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陈淳的老子和老娘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不过因为早先大明初建,京城附近常常被加恩免税,再加上年景不错,家里几个孩子都养活了。
  陈家大儿陈淳自小就能吃能长个儿,陈老爹原想着:【农家小子不怕能吃,就怕能吃不能干。】所以早早就把大儿子拉到地里学伺候庄稼。
  陈老爹有个堂兄弟,是跑镖的镖师,这在陈氏家族里头,已经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了,可称见多识广。那陈镖师逢年过节回乡下,看到带着弟弟们玩打仗游戏的陈淳,终于是没忍住了爱才之心,教他了一些拳脚,还给他一本启蒙的书。
  再然后,陈老爹就想唉唉叹气:【儿大不由爷,小兔崽子居然不肯跟自己学种地了,说要和他叔一起走镖!】
  走镖确实来钱快,堂弟家里都雇帮佣的呢,听说老婶都不必干活!好似富贵人家的老太太一般。
  可是在祖宗八辈没出过京城的陈老爹看来,那就是在刀口舔血过日子。他坚决不同意儿子瞎胡闹,还胖揍了大儿一顿——虽然最后是他自己闪了腰,陈淳无法,站着让老爹捶了几下出气。
  打过之后能怎么办?老的还是拗不过小的。
  陈老爹厚着老脸,拿着积蓄,去找陈镖师帮忙。
  陈镖师终于还是给陈淳出了力,给他弄了个京郊大营的差使——京城的兵和别处不同,是募兵制,不必担心一人从军,全族都得变军户。故而在京城人眼里,当兵还是个肥差。
  陈老爹早在陈淳头一个月拿回来二百大钱的时候,对于不能子承父业一起种地这件事就没有任何意见了,更别提一年不到,大儿踩了狗屎成为东宫禁卫,去保卫太子千岁爷啦!
  从那时候起,大儿每个月就能拿回来五百大钱!后来不到半年,大儿又开始往家给每个月八百钱,可把陈老爹吓坏了,哆嗦着问堂弟:“我大儿莫、莫不是贪/污了吧?”
  在陈镖师的解释之下,得知因为大儿表现好,被提拔为副队正,手下也管着百十人,银钱自然也是涨了,陈老爹才安心。及至陈淳成为队正、又由东宫禁卫变为皇宫禁卫,陈老爹已经接到钱的时候已经不像一开始那么害怕啦,如今他在村里,也被人尊称为一声“老爷”呢!
  陈家村人人都知道,陈老爷就要去京城瞧热闹啦,是皇帝老子送的票子呢!(十六:我?)
  禁卫队正和副队正就有五百人了,每人一张票,陈淳家就妥妥是家主陈老爹去,然后没两天,陈家的邻居就听见陈老爷在院子里骂:“那个兔崽子居然花了四百大钱又买了四张票,真是要气死我!”
  我滴个乖乖!
  陈老娘心口痛啊!直想叫人给大儿带口信去:“儿啊,娘真不用去看啊,叫你爹去就行啦,回来给我们讲讲也就是了。更别提你弟弟妹妹三个皮猴子,四百文钱够咱们一家子吃一个月啦!”
  陈镖师觉得自己每次来堂兄家里,都会忍不住羡慕这一家子人实在是运道好,自己儿子原先还比陈淳早两年入京郊大营呢,愣是没被挑上禁卫军!
  陈镖师酸溜溜地让陈老爹、陈老娘认识到退票是绝无可能(又花了大力气打消了他嫂子想要把这四张票倒卖一手的念头),讲清楚票据的时间和用法,总算是完成了大侄子的托付。
  陈镖师喝了口茶,觉得自己这堂兄家,是真的要起来了,现如今整个陈氏家族,隐隐已经以陈淳家为首了。
  十月二十九,陈家五口人,全部一身簇新的衣裳,陈老爹和陈老娘还带着一对胖娃娃——都是亲戚家的,大儿没成亲,他们想抱孙子想死了,平时老是逗陈老爹亲大哥家的俩孙子,这不两个胖小子听说小爷爷要进京,黏上不肯走了。反正都是不到三尺的娃娃,不收门票钱,也罢!
  五大二小,赶在二十九号的傍晚,去陈镖师家住下了,当然,礼带得还挺厚,自家养的小公鸡、老母鸡抓了两对,还有些春天晒干的菌子等等山货,陈镖师的老娘见到老亲,咧嘴直笑,陈镖师的大孙子当晚喝汤的时候连连说香。
  三十号一大早,陈镖师带着堂兄一家子和自己一家子出发了——原本他还有些舍不得老娘和老妻的二百文,再一想:到时候老家人来了,可不能失面儿啊,于是也咬咬牙买了。今天看来,就算当时被老娘和老妻说乱花钱,也是值的,不然今日老娘该多遗憾,多难过!
