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墙,又是防止黄河水漫淹关城的堤坝。原本的土城墙全部被贴上青砖,更加坚固、雄伟。
  站在城墙脚跟,确实可以感受到城墙的巍峨。
  潼关官员说:“尽管今年的凌汛来得比往年早,但是咱们这座城墙是经历过多次考验的,诸位大人看,城墙上青苔的痕迹,从前黄河水位最高的时候到了三尺高,可是潼关城内仅少许人家受了水灾……”
  刚才在众人面前被贾政下了面子的宝玉再往前一步,冷笑一声:“既然你说城下有排水道二十四条,那么城外三尺的水,城内当时是多深?”
  “这……”
  “依照你的说法,二十四条排水道乃是宽、高皆一丈的空间,可同时排水多少方?黄河涨水的水流速度是多少?”
  “这……”
  巡黄御史队伍中的工部官员对这类问题是信手拈来——无他,这一路,贾总兵问过不少次数了,几乎队伍中人人都能很快算出。贾政也不例外。
  一算之下,觉得不对——按照二十四条排水道的排水速度,城外城墙被淹三尺,城内积水不超过一尺,又何来遭灾之说呢?
  除非……
  宝玉不紧不慢地说:“除非,地下排水道,年久失修,荒废已久。”
  工部的人眼睛一亮,这第一站就找到了不对劲,这都是功劳啊!
  李文渊则是暴怒:“开一条看看!”
  当地官员唯唯诺诺,脸上露出不情愿之色,宝玉却在对方的人磨蹭推诿之间,继续冷笑一声:“不必了,此下中空,本官已经找到了,尔等不开,我禁卫军自己凿开。”
  啥?
  众人皆惊讶——禁卫军除外:【我们总兵大人的本事大着呢!】
  只见身着铠甲的青年面色如霜,如杀神一般,冷冰冰地说:“是你们快一点主动来打开,还是要本官叫人动手?”
  言罢了,将手中精铁腰刀抽出在地上一划,一道深入青砖一寸的刀痕便清晰可见。
  潼关众官员吓成了鹌鹑。
  …………………………
  宝玉这一手震慑之后,潼关的官员在没什么废话敢多说了,灰白着脸说:“非是下官推诿,而是……而是……而是那排水密道垮塌众多,大人们若是想要下去,恐怕有性命之忧啊!”
  这就对了!
  【这时候的工艺,造方形下水道,那不就是找压么?后世即便工艺和建筑材料够了,大多下水道都是圆形的,能够均匀地承受压强。】
  李文渊一行人脸色已经不是一般地阴沉了,这其中,脸色最难看的反而是贾政。
  咳咳,原因总所周知——宝玉这一番举动,不能说是忤逆不孝,但是确确实实打了他的脸了。


第301章 
  作者有话要说:  红包已发。
  可是此时; 谁还顾得上贾政的心情与面子?
  潼关的官员被御史一行识破了老底; 现在着急想着描补过去; 遂信誓旦旦地说:虽然地下排水道坍塌了不少; 可是依旧可以履行排/泄淤堵的职能。
  然而这样的话在这个时候说,已经不顶用了。
  坍塌不少?依旧可以?部分职能?
  咱们这边来的都是工部和户部的人; 别的不说; 算算写写的能力都是出众的。这一路户部的官员同工部之间交流密切; 虽动手不如工部的人快,当时刚才冯郎中算二十四条排水道排水速度的方法他们还是大多都听明白的了。
  这一溜儿的队伍这么多人; 心里自有算盘,有多精通此事,又岂是这么好糊弄的?
  只不过; 心头有数之后,工部的人是一边庆幸及早发现潼关的这个大问题,一边又有点隐秘的兴奋——虽然这样真的很不厚道; 这种时候还因为即将要被记下一笔的功劳升官儿而欣喜。
  但是毕竟这趟出来前; 大家就知道; 这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并且指标双高的差事。
  李文渊的脸色黑如锅底,坚持要下一次排水道。
  这话一说,潼关的官员面面相觑:这简直就是要命啊; 自塌方开始; 那下头已经很多年没人下去了,钦差御史要下去,万一直接交代在地下; 这可不是咱的本意啊!!!
