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头入画在心里对自己说:【该是你瞎担心,姑娘心里头有成算着呢!】
其实惜春真没有拐弯抹角讨好老祖宗的意思; 她只是想要宝二哥看看自己的画技有没有提高罢了……
趁着今年十一月大雪还没来,去往关外的路还没冻上,没两天,老祖宗就催促人把那厨娘打包打包给送走了。当然; 此时要送去关外的,就不单单是一个厨娘和几幅画卷而已,另有听闻消息的王氏、李纨、迎春、探春、薛家人、王家人、史家人等等都送来了小心意; 其中薛蟠更是大包大揽的,说自家也有商队要去关外,可以护送府里的队伍一起去。
不知不觉间,宝玉那一小房竟然有了单独交际人情的几分意思再里头。
说起来; 老祖宗原先还不想收史家送来的皮子:【敷衍!太不走心了!竟然不知道关外盛产皮子吗?还给我宝玉送这个!啧啧,武家人都比他们仔细多了!】
然后史家那边当家太太,也就是史湘云的婶婶亲自登门来,厚着脸皮与老祖宗道歉。看着侄媳妇儿这把年纪还要伏低做小,贾母想了想,终于叹了一口气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何况那还不是你女儿,你这个做婶婶的,已经很厚道了。”说到底,史湘云那回偷看林家送来的礼单子,也不是她婶婶指使的,贾母也知道,自己这是迁怒了。
史太太拿出帕子擦了擦眼角:“可不是么,湘云这丫头,从前也不是这样子的,现在偶尔回府来,对着她妹妹几个(史太太生的,史湘云的堂妹)也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我和她叔叔真不知道是哪里亏待了她,惹得亲人倒是好像仇人一般。”
贾母沉默不语:【谁知道呢?谁知道好好儿的丫头长大了性子就左成了这样呢?要说和宝玉有过相看意思的,也不只她一个,怎么看,薛家人就显得懂事多了——再说了,那都是王氏这个蠢货折腾出来的,看不惯我的玉儿,所以一下子和宝丫头相亲,一下子和云丫头亲近,可是这都是私下的事情,对她们的名声也没有妨碍啊,怎么就偏偏云丫头心里就咽不下这口气呢,倒好似我们折辱了她一般,都怪王氏这个蠢货……蠢货!蠢货!这蠢货这辈子最对的事儿,也就是替我们荣国府生了宝玉了。】
“行了,我也知道你不容易。把眼泪收收,别出了门叫人瞧了笑话去。云丫头那里,我还是那句话,嫁了人,亲爹妈都管不着了,何况你们做叔叔婶婶的?既然她心里对你们有怨,那就远这点,当成一般亲戚处着也就是了。”贾母如今自己膝下孙子孙女重孙子重孙女一大堆,也没那个心思去管别人家的事了,哪怕是自己娘家。
这事儿就算翻篇了,于是史家太太可算是能安心回去了。
…………………………
谁知道,在老祖宗差人给冰城送东西之前,冰城那边又有东西捎过来了呢?
是今年收获的棉花,因为八月里收的,赶不上做好了给老祖宗当中秋节礼了,宝玉便干脆盘算着当年礼吧,他取了自己应得的那一份,晒干之后也约摸有三千斤。薛家商行如今越做越大(其实是跟着亲戚走,越做越大)倒是想收了棉花呢,但是宝玉自己要送的人可多了。
京城那边,十六那儿得送一份,甭管以公的名义送奏折的时候送过了一次,这次论私交的,必不能少了他。
京城中往来有交情的人家分一分,八百斤就这么没了。
京城那边,收到棉花胎棉的人家,另外还收到一份使用说明——其实棉布大家都很喜欢啊,柔软亲肤,就是瞧着不如绸缎挺括罢了所以很少用以做外衣,现在是使用说明上写了棉布和棉花做夹层棉衣,保暖贴身,那么自然众人就开始吩咐家里的针线人去做起来了。
这比什么绣花绣纹的简单多了,各家快手的针线娘子很快就做好了,穿上之后,女眷们本就在后宅呆着的还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其余譬如林如海、贾珠这样每日要上朝或者当差的人就立即发现了棉花夹袄的好!防风,保暖,比穿一层层的单衣要暖和多了,外头裹着同样是宝玉捎回来的毛披风,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当然,宝玉也书写了厚实的棉大衣的做法,不过京中的人没人选择那样干——八斤十斤的棉大衣实在是太臃肿了,相比较起来,还是毛皮更加轻便一些。
由此可以看出,棉花被广泛种植之后,最受益的人群,其实是买不起皮子,往年都穿木棉或者咬咬牙全家买了薄丝绵的普通百姓。
宝玉拿到手的棉花送去京城的还只是小头而已。另外,黑省这边,跟在他身边的一百护卫得分一些吧?还有程峰和朱犇等一百禁卫军也得有吧?
