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柳暗花明又见鬼-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谖业闹蜗履鄙鞴栉蚁日逗笞嗟娜ɡ袅醣钢懒耸裁矗忝抢狭跫遥删鸵鹈帕恕!
  刘禅打了个寒颤,在张春华的王霸之气下瑟瑟发抖。
  “知,知道了,我不会说出去的。”
  作者有话要说:  一百章,散花!!


第101章 教育孩子
  刘禅瑟瑟发抖的模样终于让张春华良心发现了; 她将刘禅送回了奶娘们的手里; 嘱咐她们,在有人陪伴的情况下允许他去院子里转一转; 透透气。
  她想了想自己后院里面似乎还有一个被关在院子里的人孙尚香,而孙尚香的性格令她有些头疼。
  她非常喜欢孙尚香的能力还有她要强的性子; 但是以她张华的身份来说; 与孙尚香处于对立,她恐怕恨都要恨死她了。
  “怎么了?”司马懿问道
  张春华犹豫了一下,对司马懿说道:“此前我跟随孙权做事的时候向他求娶了孙尚香。”
  司马懿也是知道这一茬的,为此心里还嘀咕泛酸了很久,他轻轻“嗯”了一声,等着张春华接着说。
  “我很喜欢孙尚香的性子; 想要招她为女官。”
  司马懿不解道:“孙尚香桀骜不驯,一直以来都在和你作对,心里都向着孙家,你怎么会喜欢她呢?”
  张春华说道:“她是我生平所见; 唯一勇于参政议事; 不惧流言蜚语; 依然自我的女郎。”
  司马懿若有所思,他建议道:“秋实是想要征辟孙尚香为下属?”
  “我坑了孙权; 孙尚香恐怕恨都要恨死我,怎么可能还来随我做事呢?”张春华低声说道。
  司马懿问道:“主公让你看着刘备他们,他可有提到对孙权的处置?”
  张春华道:“荆州本就是江东对外的门户,主公将孙权贬谪; 命孙家一族迁徙至荆州,说是流放,实则是想让我连着监视孙权与刘备。”
  “既然同样以后要在你手下谋生的,秋实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那一个,不是吗?”司马懿安慰她:“事已至此,孙尚香是大家族女儿,你赞扬她聪慧独立,那么识时务者为俊杰,她必定心里会有所抉择。如若秋实与她公开诚布好好谈谈,至少对于孙家人来说,家族中仍有人能出仕,也不至于就此落寞。主公防孙权与刘备,你呢,你惧怕他们曾经的雄风吗?”
  张春华摇头,自信道:“这你放心,我之前就没怕过孙权和刘备,之后,他们也别想在我手掌心翻出花样来。”
  司马懿轻叹一声,轻轻抚摸她的发丝:“秋实,瘦了好多,你这么辛苦在外面打拼,为的是什么呢?”
  而今的世家贵人,哪家千金不是娇养在闺中,哪家夫人不是荣养在家中?
  司马懿问道:“司马一族,虽然不是在顶端的世家,却也底蕴深厚,秋实本该能有更安稳,更舒适的生活,少时外出闯荡可以说是为救家人,而今打拼之下,身居高位,看似风光,你可知地位越高,责任越大,也越发的身不由己?”
  张春华说道:“我知道这些,我也绝不会因此而退缩。”
  司马懿说道:“秋实能告诉我,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吗?你这样辛苦,可曾后悔过?”
  “我绝不会因苦累而后悔,”张春华说道:“只是偶尔想起子元与昭儿,终究心怀愧疚。”
  “嗯?只有子元与昭儿吗?”司马懿轻哼一声。
  “什么啊!”张春华轻笑:“他们都是你儿子,你还酸起来了。”
  司马懿不语,揽着她腰的手悄悄收紧,他认真而严肃地问她:“你究竟想要什么?我能帮你做什么?”
  张春华沉默片刻,轻声在他耳边说道:“我想要女子能够封侯拜相,想要这世界的女郎能与郎君一样能够学习广博的知识,而不是关着闺房之中,只学琴棋书画。□□及武帝时,女子并不像如今这样束手束脚,亦能独当一面,究竟是从几时起,世道变成了对女郎苛刻以待?”
  “并非所有的女郎都与秋实一样,或许她们,已经习惯了一直以来的生活,秋实又何必强求呢?”
