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穿成林海-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皇的。
  话说~阿~芙~蓉这玩意儿不那么常见,但不至于没人了解;混在丹药里,就算没有现代的药物分析仪器,就凭丰富的经验和善于发现细节的双眼,宫里那群太医也决不至于无人发觉。
  所以这里水有多深还用说吗……这样想来,圣上的态度也挺耐人寻味了。
  林海很有自知之明:他始终觉得,天下不缺聪明人。他能猜到的事情,圣上未必想不到。
  不过为保万无一失,他可以试着引导圣上以及义忠王发现真相,至于亲自出头和盘托出……还是算了吧。
  不过这次林海还真猜错了:圣上确实不知道。
  经过这些年父子之间数次斗法,彼此身边埋下的钉子基本拔了个干净,剩下个把漏网之鱼也挤不进心腹的圈子。
  在与父皇彻底翻脸之前,圣上并不想横生事端。
  害他二哥无子且疯疯癫癫,还有他数个儿子都自私艰难的罪魁祸首,乃是贴身伺候父皇的令太妃。
  圣上已然查探至此,却依旧没有轻动……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父子全面争斗,内忧外患齐齐~爆~发……圣上还没准备好啊!
  另外,一国之君哪能少了阴暗面……
  这么说吧,纵然圣上知道他父皇离不得的丹药八成有些问题,但若是他父皇因为这丹药早些“飞升”,圣上求之不得不至于,但在愤怒和哀痛之余,肯定会暗暗松口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林海打发走便宜内侄,坐在案前赶紧给义忠王书信一封……
  先是给王爷报喜:王妃安好,之后夸奖世子足足用了三大段。在信的末尾,轻轻提了一笔宁府着人南下购药,以前从没听说宁府有此前例。西南云贵乃是忠顺王地盘,宁府派人去西南总觉得哪里不对。
  这封信林海一气呵成,写完重读一边,自觉无需更改,又亲自封好,预备明日送到义忠王府,与王妃、世子各自的报喜信一起送至前线。
  忙完正事,林海离开书房直奔内宅。一进门,就见他媳妇搂着黛玉,母女两个正有说有笑。
  林海好奇道:“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王禅和黛玉此时齐齐站起身子,走了几步,一左一右挽住了林海的胳膊。
  王禅笑盈盈的,没说话。黛玉主动解释道:“母亲要给我换个先生呢。”
  林海笑问:“一瞧就知道你乐意得很。”
  黛玉一点都不犹豫,“女儿得好生谢谢母亲。”
  却说黛玉如今在王家读书——王家正经诗书传家,这样一个兴盛了数代的大家族,底蕴远非宁荣两府可比。
  王家专门给家里的女孩子办了学堂,教授四书五经,甚至六艺……也就是射御两项比较粗浅,其余四项的要求居然跟他们家男孩子一模一样。
  林海打听过王家女学的口碑,比较满意,这才把女儿送了过去。
  作为跟王家没有血缘关系的表姑娘,黛玉在王家可一点都不受欺负,反而比在荣府更受追捧。
  因为黛玉的同学们都是十几岁的大姑娘,已然懂事:黛玉她爹才四十出头,可就是户部左侍郎啊。
  反正就是黛玉在王家读书读得好好的,王禅今儿忽然就说再给黛玉换个老师……
  王禅恰在此时开口,“老爷可记得我十三哥?他丁忧在家,算算日子还得再待一年半,横竖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他教几个丫头。”
  王禅的十三哥是她的堂兄,单名一个祈字,二甲第五名进士,丁忧之前的成都知府……居然肯点头专教几个女孩子。
  “媳妇你越发厉害,”林海由衷赞了一句,同时又挺好奇,“怎么说服人家的?”
  王禅道:“老爷大姑娘都乐意,我就明儿回去跟他说。”
  黛玉掩口道:“母亲怎么能先斩后奏?”
