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周郎周郎-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时代里的男人能容得下她这惊世骇俗的念头!
那就……如此罢了吧……
还是改日,她拿着这些好处和孙策好好谈一谈。
不想她眼中的黯然还不及染上眉梢,身侧就传来一声清朗的长笑:“如此一来,怕是天下英豪,都要羡艳我周瑜能得妻如此,可当十万雄兵!”
李睦猛地转身,周瑜温和明朗的笑容,比漫天的阳光还要灿烂。
愣了片刻,李睦也跟着笑起来。天际长空,云霞万里,仿若人的心怀胸臆,畅然舒朗。之前那一小片阴云,任谁也没放在心里,秋高气爽,本就不是落雨之机。
第二天,李睦头一次公然在周瑜点兵集将时踏入军营,同他一起站上高台,在疾雨般的鼓声中阅阵。
经下邳一战,她也算是在军中颇有人气。亲身经历此战的人津津乐道,早就将她箭射刘备中军帐之事传得神乎其神,而从吴郡调来的兵士却多数不信。毕竟孙策自领军起向来身先士卒,其武勇人尽可见,李睦这一箭,却多是口耳相传,真正亲眼所见的,也只有当时几个随军的斥候而已。
因而李睦一露面,就引得人人瞩目。
只是她自己却是丝毫不觉,站在高高的木台上,眼前的兵士排列成一队队阵列,隆隆地脚步声随着一声声号令不停变换,踏起烟尘滚滚,将一众人的面貌都遮得模糊不清。
周瑜就站在她身侧,时不时侧过头凑到她耳边,讲一句令旗的区分,阵势变化,或说金鼓号角在不同的阵型中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再说军中禁令,编伍之规,听得李睦心摇神曳,咋舌不已。
她当然知道千军万马之中统兵不可能像前世某些电视剧里那样传令全靠扯着嗓子喊,却也想不到这其中的令信竟如此复杂。
前军听鼓,后军听号,每一个队列中的兵士所用的军令旗号都各不相同,若碰上两军对阵时阵势改变,就全靠主将令信分明调动了。
也难怪当日她只射了十余箭,造成的伤亡远远不及周瑜一个回合的冲杀,却能令刘备全军丧胆——身为主将的刘备率先落荒而逃,余下的兵马人数再多,自然立刻跟着全盘崩散,兵败如山倒。
整整一天,这两人交头接耳,一个含笑而言,悉心传教,一个侧头而听,又时不时回头问上一句,再露出个会意了然的笑容,在旁人眼里,就是一副将帅和睦之景,令军中的士气更为鼓舞。
听了一脑袋的兵法布阵,直到兵马点齐,周瑜又等了一天,留吕蒙驻守皖城,自与李睦领三千兵士由水路西进,直奔寻阳。
☆、第六十三章
芦花随着凛冽晨风飞舞漫天,仿若落雪,混合着初秋的雨,飘飘扬扬,成片成片的打着转落入江水之中,磅礴而冷清。
李睦扶着船栏,出神地看着升到最高处的风帆,不禁出神。漫天雨丝如织,不一会儿,便额发尽湿。
上一次乘船,还是周瑜重伤,被祖朗强带上的乌篷小舟。那时船小舱浅,又是内湖水道,无需用帆,只数名精壮的汉子轮番摇桨,舟行破水,却是左摇右晃,仿似随时都要翻。
那时,她似乎还想过扔下周瑜跳水逃生的可能性。
想到这里,李睦不禁又想起周瑜那一路装晕的事来,一挑眉,闭了眼长长呼出一口气。
“可是足下不稳,眼前晕眩?”不知何时,周瑜已然站在她身后,拿了件披风盖在她肩上,将她拉入船舱中,“初坐船时不惯摇晃都是这样,淋雨吹风纵能一时好些,也极易受寒,不妨先阖眼睡片刻,待船靠岸我带你上岸走一走就好。”
“晕眩的本事,我哪及得上你?”李睦顺着他的力道向后退了两步,却仍望着外面的景致,头也不回地撇嘴,似笑非笑,一语双关。
被言中要害,周瑜轻轻咳了一声:“君子不道人往日之非。”
想到他种种“往日之非”,李睦不禁哼了一声:“不提往日,那来日又当如何?”
