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问清楚什么事情之后,一来痛斥这两个汉子好吃懒做、二来也不乏有痛骂一顿好叫三更四更消气的意思——千万不要送官啊,咱们村里要是出了这样被送官的无赖,日后同族同村的人出去都没面子了。
更有不一会儿这汪家村的耆老赶来,也有讨饶的意思,说叫三四更私下打他们一顿,狠狠打,然后回头一定狠狠教训。
本来三四更也就没有报官的意思,那律例也是掐头去尾吓唬两个汉子居多的,毕竟出门之前宝二爷吩咐了,和当地百姓的关系不要太僵硬也不要太亲昵。
不过此事他们也不敢擅自做主,便说要去和主人家通报一声。
眼见着跪着的两人泪眼汪汪,赶来的耆老气喘吁吁,都还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自己二人,生怕骑马走了的三更就去报个官,三更也是无奈:“这样吧,叫汪家大哥和我一起去,你们都是同村的,这总放心了吧?”
【行吧,三更是不太好说,但是汪小鱼两兄弟都是咱们村里人,指定是向着村里的。】
遂耆老等人点头了,又叫人把两个汉子捆起来。
这三更和汪小鱼一来一回,骑马赶路也得一个多时辰,幸好沙地松软,两个汉子跪不住的时候悄悄挪挪膝盖,不至于吃不住。可是再等下去天也黑了,这么呆着也不是个事儿,耆老提议要么去村中的祠堂候着?
遂留下汪小虾在村口给三更和他哥哥报信,一行人转移去了村中祠堂。
祠堂里有蒲团,但是薄得很,跪下之后比在沙地里跪着要难受多了,两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汉子衷心地期盼三更和汪小鱼快点回来。
等待的时间最是难熬,尤其跪着等待的两人,一时间又是担心会被送官;又是担心即便不送官,私下的惩罚也不会轻。
然后汪小虾就带着他哥和三更哥回来了。
【怎么样?大人怎么说?】
虽然大家都没开口说话,可是抬眼往门边望的眼神表达的都是同样的意思。
三更清了清喉咙:“我们爷的意思是,叫他俩负责在‘养殖区’守夜,六千五百钱的海蛎子,折守夜五年五个月,中途若是有抓到来偷摸的人,便可停止守夜。”
跪着的两人心想,守夜五年多和七十大棒比,也没轻松地到哪里去啊……
那油嘴滑舌一些的还准备强辩,被耆老一脚踩在小腿肚子上:“大人宽宏大量,老朽替这两个不争气的家伙谢大人恩典了。大人放心,五年五个月,少一天也是不能的!”
然后三更又现场立了契约一式两份,写明因汪狗儿、汪狗蛋弄坏价值六千五百钱的海蛎子,因无力赔偿,现以工抵债,自愿为贾瑛守‘养殖区’五年五个月,即日起效。
耆老识字的,看过确实无误,于是叫汪狗儿、汪狗蛋摁手印。摁完之后,三更把一份契收好了,另一份交给耆老,又说:“我们爷说了,这几天先叫他们二人轮流上下半夜罢,明天再雇人在养殖区边盖一个看护的小屋子。”
耆老点点头:“大人实在是太过客气了,老朽觉得叫他两人日日来回奔走也是应有之意。”
“日后我们爷要专雇人看管的,早先建好了,也不是为了他俩。”
耆老点点头,又一脚轻轻踢在汪狗儿的背上:“听见了么?若是不好好干活,哼……”
遂汪狗儿和汪狗蛋连连点头,表示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尽忠职守、看好养殖区。
很不幸的是,因为这两个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人都得了惩罚,接下来三天没人敢动小聪明,都是撬了多少算多少的。而接下来五年多,也没人敢来夜里光顾养殖区——其中关节日后再说。
这事儿便算了了。
…………………………
三月底,宝玉回淮安一趟的时候,十六都听说了他在海通镇做冤大头的事儿,憋着好笑问宝玉:“难道你终于是被坑了一次?”
宝玉摸摸刚刚开始有点小绒毛的下巴:“殿下很想看我吃瘪么?”
