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7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我明白了,你是说,我也要想着拿颗糖果出来?”
  马灵忍不住嗔了他一眼,“给你一颗再美味的糖果,你现在能满足?”
  “能啊,只要那颗糖果能和你一样美味。”冯一平笑着在她脸上摸了一下。
  之后又变得郑重起来,“你说,是不是我们长大以后,慢慢的忘了如何快乐,慢慢的越来越难变得高兴,却越来越容易生气、难过?”
  马灵看了他一眼,“只能说,当我们慢慢长大后,会发现,这些负面的情绪,其实更有力量吧。”
  “好了,”她扳过冯一平的脸,“其实,黄已经很克制了不是吗,你看看,至少我们现在还能这样呆在一起,换作我和她易地而处,我还真不一定能做到这样的程度。”
  “是啊。”冯一平点点头。
  自己坦白之后黄静萍的反应和做法,确实不能不说没有为自己考虑,可是,他现在想的,是能有一句痛快话,再这么僵持下去,他还真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么来。
  比如昨天,因为受一些情绪的支配,自己和梅耶尔的关系,显然又更进了一层。
  “对了,黄邀请我明天去参加餐厅的开业仪式。”马灵突然说。
  “啊?”这又是几个意思?
  ……
  此时,全硅谷都在盛传一件事,那位来自中国的冯,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在海边大手笔的建了一座中式庄园,据说那座中式庄园,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处景点了。
  据前去打探的记者报道,那处庄园如果当成是豪宅,绝对比比尔盖茨的湖畔之家还要奢豪,不说全世界,绝对是全美投资最大的豪宅之一。
  听说其中有两处房子,原本是中国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被他整体从中国搬了过来,然后原样重建,这样的做法,让不少博物馆都眼红不已。
  但他建好后,并不是用来住的,他以那座庄园为载体,开了一家中餐厅,而他之所以这么做,不过只是为了能在硅谷时,也能尝到地道中国风味的美食。
  可以说这有钱人的世界,真是非常难懂了。
  而明天,就是他那座中餐厅开业的第一天,只是,明天并不对外开放,邀请的全是在硅谷大名鼎鼎的那些人物,以及旧金山的名流们,呕,还有一些注册了NEXTDOOR的幸运儿。
  听说明天除了美食,还有各种别开生面的表演。
  抛开这两样,单是能在那听说非常美丽又充满异国情调的园子里走走,就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了,所以,明天的入场券,也就是开业的请柬,赫然已经成为旧金山湾区最炙手可热的社交道具。
  然而,那份请柬却不是一般的难拿,就说那牛哄哄的美食评论家,号称一篇文章就能让一家餐厅倒闭,连那些米其林大厨们也大感头痛,粉丝遍布东西两岸的克蕾尔女士,在亮明自己的身份后,竟然也拿不到一张明天的请柬。
  据说,那位中国的冯,对她完全不在乎。
  是啊,冯可不是其它的餐厅老板。
  于是,一些人就成了广大吃瓜群众超级羡慕的对象——那些抽到了明天的请柬的NEXTDOOR的用户们,还真是超级幸运。
  那些在加州开中餐馆的华人们,听到这样的消息,忍不住都有些振奋起来。
  一直以来,中餐厅在美国还是很受欢迎的,但是,一个让大家感到难过的事实是,就整体形象而言,中餐,在美国和高档没有任何关系,别说被很多美国民众推崇的日式料理,有时就连韩式烤肉也比不上。
  作为靠中餐吃饭谋生的这些华人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那两样,除了各种噱头,内里的,还不是从我们这里偷师过去的一些本事?
  现在反倒是它们普遍压了我们一头,这哪儿说理去?