  然而先皇都只能以名声诱李文渊在某些程度上顺着他心意办事,今上更是直接从登基开始就奉行“你高兴去查贪污受贿就去查吧”的放养政策。李文渊的性子和他的名声一样大,绝对不会因为潼关官员几句危言耸听的话而改了决定的。
  当然,在李文渊看来,这就是危言耸听罢了;在他身后的户部、工部官员看来,这绝对是高风险的事儿。对于塌方这件事,这两部门的人都还是很忌惮的,毕竟银矿、铁矿自来都免不了塌方,只是因为地址隐秘而不为外人所知也。
  【下去还是不下去?】
  李文渊身后的人面面相觑。
  从一开始就比较激进的工部冯郎中悄悄一咬牙:拼了,富贵险中求。
  遂他上前一步,紧跟李文渊身后。
  然后户部一个姓秦的老主事也站了出来,倒是叫众人刮目相看。
  剩下的两部门官员有话想说,但是李文渊抬手制止了:“本官也知下去之后有危险,诸位大人接下来的路段还有重任,就不要随本官一起,浪费时间。咱们兵分两路走便是。”
  这话说的,听上去就像是反话。
  然后李文渊又强硬地安排了剩下的两部官员去把整个潼关北面、东面、西面的城墙都检查一遍,这……表明,他刚才说的,倒是正话了。
  两部剩下的人松了一口气,即便知道这趟出门有危险,也有很多人没做好心理准备一开始就下塌方的地下去查探的。
  潼关的官员无奈:他们身为当地官员,还亲眼看见过城内地表好好儿地就塌陷一个洞的情况呢。一点都不想下去好吗?
  于是他们把目光移到了潼关守将身上——排水道么,从前也是密道,军事要地,咱们当地官员应当避嫌吧?对对对!就应当避嫌!
  这个理由——宝玉真心想给满分。
  【感情身为一地父母官,避嫌这个理由还可以这么用?】但是他主军务,刚才强硬插手查探地下水道的事已经是逾越了,现在也没有代御史责问当地文官的职权。
  【不过按照李文渊的性子,都不必秋后算账,估计待会儿从地下出来就要这些人好看了。】宝玉心道。
  然后,有驻守潼关的章将军站出来,愿带御史下去。
  于是回过神来的贾政也连忙想要挽回一点自己的面子,为表示自己刚才出言呵斥宝玉是出自公心的。李文渊给了他这个面子。
  于此,宝玉环顾四周之后,安排吴钰带人护送一众两部官员,程峰带人在下水道入口听差,又点了朱犇等五人,每人负责保护一个(李文渊、冯郎中、户部的秦老主事、贾政、章将军)。
  张将军自有亲卫,可是他连亲卫都不耐带,只带了两人,这便是婉拒禁卫军的人保护他的意思了——【开玩笑!潼关可是自己的地头,要是还需要禁卫军保护,传出去,丢的是全部潼关守军的脸面。】
  遂宝玉把原本安排着紧跟章将军的禁卫军安排在下去的时候殿后,而他自己,选择和章将军一起开路。
  倒是叫章将军对这个白面小总兵生起了几分好感——这贾瑛名号很大,想来也是有几分本事的,没想到,这种时候还能够身先士卒。不管他是为了好名声还是为了在他那个不咋靠谱的老子面前争口气,都是有血性的,像是条汉子。
  汉子宝玉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要撤退,他在最后,也可以捡几个脚软的,抢救一下。
  …………………………
  其余两部官员倒是不想走呢。
  再怎么说,没有同李大人一起下去,也要在入口守着表示一下担心之意的吧?
  但是李文渊很不耐地将他们赶走了:“军事重地不是,别围着了。”
  叫潼关官员悬着一颗心,七上八下地带着两部官员和剩下的禁卫军走了。
  尤其出发时候那位姓吴的参将喊了一声口号,刷拉一下,几千禁卫军全部蓄势待发,叫潼关众人无论文职武将都悚然一惊:这……这才是真正的下马威吧?
