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此刻; 却是最最哀伤的人……】
  荣国府的丧事办的十分隆重; 就连陛下和太子殿下都在头七亲临,顺便一起来颁布了旨意:贾政之嫡长子贾珠袭爵; 封荣国公。
  鉴于贾政生前的功勋; 其嫡长子承爵不被削等,依旧是国公之位; 可谓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了。
  等到七七过去; 停灵结束,宝玉与贾珠商谈了一番,然后兄弟二人重新分了分院子:中间的主院先空着,等到三年孝期满了; 贾珠夫妇再住进去,现在贾珠夫妇依旧住东院,宝玉和贾环这两房挪到西院去。
  ……
  贾政与王氏离世,贾珠贾瑛贾环等三人必须守孝三年,这其中前一个和后一个都还好说,都不是朝中什么不可代替的职位,唯独中间那一位,守孝三年便是将朝中两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给空出来了。
  这一回太子殿下依旧是再主动奏请空置太子太傅之位,然则今次,宝玉和十六早早地通过气了,毕竟这次守孝的时间是三年,东宫太子太傅之位悬空三年也实在是不像话,是以他领了这一对天家父子的情谊,却很坚定地拒绝这个提议。
  十六想了想,也没勉强他,回头公布了新任兵部尚书的人选——乃是原本在宝玉手下呆过的,最有眼光的裴将军;以及新任太子太傅的人选——洪乘业。
  前一位在黑省和蒙省都立下赫赫战功,很能服众,后一位在江北大营多年,是仅次于吴涛的人物,虽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陛下一提,众人才发现竟不能找出一个比洪能打又资历更深的人了,更重要的是,洪承业怎么瞧着都与那贾瑛没有瓜葛,由他任太子太傅,三年过去,东宫用得顺手了,说不定日后就不会换太子太傅的人选了呢……
  这样的举动叫朝中大臣们可算安心了:【陛下和太子殿下就算再看重贾瑛,终究还是有分寸的,若不然,可真是要叫人担心貌若好女的贾瑛,是不是有什么媚上的特殊才能了。】
  这样阴暗的想法现如今朝中的官员谁也不敢在没有证据的时候胡说,若不然被锦衣卫和御史台的人抓住了,恐怕逃不脱一个诽谤朝廷重臣的罪名。
  宝玉知道总难免有心理阴暗的人会有龌龊的心思,但是他早在二三十年前就看开了——有本事他们当着陛下和我的面说一遍?然而,借给对方熊心豹子胆,他们也不敢。
  【不过一群鼠辈尔。】
  他再次无官一身轻,想着是不是趁这三年再整理整理一些从政心得之类的,以后也可以当做教育警醒族中后辈的章程。然而,事与愿违,整理是需要时间和清净的,目前来说,荣国府并不能给他提供一个清净的环境。
  过了贾政和王氏的百日之后,不少人托关系来寻他,王家亲戚也有、李纨娘家亲戚也有、薛家也有、阴家也有、蔡家也有、贾芽媳妇娘家冒家也有……想要把家中子弟送到荣国府让这位爷调/教的人家竟都和约好了似的,一轮接着一轮地上门。
  甚至还有不少学子,与荣国府没有丝毫姻亲与友情关系,便大清早地去到荣国府西边角门往里头‘行卷’。
  每天早上扫地的小厮们都是既骄傲又无奈的。
  等到最后,宝玉觉得这样下去实在不是个办法,便打算带着家人去京郊庄子住一阵。
  现在荣国府当家人是兄长,这事儿也得知会大哥哥一身。贾珠听闻宝玉的苦恼,伸手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去吧,就是几个节日记得提前回来。”
  李纨如今摆正心态,对二房也是友好的,还特特亲去问黛玉有没有什么需要安排帮忙的,黛玉道,他们准备去花田庄子住一阵,因为每年都要在暖房养花,那边的屋子大多都有炕,主屋改造过,供了地暖,一应东西都俱全,倒是没什么需要置办的。
  ………
  出了京城之后,到底上门来的人就少多了。
  庄子上天高云阔,很能叫人放松心情。
  然……
  却不巧,自前年蛋蛋死了之后,滚滚的精神也一直恹恹的,等到宝玉一行人今年至庄子上,它听见老大哥长风的马蹄声响,也没办法如往常那样欢腾谄媚地摇摆着身子来欢迎了。
  【生老病死,乃是天命,无可违逆啊。】宝玉有些感慨,因为最近实在是直面了太多的死亡,让他不可避免地生出一些怅然。
  然而怅然过后却亦是束手无策。
