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娶了那个丞相-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维敛容,对贾诩恭敬一拜,亲自送出宫门,又再三嘱咐好好护送他回府。接着没两日便下了圣旨,命刘络率领扬州军,封奋武将军,从水路迎战司马懿。

    刘络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那一场水战深得江东历代妙法,大败司马懿。又因为她是正儿八经的皇族王爷,长相性格都酷似先帝,竟顺利降服了姜维等人。一时之间风头无二,刘维便顺理成章地封她为大将军。

    圣旨下达,命刘络继续先帝先丞相的遗志,统领大军北伐。从此,史书翻开一个新的篇章,清河王刘络,便是那个时代最为辉煌的战神,更是新世界的开拓者。

    她一生虽未登帝位,但是对于历史的贡献却远胜于兄长,甚至……远远胜过她的父母。

    以下不过是史书上的年鉴表,却能从中窥探到那十几年间的腥风血雨——

    公元234年,贾诩去世,刘络领兵北伐,并夺取关中。

    公元235年,姜维、马谡从北侧出兵,直逼西凉,随后两国议和。

    公元237年,司马懿和曹爽内斗,魏国自乱,刘络趁此机会,集结大军再次北伐,夺回陇西,并直逼邺城许都,魏国朝野震惊,司马氏和曹氏暂且结盟,对抗南汉。

    同年,刘络大败邺城守军,司马懿率部退守旧城许都,随后病重而亡。曹爽趁势而起,逼杀其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却因消息泄漏,而被司马氏截杀,夷三族。

    公元239年,许都被围,魏幼帝曹芳欲灭司马氏,却因惧未敢发诏,反为司马师被害。曹氏宗族因恐被株连,连夜投奔于南汉,汉帝以上宾之礼相待。司马师改立曹髦为帝。

    公元240…242年,魏国和南汉几经交战,司马师中箭战死,司马昭废杀曹髦,自立为晋帝。魏国旧臣震惊,众臣及名士皆逃往南汉。

    公元243年,南汉攻入许都,司马昭自尽,嫡子司马炎投降,晋仅存十个月而亡。天下再次一统,归于南汉。

    同年,刘维再次祭天,得上天指示,改国号为“唐”,史称唐高祖。

    有人评价唐高祖这一生都像是上天送的大礼包,被现代人笑称为“幸运A”。想一想这位重新大一统的陛下,皇位不是自己打下来,谁让他有一个彪悍的娘。

    甚至登上帝位后,自家父亲先一步将南汉世家收拾了,而且死得恰当好处,让唐高祖得了便宜又赢了好名声。

    至于一统天下,说实在的,那是南汉战神清河王的功劳。靠着妹妹干掉了曹魏和司马氏,这位陛下只需要在后方礼贤下士,最后走入许都祭天就成了。

    不过这话有些偏颇,唐高祖刘维的帝王心术还是极其厉害的,尤其是在他在位期间,先是免除丞相职位,集中帝权;收了藩王封地,并重划天下州郡范围,使得中央得以集权;地方军政分离,定时换防,免除了军阀拥兵自重的威胁。

    最要紧的,是他继承了南武女帝,重用天工阁的工匠,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用自己简朴的科学智慧发明了不少让今人都叹服的东西,而这些武器也最终用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中。

    这是一个没有五胡乱华的时间线,也是这个时间线,清河王第一次扬帆远航,向着更远的大海行径。这位女战神带着人和物资,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但根据各国联合考古,清河王在南洋都留下足迹,最终痕迹消失在印度洋的茫茫大海中。

    有人猜测以当时的航海水平,是没法穿越印度洋的,却也有人说,清河王跨过了赤道,甚至到了如今的澳大利亚,反正目前也没有什么石锤,在澳大利亚的原住民遗址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属于中华文明的文物,但受损严重,年代模糊不清,碳元素只能推测是在汉南到唐末这段时间,并不能确定是清河王带来的。

    而后世这一切争执,都与此时登上祭天台的刘维无关。

    到了中年的帝王身着玄色帝服,头戴十二垂珠冠冕,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在祭天台。太子刘晟退了三步跟在身后,最终立定在祭天台下,看着父皇走向燃烧火焰的青铜巨鼎。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下了这一个人,至高无上,天下臣服。

