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借贾修真-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园参鹪辍
第312章 天算人算
凤姐那里放开了心思,日子翻好过了。听说尤二姐那么些行事,索性把贾琏的事务都托付给了她,只道自己身子不好,帮着太太理事已然忙得不堪,怕不小心疏忽了贾琏。往常是没法子,平儿秋桐这样都只能算个屋里伺候的,哪里能经管起主子来。尤二姐又不一样了,她是贾琏娶了来的二房奶奶,自然可以同凤姐分担些儿的。尤二姐巴不得如此,见凤姐又取了一包碎银子一通交给她,立时就应下了。
贾琏回来听说此事,先赞一声凤姐大方贤良,又疑心凤姐不把自己当回事,心里七上八下的也不明白了。只去凤姐屋里见了,两人说话如常,并无不同。只凤姐如今身子亏损得厉害,且常下红不止,自然不能留宿,仍往尤二姐那里睡去。
这日王夫人叫了凤姐过去,说完几样家务事,就说起凤姐院子里的事来,她道:“怎么听说你把琏儿的事儿都托付给尤二姐了?这样可妥当?你珍大嫂子好歹当年还得她亲娘教过多少日子,这尤二姐同她担了个姐妹的名儿可是各爷各娘的,她知道个什么!别弄出纰漏来,在外头扫了脸面。”
凤姐笑道:“太太虑的也是,只这也不是我的主意。二爷自碰上了尤家妹子就十分上心,想是性子相合的缘故。我身子又一直不见好,二爷常日都在那屋住着,倒索性让她管着还便当些。我也省了一件事,多些精神多帮帮太太不好?”
王夫人听了那句常日里都在那屋里住着,又念及尤二姐还同当年的周姨娘赵姨娘不同,心下替凤姐叹息一声。从前只看她有些背了规矩名声儿不好听,如今见她贤惠了,初时欣慰,暗地里又替她不值。只自己又不是正经婆婆,也说不上话,只好常日里更多照看她一些罢。
意外之喜却是邢夫人,饶是尤二姐出了月子就常抱着菨哥儿去她跟前露脸,也不见她多生两分亲近。倒是那日凤姐过去请安时,当了凤姐的面不阴不阳地道:“我也看错你了!只当你是个刚强有主意的,结果这么着就当了缩头乌龟了!她虽也担声奶奶,到底不过是个妾,你怕她什么?!倒都让着她!我同你说,这人最不能让的,你让她一步,她只当你该她的,你再让她三步,往后连你立的地儿还都没了呢!”
凤姐暗暗挑眉,面上两分无奈道:“太太说的何尝不是道理,只是天下一说到人心又哪里还有道理可言?我再怎么刚强,到底不过是个妇道人家,临到事头还不都得我们二爷说了算?这合了二爷心意的,自然就是好的。哪怕我说破天去呢?倒让二爷说我拈酸吃醋没个大房的样子。我想想,不如顺着他心思去,还得个清静日子过。”
邢夫人听了重重哼了一声,忽然又压低了声儿道:“他上回真冲你动手了?”
凤姐心里咯噔一下,只她如今也不是从前的打算了,便憋红了眼圈点点头。
邢夫人一拍扶手:“糊涂东西!下流种子!我说那小娼妇那么大胆儿呢,敢情这糊涂东西这么不经挑唆!”又指指凤姐,“你也是个不长进的!他敢动手,你不会告诉老太太去,告诉我来?!由着他欺你,这一回动上手了,下一回不定就动脚了呢!早先那气焰都往哪儿去了?!这么着就败下阵来了?!”
凤姐便挑了两件事说与邢夫人听,无非贾琏如何偏疼尤二姐,她不得相公欢心不得不退让保全的话。邢夫人便一路骂贾琏,骂尤二姐。从此倒时不时让送些玩意吃食给巧姐儿去,只一句不提菨哥儿,众人都道大太太要替二奶奶撑腰了,真是天现异象,不知闹的什么妖。
凤姐却料得两分邢夫人的心思,性情举动多由己发,邢夫人这是看着凤姐吃瘪想到自己身上了。只她对着贾赦时自然偃旗息鼓,如今在这出戏上却是个皇太后的角色,大可得一泄腹中郁火。凤姐有时细想了难免失笑,实在不曾想到,这示弱一途,非但没有像从前所想的那般一落千丈,反倒得了许多好处,还真是人心可用。
算计人心者,又何止一个两个?
乾元殿南书房里,兄弟三个正商议事情。
信王把手里几张纸翻来覆去看了,指头敲着扶手,抬头笑道:“南通、盐城受灾姑且不说,泰州受影响便极小,倒是扬州灾情危急?可别把我气笑了。”
皇帝淡淡道:“谁说泰州受灾不重的?”
