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岁的小萝莉……
  哎,父母不放心啊。
  英国的小学生,很多从4岁起就入学了。
  送诺菲去英国读小学,沈奇欧叶更不放心。
  哪有三岁就出国留学的学生啊?
  沈奇和欧叶讨论来讨论去,作出一个决定。
  诺菲继续在西城威华幼儿园读到5岁或6岁,文艺方面的授课,比如音乐、舞蹈、绘画的课程,由幼儿园老师传授。
  科学知识方面的授课,比如数学、自然科学的课程,由沈奇夫妻自行搞定。
  “四加二等于几?”沈奇问到。
  沈诺菲立即作答:“六!”
  “五加八等于几?”
  “十三!”
  “八减一加七等于几?”
  “十四!”
  “四十八加五十二减去六十三等于几?”
  沈诺菲惊呆了。
  欧叶也惊呆了。
  沈奇你教育女儿的方式太激进了吧?
  怎么就从“八减一加七”直接跨越到“四十八加五十二减去六十三”了?
  没有一点过渡的嘛?
  “喂,两位数的连续加减运算,不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目吧?”欧叶对沈奇说到。
  “老婆你读一年级时,能不能心算出四十八加五十二减去六十三等于几?应该可以吧,你是数字女王。”沈奇说到。
  欧叶:“我不是跟你说了的嘛,我小学数学很一般,初中时大病一场,落下病根,数学却莫名其妙的好了起来。”
  沈奇:“我做过研究,最强大的六七岁儿童,能心算出一百以内的连续加减乘除运算,甚至一千以内。”
  欧叶:“可诺菲才三岁啊!”
  这时,沈诺菲说到:“三十七。”
  “哈哈!”沈奇抚掌大笑,果然是我的女啊。
  “诺菲天才呢,还真的心算出来了!”欧叶立马忘记她刚才说过的话,笑的很开心。
  “接下来,由妈妈教诺菲加减乘除心算的技巧和原则。”沈奇的意思是,让欧叶把诺菲当作最聪明的六七岁小学生,将欧氏速算秘诀传授给诺菲。
  沈诺菲在迅速的成长,从身体到心智,从科学到文艺。
  西城威华幼儿园。
  何老师正在教大班的小朋友学习诗词。
  五六岁的孩子能记住一些诗词,哪怕很多字不认识,只要老师教的好,孩子用心去背诵,也能出成果。
  沈诺菲跟大班的孩子混在了一起,她在聆听何老师的授课。
  “小朋友们,跟何老师一起读,床前明月光~”
  小朋友:“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大班的小朋友毕竟五六岁了,他们很聪明,很快学会了《静夜思》。
  光教孩子们死记硬背,那太low了,何老师耐心讲解了《静夜思》所描述的场景、所隐含的意义。
  “所以这首诗歌的作者是?”何老师问到。
  “李白!”小朋友们答到。
  “非常棒!”何老师表示满意,现在的小朋友真的很聪明,老师教什么,小朋友一下子就学会了。
  “《静夜思》讲的这个故事,是和故乡相关,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那么接下来,何老师再教大家一首李白的诗歌,叫做《登金陵凤凰台》。你们想要学吗?”何老师笑容可掬的说到。
  小朋友们渴望进步渴望知识:“想学!”
  西城威华幼儿园的教学水平真的很高了,大班就开始学《登金陵凤凰台》。
  何老师富于感情的吟诵起来,教学屏幕上投射出相关文字、图画、动画,以帮助小朋友们加深理解:“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对于大班学生来说,完全理解《登金陵凤凰台》是很难的。能全文背诵下来就很厉害了。
  “好了,何老师念完了一遍,下面我们开始第二遍,我读一句,大家跟着我读一句。咦,沈诺菲小朋友,你站起来做什么?”


