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穿成林海-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遣散了多余的家仆和不曾生育的姬妾,这两个院子住下来刚好——挤得刚刚好,
虽然“虎落平阳”但总还是有点盼头:贾蓉还在西北军中,而贾琏为官,宝玉……瞧着也能取个功名,总归没到绝境就是。
不过一大家子住在一处,热热闹闹的矛盾也少不得。
赵姨娘其实动了分家之心——不是分开住,而是赶紧把家财分一分,大家捏着自己的家底也更安心不是?
而出面压制她的依旧是凤姐儿和探春。因为贾赦与贾政夫妇四人全都躺在了床上……
反正不管这一大家子个人心情如何,到了年底贾蓉归来,尤氏便有了主心骨;宝玉回来,贾琏也有了帮手。
其实肃端王挺像贾赦贾政兄弟死在牢里——好歹给老伙计忠顺王出出气也好,可惜收了银子,圣上便亲自嘱咐早点放人。
肃端王现在还不能跟圣上对着干。
到了第二年开春,义忠王依旧从京城再次奔赴前线,贾琏还升了官,从六品升到了从五品。一大家子虽然这一年里都入不敷出,但这回可算真正看到了些希望。
林海这边小金经过持之以恒地扫描终于得出了个大致的范围,林海打算跟史鼐商量商量派人过去探探风声……然而圣上一纸调令,又把他召回了京城。
等跟继任的同僚交接完,他们一家子再回京城时都到了初秋……林海第一件事自然是面君,随口夸一夸自己的~政~绩,之后就得认真告状了。
忠顺王兵强马壮,就云南守备军他刚到任那会儿状态,遇上忠顺王府卫绝对是送菜……所以也不稀奇忠顺王嚣张跋扈,原本那些西南商贾会主动奉承和勾结。他和史鼐一起发现了忠顺王私藏~兵~器的库房,他启程回京时依然有了眉目。
圣上闻言不掩满意之色:光凭这一点,那老东西只怕也坐不住。
初秋,自是出门的好时候。这一日林海领命到京郊大营巡视,而王禅则带着两个女儿到郊外与义忠王妃娘几个说说话——谁让义忠王妃与她儿媳妇,还有两个女娃,这些日子就在自家郊外的庄子里躲懒呢。
而王妃的庄子边上有座道观,国师这些日子都住在这里,义忠王妃与王禅她们这些女眷遇见国师也无需刻意回避,打个招呼该干啥干啥就好。
不过宝玉……也在这儿,就让王禅稍微有点意外了。王禅不掩惊讶之色,而黛玉则是惊喜……
国师微笑道:“贫道与这位小公子有些因果。”
王禅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国师肯回答简直难得……她就记得国师跟她家老爷话多。
话说在回京后,黛玉去过舅舅家两次,都没空手。面对表妹的接济,贾琏与凤姐儿都没矫情。
邢夫人尚能跟黛玉诉诉苦,李纨能向黛玉真诚道谢,到了王夫人这儿也是不能不谢过黛玉的。
亲哥哥和亲妹妹都只来瞧过一次,王夫人体会过人情冷暖之后道谢得多少真心了一点。
不过王夫人心里怎么想,黛玉早不在乎了:她与宝玉有没有缘分,也不用瞧这个二舅母眼色。但让黛玉反过来欺负这个二舅母,她又做不到……因为掉价。
随后黛玉见过外祖母与一众姐妹后,又到薛家坐了坐——宝钗特地给黛玉下了帖子,她要做东。
怕受牵连,黛玉还挺能理解的。
当宝钗问起两位表哥近况,黛玉就知道宝钗似乎为母亲和她当初的作为后悔了……姨妈家就算落魄了,也不该因为害怕被牵连而太过冷淡。
贵妃无事不说,琏二哥还升了一级,以后再恢复以前那边亲热,只怕是不能了。
宝钗有些心事,却也不能告诉黛玉,聊过西南风土人情便是问湘云过得如何。
湘云正备嫁呢。卫家都史家都想趁着两家同在一地为官,把婚事办了最是便宜。
听了黛玉这番话,宝钗也坦然羡慕道,“她是个有福的。”
见过宝钗……黛玉其实心里也有话不想憋着,今儿见到宝玉……可不就撕开那个宣泄的口子了?
说起宝钗,宝玉也微微一笑,“宝姐姐素来与咱们不远不近。不用为这么个人苦恼。”
黛玉闻言便捶了宝玉一下,“跟着国师念了几天经文,你还真超脱了不成?”