这儿一人给十斤八斤的,就得去掉毛两千斤,这就只剩下二三百斤自家用了。
哪里还有多的卖给薛家商户?
不过宝玉也给薛家人指了路,让他们搭上裴副将的路子,棉花虽然不够多,但是……
裴副将笑眯眯地说:“菜籽油、花生油、棉花籽油、瓦楞纸、毛糙纸管够了啊喂!”
一旁的宝玉听这话怎么觉得有点耳熟呢?好像是——“啤酒花生瓜子饮料有需要吗?哈根达斯冰激凌有需要吗?这位乘客,腿收一下谢谢……”
…………………………
每一回,冰城那边有东西送来,都够老祖宗念叨好几天的,这一次的棉花被子,老祖宗可喜欢了。上了年纪的人怕冷,尤其晚上躺下之后,手脚发凉,总觉得哪儿都往被子里钻风,老祖宗这几年都需要人暖好被窝,放好几个汤婆子才行。
今个儿换上棉被,好家伙,结结实实的十斤大棉被,把老祖宗头一天睡得热出了汗!
但是热出了汗,老祖宗也高兴:【这是我宝玉的孝心!】
再不几天,在老祖宗的日日督促之下,要送去关外的东西都归拢好之后,便被托付给薛家商队的人了,回来的时候,小厮们还说在城门外碰到了林府的人,也是给宝二爷他们送东西去的,于是两队人马就合二为一了。
老祖宗听到这个消息,乐呵呵地点点头说:“他们这一对翁婿,感情倒是好的。”
下头坐着的王氏抽了抽嘴巴,并不很诚心地笑了笑:【林家人分明是给黛玉送东西去的,和我宝玉有什么关系。】
不过她很快就没空想这些了,因为驿站来信了,说今年陛下恩准,念在贾侍郎修河堤有功,准其回京过年。然后王氏又抖擞起精神,准备应对一切可能被老爷带回来的小妖精和后院蠢蠢欲动的老妖精去了。
…………………………
冰城的冬天也不是一般的冷,早起的杂事丫鬟、婆子、小厮们哪一个不是被冻得哆哆嗦嗦的?
宝玉和黛玉都不是苛责下人的性子,除了分给府里下人每人几斤棉花做被子之外,还早早命人采买了羊皮,给要在屋外干活的下人们做了两身羊皮袄子,至于贴身伺候的如紫鹃这样的大丫鬟,则是灰鼠皮和兔皮袄子。
宝玉倒是不怕冷,自从他内功有所成之后,基本上已经无惧严寒酷暑了,自己就可以调节自身去适应各种气候,不过看着跟自己来黑省的人接二连三被冻着了,他觉得,明年的棉花,还真是得多多种植才行啊。
说起棉花,今年收上来一万多斤面花,晒干之后不到一万斤,三成织布,七成弹棉花,弹出来的棉被棉袄,其中三成是宝玉的,是他借出种子之后应得的回报,剩下的以黑省驻军的名义(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分黑省那个区了,总归私下的矛盾不能闹到上头去)给京中陛下送去一部分,余下四千斤,一部分便被做成了军大衣,一件足足十斤重,还有一部分干脆就是打好的胎棉,除了小军官先领了军大衣之外,剩下的胎棉便被当做了年终奖励,分给那些今年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士兵们,反正一份还是十斤,加上两斤棉布,收到奖励的士兵爱咋用咋用,爱做棉袄做棉袄,爱做棉被做棉被,也可以做薄棉袄加棉被。
姜百户作为裴副将手底下会来事儿的小军官,分得了一件军大衣;他老爹姜老头因为种植棉花过程中精心仔细,虽然已经不在编了,也得了十斤棉花和两斤棉布,把老头子美的,收到的第一天就和家里老妻说:“分了给你做一件棉袄,再做一条棉被,刚刚好。”
他家老婆子还有些犹豫:“不给柱子他们做?”
