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神棍贾赦-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们又问了几句,十阿哥与十四阿哥完美配合,将饕餮楼里发生的事仔细说了一遍,还特地提了贾恩候的光辉事迹,三位娘娘就动了心思。在宫里莫怕滚打的,大多信因果轮回、巫蛊灾祸……听说荣国府这位大老爷对相面、算命、占卜、看风水、制符画阵很精通,她们就忍不住多想。若此言非虚,倒应该好生笼络,让他帮忙在宫里摆个求子阵画个一举得男符,最好能搞个让人变美的药丸或者符水,后宫里的女人最需要的就是美貌和儿子。
若是有什么金榜题名符、美名远扬咒……那就更好了。
给宝贝儿子搞一套,立刻干掉太子坐上储君之位。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胤礽稳坐东宫这么多年,也该把位置让一让,换个人了。
娘娘们各怀心思,都想将贾恩候笼络到自己这边,若不成功,也不能让他同别家交好。这个事,老十和老十四并没有想到。就他们看来,笼络贾赦完全没有必要,那位……真的不是忠心护主的类型,按照他的说法,算命桌上无父子,给钱的就是大爷。
只要你出得起价,他就算得起命。
惠妃、德妃、宜妃先一步听说这事,腊八宫宴开始之后,老十这憨子再度提起,在老九和老十四的帮衬之下,康熙憋笑憋的好辛苦,“你们说的就是开君子别院的贾恩候?”
“回皇阿玛话,正是。”
“他真的给一个西洋女人出点子攻克老十三?”
……攻克这个词好像霸气了点,几位阿哥噎了一下,还是胤禛开口说:“因为担心那个符囊会对十三弟不利,儿子后来仔细盘问过,并不是拉郎配的东西,说是玄门符箓里面催桃花的,旺本人的运势,不是什么邪门歪道的东西。”
“桃花?”康熙侧头看了看御花园里的蟠桃树,这和老十三有啥关系?
“是玄门里对情爱姻缘的说法。”
这回懂了,就是女儿家恨嫁求夫君,和上庙拜菩萨有异曲同工之妙。
胤禛的解释康熙倒是能够接受。既然催姻缘只是让她和命定的有缘人提前相遇而已,并不是强制绑在老十三身上,早点让那洋妞婚配是好事。这些年,西洋人来大清朝的越来越多,尤其是传教士和商人。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为了收台湾,打了一场硬仗,说实在话,赢得太艰难。台湾人从西洋买了红衣大炮,同大清朝的水师血战了好几个月,因为是孤岛,各方面都供给困难,这场仗他们开头很猛,却后继无力,这才让施琅赢下来。
仗打赢了,高兴之余,康熙却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省。西洋人已经掌握了火枪火炮的技术,大清朝的还是骑马射箭挥大刀……还没近身就被毙了。在找到克制火枪火炮的办法之前,京城里的西洋人暂时不能动。
京城里,洋人以传教士居多,什么奎宁、傅圣泽 ……商人也不少,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就是威尔逊先生和他的爱女安娜小姐。他们是法兰西人,听说还是那边的贵族,身份不低。
几个月前康熙就听说老十三被个洋妞看上了,来势汹汹。虽然没准备让儿子同金头发绿眼睛的洋人联姻,他也没准胤祥做过分的事。
虽然偶尔会觉得西方的皇帝应该不会为了这些小鱼小虾大动兵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康熙掌管着大清朝万里山河,做什么事都不能率性而为。
之前还在想,他应该在四年以后的选秀中给老十三指婚……四年这么漫长的时间万一他守不住同洋人发生点什么……简直是皇家惨剧。现在好了,贾恩候这么一闹,四十九天见成效,到底是谁,那时候就一目了然了。
对京城里发生的事,康熙多少是了解的,荣公死后,贾家人就不太像话,府上没个扶得起的,长子是个只会吃喝嫖赌的东西,次子倒是勤学,脾气太犟,一根筋,天赋又不好。贾代善活着的时候深得康熙信任,万岁爷重感情,在荣公死后也想过适当的提拔贾家人,算是圆了念想。无奈这一家子男丁全是扶不起的阿斗。
后来在德妃宫里睡了个宫女,竟然是荣府二房的嫡女。
他会给贾元春一个名分放在永和宫中,就是看在贾代善的面子上,别看常在位份不高,好歹算是主子,还有个“春”字封号。对于膝下无子的爬床宫女……这已经是额外照顾了。
