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借贾修真-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纨笑道:“都是一般的熏笼炭盆,四丫头怕不是为了暖和来的。”
探春道:“四妹妹一直惦记大嫂子这里的茶果点心,还有上次的鳜鱼锅。如今一说起吃喝,四妹妹必要说大嫂子的。”李纨更高兴,“那就得常来才好。”
迎春便问贾兰道:“兰儿你果真要去念书么?”贾兰点头,回道:“是,老太太和老爷让我过了年跟宝二叔一起念书呢。”探春道:“念书可苦的紧,昨日宝玉听说你要跟他一起念书,还让我们来救你呢。”
李纨笑道:“到时候你支持不住了可别找我哭,昨儿我特让你自己说的。”
贾兰道:“宝二叔只怕当我是被老爷捉去的,我整日在屋里呆着也甚是无趣,跟二叔作伴还能跟着先生学学问,岂不是好事?”
探春笑道:“跟着先生做学问是有的,跟宝玉作伴却不一定了。宝玉一听先生两字就头疼呢。”
贾兰听了,点点头道:“那先生一人也寂寞,我去陪陪先生也好的。”众人听了大乐。
惜春又对贾兰说:“我们也念书呢,可惜你在而二门外的书房那边,到时候要找你玩可就不便了。”
贾兰道:“不都有歇息的日子么,且吃饭都是回里头吃的。我们这里若得了什么新鲜玩意,我定让樱草通知姑姑的。”
迎春便说:“对了,兰儿念书是在二门外的,还得找几个合用的小厮呢。”
探春接话:“这可得好好找找,跟着宝玉的几个一个个皮的不行,偏他是个没算计的,身上的物件都不知道被那些个没皮没脸的得了多少去。”
入冬天黑的早,迎春和探春便要告辞,惜春眼巴巴地看着李纨,李纨笑道:“四丫头看来跟兰儿还没玩够,若是留在我这里吃饭,可就没有那么早了,你可想好。”
惜春立马让入画去与老太太说自己今日留在大嫂子处用饭了。李纨道:“还是我跟着一起去一趟吧,左右也快到老太太晚饭的时点了。”便留了碧月跟闫嬷嬷在屋里跟着伺候,自己带了素云常嬷嬷几人一起去了贾母处。
贾母听了回报,道:“四丫头跟兰儿年岁相近,倒是能玩到一处去。”又让鸳鸯吩咐厨房将惜春的分例送去李纨处。
李纨伺候贾母饭毕,在去王夫人院子的路上先吩咐了常嬷嬷几句,让她先回去张罗起来。王夫人今日吃素,只让李纨奉了汤便让她回去吃饭了。李纨有时候也觉得稀奇,照以前来说,王夫人是轻易便会不高兴的,甚难取悦,这些日子来自己做的事情不讨她喜欢的恐怕不少,偏偏她倒没有声响了,真是摸不着头脑。回了院子,吩咐一声摆饭,便先进了东屋。
贾兰跟惜春正看故事书高兴,看李纨进来了,贾兰便说:“娘,四姑姑也喜欢我的图书呢,我都看完的借给四姑姑看。”
李纨笑道:“你那书都是些画儿,可占地方,一箱子都搬去不成?不如让你四姑姑取几本回去看,若得空闲,就来这里吧。横竖你年后才上学,女夫子这几日便要家去了,你们正好作伴,省得你闹得我头疼。”
惜春听了十分开心,道:“那可好了,我正想着大嫂子这里又暖和又有趣,比哪儿都好,这下我可老来了。”
李纨道:“老太太都说你跟兰儿能玩到一起去,只是来了留饭记得跟老太太那儿打声招呼。”跟着惜春来的嬷嬷丫鬟忙都应是。
一时摆上饭菜来,除了分例的,又有一砂锅煲汤,一个高锅。李纨对惜春说道:“这入了冬,稍稍吃些温补的东西不容易冷,这是黄芪当归炖羊肉,药味不重的,你们人小也能略吃些。这个高锅里头的是酥锅,却是胶东那边的口味,里头好东西多,你且尝尝。”