  “个人追求不同,我不强求每一个女郎都这样,我想要的,不过是给予想这么做的女郎一个公平的机会!”张春华提高了声音:“我、月英、柏灵、孙尚香,至少像我们这样的女人,不会甘于一辈子困在后院之中。月英她曾以此话来问黄承彦‘女儿谋略智计不输男儿,难道唯有嫁人一途吗?’我们生来没有义务一定要相夫教子,人生中成亲与生子并非是必要之事,我知道我这话说出口极其叛逆,忤逆了儒道伦理,为世间所不容。但郎君能做的事情,我们能做到,郎君做不到的事,我们也能去做到,如此,我们为何不能去追逐公平?难道就因为性别,因为女子是生育工具,所以只能待字闺中,相夫教子吗?”
  这是张春华第一次在司马懿面前袒露自己心声,震耳欲聋、引人深思,司马懿知道秋实非等闲人等,但他从未想过,她选择了一条逆水行舟的道路。
  “公平?这天底下,从来都没有公平与否,所谓的公平,不过是上位者为统治下面之人而圈出的条条框框罢了。”司马懿冷静道,他并没有去评价张春华所言正确与否,也并不与她争论是是非非,只是很冷静地以局外人的身份,点出了其中的难处:“天下士人都认为女子插手朝政,是亡国之祸的根源。乱世伊始,就是从后宫参政开始,从此外戚横行,宦官与之争斗,氏族、诸侯乱成了一团。”
  “你说的是后宫女子、后宅女人参政,短视之人自作聪明,能与智谋超群的才女相提并论?这样太不公平了,若女子能与郎君一样学到知识,才华不逊色于郎君,不靠裙带关系,只论实力,唯才是举,这样也不行吗?”
  “冒天下之大不韪,犹如逆水行舟,并非不行,却要披荆斩棘、举步维艰,秋实可想好了?这条路绝不会轻松。”
  张春华坚定道:“独木桥我都走过了,不过是一条荆棘之路又有何难呢?况且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去,我能做的更好!”
  她温婉娇弱,扶风弱柳,手腕纤细地仿佛轻轻一捏就会破碎,但是就是这样的表象下,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的眼眸在发光,犹如天上的星辰一般,耀眼、自信。那是她的信仰,是她拼尽一生要去追逐的事情。
  每一个时代总能诞生那么一两个傻瓜,鸿鹄远志,踌躇独行,正如忠贞之节的荀彧,正如为曹而死的郭嘉,正如刘禅上一世,为蜀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张春华或许也是傻瓜的其中一员,但那有如何呢?
  亦余心之所向,虽九死其由未悔!
  司马懿与张春华,信仰不同,道路不同,但他们不仅是知己,更是亲密无间的夫妻,知己之间,会因进退两难,就此诀别,夫妻之间,他可舍不得与秋实分道扬镳。
  每一次相处都能发现秋实更美好的一面,她热烈地犹如一团火在剧烈的燃烧着,司马懿心升波澜,扪心自问:你舍得拘着她吗?舍得亲手去浇灭这团火,让她堕为灰烬尘埃吗?
  他轻轻松开她的腰,心里已有了答案。
  算计布置的再多,也敌不过舍不得啊!
  司马懿叹息一声,柔声道:“你想做你就去做吧,一切都是你自己拼搏得来,任何人都不能借伦理以唾弃你。”
  张春华高兴极了:“仲达真好,一直以来都支持着我。”
  司马懿目光闪闪,他眯了眯眼,语气有些危险:“前提是你要安全,若你在外头折腾太过,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不会的,”张春华否认道:“我不会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我只做有把握的事情。”
  “最好如此,”司马懿勾了勾唇,分明是温柔雅致的文人,却让人感觉他的背景黑漆漆的。
  张春华后背一寒,紧张兮兮。
  司马懿说道:“明日随我回家吧,昭儿两岁了,天天嘴里念叨着娘。他每次调皮捣蛋,我打他屁股,每一次他都会喊你。”
  “昭儿很不乖吗?”张春华好奇不已。
  她随着司马懿回到家中,见足有五六仆从围着活泼如小猴子的司马昭,也不知道他哪儿来的精力,淘气得不行。
  而今已经两岁的司马昭可是司马家的小霸王,司马懿回到许昌后就将养在母亲身边的司马昭带回来自己身边。这孩子调皮捣蛋,斗鸡遛狗什么都会,想要给他收收心,现在给他启蒙又似乎太早了些,别人家两岁的孩子刚刚学会是非对答,司马昭却尽学会歪理,回嘴。
  司马懿无奈道:“家里仆从几乎都围着他在转。”
  “你也拿他没办法吗?”