    上好的白绢上写着辞藻华丽的祭文,接着一点点被火舌吞噬,几缕烟雾缠绕着布料残骸,被气流卷着往天上飞去,仿佛真的能上达天听似的。

    刘维举起一杯酒,敬天地之神,接着第二杯,祭天下苍生,最后才将第三杯饮下,将酒杯放回司礼官举过头顶的红盒中。

    他俯视群臣百官,突然想起了母亲和他讲过的太平盛世,曾经出现在阿母梦中的场景:那是一个顶好的天下,没有战乱和别离,没有饥荒和瘟疫,人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天上甚至有能工巧匠制作的飞鸟,载着人飞翔,而海船可以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珍之,慎之。”耳边是父亲最后的教诲。

    刘维抬起双手,衣摆飘荡,火焰卷起祭品,在他背后燃起熊熊火柱,犹如天人下凡。群臣和将士们跪拜下来,只见一片黑压压的见不到边缘,山呼声紧随其后——

    “吾皇鼎盛千秋!吾皇鼎盛千秋!吾皇鼎盛千秋!”

    祭文中还未被燃烧的字从空中飘落,正好落在刘维向上的手掌心中,那是一个“唐”字。刘维见了,慢慢笑了起来。

    帝王之剑,所向披靡,大唐盛世,自此而起。

    (本文完结)

 75。贾诩番外

    那一年的贾诩; 已经老得成精了; 但他毕竟还是个人,而只要是人,就总是会死的。虽然他这辈子最怕的就是死;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害怕。

    好像是因为从小到大,生逢乱世; 见到了太多死亡,他看着曾经认识的人越是凄惨的结局,就越是害怕自己有一天也会落到这个地步。

    他活得够久了,看过足够多的抄家灭族之事。谁兴起了,谁灭亡了; 都成了过眼云烟; 前几天还有几个小家伙在眼前蹦跶,贾诩不过冷眼瞧着,并不过问。

    反正他自己儿子能管住就行,凭着他的脸面,只要儿子们不惹事,至少三代富贵无忧。

    年纪大了的人; 就总是会回忆以前的事情; 虽然有时候记忆中的人脸都是模糊的。

    他已经记不清原配妻子的模样; 还有他前半生的几个孩子,那些被仇家害死的家人。他不觉得理亏; 反正都已经报了仇,恩怨两清; 等到了九泉之下,也有足够的底气。

    对了,当初到底是谁害他来着?

    贾诩躺在床上,望着院子里的梧桐树,努力回想着,可怎么都想不起那些人的名字,和害他的原因。好像并不是什么大事,他是牛辅的女婿,而牛辅是西凉董卓的人,当年很是得罪了一些世家权贵,因不敢向李傕郭汜下手,更没法去鞭董卓的尸,便报复到他头上。

    嗯,就连董卓的名字,都仿佛是很久远之前的事情。贾诩都快记不得当年董太师是如何权倾朝野,毒杀汉帝的了。但他却记得遇到主公的那天,他一无所有,流落异乡,妻离子散,并且身受重伤,那个骑马的银甲小将路过,便好心来问。

    他一听是刘表的爱女,便起了利用的心思。伤确实是重伤,但晕倒也着实是为了讹那小将军。果如他所料,那时刘玥年幼又心软,身边没有出主意的人,对他言听计从。

    只不过凤凰虽小,却永远不会是笼中鸟。贾诩眼光毒辣,早看出这位主公绝非常人,便有了那场豪赌,彻底将自己绑在刘玥的战车上,也让这位主公全然拜服自己,感激不已。

    有什么好感动的呢,主公?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您利用我的才智,我利用您的权势。若是有一天您兵败如山倒,我不过转投别主而已,绝不会为您守节。

    自保,永远是他最需要的,其次是报仇,对主公的忠诚那是再之后的事情。贾诩并非扭曲之人,其实他并不爱招惹是非,往往人不犯我,便不去犯人。他也不愿意恩将仇报,做那起子小人行径,所以只要不逼他到绝路,便能永远和主公相安无事。

    然而,报仇是一定要的,只是那几人有的投奔了曹操,有的留在长安。刘玥不过是个益州牧,实力较弱,鞭长莫及。贾诩一辈子都能忍,当然也能忍过这区区几年。

    第一次夺了关内等地,便有几家权贵,当夜横死家中。原也是有人查到,告到刘玥案前,但主公留着不发,甚至都没有来找他。贾诩知道,刘玥是默许他所作所为的。

    他和这位看着长大的主公之间,有着一种别样的默契。世人常常畏惧和震惊于他的自私冷酷,指责他非君子所为,要他说都是一个个被孔孟教坏了的脑袋。

    但主公不这样,尽管她自己心系天下,却并不介意手下谋臣自私自利。那天他突然问起,刘玥托着下巴看屋外雨珠垂落,漫不经心道:“利己主义者并没有错。”

