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权臣宠妻日常-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可算不上什么雷霆暴雨。
  黛玉迟疑一下还是点头答应。
  陈景书这才安心。
  这可不是他多担心黛玉贪财,而是当初甄家出事的时候便往贾家送了不少东西,说是先存在他们家的,贾家居然也收下了。
  若说这些年贾家干的事情中哪哪一笔黑账在皇帝那里最大,陈景书敢打包票一定是这事。
  这是硬生生从皇帝口袋里抠钱啊!
  若说他们最开始不知道,等甄家出事了,却也不见贾家又任何行动,也没说把这些钱上交国家,他们反倒是捂的更紧了,自然,最后这些银子也都进了贾家的口袋。
  反正甄家是再不能翻身了嘛,难道还能来向他们讨要不成?
  如今轮到了贾家,陈景书知道,但凡遇上这种事,哪怕贾家再怎么不靠谱,事先得到一点消息还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对于贾家来说,往黛玉这里送东西不是最好的选择,往史家又或者北静王府送东西才是,但人急了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黛玉又很少管外头的事情,万一被人以过去的的什么情谊说动,暂时帮着存点东西,那可是平白被拉下了水。
  因最近赵载桓已经开始跟着处理一些事务,第二日的时候果然是把薛家和贾家的事情转到了东宫来。
  陈景书只看着赵载桓那里突然多出的一堆告状的折子就知道了。
  赵载桓自己倒是有些为难,陈景书不由有些奇怪:“殿下在为难什么?”
  赵载桓道:“是和薛家有关的。”
  陈景书道:“此事只需调查清楚,依法办了就是。”
  赵载桓摇头道:“但薛家和俞家有旧,今日早朝我见着二哥的时候,二哥说他晚点来我这里,我那时候还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看到这些折子倒是明白了。”
  薛家和俞家有旧,以目前薛家的情况他们不一定会知道这些折子的事情,但俞家肯定知道。
  陈景书想了想道:“那就等裕王来了再与他说,我想裕王也不会是不讲道理的人才对。”
  他这话才刚说完,就听外头一个少年的笑声:“本王当然不是那般不讲道理的人。”
  陈景书便见一个华服少年走了进来,少年看起来比似乎还是半大孩子的赵载桓成熟不少,眉眼间有些许相似,相貌却更加秀美。
  那种用‘如花似玉’的字面意思来形容完全不觉得过分的秀美!
  裕王赵载楧。
  赵载桓惊讶道:“二哥!”
  十七岁的赵载楧笑道:“我方才似乎听见有人提起我?”
  这……
  赵载桓看了眼陈景书,介绍道:“这是我的左庶子陈景书。”
  陈景书行礼道:“臣陈景书拜见裕王。”
  赵载楧摆摆手道:“免礼免礼,你就是兆源公的侄子,同样六元及第的陈景书?”
  陈景书道:“兆源公正是臣的伯父。”
  赵载楧点点头,这才对赵载桓道:“你方才担心我什么事儿来着?”
  赵载桓下意识的看向陈景书,却见陈景书面带微笑,便定了心思,干脆说道:“因有人状告薛家,我听说薛家与俞家有旧,这才担心二哥为他们家说情。”
  赵载楧道:“原来是为了这事,这事我也听说了,不过你却不必担心,我可不会给人求情。”
  赵载桓惊讶的看向赵载楧,赵载楧道:“不请我坐下再说?”
  赵载桓这才反应过来:“是了,二哥快坐,郭思,还不上茶?”
  郭思愣了一下刚要走,陈景书却道:“去拿我桌上那盒,原本就是带来要送给殿下的,这会儿也刚好。”
  赵载桓好奇道:“陈庶子有又得了好茶?”
  陈景书笑道:“大伯送的,我想起上回和殿下说起茶,殿下提起的蜀中名茶我那里刚好有,便给殿下带来了。”
  赵载桓顿时很高兴的样子:“多谢左庶子费心啦,我就是随口一说,难为你特意记得呢。”
  一旁的赵载楧看着赵载桓与陈景书之间的言语,心道这陈景书果然有几分本事,他与赵载桓相处才多久?赵载桓竟对他如此亲密了。
  想起当年陈孝祖与自己父皇之间的关系,赵载楧不由细细打量陈景书,顺便思考这陈家的人到底是哪里最好,居然这么得他们赵家的喜欢?
