看着前面的那些人踊跃发言,唯恐在负责培训的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冯一平很是感慨,原来的自己,可不就是跟现在的他们一个样吗?
  不过他第一次参加工作的职前培训更厉害,白天是严酷的准军事训练,晚上是文化课学习,动辄还要考核,通不过的当场就会被刷下来,当时想着家里的欠债,想着工作后每个月能有的上千块的工资,他可也是玩命的表现。
  休息的时候,冯一平看了一下,爸爸挑的这些人,先不说能力怎么样,看起来都比较养眼,当然,这样也好,服务场所的服务员养眼,也是让顾客感到舒适的一个条件,特别是那些收银员,就是便利店的脸面,当然好看些好。
  周新宇之后,洪浩然带着几块题板上去讲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现在基本也定了下来,从早上进店的那一刻起,各岗位的人,你首先要做什么,其次要做什么,一项项的都规定了下来,这是个很枯燥,但又很关键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工作指南,要全部熟练掌握,之后当然也要考核。
  晚上也不轻松,虽然晚饭后只有一项训练,但目前这项训练最吃力,饭后一小时,二十个人全体站军姿,现在的要求是,小伙子们一小时,姑娘们四十五分钟。
  参加过军训的都知道,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却最要命。
  但是,这又是对便利店这样营业场所的工作人员基本的要求,正常上班的时候,可是一站就要站半天的,冯一平他们的要求是,最后的那次考核,男孩子要四个小时,女孩子三个小时。
  训练的时候,当然很严格,周星宇他们,给每一个人三张纸,分别夹在两手和膝盖中间,只要你动作稍走样,纸就会掉下来,然后对不起,又要从头开始。
  冯一平看到,在这样的天里,有好几个人,站到脸上大汗淋漓,两眼虽然直勾勾的盯着前面,里面却空洞的很,看来完全是凭着一股子信念在坚持。
  这样的苦,冯一平当年也吃过,他第一次站一个小时的时候,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眼冒金星,最后考核的那次,四个小时站下来,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流的汗,把贴身的衣服全打湿了不说,解放鞋都浸透了,每个人的脚边,都是一摊水,那不是水,那是流的汗。
  不过,老家的这些孩子,都很有毅力,很顽强,也许前几天在家的时候,他们还是爸妈娇惯的对象,但现在,没有一个叫苦叫屈的,很像后来的自己,冯一平很欣慰!


第八章 不能没有他
  等晚上的培训终于告一段落,李嘉带着几个人抬进来一个不锈钢大桶,里面是当作夜宵的面条,“这些年轻人真精神!”李嘉看着那一个个虽然累,但是精神抖擞的少年们,赞了一句。
  “精神吧,要不你每天晚上也来站站,保证看起来更靓丽几分。”冯一平笑着说。
  一个人昂首挺胸提臀收腹的站着,和窝肩塌背、松松垮垮的站着,给人的印象是截然不同的。
  “算了,我才不受这二茬罪呢!”李嘉大学军训的时候体验过一会,当时还是夏天,现在回想起来,那感觉依然是相当酸爽,话虽这么说,她也把背挺的直了些。
  面的味道闻起来很熟悉,冯一平也上去舀了一碗,一尝就知道,和自己店里的是一个味,应该是从在市里开面馆的志明哥那买来的。
  他端着碗,走到那一群人中,和他们攀谈起来。
  他们下午看到一个穿着校服的同龄人混了进来,早就有些好奇,不过因为严格的培训纪律,没人和他说话,现在一听他就叫冯一平,马上有一个就说,“你就是我们县95届中考第一名的那个?”
  这里面原来有好多都是95年升入中专的,见了冯一平,都觉得有些亲切。
  “都坚持一下,把最好的一面表露出来,接下来先开的四五家店的店长,就从你们中间选。”
  听了冯一平这话,姑娘和小伙子们都激动起来,即将参加工作的他们,谁不希望自己的第一步比别人出色一些。
  “会不会首先考虑男生们?”一个微胖女孩子问了一句。
  “不会,肯定是择优。”冯一平肯定的对他们说,其实,在这个岗位上,女孩子因为细心,一般比男孩子还有优势些。
  师范学校的操场边,黄静萍穿着羽绒服,带着帽子和手套,拿着个本子,坐在大树下的长椅上,好像在看着操场上踢球的男生们。
  张秋玲跑了过来,把手在她面前摇了摇,见她还是直勾勾的看着前面,“嘿,丢魂啦!”
  黄静萍醒过神来,朝她一笑,朝旁边让了让,“坐吧!”
  坐下来的张秋玲顺手就去拿她手里的本子,“信写好了吗?我看看。”
  黄静萍当然不依,“你干什么呢?”
  “上封信他回了吗?”
