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骊仙-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苓在贾玫死前,就被贾玫借口“身子不利,恐寿岁将近”刻意请司徒昀下旨给她赐婚。
  嫡母死前还帮她赐婚,谁能说嫡母对她不好?
  只不过从此断了她入宫封妃的念头。
  卫芊笑道:“二丫头跟你我同辈,且不论她年纪还大太子几岁,就是辈分在此本宫也不容他们乱来。”
  二丫头大太子一辈,卫芊才不可能让她做太子妃。
  “那宁国府那位姑娘?”贾惜春跟卫芊也算是亲戚。
  “她,不成。”卫芊道:“这太子妃从外面选就是,本宫又不知道未来皇后庇护卫家。你放出风声,说本宫相看各家女儿,大张旗鼓的来!”
  
    
    第184章 梅妃食谱

  清汜殿。
  颐和公主抱着一沓子文书匆匆赶来。瞧见卫芊坐在椅子上慢悠悠吃蟹,不由恼道:“嫂子真是贵人,折腾我们一大群人忙前忙后,你自己在这躲清闲。”
  将卫芊吩咐的资料扔一旁,长公主坐在卫芊边上。
  卫芊将盘子一推:“你皇兄从太湖送来的鲜蟹,你尝尝。”
  卫芊破九水盘龙阵,司徒昀顺利南下。因太湖水产丰富,司徒昀直接打包让人送回宫。
  “你若觉得不错,回头带回去些。”司徒昀一下子送回来太多,而且水质不同渐渐死去,卫芊这几日天天给外面妇人们送鲜蟹以示恩宠。
  颐和公主略略一扫,卫芊面前摆放四品蟹。一是蟹酿橙,橙挖肉,将蟹肉、蟹膏置于橙内,混酒水醋蒸制。一是洗手蟹,生蟹剁碎,取料腌制,可生食用。一是清蒸蟹,上面撒着细碎紫苏叶。一是蟹签肉,金灿灿的蛋卷摆列整齐。
  “嫂子,您成天吃这些大寒之物,对身体不好。”颐和公主不由皱眉,卫芊至今不曾怀孕,指不定跟她的饮食习惯有关。
  闻言,卫芊失笑:“你这小丫头懂什么饮食忌讳?”
  “怎么不懂?姐姐命杜先生编写食谱,这些女人家的大忌讳谁不知道?”
  杜悠,杏林世家出身的女医。被卫芊看重在宫中为官。这些年卫芊命她和文妃编著女医书,专为女性治病,并且将浅显一些的饮食忌讳立书作册发下去。在京中有专门的女学讲解,久而久之避免某些人利用阴私勾当害人的打算。
  这是一桩流传后世的功德,因此杜悠才被列为“四妃”之一,以菊为名,以医立道。
  “怎么,都中女学你去听过?”
  “听过两次,受益不小。还买了几本嫂子的书。”提及这,颐和公主不得不佩服卫芊,这位皇嫂捞钱的本事一流。
  卫芊不喜梳妆打扮,不爱用各类奢侈之物,唯一一个像富贵人家出身的习惯就是吃。
  卫芊对吃很挑剔,花费在诸妃中最大。当初曾有人借此骂她奢侈,讽她如杨贵妃一般。结果卫芊轻飘飘一句:“那从此以后本宫饮食用度自己付账,不用掖庭尚食局准备。”
  卫芊一个月能吃多少?
  卫芊名义下有不少商行产业,各种食物完完全全是自给自足,成本价收购。哪里像尚食局的暴利?
  神州最大的果园梅夫子园就是卫芊的。虽然现在金陵被通元教占据,卫芊的果园业大受打击,可在北方的贸易仍然可以每年纯利数万。
  这位娘娘对吃挑剔,自己开饭馆,自己培养果园,大力推行农业,研究各种番薯、玉米食用方法。从宫中推行到民间,消除百姓的抵触心理。
  连宫中娘娘都吃这些食物,说明这些食物没问题,而且味道应该很不错?