“几个毛孩子,身上火气大,给他们做了也是穿出去糟蹋。倒是老婆子你,每年冬天都哆哆嗦嗦的,到时候穿了棉衣,就不冷了。”
“哎,行吧,老了老了,还奢侈一把,享了你老头子的福!”
“嘿,老婆子你这话说的,难道这辈子你跟着我尽吃苦了?”姜老头还不乐意听这话了。
于是他的老婆子抿嘴一笑,依稀能看出年轻时候也是一枝花:“哪能啊,那时候我爹娘给我说同你家结亲,头一句话就是以后我不愁吃喝了。”
可不是,姜老头以前是火头军来着,再怎么样也饿不着自己和家里人。
姜老头方才也是假装生气呢,很快便笑笑:“等今年分了年猪,我给你卤猪手吃啊。”
“好。”
平凡的老夫老妻相视一笑,一个裹着军大衣在炕头闻着没点火的旱烟锅子,另一个则是在比划着棉布,看看能不能多出一点,给老头子做一条棉裤。
这关外的人啊,老了老了,总是容易得老寒腿,若有条棉裤白天穿着能够挡风,想来老头子晚上睡觉会舒坦多了吧。
…………………………
除了棉花之外,未细分之前的辅兵们圈养着的猪羊,也是大家伙儿更为关心的了——因为棉花今年还稀少,不是人人都有的,可是猪羊每年到年末的时候分肉,都是家家户户不落空的。
尤其是今年,听火头军的人说,那一口一口的大肥猪,怕是有长到了五六百斤!
为啥?因为今年榨油多啊,榨干了油之后的菜油籽饼、棉花籽饼子是给这些牲口们管够,这猪啊,吃的好了,可不就一个劲儿长膘。
你说后来补种的花生?那花生可和前两个不一样,花生榨油之后的渣滓可以熬粥也可以参点面粉贴饼子吃,是人吃的,才不给猪吃呢!看今年,黑省北的小娃娃们都白胖了不少,老人家女人家面色也都红润不少,其中花生渣居功至伟。
就是有一点不好,不论什么东西,一开始吃着喷香,连吃几个月,都会叫人腻味,现在黑省北驻地的当兵和他们的家眷已经闻花生渣色变了,后来有那机灵的,拿花生渣和附近百姓换东西吃,这才解决了食谱单一的问题。
等到了该杀猪分肉的时候,裴副将颠颠儿地将贾将军给请来主持大局了。
宝玉:懵……
好在他知道,这是裴副将给自己示好呢,毕竟分猪肉这种事情,在将士们看来是天大的好事,裴副将愿意将主持局面的事情让给自己,直接地表示了这是让黑省北驻地的将士们记自己的情谊。
宝玉没有推辞,因为这是他应得的,更因为他相信,明年的黑省一定比今年还要好,这份感激,他领的心安理得。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头头胖猪嗷嗷嗷地叫。
猪血不能浪费,可以做血肠子、血豆腐。
下水不能浪费,搓干净也是一道荤菜,有大料压压腥味照样美味。
大骨头不能浪费,斩开了炖汤,最鲜美,小孩子喝了晚上睡觉腿不抽筋。
……
最受欢迎的自然是大肥肉、五花肉……
天寒地冻,被分到猪肉之后直接挂在厨房里,半个月一个月都不会坏。
…………………………
带着一整头被分割好的猪回将军府之后,宝玉去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再回屋子,免得身上沾染的气味熏到黛玉。
才进屋,就觉得暖烘烘的,前任孙将军改了的主屋有烧地龙,真是后人乘凉啊。
宝玉眼见黛玉面前摆着的几个碗碟里是京八件的点心和豆腐皮鸭肉春芽卷,便抬眉笑着问:“京城来人了?”
萌哥儿看到爹爹进来,迅速将嘴里的东西吃完并站起来给宝玉请安问好——这小豆丁,自从先前黛玉胎动的时候让他摸了一把肚子,他突然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真的马上就要有弟弟的哥哥了,于是一下子懂事起来,尤其表现在晨定昏省上。
黛玉问他为什么,萌哥儿认真地说:“我是哥哥,爹爹说,我要给弟弟做榜样的。”
这话让大家伙儿都很开心,因为他们觉得小孩子的眼睛特别干净能看到大人看不见的东西,所以既然萌哥儿说二奶奶给他怀着弟弟,这表示自己等人要迎来第二位小公子了,真好!
