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娶了那个丞相-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虾屯醵家谎枰瞬牛弧∫哺菀壮鐾贰
不过今天刘玥的心情不太美丽; 连出列的诸葛亮一声接一声的“大王”都不那么动听了。原因无他; 还是前段日子的南蛮叛乱,因当地官员没有妥善处理; 倒让这把火越烧越旺。
自古以来,民。族问题都是不好解决的。压制得狠了; 人家和你鱼死网破,稍微退让一些,又会被蛮族认为软弱可欺。而且南蛮完全不像传言中那般愚钝无知,这群“野蛮人”狡猾机灵着呢。
“既然如此。”刘玥伸出一只手,打断了诸葛亮的话,众臣皆看向她,只见南武王微微侧头,冠冕上的垂珠随之摇动,后半句话也慢慢说出:“那便派兵去平乱。”
大王做了决定,即便声音不响,但态度却不容人忤逆。更何况,满朝臣子都对南蛮没有好感,也多有看不起之辈。所以谁也没打算拒绝,只是争吵着要让谁去,又要派多少兵去?
朝堂上吵着吵着,便混乱成一团,因刘玥不曾出言阻止,只见堂上气氛越来越激烈。贾诩根本一句话都没说,就站在一边假装是泥塑的。荀攸看了诸葛亮一眼,后者皱眉,却看向上座的刘玥,却见自家大王浑然不在意地把玩着眼前的垂珠。
诸葛亮一时吃不准刘玥的意思。
但他和荀攸都不是傻子,他冷眼旁观着这次争吵的人分为三派,一派官员出自荆州本地世家,一派是益州大本营带来的世家官,最后一派是各地来投奔的,甚至还有几个庶族出身。
本地势力和外来势力,世家势力和庶族势力,士人和武将……这一层层的关系,犹如一张张密密麻麻的网,平日里潜伏在暗处,如今才在刘玥纵容下,浮现在朝堂之上。其错综复杂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的同时,又头大不已。
即便唯我独尊如刘玥和曹操,可能都不敢直接与之对抗。因为作为手握兵权的王侯,他们可以杀光一个世家,也可以灭了三四个家族,却万不可能将每个士人都干掉。而这年头但凡是读书人,就没几个和世家没关系的。
争夺平定南蛮的人选,正是各个世家团体之间所抢夺的利益。
诸葛亮很清楚这个,因为他本人就是荆州世家之网的一员,甚至是荆州士人的代表。他不怕刘玥知道这个,这么多年来,是他一直小心维护着主公和世家间的关系。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更担忧……担忧刘玥真的被惹怒。
没有一个主公愿意被掣肘。
但刘玥并不生气,至少是面上并不生气,等大臣们吵得差不多了,她才敲了敲桌案,让所有人都瞬间闭嘴,带着忐忑又愤愤的表情看着她。
“吵得孤王头疼,没死都要被你们烦死了。”刘玥不轻不重地抱怨道。
几位臣子脸色一白,众人皆不敢作声。
刘玥却仿佛没看见一样,继续在寂静一片的朝堂上说道:“不就是去平个南蛮叛乱?孤王看也别吵了,让军师将军去一趟,孤王也放心一些。”
军师将军说的正是诸葛亮,这是个有实际兵权的职位,仅次于刘玥的地位。
她伸出手指在武将堆里点了点,点出一个大将和几员新近出名的小将,让他们带五万人马去平乱。又吩咐荀攸安排好出征所需的东西,这才宣布散了。
刘玥一向宠信诸葛亮,毕竟人家是夫妻,所以几个大臣即便脸色仍旧不平,却终未说什么。看到南武王兴致缺缺,在宫人护送下就转身离开,也跟着下朝。
回了内殿,几位婢女服侍着将朝服脱下,又给刘玥拿来一套男子常服,后者刚穿好外衣,就听见内侍禀报,军师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你们出去。”刘玥说道。
宫人们纷纷退下,刘玥这才发现自己还没戴冠呢,看到孔明进来后,就不客气道:“把那乌木冠拿给我戴上。”
诸葛亮看了看婢女放在一边的乌木冠,雕工精致得很,但却还是个木冠。他将木冠拿在手上,双手捧着从身后为刘玥戴上,用一根木簪固定住。
刘玥从小厌恶金银首饰,甚至不怎么用玉器,这倒是几十年一如既往。
“魏王送来的金镶玉冠倒是好看得紧。”刘玥转过身,看着诸葛亮的发冠,笑着道:“我不爱金玉,送给你戴可好?”
