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春]高中回忆录-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再说一遍:“与椭圆a方分之x方加b方分之y方等于1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系方程为a方加k分之x方加b方加k分之y方等于1,括号k大于负n方,且k大于负m方。”
    其实,k的取值范围就是要保证其分母大于0!
    337、离心率相同的椭圆系方程还记得吗?
    即“与椭圆a方分之x方加b方分之y方等于1括号a大于b大于0有相同离心率的椭圆系方程为a方分之x方加b方分之y方等于k1,括号k1大于0或a方分之y方加b方分之x方等于k2,括号k2大于0。”
    记住,有两个,因为焦点不确定,所以有两个。
    338、联想挂钩记忆:为什么Na2CO3叫苏打,而NaHCO3却叫小苏打呢?我给你一些规律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NaHCO3的溶解性小于Na2CO3的溶解性;
    NaHCO3的热稳定性小于Na2CO3的热稳定性;
    NaHCO3的碱性小于Na2CO3的碱性。
    三条规律中NaHCO3总是小一些,所以就叫小苏打喽!再讲你不记得那我也就没办法了!
    339、从上面的规律中我们知道,NaHCO3的碱性要小于Na2CO3的碱性,那么为什么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比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更剧烈呢?
    教材解析中明确讲了这一知识点:
    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时先发生
    Na2CO3+HCl==NaHCO3+NaCl反应,
    然后NaHCO3再和加入的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CO2↑+H2O)。
    而NaHCO3中滴加盐酸直接反应放出CO2,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应为NaHCO3>Na2CO3。
    340、Fe(OH)2极易被氧化为Fe(OH)3,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就能把它氧化。
    Fe(OH)2结合O2和H2O后将会转化成Fe(OH)3,即:
    4Fe(OH)2+O2+2H2O==4Fe(OH)3
    配平可以用设“1”配平法来配,很简单!
    Fe(OH)2→白色
    Fe(OH)3→红褐色
    341、ATP合成时需要ATP合成酶;
    ATP水解时需要ATP水解酶。
    这两种酶是不一样的,不要搞混了!
    342、Al(OH)3虽然具有两-性,但它仅溶于强酸和强碱!
    343、课本上的任何实验都要搞透搞懂,化学学习中实验是基础。例如课本中实验:
    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装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的现象是生成红褐色沉淀,其反应是:
    FeCl3+3NaOH==Fe(OH)3↓+3NaCl
    然而在装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其现象为生成了白色絮状沉淀随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这是为什么呢?课本上说了,这是因为白色的氢氧化亚铁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成了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其反应为: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344、口诀记忆:Al和NaOH溶液反应的配平口诀为“一路二到底,最后一个三”。8
    即:2Al+2NaOH+2H2O==2NaAlO2+3H2↑
    Fe(OH)2被氧气氧化生成Fe(OH)3的配平口诀为“首尾一个4,二水一氧”。
    即:4Fe(OH)2+O2+2H2O==4Fe(OH)3
    切记,顺序不能乱!就记住这种书写顺序!一笔神技!!
    345、3价铁离子可以被铁还原成2价铁离子,
    即2Fe3++Fe==3Fe2+
    2价铁离子可以被氯水氧化成3价铁离子
    即2Fe2++Cl2==2Fe3++2Cl-
    所以说Fe2+和Fe3+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46、向量的坐标运算别讲你又忘了!两个向量相加就是把这两个向量的横坐标分别相加,纵坐标分别相加,最后得到的仍是一个向量。
    即:(x1,y1)+(x2,y2)=(x1+x2,y1+y2)。
    减法也是一个道理!
    两个向量相乘就是把这两个向量的横坐标分别相乘再加上纵坐标分别相乘,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实数。
    即:(x1,y1)•;(x2,y2)=x1x2+y1y2。
    347、若直线L与二次曲线C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线段AB称为圆锥曲线的弦,其弦长公式要熟记于心,随时调用!
    即:“弦长AB等于根号下1加k方再乘以绝对值下x1减x2或者弦长AB等于根号下1加k方分之一再乘以绝对值下y1减y2。”
    那个绝对值里的东西拿到根号里配凑成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就可以了!