第580章 光点计划
  沈诺菲在幼儿园的表现十分优秀,她的实力碾压了同年龄人,这和她父亲的经历非常相似。
  与此同时,正在办公室编教材的沈奇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来者姓马,是能源署的一位司长。
  “沈院士,知道你爱喝咖啡,我前不久去加勒比地区出差,专门给你带了些蓝山咖啡豆,一点私人小心意,希望沈院士喜欢。”马司长拎着个袋子,袋子里装满蓝山咖啡豆。
  “马司长太客气了,但下次不要带东西了哈,我们是有纪律的。”沈奇做了个请坐的手势。进口的蓝山咖啡不便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沈奇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那是那是。”马司长呵呵一笑,将他的一点小心意放在沈奇的办公桌上。
  “沈院士最近挺忙的吧?我有去听你们中心关于数学大一统局部模型的报告会,太精彩了!我私以为,鉴于沈院士在数学上屡屡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IMU应该第二次给你颁发菲尔兹奖。”马司长发自内心的说到,人家毕竟是司长,说话水平就是高。
  “菲奖也好,诺奖也罢,对我来说无所谓了。”沈奇平静的说到。
  “那是那是,现在的你去领奖,是给他们面子。是我的境界太低,让沈院士见笑了。”司长也算是个高级干部了,无事不登三宝殿,马司长亲自前来拜访,想必不是单纯的送咖啡豆而已。
  然而聊来聊去,马司长也没说到底是为何而来,他一个劲的称赞沈奇,仿佛就是一个迷弟见到了偶像。
  沈奇忙,司长也不会闲的蛋疼。
  沈奇知道马司长肯定有事想讲,但马司长不主动开口进入主题,沈奇也不便多问。
  “二十锒铛岁的时候,我极其渴望获得重大奖项,赢得人们的认可。真的,如果那年不给我菲尔兹奖,我可能坚持不下去了。”沈奇有感而发,又道:“今年我已经三十一岁了,名啊利啊之类的对我而言不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只想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国之脊梁,令人钦佩!”马司长肃然起敬,随即说到:“实不相瞒,沈院士,我此次冒昧叨扰,正是因为国家和人民需要你。”
  “马司长,咱也别绕来绕去了,直接上干货吧。”沈奇笑了笑,他猜测能源署的司长前来拜访,应该是想和他探讨能源方面的问题。
  “干货在这里,请沈院士审阅。”马司长摸出一个U盘,非常郑重的交给沈奇。
  沈奇接过U盘插电脑上,马司长搬着椅子来到沈奇的身后坐下,两人一起看着沈奇的电脑屏幕。
  U盘里只有一个PPT文件,沈奇点开文件。
  沈奇快速浏览PPT,他有些意外:“光点计划……我记得没错的话,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是韩院士吧?”
  中国有很多院士,每个奋战在一线科研岗位的院士所负责的科研项目各不相同。
  出于保密,沈奇并不清楚其他院士负责项目的具体细节,其他院士同样如此。
  韩院士是工程院的院士,沈奇跟他之间的交情普普通通。
  没见到这份PPT之前,沈奇略有耳闻韩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的“光点计划”,但他并不知道“光点计划”具体的研发进度、试验情况。
  此刻,“光点计划”的阶段性报告PPT呈现在沈奇眼前。
  沈奇不是“光点计划”项目组的人,他觉得马司长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马司长苦笑道:“没错,‘光点计划’是我们能源署主管的重要项目,韩院士是这项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但是韩院士年事已高,他最近身体很差,住院了……沈院士你先全文看完这份阶段性报告吧。”
  “光点计划”是一项工程量浩大的世纪工程,中国科学家二十年前就开始论证可行性,如今进入了试验阶段。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新能源的应用不能再停留在小规模小范围的阶段。
  对于渺小的人类而言,在可预见的未来几百年、几千年之内,有一种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特别环保。