  “他欠我人情呢。”王禅大方道,“四书五经什么的,我瞧着咱们的大姑娘若能上考场,举人都是稳稳的。”
  这是真的过誉……黛玉现在的水平,秀才是稳稳的,若是考举人,就算能中也是吊车尾的那种。
  黛玉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学问没那么好,但被夸还是很高兴。她小脸微红,轻声道,“母亲取笑我……”
  王禅坦然道:“我娘家的女学什么模样我能不知道?大姑娘在女学只怕也学不着什么了。我十三哥……不是我自夸,他的学问和为人在我这一代都能排得上前三。再说十三哥又不独独教你一个,还有我内侄女儿们呢。我估计十三哥教你们,也就是教你们读史。”
  林海立即道:“这可太好了。”
  在林海看来,黛玉就是诗词读得太多,才既理想又浪漫,而常读史书的人往往比较务实……
  你得承认艺术灵感大多源于痛苦……艺术家那么多,不差黛玉这一个。作为父亲,哪怕是半道接受的父亲,林海也希望女儿能有个美满的人生。
  因此自打把女儿接回来,就不遗余力地灌输“才子只要欣赏一下就好”这个观念,还拿元稹做例子跟闺女说过一回:老婆刚死……前一刻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扭头就找上薛涛了……你哪怕给个一两年时间缓冲一下,装一装都不行?
  所以元稹这位大才子悼亡诗里的痴情真不真不知道,风流绝对货真价实。
  为啥拿元稹当例子?因为他写了《莺莺传》,之后被改编成了《西厢记》。顺带一提,元稹他老婆韦丛出身赫赫大名的京兆韦氏。
  黛玉听得……兴致很高,跟爹爹一起聊八卦绝对是个很新奇的体验。
  而且显而易见,黛玉把父亲的话全都听进去了。
  闺女的观念正超着他所希望的方向一路狂奔,林海十分欣慰。
  无奈今后公务繁忙,林海可能不会有太多时间教导女儿,所以有个十分靠谱的老师可以教女儿,他也不掩兴奋之意。
  于是他嘱咐他媳妇道:“挑个日子,咱们一家三口上门拜访。”又转头对黛玉道,“从你自己的小箱子里选点好东西,预备送你新先生。”
  手头很有几样拿得出手的名人字画,“小富婆”黛玉应得干脆极了:二甲第五名的先生那是想有就有的?
  一家三口又说了会儿话,到了该歇息的时候,黛玉告辞回房休息。
  就剩夫妻两个,话题自然就转回了……义忠王府。
  林海对义忠王世子的评价很高,“心大才能站得稳,更能活得久啊。”
  王禅再次一针见血,“二表哥不做太子又如何?他,”王禅指了指太阳穴,“大好之后乐意给他做儿子的宗室都能绕皇城一圈儿了。若非二表哥真心喜欢四皇子……未必轮得到四皇子呢。”
  如今宗室里说了算的王爷基本都是皇子或者是皇子的后代,但别忘了这些王爷们曾经有多少同为皇子的兄弟,如今只能顶着个名头领着俸禄过日子?
  林海捏了捏媳妇的小手,故意幽怨道,“你可真维护你二表哥……”
  其实,林海本该吃个醋的,但他媳妇这副袒护二表哥理所应当的模样,反倒让他生起逗逗媳妇的心思。因此他这话虽然说得余韵悠长,可配上一个大大的笑容,就没啥说服力了。
  饶是如此,王禅闻言一怔,“啊?”她吓了一跳,“跟老爷说过,二表哥待我最真心。他大我快二十岁,是拿我当半个女儿待呢。”
  林海摇头笑道:“我记得。你是在为你二表哥抱不平。”说完就搂住他媳妇的腰。
  “为什么呢?”这句话已经呼之欲出了。
  俊美的丈夫深情地凝望着自己……王禅抿了抿嘴,心里狂跳:怎么办?根本拒绝不了!
  作为一个耿直的外貌协会终身会员,她同意嫁给比她大十多岁的林海,就是因为二人见面那惊鸿一瞥;她跟黛玉处得来,最初的原因也是因为黛玉是个大美人儿,她愿意先讨好一下这个小姑娘;至于她幼年就爱黏着昔日的太子,现今的义忠王,也是因为人家长得好,在整个宗室都是排得上号的好相貌。
  偏偏这拥有高颜值的三位,都是貌德才艰巨的人物……于是这点爱好尤其是这份直觉,王禅自觉完全可以继续下去呀。
  “当年一众表哥我都见过,唯独二表哥长得最好,笑得最真。那会儿太上皇对二表哥也是真疼,待圣上也是一片慈父之心。可惜令妃,就是现在令太妃入宫后,”王禅低声道,“堪比杨贵妃了。杨贵妃长什么样我是无缘得见,但令妃当年容貌之胜怕是要胜过咱们大姑娘几分。论娇艳风采……”王禅灵机一动,“跟谁有点像……就宁府前阵子没了的那个……”她仔细回忆了一下,“蓉大奶奶。”
  林海深吸口气。他从他媳妇腰间收回手,直接就按在自己的额角上,“宁府没了的那个,听说跟穆家有牵连。”
  王禅点了点头,“我知道啊。但我头回见着令妃娘娘的时候,不知道呀。”
  林海听了,一指头戳向王禅的额头,“你见令妃时多大?贾蓉他那个小媳妇有多大?”