“对啊对啊 ,谁叫你每次都是老成持重、胸有成竹的样子,真是……”十六叹了口气,“真的不来主持盐场事务么?你晓得后天是白鹤楼增发盐引的日子了,当时你也参与进来提出了很多行之可效的法子,如果说现在参一脚,他们不会有意见的。”
宝玉笑笑,顾左右而言他:“殿下今日晚饭一定要试试我给您带来的好东西。至于盐场的事,咱们明天再说也不迟。”
十六还以为宝玉终于是被自己说动了,于是宽慰地点头:“行啊,就看看你带来什么好东西。初一,叫厨房安排着做起来。”
“哦,此物我有更新奇的吃法,叫一更去厨下示范一遍好了。”宝玉也添了一句。
初一看了看殿下,然后点头称喏。
宝玉给十六送来的海蛎子都是叫人精心挑选过的,不足一个巴掌大小的都不要,又是今早上才从礁石石壁上撬下来的(可怜的海蛎子们短短二十天被撬了好几回),新鲜得很。
原本野生海蛎子就有壮阳的功效,然后这一批此还都是宝玉叫三四更和汪家兄弟刷了浓缩万可爱的,虽然时日尚短,但是应该也有些效果了。
果然十六这个好咸口的哧溜哧溜一会儿就吃了七八个。
初一有心说点啥:殿下,再好吃的东西也顶不住这样吃啊……
不过早在海蛎子送进厨房的时候,初一就叫王御医来瞧过了,王御医看了看丑兮兮的壳子,然后片刻之后恍然大悟:“这就是牡蛎啊,气味咸,平,微寒,无毒……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王御医又犯了老毛病,自言自语。
正是因为先前初一听得真真的——久服延年,才没阻拦十六现下的胡吃海喝。
次日,宝玉该回海通镇了,自当是要拜别郡王殿下的。
但是平日里早早起来练武的十六却,睡过了。嗯。
比往常迟了半个时辰起身,他急吼吼地穿着衣裳,一边就开口问外头:“初一,宝玉走了没有?”
初一毕恭毕敬地回答:“贾大人在花厅候着呢。”
郡王妃郭氏在后头平躺着:殿下昨晚怎么回事,哎呦我的老腰……
后来服侍郭氏起身梳洗的东儿、西儿看着郭氏一身斑斑点点红痕,都觉得面上发烫。
隔了一夜见面,十六龙精虎猛地跨着步子进了花厅,一点纵/欲过度、半宿未睡的样子都没有,他摸摸鼻子略隐晦地笑笑:“所以,这海蛎子竟然?嗯?”端是一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表情,总算是体会到了吃肉的美好。
宝玉点点头:“没错,多食海蛎子之肉,能细洁皮肤,补肾壮阳。”
“咳咳,看来这也是个好东西啊。还有没有?回头我往京城送一点?”十六有啥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想到远在京城的老皇帝,谁叫人家是亲爹呢。
“昨天带来的……”宝玉还没说完。
初一就接了一句:“剩下的被王御医要走了。”
十六暗骂一声:嘴刁的老小子。
“不妨事,前一阵子收的还有一些个头大的,今个儿再挑选肥厚的,一路以冰块镇之,快速送去京城,方不失海蛎子之鲜美。”简言之,冰鲜快递。
然后宝玉就带着另外两个王府侍卫去取要给陛下的海蛎子了。
他出城的时候,看到街面上的人特别多。
紧锣密鼓地准备了大半个月,三月底,淮安城里头高端大气上档次一点儿的客栈基本都客满了,尤其是白鹤楼附近的客栈,房间早早就订完了,不用多想,就是来撞大运的商人们。
三月三十日,白鹤楼。
主持认购会的是被临时拉来的许纯安——原本十六想叫柳湘莲来办这事儿的,但是冷面二爷上台唱戏的经验是足了,偏偏讨价还价拍板做决定等事儿没有经验;又因为太过年轻怕被人看轻,未免耽搁大事,遂是负责跟进盐碱地治理的、而立之年的许纯安来救场。
许纯安其人,从前就介绍过了,虽然屡试不第,还是个举人,但是一点也不迂腐,无论是在贾家族学的时候,还是在担任贾政幕僚的时候,都能够漂亮地完成本职工作。并且顺便奇货可居买进了宝二爷涨……
当然,现在的事实证明许纯安的眼光还是可以的,在贾家呆了快十年,经验有了、人脉有了、宝二爷对他的信任也有了,水到渠成地被推荐给十六皇子——急缺人才的实权藩王,如今做的事儿虽然很多人不看好,但是许纯安心里头明白,自己做的这事儿,要是成了,功劳比柳湘莲和郝老大他们都要大。
“劝课农桑、功在千秋”这是他身为读书人的野望。
许纯安或者是柳湘莲,不论哪一个对于挥舞着银票想要拿到盐引的人来说都没有区别,他们关心的是盐引到底如何分派。
十六简单粗暴,当初交保证金的时候,来人都写清楚了户籍姓名等等,十六自然是找各地官府核实了这些人的身份的。今日在白鹤楼,便是按照籍贯排了座次,譬如说,泰州两桌、海州两桌、淮安当地的三桌……等等。
然后许纯安清清嗓子开口了:“今得圣上恩准,扩建大丰盐场并新增海州盐场、滨海盐场,本年计划增发盐引九万八千担。今次先认购一万八千担,余下八万担等到四月里海州、滨海的盐场建全之后再次增发。”
哗——
增发九万八千担是什么概念?