虽然十分不愿意承认这位南武王,但曹操知道承不承认都没用,所以最后明着没说,却借着祝寿的理由,送了不少贵重厚礼来。
金镶玉冠是其中之一,一看就是宫廷内造,上好的温润白玉雕着百鸟图案,又镶嵌着金丝和金粒。除此之外,还有两件夏天穿的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若无物,也是宫廷专用。
刘玥虽然在现代是个史学文盲,但素纱禅衣的名字还是听说过的,之前拿到手上还转门看过,也啧啧称奇,最后两件却都赏赐给臣子,又免不了给曹操准备同等分量的回礼,庆祝他当了魏王,当然名义上是年节礼物。
“我也不爱戴贵重的东西。”诸葛亮一句话便拒绝了,然后把话题带回来,“今日朝堂之上,婵娟想必都看见了。”
“该看见的早就看见了。”刘玥似是而非地应了一句,“天下还没定呢,倒先急着分功劳。”
“婵娟打算……”
“天下未定,孔明。”刘玥挑眉,两人对望一眼,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诸葛亮说不出是松了一口气,还是更提心吊胆。刘玥这回是忍了,但忍让不是没有代价的,但凡她忍了,就势必会在未来报复回来,他太清楚自己妻子的脾气了。
忍得越久,将来爆发时也越可怕。
“你安心去平南蛮吧,走之前和孩子们说一声,省得他们又到处寻你不得。”刘玥声音中带了几分慵懒,“不过也不忙,昨日我没睡好,你陪我躺一会儿。”
“才戴好的冠。”诸葛亮无奈。
“就小憩片刻。”刘玥拉着他上了榻,有人从身后抱着暖洋洋的,平添几分安全。不一会儿,她便沉沉睡过去,半张着嘴呼吸。
刘玥睡着时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她不再是少女,却依旧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她小时候就不拘小节,长大了也就是人前规矩一下,这不,一睡着就原形毕露,四叉八仰地倒腾。
诸葛亮任由妻子在怀里煎蛋似的翻了两圈,最终从背对自己,到窝在他怀里睡,两只手抓着他的衣服,温柔的呼吸打在脖子上,还有嘴唇柔软的触感……
大王,你已经是三个孩子的阿母了,睡觉能规矩点吗?
但诸葛亮也就是在心里想想,最后还是将手放在妻子背后,轻抚着让她睡得更舒服些。
当他不知道,刘玥就爱听他叫“大王”吗?尤其是渴望他私下里这么喊。但一来诸葛亮是个公私分明的人,二来,不能凡事都顺着刘玥的心思来,他就不。
不过眼看着又要去打仗,等婵娟醒了之后,就顺了她叫几声吧。
#
刘玥送诸葛亮出征,第一次有一种看丈夫去远方打仗的小媳妇错觉,她惊恐得摇摇头,头上的玉珠串儿一阵乱晃,被司礼官看了好几眼。
天子诸侯戴的冠冕上有串串,那就是为了提醒帝王们站行坐卧都要有威仪,不要随便摇头晃脑的,走路也走走稳。所以珠串一摇,就是皇帝和王侯们的失礼。
但刘玥是实权派诸侯,再借司礼官几个胆子也不敢说她失仪。只得等到大军离开后,跑去找荀攸,能不能和大王说一声,起码这么大庭广众下,别把冠冕摇得和挂面一样?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然,荀攸不是这么转达的,但刘玥自己脑补那小官就是这么“告状”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刘玥最近被世家逼得有点戏精天赋觉醒,黯然伤神地捧着杯子道:“唉,你说魏王在朝堂上把旒紞拨着玩,也没人说他,孤王不过晃了晃,就被言官告到公达这里来了。”
荀攸觉得这话没法接,其实他内心有无数槽想吐。什么叫曹操把旒紞拨着玩?大王你是亲眼看见了?邺城探子没事都往这里传什么见鬼的消息?还有什么叫晃了晃?你都晃得飞起来了,人家当个司礼官不容易啊……
再说,曹操没有被告状吗?他天天被人告状啊!而且是当面告啊!
只不过告他的多是不敬不忠不仁的大罪,这种玩冠冕的小事,根本没人在意好嘛!
