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冯一平进来,对着门这边坐的四叔先招呼他,“一平回来啦!”
  争论的两个人也停下来,笑着跟他打招呼,“大作家回来啦!”
  “一平现在可不得了,是我们冯家冲第一个可以靠写字吃饭的人。”
  “那是,将来肯定更不得了。”
  冯一平笑着向他们点头,走到冯振昌他们旁边,拿了个小板凳坐下,“还顺利吧!”冯振昌和旁边的几个人,都把自己的凳子朝后挪了挪,让冯一平离火近一些。
  “还不错。”
  “一平,听说你坐飞机去的,跟我们说说呗。”旁边的冯明志问他。
  “对,它是怎么升上去,升上去的时候晕不晕?”在村小学教了几十年书的前民办老师,四叔,对这个也很感兴趣。
  其它人也暂时停下来争论,就在前几年的时候,光看到火车,坐都没坐过,在塆里也能作为谈资,现在对他们这些刚放下锄头没几天的人来说,坐飞机还真是个新鲜事。
  “也没什么,上升的时候头会有点晕,飞到云层上以后,比坐在车里还平稳。”冯一平只有这样跟他们打比方。
  “都飞到云彩上面去了?”好多人都流露出向往的神情来,要不怎么说,飞行,是人类最大的梦想呢。
  “四叔,关于建房子,村里有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划?”
  “这个是各家顾各家的,村里怎么规划?”
  “那还是这样,大家把老房子拆了,再在上面盖楼房?”
  “有几家准备在前面的菜园那建,大多数都是在老屋的地基上起楼房。”
  “我觉得这样不好,解放前,村里盖房子的时候,都知道规划一下,你看看现在,塆里就和个迷宫一样,外人绕进去,老半天都找不到出来的路。”
  小时候,原来的那些老房子大多都在,冯一平记得很清楚,他们塆是由三片成品字型的老房子组成,那三片老房子,其实都有规划,而且很人性化。
  比如,房子前后都在一条线上,两边都留出整齐的通道来,这些通道,宽有两米多,好多顶上盖着瓦,地上铺着青砖,虽然光线不大好,可是阴雨天的时候,你在塆里串个门,伞都不用打,鞋底都不会被打湿,盛夏的时候,这些弄堂里面最舒服,穿堂而过的,都是很清凉的风。
  阴沟和阳沟,也都有规划,而且很规整,从塆后流下来的那条小溪水,顺着宽宽的阳沟,一路流过,最后汇入塆前的池塘里,每一次下雨,就把大家的生活垃圾冲个干净。
  在品字形的中央,还建有室内的戏台等公共设施,每一片房子旁边,都有一口水井,一个打谷场。
  等到后来,人越来越多,也就开始了一轮轮的乱搭乱建,好多沟被截断,那些弄堂,也被拆的七零八落,至于路啊什么的,根本就没有规划,不要说横平竖直,到房子都建成以后,有些地方,两个人对面过都要侧着身走。
  冯志明说,“你别说,一平说的这个也对,现在塆里的这些房子,真是乱的很,我平时要是不急,都懒得从塆中间走,宁可绕点路,也要从旁边走。”
  “可是,这个事也难办,他要在原来的地基上建房子,你还能不让他盖?”四叔还是觉得这个事难做。
  “要是规划的好,就像城里的那些小区一样,比他建在原址上要好,要方便,他怎么不同意?我想,是不是找上次修路的那个公司,帮塆里勘测一下,再做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出来。”
  “你等等,我现在就问问。”
  四叔把冯一平的话一说,过了一会,冯卫东先说,“我觉得这样好,我们这么一个大塆子,现在的这个格局,确实乱了些。”
  那住在塆中间的几户,也正头痛这个问题,要顺着那些蜿蜒曲折而且狭窄的小路,把钢筋水泥这些材料运进去,真是件叫人头大的事,至于水泥预制板,那还是别想了,除非把路上的一些人房子拆了,不然不可能搬进去,如果村里能牵头做这样的事,他们是欢迎的。
  “新华哥,你的房子想建成什么样的?”冯一平笑着问。
  “这个简单,就是和公路两边的那些差不多,建个两层楼。”
  “那是不错,可是,你说的那样的房子,怕是到你儿子成家的时候,他又不满意,又得拆了重建。我想说的也是这个,我不说别人,就说我爸,加上现在的这座房子,他一共盖了两次,如果明年再盖楼房,他一生就至少盖三次房子,前两次盖房子,把所有的积蓄都用了不说,还欠下不少债。现在这座房子,是我小学三年级时盖起来的,到明年才满十年,现在觉得过时了,又要拆了盖楼房,明年盖个两层的楼房,至少得五万以上吧,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再过个十年,说不定明年建的楼房也过时了,是不是又要拆?十年后再建,那可能又得花十万,等于到最后,我们辛辛苦苦赚的,省吃俭用存起来的钱,都花在建房子上,而且钱花了不说,人也受了几茬罪。所以,我想,要盖,就干脆多花点钱,盖好的,至少能管个两代人,这样算起来,其实省钱又省力,自己住着也舒心。”
