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周郎周郎-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去的人还没到寿春,周瑜就已经探得了曹操出兵,提前布置。而他们信使则反而极有可能正好撞上曹军前锋,泄露周瑜已然在寿春的消息,这才作罢。
却不想曹操确实是不知道周瑜已拿下寿春,只不过大军挥进时,他本人却点了精兵数千从小路昼夜奔袭,杀往徐州而来。
刘备就是被这一支精兵杀得毫无还手之力,仓皇之间从小沛逃往下邳,又被生生围困在城中。
昔日孙策将下邳城交给曹操时带走了大部分的屯粮,仅留了少数直接发给了城中百姓,刘备初到徐州,本来一心指望再过几个月的秋收能兑现他招买兵马时许下的粮饷,此时被围,又哪里来的余粮能支撑?
赵云突围前,城中军营里刘备那些新拉起来的乌合之众已经发生了两次哗变。他一路马不停蹄,片刻不息,就是担心自己终会晚了一步。
本来刘备袭取徐州的时机选得很好,随着公孙瓒的败亡,袁绍与曹操的摩擦日益加深,又有袁术僭号,就算曹操出兵,也定是以攻打袁术为先。
他知道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并无久踞徐州的打算,只想待曹操和袁术交战之时,拖过这个秋天,他就带着徐州的兵马徐州的粮,立即北上青州,投奔袁绍。
在他看来,曹操虽然可怕,但还远不及袁绍之势,四世三公的积淀,显然胜算更大。而徐州的兵粮,就是他能在袁绍面前挺直腰杆的底气。
他根本想不到,在曹操眼里,他刘备比袁术更讨厌。简直就像是骨中钉,肉中刺,不趁早拔除,就会发脓生溃。
“请公子发兵救援!”赵云言辞简要,将刘备从小沛到下邳城中的遭遇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他离开下邳时刘备倒是叮嘱过不能直言曹军锋锐,以免李睦生出畏惧之心,直接甩手就折返江东。
然而赵云心知李睦实与周瑜虚实互掩,不可能折返,更不愿欺瞒实情,让她错估形势,平白损失兵马,他只能尽力恳求,若李睦还是不肯发兵,那他再回下邳死战也就是了。
“传令全军备战,请太史将军及张将军商议军情!”
扬声传令,看着赵云紧绷的身形微微一松,李睦却心里没底。
眼前要她和曹操打是不可能的,曹操的行军速度那么快,再加上赵云说夜袭时的犀利骑兵,不由她不立即联想到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虎豹骑。且不说她本就不想为刘备白白耗费兵马,就算是出于唇亡齿寒真心想救,江东擅水战,唯一一支由凉州铁骑组成的骑兵由张辽所领被周瑜带去寿春了,她凭什么从虎豹骑手下救出刘备来?
然而她以刘备之情出兵渡江,若见死不救,往后又有何人还敢与她结盟?
而若要等到寿春的消息再送回来,少说也要三天之后,那还是没遇上曹军先锋的情况下。当真是进退两难。
直到此时,李睦才霍然意识到曹操有郭嘉和贾诩,刘备也会有徐庶和诸葛亮,但江东才俊,能治理城县民生者大有人在,可真正能随军为谋,制定战术的谋士,竟一个也没有!
只有周瑜……既是谋,又为将……
印象里,东吴应该还有个凤雏庞统后来也投靠了刘备,和卧龙争锋?也不知现在这个庞统在哪里,李睦暗暗盘算待回到吴郡后好好打听一下此人,再带孙绍一同上门拜访,总不能再让人跑到刘备那里去。
正胡思乱想间,高顺已到帐外。
“方才斥候来报,有一支船队自淮水上游而来,打商旗却不见吃水,子义兄已率部赶去,临行前嘱我转告公子,可准备传令整军北上了。”
高顺显然并不明白太史慈那句话里传达的意思,也想不到那一支船队有何特别之处,淮水上船来船往,就算商旗有假,与他们又有何关系?
然而,李睦却是一下子反应过来——他们真的截到袁术了!
算一算时间,她送到周瑜那里的军报应该刚到不久,袁术这时间都到了广陵附近,那他离开寿春就应该早于她那封军报。
要么是周瑜和她想到一处去了,早早就放袁术脱身,要么就是袁术在周瑜兵临城下之时,不战就弃城了。
不管是哪一种,对李睦而言,都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消息。寿春城中走了主帅,周瑜那里的战事定能事半功倍,而袁术现在到了广陵,更等于是从天而降落下个和曹操谈判的筹码砸到她头上。李睦两眼发亮,恨不得亲自跑到淮水向这位想当皇帝想疯了的同志表达心中的激动之情。
真是天赐侥幸!