说到曹操也是倒霉,当了魏王弄死荀彧后,也没见他过几天太平日子,就听说伏皇后和国丈密谋除掉魏王,里面有没有皇帝指示也不知道,都安排好了刺客,结果被曹丕拦下来,还为魏王挡了一刀,休养个把月才好。
虽说曹操一向不喜欢曹丕,但你儿子给你挡刀,你能不感动?曹操年轻那会儿就是感性小青年,老了就更容易被感动,他一感动,立刻曹丕的身份就往上涨。
最关键的是,曹操因为之前曹昂没看好大后方的事情,对长子颇有不满。那群臣子可不都是投机倒把,见风使舵的主儿?要知道魏王世子还没立呢。
荀攸还记得这情报给主公讲的时候,她家主公眉开眼笑的,对他说道:“孤王看这曹昂的世子之位要保不住了,就算不是给曹丕,他家不是还有个曹冲?”
曹冲的神童之名,她远在荆州都听说了。
更何况曹丕不讨喜没关系,谁让他有个好老婆叫甄宓,而甄宓又生了个好儿子叫曹叡?要说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那个称象的,他最喜欢的孙子就是曹叡了。
所以说儿子不给力没关系,孙子给力也可以。
曹操宠爱曹叡到什么程度?那是朝堂宴会之上都让他随侍左右的,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这待遇,反正曹丕是肯定没有的,曹昂的最近也被取消。
反正老曹家的八卦再讲个几天几夜都讲不完。@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和世子之争相比,什么伏皇后被幽禁了,伏皇后生的皇子都被弄死了……那就根本不叫事儿,连刘玥都没拍着桌子喊“汉贼”,并发去谴责的文书。
伏皇后?死就死了呗,反正明眼人都知道这天下是谁的,都不会是刘协的。
58。所谓世家
诸葛亮花了两年才平定了南蛮; 他倒是不辱使命。但这两年; 世家也越来越能折腾,大概是觉得曹操最近顾不上他们,没有了外敌的压力; 一个比一个能作死。
刘玥为大局考虑,只能一忍再忍。一个伟人曾经说过;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所以,大王她理所当然地变态了,她变成了一个隐藏戏精,啊不对; 那时候没有戏精这种说法。
从贾诩和荀攸的视角来看; 主公只是越来越会演了。
世家不是作吗?她比世家还能作!三天两头给人找事,有事没事给人升官封爵。她倒也不是乱给官,一般她要推行什么政令,通常是给世家抛个提示,如果有谁接了,就派谁家子弟去负责; 做好了就一通封官; 做不好也没罚。
有好处不占就是傻子; 刘玥都不嫌她手下官多,世家怎么会嫌给的官多?
刘玥倒也聪明; 看似随意的升官,仔细琢磨; 却是微妙地保持着文官与武将、荆州、益州和扬州几地之间的平衡。
所谓世家,就是世代垄断了知识、官职、经济和舆论的一群人。世家统治,是从贵族奴隶制度演变为封建制度的必然过程,是历史的命中注定。
谁想夺了世家手里的权力和好处,他们就能咬死谁。
所以刘玥想都不想就放弃了科举制度和官家办学。科举制就是要世家的命,今天敢颁布,明天就等着这群世家反了,给曹操当带路党。官家办学倒是可以争取一下,但问题是官学的老师从哪里来?学生又是谁?学生毕业了又怎么安排?