    贾诩没听明白,却见主公对他笑笑,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何以为?”贾诩便也跟着笑起来,主公是个妙人啊。

    即便拔一根毛就能拯救天下,凭什么不能说“不”呢?我的毛是我的,这天下又不是我的。若是想救,便自己救去,何苦拉上别人?何况一个个蠢钝如猪,焉能以一毛利天下?

    不过刘玥是个利天下的人,她嫁的夫君也是个利天下的。贾诩自忖和诸葛亮没有共同语言,只在公事上有所交集罢了,像诸葛亮这般性情,是绝不与他为伍的,顶多和平相处,而这也是贾诩最需要的。

    至于投靠了曹魏的仇家?有汉帝作为靠山,他想要挑拨离间便轻而易举,最终这些人都被多疑的曹家父子所杀,所剩下的最后一家,因为衰败,反而逃过一劫,一直延续到曹芳继位。贾诩已经没什么执念了,只不过不想看着最后一家逃跑罢了。

    虽说当年暗算他的仇人都死了,只剩下些无知小辈,贾诩仍旧不想放过,谁让他就是这样睚眦必报的人,所以前几日刘维来看他的时候,贾诩就装作老人唠叨,拉着陛下絮絮叨叨说当年的事情,还有逃走的那一家仇人。

    “老臣找了他们半辈子,如今怕是不中用了,再等不到报仇那一日了。”贾诩叹道,“陛下若有一日能攻克邺城,便替地下的老臣问一问,当年臣一家老小,最小的不过四岁,李傕郭汜一事,与幼子无关,焉能下此等狠手?”

    刘维脸色微变,连忙安抚自己的老师,贾诩又把话题扯到闲事上,但他知道,哪怕自己死了,只要陛下能攻入邺城,那家人便逃脱不了。

    欠了他的,没有人能逃得掉。

    但他终究要活到头了,死亡到底是什么样的?他还是不想走,不是留恋此方,而是畏惧彼岸。贾诩的视线从梧桐树上收回,听到床榻上,儿孙们哭哭啼啼的声音,没来由一阵厌烦,却也懒得训斥,只自顾自想着。

    门外传来喧闹声,想来是陛下亲至,还带来了太医们。只可惜药医不死病,他不是病了,而是老了,除非是返老还童丹,抑或是始皇帝所寻的长生不老药,否则什么也救不了他。

    而且他也不想见陛下。

    临死前,贾诩想见的人,不是自己这个位高权重的弟子,他想见的人没有来,又或许永远不会来。或许,这世间就是没有鬼神,既然没有先祖之灵,那人便不会出现。

    他已经看见陛下的衣袍了,他听到门被推开,儿孙们对皇帝跪拜的声音,但贾诩却浑然不觉只死死盯着院子里的梧桐树,眼神一错不错的。

    然后,他笑了,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古人诚不欺我。

    刘维到床边的事情,贾诩已经去了,眼睛安然闭上,脸上还带着宁和的笑意。这么大的年纪肯定是喜丧,先生去得毫无痛苦,也多少让他有些欣慰。

    刘维来看贾诩之前,连赐谥号旨意都拟好了,所以早有了心理准备,虽是惆怅,却不至哀伤。只是可惜没赶上最后一面……

    刘维顺着贾诩的脸向朝外看去,院子里只有一棵梧桐树,仆从不敢冲撞贵人,都在院外候着。那棵孤零零的树木,随着一阵风起,而摇动着树枝,落下一片片金红色的叶子,宛若天光,又似神火,据说凤凰便是栖息其上,那是神鸟。

    死亡可怕吗?可若是有人来接,那便再无畏惧了。

    “刘将军。”

    “当不上先生一声将军。”

    ……

    “主公安心。”

    “好。”

    ……

 76。刘络番外

    刘络知道; 自己那个皇帝兄长容不下自己是迟早的事情。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 她从原本的愤怒,变成了如今的了然。不是陛下狠毒不顾念亲情,只是很多事情都不得已罢了。

    这个皇位没什么好的; 也难怪母亲不留给自己,自己当不了皇帝。

    只不过; 阿翁阿母也万万想不到,她这么会打仗。就像阿母的力大无穷一般,这是一种天赋,老天爷送的东西,别人要苦苦学习兵法; 在她就是本能的事情。看一眼; 就能猜到敌人可能在什么地方,再想一想,就能不自觉地把敌人打败。

    莫非她真是天上的武神转世?