“公子若是出兵北上,为救援刘备,顺认为不妥。”高顺见李睦的一双眼睛越来越亮,眉宇之间,尽是跃跃欲试的兴奋神采,恭恭敬敬躬身一礼,目不斜视,仿似全没有看到赵云立于帐中。
他不知太史慈言指何意,却在帐外已经听说赵云前来为刘备救援,一路行来心中也已经有了初步的计议。
之前赵云在营中留宿一夜他虽未曾得见,而李睦欲留他之事却也有所耳闻,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更不希望李睦只为得一人之效,而牺牲诸多将士的性命。若是如此,那又与昔日下坯城外为活捉他而不惜折损人马的刘备何异?
“若为名,曹操挟令天子,此来师出有名,与曹军交战难免会担上有违诏命之名,而若为利,公子亦不想就留徐州,何以要于此时出兵?”
这一番话李睦一听就知道不是出自于高顺自己所想。不论是太史慈还是高顺,都是性情耿直,即便战场用计也用得光明正大的磊落君子,万想不出这种等刘备与曹操拼得两败俱伤之后再出兵坐收渔利的计策来,更不可能将这话说得如此含蓄隐晦。
然而由于赵云就在身侧,她也不好多问。
赵云垂目不语,只待李睦决定出兵与否,对高顺所言,仿若未闻。
☆、第一百零七章
李睦轻轻一笑:“谁说我出兵就一定要曹操交战?”
见赵云闻言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看她,而高顺则若有所思。她也不想多卖关子,左右太史慈拦到袁术就要回来,更何况太史慈不可能留下她一人在徐州,那送袁术北上之事自然就要落在高顺身上,再加上她现今正缺少人手,赵云既然成功突围出来了,她自然要人尽其用,不会放他回去再拼力死战。
“公瑾前日有军报言袁术连战不利,又闻曹操大军压境,已弃城逃亡北上,如今正沿淮水到徐州境内。曹操若是好说话,我就放袁术入青州投奔袁绍,否则还要劳烦高将军领兵,不为战,只需将曹军拖在徐州即刻。”她语声一顿,朝赵云抬手施礼,“不知赵将军可愿为我走一趟曹营,将这句话带给曹操?”
公孙瓒已亡,袁绍势力大增的同时又彻底腾出手来,那官渡之战也差不多该打起来了。曹操这次用的是虎豹骑,想来必是也看出了袁绍要找他麻烦了,想速战速决,又怎么经得起拖?
虽然没有谋士献计,但李睦至少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也知道站在她面前的这两个男人的为人,无数谋士千万算计只为了在正确的时间节点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三个正确之中李睦能捞着两个,至于最后成事是否正确,全在人心中的所图为何。达到预期的目的,自然也就是做成正确的事了。
赵云听懂了李睦要他去曹营为使,却不明白为何将袁术放入青州,反倒成了与曹操谈判的条件。
“赵将军可知这普天之下不是所有的兄弟都能手足相亲,因守兄丧而断婚娶的。”想起当日才问一句有否娶妻,赵云就一句兄丧堵回来的情形,李睦意有所指地一笑,解释道,“四世三公的袁氏之族,袁术为嫡,而袁绍为庶,如今嫡者兵败狼狈而逃,庶子则势大权高,一旦袁术发现他这个做过皇帝的人还要看庶兄的脸色过日子,又怎会安分守己?而袁绍兄弟相争,最高兴的不就是曹操么?”
此话一出,无论是高顺还是赵云,都露出一副这样也可以的表情来。他们都是征战沙场的骁将,擅于布阵虚实,临阵对敌,却从未将目光放到后宅之内,更从未想到过这看似是后宅妇人眼中的嫡庶之争竟也能影响战局!
然而这种八卦狗血却是后世八点档的保留节目。更何况,李睦隐约还记得袁绍死后似乎单是他几个儿子就分地争权各种不太平,若是再加一个袁术,岂不是更加热闹?相信曹操一定乐于与她一同围观这出狗血剧。
也相信曹操只要一听到她用袁术作为筹码来谈判,就算原本一时没想到这一层,作为袁绍的老对手,也会立刻明白过来。
就在袁术被太史慈“请”进军营时,赵云则带了李睦点给他的五十人小队一路朝曹营策马奔去。
袁术一行一共二十多人,除了他的家眷亲儿之外,还有一个身穿白衣,身材颀长的年轻男子,站在一身名贵丝锦深衣织袍的中年袁术身后,很有几分玉树兰芝的风姿,令李睦不禁多看一眼。
袁术的神色疲倦,头上的冲天冠也有点歪斜,只不过这些都不损他满面倨傲,通身贵气,见了李睦直接就是一句:“你就是孙权?”