就算刘玥强硬招募出身低微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毕业了也依旧没法大量进入官场,成为刘玥的支柱。这些贫苦人家的孩子,最后还是得给世家做了门生打手。
所以,刘玥没打算触这个霉头,把自己的江山和梦想都作没了。
但她确实提出建立“学堂”,但不教圣人之言,教授实业,比如工匠手艺、农业技术和医术等等。因为恰逢乱世,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和孩子真不少,由她出钱出地方安置也是一份仁德的功绩,而且与世家没有明显冲突。
甚至刘玥还牵桥搭线,让毕业的优秀学生为世家提供服务,毕竟世家也是人,也要穿衣服吃东西的。这样百姓有出路,世家有福利,刘玥有名声,三方都有好处。
一开始,世家们都在观望,直到务工院的匠人们倒腾出不少好玩好用的东西,不说别的,就说比铜镜不知道清晰多少的“南武镜”就颇受夫人们的喜爱,连皇帝和魏王那里都送去不少当礼物,又广销各地赚取了不少军费。
科学技术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刘玥看着等身镜里,身着王侯常服的女子,如此想道。如今战乱四起,连丝绸之路都萧条不少,若是等到天下大安,自然该重开海陆两条丝路。
有了钱才能筹备军队,有了军队才能干掉扰乱北方的游牧民族,干掉那群丝路劫匪,丝绸之路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才能赚更多的钱……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的,哪怕是世家。
刘玥的思路极为清醒,她看的不是眼前作妖谋权的两三个人,而是更遥远的将来。甚至当她和诸葛亮都去世了,这块土地依旧能生生不息的将来。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婢女为刘玥换下常服,迅速换上一套正服,诸葛亮平定南蛮的大军班师回朝,今日要在王都酬军,大王为表荣宠,必须要到场,这才给足将士们面子。
而她也已经两年未见到诸葛亮了,只能靠着半个月一封的书信,还有三五不时的战报,来了解孔明男神又干了什么大事。
两年南方征战,让眼前的人都瘦了一圈,依旧是羽扇纶巾的儒将模样,倒没见黑多少,身上还带着战场肃杀血腥的味道,可一看到大王亲自迎接,眼中便含了笑意。
“孔明辛苦,将军和将士们都辛苦了。”刘玥快步走上去,眼中含泪,一脸动容。
戏精的完美入戏,只需要轻松三秒,不过效果挺好,除却孔明外,其他人多少都感动了。闲话少说,先一人喝一杯庆功酒,接着便是王令一下,全城庆贺,大摆宴席,论功行赏。
这酒宴从下午摆到晚上,又从晚上摆到第二天中午,喝倒了好几十个大臣。刘玥倒是豪迈,挥挥手让人第二天不用来上朝了,就当为祝贺大军得胜,统统休沐一天。
荀攸抽抽嘴角,看到诸葛亮的脸黑了。大王夫妇不会久别重逢的第一天就吵吧?
不过,夫妻之间往往是床头打架床尾和,天大的事,拉上丈夫滚上几圈,就算是诸葛亮一时半刻也想不起他昨晚要说什么。
第二天中午,好不容易等宴会结束了,诸葛亮准备劝谏,就看到了那面巨大无比的等身镜。他确实听说了刘玥这两年一直在搞事,却没亲眼见一见“南武镜”长什么样。
“竟是如此清晰?”诸葛亮惊道:“是何物所做。”
刘玥睡了个懒觉,晃晃悠悠起床,连外衣都没穿,很没有王侯威仪地打呵欠,说道:“背面还是铜,镜面后面刷了一层粉,至于是什么,得去问王露。”
王露就是那个捣鼓出南武镜的工匠,他功劳大又聪慧,刘玥亲自召见后极为喜欢,就破例封他个小官,专管务工院的事情。世家一开始是闹过一闹,说王露不堪为官,若说赏赐不过给些金银财物,但见刘玥强硬,又说好只管工匠,这才憋进肚子里。
王露这件事后,务工院、务农院和杏林院的人都来了劲儿,也想立一个大功当官,这也是刘玥乐见其成的,她还赏赐了王露一座大房子和不少钱。
眼看着诸葛亮的注意力被转移,刘玥眼珠一转,拉着他的手坐下,就絮絮叨叨把自己这两年搞的事情和盘托出,又表达了自己被世家怼了两年的不痛快。
“我想想,魏王要杀人,真不能怪他啊!”刘玥叹气:“有几次我都想当堂拔剑了。”
诸葛亮也皱眉,拍了拍刘玥的手:“婵娟且忍忍,万不可冲动。”绝对不能和世家正面刚,确实是刚不过,而且太危险了。
刘玥都快被逼成戏精本精了,自然有这份忍耐力。
“如今你以高官厚禄稳住世家,但一来人心不足蛇吞象,二来官员太多,将来如何负担得起?”诸葛亮问道。
刘玥这段时间拼命赚钱,怕也是注意到官员俸禄消耗越来越大这点,他们还要大笔粮草供养军队,之前攒下的底子耗不起几年。荆州益州富饶,但到底比不得曹操当年夺了袁家四世三公的的积累。
“说到底,无非是尾大不掉。”刘玥从后面诸葛亮,双臂缠在他胸口,凑着耳边轻声道:“迟早收拾掉几个,让他们看看孤王是否可欺?”