  正因为卫芊活用自身作为宣传,所以芒果、番薯、菠萝、椰子等物很快风靡贵族之间,然后传入百姓家中。
  听说椰子奶美容?买买买!各大家族夫人贵女们纷纷高价购买。只求能维系卫芊那种不老容颜。
  听说芒果冰饮是夏季时尚?做做做!各家夫人命人购买芒果冰块,自己在家学习做法。
  卫芊一人借助宫中便利推动贵女们的时尚风气。将时尚跟自己的果园果品合在一起,果园生意火爆。
  另外,如今卫芊快三十的人,居然一点不显老。各家夫人深深怀疑这跟卫芊的饮食有关。已经有不少诰命明里暗里入宫打探卫芊的菜谱。
  看这机会,卫芊又专门写书编纂《梅妃食谱》。而长安城中已经有几家食馆明目张胆拿“梅妃”做噱头。当然,这些食馆背后就是卫芊开的。
  如果说古蓁蓁以“工业”而名扬后世,文妃以女学教化而美誉文林,杜悠以医术在杏林深深留下一笔。那么梅妃除却在政治上的影响外,另一个最大影响就是吃。
  民以食为天,卫芊推动农业,发展果园,建立食馆,大大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而且素质教化,逐渐将饮食忌讳传入民间,编成歌谣传唱。
  长安城随便找个年轻点的女人,都能说上几个饮食忌讳。
  “嫂子年纪大了,这些寒宫之物千万别多吃。专心调养身子诞下龙子才是正经事。”
  “怕什么。”卫芊毫不在意所谓“大寒之物”,这些东西哪里能伤她的身子?
  “洗手蟹我专门让人先蒸熟后再用冰降温,然后才泼上麻油香料,不会太伤身子。至于这道清蒸蟹,我撒了紫苏叶解除寒性,你大可放心。至于量上,饭后再喝一碗姜汤压压寒气即可。”
  见状,颐和公主小心翼翼拿起一个橙盅尝了尝。
  卫芊处的饭菜不用怀疑,国中手艺最高的那几位厨子都在这里。《梅妃食谱》已经从宫中传到宫外。
  “再尝尝我的签卷。”卫芊笑眯眯给颐和公主布菜。
  签卷,指的是签菜。并非那种用竹签串起来的肉串。而是以竹签为帘,用蛋为饼卷上蟹钳肉、细芹、甘荀丁等物,慢慢切开成蛋卷形,和东瀛寿司类似。
  颐和公主略略夹了两筷子,觉得味道不错又继续吃了几块。
  “你若觉得好,回头我让你给你带回去几盒,你跟英儿慢慢吃。”
  这时,红椿已经将各家送来的卷案记录。
  卫芊大张旗鼓挑选太子妃,让各家夫人太太选择合适人选。
  “此乃国事,本宫久居深宫不辨是非,各家诰命皆可从贤而举,不限人数。”
  每家太太举荐的人,都让红椿列在一起,其中不乏重复之人。
  瞧卫芊举动,颐和公主疑惑问:“早年我在宫中观看娘娘们挑卷,无非从身家、面容、品行来看。嫂子这是……”
  卫芊略略扫了一遍,指着其中某个人名:“你瞧瞧,这刘大学士家的女儿让十二家诰命分别举荐,足见刘家势力和人脉。”
  让红椿记下,然后卫芊继续翻看其他人家的举荐。除却多家举荐同一人,也把每一家举荐的不同人之间理清关系网。
  “太子妃是未来皇后,牵动各家利益。各家挑人,自然先从本家找。自家无人,择亲眷之家,其后择盟友之家。”卫芊悠悠道:“如今单从这些人送来名单就可看出各家势力。”
  管中窥豹,嫂子这是在梳理朝中利益关系?
  颐和公主见女子算计关系网,暗暗凛然。如今太子渐大,司徒昀又不在宫中,卫芊不好出面探问朝政。但凭借诰命们送来的这些太子妃候选资料,就可让卫芊把握各家政治倾向以及人脉关系网。
  “到底是跟皇兄一起从当年局面中走下来的人呢。”颐和公主心中复杂。在自家父皇还在世的情况下,司徒昀和卫芊低首垂眉小心在太上皇身边侍奉。
  从中,二人都学到很多治国之术。卫芊和司徒昀同出一源,风格上也很类似。
  “这种假借其他名义来收集情报的风格跟皇兄简直雷同。接下来,应该就是从这些人中铲除异己了?”
  这是司徒昀最常干的事情。
  卫芊在文案上挑了几家勾画:“颐和,回头你去查查这几家人最近有什么动静。”
  颐和接过文案一看,这几乎都是最近几年兴起来的世家,渐渐有打破长安城平衡的趋势。
  “嫂子要压一压?”
  “目前都中宜静不宜动。”
  卫芊随后打开颐和公主的案卷,颐和公主收集各家女儿的资料,跟其他妇人们进行对照,挑选合适的太子妃人选。
  短短一个时辰,就筛选完第一轮,只剩下三十张画像。
  “成了,这些回头慢慢考究。”
  选太子妃并非一件轻松的活,此外还有备聘礼、仪式等等,目前卫芊立屏召见礼部尚书朱志明,亲自过问太子妃的大典准备。
  足足花了小半个月时间,结果这边还没折腾好,北方又开始闹腾起来。大军南下打秋风,更有大可汗亲自带兵,声称要将卫芊带回去做洗脚婢。
  顿时,朝廷哗然。
  就连卫芊敌对的那些老学士们爷怒了:“北方蛮夷不当人子!”