李睦虽然在寿春住了几个月,但一方面是太史慈一直将她藏着避人耳目,而袁术也确实一次都不曾来探望过,自然认不出她来。
李睦笑容可掬地点头,那名年轻男子张了张口,似乎想向她说些什么,可李睦已经直接回头朝身边的亲卫吩咐道:“请袁公入帐歇息,好生安顿。”
且不说被人半押半送到一顶大帐中的袁术如何对李睦的“无礼”勃然大怒,下邳外的曹营里,曹操也正满面怒容,将一封军报狠狠摔到地上,恨声骂道:“若非刘备匹夫,岂能容周郎小儿抢在我先!”
却是寿春被周瑜攻破的消息到了。
送军报的小校被曹操的雷霆之怒吓得跪伏在地上头也不敢抬,一侧的曹纯则极为淡定地躬身抱拳请战:“周郎悄然兵出寿春,所带兵力必然不多,破下邳后,纯连夜率虎豹骑赶赴寿春,定能攻周郎个措手不及。”
这位年恰而立的虎豹骑统帅身姿修长,面白无须,相貌极为斯文,若非随着他拱手时肩臂上的肌肉将薄衫撑得绷紧,简直令人无法将他与开弓跃马的粗鲁武人联系到一起。
曹操对自己的这位从弟很是看重,一口怒气随着他的一番话渐渐平息,头脑也就跟着清醒起来,眼中精光湛然,将目前下邳的战局细思了片刻,缓缓问道:“若我命子和倾全力攻城,需多久可拿下下邳?”
曹纯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淡淡一笑:“明日日出前,可请主公登上下邳城楼。”
“好!”曹操抚掌而笑,“我这就……”
正要下令,帐外亲兵奔来急报:“禀主公,前时从下邳突围之将在营外求见,说是为孙权向主公带一句话。”
此言一出,曹操立刻来了兴致。之前他趁小沛之胜,全力围攻下邳,正气势如虹,欲一举破城之际,不防城门前的吊桥突然放下,赵云从城中杀出,孤身单骑,竟如猛虎入羊群,生生在他上千兵马中撕出一条血路来。曹操在中军高处看得分明,心知这定是刘备派出去求援的人,却不知刘备麾下何时又多了如此一员虎将。
他知道李睦于广陵屯兵,故而也知道刘备这求援的对象多半也就是李睦。然而他的形势强于刘备太多,李睦又不是孙策,纵有些微名,却到底还没到能令他心生忌惮的地步,因而大大方方起了惜才之心,下令诸将不得放箭,不得死战,如此一来,自然是拦不住赵云。
曹操原来还想攻下下邳之后再打探此人,不想他却是自己送上门来,一连说了几句“快请进来”之后,才突然反应过来亲兵的后半句话……
为孙权带话?此人不是刘备的部将么?向孙权求援,孙权救是不救也应该向刘备去说,怎么反来找他?而孙权若有话带给他,遣使来曹营就是了,吴地固然不及中原人才辈出,却也不至于会缺个使者,又为何要刘备的部将来传话?
此人究竟是刘备的人,还是孙权的人?