信王一拍胳膊:“我说的啊!呃不,是臣弟方得了商行泰通行传来的信,说些本次商行灾损的账目。南通那里因近着海,同盐城都受了海啸波及,这是实情无误。泰州便没甚影响了,这话我臣弟干担保,绝不会有误。”
皇帝把另一份奏折往信王跟前一扔,道:“才说的,你那不是正路上来的消息。你再看看这个。”
信王翻了,却是泰州当地官员的灾情奏折,里头历数灾损之严重并民众之凄惨,简直闻者伤心见者流泪。顿时气噎在那里了,半晌,才咬牙骂了一声:“王八蛋!”
皇帝看他那样子,弯了嘴角笑笑,才点了头道:“朕已令人前往赈济,你让那头都盯紧了人,别动声色,让他们吃去。只记得把人头数目都给我记下了。还有你前趟不是说能养出一拨头脑奇快的账房来?什么时候捡两个我见见。要是真成,下年恐怕就要用他们了。”
信王眨着眼睛:“这是临收网之前给下点饵的意思?”
皇帝不答,又换了话头道:“林爱卿即将回朝……他们都听得怎么样?”
信王哈哈一笑道:“皇兄你可没见着!都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这消息一出,旁的不说,光打长安城里往各路去送信的人马就得多了一倍不止。嘿嘿,却也没想到,这林如海一点点动静,就有这许多人看着,看着还不够,还得寻人商议着!”
皇帝点点头:“挺好,就让他们瞎猜去吧。过两日你让个人在朝上提一提当年的盐政,朕好说话。”
信王紧着点头。见边上诚王老神在在顾自己喝茶,便道:“九哥,沿海正闹灾呢,你这下倒能沉住气了?”
诚王看都没看他一眼,只顾自道:“原先只当是粮种和种植的缘故,故此不能常保丰产。这阵子想来,这天时无常,再好的粮种也不能保证年年丰产的。且天不作美时,倒春严寒、花时多雨、久旱地裂……更别说什么雹子、乌风暴、海啸这样的事,真是天要绝人,再好的粮种也得闹个颗粒无收。”
皇帝听了点头,问他:“你可得了什么主意?”
诚王便道:“我想着,虽不敢望连年丰收,也不会年年绝收的。这丰欠轮回大概才是常数。如此,最适当的该是如何能把丰年的粮存到荒年去用,这才是一个难处。原先不在外头走不知道,如今跟着跑了几处地方,真有丰年连狗都吃白面,转年只能吃糠的时候。问起来,原是存粮不易。尤其一家一户,更难了,受潮发霉这些另说,就是存的好好的,一场大水来,照样捞不着吃。待我手里几样抗寒的新种有了结果,就想好好弄一弄这个存粮的对策。”
皇帝一点头:“好,需要什么只管同我说,需要什么人也只管调去用。这才是千秋社稷的大事。”
信王听了翻个白眼,对诚王道:“九哥,我看你在这两桩事中间最好再加一桩‘娶媳妇’,太妃急的都快骂人了。这嫂子也没了这些年了,你也该琢磨琢磨这事儿了。话说,前阵子不是甄家还想把她家嫡女给你做侧妃?你要再不拿主意,只让那群人到太妃跟前说去,什么时候她老人家不小心被说动心思,真给你定下了,你可就完蛋了。”
诚王看他一眼:“不要整日把脑子放在这些男男女女的事儿上,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
信王一噎,上头皇帝伏在龙书案上笑得肩膀一耸一耸,诚王一脸“实在看不过去才教你”,“教你是为你好”,信王一抹脸:“长大了……我还能往哪儿长啊?!”