  房子这事,不管对乡下人还是城里人来说,都是大事。
  城里人有钱了,就把小房子换成大房子,再有钱了,就买套别墅,居住品质在一次次提高,资产也在一步步增加。
  农村也一样,有了点钱,就想住的好点,做法就把原来的房子推到了重建,原来花的钱,费的力,等于白白打了水漂。
  冯一平一提,他们都算得明白这笔账,还真有些亏!
  “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比我们明白。”
  “那怎么才算是好的?”
  “这个简单啊,找专业的设计公司,房子的外观怎么样,里面怎么布局,化粪池猪圈鸡笼这些附属的功能怎么安排,花点钱,他们绝对能帮我们设计出很合理,而且几十年后还不会过时的房子来。”
  “这样不错,城里的好多别墅,看起来真漂亮,我也想房子建的和他们一样。”东民哥笑着说。
  “四叔,这事还是有必要让村里牵个头,找那些专业的人规划设计一下,盖楼房的成本这么高,慎重一点好。”冯卫东说。
  “同意,”“同意。”大家都出声附和。
  于是,按冯一平的设想,冯家冲的新农村计划,又迈出了一步。


第七十五章 劝说
  商量出这样的两个结果,这个类似冯家冲的创业论坛或者说俱乐部,在腊月二十九的活动正式告一段落。
  “这些天就一直在说盖楼房的事?”冯一平整个人又差点趴在火盆上面,冬天就这样,没火可以烤的时候,扛一扛也就过去了,但是你一坐在火盆边,那真的就很难再离开。
  “也没有,前两天都在跟我说开店的事,有几家有些争执,找我调解。”
  省内除了省城之外,还有两个副省级城市,无论是城区规模,常住人口,还是经济,比省城是差一些,但比一般的地级市高了好多。虽然不能像省城一样,可以开上十几家店,但五到八家是可以的,考虑到大家的经济情况,这样的城市,冯振昌让两家人在开,现在就是因为你开家,我开几家的有些矛盾。
  “其实,可以让他们考虑在开店的地方再开一家橱柜专卖店,公司帮他们培训一些人跑销售。”
  “我看这个难,”四叔说,“现在橱柜究竟能卖的怎么样,他们都不知道,叫他们开店,难,除非还是你们自己先做出成绩来,那时他们估计会抢着开。”
  要不是看到他们家开面馆赚钱,塆里能有那么多人家敢借钱也去开面馆?肯定不会,他们行事,求的就是一个稳字。
  “对。”冯一平也觉得自己想的简单了,不是谁都像小舅和家里人一样,对自己有信心,他这个提议,估计只有堂哥他们会支持,冯明志大概也能听进去。
  就比如关于建房子的事,他本来还想说,手里刚有了一点钱,没必要马上就盖房子,可以考虑在下面县里再开一家店,或者再凑一点钱,把现在的这个店面买下来或者在省里买一套房子,不过,看了昨天的那个热情的场面,他把这些话压了下来。
  比起那些有了点钱后乱来的,他们手里有了点钱后,第一个想的就是盖房子,应该说也不错。
  “现在的人啊,”四叔有些感慨,“日子是比以前好过,但这个人心,还真比不上以前。”
  别的不说,现在塆里的人,虽说大多数都是没出五服的同族,但是平时替别人着想的时候,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自私,好多时候只考虑自身利益,其它的什么都不顾。
  比如,有些人家,就直接把猪圈建在别人家大门前,虽然猪圈那块地是他家的,他想干什么是他的自由,但这样做,真的没有公德心。
  “慢慢来吧,等大家都富起来,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老话也说,仓廪足而知礼节嘛。”
  随着出去的人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广,估计他们原来很在意的东西,后来他们自己都觉得好笑。
  比如现在塆里做房子,也经常为多占个一尺两尺的地,和邻居大打出手,冯一平想,等他们眼界都高了以后,估计像清朝时的“七尺巷”那样的事,会越来越多吧。
  三十晚上,新年的钟声刚一敲响,冯一平就接到了黄静萍的电话,“新年好!”
