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他现在,很忙很忙很忙呢。
  阿鲁台能够这么快地被抓到,多亏了陈淳等人高空监察,指明方位,再加上潜伏多日的李百户等人将王帐附近的地形图都绘制大差不离,所以裴副将的人才能一击即中,突袭抄了鞑靼王帐。
  但是抓住阿鲁台,并不代表大明同鞑靼的这一场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首先阿鲁台原先的部下拥护了阿鲁台的幼子,窜逃更北边的贝加尔湖附近依旧负隅顽抗——这群人一路掳掠,弄得一些小部落怨声载道、人心惶惶;
  其次被阿鲁台搞政变推翻了的鞑靼老汗王的孙子名字叫莫格的也从鄂尔多斯部冒出来了——这边的人更不要脸,直接上了感谢大明皇帝的折子,谢谢大明军队帮助鞑靼肃清奸臣,以正国本,说鞑靼日后同大明就是永以为好的友邦!
  折子直接是从鄂尔多斯部往大明递的,京城的人倒是比依旧在别人的土地上忙着占地盘的宝玉知道得要早。
  当大朝会上,鄂尔多斯部的信函给众大臣传阅了一圈之后,饶是大明文官再好脾气,这时候也忍不住想要骂娘:哦,当初阿鲁台把你爷爷弄死了,你不吭声,在鄂尔多斯部当了这么多年的缩头乌龟。现在我们把阿鲁台给弄垮台了,你这就想要来摘桃子?什么铭感五内、什么涕泪横流、什么两邦永好……放屁,当我们傻子呢?都是嘴把式,都没点实际的?
  却原来,不知不觉间,不只是十六在和大臣们斗智斗勇的这些年中长了城府;这些朝中大臣,其实也受到今上影响颇深的。
  譬如说,得遇明主和陛下几乎是心有灵犀的户部尚书钱大人第一个就跳起来不答应,他几乎是要被气乐了,张嘴嘚吧嘚地就把自去年秋天起,因为鞑靼滋扰边境造成的损失、今年春天天花差点儿泛滥引起的恐慌、大军出征之后每天消耗的粮草银钱给算了一遍。
  即便是原本有心说要彰显泱泱□□气度的官员,这下子都暂时不敢吭声了:好家伙,这可是咱们大明花了真金白银、战死不少士兵才得来的胜利,你小子几句感谢就想要把那一大片的草场土地给要回去?天下间再也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了吧?
  叫十六看来,其实上述的两个问题,反而是第一个稍微棘手一些,因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显然,阿鲁台的残部是要和大明抗争到底的,要继续打下去;反而是那个旮旯头冒出来的鞑靼老汗王之孙,这人就别想占大明的便宜,别理他不就行了?
  朝廷里的不少人心里都是这么想的,但是没人敢开口这么说,因为在他们看来,纵使鞑靼一开始用了毒计——这不没有成功么。何况,咱们大明直接把阿鲁台都生擒了,鞑靼的领地攻下了三分之二,这便宜感觉占得有点大啊?
  好在,有林如海不紧不慢地站出来说:“依臣看,这莫格的身份是真是伪,还需要考证,若不然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了,今天是鄂尔多斯部,明天是达延部,各个都称自己手里有他们老汗王的子孙在,孰能辨别真伪?”
  【是是是,对对对!咱们不能明着说不想还人地盘了,但是因为对方继承人身份有疑问,所以咱们大明的人需要继续主持公道,这就是相当厚道了呢!】那些文官尽管一开始不支持陛下出兵的,但是在大胜几场之后,又转了风向,改成开始考虑若是本朝真的拿下了鞑靼,后世史书上该以怎样的功勋彪炳呢?【自己到时候可不能成了史官笔下的庸碌文臣才是!】


第406章 
  没几日; 草原上也传开了——老汗王的孙子莫格还活着,好好儿地被鄂尔多斯部的人招待着,并且在这个最恰当的时机给大明皇帝去信请求光复王位了。
  【狡猾的鄂尔多斯部!】鄂尔多斯部附近的土默特部和永谢布部首领愤愤不平地想着。按照他们对大明的了解; 大明人最是讲究面子; 莫格这么低声下气地提出请求,大明皇帝和官员多半是要答应帮他复国了。
  但是俗话说远的香近的臭; 这些部落虽然都称鞑靼首领为汗王,其实对鞑靼并没有多少忠君爱国的思想; 并且这两部与鄂尔多斯部相邻; 平素的恩怨也是不少; 譬如今天你们的羊吃了我家的草,明天我们的犬咬死你家的羊等等等,再严重一点的; 便是抢女人抢物资等等事情,而这其中,又因为老汗王的正妻出自鄂尔多斯部,大王子娶的是他自己表妹; 鄂尔多斯部因为先前有这份姻亲关系,对另两部可算不得友好,日积月累; 另两部怨气颇多,也就是这些年,阿鲁台政变之后,鄂尔多斯部才收敛起来了; 叫土默特人和永谢布人有了风水轮流转的爽/快/感。
  【可是一旦莫格重新成为鞑靼的汗王,那鄂尔多斯部的首领身为汗王的舅舅,怕不是又要抖起来了?这小兔崽子倒是命大,怎么没和他那些叔伯、兄弟一起被阿鲁台斩草除根了呢?】永谢布部的首领万分遗憾地想着。
  正当时,却听闻亲信来报:“首领,大夫人的兄长来了。”
  啊哈?