不几日,早朝时户部官员奏事时牵扯到了本朝盐政事务,圣上因此想起了前巡盐御史林如海来,将其在任时种种措施功绩历数一遍,长叹一声“所谓栋梁当如是”。一时朝野上下猜测纷纷,皆不知圣上此举到底含了何种深意。
黛玉在书院里也颇受了两分搅扰,几个向无往来的官宦千金忽然常来寻她说话,三两句总不免要说到家事上去。好在黛玉在贾府里住了这许多年,虽不屑于用却不是真不懂,应付几个闺阁女子尚不在话下。到后来却是云阳先生烦了,让她自己的嬷嬷去门口守着,谁也不让进,又同黛玉道:“功名利禄照出多少古今龌蹉,为女子的一点好处就是可离这些腌臜玩意远一些儿,尔当惜此清贵。”黛玉自然无不应的。
转眼年底,贾政归来,先往朝中面圣陈事,又去衙门完结事务,皇帝赐假一月,让其好生歇息。后宫元春得知贾政任满回京,就着人留意前朝动静,却只闻皇帝赐假一说,再无他话。一时心里辗转,难以平静。
贾政回府,众人相见了,却见金钏儿同另一个女子都梳了妇人发髻带着小丫头站在贾政身后,边上一个穿着素净的妇人怀里还抱着个两岁光景的娃娃。长得粉雕玉琢,这会儿看着一屋子人,也不哭闹,紫葡萄样一对眼睛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十分机灵的模样。
贾政给贾母磕头请安,贾母自扶了他起来,眼中含泪道:“好,好,回来就好。”
贾政扶了贾母归坐,侧身立了,才对那娃儿道:“还不过来给老太太请安!”
奶娘把他放下,这小娃儿便迈着短腿走到贾母跟前,像模像样作揖道:“珹儿给老太太请安,问老太太好。”说了又跪下磕头。周围人都笑起来,贾母让鸳鸯扶了他起来,又领了跟前细看一回,笑道:“看着倒机灵。”
又对王夫人道:“这人如何安排,你看着办吧。”
王夫人道:“早先周姨娘陪着去的,却也没福,主仆三个去了俩,就剩这一个。如今她又替老爷生了孩儿,就升作姨娘吧。金钏儿跟了我这些年了,老爷既看重她,一同摆了酒也罢。”
贾母听了点点头道:“你安排就好。”
过了几日,便在家摆了几桌酒,蕊儿同金钏儿就都成了贾政的姨娘,上下改口,一应份例都比着赵姨娘的来。因蕊儿心里记着周姨娘的恩德,只说自己姓周,如此便又成了一个周姨娘。金钏儿原姓白,便称作白姨娘。
她两个本是伺候王夫人同原先周姨娘的丫头,回家后仍同从前一般整日在王夫人跟前侍奉,并无一点出格言行。倒让一心要瞧热闹的大失所望。王夫人见贾珹生得机灵,况他年纪又小,也不时让抱来跟前逗乐玩笑,看着十分妻妾相得。
第313章 级差
是非人总难免轧是非,这天赵姨娘手里拎了个小包袱进了周姨娘的屋子,把东西往桌上一放,便笑道:“我给你拿些我们环儿小时候穿过的衣裳来。”
伺候周姨娘的小丫头面上一凝,却见周姨娘接了那包袱道:“谢谢姐姐了。环三爷小时候穿过的衣裳,想必都是好的,一会儿我就让她们拿出来试试。”
赵姨娘砸吧砸吧嘴,没话好说了。周姨娘却一脸热忱拉着她说起家常来,又说从前周姨娘在的时候两下里来往的那些事儿,还有原先的周姨娘路上病逝的事情。完了又问些小孩儿穿衣吃饭的讲究,直把赵姨娘当个信得过的老人,问得事无巨细。赵姨娘吃她缠不过,几乎落荒而逃,她还立在门口挥小手:“姐姐得空再来说话啊。”
她还不是嘴上说说的,果然第二天就给贾珹换了件贾环小时候穿过的棉袍子,到了王夫人跟前。王夫人抱着贾珹说了会子话,忽然疑惑道:“珹儿这衣裳怎么像是哪里见过的,也不像新做的。”
周姨娘便笑道:“是环三爷小时候的。昨儿赵姐姐给我拿了些过去,我看都还挺好的料子,捡了两件现在得穿的试试,还整好。就给他换上了。”
王夫人道:“针线上没给珹儿做新衣裳?”
周姨娘笑笑道:“料子都给了,只是我看小孩子长得快,拿整匹的好料子裁了做衣裳实在太靡费了。有现成的,就先对付着穿吧,年下再给他做身新的。”
王夫人叹道:“咱们什么人家,哥儿穿身新衣裳还得等过年?”
周姨娘笑道:“正是府里,哥儿穿什么也不怕人笑话去,又不是外头新兴的人家儿,生怕身上料子不够时兴,活计不够出众,就丢了人似的。再一个珹儿到底是个男娃子,养糙着点儿好,皮实,忒精细了我还怕往后伺候不过来他!”