  “你还没睡呢?”冯一平问她。
  “爸妈早睡了,就我和妹妹还在看晚会,你呢,在干什么?”
  “我也在看电视。”他们家也一样,就他和冯玉萱还在看晚会,看着姐姐恨不得把耳朵也凑过来,冯一平干脆也回了房间。
  “我们家还是要初五才去镇上,家里的店,准备初六开门,我又不能和你一起回市里。”
  “没事,你在家多玩几天,初六或者初八,我再派车接你。”
  “可是家里都不好玩。”
  “你小心点,要是你爸听到了这话,我担心他大过年的会打你。”
  “才不会呢,”黄静萍嘻嘻的笑,“我现在也在被窝里,他们听不到我说什么。”
  挂了电话,冯一平发现手机上多了条短信,是张彦发给的,看时间,也正是零点的时候,就“新年快乐!”几个字,收到冯一平寄过去的手机后,张彦没打过电话,但每天都会发一条短信。
  初三的一大早,肖建平就带着肖志杰在公路边等,冯一平和王昌宁约好今天来他家。肖建平很有魄力,去年已经开了两家店,纯收入也在五万以上。
  看到他们顺路走过来,肖建平老远就笑,他的精气神比以前更好,嗓门也比以前更大,看了他们两个几眼,就说了肖志杰几句,“每个月给你的生活费也不少,怎么长的就他们快呢!”他们三个里面,最矮的就是肖志杰。
  “爸,这个主要是遗传问题。”
  “遗传问题?”肖建平琢磨了一会才明白过来,“你这是怪我是吧?”
  “没有,不敢。”肖志杰笑着躲到他们两个背后。
  “你车呢,放在哪里?”
  “在我姨父家。”
  “一平,塆里也在准备修路呢,明年过年,你也可以直接开上去。”肖建平插了一句。
  “是塆里有人家要盖楼房吗?”冯一平看了一眼王昌宁,问道。
  “是,除了我们家,还有三家吧,你看,我们这其实修路简单,路两边都没有田地,叫挖掘机挖宽一些,再压实就好。”肖建平停在路中间,叉着腰对他们说。
  他们修路这确实简单,陡是陡了些,但是很直,只要把现在的这条小路拓宽就好。
  到了家里,饭菜早就准备好了,肖建平推掉了其它的客人,关起门来,只招待他们两个。
  “叔,姨,”冯一平吃了几筷子菜,把早上在王昌宁家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盖楼房这事,我觉得不用急,明年直接也要去读大学,你们常年在外面做生意,房子建起来也是空着,顶多就是过年的时候,回来住几天,与其把这几万块丢在家里,还不如多开一家店,或者凑点钱,在省里买套房子呢。”
  “可是,等路一通,塆里就有好几家人要盖呢!”肖志杰他妈妈说。
  还是面子的事,邻居家都盖了楼房,他们不盖,就觉得面上没有光彩。
  “我跟你们算笔账,按现在的趋势,志杰肯定是要在外面安家,家里的这个房子,建的再好,他也不会住几天,我看,还不如用这个钱,再凑一些,提前给他在省里买套房子,现在这个房价你们也知道,年年在涨,早买比迟买划算。”
  “城里的房价在涨我们知道,不过,说真的,我们还真没想到买房子这事上来。”
  好多人都没想都买房子这事上来,他们虽然在城里赚了钱,却始终不觉得自己是城里人,思想还是那个老思想,很少有人想着在城里安家。
  等到他们想到的时候,那时的房价,已经高的叫人望而却步,有着后来经验的冯一平,有这个义务,让他们尽量少走这些弯路。
  “爸,一平说的对,还是在城里买房子划算,现在花钱在城里买房子,是增值,在老家这建房子,相对来说就是贬值。”这些问题,只要一提点,肖志杰反应的比谁都快。
  “是的,叔,我爸妈现在也决定,今年凑点钱,在省里买套房子,家里的房子,以后再改。”
  “这个事我们还真的好好想想。”肖建平说。
  有这句话就行,这事没想到便罢,一想,就会明白过来。
  “哇,”吃完了饭,一出门,肖志杰就叫了起来,“我们也快有自己的房子了,你说,到时是不是可以和一平一样?”