倒是宝玉不死心,又问过萌哥儿好几次,无奈萌哥儿一口咬定是弟弟,叫宝玉嘀咕:【不会真这么迷信就被这小子说中了吧?可是我本想着一儿一女凑个好字,这辈子也就齐活了,不必玉儿在辛苦妊娠了呀……】
黛玉点点头:“老祖宗叫人送来的厨娘,还有爹爹叫人送来的……”说着说着,黛玉又眼眶微红了,大约是怀孕期间特别容易情绪波动,所以她很不好意思地按了按眼角。
宝玉捏了捏黛玉的手,转头问萌哥儿:“萌哥儿今天乖不乖?”
萌哥儿早就站得笔直了,等爹爹和娘说话完,被问话才开口:“爹爹,萌哥儿今天很乖,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还跟着娘学背古诗了。”
然后他叽叽咕咕摇头晃脑地背了一首咏梅。
宝玉摸摸他的脑袋表示赞许,然后又问:“那么今天妹妹乖不乖啊?”
谁知道萌哥儿完全没有被绕进去,他一本正经地说:“弟弟也很乖,我在背诗的时候弟弟还同我打招呼呢。”
宝玉:唉……
第349章
黑省北驻地的人; 都觉得,今年格外地不一样。
要说哪里不一样呢?
大约是今年比往年要忙了不少。
不仅仅是地里忙,还有修房子、修路忙; 当然; 还有不能丢了本职,操练也不能拉下。如是加在一起; 可不就忙了么?
另外,再有不一样的就是整个驻地的精神气儿不一样了。虽然忙; 可是人人都有奔头; 就算大家伙儿一开始不太敢想; 没敢奢望那棉花油料能够分下来多少,可是一日比一日肥起来的猪和拔地而起的小高楼那是跑不了的,实实在在能落下的实惠。
然后从秋收起;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新来的贾将军,可记挂他们了,给分了不少好东西。
等到十一月饷银来了; 照例是不足额的,但是黑省北的将军们再不像从前那样怨言颇多了——因为东边不亮西边亮,咱们今年过肥年!
炖大肉、包饺子、炸丸子今年黑省北驻地的伙食格外好; 食材多得、油水足得,火头军们恨不得使出十八般武艺,为此,还特意把已经退下去的姜老头请来指点着做几个硬菜; 每旬都有改善伙食的机会。
黑省北的普通老百姓们,也同样感受到了今年的变化,那些当兵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十月份起的时候,都拿着花生渣来换萝卜白菘……真是好奇怪。不过就算奇怪,老百姓们还是很乐意做这个交易的,谁家不是囤了一地窖的萝卜白菘呢?整个冬天的蔬菜就靠这俩了,现在突然多了花生渣,喷香油汪汪的花生渣。
换!干嘛不换!不换是傻子。
黑省北的老百姓们一面感激这些犯傻的当兵的,一面家里老老小小改善伙食,吃的满嘴流油。
更不要提十月起,秋收之后,上头的大人们说要修一条贯通黑省南北的大路,要征民夫去清路和扛沙包——给钱的那种。
干!干嘛不干!不干是傻子。
总归秋收之后,黑省的地里除了种点儿蔬菜,也不能再补种些啥了,基本大家都闲下来,现在有额外赚钱的机会,天寒地冻算什么?咱心里热乎!
…………………………
看来,想致富先修路,不仅仅是说道路通畅之后交通便利所带来的经济发展。
【还有在修路过程中,创造的各类就业机会、拉动各地消费需求。】宝玉这般想着,并且深受震动,因为接下来他看到的场景,无一不展示着——没有人天生就是穷的且蠢的,很多时候,某地的贫困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可以被消灭,譬如说黑省的人,到后世人们都会说诸如耿直、讲义气、豪爽等等,可是他们也有一颗想要改善生活的心啊,就算不能发家致富,多三瓜俩枣也是极好的呀。
当头一回看见有有附近的农户小心翼翼地挑着炉子煮着碎肉汤、胡辣汤在修路附近小声张罗生意的时候,宝玉制止了想要去赶走他的士兵,并且说只要每次买吃食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安全、干净就可以了。
如是,以黑生北驻军为首,剩下三部驻军协助,当地民夫平路打杂,这样浩浩荡荡上千人的队伍开拓到哪里,商机就蔓延到哪里。
因为修路是体力活儿,火头军埋锅造饭纵然是管饱管够的,可是也只有饭点才有吃的。
若在关外十月十一月,干活的时候,旁边有热汤点心,兜里每日都拿现钱的人,总有愿意花一两个大钱去买一口吃的。
黑省北的将士们,毕竟今年,兜里有钱啊。不止拿了军饷,修水泥路还另有一份收益——并且,这一份收益,一分一厘都没有被克扣。
和那些民夫一样,也是日日就能结算领到手的,因此,众人干活的积极性可高了。
众人都觉得王巡抚简直绝了,是黄河水倒流了么?给钱这么痛快而且半点都没克扣呢!