不知不觉之间,曹操下意识的疑心令他下意识就沿着李睦的既定路线想了下去。
李睦当然不缺出使之人,要赵云来传话,固然是因为这员一身是胆的虎将绝不会临阵怯场,而更深的原因,只是想让刘备生出与曹操这会儿一样的心思而已。
刘备能让赵云孤身突围,也就该信他忠义才对。连这点信任都没有还要人为你卖命,让赵云早点看清这一点,李睦这点心思用得毫无负罪感。
只是她也有没想到的,这么一来,原来并不将她放在眼里的曹操,正因这一次赵云的表现,对她生出几分兴趣来。
赵云不卑不亢地进帐向他抱拳,将李睦关于袁术的提议一一道来。曹操确实先有片刻的不解,但随即立刻明白过来,锐利的目光自一双细长的眼中闪过,忽地朗声而笑:“孙权小儿要你来传信,莫不是要借吾手除刘玄德麾下一员虎将乎?”他从军案后走出来,负手站在赵云面前。
曹纯目光一凛,也紧跟着上前一步,站到赵云背后,缓缓撤出腰间佩剑。
曹操距离赵云太近,此人孤身突围,武艺高绝,又一身不要命的悍勇,若是借着送口信而行刺杀之事,此时便是他最好的机会。
这位虎豹骑统帅仿似也化身为虎豹,双眼紧紧盯着赵云的肩膀,仿似一头盯着猎物的猛兽,只要赵云稍有异动,亦或是曹操一声令下,他手中的剑都会立即自他背后刺入。
赵云不闪不避地迎着他的目光,毫无惧色,淡然而答:“权公子已拔营北上淮阴。”
“哦?”曹操不由略感诧异。
李睦于他,还不过是孙策之弟而已,纵然近一年来,这个仿似不及弱冠的年轻人声名鹊起,他却并未放在心上。而此时,许是赵云说出这句话时的神色太过镇定,又许是听到孙军明明不欲战,却还是离开距离江口最近的广陵北上淮阴的举动看起来根本就是徒劳无功,也或者赵云身形如枪,言及“权公子”时毫不犹疑的态度,不知为何,竟令他隐约生出一丝不安来。
垂目沉思片刻,曹操的目光忽地停留在被他掷于地上的军报上,心里猛地一咯噔。
“子和,速派斥候沿淮河往寿春探听消息,看看周郎现在何处?”
然而,就好像要印证他心中的怀疑一样,曹纯一句应喏还没来得及出口,帐外就响起了凌厉的号角声。
这是发现敌踪,示警全军之音。
曹操脸色一变,疾步走到帐门前,厉声向帐前小校喝问:“怎么回事?”
“禀司空,淮河上游发现数百战船,正朝这里驶来!”
曹纯也是反应过来:“那是周瑜的战船?”
淮河上游和淮阴正在曹营一西一东,两面相合,成犄角之势,如同两把尖刃抵在曹营的后腰上。尖刀再短也是利刃,他即使能今夜就攻破下邳的城门,这两把尖刃也能将他堵在城里了。
哪怕堵不了多久,但现在北方袁绍随时可能挟大胜公孙瓒之势与他一战。他可以不把吴地孙氏放在眼里,而若是被袁绍趁机截断了退路……
“孙郎小儿,”曹操长长吐出一口气,回身眯眼再看赵云,“倒是我小看了他!”
☆、第一百零八章
这一夜,五千兵马的营寨在三天之中拆了又搭,如同向北平移了四百里。好在这一路沿途都有水道,又是顺风而行,押送辎重的后军登船而行,倒也并没有比快马轻骑的前锋中军慢多少。
只不过,好不容易再起辕门,李睦勉强随太史慈巡了一半的营,就实在撑不住了。想到明日从寿春送来的第一批军粮就要送到,到时候她还要打起精神好好问一问那里的战况,便在路过自己军帐的时候连腿都迈不开了。
她引军北抬,其实也并非全为威胁曹操。本来就是借着袁绍和曹操之间一触即发的局面狐假虎威,又不是真要与曹操开战,近了这数百里,意义并不大。
但是吴郡的局势不稳,他们此次出兵前,军粮战备都经过严格的计算,按照路程一个来回预备。也就是说,李睦在广陵驻扎和周瑜进攻寿春的这些日子,他们吃的都是回程的口粮,若是周瑜最后打不下寿春,那么这一万五千人的兵马就要饿死他乡了。
这也是为何李睦一到广陵,就派人去请刘备前来犒军的原因。
寿春送粮的消息是和周瑜大胜的消息一同送到的,想到此行既得了城池又得了袁术在寿春城里的屯粮,李睦心情极好,自离开吴郡起就一直盘踞心头的巨大压力终于消散了不少,整个人轻松下来,愈发觉得疲惫。
看着李睦脚下打飘的样子,太史慈也不忍她再跟着巡营。于是干脆将她送到军帐门口,看她进去了,又吩咐亲卫放下帐门,见帐中连灯火都没点就直接没了动静,不禁失笑,摇了摇头,转身又继续巡营。