  永谢布部的首领楞了一下:自己妻子的兄长,是达延部的贵族,不过只是个混吃等死的纨绔,平时来自己这里,也多是和他妹妹、自己妻子哭穷要银子的,今天怎么有胆子来见自己?
  来人自然是那个不学无术的大舅兄,不过今个儿穿的人模人样的,瞧着不像是来讨钱的。那中年胖纨绔还叨叨着说要和妹婿好好聊聊天喝喝酒,不用人伺候。
  永谢布部的首领却把目光放在了大舅兄身后的奴仆身上,怎么瞧着,都不像是一个奴隶应该有的样子……
  同一时间,屯河西岸有一封密信快马加鞭送往将军大人手上。
  寿昌十年正月,边境再次传来消息: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鞑靼前汗王的孙子莫格死了——死于天花。
  同时,由于他死前在鄂尔多斯部住着,被好吃好喝地供着,所以现在鄂尔多斯部的首领已经是:【天天天天花!】吓傻。jpg
  会死人的好么!死很多很多人的好么!天花面前人人平等的好么!
  整个鄂尔多斯部的人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自己等人活不了几天,也见不到之后的太阳了。
  不过幸运的是,莫格发痘极快,又因为这两年天花重现,草原上的人都特别注意疑似天花的症状,所以服侍莫格洗澡的女仆看到莫格四肢的痘之后,就抖着身子汇报了此事。然后莫格就被圈起来了。
  鄂尔多斯部的人还想着求大明人给治天花的方子呢,谁知道莫格这个不顶用的,没到三天就死了。果然,一同被圈起来的女仆和奴隶们也起了痘。还没等鄂尔多斯的首领下令把这些奴隶全部烧死,他——他自己也起了皮疹!
  这下子,鄂尔多斯部的首领还敢和大明作妖?他们恨不得把大明人当祖宗供起来,就是希望大明皇帝能立刻、马上派出御医来救命。
  不几日,土默特部、达延部、永谢布部等地皆出现了天花,草原上流传说是因为先前阿鲁台要求各部落联合抵抗明军,但是这些部落阳奉阴违,导致了阿鲁台迅速战败被抓,现在,是阿鲁台的死忠到各部落下毒,让大家一块儿完蛋!
