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林黛玉-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玉闻此言;感动的抓住袭人的手腕;眼含着泪:“难为你记得她,我当除了我自己,没人会念想着她。”
  “好似我们没长心似得。她带我们如何,我自然回去感恩。我如今嫁给你,也该是替你想着的。过两天便是她的祭日了,我想着给她烧点纸钱,别叫她在阴间苦了自己,也让她知道咱们活着的姊妹是惦记她的。”
  宝玉感激的握住宝钗的手:“好姐姐,你最了解我,对我最好了。”
  宝钗娇羞的推他一下,红着脸问:“你叫我什么?”
  宝玉明白宝钗的意思,脸立即红了,害羞的唤道:“娘……娘子。”
  宝钗轻笑,一边整理宝玉的衣领一边柔声嘱咐:“以后你我便是夫妻,理应坦诚相待,互相信任。”
  “嗯。”宝玉看着宝钗,又想起昨晚的梦,想起黛玉离开他时那张决绝的脸……
  “昨晚我听见你说梦话了。”宝钗的手突然顿住,脸上的笑容尽敛。
  宝玉听此言,顿时心慌慌,昨晚他梦见了黛玉,莫不是说了什么梦话让宝钗听见了。这还了得,新婚之夜丈夫在睡觉的时候心心念念的是另一个女人的名字,纵然他有八张嘴也解释不明白。一旦宝钗告状到母亲那里,他可吃不了兜着走。
  “我……”宝玉忐忑,磕巴的只说出一个字。
  宝钗突然笑了,无所谓的看着宝玉,催他快些走,是时候去拜见王夫人和贾母了。
  宝玉忐忑的一路,待奉茶之后,便听贾母问起昨夜二人睡得是否安好。宝玉心顿时悬了起来,害怕的看向宝钗。
  宝钗并没有看任何人,而是娇羞的低着头,应了声‘好’。
  宝玉闻此言,终于松口气,感激的看着宝钗。这时候宝钗似乎也感觉到他的目光,侧首看着他。和她四目相对的刹那,宝玉看得见宝钗眼里的纯良和善解人意。
  宝玉心中愈加愧疚,觉得有负于宝钗。回屋之后,宝玉百般讨好宝钗,和她道歉。宝钗开始委屈的不说话,听宝玉几句好话之后,立时笑了,大方的表示她根本就没计较过。
  宝钗越是如此的大气,反让宝玉越加的无所适从。心里带着十二分的愧疚,信誓旦旦的表示以后万事一定会听从宝钗的。
  宝钗听此言,眸子里闪出得意之色,心叹自己总算得到点回报了。
  是夜,宝钗服侍宝玉睡觉。
  宝玉因白天的事儿觉着有些疲乏,想着倒头便睡,谁知刚上了床,宝钗便从身后拦住了他的腰。宝玉因白日的愧疚,便硬提着兴致和宝钗行一番云雨之事,竭尽所能,待汗水浸透了亵衣,方停歇下来,见宝钗心满意足的笑着,宝玉满心的愧疚去了几分,倒头睡了。
  探春和楚在辛的婚事往来,倒是促成了贾家和英王的关系。荣府原本与北静王水溶走的就有些近,而这个北静王与英王恰好同属于支持三皇子的派系中,两位王爷的关系虽然不甚亲昵,却是因为支持同一个皇子的关系站在同一战线。加之荣府和楚家的关系,这一么一来二去的,英王算是和贾家热络起来。
  对于楚在辛的婚事,英王原本另有打算的,他是有意将自己的庶女嫁给他的,奈何她这个庶女心气儿太高,竟然宁死也不愿意嫁进商家,甚至以绝食为威胁。英王也算心疼她,到了没促成这门婚事。所以在楚在辛的亲事上头,英王也是有几分愧疚的,故而看在楚家和北静王双重的面子上,才拉低身价儿和荣府走关系的。
  荣府倒也真争气,这才和英王拉上关系没多久,宫里头便传来贤德妃有喜的消息。举家欢腾,荣府一时间恢复了往日的繁荣,门庭若市,全部是往来巴结的京官们。
  王夫人彻底的长脸了,在荣府差不多要横着走了。这一日她去过探春房里后,顺路到宝玉那里瞧。
  宝钗正和几个丫鬟们绣花。宝玉觉着无趣,便从中搅和,抢了晴雯的针线,和她玩起了藏东西你追我赶的游戏。