  那就是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确切的说应该是光伏发电,是各国科学家都很关注的科研领域。
  有些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已经建立起了光伏发电站。
  光伏发电站利用定日镜和耐高温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但是在地面竖立起大量的巨型定日聚光镜的成本非常高。
  成本高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地面光伏发电站受光强瓶颈的限制,而且还受昼夜限制。
  于是一个伟大的构想诞生了——“光点计划”。
  “光点计划”的核心技术构想是:将一百二十颗小型卫星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上,它们组成的流体平面构成了同步轨道反射镜。各个卫星控制的流体平面在同步轨道上连成一个可弯曲的弧面,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聚焦。
  这项工程量浩大的世纪工程的成本,肯定要比采用定日镜的地面光伏电站高出许多许多。
  但是“光点计划”通过反射卫星聚焦的光强是自然光平均光强的四百倍,而且不受昼夜限制。
  “光点计划”配套的地面发电站容量预估超过五千万千瓦,而长江三峡发电站的容量不足两千万千瓦。
  五千万千瓦级别的“光点计划”太阳能发电站是发电界的巨无霸,相当于全球最大水电站装机容量的两倍多。
  所以国家批准了“光点计划”,中国科学家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做论证、做可研、建立技术理论基础,目前“光点计划”终于进入到实质性试验阶段。
  然而,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的“光点计划”在试验阶段遭遇了一个技术难题。
  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一百二十颗反射卫星是不可能上天的,上天了也没用。
  带着这个问题,马司长找到了沈奇。
  马司长站了起来,以最诚恳的态度说到:“沈院士你也知道,‘光点计划’关乎着国家的利益、人民的福祉,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二十年来的心血绝不能白费,整整一代科学家的青春啊……所以,还请沈院士帮助我们解决这个技术难题。”


第581章 不容有失
  看完PPT,沈奇大致已经瞧出了“光点计划”所面临的技术问题:“马司长,‘光点计划’的工程量无比庞大,我相信这个工程所有的技术资料加一起装在U盘里,这种U盘至少需要装一卡车吧?这份PPT属于概括性质,没有展示太多具体的技术参数。看完这份PPT,我的理解是,卫星携带的膜出问题了?”
  “沈院士果然是火眼金睛,这个计划可谓是天地联动,地面上的基础设施工程推进的还算顺利,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天上。如果反射卫星不能按计划运行,地面上的配套设施就没有意义了。”马司长面色凝重的说到。
  “一百二十颗反射卫星本身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长征火箭分批次将反射卫星送上同步轨道,而卫星上天之后能否起到预估的反射聚焦效果,这是我们最关心的……”
  “实不相瞒,通过计算机模拟,我们发现这些卫星上天后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没错,卫星携带的膜需要改进。”
  “沈院士,我知道不给你全部的技术参数,你也很难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今天登门拜访,主要就是跟沈院士汇报‘光点计划’的整体进度和技术难题,这个计划的全部技术资料在项目组技术资料库里,沈院士若同意伸出援手,你随时可以去技术资料库调取具体的技术参数。”
  “光点计划”的一百二十颗反射卫星,每颗卫星上将携带一百公斤的流体平面薄膜。
  流体平面薄膜是单分子层,一百公斤的流体平面薄膜完全展开后的理论面积达一百平方公里。