原大丰盐场一年额定产盐两千担。九万八千是它原产量的四十九倍。
江苏盐城——整个江苏最大的盐场,年产量是九万担。
如是,白鹤楼内的来人状若疯狂也可以理解了。
多大的一个饼!
今天来人不到一百之数,一万八千担,即便大家均分了,每人也有将近二百担……
“许先生,这一回怎么不多增发一些呢?”
“那下一次增发是在几月?咱们第一次购得盐引的人还能参与吗?”
“听贾大人说咱们这次增发优先考虑殿下封邑的人对吧?那后头那一次呢?”
……
看看,在做的众人都疯狂了,不只关心眼下的一万八,更加关心后续的八万。那可是整整八万担!
许纯安抬了抬手,底下的人终于慢慢安静下来了,不过安静并不代表冷静,他们中还有人默默盘算现在家里能动用的现银有多少呢,或者盘算着要不要去走走许先生的路子——贾大人?贾大人不是失宠了么?
然后许纯安一一解答了众人的提问:“殿下考虑着新增的盐场尚未建好,担心诸位有所疑虑,故而打算等到盐场建成之时,大家看见过了规模,才增发余下的八万担盐引;海州、滨海的盐场明日动工,计划一个月之内建成,如无意外,四月底五月初,便可投用了;贾大人说的没错,本次咱们的一万八千担,优先考虑海州、泰州以及余下九县的人;至于剩下的盐引如何安排,还等殿下的意思。”
淮安本地的商人还有些意见呢:咱们淮安虽然不是吴郡王的食邑,但是郡王府在这里喂!怎么能不多加照顾一点?
……
一番扯皮,果然叫柳湘莲和郝老大看到了许纯安的本事:这要是自己,指定不能够应付过来了。
本次的盐引定价和从前一样,未涨也未降,每张领盐一担(一百二十斤),价六贯,即六两,合每斤盐五十大钱。
许纯安补充说:“盐价是三司定的,咱们殿下也不好轻易更改,收来的钱是入国库的,届时自然全部存封好送去京城。不过咱们殿下说了,下一批次增发的盐引极有可能会比如今的便宜些,叫本次认购的人记下数、签个字,下回若是再认购,量尽量给大一些。”
三月三十之后,虽当日在白鹤楼的诸位有心想要隐瞒四月再次增发盐引的事实,但是这又是怎么能瞒住的?
作者有话要说: 周末的时候挂了专家号,今天去耳鼻咽喉科,蠢作者鼻炎犯了。忒烦人,睡觉估计打呼震天响
做个了ct,配了药,市/民/卡/刷了六百多
感觉自己犯困了。我想过了,以后不开店了,就先回家调养,体质太差。
我呆着的市场夏天开空调,冻死人;冬天不开空调,冻死人。
以前我一点都不体寒的,现在寒气很重。
第82章
且不说总有那些同当日在场的人关系密切的亲眷; 一来二去地打听;还有那四月开始动工的盐场建设,征的都是当地民夫,动静这么大,自然是瞒不住的。
一时之间; 在白鹤楼得了切实利益的众人和未到白鹤楼但是得了确凿消息的众人都疯狂了,谁还记得去年吴郡王清洗海州城内贩卖私盐的官绅手段是如何残暴?
倒是开始,众人纷纷改口; 说那等贪污腐坏挖朝廷墙角的蠹虫自当是应该除之而后快的——挖墙脚这个词来源不可考,据说是吴郡王府失宠的长史贾大人嘴里先说出来的了。
海州城、滨海县两地的盐场轰轰烈烈开展建设了; 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几乎隔三差五就有人跑去看看进展如何——全都是自发的。
那么外人眼中“失宠”的贾大人到底如何了呢?