    348、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ATP是一种物质,不是能量。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
    349、葡萄糖在小肠中被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而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
    不要记混了!
    350、Na2CO3溶液可以和CO2反应!
    即Na2CO3+CO2+H2O==2NaHCO3。
    351、生物小知识:
    检测CO2的产生: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she)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ge)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反应变成什么色→灰绿色。
    352、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记忆口诀为左加右减):
    左焦半径公式为“MF1等于a加ex0”;右焦半径公式为“MF2等于a减ex0”。其中M(x0,y0)为椭圆上一点。
    353、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M与圆锥曲线焦点的连线段,叫做圆锥曲线的焦半径。
    就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来说,其左焦半径MF1为:a+ex0;右焦半径MF2为:a—ex0。
    就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来说,其下焦半径MF1为:a+ey0,上焦半径MF2为:a—ey0。
    记忆口诀:椭圆的焦半径是左加右减,下加上减。
    354、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0<e<1;
    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e>1;
    只要把椭圆的第二定义中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改成“e>1”,那就是双曲线的第二定义了!
    355、将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的加号改成减号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了。注意,椭圆的标准方程中要求a>b>0,且“c方等于a方减b方”,因为三角形中两边之和2a大于第三边2c嘛!即椭圆标准方程中a>c。
    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只要求a>0且b>0就行了,对于a和b谁大谁小不作要求,且“c方等于a方加b方”,因为三角形中两边之差2a小于第三边2c嘛,即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c。
    对比记忆,要记清楚了!
    356、Fe(OH)2和Fe(OH)3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Na2CO3和NaHCO3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可以!!!
    357、有氧呼吸总的反应式要会写!
    即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注意要用单箭头表示,而且在单箭头上还要补写一个“酶”字!最后不要忘了加“能量”。
    口诀记忆:葡萄糖加O2加H2O,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加H2O加能量(顺序不能乱)。
    其配平规律为“首尾相加是13,中间三个6。”
    顺序不能乱记,严格按照我提供的顺序记忆,以后这个反应式就会永远记住了!
    358、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和4个'H',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第二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2个丙酮酸和6个水彻底分解成6个二氧化碳和20个'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第三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共24个'H'与6个O2结合生成12个H2O,同时释放出大量(是“大量”)的能量。
    359、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反应式):
    第一个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2C3H4O3+4'H'+能量(少)
    第二个阶段(线粒体基质):
    2C3H4O3+6H2O→6CO2+20'H'+能量(少)
    第三个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能量(多)
    注意,要用箭头表示,且各个箭头上都要补写一个字:“酶”。
    360、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它在线粒体内膜上氧化'H'形成水而释放出大量能量,从反应式也可以看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个阶段是不需要氧参与的。只有第三个阶段才需要氧的参与。
    361、什么叫有氧呼吸?