那羊肉煲内用的药材都是李纨从珠界内的下料房里取的,在外都是一两难求的东西。那酥锅,因胶东兼具海陆两处食材,内料也十分丰富,一层层山珍海味码好了小炭火煲足半日,一开锅浓香四溢。细看那料,鸡鸭猪羊鲍参翅肚,每样虽都不多,挤在一起也慢慢一大锅了。那汤更是浓鲜难言,几人皆都吃的欢喜。
府里每年北边庄子上也有熊掌之类年奉,多留待贵客大宴时用。海味河鲜备货不易,府里也没有吃这些的惯例,外面待客或者偶尔有之,内宅中却几乎不曾见过。
惜春便对那鲍鱼十分好奇,如何还有长成这样的鱼?李纨道:“这原是叫鳆鱼的,如今虽叫做鲍鱼,却与鲍鱼之肆中的所指不同。这物古已有之,东汉王莽便嗜食此物。”撤了饭,李纨又让底下几人分食了那去了不过三分之一的酥锅,看素云碧月也是面带喜色地下去吃饭。
另沏了消食解腻的茶上来,又奉上水嫩的果盘。惜春喝着茶,迷蒙着眼睛对李纨道:“大嫂子,兰哥儿有亲娘多好。凭外头再冷,屋里真是暖和又有趣,舒服的我都不想回去了。”跟着的几个嬷嬷听了这话脸色都变了。
李纨搂着她道:“这又有什么的,你一个小小的人儿能吃多少去。以后便随时过来,千万别多心,我这儿疼你跟疼兰儿一样的。”惜春听了笑得开心,跟来的人也放下心来。
到底不敢久待,几个嬷嬷上来辞去。李纨略一思忖,接过惜春的披风给她披上,从袖中掏出一块拇指尖大小的玉花生来,对惜春道:“这个是我年轻时的东西了,兰儿是哥儿不合适,就给了四丫头吧。”
说了便给惜春挂在了颈上,惜春只觉得一阵暖意从胸口漾开,忙握了那玉在手,对李纨道:“大嫂子,这挂着好生暖和,太稀罕了,我不能要。”
李纨拍她一下道:“这东西在我这儿放着也是放着,你才多大点子人,这朔风冷气的别把你冻着。给你便戴着,莫不是嫌弃大嫂子的东西?”
惜春赶紧收到外衣内,笑得眼睛眯眯道:“来了就老得大嫂子的东西,我都不敢来了。”
李纨乐道:“真是个傻丫头,能得东西还不使劲来。”
边上常嬷嬷笑道:“四姑娘,我们奶奶这是过来人的话,在家时太夫人偏疼奶奶老偷偷给些东西我们奶奶都恨不得长在太夫人屋里呢。”
贾兰正从边上探过头来,从脖子里掏出一个玉核桃对惜春道:“四姑姑,你看,我说咱俩最像了吧。”众人一阵哄笑。
此后惜春常来常往自不待提,便是每日晚饭也有一半都在李纨处用了。迎春看了见也无人责怪偶尔也结伴前来。贾母见他们姑嫂和睦,也十分开心,还对鸳鸯说:“你大奶奶原是个闷葫芦,二丫头四丫头也不多话的,如今偏好聚到一处,可是葫芦开会了。”
鸳鸯传了这话出来,凤姐也对李纨好一通取笑。李纨如今身家不比寻常,又怜惜迎春惜春年幼丧母,父亲亦无顾念,念及自身,对两人更多了一份疼惜,这两姐妹也将李纨这布了阳春阵的所在当成了消寒好去处。
第25章 隆冬鲜蕈
这日几个姑娘又在李纨处耍子,恰逢许嬷嬷进来回事,贾兰跟惜春直打眼色。李纨让了许嬷嬷到西边里屋坐下细说。许嬷嬷神情有些激动,道:“奶奶,第一批菌子可以收了。”
李纨大惊:“这么快?这才不到两个月。”
许嬷嬷道:“可不是,奶奶给的那几块玉真是宝贝。因先前埋桩的时候,六亩地前后差了快一个月。这么算来,头一批跟最后一批出菇的日子也得差这么些时候,正好可以接上。”李纨道:“都出了些什么菌子?”
许嬷嬷回道:“按奶奶说的,一个小屋子里单种一种菌子,最多的是香蕈、平菇、白蘑和黄盖子,余下还有些木耳银耳鸡腿子青盖头这些杂菌。这次出的多是前头这几样,还有两屋子杂菌。我们本以为能有三成出菌就老天保佑了,谁成想居然都出了。”
李纨笑道:“可多?采的时候可别伤了根土。”
许嬷嬷忙摆手道:“不能,这会儿算来头五天不过一亩地的事儿,庄子上的人手尽够的。大伙儿都知道这东西金贵,都在意着呢。”又说:“今儿主要是向奶奶讨个主意。”李纨道:“怎么说?”