  王夫人一进屋,正撞见这一幕,劈头盖脸的把晴雯好一顿骂。晴雯觉着委屈,泪流满面的跪在地上,抽泣着,却没开口认错。
  王夫人见她态度不端正,气大了,骂道:“作死的娼妇,主子骂你几句你倒犯起倔了,怎么,难不成叫我给你赔错?越发的无法无天,我说他怎么不爱读书,原来都是给你们这些浪荡的小蹄子勾搭的。”
  麝月等人见情形不妙,赶紧给晴雯使眼色,叫她快些认错。晴雯这才闷闷的磕头,小声道了句错了。
  “错了?你会认错?”王夫人冷笑一声,瞅着晴雯那媚人的狐狸样儿便心烦。“当真是有脾气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我们家养的异姓小姐呢,当真比林姐儿还要厉害半分。”
  王夫人骂人可谓是真厉害,顺道把林黛玉也捎上了。
  宝玉听王夫人此话有几分不忿,却因惧怕母亲的淫威,不敢言语。
  宝钗同情的看一眼晴雯,冷眼旁观,也没有说话的意思。
  邢夫人今早儿因贾赦和她闹腾,起来晚了,没赶上给贾母请安。等她到的时候贾母已经再睡回笼觉了。邢夫人便想着等贾母醒来再过去,贾母年纪大,睡一觉也就半个时辰的功夫,邢夫人懒得来回走动,便准备去姑娘们那里瞧瞧,顺道也看看宝玉和宝钗。
  邢夫人这一进门,就瞧见王夫人一脸毛病的训斥丫鬟,那丫鬟跪在地上早哭成了泪人儿,可怜见的。邢夫人心道王夫人得势欺人,太猖狂了。
  “哟,发生多大的事儿,叫你这么说她。”
  王夫人便将刚才所见说给邢夫人听。
  邢夫人笑道:“我看未必见得是她的错。”邢夫人一句话顶在王夫人的胸口,意指所有的问题都出在王夫人的混账儿子宝玉身上。
  王夫人就知道邢夫人是来给她拆台的,当着她的面,她也不好太过严厉的处罚晴雯,毕竟这丫头曾是老太太身边的,邢夫人一旦给老太太上眼药,她可是会白白落下苦头的。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王夫人决定暂且放过晴雯。但并不代表她火气撒完了,王夫人转而说了宝钗两句。
  “你既是做妻子的,便该多上心去督促他学习,怎能纵容她和丫鬟们一起玩耍。她们没读过书不懂道理,你还不懂?”
  宝钗抿着嘴,点头认错:“媳妇知错,母亲教诲的是。”
  王夫人满意的点头,转头问邢夫人来此的目的,听了解释之后,便叫邢夫人去她那里坐一坐。
  邢夫人才懒得去观瞻王夫人的傲慢,笑道:“时候也差不多了,我还是先去老太太那边瞧瞧。”
  王夫人心知她怕了,得意一笑,由着她去了。
  殊不知邢夫人把王夫人的轻蔑看在眼里,心里计较起来。到了贾母处,邢夫人突然夸赞起晴雯来。
  “这丫头当真是伶俐好用,听使唤,人又长得俊儿,连弟妹都说她长得有几分像林丫头。”
  “是么。”贾母轻轻一笑,把邢夫人的话听进耳里,眼里别有一番意思。
  宝钗因王夫人的训斥,加之她自己的望夫成龙,坚持不懈的日日催促宝玉读书。宝玉本就不喜欢这个,开始因觉得有愧有宝钗,强忍着去读,日子久了,生了厌倦,把宝钗的话全当耳旁风,甚至有些时候像躲着王夫人似得躲着宝钗,宝钗显然变成了王夫人第二。
  宝玉有时候赖在贾母处不走,贾母看在眼里,料知她们夫妻二人的关系不大好,便有了提晴雯做姨娘的想法。贾母先把晴雯要回到自己的身边,意欲调/教一番,待宝玉和宝钗过了新婚之期后,再议。
  再说黛玉这些日子在顾府,一直过的和顺平稳。每日除了照顾顾凌的饮食起居,便只有和婆婆姊妹们闲聊相处。黛玉如此放轻松自己的生活,不为别的,就是希望她自己能有个好心情,因为在轻松的环境才更容易受孕。
  算一算她结婚也快有小半年了,肚子一直没有动静,公婆不急,许是急了却从不表现出来,黛玉这边可是真有点坐不住了。
  黛玉兴致缺缺的抚摸着自己的小肚子,心中无奈地感慨:这不科学。。。。