康熙本来没对贾家抱别的希望,却没想到会有惊喜。
就目前看来,贾恩候倒是个不错的,能够急朝廷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并且落到实处,自己掏腰包办君子别院,给读书人一片净土。老四等人对他都很认可,这说明并不是装模作样之人,没想到,荣公还是后继有人的。当初贾代善在朝堂上给过康熙太多支援,无论是撤藩还是收复台湾,即便太皇太后决然反对,即便满朝文武都泼他冷水,贾代善都能站对位置,这种忠臣的后代应该得到照顾。
康熙将自个儿面前摆的那晚腊八粥端起来,示意李德全接住,然后说:“朕感怀荣公,特别赐下这碗腊八粥给其长子贾恩候,希望他不要辜负朕的期待。”
端午赐粽,中秋赐菊,腊八赐粥,除夕赐饭。
这是皇家最时兴的,所有人都在等,他们想知道万岁爷赐下的第一碗粥是给谁家的。明珠和索额图希望都很大,他们是朝中最位高权重者。真相来得太快,简直让人接受不了。这碗在御案上摆过的粥竟然给了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荣国公贾代善长子。
情况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未来走向未知的地方。
腊八宫宴的气氛变得有些古怪,就算后来纳兰家和赫舍里家都得到了御赐的腊八粥,那种仿佛吃到死苍蝇的恶心感觉还是不能消散。
各种节日都是大家族的战场,拼的就是在万岁爷心中的地位。这回倒是稀奇,竟然被那么个败类抢了先。官老爷们都准备去见识一下贾恩候是个什么人,几位阿哥倒还镇定,人家有本事,怎么好都是应该。
因为是御赐的第一碗粥,李德全亲自走了一趟,他提着食盒站在荣国府的院子里,底下跪了一大堆人,李德全将康熙的口谕念出来,然后将食盒递出去,示意贾赦来接。
( ⊙ _ ⊙)——府上所有人都是这个表情,全惊呆了。
贾赦的第一反应是,那些个碎嘴阿哥回宫之后肯定给他宣传了。
第二反应是,这也是好事,从今以后,保准财源滚滚来。
第□□应是,这粥不是剩下来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第二更(^U^)ノ~YO
看到有姑娘说上章重复了一小段,我检查了后台,我这边没有,应该是抽出来的~
我写的和历史基本不符,还在上学的姑娘千万不要当真23333
今天没人逼我吃药,感觉自己萌萌哒~!
☆、第035章
直到李德全离开荣府;说完口谕;直到贾赦接过他拿来的食盒,直到他从府上离开……贾家众人都没反应过来;大老爷将御赐的食盒交到便宜儿子贾琏手中,亲自送李德全出去。他没发红包;只是在对方离开之前说:“李公公稍等;我有一言相赠。”
李德全果然停下来;他道:“杂家只是个阉人而已,受不起大老爷这般对待。”能够坐上宫里太监总管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辈,李德全不像前朝厂督那样文武双全;看人的眼光却错不了。这段时间,他越来越多的听到贾恩候这个名字;起初是君子别院开张之前;四阿哥在万岁爷跟前说起,之后频率越来越高。一般而言,一个人很难同所有阿哥交好,皇子都是有站队的。就好似四爷无条件支持太子,九爷全力为八爷收买人心一样。
墙头草绝没有好下场。
立场不同是不能愉快玩耍的。
就他所知,朝中大臣已经有了初步划分,有四派。
太子党是强势,对其他阿哥有绝对压制。一三八都在卖力的笼络本朝重臣,他们选择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做法,三方联合,制衡太子。万岁爷还不到知天命之年,前朝只是初现争端,局势还不算紧张,即便如此,众阿哥也没有好到天天腻歪在一起的地步。
是贾恩候。
只要他在的地方,就鲜少有争斗。
仿佛从一开始,这位玄门大师就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本朝皇子,给他们打下一个深深的烙印,他就好似五台山上智空大师那样,不为任何人谋私利,只要是深陷迷惘,都能去他那里听禅。
这位大清朝第一太监显然误解了。
贾赦的确有智空大师那样的本事,却没有那么高的道德修养,他死要钱。
误会总是美丽的,因为将贾赦摆得太高,李德全完全没有想过要从他手里拿封赏,世外高人哪会做这种俗事?