  如此危急的情势之下,这些原本还打算含糊了大明征讨鞑靼大获全胜这个战绩的蒙古各部人都老实了——本来咱们就是鞑靼的附属,现在鞑靼没了,归顺大明,对大明皇帝称臣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儿啊。【反正若是过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的,咱们再叛出来,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儿啊……】蒙古人不觉得这是自己背信弃义,而是觉得那些汉人根本就不适应草原的生存方式也没办法管辖草原上的部落,所以早早晚晚都会失去对自己部落的控制力的,现在低头意思一下,回头咱们部落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自己还是部落的首领。
  对此,朵颜三卫现任统一的首领巴图温都苏表示:【作为最早归顺大明的蒙古人,咱们三部中除了泰宁卫运气好一些,其余两卫青壮年都基本死绝了,那些老弱妇孺因为被大明人掳走而得以活命。但是这些人,这些老弱们能够顶什么用?朵颜三卫想要恢复昔日,怕是最起码得二十年。这二十年,变数太多了,足以让朵颜三卫的人慢慢被大明教化,或者朵颜三卫的地盘,被其余蒙古人给瓜分。】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是巴图温都苏不想看见的。
  所以他在得知有这么一个莫格出现的时候,就知道,朵颜三卫的机会来了。
  【朵颜三卫的地盘就这么大,大明人想要同化我们,易如反掌,但是如果同时,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永谢布部、达延部等等都愿意归顺大明呢?他们虽然是鞑靼下的部落,但是并不是以阿鲁台马首是瞻的,这场大明对鞑靼的战争中,这些部落的人并没有怎么出力,如今因为天花之害,被迫承认大明对鞑靼的占领是顺从天意的正义之战。等到他们学会怎么治疗天花的手段之后,他们还愿意承认今日的归顺么?又或者说,大明真的有本事把这么大一块地给吃下来……不不不,不可能,从上数千百年,从来没有哪一个朝代,彻底把草原上的民族给消灭了的,最多也就是把他们赶到更偏远的地方去放牧罢了。】巴图温都苏如是想着,并且不断地暗示自己,他现在做的,都是为了朵颜三卫好,至于那心头淡淡的不安,被他归咎于那是因为自己终究有些心软,一下子要害别的部落那么多人性命,所以良心稍微有些过意不去。
  但是他等啊等,等到的不是天花在草原上各部扩散开引发大片人死绝的消息,只有莫格的死讯。
  巴图温都苏顿时冷汗涔涔,纵使在大明辅兵帮他顺手砌了个炕的屋子里,也一下子湿透了衣裳——这不可能,我命人带去的,明明是从原先死于天花的朵颜三卫勇士身上刮下来的痂粉,不可能散开之后只死一个莫格的。这不可能!
  早在巴图温都苏‘表忠心’的时候就看破他意图的宝玉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常见的天花病毒是大天花,也是正痘病毒的一种。除大天花外天花还分为中天花和小天花。大天花、中天花和小天花的病症完全相同,传染方式也一模一样。它们的区别在于感染大天花的患者大约25%都会死亡,中天花的致命率约为12%,而感染小天花的只有1%有生命危险。我将巴图温都苏准备的换成了小天花病毒的粉末,并不是假仁假义,只是觉得,这几个部落最多也就是个隔岸观火的罪名,不至于因此就要惨遭族灭。虽然因此他们族人基本无死伤,之后教化起来会比较困难,但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方才是个人。】
  …………………………
  莫格的暴毙在大明文武百官看来,是死得大快人心,而鄂尔多斯部和永谢布部前后脚爆发了天花……简直就是天佑大明,啊哈哈哈!
  但是十六知道,宝玉在其中出了多大的力气——这样一个计划,必须万分周密,让这些部落的人怎么查都查不到大明在其中插手的影子;如是暗中的轻微动作,还要保证其效果,可想而知有多么难。并且宝玉还请罪说他把巴图温都苏准备的天花痂粉稀释过了,为免造成天花对直隶、大同、宁夏等地的扩散,危及我大明百信。这份密折,是要给三位阁老看的,所以理由如上,但是密折中的未尽之意……十六明白宝玉的想法,并且十分赞同他的做法:【自己要的是蒙古草原人心所向,而不是一片死寂之地。】
  幸好如今御医们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种痘方法了,领了差事之后的他们在黑省驻军的保护之下奔赴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大约是因为此时天气比较冷吧,所以天花扩散的范围并不很广,得病的人症状也还在控制之中,反正当鄂尔多斯部首领心有余悸、永谢布部首领悔不当初(被大舅兄忽悠)都捡回一条命之后,大明的军队也跟着御医们一起进入他们部落草场驻扎了——当然,这下子宝玉手下的人是不够分的,所以直隶、大同、宁夏等原先与这些蒙古部落接近的地区的驻军等等就白捡了功劳……原先王子腾去信给一些老部下,道是自己这个外甥心狠手辣六亲不认等等的暗示,如今,没有一个人相信了!