  司马懿好笑说道:“他不过两岁,待长大一些,就要给他好看了。”
  他们说说笑笑回到府中,问过家中仆从,说是司马昭在院子中。
  司马懿当他又在折腾花花草草,没想到刚进院子就见这孩子手里抓这个树枝,在戳院中的火堆。
  司马懿血气上涌,血压升高,火气瞬间就上来了。
  司马昭一看是亲爹回来了,亲爹还脸色铁青,心知道要糟糕,丢下了树枝转身就跑。
  司马懿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身手矫健惊呆了张春华,他跟着孩子的后面就将他给揪了起来,巴掌拍在他屁股上,司马懿怒道:“一天没看你就上房揭瓦,胆子大了,开始玩火了是吧?能耐了!”
  司马昭哇一声哭了出来,哭得那叫惊天动地,嗷嗷乱叫。
  司马懿的手哆嗦了一下,手中的力道立刻就减轻了不少。
  司马昭深谙假哭的精髓,他的哭声惊天动地,眼中却根本没有眼泪。
  作为一个顽皮捣蛋的老油条,司马昭屡教不改,在气死爹的路上撒丫狂奔,司马懿书房的书册没有一本书能逃离过他的魔掌,只有张春华的画像,被司马昭小心卷起来放在一边。
  对付自己亲爹的把戏,司马昭早已用熟了,他嘴上嚎叫,实则感受到司马懿力气减轻,心中暗喜。
  突然,他面前冒出了一片阴影,司马昭抬起头来,见一女子貌美如花,眉眼样貌与他亲娘的画像一模一样,温婉亲切,司马昭呆了呆,一时忘记了哭喊。
  张春华说道:“昭儿根本没哭啊!看着是干嚎的样子,实则一点眼泪都没有。”
  司马昭条件反射反驳道:“我哭了!”
  “你没哭。”
  司马昭委屈扁扁嘴:“娘?”
  真,真是他亲娘回家了?
  张春华咧嘴:“两年不在,昭儿怎会认得我?”
  司马懿说道:“这臭小子把我书房画像弄的到处都是,该看的,他都看了,不该看的,他也看了。”
  不该看的,可不是骑着赤兔马的那张画像?
  算了,左右昭儿年纪还小,待大一些也就忘记了。
  司马昭见爹娘自己聊上了,根本不管他,旺一声真哭出来了,委屈地不行:“娘,我哭的这么惨,你没听到吗?”他说话奶声奶气的,两颗小虎牙在嘴中若隐若现,顽皮淘气,灵性十足。
  张春华哈哈一笑,一把将他抱起来颠了一颠,举高高抛起,又接住,吓呆了哭包司马昭。
  司马昭目光呆滞,这,和他想象的不一样,说好的疼他宠他的娘亲呢?他果然是父亲从路边捡来的!
  他看过很多亲娘的画像,一直渴望着自己能够有一位温柔可亲,溺爱自己的母亲,然后再治治他爹,让他爹别老打他屁股。
  只可惜,张春华长得温柔可亲,自己还是个孩子气的脾性,她不会溺爱孩子,温柔可亲,她只会玩孩子,和孩子玩。
  在许昌城中的几个月,安然又祥和,宛如暴风雨前的宁静。或许是母子天性使然,司马昭在刚开始的别扭以后,很快就与张春华处在了一起,黏糊得像块狗皮膏药,总喜欢跟在张春华屁股后面。
  张春华沐休在家时,就会带着司马昭到处玩,私底下,张春华对司马懿说道:“昭儿并不淘气呀,他和师儿一样乖!”
  司马懿目光复杂,欲言又止:“掏鸟蛋,爬树,斗蛐蛐儿,烧火,玩水这些,还不算淘气?”