  就好比再来庄子,那位声音洪亮、早年晕车,直到水泥路修成之后才能过安稳坐牛车出门几趟的老孙头同样已经不在人世了,只有庄子上他的徒子徒孙们依旧勤勤恳恳地按照祖师爷的吩咐伺弄一季又一季的花草。
  年年岁岁花相似……而已。
  宝玉在庄子上度过了替贾政和王氏守孝的第二年,并在第二年冬天送走了滚滚。
  滚滚当年被宝玉救下来之后,灵药也吃了不少,亦是开了灵智,大约有八九岁孩子那样的智商,奄奄一息之际,还不忘伸爪子在稻草编的垫子下翻来翻去,翻出一大把的毛——这是它年老掉毛越发厉害之后存下的,其中还有不少是蛋蛋的毛。
  宝玉微微一愣之后,抖开衣摆,接住这一大把熊毛,并往滚滚已经脱了大半牙齿的嘴中塞了一块糖。
  【因为蛋蛋那个傻熊不知道毛毛可以换糖吃啊……】滚滚眯着眼睛得意地想,享受着甜蜜的糖块,唯一遗憾的就是:【主人后来来看我的次数实在是太少啦,不然这些毛毛还能换好多糖那!好可惜,我可能是吃不到了。】
  滚滚指了指宝玉衣摆兜住的熊毛,然后用力摆出一个四蹄奔腾的样子,最后砸吧砸吧了嘴巴,含着糖块睡去了。
  宝玉看明白了,滚滚这是说,剩下这些熊毛换的糖都给它老大长风吃。
  一旁站着的长风比滚滚还要通人性,看到小弟这副蠢样子,难得地没有伸出蹄子去踹两脚,而是低下头,用脑袋蹭了蹭宝玉。
  宝玉摸着长风的脑门子,心道:【滚滚被自己救下来之后也活了有三十来年,到这个年纪已经是奇迹了。倒是长风,也已经超过了马儿30…35的平均寿命了,不知道还能陪自己几年?】
  ……
  论起感情,宝玉所有孩子之中,当是贾萌与滚滚的感情最深,当年小小的他被留在京城,一两个月总要央老祖宗让他去花田庄子一回,对着憨吃憨睡的笨熊说说心里话,滚滚有时候还会打滚逗他笑(其实是为了骗糖吃)。
  一回又一回,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也考出了状元,成为朝廷命官,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去看滚滚的次数便少了。
  滚滚离开的那天,贾萌正在当值(身为孙儿辈他的孝期已经结束了),待到休沐日去庄子上给父亲母亲请安之时才听闻这个消息。
  二十余岁的贾萌微微红了眼眶。
  ……
  又过了一年,到了寿昌二十九年冬,宝玉黛玉出孝。
  出孝期之后便是要给次子贾芽筹备婚事了,原本贾芽身为孙儿辈,可以在去年就成亲的,但是他与他祖父贾政的感情实在是深厚,便同父母商议之后,特意上钱府请罪,将婚事延迟一年,好在钱家也是通情达理的人家。
  贾芽的婚事办的十分热闹,来喝喜酒的人家其实更关心的是孝期结束的贾瑛贾大人,到底能否同他嫡出兄长与庶弟一样官复原职。
  然而,叫众人既吃惊又不算太意外的是,一直到陛下年前封笔,都没有下一道给贾瑛任职的圣旨。
  众人猜测,也许贾瑛是终于失宠了,终于在地下盘口都结束了十几年之后失去陛下宠信了——毕竟世上没有常青树,伴君如伴虎么!
  朝臣们觉得猜中了真相,在心中暗爽的同时也觉得有一些遗憾:【果然什么君臣相得都是戏文里头骗人的,贾瑛功高,封无可封,三年前有一个守孝这么好的夺权机会,陛下不可能再给他那么大的权柄了。】
  外头风风雨雨,荣国府二房一概不理会。贾萌是心中有数,贾芽拍着胸脯说:“爹您放心,要么您和我一起造飞机吧!”言下之意便是我这儿日后有了天大的功劳,分给您一半,外头人就不敢非议您了——孝心可嘉,就是太傻。
  宝玉提脚就给傻儿子来了一下:“还没会走就想跑了?好好提升火车运行速度先吧。”
  ……
  腊月二十七,太子殿下便装登门荣国府,一脸焦急地说:“贾大人快去劝劝父皇吧。父皇他……”
  宝玉瞧着太子殿下神情半分作伪都没有,心中感慨一句:【十六教的儿子亦是很不错。】
  劝,还是要劝的。
  但是宝玉也知道,十六做的决定是深思熟虑的,也是他几年前就同自己提过的,自己也未必能劝动他再改主意。
  果然,他当天下午进宫,开没开口提正事,便被十六拉着喝酒了。


第478章 
  十六拉着宝玉喝酒,喝的正是贾琏他们特/供进宫的葡萄酒; 虽然并不很烈; 但是喝多了也叫人微醺。
  酒过三巡; 十六主动开口了:“太子叫你来劝我?他当我儿子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他父皇我是个什么脾气?我又不是脑子一热做的决定。”
  “即便是知道,也总想着还能再劝一番的。”宝玉笑笑,“要是太子殿下欣然接受了; 怕是您心中才要失落吧?”