王夫人听了失笑道:“从来只见过掐尖要强争东西的,还有你这样的倒少见。怪不得原先周姨娘在时都只夸你,说你省心。”
蕊儿笑笑道:“那时候我们姨娘就常同我说‘这日子还要怎么好过?这样的门第里,又遇着这样的主母,安生着,知足吧’。不瞒太太说,我是过过穷日子的,一个馒头十几个人抢的时候也经过。我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也教不来哥儿,只想想从前,比比眼前,人总是知足点才好。”
王夫人听了便又问些她小时候的事,听到凄惨处,不由得捻着数珠儿念佛,蕊儿便笑道:“看我,说这些干什么!后来得了府里的救济,那几个窝棚里的人都熬过来了。还有一大半领了银子回乡去的。我只剩孤身一个了,老太太太太开恩,让我们进了里头伺候,自打那时候开始啊,就过上安生日子了。”
王夫人连连点头,又道:“你也是积了福的,从前都过去了,往后只有好的。”
过了两日,周瑞家的带了两个婆子抬了个箱子到周姨娘那里,笑着道:“太太前阵子让我们收拾出来的。一半是太太年轻时候的颜色衣裳,早先也给出去不少了,还有一些,太太让拿来给姨娘。另一半是宝二爷小时候穿过的衣裳,不是我吹,那里头可真多少天上有地下无的好东西!如今珹哥儿真是投了缘分了,姨娘赶紧让人收起来吧。”
周姨娘赶紧让人抬进屋子,又从里头取了钱出来赏底下的婆子们,又对周瑞家的道:“我可不敢跟嫂子说银子钱的话儿,没得臊自己去!就仗着脸皮厚,白谢嫂子这趟辛苦吧。”
周瑞家的笑道:“我们又不是生人,你说这些倒见外了。”那几个婆子出去了,才又往后迟了两步,抓着蕊儿的胳膊,压了声儿道,“我家那小子的差事多亏姨娘说了一声儿,当着太太我们不好开口。我记着这份情儿呢!”说了笑笑往外走,扬了声道,“姨娘留步吧,我们还忙别的去呢。”
周瑞家的最是乖滑,嘴里的话也顶多能听个热闹,这回说宝玉的衣裳却没说错。想那宝玉出身时衔玉而诞,就是多大的造化?又一落地就让贾母抱身边亲自养活着去了。贾母王夫人那都是家族鼎盛时候出家的嫡枝嫡女,各样陪嫁都跟不要钱似的往宝玉身上招呼。若不是忌着一句“过盛折福”,还真不晓得能弄到什么地步去。
便是如此,两三岁时候就穿上羽缎羽纱的风雪斗篷了,还是狐腋里子的。什么小儿不穿细皮的话,在宝二爷身上从来不适用。哆罗呢、番羓丝之属也应有尽有,各样细皮里子缂丝面儿的小褂子小袍子,直把个新周姨娘看得眼花缭乱。
抱着珹哥儿一样样翻给他看,嘴里只说:“瞧瞧,太太多疼你,你哥哥多疼你,这样好的衣裳拿来你穿。”珹哥儿才刚两岁不到,知道个什么,他娘怎么说,他便怎么学。也满嘴的太太疼哥儿,哥哥疼哥儿起来。这话又传到王夫人耳里,看这母子两不免又顺眼几分。
贾政是最讲究规矩的,如今得了假歇息,除了在贾母跟前说笑,余者多半在外头同清客相公们品茶着棋,倒对这幼子并无格外关切之意。只道开蒙之后才该严父出面,此前不过小儿,自然该后宅妇人看管。倒是贾兰回家来,听说多了个小叔叔,赶紧备了两样玩意就跑去看了。
周姨娘听说兰哥儿来了,都不知该如何是好。贾兰进来先要给她行般礼,把她吓得赶紧避过去,反要给贾兰见礼。贾兰最不耐烦这些,拦了只笑问:“姨奶奶,我来看看小叔叔。”
周姨娘赶紧让奶娘把珹哥儿抱出来,珹哥儿进了这府里,就没见过什么小小孩儿,眼见着这就来了一个,十分兴奋。抓了贾兰不肯放手。贾兰便抱着他到一旁椅子上坐了,同他说话。又让跟来的青葙赶紧把东西拿来,却是两个小玩意,一个打筋斗小人,一个胖娃娃样子的不倒翁。又笑道:“小叔叔,你知道不?你是长辈,本来侄儿我该来你这里讨赏才对。你赚便宜在年纪小,所以先让侄儿孝敬孝敬你吧?”
珹哥儿笑得口水直流,拿了东西在手里看了半日,抬头看着贾兰道:“谢、谢。”
贾兰一惊,哈哈大笑道:“听着没?你们都听着没?小叔叔刚谢我了嘿!”众人见景儿都忍俊不禁。
贾兰本就喜爱小孩子,从前在庄子上就整日带着小七,如今小七也长大了,又跟着他师叔公学医,越发气质沉稳,害的贾兰只叹没从前好玩了。如今得了这个天降的小叔叔,又投了他缘分,从此只要家来,必定要跑去看一回珹哥儿。什么吃的玩的都往处搬,倒让赵姨娘看了眼热:“那小子什么都不懂呢,卖好给谁看?!正经知事的叔叔不晓得敬着些儿!”