稍稍偏头,眼角的余光正好扫到周瑜的下巴,唇薄色淡,嘴角的笑容仿似春风过境,阳光铺洒,一扫这铺天盖地的水汽迷蒙,看得人移不开眼。
李睦忽然心中一动,勾一勾唇,抬手就在他下巴上捏了一把。
只觉得指腹下颌骨坚实,颌下的肌肤带着些的毛糙微刺,却是触手温润。
周瑜被她突如其来的动作惊了一下,一时之间反应不及,竟不由自主地顺着李睦指尖的力道抬了下巴起来。
待到猛地惊觉,俊朗的眉眼仿佛一下子抽搐起来,瞳孔急缩,好似被烫到似地向后逃开一步,一手托住下巴,看着她的眼神像是……一只受惊的狐狸。
李睦不禁莞尔。
难怪这个动作是调戏专用,手感……还真是蛮不错的。
当然,面前这修眉朗目,英俊清朗的男子受惊的眼神,更令人有成就感。可惜她身高不足,只能抬着头,气势上未免逊了一筹。
“你……你这是……”周瑜足足愣了半晌,脸色变幻不定,下颌被李睦捏过的地方好像火辣辣的发烫,耳廓若染,一身气度尽失。
从来就只有女子见了他脸红羞容,周瑜何曾在个女子面前如此狼狈过!
“你……莫说这也是子义所授!”
太史慈为人刚正,又怎可能做出这般轻浮之举!
“若阿兄问起,我就说是公瑾教的。”李睦摸了摸鼻梁,栽赃栽得几乎不假思索。
周瑜一滞,想到那个一手提个酒瓮就来找他“尽兴”的太史慈,就不禁鼻梁发酸,额角生疼。
见周瑜也学着她摸鼻梁,李睦干脆转过身来,抬着头冲他笑得眉眼生华:“要不,我也给你摸一下,就当扯平?”
“嗯?”
细巧的下巴嫩生生地凑到他眼前。一挑眉间,周瑜忽然想起幼时舒县城外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覆满湖面菱叶,青青的菱角剥出来,细巧巧,水嫩嫩,就是这般模样。
李睦原还要再和他谈一谈什么叫做君子非礼不语,下颌就被他轻轻扣住。
同样的姿势,换了个方向,男子的气息灼热,指尖微凉,拇指指腹上略显粗粝的薄茧自她唇下慢慢拂过,激起一层细密的战栗。
少女菱角般的唇畔还残留着笑意,仿佛也带着菱角的清甜,引人一尝。
到底是个女子,一腔指天道地的豪迈褪去,原还存了戏弄的心,在周瑜沉沉的眸色中几乎要从胸口跳出来,好像每一下眨眼都变得极其漫长。却又愿就此垂眼不看,干脆把心一横,抿了抿唇,踮起脚,仰起头,在那薄削紧抿的唇角印下一吻。
温软的唇相触半边,微凉的鼻尖又蹭过他脸颊,如同一根细软的羽毛划过人的掌心,微微发痒,却又带着一丝引逗。
脸颊绯红,唇色绯红,长眉微扬,硬是要撑出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却又垂了目光不肯抬头,只唇角扬起来的弧度如同长夜初月,清清淡淡,又光华婉转。
英杰也好,豪雄也罢,周瑜也只是个将将弱冠的青年男子。血气方刚,意气奋发。
倒抽一口冷气,周瑜忽然伸手一把盖在她额头上,修长的五指在她被雨水淋得湿润润的额发上抹了几把,有意无意挡在她的视线前。
“别动!”李睦刚要侧头躲开,就被周瑜在额头上轻轻拍了一下,清朗朗的声音温柔起来显得有点低沉。
就在这一个偏头一个抬手的空隙,李睦身上的披风没系紧,滑了下去。
肩上陡然一轻,她连忙伸手去捞,不想两人站得极近,一低头,就一下撞到周瑜胸口。
“唔……”李睦捂了额头,下意识就往后退,然而却被滑下去的披风缠住了脚踝,一抬腿之间,脚一下子被绊住,整个人就往后倒去。急切之间她顺手一翻,一把拽住周瑜。周瑜的反应也快,赶上来一捞,连人带披风一起捞住。
然而李睦扶着周瑜的手臂,却没心思庆幸总算没摔出去。
周瑜整个人仿佛标枪一样,站得笔挺,手臂上的肌肉绷起来,几乎是横在胸口,将她挡在半臂之外,神色复杂,耳下颊侧,青筋隐现。
就在方才被他捞住的一瞬间,李睦整个人都跌进他怀里,两个人的身体贴到一起,有些动静……藏不住……
她才亲一下就……
李睦的脸上一下子就烧起来。
她喜欢周瑜,不知从何时开始。只是她的理智一直如同一座城墙厚重的坚城,用重重顾虑,重重防备,将这份心思牢牢围于城中,藏得连她自己都不曾察觉。
好不容易城破得胜,旌旗昭昭,号角连连,才在这上不接天,下不着地,又四面通风的避人之处蜻蜓点水般地亲一下……
两世为人,她也谈过几场无疾而终的恋爱。更在前世资讯通达的各大渠道中开阔眼界,却从来不知道,亲一下就能亲出这等动静来……
谁说古代男子一心子嗣传承,故而早知男女情事?