  终于,有人决定出来重新定义中餐,对他们来说,这还真是一件喜大普奔的大好事。
  那位年轻的冯先生,已经改变了很多行业,他们真诚的期待着,他这一次能像以前一样,成功的改变中餐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忧,在海边的这处中式庄园,开园在即的时候,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


第九百一十九章 人的名,树的影
  旧金山的一家居酒屋内,这个下午,陆陆续续的来了很多面色呆板的老家伙,一个个的面色凝重得很。
  “在建设期间,我让人进去过几次,虽然当时尚未完结,但不得不说,确实是有了几分江南园林的风貌。”
  “在那样的环境下用餐,青花鱼都容易吃出筑地金枪鱼王的味道来。”
  在传统的筝曲中,旧金山知名寿司店的老板,藤本说道。
  马上有人表示反对,“大就一定好?”
  “如何做出美味的料理来,是一件艺术,完全不在于规模大小,环境优劣,最关键的,在于厨者的一颗心。”
  说这话的,是近年在料理界表现亮眼的山本健二。
  论资历,在西岸的日料界,他是后辈,不过这两年他的发展却是首屈一指的,他旗下的寿司店,已经开出了6家分店,而且家家都广受欢迎。
  哪怕在论资排辈的文化盛行的日本人中,这样有实力的人,还是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发言权。
  “我们最不担心的,就应该是它的大,大,大而无当而已。”
  “说真的,我最担心的,倒是有一天,他们能专精一行,做一些他们的小吃,比如肉馒(包子)等。”山本沉声说道。
  他大有一点都不把冯一平的这家园林式的中餐厅,看在眼里的势头。
  在他看来,冯一平的那家中餐厅,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沦为一个华人思念故国风物会去的地方而已,而且因为地势偏僻,因为没有唐人街方便,最后,不得不成为一处并不宜居的住所。
  但是,他的同行们却没有他这么乐观。
  和室内,此时依然是讨论声四起,一个个的,依然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诸位,”此间居酒屋的主人,业界的前辈鸟山慢慢的开口说道,“以冯一贯的精明强干,这么巨额的投资,绝不可能没有妥善的准备。”
  他的发言,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对,那可是冯一平,他做哪一件事,不是深思熟虑准备周全?更何况,这家中餐厅,前后花费了他近两年的时间,按他的做派,那肯定是不开则已,一开,就会一鸣惊人。
  “听说,他已经和中国八大菜系的知名业者已经谈好,几个月轮换一次主题。”
  八大菜系,每次说起这事的时候,这些人心里还是羡慕的,说起本国的饮食流派,大抵也只能是关东和关西两派而已。
  “听说他们的重点,是素斋。”
  大家闻言面色又凝重了几分。
  绿色、有机,是美国高收入家庭目前的饮食潮流,他们也有素斋,因而他们知道中餐在这方面的造诣,以及中国出产的那些高档有机食材,比如松茸等的吸引力。
  如果能有机会推介给那些美国的高收入家庭,大受欢迎,那是相当高几率的事。
  “听说他那家餐厅的待遇,非常之高。”
  一家餐厅,就是一家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直接的关系到用户对企业的满意度。
  员工待遇高的餐厅,一般来说,顾客满意度相应的也会高。
  “他那家餐厅,有同时接待超过500人的实力……”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出自己得到的消息来,拼凑在一起,除了山本,其它人都乐观不起来。
  一次核泄漏,相关的污染物会侵袭美国西海岸,一次地震,相关的垃圾也会漂到美国西海岸……虽然中间隔着一个整整的大洋,实际上,日本和美国的联系,尤其是美国的西海岸,其实相当紧密。
  在美国西海岸,日本的文化输出,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硅谷的不少大佬,喜欢和推崇日本的所谓的“禅”文化,普通民众,也有不少对所谓的“忍者”心生向往,就是最好的例证。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国家层面,或者说,尤其是国家层面,更是如此。
  因为文化的成功输出,无形中提高了日本相关产业的档次,比如日本的餐饮业。
  在美国,日本的餐饮,可不像他们的车那么亲民,绝对要算是高档消费。
  本来这挺好的,这几年虽然中餐馆遍地都是,但就和中国出产的其它产品一样,都只能在低端市场里扩张,高端的东方餐饮市场,依然是他们日料的天下。
  但现在冯一平突然高调的闯入这个行业,那一切,真还未可知。
  至少,他们在高端餐饮业,从此就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而已冯一平做事的风格,以他在美国结交的圈子,以他在美国的影响力,他的这家中餐厅,成为东方美食的代表,怕是指日可待。