宝玉道:“我啊,俗人一个。如今一家子的前程全落在贵妃与琏二哥身上,我哪里有空想那些有的没的。”
黛玉奇异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哪里,我也是求个心安,”宝玉意有所指,“求个机缘。”
宝玉这话对黛玉而言绝对算不上什么“机锋”,她立时反应过来,“今儿要出什么事儿?”
黛玉这话音未落,就听咔哒一声,随后就是紫鹃的声音,“你们是什么人?!”
片刻后,一道暗哑的男声响起,“这玉,你家小姐是谁?”
紫鹃离得宝玉黛玉稍微远点,手里还捧着个匣子:匣子里装得就是义忠王给黛玉的那块玉玦,就是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那块。
义忠王夫妇都说拿玉玦来给黛玉换一样,结果换来的玉簪黛玉都戴了好久,这块玉玦却总是忘了还给义忠王。
今儿好不容易带来了……竟然就成了信物不成?!能认得这块玉玦的,八成是义忠王曾经的心腹。
那男子此时也问,“可是林家大姑娘当面?”
幸好这男子只一人,黛玉让紫鹃跑了一趟,请了王妃的两个护卫过来,才敢把这人带到王妃身边。
随后这男子的话听得所有人全都面色发白:太上皇驾崩,忠顺王与肃端王已然起事,奉穆宸为主……如今他们派出的卫队正准备出城捉拿义忠王妃……
义忠王尚在西北领兵未归,若是拿住义忠王妃足能威胁得了义忠王。
这男子说完话就倒在地上晕了过去,侍卫上前去扶,一扶一手血。
此时王妃身边只有五十护卫,其中二十人是老兵,而王禅出门只有八个长随——虽然这八人亦是退伍精锐,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人都不够跟那来捉拿王妃的人拼一波的。
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到京郊大营求救,万幸此地离京郊大营不过数里地。京郊大营的领兵大将正是圣上的心腹,因此求救求庇护当然有用。
国师也恰在此时总道馆的内室中缓缓走出,“不如让公子与小姐前去送信,剩下的人听我安排,这障眼法躲还是能躲一阵子的。”
宝玉与黛玉谁都不曾畏缩,各自气了匹快马,又带了一个侍卫一个长随,总共四人一起往京郊大营狂奔。
林海这会儿正跟那大将军闲聊,“说起那些阿~芙~蓉,我叫人烧了一半,剩下的配药总该用得着。”
那大将军笑道:“你这可真是先斩后奏!”
正说笑间,忽听大帐外有人声响起,大将军与林海一起往外走:就见宝玉肩膀上插了一箭,而黛玉正按住宝玉的伤口,除了要大夫就是要见大将军。
听完黛玉所言,大将军立即起身前去布置,而林海则盯着宝玉伤口问道,“晓得保护我女儿我也不说什么了。”
黛玉看着宝玉已然包扎好的肩膀,轻声道,“几里路而已却不太平,刚刚在大营门口还有人要灭口。”
无论是京郊大营还是西北大营,有肃端王和忠顺王的人也不稀奇。
半个时辰之后,义忠王妃等女眷们平安到达,而大将军再回来时已是身带血腥之气。
他此时也与林海商量,“城中只怕……咱们先去几个地方等等,万一圣上能平安出宫呢?”