  “也是; 也是。”十六哈哈一笑; 继而摇摇头说; “所以说; 按照咱们千百年来的风俗礼节,不管遇到什么好事; 总是要让一让才能成就美名; 真是麻烦。怎么就不能干干脆脆地道谢然后就接受了呢?”
  宝玉心说:【十六还有些后世洋人的作风啊。】
  是了; 今朝一大早太子殿下登门荣国府便是说了一个足以让整个大明震荡的消息——他父皇有意传位与他!
  宝玉其实并不觉得奇怪,算算年纪; 十六也五十多了; 早年他初登基就想着长子早点儿能够独当一面然后他能早早退下来,去完成只是一个藩王之时的愿望:走遍大明大好河山; 甚至可以出海去逛逛。
  如今太子过了而立之年; 十六再提此事,叫宝玉觉得是情理之外又是意料之中。
  若是别个,谁能够有这个魄力,当了三十年(虽然如今是寿昌二十九年腊月; 但是十六登基的头一年没有改元,所以满打满算十六已经登基三十年了)的皇帝说退下来就退下来,半点不留恋掌天下权势的滋味。
  但是,十六不是别个。
  十六就是这么想的,并且准备这么做的。
  其实叫宝玉看来,封建社会也没规定君主□□制度是终身制的啊,只是人登上那么高的位置之后,一面说着高处不胜寒,一面又舍不得高处俯瞰万民的、掌握众人生杀大权的权利罢了。
  终身制有什么好?本来封建君主□□制度就容易出岔子,王朝传多少年基本就看在位的君王是个什么货色,出一个昏君很容易就搞垮一个王朝,而终身制更是坑朝廷……年轻时候是有道明君,年老糊涂晚节不保的历史上也比比皆是。
  所以宝玉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好劝的,只是微微笑着说:“您考虑清楚就好。”
  “考虑了一两年了,要不是你孝期今年冬天才结束,我都能早点儿脱身。”十六滋溜一口葡萄酒,“到时候,我就能带着皇后,一起去看大漠孤烟直、去看瀚海阑干百丈冰、去看小桥流水人家、去看锦官城外柏森森……用脚丈量了我大明土地,用眼亲见我大明河山,才算没有白活一遭啊。”
  宝玉失笑,所以好伙伴现在就已经盘算好了退位之后的周游大明旅行计划!果然是劝与不劝其实都只有一个结果了。
  “您的计划很好,臣亦打算若干年后也到处走走看看。不过您就算要退下来,也得给朝中一个缓冲的时间才行吧?”
  “是啊,所以我打算出了正月再宣布此事,到时候让太子监国,一应政务都送去东宫,我就先去京郊行宫住着,真有不能决断之事再给我发折子。不过我想,把你们几个都留给太子了,要是什么大事是你们都束手无策的,那即便来找我也没什么用。”
  ……
  贾瑛这一趟进宫并没有遮掩行踪,而陛下留他喝酒吃饭的事情也随之传开,众人这便知晓了,贾大人还是那个深得君心的贾大人(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恐怕年后过了上元节,贾大人就要继续为大明尽忠职守了,只不知道会被委任去哪里,许是侯尚书和洪太傅都要让贤。
  有人去侯俊即和洪乘业面前为他们抱不平,前者是浑不吝地说:“贾大人早二十年就是我上司了,我怎么能和他比?”半点没有朝中大员要面子的意思;后者更加,牛眼一瞪,张口就骂:“陛下都没下旨呢,要你替我操心?我看是挑拨离间、包藏祸心!”
  整个寿昌三十年的新年,下头的人没少琢磨贾瑛会空降去哪儿,却偏偏,几位重臣心中都有数了。
  ……
  待到上元节后,户部尚书突然提出了致仕,众人一看:【啊,原来朝中的死要钱居然也满头银发了?谁叫这位老爷子每年收赋税、批经费的时候都特别能战斗呢,叫人不知不觉就忘记了他的年纪。】
  三请三辞之后,钱尚书顺利告老,众人悚然一惊:原想着现在六部之中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想到钱大人这一离开,就腾出来一个尚书之位啊!陛下该不会……该不会?!不会吧?户部尚书岂是一个行伍出身的人能够胜任的?