非但如此,被叫住的时候他还好脾气的等贾赦把话说完,玄门大师的指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听到的,头两日京城传言说老康亲王的庶福晋就是因为他一句话才能活到现在,否则早就断气了。这种能窥天地的大能者竟然主动点拨他,李德全拿出平时听康熙训话的态度,注意他说的每一句。
“我观你面相,幼时困苦,进宫之后也吃了不少苦,因为跟对了主子才扶摇直上。你一生中有三次大劫,如今只过其一,若能安然度过余下两劫终其一生大富大贵不可言,若度不过……恐怕就没有以后了。”
……别家算命的都要先说好话,然后来个转折,他一来就放大招,生生把李德全吓住了。仔细想想,过去吃的苦虽然多,真正危及生命的只有一次,便是董鄂妃横行后宫,万岁爷还是个小阿哥的时候。
孝献皇后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也是顺治爷深爱的女人,入宫的头年就被封了“贤妃”,之后一个月时间,晋封皇贵妃,顺治爷还为她大赦天下。
晋封的理由是,后宫之中温顺端良没有能超过董鄂氏的。那时的皇后正是如今慈安宫太后孝惠,她姓博尔济吉特,是孝庄的亲侄女,被晚两年入宫的董鄂氏打肿了脸。
便是有孝庄太后压阵,皇后依然形同虚设,大权都被董鄂妃握在手中。
自古红颜多祸水。
自古祸水多薄命。
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进宫,一年以后就生了四阿哥。先皇欣喜若狂,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这是朕的第一个儿子”,还为他主持了祭天仪式,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因为董鄂氏一人,在一年之内,先皇两次大赦天下,还想要立庶出的阿哥为太子,孝庄岂能容得下?后宫之中腥风血雨,动荡了很长时间。那时李德全是三阿哥玄烨的贴身太监,在宫里受的委屈屈太多。
跟着个不得宠的皇子,在后宫里讨生活是很艰难的。
他为了主子吃了不少苦,真正的灾难在四阿哥出生的第三个月到来,这位集万千宠爱与于一身的小主子突发疾病,三天之内就生命垂危,董鄂氏哭成泪人,先皇搜查整个后宫,不知怎么的,就怀疑到了佟妃身上,连带着三阿哥玄烨也生死一线。
李德全挨了不知道多少顿板子,夹过手指,扎过针……他撑下来了,没说任何胡话。后来孝庄太后主持大局,用铁血手腕整顿了后宫。备受瞩目的四阿哥虽然去了,董鄂妃还在,先皇将心思放在爱人身上,他们才度过危机。
也就是因为这一遭,即便是登基之后,亲政之后,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康熙依然没怀疑过李德全的忠心。
自玄烨登基,改年号为康熙,到现在已经四十年。刚开始的时候同辅政大臣斗,同鳌拜斗,为撤藩同吴三桂斗,为收台湾同太皇太后起争执……康熙二十年之后,皇位基本就稳了,又过了几年,孝庄太后就不再插手前朝事,李德全的地位也步步高升,如今已是本朝第一人。不客气的说,他对康熙的影响力比后宫里的娘娘大得多。
李德全以为自己已经苦尽甘来,没想到,还有两次灾难。
人活着简直太艰辛。
“您继续说——”
他希望听到更详细的东西,却不知道贾赦并非厚道人。
大老爷摇了摇头:“从面相上只能看出这些,具体是哪年,是火光之灾还是血光之灾也不好说,得排八字看过才知道。看你的面相,近期没有大的灾厄,脸上奴仆宫的位置犯赤色,要当心手底下奴才犯事。”人家辛苦跑一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贾赦说的话不好听,有用就对了。
李德全果然将这番话记在心里,他点头说:“多谢指点,今日多有不便,咱家日后再同恩候先生详谈。万岁爷将第一碗腊八粥赐给先生,意思已经很明白,您要好生把握机会。”这种事,点到为止,李德全说完转身就走了人,贾赦也没在门口痴痴凝望,看他走了也就跟着转身进门。
算命之人鲜少能算准自身,除了每天会看看气色之外,贾赦从不推演自己的生辰八字,说实在的,看到李德全的时候,听说康熙给他赐了腊八粥,贾赦心里挺诧异的,然后他想起白天在饕餮楼的事,就释然了。
当皇帝的最喜欢收集能人异士。
换了别人恐怕欣欣然就要抱住宫里伸出来的粗大腿,可惜,贾赦志不在仕途。
他一进门,就对上各种眼神。
有欣喜的,有羡慕的,也有笑里藏刀的。
史太君是真高兴,她虽然一直不怎么喜欢大房,到底是亲儿子,他被万岁爷看中也是家族的体面和荣光。史太君从来没这么认真的夸过贾赦,好话说完了之后,才问这是怎么回事。大老爷骨子里重规矩,尤其是“男主外,女主内”这一条,爷们在外头做的事回来还报告?那不是太没尊严。
毕竟是亲娘,他没用对邢夫人说话的口气,“白天同几位阿哥在饕餮楼里小聚了一场,听说今晚有腊八宫宴,恐怕是他们在万岁爷跟前提起……我那别院在万岁爷那里是记了名的。”
这样就能得到太监总管李德全亲自送来的御赐腊八粥?