  最后发现陈景书除了年轻和长得好看,似乎并没有特别之处。
  若说哄人,自赵载桓成了太子,在他身后等着说好话的人多着呢,说的比陈景书好听的也大有人在,怎么不见赵载桓对旁人如此亲密?
  正想着呢,就听见赵载桓问他:“二哥今天来找我是为什么事情呀?”
  赵载楧道:“总归不是你担心的薛家的事情。”
  赵载桓笑的腼腆。
  赵载楧道:“薛家若是没有不好的,难道我还怕你冤枉了他们?若是有,我这会儿来找你说情,让你枉顾父皇的期待和大晋的律法,我又成什么人了?”
  这么说着,他拿出一卷随身带着的画卷来:“我听说你最近在收集兆源公的字画,刚巧我那里得了一副这才巴巴的给你送来”
  赵载桓当下惊喜道:“兆源公的?”
  陈孝祖的字画因皇帝的喜爱而备受推崇,再加上他本身水平确实过硬,多少人说与历代名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的,但陈孝祖本身不缺钱,也不爱画什么应酬之作,因此他的作品在外流传的极少。
  少而精的东西自然更加难得。
  陈景书看着赵载楧在一旁的画案上展开带来的那副画,却是一副山水画作,最边上题几行小字,大致记录了这幅画是什么时候画的,顺便加上署名。
  赵载桓看了惊喜道:“不亏是兆源公,旁人画来多有艳俗的青绿山水在他笔下竟也有淡薄高雅的意境。”
  然后陈景书就听赵载楧和赵载桓两人就着这幅画夸了好半天。
  顺便发现其实赵载楧也说得上是陈孝祖的狂热粉丝了,对陈孝祖的无论是字是画是诗文全都如数家珍,甚至自己也收藏了不少。
  此时说起来更是滔滔不绝。
  两人正说的热闹呢,赵载桓却突然发现陈景书好半晌都没有说话,不由问道:“陈庶子怎么不说话?”
  陈景书道:“臣不知该说什么。”
  赵载桓道:“陈庶子才是最该说话的人呀,你的画是兆源公亲自指点的,看他的画作当然比我们更有感受,我还想听你说一说呢。”
  听到他这样说,就连赵载楧也不由看了过来。
  他相貌秀美精致,一双眼睛也如星子一般,看人的时候很容易传达出自己的心情来。
  这会儿他看着陈景书的样子任谁也不忍心拒绝他的:“太子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之前一时得意竟忘了若论兆源公的画作,陈庶子才是最有资格说话的人呢,还请陈庶子指点。”
  陈景书忙道:“指点不敢当,只是有一句话臣觉得一定要说出来。”
  赵载楧好奇道:“什么话?”
  陈景书迟疑了一下,这才缓缓道:“这幅青绿山水,臣家里有一副一模一样的。”
  赵载楧:“……”
  不,等等,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这副……是假的?”
  ——这就很尴尬了啊!
  两个才刚对着这幅画夸奖了好半天的皇子对视一眼同时这么想着。


第54章 
  陈景书见他们两表情不对, 立刻试图转移注意力,问道:“裕王这幅画是从哪里得来的?”
  赵载楧倒是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会不会当初画了两幅一样的?”
  陈景书摇摇头, 伸手指着其中一处道:“裕王殿下请看这里, 大伯说过仅仅这一处的蓝他就用了九种蓝色, 其中两种是他千辛万苦从……从圣上那里得来的材料, 因其原材料稀少且提取颜色的手法特殊,每次制出的颜色都略有不同,哪怕再用同样的材料也不可能复制出同样的颜色来, 这里虽然尽力遮掩,但颜色与我家中那一幅还是略有不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这幅山水当初确实只画了一幅。”
  话是这么说,但在没有真迹对比的情况下, 还是很难看出这种细微的差别。
  赵载桓干脆让郭思出宫去陈景书府上将那幅真迹取来对比。
  当两幅画一起放在阳光下细看的时候,不管是赵载桓还是赵载楧都看出了差别。
  尤其是在陈景书友情提供的放大镜的帮助下, 这种差别变得更加明显了。
  赵载桓仔细辨别之后叹道:“果真如此, 这幅赝品在这一处至多只用了七种蓝,且其笔墨与真迹也完全无法比较。”
  赵载楧也点头:“看过真迹才知道,真假确实可以一眼分辨,莫说是这一处的破绽, 便是其他地方也完全不是同一个水平。”
  陈景书微微一笑, 道:“其实, 还有一个更大的破绽。”
  赵载楧哦了一声, 忙问:“还有哪里?”