既然早就知道了,怎又会这么容易就……
这回不用周瑜再说,她也真的不敢再动了。
绷着嘴角慢慢调整呼吸,又慢慢将李睦额前的碎发抹了个半干,周瑜目光轻闪,飞快地往她脸上一掠而过。
“我近日新得一曲,正好与此景相和。”
话音未落,他一个转身,走到船舱一侧的案座前,一撩衣摆,姿态优雅地坐了下来。
与寻常桌案相比,这案几又长又窄,李睦在他的军帐中就见过,而上面覆着的一层黄缎她也偷偷揭起来瞧过,正是一架七弦古琴,却从未见他弹过。
抬手在身侧的位置向李睦做了个“请”的手势,仿若无事,仿似还是那个长袖善舞,闲雅清贵的江东名将。
只是当李睦坐到他身侧,一偏头就能看到他耳后不正常的血色,犹如霞染。
揭去缎盖,修长的手指慢慢在琴弦上一拂而过,指骨微曲,拨出一串低沉的音色来。
右手拨弹左手轻按,悠长静远的曲调才起了个头,周瑜两手一按,琴音顿止。
“怎么了?”李睦嫌跪坐着腿麻,干脆抱膝坐席上,手肘撑着膝盖,手掌托着脸颊,整个人团着,披风的下摆随意甩在身后,听琴音断得仓促,不禁诧异。
周瑜的手指在琴身上轻轻叩了两下,转头看了她一眼,又转开目光,沉吟半晌,欲言又止。
船行破水,水声历历,不疾不徐。
“我……”周瑜腰背笔挺,挽了衣袖又复调弦,“那日你闯进营中,我尚不及告诉他……你本是女子……其幸甚也。”
李睦一愣,大致猜到这个“他”指的应该是孙权,然而却没听明白这与她是女子又有什么关系。
“你兄是青州名将太史子义,你又能引四百步之弩,能取火油之利,战马双蹬,蹄铁之念,他若知道你是女子,非但不会再为难你,只怕会立刻备下聘礼,向子义求娶于你。”
想到孙权,李睦不由轻然皱眉:“可即便你不说,等孙策来了,孙权向他问起来,他就不会说么?”
更何况,孙权伤重,这时候求娶,难免有急切之嫌,太史慈必不会应。
“你锋芒已现,伯符与你兄意气相投,又早已娶妻,不会提无妄之议。但以你之才,他却也断不可能放你另往他去,嫁去他处。权公子与你年岁相当,又尚未议亲……”说到这里,周瑜语声一顿,微微眯了眼,手下一重,指尖划按到琴弦,发出一声飘飘渺渺的旷远之音,随即收手侧身,迎上她的目光,双眸湛然,唇角微扬:“是故,伯符来前,你我便只当他早已知晓,其余诸事,待伯符来时再言,可否?”
以方便看顾养伤的名义,孙权与周瑜同船。到了寻阳之后,自然也会与周瑜同帐。
而待孙策处理完下邳之事,再从吴郡赶到寻阳,少说也要半个多月之后。而这些日子中李睦无论是进出他的船舱,还是进出他的军帐,都瞒不过他。两人同进同出,朝夕相处也摆在他眼前。
这不就是……故意秀恩爱么?李睦眨眨眼,顿时明白过来。
有朝一日,她女子的身份显露,明知她与他走得如此近,孙权又怎还能开口求娶?就算他要娶,孙策和吴老夫人又怎会允准?长兄为父,无父母之言,又如何成姻?