太随便了吧。
史太君直觉有内幕,思来想去又没个所以然。
赦儿近来没做了不得的事,想来也只能是因为这个。史太君坐回上位,笑道:“万岁爷是明君,对天下学子关怀备至,老大做得不错。在万岁爷跟前挂了名,我们荣府就算回到了权贵圈,你们兄弟应当友爱互助,都博个功名回来。至于君子别院要继续办下去,缺钱就来找我,这个绝不能丢。”
若是从前,王夫人早就站出来抗议了,今儿个她却没有立场。老太爷死后,府上就没再接过御赐的粥,这都多少年了,没想到还能挣回体面,而且是靠大房。
她之前总说君子别院烧钱,读书人怎么样管她们屁事,有那闲钱还不如给元姐儿送去,好歹是有封号的常在,只要能疏通关系,要爬上妃嫔之位不难。元姐儿的相貌是极好的,怎么看都有大福气。
虽然没当着老太太说,在薛姨妈那边,她是抱怨过的。
别院开了二十来天,她就被打肿了脸。万岁爷没有给元春升位份,而是赐了大老爷腊八粥,还是由太监总管李德全送出来的。
王夫人脸都红了,心里尴尬得很。
想说两句话恭喜贾赦都不能。
贾政也没比王氏好到哪儿去,在他心里,大哥就是个不学无术专走邪门歪道的,没想到竟然被万岁爷褒奖了。他在工部干了这么多年,兢兢业业,每年政绩考核的时候连“上”都评不了。为什么万岁爷会无视他为大清朝做的贡献,反而助长外邪之风?
他每天手不释卷,不是在充实自己,就是在忧国忧民。
这么高尚咋就比不上除了吃就是睡就是骗人的大哥呢?
二房这两位心里膈应得很。
大房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风景。
邢夫人脸都笑烂了,贾琏小心翼翼的抱着那个宫廷御用食盒,生怕手抖摔了里面的宝贝,王熙凤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公公果真有本事,跟在他身后才能有肉吃。
客居在荣府的薛家三人以及跟大房住的林黛玉也都在笑。
黛玉是在庆幸自己听了父亲的话。
薛家母女已经盘算着怎么利用贾赦搭上贵人……听说贾大老爷油盐不进,唯一喜欢的就是钱,要说别的,薛家没有,金银财宝简直多如牛毛,相信会合作愉快的。
这天的腊八宴宁荣二府是一起办的,宁国府那边拍马屁之声不绝于耳,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能沾贾赦的光。大老爷当场面话听,笑而不言。本来,荣府大房是被嫌弃的存在,贾赦这么长脸,无论主子还是奴才,全都说不尽的恭维话,取代死去的原主成为荣国府大老爷已经有好几个月,这还是头一次,气氛如此和乐。
史太君心情好,什么都好说,完全不翻脸。
唯独在讨论怎么处置这碗粥的时候,她和邢夫人起了争执。
按照邢氏的意思,应该把这碗粥供起来,这可是大房得的御赐之物。史太君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想要让大家都沾贵气,一人分一勺。贾赦打心底里赞同倒霉婆娘的话,谁知道这碗粥有没有人吃过。在他表达心意之前,就接受到府上所有人期冀的眼神……话到嘴边,拐了个弯。
“这也不是能长久保存的东西,供起来没意思。依我看就照母亲说的,分下去吧。”粥不就是用来喝的么。
贾赦这么说,史太君就更高兴了,她连连夸赞大儿子懂事。“分之前先去祠堂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列祖列宗,咱们贾家到底是受庇佑的,苦尽甘来了。”
☆、第036章
荣国府加上宁国府;加上薛家三口;加上林黛玉……几大桌子人瓜分了那晚御赐的腊八粥。人太多,分下来每人只得半勺;他们还细细的品,好似在吃什么山珍奇味似的;到贾赦这里,他也跟着舀了半勺;没怎么尝味道就咽了下去。