  陈景书道:“真迹的背面其实还有一行字。”
  赵载桓忙将真迹反过来,果然见装裱后的背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赠景书。
  赵载桓:“……”
  陈景书一脸无辜:“这是大伯当年送给我的,所以,单纯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可能再有第二幅。”
  赵载楧摇头笑道:“唉,果然这些还得亲眼见过真迹才知呀,日后本王若是再得兆源公的书画可要请陈庶子掌掌眼了。”
  陈景书连道不敢。
  又道:“话虽如此,但仿这幅画的人应该也是看过真迹的才对,否则难以做到如此相似。”
  毕竟能看到这幅画的人并不多。
  不过说到这里,大家心里都有了那么点想法,因此便也不再继续了。
  对于陈景书来说,他最在意的并不是鉴别了陈孝祖字画的真假,而是裕王和太子的关系居然不错。
  他之前一直觉得两人的关系不冷不热的呢。
  不,也不能这么说。
  至少在今天之前,陈景书觉得赵载桓对裕王的态度都是不冷不热的。
  不喜欢也不讨厌,表面上的皇家兄弟情而已。
  倒是今天裕王的表现有点让人意外。
  与其说他是表现亲密,陈景书更觉得这是一种刻意交好。
  他思来想去没明白这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却也不好直接对赵载桓说这事,反倒显得他要挑拨人家兄弟两人的关系似的。
  把裕王的事情先丢在一边,反倒是薛蟠的事情最好解决。
  原本关于薛家贾家就有一堆黑历史在陈孝祖手里压着,只不过一直没有发作罢了,陈孝祖虽然辞官了,但接任的人可没把这些东西丢掉。
  说起来,接任陈孝祖的新任左都御史顾士珍也算是陈孝祖的学生了。
  嗯,是的,虽然顾士珍的年纪比陈孝祖还要大一些,但他会试那年刚巧就是陈孝祖第一次担当会试的主考官。
  陈孝祖那里压着的东西这会儿自然是在顾士珍手里,等刑部的人再去要,顾士珍非常干脆的给出了一堆黑料。
  除此之外,刑部自己也不是吃白饭的,赵载桓主持调查自然是要求秉公办理,这是他接手的第一件算得上一件大事的差事,赵载桓也十分重视。
  不冤枉一个好人,但也别放过一个坏人。
  记着陈景书这句话,赵载桓干劲满满。
  在赵载桓的督促下,刑部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至少短短三天,薛蟠就被关进了大牢。
  当然,这会儿可轮不到贾家看薛家的笑话,因为贾家但凡在外做事的男人,就少有不被调查的,就连平日里看起来最严肃正经的贾政,此时都被严查任期内的一切事务。
  但出乎预料,头一个出事的反倒是和贾家关系并不算很近的贾化贾雨村。
  因薛蟠当年打死人的案子被重新翻出来,贾雨村胡乱判案包庇薛蟠的事情当然也被翻出来了。
  若说其他几家在朝中还有有些牵连,贾雨村却是足够远的关系,他当年若是有关系近的,也不会求到贾府去了。
  因为这件案子连带着的还翻出了当初薛蟠为了争夺一个叫香菱的丫鬟打死人,而这香菱竟是当年萍水相逢便豪爽资助贾雨村五十两白银上京赶考的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
  贾雨村在明知香菱就是甄英莲的情况下既包庇薛蟠又不顾香菱,此事查出赵载桓一个小少年自然大怒,这世上竟有如此忘恩负义厚颜无耻之人!
  于是原本和贾家关系较远的贾雨村竟成了第一个被革职入狱的。
  陈景书不必去问也知道贾雨村的下场不会好。
  毕竟虽然还有打着小算盘的人想要推裕王上位,但也多得是人想要巴结太子。
  这位太子之前小透明了太多年,大家都没关注过,也就没几个去讨好的,这时候当然要抓住机会补上,且目前看来太子还未成势力,正是该收拢党羽的时候,这时候去讨好太子,日后的回报自不必说。
  因此只要赵载桓表达了他对贾雨村此人的痛恨,愿意给贾雨村雪中送块冰,井里丢块石的人可多得是。
  贾雨村这些年固然也结交了一些人,但多数是借着贾家的势力和名头,这会儿别说是贾雨村,有没有人愿意伸手捞一把贾家可都是个问题呢。
  不过陈景书也觉得贾雨村此人算是罪有应得。
  倒是原本的丫鬟香菱,本名甄英莲的,这会儿被从薛家接了出来,另行安置。
  只是陈景书回去之后却逢黛玉也对他说起贾家的事情,陈景书颇有些意外:“你从不问这些事情的。”
  黛玉道:“那里到底是我的外祖家,我又怎么能一句不问,就算我不问,难道也没人往我面前说?”