  寿昌十年春开始,整个黑省都处于一种狂热状态——朵颜三卫上了降书,鞑靼也被咱们的军队打趴下了,鞑靼南边几个大部落全部俯首陈臣,就剩下贝加尔湖那边还有阿鲁台的余孽没被铲除干净——不过这也不着急,用将军大人的话说:“别着急,等到化冰之后,咱们早晚打过去。”用裴副将的话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现如今,最重要的,是完成对蒙古各部落的收编。
  朝中大臣各抒己见,但是也无非就是老样子的几条:修长城,戍九边;广封王,众建以分其势;开互市,通过贸易实现边境安宁等等。
  十六听了,并不是很满意。
  春分之时,关外黑省快马加鞭又有折子入京,一道令人振聋发聩的折子。
  上折人乃是黑省将军贾瑛,他提出了对蒙古各部加强控制的两条手段,两条有人想到但是无人敢说的手段:
  改土归流,编户齐民。


第407章 
  改土归流、编户齐民。
  仅仅八个字而已; 但是在朝中所引起的震动却有如千斤——并不是没有人想到这个法子,而是他们想到了,也不敢轻易提。
  就好像先皇时期的藩王制度; 基本上是个有脑子的官员都知道; 藩王制日后一定会养成大患的,但是当初先皇说一不二; 又有诸位皇子虎视眈眈,谁敢死了心地反对?
  所以; 如今才得了鞑靼几乎三分之二的地盘——还是靠近南边的这三分之二; 也就是说占据了鞑靼绝大多数可放牧草场; 下辖八个大部落,小部落成百,一句轻轻松松的改土归流、编户齐民; 但是其中蕴含的危险和杀机,却是没人敢深思的。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改土归流,任命流官剥夺了原本草原上这些部落首领们的权利; 那简直就是堪比杀了对方祖宗十八辈的血海深仇。
  当卫阁老听闻这八个字的时候,心头涌出来淡淡的不屑,更多的是隐秘的快感:【看看; 他贾瑛也终究只是一个武夫而已,懂什么民生!这打天下的时候需要莽夫,治理江山终究还是得倚仗文臣的。先皇在位的时候不就是如此么?】
  可是,接下来的时间里; 卫阁老发现,自己可能高兴得有些太早了。
  …………………………
  宝玉的奏折里,详细叙述了如何实施这两大政策并且给出了初步的计划表,以朵颜三卫原先的地盘为试点,设立自治区。
  首先,鞑靼这个地名和称呼得改了,不论是官方文书还是日常口语之中,都不要再提及旧事(这一点,三位阁老都很认同,于是鞑靼就成了大明蒙省);
  其次,奉黄教,笼络蒙古各部的宗教势力,架空部落首领权利,这相当于扶持草原上原本就盛行的宗教势力与部落首领抗衡(卫阁老对此颇有微词,觉得这是驱虎吞狼);
  再次,对战略要点建城并驻军,由各路将军统辖(这一点大家也没有意见,毕竟刚占领下来的地盘,谁都知道还不稳当,一个不小心,煮熟的鸭子也能飞,所以不能放松军事关系啊);
  最核心的,则是对原鞑靼下部落采取离散部落、齐民编户的政策。
  核心一点,大体如下:
  一,陛下将蒙省的土地重新划分,其中最强大的鄂尔多斯部和永谢布部地盘有所缩减,余下部落则有所增加,想来这两部落寡不敌众,自然就没有办法反对这一条令。
  二,原部落首领可选择接受天子赏赐,被分封为当地王侯享有荣华富贵;至于履行比丁、练兵、清查钱谷、审理重大刑名案件、监督属下各旗等职责则是由陛下任命官员负责。
  三,凡登记在册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实施连赏连罚制度,严格限制牧民游牧、耕种、往来、婚嫁。
  这三点若是顺利施行,则蒙省的经济基础实质上已从游牧制转变成畜牧制,实现了人口土地紧密结合,更加方便大明统治。
  按照上头所写,不出十年,大明对原鞑靼一地的掌控力将能够达到前所未有之境。相信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一代人老去之后,哪怕是蒙省当地人,都会觉得他们自己本就应该是大明子民的。
  不过,这也有一点不好——就是前期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在后头作为支持,随时能够威慑那些并不很老实的蒙古各部的贵族们;以及持续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才能源源不断地在蒙省搞‘基建’——可是按照贾瑛所做预算,在蒙省花的钱,并不是白花,草原上的产出也是相当丰厚的,这一点,西域行省的治理足以提供相关致富经验。
  除了这两点之外,连卫阁老都没办法昧着良心说,这贾瑛的法子不好。
  蔡阁老更直接一些,看到精妙处,忍不住击掌赞叹,然后又以羡慕的眼神瞧了林如海一眼:真是有个好女婿啊!