她这话轻声细语的,甚至娇娇软软,听着还有些像女子撒娇,却让诸葛亮在正午时刻,从内心深处打了个寒颤。
#
诸葛亮回来后,很快把政事都接回手上,继续试图缓和世家和主公的矛盾。不过有些作死的东西总归是不让人省心的,没多久,就爆发出蒯家贪墨一案。
蒯家自从刘表死后,虽然及时向刘玥表了忠心,但毕竟还是晚了一步,失去了刘玥的信任,之后没有被牵连,却也不怎么受到重用,好在他们在荆州根深蒂固,靠着一些老亲和门生故吏,依旧是□□的世家一族。
前段时间,刘玥戏精发作大封官员,蒯家也动了心思,走了不少门路,最后甚至走到了刘缘头上。刘缘又气又恨,跑来和养母告了一状。
刘玥没说什么,只安抚养子安心回去,接着就给蒯氏几位子弟派了职位。正巧是管理务工院的官职,又正巧王露搞出了“南武镜”。
既然连王露这种小工匠都因为功劳而当上小官,更不要说管理务工院的正式官员了。刘玥自然没小气,让那个叫蒯茽的连升了好几级,又赏赐不少财物,当众夸耀蒯氏又出了一名为孤王分忧的好臣子。
蒯越年纪大了,却还没去世,虽然觉察到一些不对,但耐不住族人们高兴,不好说扫兴的话。看到刘玥后续没什么动作,也就慢慢安心了,只道女公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心软仁德。
一时之间,南武镜成了顶好的商品,因为造价便宜,只是运送复杂了些,镜子容易碎。不过在想出了和棉絮一起运送的方法后,不仅是南方人手一块,连北方都买了许多。
魏王和南武王是敌对的诸侯不错,但南北商人互通有无也没啥不可以。刘玥写信和曹操一商量,干脆在河流沿岸建了十几个通商口岸,由两家官方督办,公平贸易。
军需物资、粮草和矿物是绝对不许卖的,但南方的镜子、蜀绣蜀锦和胭脂水粉等,在北方市场上极为畅销,连魏王府都摆了好几面南武镜。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么大的生意,自然创造了无数的财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南武镜的配方虽是绝密,但耐不住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和利益,最终制作方法还是流了出去。
甚至曹操都亲自过问了,听说有人偷了刘玥的镜子配方,在邺城建了工坊制作南武镜。他只稍微想了想,就开始大笑,也不说为什么,却不像是幸灾乐祸。
此事一出,刘玥震怒,下令彻查。结果这一查可不得了——非但是配方被内贼卖了,连赚取的钱财都被挪移了不少,账本对不上,无数银钱不知去向……
啊呸,难道钱能自己长腿跑了不成?
刘玥在朝堂上就发了一通邪火:“今日敢卖务工院的方子,明日就敢卖孤王的脑袋了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众臣和鹌鹑似的,一个个缩着不敢招惹盛怒之中的刘玥。
“查,彻查!”刘玥原本清朗的声音透着一股阴狠。
59。抄家灭族
查着查着; 就查到了蒯茽身上; 虽然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团伙作案,但蒯茽在里面的角色,绝对算得上主犯。
还有什么可说的; 直接把人一批批下了大牢,严刑拷打之下; 又牵扯出不少人。一时之间,襄阳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也有老臣担心事情搞得太大,怕人心不稳,让曹操有可乘之机。但刘玥冷笑着怼回去:“若连这等欺上瞒下之事都能放过; 等打完了魏王; 怕是孤王的位置都要换人坐了吧?”
臣下连说不敢,气得刘玥当场让人滚。
刘玥素来好脾气,极少对自己的臣子发那么大火,可见着实被气狠了。不过想想南武镜赚的军费,再想想被蒯茽等人吞掉的钱,也无怪大王都快气晕过去。
后来连王都大牢都人满为患; 诸葛亮和荀攸等人终于坐不住了; 一个个来劝刘玥息怒。诸葛亮找刘玥的时候; 她正抱着女儿在玩游戏呢。
她让人给六岁的小女儿小儿子做了一套玩具,诸葛亮看着有些像墨家的机关术; 他也颇为擅长此道,还提了不少意见; 让务工院改进。
“大王。”诸葛亮行礼道。
刘玥看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