  那么这样有没有可能改变中餐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呢?那还是极有可能的。
  或者说,冯一平的成功,必然会遭到大批中餐业者的效仿,如果他们赶在中国其它的产业前面,自发的进行升级换代,那么,今天在做的各位,艰难的日子怕是要来了。
  那个国家的人,可向来以善于变通,花样繁多出名,虽然到最后,相信那些用户还是会青睐把料理当作“道”来对待的日式餐厅,但这个过程,想想都不会轻松。
  “诸位,准备迎接艰难的日子吧。”鸟山说道。
  他发言的时候,连山本也不敢放肆,“那么,还请大家同舟共济吧。”
  他又说出了具体的举措来,“我们已经得到了明天开业的请柬,我会代大家,去看看他们究竟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如果能知道他是花了一千美元,才让硅谷的一位日裔工程师,同意以亲属的身份带他进去,就知道他对冯一平这家即将开业的餐厅,并不如他嘴上说的那么不屑一顾。
  “那么,拜托了。”鸟山说道。
  ……
  冯一平是真不知道,自己不过是临时起意,恰好黄静萍也相当喜欢的一个主意,会让这么多人这么的如临大敌。
  这就是他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曾在意过的人的名,树的影。
  以他现在的实力和影响力,现在的他,做什么事,进入哪一行,那必然会对那一行造成不小的影响。
  开这家中餐厅,他有传播我们文化的用意吗?
  刚开始的时候,是真没有,或者说,刚开始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这一点还真不是重点,重点是给黄静萍找桩事做。
  也因为是为黄静萍找事做,所以在投资规模上,他是完全没有设限,最后因为一些原因,这个餐厅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到的因素也就越来越多。
  再加上,美食,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比如美国的汉堡,意大利的披萨,日本的寿司,韩国的泡菜……
  所以不可避免的,这家餐厅,还真的成为了一个宣传我们传统文化的载体。
  或者说,我们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是他的这家餐厅的一大吸引顾客的特色。
  当美食有了合适的文化的加持,那效果必然倍增。
  那些日料的老板们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冯一平的中餐厅如果一炮而红,绝对会改变很多美国人对中餐的印象,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意。
  因此在居酒屋的聚会正在进行,一大屋子的人都愁眉苦脸的时候,大湾区的中餐厅老板们,却好像看到春天来了。
  在唐人街的中华楼,此时也有一场聚会在进行,和其它的事一样,哪怕是这样和大家的利益切身相关的事,来参加这个聚会的人也不多。
  就是这不多的人里,也不乏因为平日里的竞争关系,所以一见面就冷言冷语,大有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倾向的人。
  要不是中华楼的老板,为人四海的老潘在场压住了场子,这场聚会还真有可能多几个挂彩的人来,大家平素里,可都是玩刀子的出身。
  对于同行们的这些纷争,现在的老潘也是懒得理会,美国这边这么高的消费能力,大家何必总是和自己人过不去呢?
  “我说两句啊,冯先生的中餐厅要开业了,这对各位同仁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
  说起来,对冯一平,老潘也算得上是熟识,之前冯一平没少光顾他们家,也托他们做了一些地道的国内风味的美食来。
  虽然冯一平也坚持让他们称呼自己的名字,但是老潘却一以贯之的以“先生”来称呼他。
  老潘虽然只是一个厨子,但他完全明白,一个中国人,在硅谷这样的地带,做到出人头地,让那么多美国大佬们都交口称赞,有多不容易。
  所以他对压根就没有什么架子的冯一平,一直非常佩服,这个佩服,就体现在他对冯一平的称呼上。
  “好在何处,喜从何来?”一向精明,但有些精明得过了头,瘦瘦的,带着副金丝眼镜的茶餐厅老板林阿福说道。
  “我只看到,我们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真是搞不懂这些有钱人,好好的玩他的高科技不好吗,怎么还想着进入我们这个行当。”
  很多人都和老林一样,听说多了一个同行时,第一反应,就是多了一个抢生意的冤家。
  “我看啊各位,湾区的各家的生意,以后怕是得少下一大截来,冯老板的那家餐厅,可是一次能接待500人。”老林举起一只手掌晃了一下。
  “这事不是这么看。”老潘摇摇头。
  “就是啊阿福,人冯老板看上的那些人,可是不会来光顾我们的餐厅的。”还是有不少人把这个问题看得明白。
  以冯一平的档次,他怎么会和大家抢那些主要以点外卖为主的客户?