  陈景书意外道:“哦?贾家的人找你了?”
  黛玉道:“二舅母并凤姐姐一同上门来,我也不能不见。”
  陈景书听到这话想起当年王夫人任由周瑞家的轻慢黛玉,只当做没看见,这会儿她作为长辈反倒是又想起黛玉还是她外甥女了,此时不由笑道:“我猜猜,他们要说的必定是贾政和贾琏了。”
  黛玉道:“都说你在太子面前有些脸面,能说得上话,太子也看重你,因此想请你在太子面前说几句好话呢。”
  陈景书听罢冷笑:“请我说好话?他们家相交的那几位王爷都不说话,反倒是我一个小小的五品左庶子能说话了?”
  前儿北静王才刚在朝上给贾家求情,便遭了皇帝的训斥,问他是觉得太子不堪大用办不好此事还是担心太子会故意构陷贾家?
  北静王当然哪个都不敢承认。
  再说了,贾家哪里需要别人构陷,他们自个儿做的事情北静王哪有真的不知道的。
  而除了贾家,薛家也没消停,薛家果然通过当年和俞家的旧关系企图请裕王帮忙转圜。
  可还没等见着裕王,在俞家那里就被人回绝了,这会儿正四处撒银子托关系呢。
  毕竟贾家的事情倒也罢了,薛蟠可不仅仅是作恶,他手上是有人命的,若数罪并罚,死罪难逃。
  于是这些日子黛玉不得不接连接待了好几次薛家贾家来的人。
  这时候听到陈景书的话,黛玉也为难道:“我岂不懂你说的道理,只是老太太那里又请我去府上说话,旁人倒也罢了,老太太若提这事,我又怎么好一口回绝,我正为这个犯愁呢。”
  陈景书自然知道黛玉不易。
  从这件事情一开始他就很清楚贾家薛家是一定会来找黛玉的,他也担心过黛玉会经不住劝说找他求情,却没想到黛玉对此从来一字不提,直到今日因为贾母那里实在难以回答这才对他说起。
  陈景书道:“要不就叫林姑姑陪你去碧园住些日子,暂且不回城里来,贾家薛家若再有人找你,你尽管打发到我这里来,我自有应对。”
  黛玉无法,也只能这样。
  并非她冷心无情,而是比起其他人,她更相信陈景书。
  她相信若贾家真的是无辜的,陈景书不会袖手旁观,若贾家真的犯了事,她难道能劝说陈景书去蹚这趟浑水吗?
  她幼年丧母,说起来也不是仅仅由妇人教养长大的,林如海哪怕不指望她日后为官做宰,但平日的教导里,也不会让黛玉对外头的事情那么无知。
  黛玉看的很清楚,这回不是太子要对贾家动手,而是皇帝要动手。
  这不是任何人说几句好话可以挽回的。
  陈景书这里为贾家的事情操心,却不知另一头裕王正为此时偷笑。
  是的,他和皇帝一起偷笑。
  皇帝的心情看起来很好:“太子的事情办的不错嘛。”
  赵载楧笑道:“父皇看中的人自然是好的。”
  皇帝看他一眼:“你也不错。”
  要说起来,皇帝真心觉得赵载楧是很不错的。
  你看赵载楧和他一起联手坑大臣和王爷的时候就办的很好嘛!
  是的,皇帝虽然确实打算和某些人翻一翻旧账,顺便清理一下朝堂,让日后赵载桓不必如他当年一般被某些宗亲大臣们掣肘,但他又没打算把自己的朝堂一锅端了。
  怎么说还不许人家近些年突然改过自新啦?
  欺负一下那啥改不了吃那啥的就好了嘛。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来说,皇帝确实成功套路了所有人。
  有谁能够想到,作为贵妃之子,又颇有才干并且很受皇帝看重的裕王——他压根不想争皇位啊!