  陈老爹一家子往常逢年过节也会来京城,但是今日,瞧见一路都是人,比赶集还热闹!比上元节灯会还热闹!
  幸好,每隔百步就有兵丁站着维持秩序,尤其是路口,还有人挥着小旗子,说是啥——指挥交通?!
  这时候的小老百姓还是很老实的,眼见当兵的挎着刀,都一个一个按照人流车流走,可别说,那些兵丁嘟嘟嘟地吹哨子,虽然有时候该等一等让一让,可是路上大体通畅。
  越是接近午门,人就越是多。
  陈老爹抱着的是他哥哥家的小孙子,胖小子问:“小爷爷,唱戏的不都是说把犯人推出午门斩首吗?我们是去看砍头吗?”
  陈老爹板着脸:“不许胡说,砍头是去菜市口,不是午门口。”
  “那我们去看啥?”五六岁的大胖小子,昨夜居然也没闹着找娘,含着一块糖就睡了。
  陈老爹一本正经地说:“我们是去看番人演杂耍的。”并且他就是这么认为的。
  “哦……”
  下一个路口转过去就是午门了,道路口有两排身着铁甲的士兵,比刚才路上站着的那些瞧着又更威武一些,有人小声议论,原来这就是禁卫!铁甲禁卫!
  陈家小弟问他爹:“爹,咱们能看到大哥不?”
  “我咋知道,恁多人呢……”陈老爹有些不确定地说。
  “哦,也是……”陈家小弟有些遗憾。
  到了此地,车就不能进去了,还需得按照地上的木桩子依次栓车。
  此时步行而来的陈家人就可以直接排队了。你道他们咋知道要排队?因为前头的人嘴里都在念叨这个词呢,按照横七竖八拉起来的麻绳走,从缺口进去,走了一百米就要往反方向,再走一百米,又要掉个头,如此往复,生生叫陈老娘饶晕了头。
  不过她还是没口子地夸这个方法好,占地小了,想插队的人没机会了,老老实实绕圈子吧。
  绕圈子的时候,就瞧见了马扎。
  陈老娘挺开心:“哟,还能坐着看呀?!”
  绕到最后一横排,陈家最小的儿子突然兴奋:“爹,娘,你看,那是我大哥!”
  却原来,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位,各有一个一丈宽的入口,排完队之后,想要进去,首先得“检票”!
  就是把手里的票递给铁甲禁卫们看一眼,这些神气的禁卫就会给你指点大致方位,叫你往哪儿去寻位置。
  陈淳,正负责南边入口的检票事宜,他猜想亲爹娘从族叔家出发,就是走这个入口的,故而特意央了吴参将,负责南边。
  公务在身,陈淳不好和家人拉家常,只是点头示意,又笑了一下。
  不过陈家小弟实在是因为激动,嗓门有点大,叫周围人都听见了——那冲着这边点头的禁卫一看就是个军官啊。
  于是一时间,周围人对陈家人投以羡慕的眼神,全然不记得方才还觉得排队在前头的一大家子土里土气的!
  便是因此,给陈家人检票的禁卫态度格外地好,认真指了方向,还说:“大爷大娘即便找不到也没关系,里头还有咱们兄弟,尽管去问路就是了。”
  陈老爹看着儿子一身铠甲,早就激动又欣慰地说不出话了,就一个劲儿点头说:“好、好、好!”
  陈家小弟还想把怀里的一包自家炒的香瓜子给大哥呢,不过看了看威风凛凛的大哥,又看了看自己一身土不拉几的布衣,终于还是把瓜子给塞回怀里了,心里因为有这样威武的大哥而骄傲,但是也有几分失落……大哥现在看起来,比地主家的少爷还贵气!
  像陈家这样来开开眼的军属比比皆是,陈家人找到位置之后,前后左右都是禁卫的爹或者爷爷,也有不少是爹娘一起来了好几口人的,但是都没陈家来得全。
  陈老爹和周围的人寒暄了几句,渐渐地,周围坐满了人。
  咚咚咚……
  鼓声起!