  前些年刚刚定下和谈局面,如今公然撕毁协议不说,居然还想将宫中娘娘带回去做贱奴?这简直是打脸啊!
  “战!你要战那便战!”太子小脸气得通红,站在龙座之前下旨备战。
  这次朝廷早有准备,很快组织大军迎战。
  卫芊暗中招来卫英:“你在家丁忧,本不该找你。不过我和你姐夫早料到今日之事,欲借你之手给北方一个教训。”
  “你姐夫南下之前留下三千精兵在骊山附近。”
  “三千精兵?难道是姐夫的三千黄轻骑?”卫英大惊:“那些人不是早早跟着姐夫南下?”
  “名义上南下,暗中留在骊山附近等待时机。粮草供应都是我假借商行名义负责。为的便是今天之事。母亲故去,你丁忧在家,不在朝中为官,不会引人耳目。你带三千轻骑兵绕过北方大军,从草原背后出击。”
  “此事艰险,我和你姐夫也只能依仗你了。”
  卫英听闻大可汗欲掳自家姐姐本就憋火,只是苦无兵权无法参战报仇,如今有机会岂会放弃?
  当即应下,下去准备。
  而颐和公主一听,也紧跟着要去。死缠着卫英女扮男装参军,夫妻二人领兵悄然北上。
    
    第185章 大捷

  幽冥世界,高祖皇帝坐在龙庭观望阳世气数。
  “这丫头够精的,将自己弟弟和我家后人扔到北边,借朕之手庇护二人。”
  关乎司徒家江山兴衰,高祖皇帝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卫英夫妇率三千轻骑抄后路,有动摇北方胡人气数之嫌。
  草原中的那位神灵主动降临神谕示警。但神谕还没传下便被一阵烈火焚烧。高祖皇帝率战魂大军杀向北方神国。
  “凡间事凡间了,这神灵之争还是朕来吧!”持天子剑,高祖皇帝杀入神国为凡间争取时间。
  那位神灵是自然崇拜孕育的神圣,神国中不见真身只有一团无与伦比的光辉。
  光辉耀目与高祖厮杀。二人皆是地仙战力,在南方地仙没有出场前北方先行大打出手。
  神国中战斗不为外人而知,但祭司们明显察觉北方草原上覆盖的力量逐渐稀薄,统统被收走对付高祖皇帝。
  兵贵神速,卫英夫妇斩断胡人补给,与刘保和前后夹击,在冥冥祖灵的庇佑下将大可汗斩于马下。
  大可汗和卫英、颐和有大因果,如今因果报应,丧命夫妇之手。从参战到结束,不过二十余日。
  捷报传回大明宫,卫芊大喜过望,顾不得仪容,赤足从玉龟台跑下:“来人,去给陛下传信,顺带传本宫旨意去武庙祭祀诸贤。”
  唐朝玄宗时代曾立武庙十哲,祭祀以姜太公为首的诸位武将先人。对凡人来说祭祀先贤树立榜样。但对于修士而言,这摆明是担心佛道两家,意图振兴兵家,以武道进行压制。
  立武成王庙祭祀姜太公,这可是一位修为高强的神人。那个时代,刚刚经过人间杀劫,骊山老母飞天,太平公主被玄宗逼杀,佛门衰颓,玄门实力大损。唐明皇请太公镇压国运,取十哲配祀。
  后来武庙不断壮大,里头添加更多武将,是武将心目中的圣地。有朝一日,将自己的神位送入武庙,这是最高成就。
  “等等……长平侯贡品双倍。”长平侯卫青,汉朝有名的大将军。
  卫芊喜形于色让宫人下去准备。
  太子得到消息,同样舒了口气,长安城的危机化解,卫英更砍下可汗人头回京。
  “这下北方再无威胁可言。”太子和诸臣商议,让刘保和继续出兵压制北方,然后事后赏赐,写成家书送往太湖。
  “不出意外,这次卫伯和长公主立下大功,必然封侯。”
  “但是这封号怎么来?”
  “不如取冠军二字?勇冠三军,如今卫伯却也当得。”这封号便取巧了,正巧有前例在。
  “哼,无非是陛下和娘娘运筹帷幄罢了。兵是陛下预留,计划是娘娘推行,卫伯不过仗着两位贵人才有此功,如何可比昔日冠军侯?直接取‘忠安’为封号即可。”
  而且,还有人发酸:“冠军也无妨。他本在孝期,如今出去杀敌虽有功于社稷,但自身私德有亏。从性格说,和昔年那位不也差不离?”