    课本上讲了:“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362、有氧呼吸第一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第二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
    第三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记忆口诀:从第一到第三阶段分别发生的场所为“细、线基质,线内膜。”
    363、有氧呼吸中的丙酮酸的分子式为:C3H4O3。
    口诀记忆:丙酮酸,C、H、O的个数分别为3,4,3。
    3,4,3→丙酮酸。
    注意顺序:C3H4O3,或者你记住它的结构式也行。
    364、与有氧呼吸不同的是: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而且要知道,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365、对于植物而言,其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是将第一个阶段中产生的2个丙酮酸和4个'H'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2个酒精和2个二氧化碳。
    即:2C3H4O3+4'H'→2C2H5OH+2CO2
    对于动物而言,其无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是将第一个阶段中产生的2个丙酮酸和4个'H'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2个乳酸。
    即2C3H4O3+4'H'→2C3H6O3
    所以植物无氧呼吸反应总方程式为: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动物无氧呼吸反应总方程式为:
    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
    注意凡是这里的箭头子,上面都要补写一个字:“酶”。
    366、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还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而第二阶段中是没有能量释放的,看上面的反应式你就明白了。现在想想室友高庆(而且还是补习)的时候那份无忧无虑的洒脱,我真的是有那么点佩服呢!呵呵……
    367、铁和碳的合金叫做碳素钢,碳素钢又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其中含碳量低于0。3%的叫低碳钢;
    含碳量在0。3%—0。6%的叫中碳钢;
    含碳量高于0。6%的叫高碳钢。
    368、像Na2SO4、NaCl、Na2CO3和NaHCO3,这些物质在自然界中都存在。但是,Na2O和Na2O2在自然界中不存在,Why→因为它们极易与空气中的水分或二氧化碳反应。
    369、椭圆的标准方程中是大小定焦点;
    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是符号定焦点。
    370、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最大,所以椭圆中是“a方减b方等于c方。”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c最大,所以双曲线中是“a方加b方等于c方。”
    371、和椭圆一样,双曲线关于x轴、y轴和原点都是对称的。这时,坐标轴是双曲线的对称轴,原点是双曲线的对称中心,双曲线的对称中心叫做双曲线的中心。
    372、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里令y=0,得x=±a,因此双曲线和x轴有两个交点A1(-a,0),A2(a,0)。因为x轴是双曲线的对称轴,即双曲线和它的对称轴有两个交点,它们叫做双曲线的顶点。(这是课本上的原话)
    373、双曲线是怎么定义的?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这个常数要小于F1F2之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注意定义中的“绝对值”三个字的意味之所在!
    374、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有两种形式,我们根据方程中“x方”项和“y方”项的正负来确定焦点在哪个轴上。
    即正号定焦点,哪个平方前面是正号,焦点就在哪个轴上。
    375、对于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它的顶点就为A1(-a,0),A2(a,0),我们把线段A1A2叫做双曲线的实轴,它的长度等于2a,其中a叫做双曲线的半实轴长。这个时候,由于双曲线与y轴没有交点,我们在y轴上取B1(0,-b),B2(0,b)两点,则线段B1B2就叫做双曲线的虚轴,它的长度等于2b,b叫做双曲线的半虚轴长。
    376、对于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它的顶点就为A1(0,-a),A2(0,a),我们把线段A1A2叫做双曲线的实轴,它的长度等于2a,其中a叫做双曲线的半实轴长。这个时候,由于双曲线与x轴没有交点,我们在x轴上取B1(-b,0),B2(b,0)两点,则线段B1B2就叫做双曲线的虚轴,它的长度等于2b,b叫做双曲线的半虚轴长。
    377、双曲线的焦点永远在实轴上!
    378、对于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其渐近线方程为“y等于正负a分之bx”;
    对于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其渐近线方程为“y等于正负b分之ax”。
    这样记有可能记混,所以我告诉你一个最实用的方法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渐近线方程。
    即,把标准方程中的“1”改为“0”,化简整理后就得到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了。
    379、当双曲线的方程确定时,它的渐近线方程也就确定了。但是,如果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双曲线却是不确定的,因为以已知直线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有无数条。
    380、我们将有共同渐近线的双曲线叫做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若共渐近线为“y等于正负a分之bx”,则以它为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可以写成“a方分之x方减b方分之y方等于λ,括号λ不等于0”。
    用这一形式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381、和椭圆一样,双曲线的离心率“e等于a分之c”。又由于双曲线中c>a,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e>1。
    双曲线的离心率e表示双曲线开口的大小,e越大,双曲线的开口越大。
    382、什么叫做双曲线的焦半径:双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与焦点的连线段称为双曲线的焦半径,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有两条焦半径。
    双曲线焦半径长度公式记忆口诀:“绝对值下左加右减,下加上减。”
    383、对于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令F1为左焦点,F2为右焦点,设P(x0,y0)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可能在左支上也可能在右支上),那么焦半径PF1等于“绝对值下a加ex0”,焦半径PF2等于“绝对值下a减ex0”。
    对于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令F1为下焦点,F2为上焦点,设P(x0,y0)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可能在下支上也可能在上支上),那么焦半径PF1等于“绝对值下a加ey0”,焦半径PF2等于“绝对值下a减ey0”。
    384、过椭圆的焦点与椭圆的长轴垂直的直线被椭圆所截得的线段称为椭圆的通径;
    过双曲线的焦点与双曲线实轴垂直的直线被双曲线所截得的线段称为双曲线的通径。
    无论是椭圆的通径还是双曲线的通径,其长度均为“a分之2b方”。
    385、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或双曲线,其准线方程均为“x等于正负c分之a方”;
    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或双曲线,其准线方程均为“y等于正负c分之a方”。
    386、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0<e<1)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叫做椭圆的离心率。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e>1)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定点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
    387、白色固体Fe(OH)2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氧化,
    即4Fe(OH)2+O2+2H2O==4Fe(OH)3。
    而红褐色固体Fe(OH)3在受热时会分解成红棕色的Fe2O3粉末和H2O,
    即:2Fe(OH)3=△=Fe2O3+3H2O。
    这都是常识知识,背也要背会!