首先; 四月初; 他接到家里来信,琏二嫂子王熙凤在正月里诊出了身孕; 不过当时未满三个月; 不好声张;大哥哥又当爹了; 继两子一女之后,三月里,嫂子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取名贾茗。
然后; 四月中旬; ‘失宠’的贾大人在海通镇迎来了一位天使,颁布了圣旨,说要把射阳县海通镇养殖区的海蛎子设为贡品……
┑( ̄Д  ̄)┍
好在老皇帝应该也是了解清楚了此地养殖区才将将开始繁育; 故而只要求每月一筐子——要是数量再多一点,宝玉觉得他要在非一旬一次到淮安的日子去和十六抗议了——这还没开始移养、育肥呢,就想来赶尽吃绝了?我跟你讲这是我私人产业、私人产业懂不懂?!
因为这样一道圣旨,叫大家终于关注起在吴郡王面前失宠的贾瑛贾长史了。
【这海蛎子是个什么好东西?竟然叫陛下破格批为贡品?】
因这样,市面上的海蛎子倒是开始涨价了,但是海通镇附近但凡大一点的海蛎子都被宝玉收走了,也不是没有人去弄了些两寸以下的,不过撬开之后肉都没有指甲盖大,实在是拿来无用。
于是有懂医里的人出来掉书袋,大概意思就是这玩意儿能够让男人变得更男人。
此言论一出,众多好奇之士纷纷想尽办法尝海蛎子,宝玉只是收尽了射阳县沿海的成年海蛎子,其他海岸线边的还多得是呢。
这些人也不知道碳烤生蚝的妙处,还是水煮了吃的,又没有浓缩万可爱的加持,吃了一些觉得不过尔尔,还不如鹿血、牛/鞭、虎/鞭、驴/鞭等等来得有效果呢。
遂盛极一时传说能壮阳的海蛎子很快就从需要补元气的男人们的食谱中销声匿迹了。
也不是没有人好奇宝玉养殖区的海蛎子的,但是海通镇附近吧,因去年的十里坡案,现在对陌生面孔特别戒备,而且宝玉不仅叫汪狗儿、汪狗蛋守夜,还专门雇佣了汪小鱼两兄弟,并养了两条狗子;杨县令那边,也因为贾大人搞的养殖区成为贡品产地而吩咐了衙役日日过来巡逻……
【好吧,不至于为了吃点儿海蛎子就偷鸡摸狗的。】好奇之士也放弃了。
喧嚣终有终时,平淡才是基调,射阳的海蛎子毕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的东西,众人关注的重点还是在盐田法的推广和新增盐场的设立等等。
便是这样不被关注的时间里,宝玉雇了汪小鱼两兄弟做短工,毕竟经过观察,这两兄弟的品性还不错,在乡亲中的风评也还挺好。
汪家两兄弟日常负责观察海蛎子有没有出现病虫害现象,兼顾监督管理汪狗儿、王狗蛋的工作情况。便是因此,宝玉叫小鱼兄弟去抓了两只狗,虽然现在还半大不小的,但是被小虾训得很好,又机警又不贪嘴,有生人靠近养殖区就狂叫出声提醒。
守夜无聊的汪狗儿看着两只狗子,心说:给我顿顿吃碎肉汤,我也瞧不上别的干馒头、咸菜头等等吃的。
汪狗蛋要稍微聪明一些,那坑了两人的偷盗法子也是他想出来的,眼见汪狗儿总是看着门口虽然趴着,但是时不时动动耳朵的两只狗发呆,他捅了捅对方:“可不能对它们俩下手,要是被贾大人知道了,恐怕我们要在这里守二三十年的夜了。”
“放心吧,我又不傻。”这边贾大人叫人盖的屋子比自己家的屋子还好,既不漏风也不漏雨的,虽然夜里要起来转圈什么的,但是现在不是有狗了么,稍微打个瞌睡也是没问题的。
汪狗儿、汪狗蛋本来在村里也就没有几分地,现在不止是晚上给宝玉守夜,白天也跟着汪小鱼干活的——白天的活计贾大人另外给他们开了工钱,这么算起来,两人倒是不必东一榔头西一锤地想办法弄钱了,如今有了稳定的活计,生活稳定,脸盘子居然比先前还圆润了一些起来。
汪家村的人纷纷说贾大人厚道,但是再夸人厚道,如今也不敢去养殖区那里小偷小摸的——本来么,乡下田里摘三瓜两枣不算偷,海边捡些虾蟹贝壳不算窃。但是现在有汪家村先前偷鸡摸狗的打头两个在那里呢,所以有些人的歪心思早早就掐灭了。