☆、第69章

  黛玉的月信如期而至;令她颇有些失望。那边刚打发人去回牛氏,这边肚子又不争气的疼起来。她连喝了两碗红糖水才稍好些;便被紫鹃等人扶到榻上休息。
  紫鹃照顾惯了黛玉的,对她的月信规律自然掌握的一清二楚。说来也奇怪;不管她怎么小心的防着伺候着;黛玉月信的第一日总是最痛苦的,小肚子总要疼上小半天才能过去。请了多少大夫医治,多少偏方调理都是没用的。紫鹃她作为一个丫鬟就更没有办法了;她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主子在睡梦中挺过这些疼痛。
  紫鹃坐在黛玉的床边做针线;等到合眼睡了,便悄悄地放下帐幔,挪到边上的凳子上坐着。她才没绣上一朵儿海棠花儿;外头隐隐约约传来说话声。紫鹃提着心的往床上望去;见黛玉仍旧睡着方松口气。她赶紧放心针线,出屋去瞧。
  “是哪个不长眼的在院子里乱喳喳?”
  紫鹃还没看清人,便不高兴的张嘴骂,院子里顿时消停了。待她定睛一看,竟是两个老资历,奶奶奶个王嬷嬷和周路家的,另有松竹、明兰两个小丫鬟在凑热闹。
  王嬷嬷和周路家的哪被这样骂过,俩人对看一眼,脸色都尴尬的不好看,默不作声。松竹、明兰俩丫鬟伶俐,也明白紫鹃为什么发火,赶紧凑到紫鹃跟前赔不是,真怪她们一时起得八卦心,忘了提醒王嬷嬷等人屋子里的主子还在歇息。
  紫鹃不觉得自己有错,当然不会去违心和她们二人道歉,只是语气软了几分。
  “要说什么躲远了说去,姑娘好容易睡下,受不得吵闹。”
  周路家的是何等伶俐的人,之前见紫鹃的脾气不好,再听这话里的意思,晓得主子有事儿了,赶紧笑着拉王嬷嬷赔不是,拉着紫鹃走远了才问黛玉的情况如何。
  王嬷嬷也扬眉问:“算算今儿个的日子是……大奶奶怎么样了?”
  紫鹃皱眉叹息:“还能怎么样,月信准时来了。奶奶倒没说什么,可我瞧得出她心里头难受,不巧肚子又闹起来,这不,才喝了两大碗红糖水,好容易睡着了。”
  王嬷嬷闻得此言面露失望之色,口上却说:“不着急,奶奶和大爷年轻着呢。”
  周路家的也赔笑称是,心里却奇怪,人家王翰林才娶得儿媳妇不足两月就已经有了身孕之喜,她家姑娘嫁进门一年了怎么还没消息。若说多少个大夫诊脉都说自家姑娘身子骨儿是没问题的,莫不是这事儿出在大爷身上?
  周路家的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赶紧收了心思。
  紫鹃问:“若说你们几个也是姑娘身边的老人,今儿怎么没了分寸?”
  “这事儿怪我,嘴巴大!”王嬷嬷自扇了个嘴巴,倒没用多大的力气。
  周路家的赶紧拦着王嬷嬷,口里叫着她老人家一把年纪了可别伤了自己,要错也是她们这些年纪小的太好事儿。
  “宫里头才传了消息过来,大老爷、老太爷今晚恐怕不归了。我寻思着是不是有大爷的事儿,也好提前告知奶奶有个准备,便多嘴去打听了,没曾想还真是出大事儿了。”
  “什么事儿?”紫鹃问。
  王嬷嬷左右看看,方悄声宣布道:“贤德妃薨了。”