  被禁卫军军威震慑的潼关众人老老实实地领路。
  而李文渊这一边。
  章将军带着亲卫,指点了砖块之后,便抱拳要借留下的禁卫军一起来撬开这几块青石板。
  宝玉上前一步,打量了一番,然后说:“并不必如此麻烦,让我来一试便可。”
  这么多年过去,宝玉传扬出去的名声再也不是单单地得圣心、貌若好女等等了,取而代之地,是他几次展露实力的事迹,尤其在西行西域一路上所经州府更为扬名。
  山西也不例外。
  故而章将军还真的听过贾瑛的名号,不过近日见到对方实在是年轻,免不了生出几分传言言过其实的感觉。
  这时候贾瑛站出来自告奋勇地撬动石板,再次让章将军高看他几分,甚至开始觉得自己一开始太过武断了——这种情况下,贾瑛没必要为了面子出来做不能做到的事,不然才是真的丢人。这么说来,贾瑛力大的传闻到是详实的吧!
  再接着……
  宝玉叫在场众人亲眼看到什么叫做举重若轻。
  一块青石板,不下五百斤,宝玉一点一点地将它抬起来,并且挪开,露出下头黝黑的洞口。
  李文渊:……
  冯郎中:……
  秦主事:……
  章将军:……
  只有禁卫军程峰朱犇等人呱唧呱唧给他们总兵大人鼓掌来着了。宝玉笑骂一句:“不要贫嘴。”然后轻轻松松地将石板子平移开,露出入口。
  哦,还有一人呆愣,便是贾政。
  贾政知道自己儿子是武状元——但是他并不清楚宝玉的武学造诣到底到了什么境界,就算府中老祖宗说起来宝玉如何能耐,他偶尔晨起见宝玉舞剑或者打拳,也瞧不出什么门道,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几分不相信的。
  然后,他,此刻,约摸,石化了。
  他、他、他,从未想过,自己儿子竟力大如此!
  【原来这逆子考上武状元,是凭的真本事而不是上头的意思啊!】
  贾政到这一刻才恍然大悟,并且开始觉得心里头有些不是滋味,只觉得这样的天赋,还不如叫仙人给换成过目不忘呢,好歹家里能再出一个进士(宝玉对此表示:┑( ̄Д  ̄)┍)当然对于刚才他当众落了宝玉面子这件事情,贾政是没有往心里去的——总归自己是这个逆子的亲爹,偶有训斥几句,难道对方就敢忤逆么?
  …………………………
  宝玉不是不敢,而是觉得没必要和一个二愣子计较。
  再说,即便他不开口,也有别人帮他找回场子——当夜住进驿站之后,李文渊就指名道姓将贾政骂了个臭头:“公私不分!没有半点大局观!”等等等,此为后话。
  现在,众人收拾好因宝玉力气和外貌完全不成正比带来的震撼之情之后,李文渊马上开口要进入地下排水道去了。
  章将军制止了对方的举动,并叫亲卫掏出火折子去洞口试了试,确保火折子不熄,才肯让众人下去。
  而正是这一点,叫冯郎中点了点头,并与李文渊解释说,如是,代表下头的排水道并未完全堵上。
  章将军带路、宝玉打头、之后是李文渊和冯郎中、秦主事和贾政。
  下去之后,因长时间未见天日,地面有些湿滑,火把照亮的范围有限,年纪最大的秦主事差点摔倒,幸好他身旁的禁卫军眼疾手快,将他提起来了,不然老骨头老腰的,这么来一下,也许就折了哪儿去。
  秦主事小声地道了一声谢,然后更加小心翼翼地跟着众人走。
  前头一截都挺好的,虽然有湿滑,但是并无塌方,到走了小半刻钟之后,便不行了,凌乱的碎石散落在路面上,叫人必须走得更加谨慎。
  可是总的来说,大体还是通畅的。
  章将军听闻后头的贾政这么说,面上不显地撇了撇嘴:这一条,已经算是二十四条中情况最好的了,我也不是傻,能一下子就带御史去危险境地么?
  走了一半左右,火把开始微弱了些,章将军示意必须返回了,于是众人往回走。
  出了地道之后,李文渊要求再去下一条。
  整个御史队伍,李文渊是老大。
  而且,既然已经走过一条了,并无什么危险,想来不过是先前潼关的官员为了劝住御史一行人才故意说得严重些的,所以同行几人不会、也不敢有不同意见。
  章将军想着:【都到这一步了,没必要再遮掩,总归自己就算不带路,凭贾瑛踏步辨虚实的本事,也能找到地下中空的地方,与其那样,还不如好好配合。】
  于是他们又去了附近的第二条。
  第二条才打开青石板,就有恶臭扑鼻而来。
  章将军想了想:“好似后来说城内将几条排水道改了改,排污秽用的。”
  这里的污秽并不是指屎/尿/屁——这是农家肥,一般人家都舍不得丢的,城中还有专门收夜香的人呢。因而指的是生活污水,臭是臭了点,好歹不算太恶心。
  但是这样,众人也面面相觑:还要下去么?