狡兔还三窟呢!宫中有若干密道通往宫外,乃至于城外……若是“事有不遂”,圣上完全可以再禁军的护卫下通过密道前往城外,等待京郊大营的接应,或是直接接过~军~权,杀他娘的一个回马枪。
林海仔细看去,这大将军看似镇定,实则目光灼灼地……告诉林海,他不敢乱来。
林海便拱手道:“听大将军的。”
太上皇都没了,圣上又知道他那个幼弟的存在,肯定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然而五个时辰之后,果然在大营之外位于桃林之中密道出口见到了圣上——胸口挨了一刀的圣上。
幸好圣上还很清醒,随行就有太医,此时到了京郊大营圣上也会安下心来。
林海让小金扫了一回:圣上这次还是伤了些肺腑,只怕时日不会太多。
与圣上一同到来的还有义忠王世子,五皇子、九皇子与一众妃嫔,不止是禁军侍卫,皇子与嫔妃们也几乎人人带伤,不过都是小伤,稍微处理一下便是。
淑妃和七皇子尚在宫中……据说是当时禁军侍卫前去接应,但没有接到人。
其中内情只怕只有圣上知晓,不过看圣上这意思……大概对某个儿子也挺失望。
林海现在觉得自己这外挂实在好用。一家子都在一处,他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就是。
五天后疾行两千里的义忠王终于率大军回返——在他刚得到消息的时候,原本比较安生的北狄人忽然发起强攻,而广庆王也不肯再踏入大营一步,显然是在待价而沽。
义忠王在西北待了三年……广庆王不来,他就派人去请,然后把广庆王麾下第一大将拉到自己身边微微一笑。
广庆王青着脸回去了。之后在与北狄人作战时也舍得出力了——广庆王也很识时务,知道真正封疆裂土的机会再次没了。
既然没了机会,那就认认真真地做个好藩王呗。
留三皇子和几位副将看守,义忠王带了三分之二的精锐飞奔回京。
大军汇合,可以反攻。这回实在是拥有碾压级别的兵力,而太上皇手中的那半支禁军以及肃端王忠顺王的家丁——实际上就是精锐,也会心生他念。
实际上,在太上皇驾崩,圣上亲至的时候,令太妃在愤怒之下劈了圣上一刀,却未能劈中要害。
明明满身是血,等待太医处置的时候居然让国师那些徒子徒孙抓住机会,“李代桃僵”,偷偷把圣上送了出去,还与几位皇子汇合并在忠心的侍卫护送下逃出宫去……
穆宸便知道大势已去。如果能拿住圣上与一众皇子,那还有得贪,凭着这些肉票和手里的禁卫,一个摄政王至少是稳稳的。
可惜了母妃这个脾气。
见势不妙,肃端王是最先想后路的。淑妃与七皇子则是听说势头不妙最先躲起来的,可怜圣上都已然逃走,这母子俩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那既然如此,我就笑纳了吧……黄泉路上多一个伴儿就是一个伴儿。
穆宸这几日始终都很平静:两个哥哥攻入宫中,他虽然不会不反抗,但对自己的命运也是早有预料。
情势不妙,父皇已死,母妃就没了主意。而忠顺王也想着自保——可惜依旧留在西南的史鼐不会再给东山再起的机会。
本身这次仓促起事:也是因为忠顺王听说自己存放~兵~器的私库已被发现,恰好父皇忽然去世……
圣上还不能起身,义忠王杀入宫中时只看到穆宸歪着头坐在龙椅上,而整个人却已经没了气息。
至于令太妃则是服毒而亡,就睡在太上皇旁边……肃端王和忠顺王则不见踪影。
穆宸此人终归还是……有些底线。京城虽然~戒~严这么多天,却并无大事。
回到宫中的圣上静养了半个月,忽然这一天能起身晒晒太阳。
领命前来面君的义忠王一眼瞧过去就是一个“咯噔”:这是回光返照?
圣上则笑眯眯道:“二哥,我见过国师了。我也没几天好活……”说着他轻叹一声,“鸠占鹊巢如何能有好结果?我死后这天下就交给你了。对了,传位诏书我都写好了。”
义忠王大惊,片刻后才道,“你儿子那么多。”
“他们年纪还小。”圣上摇了摇头,“莫说还在逃的两个老家伙,就说广庆王,他们都未必对付得了。”他摆了摆手,“我意已决。”
一个月后圣上驾崩,义忠王登基,在家闲了一个来月不敢乱出头的林海被钦点为吏部尚书。
又过了三个月,怡安王和史鼐分别把肃端王和忠顺王押送回京。圣上龙颜大悦。
而林海升任吏部尚书亲戚朋友都来道贺:其中包括乖乖主动致仕的王子腾,以及终于从大牢中捡条命的贾珍。
看见王子腾,林海倒是想起了甄应嘉——这位仁兄已经降职成知府,被圣上打发到贵州上任去了。
送走一众宾客,黛玉主动上前,小脸红扑扑的,“爹爹我有事要求你。”
其实宝玉这些年的表现林海都看在眼里,心中也略有动容,“咱家没儿子,宝玉得入赘,他可答应?”
黛玉闻言竟不管不顾冲着门外道:“宝玉你快来求我爹,他说入赘就答应!”
宝玉缓缓迈步入门,对着林海与王禅郑重一礼,在抬头……林海只觉得他通身散发着金色光芒,他也不怕人家多想,“你可想起来了?”