第194章 
  鼓点是预备的意思。
  此时; 除了实在遇到什么突发状况而有所耽搁的人; 其余人皆是持票检票,在指定的位置上坐好了,这样多的人,竟然还能保持井然有序; 不只是城墙上的人觉得啧啧称奇; 就连百姓们自己都难以置信:须知道; 往常赶集也会经常丢个鞋子,丢个荷包; 甚至于丢个娃的。
  就其根源,乃是禁卫军尽忠职守; 安排得当; 蔡阁老心下暗暗赞许。
  鼓点声声不歇; 越发急促,叫下头原本叽叽喳喳的百姓都不知为何不好意思再喧哗起来。
  陈家小弟原本正想摸出香瓜子嗑一嗑呢,此时再次缩回了手,也不知道这一包瓜子在他怀里放久了; 会不会不脆啦。
  陈家人的位置还不错,正对着午门,既可以看到高台子,又可以看到午门城墙上头的贵人; 可比那些背对着午门的人强多了——他们要想看王爷千岁什么的,就只能扭头,恐怕最后一场表演看完; 得扭伤了脖子。
  这也没办法,此时的布局已经是尽量合理化了,宝玉总不能把巨幕投影拿出来吧……
  番邦使臣到场的时候,饶是已经知道大明京城繁华、人口众多,也被这乌泱泱的一大片脑袋给惊呆了:这得成千上万吧?都抵得上草原上一个中等部落的人口了。
  给众番邦使臣领路的,是朱犇这小子,因为他杂书看得多,自学了好几门番邦语言呢,倒也是个人才,找到了机会就发光。
  使臣们另有一片区域可坐,也在午门城墙之上——当然,仅限于正使和副使,其余侍卫仆从奴隶,是没有资格上去的。
  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鞑靼、瓦剌、莫卧儿、亦力把里就在同一排,左右挨着坐。
  正副使八人踩着鼓点声上台阶,为了抢夺更靠中间的位置,差点在他们的勇士们决斗之前率先引发了使臣之间的一场血战。
  最后是巴布凭借肌肉盔甲坐在最靠中间,脱欢次之,阿鲁台虽然年纪大,可是他不阴不阳地笑看亦力把里的使臣,倒是把两撇小胡子的亦力把里使臣看得心里发毛,主动退后了一步,坐定之后,此四人彼此之间气氛微妙。
  待到鼓声稍歇,醇亲王便出现在城墙之上,有嗓门洪亮的内侍官传音,复述了醇亲王一番官方客套的话。
  围着高台的一百禁卫终于展示用处了,内侍官说一句,他们重复喊一句,包准整个场地从前到后,大家都听得明明白白的。
  堪称敬业无比的扩音喇叭。
  …………………………
  “孩儿他爹,王爷千岁爷在说啥?”陈老娘文化素养有限,听得不是很明白,不过好歹晓得上头讲话的是个王爷。
  陈老爹其实也有点懵,但是却不想在老妻面前露了怯,遂对小儿子说:“给你娘讲讲!”甩锅万分利索。
  陈家小弟倒是听明白了,然后和老娘说:“王爷千岁说,场地已经布置好了,这些番人想要一决胜负大可以动手,叫他们自己挑对决方式。”
  “哦哦!”陈老娘点点头。
  陈老爹在一旁也支着耳朵听了个明白。
  然后又见城墙上,三个打扮怪异的番人站起来了,又有一个头戴着小圆帽的番人(亦力把里使臣)被大明的内侍官也拉起来了,然后他们四人叽里咕噜商量了一通,最后说要比摔跤。
  摔跤好啊!
  【哼哼哈嘿肉碰肉的,多带劲儿!可惜咋不是胸口碎大石!或者口吐火焰也不错呀!】下头的百姓不无遗憾地想着。
  那四个番人在万众瞩目之中抽勾,两长两短,小圆帽和花头巾分在了一组。(不在状态的莫卧儿和打酱油的亦力把里)
  另外两个戴帽子的一组。(鞑靼和瓦剌)
  下头的百姓大部分都分不清楚谁是谁,只是莫卧儿的包头巾,和其他三组戴帽子的服饰都不一样,便是叫人特别能够记住他一点。
  鼓声又起,见了分组结果之后,观众开始议论纷纷,有在盘口下过注的人开始讨论到底哪一组会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人看好亦力把里的,盘口开出一赔十的概率,也只有少少的赌徒放了些银子去搏一搏。
  用京城百姓的话说:“哪有那么多出人意料?这两年咱们盘口的冷门净出在了荣国府宝郎身上了!”喊得也是听亲热。
  每队五人,五局三胜。醇亲王请抽到长勾的两位使臣介绍各自队伍出战的勇士,姓名、年龄、职位、优势等等,亦力把里的使臣干巴巴地就按照大明王爷的要求介绍了五人,被尽职尽责地扩音出去,叫下头的百姓听得没滋没味。
  而巴布就不同了,虽然他大明官话不太溜,不过没关系,鸿胪寺少卿和朱犇也会莫卧儿语,有他俩翻译一遍,叫下头百姓听得乐滋滋的,譬如:【第三位最壮实的叫巴贝尔的,身高八尺,一顿能吃一桶饭,最高记录一顿吃了半只羊,是莫卧儿数得出的勇士。目前最喜欢大明的十三香羊腿,昨晚吃了两条腿,想必今日一定能够在他手上终结亦力把里,达成三比零。】
  叫在巡视的宝玉听了都忍俊不禁:如果鸿胪寺少卿和朱犇翻译的时候没有夹带私货,那么这个叫巴布的莫卧儿将军实在是个人才,不去做解说实在是可惜了。
  讲解和介绍么,就要这样子才有意思,下头百姓一边听一边哄笑,一边又是叫好,让巴布更加唾沫横飞,一开始还半生不熟的官话,后来干脆直接叽里呱啦说莫卧儿话了。可苦了鸿胪寺少卿——我就是略通一点,你不要说俚语啊!!!