因而,他闭口不言,只要李睦同样也不在孙权面前露出女子之态,待孙权他日知晓,纵追悔也莫及。
这周狐狸,算盘倒是打得好。
嘴角刚微微一翘,忽地手背一暖,被周瑜握住:“此事伯符必不会计较,我也能令旁人……传不出只字片语,损你名誉。但若你还是觉得不妥,便就此作罢,我另想他法。”
这个“旁人”,他说得有些迟疑。毕竟背后论人之非,有失风度,但既然之前他应过李睦再不欺瞒,也不想再有所欺瞒,所有的顾虑,一切得失,自然俱陈于她面前。
年轻的男子正襟危坐,身形微微前倾,俊朗的容颜上神色极其认真。李睦突然笑起来,抽出手来指一指琴,大马金刀地将腿一盘,手一挥:“你弹得好,我就应你。”
周瑜一怔,随即朗声而笑,不复多言,修长的手指往琴弦上拨出一串轻灵回转的调子,随即沉腕轻拂,琴音吟猱,悠悠然飘飘而散。
轻雾锁江,芦花如雪,未绝的笑声和才起的琴声一起,随着水波荡了开去。
☆、第六十四章
一曲未绝,忽然前队的船上一阵急促的号角呜呜响起,瞬间盖过这安静悠远的琴曲,突兀地撞击着耳膜,惊得人心头为之一震。
“又打?”也算是经历过几场战役,李睦尚能分辨出这是前方遇敌的预警号角声。
原以为周瑜在寻阳大胜,刘勋北逃,江淮之地已无成势的军队,他们此行又带足了三千人马,颇有声势,这两百里水路总该太太平平。却不想才走了半日,就遇上了敢和他们叫阵的敌踪。
这乱世之中,还真难得片刻安静!
见李睦一脸被扰了兴致的不耐,却无半点惊慌惧色,周瑜立刻摆手:“那随他们去打,我即刻令人在船头高悬免战牌。今日不战,只陪你听琴赏景,可好?”说着,扬眉一笑,作势又要继续抚琴。
李睦被他逗得笑出来,一下子也不觉得扫兴了,摇摇头站起身来,抖一抖略有些皱的披风:“还是免了罢,要是被人打上船来,岂不叫人笑话你周郎徒具虚名?”
“怎是徒具虚名?”周瑜自然不会真的还要继续弹琴,也跟着站起来,顺手替她理了理衣摆,“最多也就是沉迷女色,不思战罢了。”
李睦哈哈大笑,在他手臂上推了一把:“你要沉迷女色自己慢慢沉去,我可不要做那祸水红颜。快走快走,我随你一同去看看,是哪里来的不长眼,竟敢在江面上拦你周公瑾。”
周瑜所领三千人马,乘的俱是数十人的小蓬船,百余条帆船的船队,他们的船在正中,前后开道先锋,后有随护,两侧还有翼阵,号角虽响,却到现在还没有开战的急报,可见敌踪尚远。她趁此时出去看一眼,露个面,也不会影响到兵士备战。
更何况,周瑜是水军名将,有他在船上,李睦倒不相信还真有人能打上船来。
走出船舱,外面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只见浩浩江面上,烟波浩渺,望之茫茫,一溜数十条和他们差不多大小的帆船,横陈在江上,仿佛长锁连环,将整个江面从中截断。一艘大船居于正中,五彩锦缎的船帆升了一半,与他们遥遥相对。
而一支约莫仅三条大船组成的船队则被围在一边,船桅上风帆破裂,悬于其上的素青云纹旗面被烧出个焦黑的大洞,船头洒落着断木残铁,不见人踪。
“锦帆贼!”李睦眯着眼盯着那孔雀尾毛似的五彩锦帆看了又看,不禁激动起来,“难道是锦帆贼甘宁!甘宁啊!”
她隐约记得甘宁是投了孙权的,而现在她船上确实有个孙权,可孙策才初定吴地,算算时间,这个时候遇上甘宁,应该不会是他特意来投才对。
周瑜被她拽了一把,反手一扣,将她的手牢牢扣在手里,眉峰轻扬:“你认识他?”