  “正经是他的餐厅,把我们中餐的档次提高了,我们就准备跟在后面搭顺风车吧。”
  以冯一平那家餐厅的档次,大家私下里有个预计,举例来说,他那儿一个包子,怕就得5美元,这样一来,我们的包子也卖个一两美元一个,也说得过去吧。
  “你们啊,都想得太乐观,我们这一行,虽然看似简单,但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玩得转的,还指望着搭车,我看,以后别沦为笑话就好。”
  “林老板,这话就过了啊,以冯先生的本事,他做一家餐厅,还不是手到擒来?”老潘说,“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位冯先生,在国内也有一家连锁面馆,分店遍布全国,生意好得很,说起来,也算是我们的同道中人。”
  “你再看看他事先做的那些准备,就说传闻中他定下来的那些师傅,哪一个在圈内不是大名鼎鼎?有他们坐镇,他这生意怎么会差?”
  “就是,冯老板这样的人,就是想玩票,也不会选择我们这个行当,他这是实心想做事的。”
  不得不说,因为冯一平盛名在外,在这里,他也有不少素未谋面的拥趸。
  “老潘你就直说吧,你今天让我们过来,为的究竟是什么?”林阿福问道。
  “我是想说,冯先生做了这样的事,我们总得表示表示。”老潘说。
  “表示表示?这么说,老潘你收到了那位冯老板的请柬咯?”
  “这个,还真没有,冯先生应该有他的安排,但我决定了,明天一定去登门道贺。”
  “一起一起。”好些位马上同时站了起来。


第九百二十章 满庭芳
  立春这天早上,武馨阳起得特别早,因为今天是餐厅的大日子,是她们这个团队,接受考验的日子。
  但是,当她8点赶到餐厅时,却发觉自己还是到得有些迟,因为很少在这边露面的冯一平,此时都已经陪着国内来的那些年纪大的嘉宾,在回廊上漫步。
  虽然一再告诫自己,要坚决远离冯一平这样的“祸害”,但是,看着那个在人群中怎么看怎么鹤立鸡群的家伙,她还是不由自主的多看了几眼。
  反正,看看又不吃亏,她对自己说。
  但是,黄静萍呢,怎么没和他在一起?
  黄静萍此时是最忙碌的一个人,因为一些原因,本来只是把这家餐厅当作生活的一个调剂的她,现在有些把这餐厅当做生活的重心来经营的意思。
  而因为之前的策划,今天的开业仪式,还真超出了一家餐厅开业的范畴,严格意义上餐厅的工作,只是这场仪式里很小的一部分。
  这场开业仪式,说是一场大型的、综合的演出活动,那也是没错的。
  需要协调、操心的方方面面,不是一般的多。
  武馨阳在阁楼上的办公室找到她时,她正叉着腰语音急促的打电话。
  此时室外温度其实还不到十度,但她的外套却挂在架子上,只穿着一件衬衫,重点是,临湖的那扇窗子都是打开的,这个时候,穿成这样,正对着那习习微风,绝对非常提神。
  “里奇,我不想听什么尽量,准备了这么长时间,我需要听到你肯定的说,你和你的团队,今天一定拿出完美的、无可挑剔的表现,好吗?”