许嬷嬷便道:“就是这贩售的事。我们一来没想到有这么些,二来也没做过这个,本打算卖到城里的集市上。后来这计良说这大冬天的鲜菌子十分稀罕,我们要这么出去恐招来打探。虽说奶奶的嫁妆别个是管不着的,可还是少人知道的好。倒不如直接跟有大靠山的饭庄食府联络,左右他们是不会嫌贵,只要东西好。”
李纨听了频频点头。许嬷嬷又说:“计量跟段高就带了几小筐跟城里头的几个饭庄接了头,结果个个要这货,还都想包圆。这事就难办了,咱也不好搬出奶奶的名头来,就来请奶奶拿个主意。”
李纨道:“咱可足有六亩地,跟他们说了货量么?”
许嬷嬷道:“自然不敢说是几亩地,只说每月能有几千斤。”
李纨道:“那他们还想包圆?一个饭庄一个月能用掉几千斤菌子?”
许嬷嬷笑道:“奶奶真不是做生意的主,这大冬天的鲜菌子何等稀罕,若我们都给了一人,这些庄子后头靠山又大,出省跨郡地卖也不是不可,更何况还能往高门大户送呢。这东西当年礼都新雅地很。”
李纨听了,道:“我还真没这个脑子。那嬷嬷如今看?”
许嬷嬷道:“既然都知道这个好处,又都是有来头的,价高者得咱们也不敢说。我琢磨着,就寻个后台最硬,都不敢得罪的。到时候也怪不到我们身上,这都是定例。”
李纨点头道:“是这个道理。只是后头到底是什么人,咱们也不清楚的。”
许嬷嬷道:“本来是这样,这次却是巧了。有一家来谈的总管我看着眼熟,后来想起来,应是那时候劳家姑娘的陪嫁。”
“劳姑娘?您是说润妍?她不是嫁到理藩院章家了,比我还早出门两年呢。”
许嬷嬷道:“可不说的是她。如今她家里管着几处海关,更了不得了。”
李纨道:“如何又说起她来了?”
许嬷嬷便说:“我因看了那总管眼熟,后又略打听了两句,便知那庄子恐怕是章太太的了。本以为是她的嫁妆,后听话音,却是章家的。”
李纨道:“章家管着几处的税,钱财上定是不差的,只是在这京都之中,还算不得大来历。”
许嬷嬷道:“若只看到这,奶奶说的也对。只是偏我知道点别的。那年劳姑娘定给了章家,先太太跟老爷说起了此事,老爷便说那劳家是站定了队了。”
李纨略惊,道:“此话怎讲,是哪一个?”
许嬷嬷便伸了两根手指一叉。李纨听了略略沉吟,微微笑道:“这倒正好。”
许嬷嬷笑道:“可不是,巧成这般。都跟算好了似的。”
李纨看着许嬷嬷道:“也得是嬷嬷细心,要不这回可有些抓瞎了。我这瞎倒腾的事,真折腾出麻烦来了可就难过了。”
许嬷嬷道:“奶奶多心了,哪里至于的。便是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只怕撑过一阵子,自然有些就得自己退了出去。只是不如我们如今主动些更得人眼罢了。”李纨再一想也是这个理。俩人便算敲定了此事,许嬷嬷自去与那章家的饭庄商议。
午饭时,贾母指着一碗鲜菌焖竹鸡道:“这竹鸡倒也罢了,怎么这天还有鲜菌子?”
王夫人道:“是他大嫂子孝敬的。”
贾母便笑:“前次那酥锅味儿便不错,如今可更新鲜了。”
李纨忙回说:“今儿庄子上刚送来的,都是些乡野东西。”
贾母又问:“可还有?这日子有新鲜菌子可难得的很,不要都偏了我了。”
李纨忙道:“还有的。”
凤姐在一边接话道:“分例都有的,不过用的家养的鸡罢了。”
贾母点头道:“那便好。”
用完饭,李纨见天色越发阴沉,北风紧刮。也不午睡了,让素云碧月几人将炕上的坐褥椅子上的椅搭坐垫都换成厚的。又将自己跟贾兰的寝具也都换了。让素云和碧月在下人房里也多多点上炭盆,横竖现在有了阳春阵,主屋里用炭甚少。不会儿果然便下起雪来。
金钏儿进了屋,说道:“下雪了。”
王夫人听说了,走到窗前揭开了窗屉看,果见外头纷纷扬扬。一会儿贾母屋里的丫鬟来传话,因下雪路滑,让太太奶奶们晚饭都不要过去伺候了,各自吃吧。
王夫人起身答应了。那丫鬟刚走,凤姐便来了。王夫人问道:“冬衣可都发了?”