  张春华笑道:“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玩剩下的。”
  司马懿:“。。。。。。”
  他可算是知道这孩子像谁了,不仅样貌像,连内里性子都像。
  他叹道:“为昭儿生火的仆从,我将他们遣散了,总得找几个能管住他的才好。”
  “为什么要找能管住他的?”张春华奇怪道:“该找能保护他的才是,孩子的天性,应该在安全的环境中良好的成长。”
  司马懿抽了抽嘴角,秋实到底是怎么长大成人,还不长歪的?岳父岳母,真乃神人也。
  “从小不教育好,日后性子歪了可就晚了。”司马懿说道。
  张春华不赞同道:“过犹不及,我们要做的是好好引导他往正确的道路走,教导他该怎么做,该怎么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导他学会权衡利弊,学会自爱与爱人,而不是压抑着他,在压迫下长大的孩子,以后会很容易失控的。”
  张春华说的话糙理不糙,司马懿惊叹道:“这是岳父从小教导你的为人处事吗?”其中的大智慧,竟是豁达如斯。
  张春华点点头:“算是吧!”其实不仅仅是阿父的教导,还有典叔叔与子修哥哥,她阿娘以身体力行教会了她被压抑的感觉,张春华曾经亲身体会到这究竟有多么难受,因此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并以此来影响司马懿来教育孩子。
  司马一族的族长司马防是个严苛的人,他自小就教育孩子们要谦逊有礼,孝顺长辈,每当司马防在场的时候,他不说坐下,家中小辈没人敢越了规矩。
  “可是秋实,你不教育好他,给他深刻的教训,昭儿现在能犯小过错,以后就会犯大过错。”司马懿不赞同说道。
  张春华看他,豁达的说道:“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小的过错,若自己有能力去弥补,也就算了。”
  司马懿非常不赞同她的说法,在孩子的教育上,夫妻两人第一次出现了分歧。
  有司马防严于律己的以身作则,司马懿教育起孩子来与自己父亲非常像,也因此,经过张春华这么一说,司马懿所受震撼不可谓不大,同时也非常不赞同她对孩子的宽容管教,并且坚定地认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以后容易闯大祸。
  夫妻两人教育的方式不同,很快就从司马昭的态度上反应了出来,他比起司马懿更喜欢粘着自己母亲了,这让司马懿很无奈,常常叹息:“慈母多败儿啊!”
  张春华挑挑眉,不理他。
  司马懿生闷气,倔起来的模样又可爱又让张春华一阵好笑。
  直到某一天,司马昭为玩水掉入了池子里,独自一人,身边的侍卫都被他贪玩淘气给支开了。
  司马懿又气又急,好在孩子最后没事,他一阵后怕。
  “阿父,”司马昭可怜巴巴,蔫儿吧唧,他看上去凄凄惨惨,弱小无助的模样令司马懿一阵心软。
  司马懿严肃着脸,训斥他几句,软绵绵的话语一点都没有威慑力。对此,张春华轻笑一声,将司马懿推出了屋子:“你先出去,一会儿不管听见什么声音都别进来。”
  司马懿疑惑,门在眼前关上,他半天摸不着头脑。
  秋实想做什么?
  屋内,司马昭可怜兮兮地又去叫张春华:“阿娘,我嗓子疼。”
  张春华淡淡地“嗯”了一声:“只是嗓子疼,是吃不进教训的。”
  司马昭:???
  等候在屋外的司马懿耳朵刷地一下竖了起来,他听到了儿子哭嚎着喊救命的声音,当下就要推门而入!
  张春华厉喝道:“不准进来!”
  司马懿脚步一停,僵在了外头,他悄悄打开门缝去偷看,却见张春华抡着拳头在揍儿子,揍得司马昭连连喊爹爹救命,娘要打死我了。
  完事以后,张春华推开门,让司马懿叫大夫来。
  大夫来后,一脸轻松地说道:“不过是擦破点皮罢了,不碍事的。”
  司马昭表情惨白,一脸见鬼的模样。
  司马懿松了口气,安慰司马昭:“下次别这样了,以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啊!你娘也不是真要狠心打你。。。。。。”
  张春华轻哼一声,瞥了他们两一眼:“慈父多败儿。”
  司马懿:。。。。。。
  从此以后,司马昭再不敢犯原则性错误,他深刻记下了张春华的教育,平日里与父母相处中,还是更喜欢黏糊张春华,对她又敬又爱。
  老父亲司马懿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作者有话要说:  唔,感情线日常还是要的,今天还有一章估计凌晨,回归事业线。
  PS:谢谢云渲的地雷~~
  PPS:文若死了,曹老板要开始变质了,下一个便当发给谁呢


第102章 断袖分桃
  司马懿认为; 应当从小就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孩子; 时常纠正他的错误与规矩,这样孩子长大后就能成为有世家底蕴的谦谦君子; 拥有刻入骨髓中的风骨与操守。
  张春华说道:“当你一直在一个人耳边念叨个没完,纠正这纠正那的时候; 就已经失去了威信; 尤其昭儿还是聪颖顽皮的性子,不适合世家的君子教育。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突如其来当头棒喝,才是最吃教训,最能起到教育作用的。”
  司马懿心有不服,却被现实狠狠打脸; 直到他看到谦谦君子如玉无双的司马师,才知道古人诚不欺我也。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运用之妙; 存乎于心。
  司马昭太会耍小聪明; 也太过机灵敏锐; 心性贪玩,好奇心重; 天生就适合张春华那一套“歪理”养成。
  因司马师在将军府,是大将军张华的子嗣,为了让两兄弟见面,司马懿与张春华也是煞费苦心; 明面上司马懿与张华关系好,称兄道弟,这才让两个儿子互相认识了。
  司马师文静、包容,司马昭顽皮、会撒娇,大儿子小儿子各有千秋,夫妻两人相视一笑。
  因司马师以小名子元为字,他们也为司马昭取了个字,名曰子上。
  张春华问起为何会想到“子上”一词,司马懿意味深长说道:“刘禅之言,令我耿耿于怀。”
  张春华稍愣,她想起左慈所言,说她凤命转了帝命,对司马懿说道:“别在意那些,现在天下已然一统,四海归一,哪来的三国,哪来的诸葛亮北伐?”