后来想想,一定是因为这件事情还有贾将军参与呢,王巡抚怎么地也得收敛着点。
至于说贾将军会不会和王巡抚一样‘同流合污’?
众人都纷纷表示:【不可能啦,贾将军家里那么有钱!之前套种的种子都是咱们先赊的他呢。怎么看得上这几个小钱。】
即便是最不服气贾瑛的董副将也得承认,人家公侯府出身的贵公子,根本就不差钱,平日瞧着穿的简单朴素,但是讲究。再有,两回去他将军府上,所见所感,如今整个将军府的布局摆设和孙将军那时候又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将军府,进去之后虽然不是下人簇拥、描金画银,但是偏偏就叫人能干感觉到其中的贵气和规矩。
【宝玉心说:这其实和我没什么关系,是黛玉的审美比较高大上。】
再加上程峰和朱犇逮着机会就开始宣扬贾将军人好,全心全意为咱们当兵的谋福利;
现在跟着保护的一百护卫觉得自己不能被贾将军的旧人给比下去了呀,于是可可劲儿地吹捧;
还有尝到了甜头的裴副将已经坚定跟着贾将军不动摇的方针,遂鼓励手下人暗搓搓为贾将军说好话。
有这么多的自来水,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宝玉在黑省的形象日渐高大全起来了……
当然,姜百户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贾将军这外貌长得好啊,都说相由心生的话,贾将军简直就是戏文里的潘安,长这么好看的人,大家都觉得他不会是坏人。
咳咳,就是这么肤浅。
…………………………
整个十一月,‘家底丰厚不差钱、外貌形象高大全’的贾将军分了大半心神在贯穿黑省南北的水泥路的铺设事宜上。
其实冬季并不是施工的最好时间,但是这年头,春秋两季农耕忙,不论是百姓还是卫所里的士兵,都没有什么空余的时间来做这些。而夏季,夏季太遥远了,就算宝玉等得住,黑省的王巡抚、裴副将等人也等不住了。
在宝玉看来,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的天,叫人在室外作业,真的是非常不人道的,搁现代,高寒补贴得有吧?工伤险得有吧?
但是在王巡抚、裴副将等人看来,这算个啥?不是穿得严严实实地在干活儿么?而且干活了,人都是一直在动来动去的,自然也不会觉得冷了。
由此看来,劳动力,真的是这个世界中最廉价的存在了,哪怕是一头牛马呢,人们对于畜力的爱惜,远远超过于对人的。
【我可算知道,万里长城这样的世界奇迹是怎么建造出来得了。因为这时候的人,干起活来,压根就不把自己当人看啊……】
因为黑省地势多平为平坦,并且这个时候基本不需要考虑交通工具运输超载压坏路面的问题,清理路面也很快很迅速,所以施工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低温。
譬如说,已经起冻的冻土。
譬如说,水泥和混凝土的砂浆拌成后,如果受冻,那么水泥就不能进行水化,并且水结冰之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往往过了一夜,昨天铺设好的路段的砂浆就会遭到由表及里逐渐加深的粉酥破坏。
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宝玉去提点,工部有经验的工匠就先做出规范了:
在工匠的指挥下,勤劳勇敢的黑省驻军们很快就摸索出了开挖冻土的方法。一般是三四个人一组,用铁楔子劈冻土方。其中一人掌铁楔子,余下两三个人轮流打大锤,将冻土按块儿劈开,如此滚动式前进,第一块冻土尚未完全被凿出来的时候,另一组就把第二个铁楔子放在旁边的裂缝上加进去,直至冻土剥离为止。
关于水结冰的问题,施工现场必须排除积水、消除工地结冰现象。
各种原材料必须保持住温度,除了加热砂子、加热搅拌工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