  卫英小小年纪立下大功,又有长公主为妻,宫中姐姐照拂,前程不可限量。当然有人嫉妒。
  太子听群臣议论,各种封号落在面前难以抉择。
  这时有宫人禀报:“宁妃娘娘有言,三军将士齐心大破胡戎,此乃先贤庇护之功也。娘娘已经派人去祭祀武庙,请太子殿下和诸臣随行。”
  祭祀武庙诸贤?
  诸臣一听,连忙请太子移驾武成王庙。
  司徒一朝崇尚唐制,有文武双庙。文庙祭祀文宣王,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武庙祭祀武成王,周国开国元勋姜太公,兵家鼻祖。
  文武庙分四等,圣王,亚圣,十哲,七十二贤。
  文尊孔圣,孟子亚圣。武尊太公,张良配祀。其他十哲皆是历代名人。在卫芊前世著名的关二爷,于武庙中仅仅排在七十二子后面,不入十哲之列。
  诸臣浩浩荡荡来到武庙,卫芊早已备下香烛祭祀。文武双王乃朝廷中祀,卫芊和太子皆有资格前来。
  等太子到场,卫芊让太子主持祭祀,自己在旁相陪,顺带给长平侯卫青加了一份祭祀。
  这举动被诸臣看在眼中,顿时恍然。是啊,同名同姓,这位娘娘当然倾向于这位卫家的前辈。
  祭祀完毕,有好事之人揣摩卫芊心思,上书太子:“卫伯颇有先祖之英才,当以长平为号,承先祖之德行。”
  贾雨村擅长钻营,也琢磨着卫芊心思。“冠军侯英年早逝,想来娘娘断不会让自家弟弟用冠军二字。”
  “取长平封号可攀附先贤,对卫家名望有利。”贾雨村思罢,同样上书,不过他求得并非“长平”二字。 “烈侯。有功安民,秉德尊业。卫伯身份尊贵,昭烈明德,当以烈为号。”
  奏折传到宫里,太子思量不定前去找卫芊。
  此时二皇子正在卫芊处请安。
  贾元春病逝,二皇子亲近卫芊,时常来卫芊处请安。而卫芊看他年纪小,便命人在宫中照拂二皇子,没让他在皇子所被人欺负。
  太子过来,也不理二皇子,躬身道:“诸臣为卫伯挑选封号,儿臣难以抉择,请母妃过目。”
  卫芊看诸臣所选封号,除却“忠安”“长平”“冠军”“定北”“安戎”“卫”“烈”之外还有各种奇葩,比如“宁成”“颐勇”等。
  “这些封号,你们都是怎么想的。”卫芊无语。后面那几个明显根据卫芊和颐和公主来,有讥讽卫英靠女人上位的意思。
  “单字就算了,单字且贵,目前不可给他。”卫芊划去两个单字,又指着后面宁成那些封号:“这些烂七八糟的封号都去了。”
  挑挑拣拣,卫芊保留“忠安”“长平”“定北”三个封号。
  “你拿这三个封号禀报陛下,免得陛下觉得本宫一口定下,让他没了乐趣。”
  卫芊命太子和二皇子离去。太子二人离开清汜殿,太子忽然问:“弟弟这些天经常往宁母妃这边来?”
  “宁姨弟弟多有照顾,来此请安此乃孝道。”
  “孝道?”太子似笑非笑,赞叹道:“好一个孝道,就是不知贾妃娘娘得知后是何表情?”
  二皇子不明所以,看向太子:“太子殿下所言何意?”
  “没什么。”太子站在树荫底下,神色阴沉,幽幽道:“弟弟可知道当年贾妃娘娘是怎么死的?”
  不等二皇子反应,太子甩袖离去,抱着奏折前去禀报自家老爹。
  司徒昀得到消息后早早给卫英选定封号。
  “此等大功,除却冠军二字外还用想吗!”
  
    
    第186章 大薧

  芳庙,成宗所立之庙,仿文武双庙,祀武帝一朝众女杰。以后土为尊,配祀四妃十尚书。后景宗重立后土庙,撤后土神位,以梅妃进芳庙主位,称“xxxx”(古书中字迹模糊,应为其谥号)。添平阳、东x(此处字迹模糊,应指成宗之姐,东阳长公主。)两长公主配祀。
  四妃者,兰妃成文贵妃,竹妃陵光县主古蓁蓁,菊妃医仙杜悠,取小梅妃李氏替梅妃之位。
  十尚书不改,以凤藻宫尚书为首(后天花案事发,削其名号,从芳庙撤出)。
  ————《长安县志·古庙篇》
  “冠军侯!”