  “回了,说跳级的事,他爸妈不同意。”
  “这样也好,时间充裕些,将来考上一流大学的几率也更大,他可是我们学校迄今为止成绩最好的一个,我每次回去,校长他们都还在问呢。”
  黄静萍又是不说话,张秋玲碰了她一下,“你怎么啦?难道踢球的里面有个帅哥?”
  “你说什么呢?”黄静萍白了她一眼。
  “哎呀,完了完了,你不要这样看着我,你这样看着我,我魂都会丢掉的。”张秋玲打趣她。
  确实,随着一年年的长大,这几年,黄静萍出落的越发动人,气质更是沉静娴淑,在学校里无论走到哪,身上都粘着一大堆目光。
  可是,看上去温和的她,对学校里和外校的那些倾慕者,却一向是不假辞色,一律不给他们任何希望,到现在,虽然仰慕她的还大把人在,但是依然锲而不舍的跟在后面的,却只有不多的几个。
  就因为这些天她总是在这个时候坐在这,操场上踢球的那些牲口们,也越发的卖力。
  张秋玲调笑着摸了摸她的脸蛋,“啧啧,真是我见犹怜,你说冯一平怎么就放心把你留在这?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看。”
  “他下周就来的。”黄静萍甜甜的说了一句,话里的含糖量绝对九颗星。
  “难怪你这几天这么反常呢,原来是一个人在这……嘻嘻!”
  “你说什么呢!说,前天晚上,你是不是出去见肖志杰?”
  “没有!”
  “没有?我才不信呢!”两个女孩子在长凳上打闹起来。
  场上一个哥们有些看呆了,忘了飞过来的球,结果好家伙,那球结实的打在他致命的地方,他这下很清醒,双手护着裆,狼狈的蹲到地上。
  嬉闹过后,黄静萍把头靠在张秋玲肩上,幽幽的说,“秋玲,我不想按学校分配的去教书。”
  张秋玲玩着她红绒帽上的两个小球球,闻言手一顿,“你想好了?”
  “嗯,”黄静萍声音不大但很坚定,“我想好了,我要去市里,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好,我只想离他近点。”
  张秋玲环着她,拍了拍她肩膀,“我理解,可是你爸妈那边呢,他们同意吗?”
  “我管不了那么多。”黄静萍靠在她怀里,摇了摇头,“我知道他心里是有我的,可是,我总觉得,他对我,总好像有些抗拒,我们每向前走一步,都好难好难,就好像他心里早就有了人一样。”
  “怎么可能?”张秋玲把她脸扳过来,“我们都熟悉他啊,小学时的同学,也就和那个叫柳菲的打了几次交道,初中我们都知道,现在除了肖志杰和王昌宁,也就和你我打交道多一些,难道是在高中认识了什么人?”
  “不是,和高中无关,初中的时候,我就感觉出来了。”黄静萍依然把脸埋在她胸前,不让张秋玲看到她脸上的嫣红,“有一次我主动抱了他,我能感觉得到,他有些喜欢,又有些抗拒。”
  张秋玲听到了这么大一个八卦,难得的没有追着问细节,“那就奇怪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明白,有时我付出越多,他越会退缩,可是,如果我什么都不做,那我们肯定就会这样渐行渐远,我现在有些明白,他当初可能就是打着这样的主意。”
  “可是,我真的不能没有他,你知道吗?我有时做梦梦到我和他成了陌路人,然后哭着醒过来,我现在满脑子都是他,我真的不能想象,如果生活里没有他,我会怎么样。”
  黄静萍说着说着,小声哭了起来,她压抑的太久,感觉再这样患得患失下去,自己会疯的,终于忍不住,对闺蜜说出了自己心底的话。
  “好了,别瞎想,”张秋玲像哄小孩子一样拍着她的头,“冯一平又没瞎,你这么优秀你女孩子,他怎么舍得放下,放心吧,你们肯定会走到一起的!”
  在即将毕业,踏上新的人生征途的时候,黄静萍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其它所有的一切,在这个面前,都算不了什么。
  所以,从小到大,一向是个乖乖女的她,这次决定了,哪怕是违逆爸妈一次,也要做自己想做的。
  与此同时,离师范不远的一所中学里,高挑了许多,脸上却依然有些婴儿肥的张彦,已经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用功,准备迎接几个月后的中考。
  她不知怎么回事,偶尔也会想着那个只见了几面的姓冯的哥哥,他现在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在高中埋头苦读着呢?


第九章 真要这样吗
  没有利益冲突的女孩子之间的友谊,也称得上情比金坚,为了不让闺蜜难过,张秋玲决定帮她一把。
  第二天中午,她给肖志杰打了个电话,吩咐了一番,老实说,肖志杰接到这个电话以后,有些犹豫,想了一会,最好还是按张秋玲说的办了。
  又一个周六,冯一平和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