养殖区三个正劳力,一个半劳力,卖起力气干活还是挺不错的,这一片宽三百米,深入海里十来米的区域被四人整治得井井有条。
后来,他们几个也算看出来了,这贾大人虽然没亲自干过活,但是于养殖一事很有学问,三个多月之后,贾大人又说是时候开始“深移稀养”了,他们也是一点疑义都没有,只管照做就是。
稀养,就代表原先养殖区的面积不够啦,势必得扩建。
宝玉也是特意挑了这个时间,农田里播种、插秧、育肥都做了,收割之前还有些剩余劳动力。因为上回那二十人的队伍有经验,所以他们当仁不让地揽下向原养殖区左右两边各扩建一个区域的建工程,因为工程比上次的大一倍呢,所以那领头的又叫了十来个人,拉起一支毛四十人的队伍,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就是有一点,此时已经是七月里了,正午时可是热得很,宝玉叫来监工的一更二更注意了,让汪家村的人避开正午那几个时辰赶工。
上回领头的那人悄悄对汪小鱼说:“贾大人,是这个,有本事,人也好。”他比了比大拇指,然后呷了一口绿豆汤,“你小子好好跟着贾大人学学,日后总有好着呢。”
汪小鱼点点头:这是自然的,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呢,不抓紧的是笨蛋。没见汪狗儿、汪狗蛋都老实了么?
七月干活,虽然扩建的面积大了一倍,但是所花费的时间并没有增加多少。
第一是因为来的人手也多了一倍;第二是因为天暖和,下水也舒服,避开正午的时间,早上在家里喝两碗粥,天蒙蒙亮就来,中午领了汪小鱼发的肉馒头回家吃了午休后再来,下午一来就是叫每人灌下去一大碗绿豆汤或者金银花茶,干到天黑下工吃一顿有干有稀有肉的大锅饭。
不过六七天,就完工了。
‘深移稀养’,就是将原本密集的海蛎子移往低潮位区进行稀疏养殖,以延长其摄食时间,获得充足的饵料;同时,也是为今年上半年繁育出来的幼体腾出空间。
这就是宝玉当初收两寸以上的海蛎子的用意了,当时收来没多久,就进入了海蛎子的繁殖期,也许是浓缩万可爱确实很有效,有效得让这一批海蛎子的喷/精、产/卵能力特别强,现在岩壁上已经密密麻麻分布着小海蛎子了,还有些没地方附着的,便在大海蛎子的外壳上安了家。此情景是汪小鱼最先发现,然后报给了宝玉,得了宝玉的赞许——这比贾大人赏赐他钱财还叫他开心,因为很多时候,上头的人赏赐了钱财,就代表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往往一句轻描淡写的夸赞,日后论功行赏才叫丰厚的。
养殖区扩建好了,汪小鱼带着弟弟和族亲狗儿、狗蛋,花了不小的力气移稀了海蛎子。
移动过之后,海蛎子生长快、个体大、肉质肥美,产量可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理论说的。
深移稀养之后,汪狗儿两人想着是不是能歇歇的时候,贾大人他身边的得力狗腿子——啊不,心腹随从三更四更又来了。
“大人有什么吩咐?”汪小鱼笑盈盈地给三更四更沏茶——金银花茶,这还是宝玉吩咐给他们几人送来的,说白天也要巡视养殖区辛苦,万万不要中暑了云云,可见人文关怀也是到位的。
三更四更谢过汪小鱼之后说:“眼见天气也合适了,我们爷说可以准备昆布的养殖事宜了。”到底什么个合适法,三更四更是不知道,但是宝二爷说时机到了,那就是到了,没到也是到了。
【啥?昆布?】
【那东西还要养的?不都是捞到一点吃一点的么?】
不过因为海蛎子的事情,汪小鱼两兄弟不会轻易就露出吃惊的神色了,哪怕是汪狗儿两人也是等着三更四更继续往下说。
“对,宝二爷吩咐了,叫小鱼兄弟去和你们村还有附近乡里的要出海的兄弟说一声,咱们收昆布了,为期十天,逾期不要。市面上的价格我们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