  幸好朱犇是个靠得住的,有略微听不懂的地方就一本正经地胡扯了几句,也真真是胆大——托福,大家都在笑了,并没人发现。
  当然,那高台周围的一百禁卫军也尽职尽责地同声传译,毕竟远处的人都指着听讲解呢。
  百人同声,配合默契,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瞧门道。至少鞑靼的阿鲁台,心下就觉得有些不妙。
  对比之下,方才生硬刻板的亦力把里使臣,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场外气氛加持。
  比赛规则倒是不难理解,被压制在地超过十息或者被对方挤出高台圈外的就算输。毫无悬念地,莫卧儿前两局都是大获全胜,惹得观众纷纷叫好,尤其是下注买他们赢的那些人,喊得更起劲。
  巴布在城墙上,听得热血沸腾,连连对朱犇说:“贵国的百姓,实在是太热情了。”
  朱犇:……嗯。
  到了第三局,据说是莫卧儿超级勇士的饭桶光*巴贝尔上场了,众人纷纷为亦力把里派出的矮胖勇士捏了一把汗——这体格看着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呀!
  谁知道,比试到一半,巴贝尔突然跳出高台画着的圈外示意自己弃权。
  众人皆是不解,但是身体出了边框线,便算是输了,故而亦力把里的这名和莫卧儿勇士巴贝尔对抗的矮胖勇士莫名其妙地成为赢家,不至于叫比分成为三比零——为亦力把里赢得荣耀的他,被他们队伍的人欢呼相迎。
  然后众人就见到巴贝尔一个鹞子翻身,从高台上飞下来,这动静一起,在高台之下的程峰蓦然反应过来,高喊一声:“向后转,防守准备!”
  原本全部背对高台的禁卫军们几乎同时全体向后转,右脚脚跟为着力点,左脚脚尖为助力,旋转之后右脚迅速后撤呈弓箭步,持长矛的右手往前,呈防守姿态:“哈!”
  一声呼喝!
  坐在最前排的百姓是看得最清楚的,从那巴贝尔跳下来到一百禁卫军对外转向对内,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好!”
  无数人忍不住叫好!不少后排坐着的百姓都忍不住站了起来,甚至是准备往前走,想要看个仔细——当然,很快被巡视的禁卫喝止了这样扰乱秩序的举动。
  饶是这样,场内巡视的禁卫军们也是与有荣焉,感受到大明子民看着自己身上的火热眼神,不禁更加抬头挺胸,把往常训练的军姿都拿出来了。
  因为,在大明百姓眼里,即便是瞧番人再怎么上蹿下跳,也只是个乐子罢了,抵不过自己人这么一个转身、抬手、蹬腿、举枪。
  因为,他们是铁甲禁卫,他们是咱们大明自己的兵!
  城墙上的阿鲁台忍不住擦了擦额头的汗:【虎狼之师!虎狼之师!可不知大明有多少这样的将士!令行禁止,百人如一,太可怕了!】
  巴贝尔才觉得冤枉么:【我也不愿意比试才开始就因为闹肚子而弃权下来的,可是再不喊停,自己就要喷裤子了……一定是昨晚的十三香羊腿太好吃了,将军,对不住,我没能为莫卧儿争光……可是我就想快点去茅厕,你们干嘛拿长矛对着我,呜呜呜,大明人好可怕!人家要憋不住了啦!】
  有迅速从午门城墙上赶下来的朱犇翻译了巴贝尔吭吧的话,程峰举起右手一挥:“立正!向后转!”