宝玉再次一揖到底,“小婿全想起来了。”像是在应和他,他胸口处的那块宝玉也跟着光泽闪动。
林海一挥手,“你家你自己想办法去。养了这么多年的闺女……”他还没说完,就让王禅一把拉住,直往里间里带。
而宝玉与黛玉齐齐抬头,目光交汇,默契一笑。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又完结了一本……感谢所有追文留言打赏的相好的们,没有你们的关注,这文八成要坑……
这一年我爹妈跟接力赛似的,轮流病,甚至是一起病,个中滋味真是连回想都不愿意,不管怎么样,我是熬下来了。再次真诚地感谢相好的们,啵~~
义忠王番外
总说天家无情,以前我就想,父皇与我定能真正父慈子孝,给后人做个榜样。
事实证明……老林怎么说的来着,对,您还是太天真……
那时的我,太过意气风发,这辈子罕有什么事儿不顺心,自然有点天真,所以在撞见父皇抱着我那个幼弟,任由他把口水和手上的泥土抹在父皇的脸上,脖子上和龙袍上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话都说不出话来。等我好不容易能开口的时候,蹦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质问。
我在质问我的父皇……
“对,”已经登基满一年的圣上笑着摇头,“老林你说得是,我那会儿不仅天真还很年轻。跟我的幼弟争宠,估计父皇那时想的是这么大了还争宠,简直胡闹!”
这您让我可怎么答?林海干笑一声,亲手给圣上续上杯茶,“可是您的直觉很准啊。”自打圣上登基,就隔三差五地找他过来喝茶说话。一回生二回熟,几次多番听过圣上或欣喜或忧伤或惆怅或恼火地说起心事……他也习惯了。
虽然圣上的心事他不好回家告诉他媳妇,但他可以跟小金说啊。
“我什么时候容不下姐妹兄弟了?难怪不肯告诉旁人这个儿子的身份。”圣上轻飘飘道,“竟是跟关外穆家人生的!”他举起茶盏一饮而尽,“还琢磨什么一统关外草原?真以为北狄人是傻子?关外穆家经营了那么多年,家里还没出过个北狄妃子,反倒在父皇这儿有了突破。”
您别总学我的说话方式诶……
林海只能打断圣上的自怨自艾,“那是国师批的命。”
“嗯,”圣上点了点头,“国师确实厉害。”
国师岂止是厉害……自从宝玉入赘,他闺女都不用他缓慢地续命了。
至于一年前的那场宫变,国师一脉折损了五个,万幸大部分徒子徒孙安然无恙。又有林海求情,圣上再有心放水:国师一脉纯是被逼无奈,天下谁人不知,他都是心知肚明了。
对于这种有倾国之力却不愿有损天和的出家人,最好不好为难——父皇虽然是寿终,但也能看作死于非命。
于是国师的大徒弟和二徒弟都被圣上金口玉言,罚到钦天监,算上十年星图历法,还没工钱。
国师带着自己徒子徒孙领旨谢恩,临走还不忘冲着林海抱了个拳:必有厚报。
现在想来这个厚报就是国师亲自给他闺女黛玉续命了……林海琢磨了一下,想起去年皇后跟他媳妇在郊外道观说话时,宝玉就在国师跟前,大约国师还有点化宝玉的功劳?
反正宝玉跟他回京接闺女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责任感还看不大出来。老实说,林海自觉十几岁的时候也未必能有什么责任感,晓得体谅人就已经不错,尤其是护着黛玉肩膀上挨了一箭那一回……都称得上勇敢了。
好吧,说一千道一万也敌不过他闺女一句:我乐意。婚后瞧着小两口确实蜜里调油,他也就……没法儿管了,只要留点心按着贾政那夫妻俩就足够了。
圣上见林海走神,还调侃道,“想你那闺女和女婿了?”
话说,老林他女婿家那档子事儿圣上哪里不清楚?