  “原是这样。”紫鹃无所谓的点点头,以为不过是宫里头死个妃子,事儿挺大,不过和她这个小丫鬟没什么关系……等等,哪里有些不对,贤德妃?紫鹃瞪圆了眼看向王嬷嬷,见王嬷嬷郑重其事的对她点头,紫鹃才意识到这贤德妃可是贾家的大姑娘。
  紫鹃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当年贾母率荣府众人送大姑娘进宫的场景,她依稀记得大姑娘白玉般的脸上挂着一串串的依依不舍的泪珠儿。自那以后,紫鹃再没见过她,她脑子里对贾大姑娘的印象总停留在当年端慧小姑娘的形象。那般端慧灵巧的人儿如今突然香消玉损了,怎叫人不叹息命运的无常。
  “荣府里唯一争气的也没了。”
  王嬷嬷也跟着叹息:“世事无常,以前瞧着荣府人那般嚣张的模样,我烦,如今见她们连连唯一的一个靠山都没了,倒生了怜悯之心。以前在他们府上受过的气,竟不想去计较了。你们说说,谁还愿意向个垂死挣扎的人去讨要几文钱的债务?”
  “可怜,可气,可恨。”周路家的言简意赅。
  周路家的没有见识过贾家人,不过她曾从王嬷嬷的言谈中略微了解一二。她晓得这贾家一族里男丁不争气,媳妇们又各自算计;族里头撑门面的没有,败家的倒是第一。荣宁二府的骄奢纨绔的臭名声在京都城里早出了名,名声臭大街,连她这个不懂行的外乡人进京不满一个月,就已经被贾家的臭名气熏到了。偏偏在京都城长久生活的贾家族人不知道自家的情况,一如既往的嚣张得瑟。
  多行不义必自毙,荣宁两府的家业早晚会被这些不争气的东西们败光。
  紫鹃正欲继续,忽见看门的小丫鬟冲她招手,方知黛玉起了,赶忙吩咐人备好热水毛巾进屋里头伺候着。待黛玉梳洗完毕,周路家的和王嬷嬷等人方从外间跟进了里屋。
  “今儿你们倒来的全,有大事没有?”黛玉瞧着几人的面色不对,似乎心里头装着事儿。估计能让这几位计较的,想必是件了不起的事儿了。
  “也没什么,就是宫里头的贤德妃薨了。老太爷派人回来传话,说是今儿晚不回了。大爷那儿没什么消息,许是照常归的。”周路家的麻利的回答。
  不等黛玉回答,外头来了人,正是顾家老太太身边的一等丫鬟梨果。梨果手里端着一盅汤笑嘻嘻的进门,直奔黛玉这边来。
  “这姜枣花椒鸡汤是老太太吩咐我去熬得,照得是老太太以前常用的方子。老太太说她以前也跟大奶奶似得,一来月信就肚子疼,疼的死去活来要了命的,后来她母亲给她讨了个这法子,这汤具有温宫止痛的效果,既不用吃药就能调理身子,还养颜滋补。大奶奶尝一尝?老太太可是叫我眼盯着您喝下去呢。”
  黛玉笑着请梨果坐下,便开始品鸡汤,鸡肉的鲜中掺着姜枣的香味儿,喝进肚子里真是又香又暖和。
  黛玉用帕子擦了嘴,温言感谢:“我这肚子好受多了,难为她老人家惦记我,理应我这个小辈孝敬她才是。”
  “大奶奶太客气了,自打您进了门我们都喜欢得紧,老太太和大太太对您更是赞不绝口。她老人家时常和别人念叨您呢,说您是八竿子都找不到的好媳妇,她把您当亲孙女儿看得,必不会让您受什么委屈。对了,老太太还有一句重要的话叫我传给您,万事有她做主,叫大奶奶安心。”
  黛玉听此言,知道老太太是怕她担心子嗣的问题,派梨果来送汤安抚她的,叫她安心不要着急。黛玉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日子久了有时候禁不住便有些许的烦躁。毕竟在这古代,子嗣为题是很重要的。得幸是她嫁得好,顾家一家老小都通情达理。