  十六又说:“蒙省巡抚,朕觉得现西域巡抚卫若愚可堪用,不过西域路远,新任命的官员尚且需要时间交接,此时天寒地冻也不好动身,卫大人怕是得入夏才能抵蒙……然则蒙省那边时间紧迫,耽搁不得,朕欲以贾瑛兼任蒙省将军,暂领编户齐民之事,卿们以为如何?”
  如何……卫阁老心中抓心挠肝地纠结:【次子在西域确实做出了政绩,但是再好,人家也只会说是卫随林规,听闻西域的人依旧是对陛下和林如海感恩戴德,可是蒙省就不一样了。他贾瑛是带兵攻打蒙省的主将,又杀了那么多鞑靼人,怎么看,那些蒙古人都不会给他立长生牌位吧?我儿一旦过去,又有在西域处理这些外族人事宜的经验,三年一过,等老夫我致仕,我儿再入内阁,也不是难事!】
  蔡阁老也觉得此事可行。
  反而是林如海,皱着眉,思虑颇多,欲出言反对——不过他一人势单,终究没拗过陛下和两位阁老的大腿。
  于是,圣旨一出,惊掉了众人的眼睛——这摆明了就是让贾瑛不只是兼任了蒙省将军一职,还代行使蒙省巡抚的职能啊!这荣宠也太过了吧,感情黑省驻军活抓阿鲁台之后,陛下一直憋着没给贾瑛赏赐,现在来了个大的?
  但是有意见的人也无处表达,因为三位阁老和六部尚书显然都对陛下这个有些疯狂的举动没什么意见。
  据知情人透露说,卫阁老的嫡次子,现任西域巡抚的卫若愚将会在今年年底回京述职之后,来年前往蒙省出任巡抚。
  于是原本那些心存疑惑的人都明白了:【哦,卫阁老想着他儿子回头能去摘桃子了,所以对此一点意见都没有呢!难怪了……】
  …………………………
  圣旨到关外之后,黑省的王巡抚对此表示十分眼热,但是又能如何呢?托了这次战争的福,他因为协理后方有功劳也有苦劳,同先前的渎职之罪抵了,总算是躲过了被清算这一茬,目前还能继续在黑省巡抚的位置上呆着。但是想来如今黑省是蒸蒸日上,明年想要来此混资历的人比比皆是,他老王是呆不到明年啦。既然如此,又何必再嫉妒那根本就不可能落到自己身上的蒙省巡抚之位呢——再者说,王巡抚毕竟是在黑省呆了这么多年的,对蒙古人的脾性还是挺了解,他对蒙省改土归流、编户齐民这两个举措并不是很乐观。
  宝玉知道,自己的折子多半是会被同意的,因为再没有人能够说中十六心里头的想法了,十六想要的是,原本鞑靼的领地完完全全归于大明,若干年之后,这里的人都心甘情愿称大明皇帝为天子,穿汉服、说汉化、写汉字!
  …………………………
  既得了圣旨,但是宝玉半点不着急启程去蒙省,毕竟当务之急还是要给黑省北将士们请功、分赏,好让后头被抽调去蒙省的关外士兵们知道——做得好,吃肉喝汤,没得说!!!
  从清明时节开始,黑省就按朝廷旨意,对着功勋战绩的簿子开始分牛羊了。
  当初,大发幻想过自己能抱一公一母两头羊回家,让这两头羊生崽,生崽,再生崽,这么下去,自家就能有一群羊了!
  然如今,大发的愿望提早了最起码五到八年给实现了——他分到了六头羊!一公五母,六头羊!
  没错,因为大明如今平白得了相当于国土面积四分之一的草原,以及草原上无主的牛羊马群无数,所以十六在批复宝玉奏请的犒赏折子之时,十分地顺手且大方,和往年对那些来朝贡的小国使臣小气巴拉的样子相比(悄悄地说,还有那些朝中勋贵们过年过节接到陛下的赏赐也基本都比较咳咳咳),简直像是换了个人。
  对此,十六朝天翻了个白眼:给来朝贡的小国金银,那是资敌!至于朝中的那些人——他们又不缺钱!老子的钱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户部钱尚书表示:陛下说的对!
  但是,也不是人人都那么不知好歹,觉得陛下抠门的,就好比荣国府现在的当家人,工部右侍郎贾政,就特别欣赏陛下的作风,尤其是收到陛下赏赐与他的匾额,勉力他教子有方、规束族人等等功劳的时候,贾政觉得心里美滋滋的:啊,只可惜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