    攻入邺城后,兄长赏了自己不少东西,并问及她的婚事,都被刘络自己拒绝了。一方面着实看不上那些世家子弟; 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意被人约束; 又不人人都是阿翁那样的好夫婿。若是当年母亲娶了……啊不对; 是嫁给蔡氏或蒯氏的夫君,也肯定被人辖制。

    她只待到兄长祭天; 便想带兵回扬州封地去了。眼不见心不烦,她才不自讨没趣; 在自己封地吃香喝辣的,一言九鼎,还能带兵剿灭海匪,乐得高兴。

    只是又没几年,兄长便提出了削封地一事。刘维不想把事情做绝,只道常宁王和清河王还是藩王,只是等到下一代子嗣就要削为侯爵,进京安置。

    刘络听到消息后,翻了个白眼,继续操练水军。她都不打算成亲,更不想生娃,清河王就没有下一代世子,她哥哥真是想太多。

    再接着,沿海就闹起了海匪,这一次不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闹事,而是从南洋和海岛来的贼兵,刘络瞬间就乐了,嗨呀,打了一辈子,还没打过海猴子呢,一个个长得又矮又黑,偏偏行动敏捷,得了好处便跑,追都追不上。

    所以,在都城的皇帝陛下三天两头收到扬州探子的禀报,说清河王又带着水军出海抓人了,最长的一次,说清河王在海上杳无踪迹两个月,才全胜而归。那人在将船上昂首挺立,竟脱去了厚重战袍,穿起了海猴子的衣服,布料少得人没眼看,皮肤也晒得黝黑,偏偏精神抖擞,活像吃了仙丹。

    刘维头疼欲裂,弹劾清河王有伤风化、擅离封地的折子堆满桌案。他不是没有申斥过,但他这妹妹才不听他的,若是下次见到海匪还是要追……

    “让她滚上京来,朕问问她到底想干什么!”陛下气得摔了笔。

    几个月后,清河王大摇大摆地奉旨入京,那皮肤黑的,陛下都吓了一跳,差点没认出这是自家长相肖母,明艳动人的妹妹。连刘维后来娶的皇后都差点维持不住贵女的端庄,立刻用绢子抵了抵嘴角。

    这回就是有再多的训斥,也说不出一句来。当刘维从震惊中回过神,只慢吞吞道:“一会儿叫太医给你看看,怎么就黑成这样?”

    清河王挥挥手,那豪放的做派,又让刘维的额头跳了跳。

    某种程度上,刘络确实比她身为现代人的母亲还要彪悍,至少她母亲面见群臣时,还是会穿得正正经经,坐得端端正正,以免刺激到一些老臣脆弱的神经。

    但她就偏不,完全就像是一个久经海战的老兵,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但如果熟悉大海的人就会知道,这种姿势其实是最适合航海的,看似没骨头,实则可以根据海浪的朝向,灵活应变以节省体力。

    刘络和自家皇帝兄长没什么好聊的,两个人尴尬地互相问候,聊了聊王都最近的闲事,扬州和海上风光。皇后曾氏倒是笑着提到,大将军夫人近日又有喜了。

    魏晋灭亡后,刘络便卸任了大将军一职,接任的也不是外人,正是先帝养子刘缘,也是陛下的嫡亲心腹。刘缘迎娶的是王粲和黄月英的女儿,这也不是外人,王粲是两朝重臣,而黄月英更是先帝从小的手帕交。

    刘缘带兵自然比不过刘络,但他为人稳重,在军中颇受将士们敬服,倒是最合适的大将军人选。他位极人臣,膝下长子也到了婚配的年纪,万万没想到王夫人老蚌怀珠,这下可好,大儿子成亲,小儿子出生,可不是热闹又喜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刘络和刘缘关系不错,听了这消息,面色送了不少,笑着说定要去贺喜,又好奇道:“他家长子是琦儿吧?娶了谁家女儿?”