  王禅捂着额头讨饶道:“哎哟,我的老爷,昔日宁国府是谁当家?那位何等厉害还用我说?”
  秦可卿据说就是贾代化给曾孙挑选的媳妇儿。贾代化本就知道秦可卿出身亦在林海预料之中。
  “秦氏乃是那位明面上因为贪墨而自尽的将军……的外室女,”王禅将她所知娓娓道来,“实际上就是因为他的出身败露,于是不得不死。令妃顶着此人族妹的名头入宫,结果什么事儿都没有。”
  这点很容易说通。林海道,“正经拿到朝堂上,也不会如何,毕竟祸不及出嫁女。再说家大业大人口多,每个人想得都不一样。”
  再说,宗室必有人因为利益与如今能影响北狄朝廷的穆家有往来,那么穆家中也难保没有一两个给圣上通风报信儿的“另类之辈”。
  所以只凭人家是穆家人就该杀,未免太偏颇。
  王禅忽然靠到林海怀里,压低声音道,“我也就是跟老爷说一说……令妃算计二表哥他们,八成是有太上皇默许。就不说她是不是敢——当年令妃族兄那案子就是二表哥亲手督办的,令妃记恨在心……她当然是敢的,但她身在宫中若非太上皇默许,想算计二表哥都算计不到。”说到这里,王禅不由冷笑,“二表哥被废之后肃端王他们才变本加厉地欺负二表哥,多次给圣上难堪。”
  林海拍拍媳妇的后背,“你二表哥当真不容易。”
  当年太上皇疼义忠王真是疼到骨子里,然而无情起来也是……挺让人长见识的。
  君要臣死,父要子死,被废之后的义忠王当时会有多绝望有多痛苦,他寻到机会反弹起来就有多厉害。
  王禅叹道:“谁说不是?外祖父就是因为看不下去才忍不住偏心啊!”
  也就是说岳家和怡安王府都是偏向圣上和义忠王这一边了。
  虽然岳家已经表现得比较明显,但怡安王府的态度若非王禅这番话,林海也不好笃定。
  想起依旧跟着太上皇的荣国府……林海不免暗叹一声。
  其实他挺能理解贾赦贾政这二位舅兄:他们大约是真心心向太上皇,万一败了还有贵妃元春在不是?这等于两面下注,稳赚不赔……个屁。
  如果贾赦和贾政真是这么想的,林海只能说他们太天真,翻翻史书,哪回新君上位之后——包括收回君权,真正的亲政在内,能不搞清算的?不搞清算哪有地方封赏功臣啊?不封赏功臣……没好处谁跟着你这个皇帝混?
  林海于是有感而发,“可怜荣府……我那个实心眼儿的侄子。”说着自己也乐了。
  王禅嫁过来后,带着黛玉多次前往荣府,把荣府的老太太、太太、奶奶和姑娘们挨个观察了好几回……便逐渐放了心,不再把荣府的女眷们特别放在眼里。
  之后再看荣府二位老爷的言行,尤其是关键的抉择,她就更安心了:荣府那就没几个明白人。她不用忧心老爷会在两个岳家之间左右为难。
  林海不管宁荣两府那三位老爷,却很乐意提携宁荣两府的小辈……此举在王禅看来,正是老爷念旧情的表现。
  虽然可能因此生出不少乱七八糟的闲气,给自己也带来些许麻烦,但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贾琏这个荣府长房二公子,王禅也见过了好几回,比起京中其他勋贵人家的继承人,她当即实话实说,“也是难得。这位二公子的确是个憨实的。”
  贾琏好色,荤素不拘喜新厌旧还不怎么负责任都没错,但说起谋财害命,他真是一样都没做过。反而在他老子看上别人的家传之物,贾雨村知晓后便害人家倾家荡产时,他说了句公道话,最后为此……好像还挨了顿打。不过他挨揍归挨揍,之后贾琏依旧我行我素。
  另外,他也不赞同凤姐儿为收拾赵姨娘而把彩霞配给旺儿儿子的举动。
  就冲这两样,林海早就决定力所能及时能提携贾琏就提携一下。现在想想,因为做了场梦,贾琏满脑子都是如何避免自家和梦中一般称为彻头彻尾的悲剧,好像没心思再去偷腥……
  这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林海思量一番,又把宁府那点“异动”告诉了妻子,“烦劳媳妇留点心……”
  秦可卿那点身世,落在王禅眼里,跟明镜似的毫无隐秘可言,照此推测,恐怕知道秦可卿乃至于穆家那点底细的权贵虽然不多,但也……绝对不少。