凤姐道:“前日都发下去了,连冬至节的都发了。”
王夫人点头道:“那就好。”
凤姐又说:“这又下了雪,庄子上的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能送来。”
王夫人问:“左近的几个都得了?”
凤姐道:“就差北边的一个了。”
王夫人便说:“这些都是小头,等黑山村那边来了才知道个数。”
又问:“你大嫂子庄上这会儿还有新鲜菌子?”
凤姐道:“我也纳罕这事儿呢。估摸着是庄子里有山林,之前也听过京西边有在山洞里种蘑菇的。”
王夫人道:“老太太倒喜欢。”
凤姐默不作声。王夫人又道:“年下多备些现银,倒时恐有他用。”
凤姐问:“如今账上倒还好,要看黑山村那边了。太太可有个大概的数?”
王夫人让人都出去,方对凤姐说道:“前几日家里传来消息,说是这次可能会让……”用手比了个七字,道:“代行祭天。”
凤姐一惊:“这岂不是说……”
王夫人止住了他,道:“之后如何还未可知。总算有个盼头。”凤姐大喜,“那算命的早说大妹妹贵不可言的。”
王夫人微微笑道:“所以才说要备下些打点的。”凤姐自是心领神会。
回去后心里还七上八下的,只是此事又不便与贾琏言说,只好背了人略与平儿说两句。平儿笑道:“却是个盼头,只是奶奶如何高兴成这样了。”
凤姐给平儿打个眼色,平儿掀了帘子出去看了,又叫了一个小丫头在门口看着,方回身进了房。
又给凤姐倒茶,凤姐拿起呷了一口,低声道:“我前次回家,知道了个了不得的事。”略停片刻,道:“我那姑妈竟是个大财主。”
平儿嗤地笑出声来:“看奶奶这话说的,太太那时的嫁妆自然是丰厚的,可是奶奶也不差的。”
凤姐道:“嫁妆银子再多,搁那儿也是死的。我这姑妈,竟是将利子钱放到衙门去了。”
平儿大惊,道:“这话可怎么说的,这利子钱不是要命的事儿,躲着衙门还来不及,如何还放到衙门去了。”
凤姐冷笑道:“你也是个糊涂的。哪个来大钱的事儿不是要命的?又有谁真的被要了命去。别的不说,当今中宫家里不就是干的这个?不过是人人当做没看见罢了。衙门不要周转的?自然也要银子,又或者大好的机会,自然是自己筹钱吃下还能给别人去?这不都要银子才成么。”
平儿道:“这二太太可真看不出来,吃斋念佛的。”
凤姐道:“吃斋念佛也是求菩萨保佑发财呢。”
平儿低笑。又问凤姐:“奶奶又有何可高兴的?”
凤姐道:“我姑妈能做这个,是因为这里府里跟我们家里的关系,只恨我年轻,二爷又没个功名,要这么大的买卖,人却是看不上我的。若是……若是我们府里真能出个娘娘,可不就是皇亲国戚了,那时候,只怕我也能行些大事。”
平儿道:“原来奶奶是这个打算,只是也太远了些。”
凤姐道:“有远的,自然也有近的。如今我管着上上下下的月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本金了,只要能接得上,一年也能翻出几百两来。”
平儿道:“这若是有人说与太太知晓……”
凤姐慢慢道:“谁敢?再说了,又不是不发,不过是晚几天的事。”平儿劝道:“奶奶又何苦这么折腾,看看大奶奶,不也就那么过日子?安安稳稳的也好。”
凤姐道:“切,你还说!堂堂国公府的大奶奶,落得个无声无息,老太太也就在她进个菜时才提起一句半句的,太太就更别说了。若这么下去,不是我咒他们,只怕到时候连如今的日子也过不上。老太太太太心里只有个宝玉,这府里这么进出着,到时候能分给兰哥儿几个钱。”
平儿道:“好在还有个兰哥儿,年后不就要跟宝玉一起读书么,日后有了出息,大奶奶也有靠了。”
凤姐道:“你知道什么,太太正为了这个不自在呢。才不到三岁闹什么读书,老爷这两年为了宝玉不爱读书生了多少气,兰哥儿这么一来,不是更让老爷不喜宝玉?也不知争的什么宠。”
平儿道:“大奶奶可真难做。”
凤姐道:“谁又不难了。不过是各人的命。我如今是想通了,这里外受气的家当着,总不能一点好处没有。有钱能让鬼推磨,连我姑妈尚且要如此,我说不得也得动点心思了。”
正说着,外头报旺儿家的来回事,凤姐忙让进来。平儿知道恐怕是放利子钱的事,便亲自去将人领了进来,又坐在帘外替他们守着。
第26章 奁田换山
这到了冬至,果然是当今七皇子代行祭天之礼,一时间朝野猜测纷纷。贾家爷们也频频于贾母处相聚,这些却与李纨等内宅妇人无干。倒是许嬷嬷笑言得了意外之喜,因这七皇子是有名的孤臣,平日向来独来独往的,只与十皇子最是相得。若真有什么后话,这鲜菌的买卖倒是稳当得很。常嬷嬷笑许嬷嬷蚂蚁戴高帽——说一回江山社稷转却回到几个银子的买卖上。
因李纨陪嫁的庄子在京城周边的只三个,且都不大。这达官贵人聚集之地,李家虽为金陵世宦在这里也显不出他来。这几个庄子,除西边的庄子略有几块能种稻子的地外,余者非林即坡,便是如此,当初置下时也废了不少功夫。这最重的陪嫁却是在扬州附近,近着水道,只是如今收租却是个难事。
这日许嬷嬷进来回事,从袖中取出一个荷包递于李纨,李纨打开看时,竟是足足六千余两银票。“如何有这许多!”