    曾皇后温温柔柔地笑道:“刘琦尚的是沁瑞公主。”

    刘络想了想,这才想起来沁瑞是哪一个,这是兄长次女,是个庶女,由宫中一位美人所出。她是没心思记兄长的妃子姓什么叫什么的,连这群侄儿侄女也懒得关心。要说关系亲近一些的,唯有当初养在先帝膝下的太子刘晟。

    想到刘晟,她又想起了已逝的曹夫人,那真是个处处得体的好夫人,不仅孝敬公婆,对小姑小叔也甚是周到体贴,只可惜了……兄长继位后,追封了她为孝哀皇后,后来一统天下,又封了刘晟为太子。

    可毕竟太子没有母族支持,更别说他外祖家可是曹氏!这样尴尬的身份,让太子举步维艰,小心翼翼。哪怕刘络不在王都,也听说了这些事情,真是可怜他这小侄儿。

    好在曾皇后膝下无子,只得一个女儿,不然刘晟这太子能当多久还是个问题。刘络叹气,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便晟儿深得先帝喜爱又怎么样,先帝又不能从皇陵中跳出来。

    在都城待了十几日,拜访了不少熟人,又参加了刘琦和沁瑞公主的大婚。刘络打算回去了,不过临走之前,有些话总还是要说清楚的。

    听到清河王觐见,刘维扬了扬眉毛,知道这一天总是来了,便挥退左右,看着自家熟悉又陌生的妹子,那人还是如此霸道傲气,仿佛天底下没什么能让她害怕低头的东西。

    “别说皇位,这王位我也不想要了。”刘络开门见山道。

    刘维当了那么多年皇帝,早就学会沉稳内敛,因此不动声色道:“皇妹这是胡说什么?”

    “我小时候那会儿,阿母给我讲故事,说是天地不是方的,海上之外有其他人。有黑的,有白色,还有红的,反正和海猴子都不一样。”刘络眨着漂亮的眼眸道:“那时我当故事听,可现在我却有些信了,扬州和水军在我手里,你总也不放心,不如放我离开。”

    “你能去哪里?”刘维无奈,他舍不得杀妹妹,却也总疑心她拥兵自重。

    “天大地大,哪里都能去,去了我就不回来了,反正阿翁阿母都去了,我在这里也没什么好惦记的。”刘络像是想起了什么,“常宁性子和软,膝下子嗣不丰,碍不着什么事,你不会将他如何的,我自是放心。”

    刘维低头苦笑:“朕在你心中,真不知是什么狠毒模样。”

    刘络无所谓:“当皇帝的不都是这般?”

    刘维沉默片刻:“你要多少人?”海军不可能都给她,万一刘络不出海探寻天下,反而掉过头来攻打他,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给我五千人,十艘船,再给我一些工匠,派几个使臣,足量的物资补给。我顺带替你出使诸国,扬我大唐之威名。”

    “不过几个蛮夷之邦。”刘维挑眉,并不放在心上。

    说实在,刘络提出来的要求并不过分,如今扬州军有十万,其中五万是水军,战船三千艘。妹妹要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至于工匠、使臣和物资,自然也没有关系。

    只是海外蛮夷之地,比岭南还远,外人听起来还以为他将亲妹妹流放了呢。所以刘络出的这主意不错,就借口去出使海外诸国,互通有无吧。

    兄妹两个彼此看了一眼,都是老奸巨猾之人,立刻明白这事是成了。刘维解除了心头大患,良知和亲情倒又重新回来了,对着许久不见的妹妹,心头隐约有些疼痛和愧疚。

    刘络这么大了,还没有成亲,连个子嗣都没有,就要被自己赶到海外去。他这个做哥哥的,实在是欺人太甚,太不顾骨血之情。

    “你若不想成亲,便让常宁过继一个给你,或是朕膝下的皇儿……”

    “陛下万万不可。”刘络差点把嘴里的茶水喷出来,“常宁也就那么两个儿子,长子体弱多病,幼子还未长大,你这是要了他的命。”

    至于皇子,刘络摇了摇头,太子刘晟地位不稳,那些后宫的妃子各个心思都活络着呢,恨不得把自己儿子推上皇位,这时候过继给自己,一起带去海外不回来,这些女人还不得疯了?

    要是有的选,她宁可带晟儿,也免得他群狼环伺,有个三长两短,看哥哥如何有脸去地下见曹皇后和先帝。只不过刘晟毕竟现在还是太子,她这话根本说不出。

    出海那一天,风平浪静。

    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