这蕊儿同金钏儿常日里总在王夫人跟前伺候,奶娘便常带了贾珹到园子里玩。因贾兰喜欢这小叔叔,是以常去稻香村坐坐。巧姐儿见着贾珹,还特地给他缝了个小葫芦样儿的荷包,替他系上,嘟囔道:“哎呀,我也该管你叫叔叔呢。兰哥哥给了你那许多好东西,侄女我就给你做个香包,往后你长大了可不能只疼他不疼我啊。”
稻香村里也因有了两个小孩子比从前更热闹了几分。惜春还同贾兰争起了贾珹的启蒙先生一衔,各不相让,最后只好各退一步,惜春教文,贾兰教武,才算定局。
尤二姐也抱着贾菨去看过几回周姨娘,起初还好,后来眼看着贾珹身上穿了细皮料子,她就坐不住了。问周姨娘,周姨娘便满口都是太太的恩德宝二爷的赏。她心里换了换位子,就抽空跑去凤姐跟前说此事。来回来去都是太太赏了贾珹什么样的料子什么样的衣裳。
后来平儿实在听不过去,便道:“那是宝二爷小时候穿过的旧衣裳。四爷那里不止有宝二爷的,还有环三爷小时候的衣裳呢。二奶奶要是喜欢,我们就找一找我们姐儿小时候的衣裳看。左右现在还小,穿衣裳也还不分什么哥儿姐儿的。”
尤二姐听了方才作罢,只转头又同周姨娘道:“这生出来的哥儿都是主子,府里也都是有份例的。我们就算不济,也该当尽力替他争取。姨娘怎么好好的给哥儿穿旧衣裳?那些衣裳都不晓得在箱子底下压了多少时候了!料子再怎么好,也抵不过新做的好啊。”
周姨娘便道:“唉哟,二奶奶,我同你不一样。我是过过苦日子的,这样的料子衣裳你还要挑新旧,我实在不晓得说什么好了。不是我轻狂,这几件,就算你有银子还没地儿买去呢!也是太太疼哥儿,才赏了的,喜欢还喜欢不过来呢,哪有你说的那些儿。”
尤二姐又劝两句,见周姨娘整个一油盐不进的,心里替贾珹难过:“一样的主子哥儿,这做娘的生就低了两分,不说帮着哥儿去争一争,倒让哥儿打小捡人旧衣裳穿!往后长大了,说不得就短人两分气势,好好的主子哥儿,生生养出股子奴才味儿来。真是旁人想要个儿子还要不得,这周姨娘轻易得了一个,竟这般糟践着,也是老天没眼。”
因说不到一处去,便也少了往来。
平儿从王夫人院子里听了事情始末,回去学给凤姐听,凤姐叹道:“当日的那个周姨娘就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偌大一个府里,上上下下这许多人,看着块石头还要说出个三二一来。独她,愣能过的悄无声息,常日里总也没人提起。这世上,要人夸要人骂都不难,难的在这样一处口舌扎堆的地方活得清静,可见是个有心思有手段的。可惜命数不济了些儿。
如今这小周姨娘,原是那时候赈灾收进来的,调进来几个小丫头,旁人都不爱要这样没根基又不知根底的。周姨娘不晓得怎么就看中她了,给挑了去。几年下来,竟出落得这般好了。好巧不巧的,就成了姨娘,还生了孩儿。
那日别看老祖宗面上淡淡的,那是为了给太太脸面。实则我看着,也很有几分喜爱。上了年岁,哪个不爱个子孙满堂?偏又命好,看那娃儿倒是个机灵又懂事的,生得又好,还真有几分像宝玉小时候儿。你看着吧,只要这小周姨娘真是个省事的,保不齐往后就能在老太太跟前露上脸呢。”
平儿听了叹道:“就是咱们家这个不省事儿,还跑去教长辈怎么教儿子呢!也不想想,那珹哥儿虽小,论起来也得唤一声四爷,有她什么事儿了!不是我心狠,照我看着,她还不如不得这哥儿过得省事些,如今这么,往后还真不晓得要怎么闹。”
凤姐一翘嘴角:“闹呗,只别闹到咱们身上,怕什么的。”
平儿道:“怎么不闹到咱们这里来?奶奶忘了?她刚那头看了珹哥儿穿着的衣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