  黛玉禁不住热泪盈眶,握着梨果的手亲自送她出门。
  等送走了梨果,黛玉琢磨起周路家的之前的话。贤德妃的死是早有预料的,只是恐怕她这一死,不但荣府不能消停了,宫里头也得出事儿。
  “老太爷不得空,必是要伺候皇上的,你们的大爷今儿个也必是回不来的。”黛玉转而对松竹道:“熬夜费心血,如今又是天寒,等晚些时候你吩咐厨子将老山参和乌鸡炖上,小火慢慢地煨着,到明儿个一早儿正好用。”
  黛玉又吩咐紫鹃早早的准备好顾凌的换洗衣物,估计他明儿个回来也只是扎一头,回头还得往宫里头去。
  等丫鬟们领命走了,王嬷嬷才拉着黛玉小声道:“你也别着急,该有的总会有的。”
  黛玉点头:“我倒有点想明白了,这事儿便顺其自然,该来的总会来。我过度焦虑反而不容易怀上,不是有句话么,无心插柳柳成荫,说不准的事儿。”
  “就是!”王嬷嬷见黛玉想得开,笑着点头。想起接下来说的事儿,脸色随即尴尬了些,心里想着不知该说还是不该说。
  “嬷嬷心里有事?”黛玉问。
  王嬷嬷尴尬的笑道:“也不算什么大事儿,就是得了一条荣府的信儿,许是瞎传的,不说也罢。”
  “哪里有嬷嬷这样的,挑了话头儿惹我有了兴趣又不说,我可不肯。”
  王嬷嬷懊悔的扇嘴巴,乱动眼珠子,纠结了好一会儿才道:“真不是什么大事儿,大奶奶还记得宝二爷身边有个叫晴雯的丫头吗?”
  “自然记得,模样十分俊俏的。”黛玉记得自己这只蝴蝶不知怎么扇走了袭人,晴雯反倒替了袭人的位置留了下来。
  “就是她,长得好,眼睛看得也高,我们都道她是丫鬟里头的小姐。”王嬷嬷嬉笑一声,继续道:“这宝二爷和宝姑娘才成亲一个多月,也不知怎么了,俩人闹得不愉快,他家老太太也跟着掺和,把晴雯提了姨娘。自这以后,宝二爷天天宿在姨娘房里,到现在这才多久的功夫,她有喜了。”
  黛玉听到这方明白之前王嬷嬷为什么支支吾吾的,原来她是怕自己听说晴雯怀孕触景伤情。
  黛玉见王嬷嬷松口气的模样,笑道:“好奶妈,你呀,我这心眼子还没那么小。”
  “就是,就是,真是我多想了。”王嬷嬷不好意思的赔笑。
  对于晴雯的事儿,黛玉也就一笑而过了,毕竟她人在荣府和她的干系不多。也不知她那般心高气傲的人儿遂了心愿,不知是福是祸;留在宝玉和宝钗身边伺候着,还赶在正妻之前怀了身孕,只恐怕后者会多一些。
  晚上,周路家的带着孩子陪在黛玉房里。等要到熄灯的时候,果然不见大爷回来。周路家的这回是真服了气的,一边服侍黛玉上床,一边问她缘由。
  “宫里头如果只是死了一个妃子,倒也简单,皇上根本勿需留下太傅等几位重臣。如今他留着他们,必然是因贤德妃之死的背后有别的干系,自是事关重大。他是御前行走,专伺候皇上的,会得闲?”
  “这道理我懂,往常大爷不归,总会派人特意来说一声的,今儿个却没有,我便以为……”周路家的有点琢磨不透冷冰冰大爷的做事儿风格。
  黛玉会心一笑,她懂他的意思。顾凌了解黛玉,知道她会由老爷子那边的消息推敲出答案,便不必再多此一举另外派人回来通传了。。。。