  一百二十颗反射卫星携带的流体平面薄膜全部展开后,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形成一张超薄且超大的反射镜。
  这张太空中的巨型反射镜以四百倍自然光强的效率,将太阳光聚集于位于我国大西北的地面配套发电站,从而形成五千万千瓦级别容量的绿色环保型发电巨无霸,以保证西北地区的用电。
  不难想象,如果“光点计划”顺利达成,这将是多么宏伟壮观的一项天地联动工程。
  整个“光点计划”涉及能源、航空、物理、化学、数学、材料、计算机、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
  如此庞大的一个项目能够进入实质性试验阶段,是因为中国有一批乐于奉献并且科研能力出众的精英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强大国力的支撑。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光点计划”不容有失。
  然而这么大个工程,总归是会遇到问题的。
  利用单分子流体平面薄膜在太空中反射太阳光的理论基础是“磁场束缚环形粒子流”,此理论最早由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和萨哈罗夫提出,并由苏联工程师根据此理论首次制造出了托卡马克。
  “光点计划”项目组中的材料团队,正是根据苏联物理学家提出的磁场束缚环形粒子流理论及21世纪新出现的材料学理论,研发出了搭载于反射卫星上的单分子流体平面薄膜。
  但是在模拟实验中,项目组材料团队发现他们研发的单分子流体平面薄膜在太阳风、光压、磁场的干扰下,并不能一直保持为一个有序的、面密度均匀的整体。
  材料团队最担心的问题出现了——湍流。
  难以控制的湍流。
  就好像一个驾驶员正在开车,汽车必须一直保持在安全驾驶状态,一旦汽车的某个零件出问题了,就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安全事故。
  湍流,就是“光点计划”里的隐患。
  隐患二字之后或许要加上“之一”。
  鉴于以上问题,马司长再次以最恳切的态度说到:“沈院士,你第一次获得诺物时,获奖理由是因为你在凝聚态物理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你第二次获得诺物,是因为你破解了N…S方程。”
  “你曾出过一本凝聚态物理学术专著,你在书里用了整整三十二页的篇幅,讲述了你对湍流、混沌、复杂性理论的理解,这本书的第一版和第二版我都买了,每日皆在拜读。”
  “你们中心的FASTER项目组专门从事凝聚态物理材料的研究,仅评价凝聚态物理这个领域,你们中心的科研实力排名全国前列……所以沈院士,能帮我们的只有你。”
  “这个……”沈奇面露难色,不置可否。
  马司长把自己的身段放的很低:“我只不过是一个司长而已,我知道我的级别太低。原本我们的署长要亲自过来拜访沈院士,但他突然被主管能源的长老召唤去了一个秘密的地方,所以只能是我代表我们署长面见沈院士。”
  “为了我们越来越强大的国家,为了大西北的几亿人民,还请沈院士认真考虑一下‘光点计划’吧。”
  沈奇知道“光点计划”是大国重器系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非常重视这项世纪工程。马司长背后的人是他们能源署的一把手,一把手上面的大佬是主管能源的长老。
  “光点计划”的可研、论证、试验持续了二十年,主抓这项计划的长老因为换届,前前后后共有三位。
  “光点计划”的成败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利益,每届都有一位长老主管这个项目。人家马司长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沈奇必须表态了。
  “我的原则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义不容辞。”沈奇掷地有声的说到。
  “太好了,太好了,谢谢沈院士!”马司长双手握着沈奇的一只手,用力的晃动。
  “如果国家需要,我本人以及我们中心的FASTER项目组,将不遗余力的帮助‘光点计划’解决技术问题。我不敢保证一定可以解决问题,只能说尽力而为。”沈奇又道。
  马司长满面红光的说:“好好好,太好了,真的是太感谢了!”