倒不稀罕御赐的腊八粥;而是怕落人口实。李德全都说了这是万岁爷赐下的第一碗,指明要给他的;让阖府一道沐浴圣恩无可厚非,他本人却不能半点不沾。
虽然这极有可能是贵人吃过剩下来的。
虽然仔细想想就觉得食欲不振。
贾赦从前是市井小民,对他而言;这种华而不实的上次还不如真金白银拿着踏实,这是一种“有钱走遍天下”的心态,简单地说就是穷怕了。这几个月见的贵人多了,阿哥随身携带的玉佩都得了好几块,不用看就知道那也是御赐的东西。
那种虽然的确挺光荣但是没觉得多稀奇的感情该怎么形容呢?
阿哥们是万岁爷的亲儿子,难道还不如这些死物珍贵?
活生生的皇子都见过,一碗粥算个屁!
会这么想的当然只有大老爷,贾赦陪着他们分完粥,就想回去歇了,史太君和邢夫人之间的争执却还没完。邢夫人秉性愚弱,无论是在面对从前的正版贾赦还是如今的神棍大老爷,都是完全的奉承,基本没什么主见。她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只要钱财经了她的手,想拿回来,就不容易。从这个方面看,两口子还真有共通之处。
邢夫人是个死抠门。
平时为百十两银子就能动半天心思,看到盛粥的御碗,她就走不动路了。那碗是珐琅彩瓷的,明黄色,上面是大清山河图,只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万岁爷御用的,珍贵极了。
有句话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别看邢夫人平时唯唯诺诺,关键时刻,却迸发出无限的能量。她下定决心要将这个碗护住,好歹是万岁爷赐给自家相公的,难不成还要充到公家去?
这可不是能在大街上买到的破烂,而是明黄色的珐琅彩瓷碗。
这么说恐怕不能显示它的珍贵,珐琅彩瓷是康熙帝授意,造办处创制的新瓷艺品种。头几年才盛行起来,这是宫廷垄断的东西,所需图式皆是由造办处下属的如意馆拟稿,经万岁爷审定,由宫廷画师依样描到瓷器上,全都是纯手工制造的精品。这是除非圣上赏赐或者太监偷卖,否则绝不会在民间出现的东西。
邢夫人其实不知道这些,她一眼看中的是这个碗的颜色。明黄就算在宫廷里也不多见,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这种级别才能使用。若是私藏,一旦被发现是要遭惩处的,这个确实万岁爷赐的,她能光明正大的拥有。
虽说平日里想法差很多,在这种时候,史太君、邢夫人、王夫人心里的念头却惊人的相似。看老太太没有把碗还回来的意思,邢氏开口道:“粥也分完了,这碗总该让我们拿回去留个念想,毕竟是万岁爷赐给老爷的东西。”
平日里无论邢夫人说什么,史太君都能指着她鼻子斥骂,大儿媳妇从来荒唐,鲜少能说出几句人话。今天的情况却不同,一定要说的话,不占理的还真是自个儿。史太君动了动脑筋,说:“老婆子自然知道这是万岁爷赏给赦儿的,老爷在的时候,他们两兄弟都没闯出名堂,如今老大争气了,也得让老爷高兴一番。依我看,这个碗暂时供在祖宗祠堂里,满一百天再拿回大房去。”史太君看似在回答邢夫人的话,实际却是对贾赦说的,大老爷完全不纠结,就答应下来,爽快得让大房这边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好像有哪里不对。
大老爷这种死抠门竟然没急着把宝贝攥在手心里,由着老太太安排。
这简直违背常理,不符合他们对贾赦的界定。
包括贾琏在内,都迷惘了。
愚蠢的凡人怎么能猜到大师的心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