  是的,裕王赵载楧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他梦想着能够像自己的偶像陈孝祖那样琴棋书画诗酒花,做大晋第一纨绔。
  嗯,要是可以啥都不管云游四海去就更好了。
  这不是扯淡嘛!
  皇帝觉得这简直白瞎了自家儿子那么好的资质。
  当年他自己受够了上位之后没有兄弟扶持,孤军奋战的苦,就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日后也这样。
  赵载楧从小聪慧过人,虽然是个不适合继承皇位的,但做一个辅佐皇帝的贤王却是绰绰有余。
  或者说,他余的太多了。
  然而赵载楧从小最崇拜的人就是陈孝祖,尤其是陈孝祖写的那些抒发志向,写山川河流,写锦衣香车的文章看多了,他就只憧憬那样的生活。
  皇帝一气之下给赵载楧封了王。
  看!所有兄弟里面就你封王了,全天下人的眼睛都盯着你啦,浪不起来了吧?
  这些年皇帝对赵载楧悉心教导栽培,赵载楧也确实学的很好。
  但他努力学习的前提是他曾与皇帝有过约定。
  等皇帝中意的继承人坐稳了位子,赵载楧就可以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啦!
  此时赵载楧当然也是高兴的:“父皇当年说的话还是算数的吧?”
  四弟啊,你可一定要争气呀,哥哥这辈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
  皇帝笑的特别慈祥:“君无戏言,朕说的话当然都是算数的。”
  只是等朕驾崩了,新皇上位,新皇爱不爱搭理那个承诺可就不关朕的事儿了嘛。
  嘿嘿。
  不过……
  赵载楧想了想有些担忧:“四弟固然是个好的,但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大妥当?”
  皇帝毫不在意的摆摆手:“无妨,朕当年不就……咳,朕是说,朕的儿子朕最明白他,没事的。”
  赵载楧不过随口问一句罢了,皇帝这么说他也就放下了心。
  然后他就说起了这次来最重要,也最想说的一件事情。
  “父皇,还记得之前说,儿臣这差事若是办的妥当,就让儿臣随意选一件新年礼物吗?”
  皇帝点头:“记得啊,你不是选了那幅青绿山水?”
  赵载楧迟疑一下,还是咬牙道:“但上回陈景书看了那幅画说儿臣那幅是仿品!”
  你怎么可以送假画给我!
  赵载楧一脸控诉和委屈的看着自家父皇。
  皇帝看他一眼,完全是一副又无辜又意外的表情:“朕以为你知道呢。”
  他说道:“是什么给了你朕会把陈卿的画拿出来让人随便选的错觉?”
  赵载楧:“……”
  还是亲爹吗!
  皇帝看着赵载楧的表情,终于还是伸手拍拍他的肩膀:“想开点,虽然那不是陈卿的真迹,但那是朕的真迹呀!”
  赵载楧:“……”
  不,我们那天才刚吐槽过你的真迹太辣鸡来着。


第55章 
  陈景书正在见客人。
  客人不是别人, 正是贾政。
  自黛玉去碧园之后, 贾府又派人来请了几次, 去黛玉那里的, 黛玉只管照着陈景书所说只表示自己不能做主,要去问陈景书的意思。
  当然, 也有往陈景书这里来的。
  来的最多次的大概就是贾琏了。
  然而贾琏带着礼物登门多次,说贾政请陈景书去府上说话, 陈景书都一概推辞不去。
  对于贾政这会儿还端着架子,陈景书确实有点看不上眼。
  不过他也清楚,贾家两府中要说细查起来,最清白的恐怕就是贾政了。
  贾政此人才干学识都平平, 却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 他任上或许出过差错有过亏空,也干过糊涂事,但到底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太大的坏事。
  这也算是陈景书此时还愿意见贾政的原因。
  如果硬要说在贾府几个男人中让他捞个人的话,他宁愿捞贾政。
  可对于贾政来说则是另一重感受了。
  按理说, 陈景书该算他的晚辈, 但如今他想要见这个晚辈一面,对方却半点面子都不给, 哪怕他派了贾琏上门来请, 陈景书也完全不给面子。
  可如今形势越来越不好,前几日贾珍和贾蓉才刚被抓, 而王熙凤和贾琏夫妻两人手上都不干净, 眼见贾珍被抓顿时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