甘宁在荆襄及巴蜀之地名声极大,年少为匪,掠劫财物,仗义豪爽,又心黑手狠。人敬他一尺,他回之一丈,而若不敬他者,他也十倍回之。
而李睦和太史慈却是青州东莱人。
李睦被他握了手,下意识挣了一下没挣开,四下看了看,见船上的兵士张弓搭箭,数百支箭对准了那条锦帆船,没人注意到他们,也就不动了,随口答了一句:“我听人言,锦帆贼武艺高强,悍勇擅谋,尤其擅水战,横行大江之上来去自如,无人可阻,虽称为贼,却也是一条好汉。”
她话音刚落,只见那锦帆船慢慢升起五彩船帆,兜足了风,向他们疾驰而来。
悠远的号角声突然拔高,变得高亢起来——这是骤遇敌袭,就地结阵的军令。
“前军变阵,让开道路,擂鼓!”周瑜的目光盯着那站在船头,披一身华丽锦袍的身影,双手执戟,背后携弓,腰配长刀,尚看不清面目,凛冽战意已是如山而来。
一瞬间,周瑜也被他激出了昂扬之意,伸手取了最近的兵士手里的弓箭,走上船头,向着那越行越近的大船高高一举。
那船头的身影忽地将手中双戟往甲板上一掷,反手取下背上长弓,也举了起来。
就在这一瞬间,锦帆船上突然响起齐声呼喝,隆隆的鼓声中,数十名精壮的大汉扬声高喝,像是合着鼓点的军号,一只孤船行进于他们队列整齐的船队之间,竟是气势分毫不弱。
眼看着船行近百步,周瑜和那船上的身影突然同时张弓,动作快得李睦甚至都没看清他取箭上弦。铮的一声弦响,两支羽箭同时离弦,如两点星芒激射而出。
两道弧线自半空中相错,振弦破空之声在耳边爆然响起时,一缕劲风飞速袭来,“夺”的一声箭尖扎入船头,距离周瑜的足尖仅寸许之遥,箭尾剧烈地震颤,带得被扎了个洞的甲板发出一声声刺耳的吱嘎哀鸣。
几乎与此同时,前方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再抬眼,只见已到面前的锦帆船上,巨大的五彩锦帆随着激射而至的羽箭轰然落下,失了风力的大船一下子慢了下来,缓缓正停在他们面前。
李睦这时才看清船头那人也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身高肩宽,华丽的锦袍随意松散着,露出古铜色的胸前肌肉,粗犷不羁,剑眉虎目,高鼻方颌,相貌堂堂。
惊讶地回头看一眼被射断的帆绳,随即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向他们抱拳施礼:“我乃甘宁甘兴霸,不知何人挡我船只去路,阻我江上行舟?”
“素闻甘将军豪杰之士,投效刘荆州麾下,早就不行那劫掠纵杀之事,为何今日偏要拦我船队?”
甘宁话音方落,忽然听到一把清凌凌的声音自另一侧响起。却是他孤船驶近之中,两方的船队相应而变,之前被他驱船围住的三艘大船不知不觉中被夹在周瑜他们的侧翼前,反倒距离甘宁的船近了。而那片刻前还空无一人的主船船板上不知何时走出一名身形瘦削的少年,也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皮肤微黑,深衣长袍,头带纶巾,一副书生打扮。
此言一出,李睦倒是反应过来——难怪号角只响了一声就不见了动静,原来不是见了敌踪,而是正好撞上了劫掠现场。
那三艘大船俱是高桅深舱,吃水颇深,显然装满了货物。而方才被甘宁围于江上,船上之人明知不敌,降帆收桨,躲入船舱,只求他劫了货物之后就立刻离去,不伤人命。
然而周瑜的突然出现,又令他们看到了转机。百余条船只组成的船队行进齐整,自成阵势,一见便知是训练有素的军队,而甘宁的手下无论是数量还是船只的大小而言,都远远不及,更加之周瑜方才一箭断帆之威,若能得他出手干涉,他们完全可以全身而退。
甘宁闻言不禁冷笑一声,他不是垂髫孩童,自然听得出那少年言语背后的打算。他虽还不知周瑜是何人,但观其船队行止有度,令出禁止,旗号不乱,显然颇有治军之能,再加上方才那与他平分秋色的一箭,若放在平时,他就算不要这些货物,结交个朋友,也并无不可。只是这一次不巧,这三艘船上的货物,他是要定了!
淡淡一笑,甘宁将手上的长弓旋了个方向:“谁说我是劫掠?我只问你一句,你这船上要贩给蔡氏的两百军奴,可曾于官处录记否?”
“军奴?我何曾……”那少年一愣,下意识回头往船舱的方向看了看,似乎猛地意识到什么,脸色刷地就沉下来。
这个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往往一场仗打完,除了军械钱粮之外,敌军的俘虏也是重要的战利品。而许多将帅或虚报缴获的军械钱粮,转手出售,或虚报斩杀的俘虏数量,将那些明面上已经被斩杀,实际还活着的俘虏转卖出去,以此获利。
本来买卖奴隶也是常有的事,可若是没有事先在各地县郡官府登记备案的私下贩奴,就可以论罪了。尤其是私贩军奴,对于敌对的两方而言,若是这些军奴原籍都是敌方之地,更是极有可能被冠以通敌之名。
“我记得甘将军既不在剿匪之游缴,也非征税之蔷夫,横江拦截,何以为之?”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那少年改口改得极快,再不提劫掠二字,反而直指甘宁越权,“甘将军若是今日定要以势欺人,那我也不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