  “长平侯!”
  卫芊和司徒昀态度不一,两人各执一词,卫芊说什么都不肯给自家弟弟用“冠军”二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若非了解司徒昀没恶意,卫芊都怀疑这是故意坑自家弟弟。
  “霍将军英年早逝,本宫可不希望弟弟也这样。”
  卫芊不松口,司徒昀同样不松口。“长平侯历代多少人,这冠军侯可只有一位。”
  “那就让这位冠军侯继续独冠下去。”
  “我欲比肩汉武,手底下必须来一位冠军侯。”
  “找其他人去。再说汉武座下有长平侯,你怎么不从这来?”
  “长平侯还有旁人,但冠军侯只有一位,这才是真正的殊荣。”
  “免了,要不起。”
  二人一天三封信,彼此争执不休。
  起居郎在旁记录二人言行,心中嘀咕:这哪里是争吵,分明是秀恩爱啊。
  卫芊几乎没跟司徒昀红过脸,这次为自家弟弟说什么都不肯听司徒昀的。司徒昀倍感新鲜,借着书信跟她斗嘴,顺带讨论卫英封号和太子选妃。
  这日,颐和长公主入宫打探,大致上其他人的赏赐都已下来,唯独他们夫妻俩没任何表示。
  在宫中来回看看:“这两日不见老二过来?”
  “二皇子这几日忙着读书,不曾来请安。”卫芊不在意此事:“说,你的来意?平白无事,来本宫作甚?”
  “妹妹想问问嫂子,关于我和夫君的封号怎么还没动静?”
  卫芊正看司徒昀送来的书信,听颐和之言,笑道:“陛下的意思给你长公主封号之前增加‘安国’二字。”
  安国定邦,殊荣无上。
  颐和心中一喜。如今卫芊提倡女官制,那些女官们名留青史,她心中同样有念头,难不成自己这位长公主还不如他们?
  “看你高兴的!安国有什么好?”卫芊不屑道:“本宫当初给你挑的名字可是平阳。”
  平阳是地名,是很多长公主通用的名号。不过配上卫芊给卫英选的长平,这是多好的寓意?
  颐和听了心思微动,犹豫不决。
  “这次听本宫的,本宫还就跟他较上劲了。”卫芊随后找来太子,拿八副画像让他挑。“我跟你父皇吵了几天,除却英儿跟你姑姑的封号外,就为你的亲事。你相看着,觉得谁更合适?”
  少年闹了个大红脸,拱手道:“这事母妃做主即可。”
  “瞧瞧,这小子还害羞了。”颐和长公主笑吟吟说:“这是你终身大事,又关乎国体,当然过问你的意思。”
  太子闻言,默默打量卫芊送上的八幅画像。这是卫芊找人刻意画的人头像,和真人极为肖像。而且旁边还有一行行小字说明身份。
  太子忽然神色一动,卫芊挑选的这些人几乎都不是开国之初的勋贵,反而是清流居多。
  太子态度迟疑:“这是您和父皇的意思?”
  卫芊淡淡一笑,没说话。
  颐和长公主正要开口,被卫芊拦下,静静看太子选择。
  太子回想这些日子卫芊在宫中召见诰命们的行动,心中一突,隐约明白卫芊和司徒昀的意思。
  四王八公名存实亡,如今四王一脉除却北静王外其他三王人丁不兴,未来过继皇子已成定局。八公之家都失去国公之位,代代削去。
  如今贾府只剩下侯爵,这还是司徒昀给贾赦的优待。其他国公家又能剩下几分?
  卫芊二人明里暗里压制这些老牌家族给新兴世家让位。太子选择太子妃除却自身品行和太子爱好外,更重要就是世家和其背后的身份。
  卫芊最厌恶清流人士。这些人成天指着她指手画脚,以梅家人为最。
  但卫芊不得不承认,朝廷里面需要这种人来制衡。如果都剩下贾雨村那种擅长钻营的人,卫芊反而不放心。
  太子思来想去,选择一位李家姑娘。李家书香门第,出过一位状元和两位探花,如今李家老爷在太学为官。
  “地位有点低,但回头可以进行进位。”卫芊扫了一眼,她和司徒昀都不在意官职,更在意潜在民望和清白家世。
  见太子决定,卫芊又让太子挑了两个人:“赶早不如赶巧,如今顺带帮你东宫多添几个人。”
  又让太子选了二个心仪之人,卫芊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