然而却不想,原定明日上午才能到的军粮连夜就到了。
更想不到的是,竟是周瑜亲自押粮。
太史慈闻讯时,营门前已有认得周瑜的兵士将他引至后帐卸粮。轻甲上覆满了尘,以至于在熊熊火光中都反不出光来,只一双眸子亮如星辰,见太史慈赶来,遥遥就朝他拱手致意。
“张文远骁锐善战,甘兴霸的副将李泰又是水上豪杰,有此二人驻于淮水,除非曹操不计伤亡强攻,否则必不得过。”不等太史慈开口问他为何会送粮而来,周瑜就率先将淮水上与曹军对峙的形势简要说了一遍。
张辽原在皖城防范袁术向江夏出兵,曹操出兵的消息一到,周瑜算准了袁术没有不顾曹操强下江夏的气魄,就令他速往寿春合兵。也正是借着这支昔日跟随吕布东征西讨的骁勇骑兵,水陆并进,一举打垮了袁术抵抗的决心。
既然一切都安排妥当,他这个主帅亲自送一次粮,似乎也并无不可。
太史慈当然知道他究竟是为何而来,看着他衣甲上的征尘,他甚至还知道这一路送粮,周瑜多半是让粮队先行,他处理完粮队走后的军务再快马赶上来汇合,应该昼夜未息,这才只比传信兵晚了半日。
“既然来了,怎不先去见一见阿睦?”想到李睦听闻寿春送粮将至时双目放光的模样,太史慈就不禁失笑,若是能见到周瑜为她赶这一趟,想必更要高兴。
两人边说边行,仿似查看粮草,又好像是商议军机,将正忙得热火朝天的众兵士渐渐甩在了身后。
周瑜淡淡一笑:“我来送粮是一回事,来看她又是另一回事,只消她明日清晨睁眼就能见到我,现在又何必吵她安睡?”
他进营时刻意往李睦帐前绕过,见帐中灯火已熄,知道她必是已经睡了。一路急赶,确实是想早一刻见她,但既然终究还是晚了,那在令人通报吵醒她和再等一夜之间,周瑜几乎想都没有想,就选择了后一种。
在寿春时时挂念,不知她在广陵是否安好。李睦虽不是没住过军营,但却是头一次在前军,更何况,这小女子什么都可以随意,偏偏对入口的东西挑剔得很,就连喝一口水,也是没煮沸的不喝,隔了夜的也不喝,啃个干粮更是眉头皱得一塌糊涂。太史慈素重军纪,想来也不会在军旅之中行猎,也不知李睦那一袋肉脯吃完了之后会不会每每捧了碗就皱眉头。
军报写了一封又一封,恨不得时时刻刻往外送,然寿春的局势终究不是寻阳,要赶在曹军到来之前速战速决,就经不得日日遣传讯兵士来回。
于是,寿春局势稍定,他就立刻随送粮队同来。尽管歇不到一晚就又要赶回去,但站在军营之中,知道她就在不远处的军帐中睡得安稳,一路的急切也就仿佛都不存在了。
太史慈想到方才李睦累极的样子,倒是很赞同地点了点头,看周瑜的眼色之中也多了一分笑意。
“更何况,瑜此来,正想为求娶阿睦一事,与子义兄相商。”周瑜慢慢停了脚步,侧身抬手,朝他躬身深深一礼,“瑜心慕之,望兄成全。”
太史慈脚步一顿,猛地回身,盯着周瑜的目光锐利若剑:“求娶?你打算如何娶?”
如今的李睦已非他家中幼妹,江东六郡之主尊她为叔,这帐中数千江东儿郎更是认她为主,又如何能让周瑜说娶就娶?这成什么话!
太史慈想到如今这局面就心中气闷,又想到李睦在军中学着巡营,学着点兵,甚至批阅军报时的努力,更是心疼不已,说出来的话自然带了几分讥讽之音。
周瑜淡然一笑,仿似全无察觉他话中的衅意:“瑜求娶的是太史将军家中幼妹,长兄为父,只要子义兄首肯,瑜自请家中长辈下定,请吴太夫人为媒,为何不可?”他语声一顿,向太史慈摆了摆手,止住他的话头,又道,“阿睦曾说她有一法取盐,其量可成倍而出,而所耗人力仅为现在的半数。此事我与张子布商议过后定下一约,单独于吴郡东南面盐场划出一地,以一月为期,尽交由阿睦处置。若得盐量真如她所言,张子布定要知道这制盐之法,到时候便让他向阿睦请教就是了。”
“你这是……”太史慈抬起眼来,不可置信地望着他。
让张昭向李睦求教,那就是要让众人都知道这取盐之法是出自李睦之手,而非他周瑜。
周瑜这是要让李睦扬名,以自己的声望为垫脚石,让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