  “下!”李文渊开口斩钉截铁。
  那便下吧。
  贾政能怎么办呢?李文渊都这么说了,冯郎中和秦主事都没有任何意见,甚至于章将军也没有。
  贾政忍者恶心恶臭便也下去了。
  说起来,第二条的情况倒是比第一条还好些,不然也不能够成为城内主要排污的排水道。
  就是,这里头的味儿实在是有些杀伤力,几个人出来的时候,脸都青了,这也罢了。下去一趟,大家伙儿身上都带了不可说的气味,在上头的程峰等人帮助下爬上来之后,外头站着的那些禁卫军神色很微妙啊。
  章将军其实也被熏得不行,但是他不能表现出来啊,只能强自镇定地问:“李大人可还要继续?”
  “前头带路!”
  章将军简直想跪:【那群弯弯绕妇人一般的嘴炮官真没说错,李晏就是个茅坑石头的脾气啊!真是顽固得不得了!】
  一连走了十二条,倒是没有倒了大霉遇到塌方——因为自从知道下头会塌方起,原先排水管上方的不少区域都腾空了,也没人敢在附近敲敲打打再新建房子什么的。
  这么十几个人下去,充其量就是脚步声,很幸运地完全不能和排水管达成共振。
  但是排水道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中午吃饭的时候,潼关官员们老老实实地准备标准待客餐了,再不是早上那样的糙米粥假惺惺地对李文渊显示自己等人清廉。
  不过李文渊等人来得晚了一些——他们先回去洗漱了一番才来的,不然恐怕所有人都要没胃口啦。
  一顿便饭吃完,李文渊根据逛潼关东西北三面的破损情况与地下排水道的情况,做了总结,并对潼关众官员表示:“陛下令我出巡黄河沿岸,第一站本官来了潼关,本想着能有个好兆头,却不料真真叫人失望。如此城墙、如此排水,一旦今年雨水充沛行程洪涝,整个潼关危矣!”
  潼关当地官员低垂着头。
  章将军虽然一早上都陪着李文渊,但是毕竟镇守潼关已久了,回去洗漱的时候便知道,工部那群人也不是吃素的,支使着禁卫军东敲敲、西打打,找准几个点之后,原本贴了青砖的城墙,掉下不足一寸厚的青砖(俗称砖皮的骗人玩意儿),露出里头泥土夯的城墙。
  章将军看到满屋子低头鹌鹑,心道一声:该!牛皮吹大了,一下就戳破。
  不过这倒是和潼关城现任的官员也没太大关系,还是先帝时期的官员搞得政绩。但是如今潼关的文官们依旧很尴尬就是了——他们上午觉得李文渊没和自己等人在一块儿,可以软硬兼施糊弄一下户部和工部的人的,没想到才开口夸赞了潼关城墙稳如磐石,就被啪啪啪地打了脸,如何能不尴尬?
  那剥落的青砖皮简直就像是他们的脸面。
  李文渊的折子当天就送去京城,并且他有那个胆子‘先斩后奏’把潼关需要改变的地方都罗列出来,要求当地立即整改。
  一开始,潼关官员是消极怠工的,可是不出几日,京城八百里加急抵达,万岁震怒,下旨申饬了潼关官员,并再申:“御史出巡、如朕亲临!”
  不只是警告了潼关的官员,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李文渊之后会到那些地方——你们看明白了,李文渊去了之后叫你们怎样,别想着哔哔,该改的就改!
  是故李文渊再开口,潼关的官员立马改变了配合态度,端是积极。虽然他们依旧不相信,就算今年雨水再多,能把潼关城冲垮?