  林海这话的意思就是请他媳妇向岳父以及怡安王府那边都报个备。
  王禅痛快应下,想了想还是说了句大实话,“肃安王和忠顺王算计二表哥我信,但连太上皇一起害了我却是不信的。”
  义忠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多次表示迟早得收拾肃端王这个毒瘤: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大幅挪用户部钱款,顺便中饱私囊的行为不能再姑息下去了。
  而且他不仅说了,他还动手了,削掉了几个肃端王的心腹干将,然后补上了他自己的人。
  肃端王当然得拉着忠顺王一起对付太子。
  “我也相信他们没这么丧心病狂。”顿了顿林海又道,“太上皇那边只怕也有难言之隐。”
  他媳妇提起太上皇的语气,正显示着怡安王等部分总是对太上皇这些年做法的态度:吃药修炼,偏听偏信也就算了,到了虎毒食子这一步,大家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不过说起太上皇,那些了解内情的宗室王爷们只能以“妖妃祸国”的名义怒骂令太妃一通,可眼前只剩完全信得过的自己人,就肯说心里话了。
  比如现在的王禅。她正色道:“太上皇只怕心里‘明白’着呢。”
  她才不信令太妃能把太上皇蒙蔽了去。实际的意思不就是错儿都出在太上皇身上呗?
  林海点了点头:我媳妇也明白着呢。他最欣赏的地方就是他媳妇立身很正。
  话说林海这夫妻俩相谈甚欢,拉上被子两人都能睡得沉,而距离林府不太远的义忠王妃灯红通明……至少灯红通明到半夜。
  林海一家子告辞之后,义忠王世子立即召见父王留给他的心腹,以及他自己的手下。短暂的商议之后,他下令盯住王府所有出入之处,同时让信得过的总管待命……而后他直奔内宅求见王妃。
  王妃本都换了衣裳准备歇下,骤然得到继子求见的消息难免惊讶。
  王妃那个心里有鬼的女官已经预感不对,此时便上前扶住王妃,轻声劝道,“这么晚了……世子……”
  话说得断断续续,她还不忘给身边那个一样心里有鬼的女官递了个眼色。
  那女官没有别的办法,也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却在慌乱之下有点口不择言,“世子这个时候求见王妃,谁知道想些什么……”
  王妃经历过大风大浪,怀孕反而让她越发警醒:两个心腹女官的态度不对。
  屋里此时还有一个嬷嬷,一个内侍,王妃站直身子,把胳膊一收,便吩咐道,“请世子进来。你们先下去。”
  那个胆大心也大的女官不是没想过挟持王妃,但这种事一旦做了全家都得没了脑袋!她又心存侥幸:万一世子过来,乃是因为前线有王爷传来的消息呢。
  规规矩矩告退,除了王妃的屋门就想着赶紧找人把消息送出去……那边的主子早知道消息也好告诉她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然而她打发的小丫头刚出正院,就让王府大总管抓了个正着。
  而世子坐在王妃下手,把“林海发觉两个女官有问题并主动提醒他”前前后后说了个仔细,只略去林海告知王妃与世子妃腹中男女的判断这一部分。
  王妃闻言,抬了个屏风挡在自己身前,就把等在门外的王府大总管和侍卫统领叫进门来。
  不到半个时辰,大总管已然带着那两个女官的口供前来:在王府的内院二管事那儿线索断了。
  王妃垂眸静静听完,轻叹一声吩咐道,“罢了,跟了我这么多年,留个全尸吧。”
  做过太子妃的义忠王妃怀孕时一点都不避讳“死啊活啊”的,她侧头望向义忠王世子,“回头跟王爷那边提一提吧。过些日子,咱们请林大人一家再来坐坐……得好生谢谢人家。”
  作者有话要说:  我妈去医院时把我的药也领回来了……蓝瘦香菇,真要喝吐了喂。
  ………………………………
  提起西南是因为男主户部任满就要督抚西南啦。


☆、第60章 第六十回

  然后……这就完了吗?怎么可能!