  另有人立即泼冷水:可别忘了,咱们这位贾大人是深藏不露的能文能武,他守孝期间想要敲开荣国府大门的学子还少了?
  ……
  最明显的就是,近来往荣国府送帖子的人又多了起来——这就是陛下要重新启用贾瑛的心好累。
  果然,寿昌三十年正月末,陛下旨意,封贾瑛为户部尚书,并授体仁阁大学士,官居一品。
  所以……
  更显得年前上下折腾的人好似笑话一般。
  正当众人还要议一议阁臣再兼尚书之职是否合规矩呢,陛下又丢下一个雷——他要长住行宫了,擢太子监国。
  为何?
  难道是陛下龙体欠安?
  不不不,陛下龙行虎步、一顿能吃三碗饭,半点没有身子不适的样子。但是他就是任性离宫了,挥挥手不带走一个重臣伴架。
  太子殿下这回可不是一般的监国,陛下走的时候连玉玺都没有带,直接授予了太子殿下用印的权利。
  【这是弄啥嘞?陛下莫不是想要退位吧?开什么玩笑?滑天下之大稽!】
  然则,只有宝玉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陛下是真的要退位。
  十六以最直接的举动给太子让路造势,起初三不五时有老臣去规劝,想请十六回宫,但是十六都避而不见,甚至跑到山里去行猎去。
  等到半年左右的时间过去,朝中一直安安稳稳的,倒是有人开始觉得,太子殿下要是真的登基了也是不错的,毕竟新帝登基之后,一朝天子一朝臣,总得提拔一部分新人了吧?
  当然,在一切都没有明朗之前,就算有人心中开始偏移动摇了,也不敢大喇喇表明自己要效忠太子——名义上,太子还不是天子呢,谁知道之后还会不会出什么变数?也许陛下潇洒了大半年,玩够了,又想回来继续在干二十年呢?
  上述那种想法的人都是不够了解十六的,但是却也是朝中绝大部分人所想,所以当十六在寿昌三十年腊月宣布退位诏书的时候,满朝都惊呆了。
  这一年,太子水旭也是自贾瑛和皇后之后第三个确认了他父皇心意的人,不过礼数不可废,太子殿下一面诚惶诚恐地请罪一面真情实意地挽留。
  十六十分之痛快地当众从龙椅上走下来,拉着太子的手,把他按到那张雕了九龙吐珠的描金楠木椅上去了。
  【咱们的陛下,哦,不,以后该叫太上皇了,还真是清奇之人啊……】
  寿昌三十年,十六退位,太子水旭登基,次年改元承平。
  承平帝是寿昌帝手把手教出来的,执政理念一如先皇,他接手朝政之后,因为有前一年的监国经历,所以一应政务都能得心应手地处理;更因为他登基之后朝中三位阁老中两位分别是原先的太子太师和太子太傅(指的是贾瑛而非后来的洪乘业),六部尚书中三位也出自东宫三少,所以亦能做到政令通达。
  两朝之间平稳过渡,于国于民都是幸事。
  后世史学家研究承平一朝历史之时,每每都不能绕过去的一个必须着重研究的家族便是贾氏一族,尤其是贾瑛一家子,几乎每个人拎出来,都可以罗列出历史课中的好几个考点。
  其中,承平帝执政前十余年最为倚仗之人,是贾瑛;贾瑛致仕之后,其长子贾萌便直接从地方被调入京,一跃成为吏部尚书,而后官至阁臣,虽走的是纯文官的路子,但是依旧达成父子皆肱骨重臣的成就;至于贾芽,与其父兄又是不同,他并不参与朝政,身份却十分超然,潜心研究出许多器物,小则百姓生活、大则国家军事,皆有其发明应用。
  另外,贾瑛之妻女等三人亦是正史中留下姓名而非某门某氏的无名女子,她们为世间女子发声,为女子提供识字、做工的机会,让她们能够自己立起来,逐渐意识觉醒,百年之后女子平权运动逐渐掀起高潮,几番斗争之后,女子终究成为不依附男子的独立个体;即便是丧失了社会地位优势的男子也无法攻讦她们——因为那林先生所创的拼音启蒙之法,实乃是经过时间的检验,功在千秋。更多精彩好书尽在【mmbook】 https://www。bookbaow。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