  “你想什么美事呢,张秋玲可是在镇里,她能不要工作跟你去省里?”
  肖志杰脸顿时垮了下来,张秋玲的工作还好做,想让张副校长同意女儿不按他的规划走,那真的,很难,很难!


第七十六章 忠实的推销员
  冯振昌他们还是要初六去省城,冯一平还比他们提前一天动身,不过他不是一个人,受那天谈话的刺激,再一次深感考个好大学重要性的肖志杰,也准备提前去县城用功,他们两个都去,王昌宁自然也要去。
  上车后的肖志杰,化郁闷为食量,在三家人带的东西里挑挑拣拣。
  家里备的年货都剩下不少,大人们明天也都要出去,所以连各种丸子卤肉也都给他们打包,还有瓜子花生饼干水果这些,反正他们能吃,冯一平又有车,那是能装多少装多少,每家结结实实一麻袋。
  真是越胖的人越能吃,看着肖志杰不歇气的在那吃,冯一平和王昌宁深表羡慕和佩服,“你们看我干什么?从明天开始,又要埋头苦读,我还不趁今天多吃点。”
  “给我一根,看你这么吃,我怎么也觉得有点饿。”王昌宁掰下来一根香蕉。
  “我真佩服你。”冯一平从后视镜里看着他说。
  “有时候我也佩服我自己!”肖志杰好不知廉耻的笑着夸自己。
  “我是佩服你不是为爸妈读书,也不是为自己读书,而是为张秋玲读书,我们这种地方,居然能养出你这样的多情种子来,还真是造化。”
  “对,真称得上是一朵奇葩。”王昌宁还是一贯的噎死人不偿命。
  “老王,你不用现在看我的笑话,于莲也马上毕业,到时你就知道厉害。”
  他这一句话,说的王昌宁也沉默下来,如果在县医院没希望,于莲只能回她们乡医院,那到时,他和肖志杰的境遇,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冯一平看着这两个沉默的小伙伴,想了想自己的事,也蛮纠结,一时还真有些同病相怜的感觉。
  他们两个在学校对面的居民区里,已经租好了一套房子,是个很清爽的两室,家具不多,看来他们两个是准备在剩下这半年里,过苦行僧般的日子。
  把东西搬上去后,看着已经十点钟,冯一平连口气都没歇,带着他们到了汽车站。
  今天还没到返城高峰,大家正月出门,一般会挑初六或者初八这样吉利的日子,所以今天车站里人不太多,这个不太多,是指不像初六的那样人山人海,其实候车室里也是座无虚席,从检票口那看出去,到省里,到市里的班车前,也挤满了人,用铁栏杆隔开的队伍,加起来至少有里吧长。
  他们两个在候车室里看稀奇,冯一平自己到车站旁边县里最好的酒店,花重金订了一张餐饭,真的是花重金,酒店的餐厅这两天只供应员工,还没对外开业呢,收了他三百块的红包,值班经理才答应了下来。
  没办法,这个时候,县城所有的餐馆都没开业,就只有车站前面的那些看上去很脏乱差的面馆开了门,今天来的青旅的司机本来就是加班,这还大过年的,让他们就吃碗面,那真有些怠慢。
  十点半,省青旅的五辆卖相很好的大巴,鱼贯驶到车站对面停下,车门还没打开,不少等车等的心焦的人,满怀希望的过去问,“这是新增的临班吗?”
  在车站里排队的人也看到了,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听说这是省里的一家公司包的车,专门接送他们员工的,年前的时候,他们也是由这些车送回来。”
  “哇,还有这么好的待遇呢!”在寒风中挤得满身臭汗,站的脚都发麻的人,那是各种羡慕嫉妒恨啊!