    ------------------------------------------------------感谢你我一路相伴,因为有你,所以有我!
    ----------
    ----------
    亲们,在这一弹中首次出现了英语笔记内容。对于例句,我做了一点小小的处理,所有单词用间隔号隔开了,因为之前我在发文过程中发现,对于英语单词的间隔直接省略了,如果不打间隔号,那么一个英语例句就会是直接从头到尾一个老长老长的单词~~~~~~好吧,爬走码字去鸟~~~~~~
    查看最新作者公告,请看作品评论页。我会在作品评论中与大家交流心得!
    。。





    章节目录 88、【番外篇】--贤智的笔记--第七弹福利!
     更新时间:2013…8…29 9:50:57 本章字数:8825

    说明:以下是罗贤智的笔记,所有【番外篇】--贤智的笔记,虽然与小说情节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拥有这些内容,小说将会更加全面更加有意义!因为这是罗贤智高中三年,一点一滴的辛劳与汗水的结晶,送给需要的亲们!友情提醒一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越到后面越精彩!原创笔记,请勿转载与分享,首发,版权维护,转载必究!
    亲们,一根烟的钱也是钱,不需要的亲们,可以直接跳过番外篇阅读最新章节内容!
    割割割线------------------------------------------------------
    388、课本上讲了:“正是因为功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情况,所以在解决一些实际的力学问题时,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8”
    389、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榭;
    钾的焰色反应呈紫色;
    铜的焰色反应呈绿色。
    390、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垅,
    其范围为x≥a或x≤-a。
    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
    其范围为y≥a或y≤-a。
    (根据顶点下的结论,结合图形很好理解)
    391、课本上讲了,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除此之外你必须得知道,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可利用的能源物质不只是糖类,还可以是脂质。
    392、无论是有氧呼吸总的反应方程式还是分的反应方程式,无论是无氧呼吸总的反应方程式还是分的反应方程式,其方程式中的气体统统没有标气体符号!你不要又画蛇添足!
    无氧呼吸只在第一个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而且,在写无氧呼吸总的反应式时,不要忘了在后面加上“少量能量”四个汉字!
    393、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可以归纳为两类,即叶绿素(含量约占3/4)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其中,叶绿素又分为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口诀记忆→黄绿色b)。
    类胡萝卜素又分为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
    394、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有什么差别呢?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课本上原话剪接)
    395、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和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
    396、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bao膜上进行的;
    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
    基本概念先要搞清楚。
    397、光反应阶段中,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光能,这些光能有两方面用途:
    一是将H2O分解成氧气和[H],其中O2直接以分子形式释放出去,[H]则被传送到叶绿体内的基质中,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到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去;
    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变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
    这些ATP将参与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
    398、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5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1个CO2分子被1个C5分子固定以后,很快形成2个C3分子。然后在有关酶的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被[H]还原,一部分形成糖类,一部分又形成了C5,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
    注意:C5→一种五碳化合物
    C3→一种三碳化合物。
    399、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由上到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记住,胡萝卜素在最顶端)
    400、弹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