☆、第 70 章

  第二日一大早儿;顾凌和顾一泰、顾廉果然回来了;天儿还不没大亮;主子们都没起来;三人谁也不打算惊动;留在前院换装梳洗;只打发丫鬟各自回房去娶衣裳。
  
  老太爷顾一泰和顾廉泡了热水澡之后;一块儿到顾凌的房间找他,却只见丫鬟们舀着还有余温的热水;不见顾凌本人。老太爷正欲顾凌的去向,却见他带着一伶俐的小丫鬟进门;小丫鬟手里端着一大碗热腾腾的鸡汤,香气四溢。
  
  顾一泰和顾廉对看,皆笑着说饿了。
  
  松竹盛鸡汤的功夫,令吩咐小丫鬟头们把早准备好的米粥和爽口的小菜盛了上来。三个主子喝完鸡汤暖肚之后,便围桌而坐乐呵的吃起饭来。
  
  饭毕,老太爷净了手,直夸鸡汤好喝。
  
  顾廉也点头,赞道:“参是老参,鸡是嫩鸡,必是小火慢慢地熬着,把乌鸡的肉骨都熬化了的。那汤没个一晚上的功夫熬不出来的。可见我这乖儿媳是早早准备好的,顾凌你说说,她怎么晓得咱们会恰巧这时候回来?”
  
  顾凌微微一笑,不语,显然他不想把他懂得东西解释给父亲听。
  
  对于儿子的反应,顾廉倒是很满足,若是搁在以前这小子估摸连笑都不会,跟个冷冰冰的冰块似得。顾廉心里感叹万千:他幸好是娶了个好儿媳,大房已经比往常热闹了很多了,该知足。
  
  老太爷倒不认同顾廉的想法,他们老爷们一有事儿的时候回家根本没有个准点。孙媳妇能早早的准备着了,必然是一早儿吩咐厨子备着。在顾一泰看来,他们不管什么时候回来,这鸡汤也是能喝到嘴里的,这锅炖烂了人没回来,必然还有下一锅继续炖着。殊不知他忘了考虑黛玉和顾凌之间的默契,但凡不是出远差的活儿,顾凌从没有一整天不见黛玉的时候。
  
  顾廉意犹未尽,和老太爷赞道:“多亏他劝咱们回来,在宫里头吃食虽好,却也不知为何,食不下咽。”
  
  “油。”顾凌插嘴道。
  
  顾一泰和顾廉互看一眼,哈哈乐起来,确实如顾凌所言,宫廷菜式多以猪牛羊鸡鸭鱼做菜,大早上的眼盯着满桌子的油乎乎的肉自然吃不下。再说这御厨是根据皇上的爱好做的面食,给他们准备的也多是以猪油为辅料制作火烧、酥饼和酥饺子……
  
  天大亮,黛玉起了身,一手按在她身边的棉枕头上。她赶紧叫紫鹃来,问顾凌是不是回来了。
  
  紫鹃笑:“姑娘神算,大爷天没亮的时候和老太爷、老爷回来一回,大爷回来呆了一盏茶的功夫便走了。奴婢是想叫您的,大爷不许。”
  
  黛玉点头,起身让紫鹃收拾床铺,顺便叫她把顾凌的那个枕头换个干净的面儿。
  
  紫鹃正纳闷呢,昨晚大爷也没在这睡,何必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