许嬷嬷道:“却是有缘由,一则这时候的价钱本就高,他们转了手,巴掌大的一筐便要一两银子呢。再则,前阵来收货时,与他们管事嬷嬷说起奁田租子的事情,知道我们家在扬州古湾头那里有地,第二日便又来寻,说是想要拿闽浙的茶山换那处地。”
李纨一时摸不着头脑。再听了许嬷嬷所说,大约知道那章家恐怕是要那处地装卸囤放东西。至于说用茶山来换,更是好打算。章家管着几处海关,这丝茶本就是大宗。李纨这边的一点子菌子已主动都给了人家,以茶山相换,到时候自然也要卖与他家的。
李纨犹豫道:“到底是我的奁田,这么跟人换了,恐怕两头知道了都不好。”
许嬷嬷道:“这事是老奴多嘴给奶奶惹麻烦。不过若是真换,倒也不差。”
许嬷嬷略思忖了下,说道:“一来离得实在是远,收管不便;二来说句不好听的,既然这章家都这么上赶着,可见是块要紧的地方,奶奶攥在手里只怕也麻烦;至于说起是奶奶的陪嫁,这是当年先夫人留给奶奶压箱底的地,这头并无人清楚,便是家里也只老爷有些知晓。倒是换了茶山,还是在闽浙,还是远,一点事情没省。”一时也没商量出个主意来。
没成想这章家又跑了两趟去问,最后一趟说若主家不放心可与章家太太面议。李纨便知道这地人是非要不可了,也不再为难,只让许嬷嬷出面与人议定了以地换山的事。交割完毕,从面上看来却是不亏的,两处茶山一在高塘,一在会稽,知李纨处没有现成的人,还给留了几名原来的小管事帮着管理茶农。
许嬷嬷心里为这事一直过意不去,只恨自己多嘴给主子招祸。李纨却是无所谓的,又反过来安慰许嬷嬷,道是世事流转都看不得一时,跟章家也算缘分,在家时与那章家太太也算是熟识的,只当是帮故人一个忙罢了。再说自己也不缺银子,那处地既然如此要紧,给了章家未必不是好事。许嬷嬷听了虽觉有理,心里到底还是不自在,以后说不得更谨言慎行起来。
为难的是人手,最后还是让计良一家去看管茶山,临去前计良又留了些话转达给李纨。李纨听了也佩服他的细心精明,都让许嬷嬷照着他说的办了。今年庄子上除了鸡鸭因用了李纨的法子,出栏翻了几倍,其他的并无变化。
年下按李纨的意思,开始糟鱼风鸡地炮制,许嬷嬷拿着那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啼笑皆非。“奶奶不如开个小饭庄或杂货铺吧。”李纨道:“嬷嬷若忙得过来也行。”许嬷嬷赶紧摇手。
几人又商议了一阵子开春收羊毛的事,李纨先把工序列了出来,估算需要的人手,还要去铁匠铺定做机子,这也得等李纨给了图样才行。又有来年几处小庄子的营生变动,今年刚又买了一个小庄子,那山上的树砍了不少,开春了就得补种。构树之类的倒是都好活。好木料多半长得慢,那小山本也没多大,李纨驳了开山的主意,只说种些能养菇的树种就行。
又打算着在南边的小庄里养些牛,为的取牛奶子,原先是打算在那里养羊养兔取毛的,后来算了账,知道去口外收羊毛要合算的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