  青旅的车停下不久,便利店的员工遍陆续报到,他们轻松的很,把箱子先放好,然后优哉游哉的和小伙伴们逛起了县城,要到下午一点才发车呢。
  也有不少是爸妈送来的,做爸爸的还好一点,妈妈这时都拉着自家的孩子,各种叮嘱,还帮孩子理理头发,整整衣服什么的,牵挂之情,溢于言表。
  十一点多的时候,冯一平他们正准备去带那五个司机吃饭,肖志杰在旁边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用肩膀撞了撞冯一平,“嘿嘿,你看!”
  那边胡珺婷的爸爸拉着箱子走在前面,她和她妈妈挽着手跟在后面。
  “要不要打个招呼?”肖志杰问,却看到他们也是朝这边走过来,“她也在便利店?”
  “恩,还是个店长呢!”
  “冯一平,你是个什么命啊?”肖志杰那个羡慕啊,“一个黄静萍不说,又来一个胡珺婷。”
  冯一平懒得跟这个思想相当不纯洁的人废话。
  “黄静萍知道吗?”王昌宁问。
  “她比我早知道。”
  听他这么一说,原本怀着些邪恶小念头的两个家伙,彻底没话可说。
  胡珺婷看到他们三个,也有些意外,和她妈妈说了句什么,快步过来打招呼,“哇,你们都在啊,你好肖志杰,还有王昌宁吧,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你是越来越漂亮了啊,气质也越来越好!要不是你先打招呼,我可都不敢认你。”肖志杰的一张嘴,还真是被张秋玲给磨练出来了。
  “我们正准备去吃饭呢,一起吧,叫上你爸妈。”王昌宁也不知道安的什么心,过去主动邀请。
  “不用了吧,我们等下找个地方随便吃点就好。”
  “你今天找个随便的地方都不好找,跟我们一起吧,难得有财主请客。”这也是准备添乱的肖志杰。
  “一起吧,今天真不好找吃饭的地方。”冯一平再不开口,就有些说不过去。
  胡珺婷的爸爸,是乡下的一个医生,和他们不熟,有些推辞,“不用,我们等下回家吃。”
  “叔,既然碰到了,就一起吧,你刚好帮着陪陪这几个司机。”
  “哦,你就婷婷的同学,那个冯一平?”
  “我是冯一平,叔叔好!”
  “现在的年轻人,还真是了不得,行,那我们就蹭你一顿饭。”
  “叔,怎么说蹭呢,你是长辈,今天难得碰到了,请你吃餐饭不是应当应份的吗。”肖志杰这张嘴啊,和他笨拙的身子,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酒店偌大的餐厅,只有他们这一桌客人,菜不多,但是很扎实,而且味道很正。
  当然都不喝酒,冯一平端起一杯茶,“对不起,怠慢几位了啊,我们小地方,现在吃饭的地方少,几位将就一下!”
  那几个司机知道这样的情况,现在这种时候,不要说县里,省里找个吃饭的地方都不多,他们也不清楚冯一平是什么身份,但是认识他开的那辆车,所以哪怕他年纪小,一个个也都很客气,“哪里,这已经很丰盛了,这有些东西,我们在省里还真吃不到。”
  肖志杰他们两个,虽然开冯一平的玩笑,不过还是晓得轻重,坐的时候,还是把冯一平和胡珺婷的爸妈给隔开了,冯一平给他们暗赞一个,孺子可教也!
  下午一点之前,那些离县城最远的员工,也都赶到了车站,在一点钟的时候,在还在等车的那些人羡慕的目光中,车队准时出发。
  在省里,高志毅他们已经从少年宫里协调好了一间大教室,便利店所有的员工,将在那进行两天整的培训。
  时间紧迫,大巴直接把他们拉到少年宫,吃了订过来的快餐,晚上八点,适应性的培训就开始,现在就让他们收收心,明天的效果才好。
  冯一平又上去讲了几分钟,最后,以同学加朋友的身份,又开始了一次推销,“我下面说的这几句话,跟工作无关,是我的经验之谈,仅供大家参考,也请大家不要外传。希望大家平时工资到手以后,能尽量少花,都存起来,存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