  就算义忠王不在京城,义忠王府被这样兜头挨了一耳光,还能“不服憋着”?未免太小瞧世子,尤其是义忠王王妃了。
  令太妃他们动不得……因为动令太妃就等于动太上皇,不过找个有点干系的出出气肯定不在话下……比如肃端王。
  所以,隔日林海跟衙门里跟上司闲聊时,户部尚书郭拯就以“趣闻”开腔,“肃端王家的老四昨晚从酒楼里出来不慎落马……据说破了相。”
  什么不慎落马啊?
  八成是把肃端王家的四公子围堵在某个漆黑的小巷,再套上麻袋狠狠揍上一顿。
  林海听了就笑:这报复方式略显孩儿气……当然,还得看看后招。义忠王妃险些一尸两命,这事儿哪是挨顿揍就能算了的?
  话说,义忠王世子本想暴揍肃端王世子的。
  可惜肃端王只一个嫡子,王爷王妃爱若至宝。加上肃端王世子自从去年丢了颜面,如今不大随意出门,每次出行还都阵仗颇大,在义忠王带走不少王府好手的情况下,义忠王世子还真不太好对肃端王世子下手。
  除了世子,就属肃端王的庶出四子受其父器重,此君又经常代表肃端王府出门走动——好了,就是你了!
  于是这位四公子就吃了顿拳脚。不过也只是皮肉伤,伤筋动骨一样没有……义忠王世子素有分寸:真要是把四公子如何,肃端王心痛是不假,但也便宜了肃端王妃那母子俩。
  林海笑过后又问:“肃端王作何反应?”
  郭拯答道:“小辈打打闹闹罢了。王爷要是真跳出来讨个说法,也不是他了。”郭拯已然听说了义忠王妃直接处置掉了她两个贴身女官。
  林海点了点头,先夸奖世子处变不惊——郭拯毕竟是义忠王世子的“娘家人”,人家就爱听世子的好话。
  见郭拯笑纹渐深,林海又道,“世子胸中素有丘壑,颇有圣上之风。”
  义忠王世子性格上当然像他亲爹:相较于沉稳内敛的圣上,义忠王的性格要更明朗直接一些。
  郭拯笑而不语,边听边点头,一副俱有荣焉的模样。
  林海又见识了一回“甥舅亲”:郭拯此刻无需做戏。毕竟对林海来说,面见义忠王世子不是难事,当面求证一下更不是难事。
  想想贾琏也是多年不跟舅舅联系,然而他一旦主动说些好话,他舅舅还不是立即回心转意关照起外甥来。
  只可惜他家黛玉那两个舅舅……就是例外,呵呵。
  话说,“被自己贴身女官糊弄了好多年”这件事儿,义忠王妃压根不怕丢人,处置掉那二人的转天,打发人进宫送信儿去了——还是义忠王世子亲自进宫送信儿。
  没多久,圣上与诸位嫔妃以及皇子们就全部知晓。
  就在郭拯与林海闲聊这一日的晚上,圣上来到贤妃宫中,二人对义忠王妃这次险些中招都感慨良多。
  贤妃服侍着圣上脱下外衣,并亲手奉上适口的清茶,“昨儿听老四说,”她刻意顿了下,四皇子出继她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口,不过圣上显然无意计较,于是她继续道,“二嫂那两个贴身丫头身上熏得也不是什么虎狼之药,每次倒茶时抖落点药末进去,日积月累的,换个年轻些的,这药末从怀胎吃到生产,只怕也无用。可二嫂都四十了,本就用着安胎药……这一胎有一点不好,都是一尸两命。”
  圣上也听过数位太医的禀报,光听那手法就觉得似曾相识:这事儿幕后黑手是哪个还用追查?
  别看他二哥与肃端王到了有你没我的地步——因为彼此的理念和利益截然相反而导致斗争无法调和,双方也能“点到为止”。
  撑死把对方斗到圈禁,绝对不会伤到对方性命,更不肯弄得对方断子绝孙。
  因为义忠王和肃端王都是宗室!
  太~祖~立国时便立下规矩:内斗可以,但不许害命,否则共诛之!
  本朝开国这么多年,尚无斩首宗室的先例,屠子戮孙就更不用提。这也是发觉“太上皇虎毒食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