  于是这一百人又恢复原本背对高台的站姿。
  而方才朱犇利落的前进、跳跃、敏捷的身手,也叫百姓大开眼界:【这小哥跑得真快啊!!!长得也不赖!!!恩,那个喊口号的小哥也很俊啊!!!可不知是谁家的?】
  京兆尹老程今日有幸也在城墙上,捻了捻胡子,不无得意地心说:【臭小子,倒是威风!】
  至于倒霉的巴贝尔,被另一队巡视的禁卫军带去——上茅厕去啦!
  作者有话要说:  我傍晚去夜市买了一双人字拖,一双凉鞋……五十块,微博有图,美图秀秀拍的,脚丫子美颜了,实际有腿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个夏天,就靠它俩了
  话说便宜得我都没还价的兴致


第195章 
  由于莫卧儿勇士巴贝尔吃坏了肚子; 所以原本对战亦力把里十拿九稳三比零能搞定的; 结果最后的比分变成了三比一。
  从茅厕回来的巴贝尔整个人都蔫了,被朱犇领着,先去一旁候着的大夫那里诊了脉(大夫原本是为了避免今日有跌打损伤才备着的),又吃了药丸子(说话慢吞吞的老中医:那是吞服的; 你咋含服了呢; 罢了; 也许番人不怕苦吧……),再被扎了两针; 最后,确诊了巴贝尔确实是吃坏了肚子而非中毒; 可以去复命了; 他身后有六名禁卫跟着‘护送’到了城墙上。
  巴贝尔很愧疚; 好在巴布将军并不很在意这回事:“不是中毒就好……可是羊腿再好吃,你也不能把自己吃坏了呀,太丢我们莫卧儿勇士的脸了……听说刚才大明的医生给你配药啦?”
  说起这个,巴贝尔的脸都要绿了; 那又酸又苦的药丸子立马就要从肚皮里翻涌出来,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嗝,从嘴里冲出来的药味叫巴布忍不住伸手捂住了鼻子:看来大明不仅有好吃的十三香羊排,还有可怕无比的药丸啊!
  当然; 自巴贝尔跳下高台之后,观众们就不太清楚后续了,他们只看到包头巾的莫卧儿人又派出一人上场; 终于在第四局又获胜。
  接下来便应该是都带着帽子的鞑靼和瓦剌了。
  高台上,鞑靼和瓦剌的勇士摔得不可开交,台下巴贝尔的肚子虽然有叽里咕噜,却再没去茅厕了,可见药丸子还是颇有效果的。
  说实话,这一批上台子的摔角手比前头有看头,因为势均力敌,往往需要搏斗更久,在险象环生的时候,下头的观众也忍不住发出抽气声。
  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开玩笑说看摔角不如胸口碎大石,但是京城百姓也不是个傻的,耍百戏的人另有机关,瞧着是气势惊天动地,实则怎么能和动真格的摔角比?
  尤其是前排还能听到肉/体/击打的闷响,又有穿插鸿胪寺少卿的讲解(被扩音之后的)十分生动有趣,叫下头的百姓看得乐哈哈的。
  鞑靼和瓦剌足足比到了第五局,最后是鞑靼的人略胜一筹,三比二胜出,接下来就是胜者和胜者再比、负者和负者再赛。
  当然,中途得给他们一点休息调整的时间。
  …………………………
  眼见打了大半个时辰,就已经比划了八局半——巴贝尔那只能算半局,禁卫军传音说休息一刻钟的时候,陈老娘挪了挪身子,还是觉得:【这样看人打来打去就要一百文钱一张票,实在是太贵了啊!就算上头出力的是番人,也没多长一条胳膊腿的……】
  而陈老爹则不然,他还心心念念着方才禁卫军豪气冲天地一声“哈!”在此时间,忍不住和他堂弟陈镖师讨论起来:“弟啊,你说,淳儿那个兔崽子,得不得有这两下子?”
  “那一定是有的,我看了,高台子附近也就一个队正,其余都是普通禁卫,淳儿现如今是队正,一定也老厉害了。”
  陈老爹听完,咧嘴笑了。他怀里的胖小子也在不停地嘿哈,还模仿禁卫们出枪的姿势。
  这一刻钟的时间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儿,下头的观众慢慢都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
  紧接着,鼓点声又响起。方才一直坐在椅子上的醇亲王起身,有内侍官抱来一个红色大木箱子,因鼓声而慢慢安静下来的众人皆是好奇不已:这是要干啥?
  鸿胪寺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