  “但是马司长,我们中心的本职科研工作不能停啊,FASTER项目组全员抽调去做‘光点计划’,我们中心的应用物理版块几乎就废掉了,国家下达给我们中心的年度科研任务肯定是无法完成的。”沈奇说着说着,再次面露难色。
  马司长信誓旦旦的说:“你们中心抽调多少研究员,国家就给你们补回来多少研究员。‘光点计划’结束后,补给你们中心的研究员将继续留在你们中心,不再返回他们原来的工作单位。当然了,我只是个小干部,我代表不了国家意志。但是,我的领导有资格向国家提出上述补偿建议。如果沈院士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我们尽最大努力满足。”
  “给国家添麻烦了。”沈奇不好意思的说到。
  马司长连连摇头:“没没没,是我们给沈院士添麻烦了。”
  “对了,韩院士住在哪家医院,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允许我去探望他吗?”沈奇问到。
  “韩院士住在协和医院,我昨天去医院看过他。”马司长说到。
  沈奇点点头道:“那行,我先去看看韩院士,后续的具体操作细节,我们过几天再聊。”


第582章 探望首席
  协和医院的一间单人病房。
  一位老者躺在病床上,他的家属在病房外候着,家属们心事重重,满脸都是担忧。
  老者枯瘦憔悴,生命气息似乎正在渐渐的离他而去。
  老者是韩院士,“光点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沈奇坐在韩院士身边,他的心情非常难过。
  韩院士被紧急送往医院是因为突发心梗,一番抢救之后韩院士脱离了危险。
  但是更大的危险随之而来,韩院士被检查出患有癌症。
  “韩老,您安心养病,您一定要好好的。”沈奇劝慰道,他也很无奈,他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说癌症。
  “人固有一死……但我不应该死在医院里……”韩院士说话的语速很慢,说一句话断断续续,吐词含糊不清。
  其实韩院士早就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他一直奋战在“光点计划”第一线,长期往返于首都指挥总部与西北地面基地。
  韩院士没有请病假,也没有告诉其他人自己的病情,他就这么拖着拖着,拖成了晚期。
  沈奇更加难过了,一条生命不甘心这么离去,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在他眼前挣扎。
  “光点计划的任务……一定要完成……”韩院士每说一句话都很费力,他交代后事似的嘱咐沈奇:“卫星必须上天……上天必须稳定……沈奇,你要做的就是……确保稳定……控制湍流……保证万无一失……”
  “我尽力。”沈奇郑重的说到。
  韩院士艰难的摇摇头说:“不是尽力……是必须……我时日无多,我死了之后,你来当首席……不,你现在就当首席……”
  “韩老,我保证完成任务,不是尽力,是必须。”沈奇以最正式的态度说到,随即他柔声安慰道:“韩老,医学在进步,癌症总有一天会被彻底攻克,您老别老把死字挂在嘴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离开医院,沈奇的心情沉重。
  他相信癌症总有一天会被彻底攻克,但是韩老的身体,不知道否能撑到那一天。
  沈奇来医院探望韩院士的初衷,一是出于年轻人对老前辈的关心,二是想跟韩首席了解一下“光点计划”的具体细节。
  然而韩老说几句话都吃力,沈奇能做的就是让韩老安心养病,不便与韩老交谈太多。
  韩院士应该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即使出院了,也很难继续坐镇一线统筹指挥整个“光点计划”。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韩老向沈奇传递了两个信息。
  第一,“光点计划”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第二,“光点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更换为沈奇。
  关于第一点,全中国人民都是赞同的。
  关于第二点,谁来接替韩院士的首席科学家岗位,韩院士说了不算,沈奇说了也不算,国家说了才算。
  虽然首席科学家韩院士住院了,但“光点计划”仍在紧张有序的按计划推进。
  “光点计划”通过航天技术、空间轨道技术、材料技术、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多种手段,向太阳索要能源,以天地联动的方式为地面输送绿色环保的能源。
  “光点计划”的终端用户是地面发电站,所以这个项目的牵头部门是能源署。
  除了能源署之外,航天署、科技署、交通运输署、社会保障署、科学院、工程院都参与了“光点计划”。
  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大家按照理论研究、模型建立、轨道设计、试制试验、工程制造、移民安置、后勤保障等版块分工合作。
  大致可以理解为,几千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数以万计的基层工作人员,他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人负责天上,另一部分人负责地面。
  统筹指挥天地联动的部门是“光点计划”总指挥部,位于首都。
  总指挥部的成员包括首席科学家、总设计师、总工程师、部委特派员、后勤总指挥等,总而言之都是大佬了,这些大佬组成了“光点计划”的核心指挥团队。
  首席科学家韩院士因病休假,“光点计划”总指挥部依然正常运转,从而保证整个计划不会停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