宝玉入赘得心甘情愿。他回家告诉父母的时候,贾政脸色一白,王夫人抚着胸口就躺倒了。
王夫人边踹边道:“你不如要了我的命!入赘!怎能入赘!咱们是什么样……”刚想说一句“咱们什么样的人家”,忽然想起如今境况,那半句话生生噎在喉间,上不了下不去……
其实贾政早就料到会有这样一天,他哥哥丢了爵位,他没了官职,现在都是百姓了——失势落魄的勋贵只怕连平明百姓都不如,因为百姓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仇家。
就他家这样的情况还想黛玉嫁进门,更想靠着黛玉之父的贴补和帮衬再起复……贾政一直觉得他媳妇素来有成算,现在看来简直异想天开。
这事儿哪怕去求问贵妃,贵妃也会让宝玉入赘的。先帝已经去世,元春不会为了桩婚事得罪今上的心腹重臣,再说二房有兰哥儿……
其实知道伯父与父亲被肃端王算计挡了枪,她险些呕出一口血,她一肚子苦水还没地方诉呢!还没来得及把家人叫进宫来教导一番,没多久她又成了寡妇……
不同于先帝那些育有成年儿子的嫔妃,元春只得了个女儿,这一辈子都只能在宫里过了。反正以后没到倾家灭族的程度,她再也懒得管了。
元春就在圣上的眼皮子底下生活,胳膊怎么去拗大腿?
这一点贾母都看得十分清楚,因此女婿提出入赘,贾母心里怎么想都不重要了,现在就是好生结下这门亲!
因此她不会再顾虑王夫人感受,而是把操办婚事的事项交给两个孙媳妇。
凤姐儿比王夫人更泼辣,但也更欺软怕硬,更识时务。连凤姐儿都觉着姑妈兼二婶依旧端着说一不二的二太太架子,可现在家里都成什么样了?在西北王服软之后,伯父干脆致仕了去。除了老太太的体己,家里拢共一万多的银子……还大多都是二爷赚来的,今后也得仰仗二爷……
王夫人和凤姐儿的嫁妆虽然没有被剥夺,但当初拿出去放贷的本钱,因为有大部分挪用于中馈用度,所以这笔银子被一锅端走,当成罚没的银子……上交了。
却说林海从宫中回府,他换着衣裳,王禅搂着小女儿跟他说着闲话,“贵妃给庶出的妹妹挑了个夫婿,说是德妃的庶出侄儿,今年刚中了秀才。然后她还给薛大姑娘指了门婚事。”
宝钗啊……林海其实并不很感兴趣,“哦?”
王禅其实也没啥兴趣,关键是黛玉比较关心,所以她也不得不关心,“新科探花郎。”
“新科探花才三十出头吧?”
“填房,原配留下来一双儿女。正经的书香门第,家底也有一些。”
现在的薛家已经不是皇商了,贾府和王家先后沉寂,史家他们攀不上,所以现在的薛家只是个单纯的富裕人家,可单论出身地位,还不如纯粹的乡绅地主。
若非宝钗是元春的亲表妹,绝对摊不上这样的婚事。元春似乎也没有太记仇:当初贾家出事时,薛家第一个躲得远远的。
这婚事宝钗自是满意的,关键是她已经都别无选择了。
宝玉黛玉成婚,她好像都没缓过神儿来,去年年底湘云也出嫁了……
就在这位新科探花向薛家下聘的这一条,圣上又找林海喝茶说话。
这回圣上说得……林海就更不好插话了。
“据说皇弟听说父皇不大好了,他连忙带人过去,没想到父皇已然驾崩,临走前最后一道旨意便是把他手里的暗卫和禁卫悉数交给我那个幼弟。皇弟一个没小心便着了道。”
这不就是鸿门宴?可惜当时先帝没多想,不然令太妃不至于如此轻易得手,可伤了先帝反而更激起先帝侍卫拼死一搏之心。
林海忽然想起神棍国师那句“人各有命”了。
圣上继续道:“起初我也意外皇弟为何旨意把皇位交给我。”他轻叹一声,“因为国师说皇弟的几个儿子全都没有真龙之命,坐得上龙椅可也坐不稳龙椅。太上皇与圣上两处宫室动静都不对,自然有内侍向我那几个侄儿禀报,他们倒是猜着有人逼宫,也集合了人手,各领了一队侍卫一队禁卫前去救驾。”
侍卫着软甲,禁卫穿战甲。
林海此时问道:“难不成还出洋相了?”
“接头时没找对人,正好撞到穆宸心腹的手里,若不是正好跟护驾的精锐凑在一处,怕是又要多好几个肉票了。”
难怪圣上醒了之后就对儿子们心灰意冷。
没经历过宫变可以理解,但没把握的时候不能打发斥候过去探探消息?说起来还不是兄弟几个都怕对方来个捷足先登?
却也不想想,圣上若是有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