  “如果你不能保证,那我现在就找一个能保证的人来保证。”
  听到动静,她转过身来朝武馨阳点了点头,挥手示意她坐下,“好的,你能保证就好。”
  武馨阳安静的坐在那里,一时都有些为黄静萍的气场所折服。
  可以说,这是她看着成长和成熟起来的一位职业女性。
  现在的黄静萍,和她印象中的黄静萍,可以说已经有天壤之别。
  黄静萍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类似琼瑶剧中那些老一辈当家作主的大家庭里,那个温柔贤惠,又忍辱负重,时时刻刻,都温柔如水的站在男人背后,始终没有任何怨言,始终恭顺的笑着的那个儿媳妇,或者是孙媳妇。
  而眼前的这位,分明比王熙凤还要厉害。
  可见,责任和压力,是最能让人快速成长的不二法门。
  黄静萍已经放下电话,“馨阳,你来得正好,今天得麻烦加加班,现在就开始工作,可以吗?”
  这就是祈使式的要求了,武馨阳哪里还能说不行,“应该的应该的,不好意思,我今天应该来的更早一点。”
  “不用,现在正好,你看,今天最主要的任务,是安排好国内请来的那些嘉宾,简直没有谁比你更适合这个任务,你就负责最重要的这一块,也就是湖边这一块的协调,可以吗?”
  整个餐厅,或者说整个园林,正是以她们现在所处的这个阁楼旁的小湖为核心,把这周围交给武馨阳负责,那是真的对她比较看重。
  “没问题,我一定保证协调好。”武馨阳干脆利落地说道。
  “那就拜托了,”黄静萍看了眼桌上的东西,抓起外套,风风火火的带着武馨阳朝外走,“刚好没什么事,我现在陪你去看看。”
  ……
  武馨阳跟着黄静萍,挨个的跟特意从国内请来的那些嘉宾们打招呼,虽然早就知道这个计划,可是,此时再看到这一个个笑容可掬,想来对这趟行程相当满意的专业人士们,忍不住又生出一些感慨来,这,也许就是有钱任性吧!
  她完全相信,这样舍得的安排,就是在国内的一线城市,也能把餐厅捧红,那遑论是在美国。
  不过,对做出这个计划的冯一平,她还是佩服的,他的这个创意,确实是非常独到,能像他这么砸钱,那也是一种本事。
  她由此相信,以冯一平的才华,他要是去广告公司,那也很快能闯出一番天地来。
  此时的黄静萍,又显露出她亲和的一面来,或者说是大家心目中,那种融合了所有传统美德的持家女性的那一面来,熟稔的和所有请来的嘉宾打着招呼。
  让武馨阳非常佩服的是,她不但能叫出那些嘉宾的名字,甚至连那些嘉宾助手的名字,也能一字不差的叫出来。
  武馨阳不相信有过目不忘那样的事,黄静萍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水平,是因为她花了心思去熟记。
  她在这样的事上,都能花这么多的心思,那也就完全能想象出来,她在其它更重要的工作上,会花费多少心思。
  加起来,那会是让相当敬业的武馨阳也发怵的一个工作量。
  而她还知道,黄静萍在做这些事的同时,还得照顾冯一平,以及他们的女儿阿曼达,现在看来,她显然完成的非常好,这,也许就是成功人士所必备的素质?
  黄静萍在和那些重金请来的嘉宾寒暄的同时,也在用眼角的余光去搜寻冯一平。
  她自己也觉得挺矛盾,真是见了冯一平,想着前天他身上泾渭分明的两种香水的味道,就应该给不了他什么好脸色,但即便是这样的情绪,也阻止不了她不由自主的去关注他。
  老实说,人生第一次担当这样的重任,她还是感觉到了相当的压力,她相信自己能扛过去,也相信自己能完美的完成这次挑战,但是,依然是没有什么能比他在场,能更让她感到安心的事。
  终于,在沿湖转了四分之一的时候,她看到冯一平正和一大帮人坐在对面那个垂着珠帘的亭子里。
  因为珠帘的原因,又因为隔着近两百米的距离,她其实不太能看清他的脸,但看着那边大家的坐姿,听着那边隐隐传出的笑声,他确定无疑的是那边绝对的中心人物,而他的话,也让大家发自肺腑的认可。
  他就是这样,虽然相当反对应酬,但只要他确定下来的行程,就一定能让那些和他打交道的那些人从心里感到满意。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像夜空里的萤火虫那么闪亮,那么吸引人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