  可是现在被对方抓住了把柄,又有陛下旨意,自然是对方怎么说,便要怎么做的。
  之后吗,李文渊带领的四套班子飞快地运转起来,禁卫军以最快的速度、最灵敏的身手,带着工部的人上山下水勘测地形、研究地质;再由工部的人(主要是冯郎中领头)列出潼关城墙和水道改建需要的材料、人手、时间、花费;由户部的人进行审核、精简、优化,同时;还有贾政开始传授以章将军为首的当地驻军,如何建窑、如何烧制水泥。
  五月底的潼关,顿时就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等到章将军等人见识到水泥的功效之后,章将军觉得自己又看走眼了——这个贾政,也不是废物啊,看来只是脑子迂了点,于专业方面还是很有一套的。
  就好比说,冯郎中提出,以烧制出来的圆柱形管道替代方形排水道,并且要直径一致,贾政也能带着人张罗出来——还真是一宗巧思,以钢铁为骨浇筑出来的,有骨架在,可不是大小就一致了么。
  以上,量产圆形管道是冯郎中的主意、钢铁扎骨架是京中孙胡子和贾政早就试做过的,宝玉并无插手点拨。哪怕如今的钢铁并不能和后世的钢铁相比较,但是宝玉相信,终有匠人会改进的,无需自己事事都去参合。
  就好比水泥。最初的他,只是打开了烧制水泥的大门而已,而现在,这些已经完全不需要他来操心了。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带着手熟的禁卫军一起帮着章将军烧制水泥。
  潼关城的百姓是无所谓的,反正这次征调民夫是免秋日徭役的,钦差大人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说了,当地父母官根本不好抵赖,所以被征调去的民夫也没什么怨言。后来更因为提供三餐一稀两干,主食不限,好些人还后悔了没去主动报名呢!
  于是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问,那城中小吏竟然态度十分之客气地说还要招人手,只要身强体壮便可,于是潼关中又召集起了上千人的队伍。
  修城墙比较快,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全新的进度,但是地下排水的就比较慢的,因为建造时间久远,年久失修,清理起来就是麻烦事。
  被征调的民夫很乐意去修城墙,但是却不愿意到地下去:“会埋人哩!”三餐再好,也不能拿命去吃吧?
  冯郎中在宝玉看来,于建筑学方面已经是颇有天分的了,奈何手下没人,搁置了地下一事。
  最后,还是宝玉给出了解决的法子,一点一点清理,从头开始,下一段圆柱管子、就把那根管子卡在原先方形青砖石水道周围的空隙以水泥填补上。这样一来,虽然速度慢了点,但是每铺上一段,等其干了之后,都再不必担心塌方问题了。
  ………………………………
  六月中旬的时候,潼关城墙全部用水泥强化加固了一遍,那些骗骗人的青砖皮也没浪费,被当做超徭役之后的报酬分给了被征来的民夫。
  禁卫军里头的人都说:秦主事这一群人简直就是得了户部尚书大人的真传啊……
  只有身为京城前任小纨绔的京兆尹程大人儿子程峰,悄悄与朱犇说:“秦主事也是可怜人,和肃亲王府原先那个秦侧妃娘家是八竿子打着远亲,原先扶摇直上很可能升为户部左右侍郎之类的,后来被牵连了,连郎中的位置都没保住,被贬了几次,现在一把年纪还想出来拼一把,不然就要在主事的位置上呆到老死了。”
  朱犇闻言想着:难怪那日下地下排水道的时候秦主事那么拼呢。
  在潼关呆了半个月,李文渊等人要启程离开了。
  潼关城墙竣工,焕然一新并且表里如一地坚固。
  潼关城外,章将军带着人继续兢兢业业烧水泥,他现在认识到这个东西的好处了,又有御史大人宣旨,烧水泥方法不可外传,所以也不必担心短时间内那些被李文渊吓破胆的文官来打听。章将军打算多烧一些,把军营也修一修么!
  地下排水管工程进行了一半,冯郎中和秦主事被留在这里了,同留下的还有禁卫军一百人,这是给他们搭把手的,也是给他们震慑潼关中万一仍旧有想要耍心眼子的人的。
  李文渊等人离开潼关的时候是五月十五,他们沿着潼关往东去,顺着黄河的流向走。
  在潼关逗留许久,下游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李文渊的行事作风,于是抓紧机会在他到来之前弄了弄面子工程的人不在少数。可惜根本逃不过想要升官发财的工部众人的眼睛、也躲不过禁卫军们敲敲打打的“验收”。
  如是又走了五百多里。
  花了十多天,已经是五月底了,才到了沁阳。
  宝玉觉得,这样的速度……不行!
  巧了,李文渊也觉得这样太慢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