  说起诸葛亮,这位差点成为他一生劲敌的卧龙,司马懿心情复杂。
  “他说我与诸葛亮斗了一辈子,最后靠活得够久熬死了老诸葛?”
  张春华噗一声笑了:“别了,你与诸葛亮压根没见几面,倒是我与他见过面。”
  司马懿一惊:“你与诸葛亮对上过?他的奇谋善略可有令你吃亏?”
  张春华说道:“他奇谋善略,我的手下也有如此才能之人,不仅没吃亏,还坑了他一把,若说诸葛亮一生的劲敌,恐怕不是仲达,而是月英了。”
  黄月英守襄阳,与诸葛亮斗智斗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两人斗个旗鼓相当,但到底还是黄月英占据地势之利,更胜一筹。
  惨,真的是惨,黄月英至今还在襄阳城中做她的军师祭酒,而诸葛亮则在刘备降曹后随军来到了许昌。
  却说曹操在荀彧入土之后大病一场,整个人都仿佛老了十岁,再无当初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活力。待他再次上朝时,两鬓间的发丝都已经染上了寒霜。
  曹操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他有二十一子,嫡出四子,长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
  四子之中,曹丕与曹植文采最佳,曹彰崇尚武力、谋略欠缺,而曹熊年岁太小,不在考虑之列。
  他另有四位义子,曹真领兵在外,暂且不提,秦朗为人谨慎低调,其母深得曹操宠爱。另有一子名为何晏,与曹植关系密切。第四位义子则是新收的,也是官职最高最有出息的义子,张华。
  曹操信重张华,时而将他叫到府中问策,商谈事宜,而张华的回答每每都令他满意,从未让他失望过。
  就继承人的问题,曹操将张华唤到身边,也问过他的意见。
  张春华很直白地说道:“您明知我与子桓关系好,你问我意见,我总不可能说我和曹植关系好,您看我这称呼就可窥之一二了。”
  曹操摇头:“那么你便说说,他们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张春华说道:“曹植意气用事,还是太年轻。子桓重情义,太仁慈。”
  曹操不赞同道:“子桓性子薄凉,孤怎么没看出来他哪里重情义了?”
  张春华惊讶,听曹操的语气,似乎对曹丕很不满意的样子。
  “父亲是属意曹植了?”
  “子建才华横溢,聪敏喜人,孝顺懂事,孤认为比起子桓,子建更可定大事。”曹操理所当然说道。
  张春华直觉其中古怪,悄悄闭上了嘴巴,因曹操身体欠佳,鬼将们自发不再靠近,以免引发他头风发作,张春华现在一时间还找不到人给她分析现在的局势状况,她皱了皱眉,见曹操还在犹豫之中,对曹操说道:“父亲无论选谁,都是从家族大业出发的,必定是公允而无私情,您的儿子太多了,当初我就劝您少生几个,现在好了,二十几个儿子,四个嫡子,您慢慢选吧!只是还请您借鉴好袁绍、刘表的例子,不要留下祸患才好。”
  曹操点头,独自沉思前事,静默良久,时而听他叹息,思念“子修”、“仓舒”,张春华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