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惜春是个佛修-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遇见。”贾惜春摇头,她说的是真话,因为他们没有带多少东西,走得还算快的。他们在江南的时候,也没有去甄家,自然就没有见到,“甄家被抄家了。”
  “是。”张老夫人点点头,大家之前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就是有的人接到飞鸽传书才知道甄家被抄了。等到甄家人被押入京城之后,他们也就不惊奇了。
  甄家在江南发展得多么好多么强大,盘根错杂的,就这么容易倒下了。
  张老夫人不禁想好在废太子的事情算是过去了,户部欠银也还了,否则当今皇帝要是清算起来,威烈将军府也躲不过去。看到甄家如此,张老夫人就想到自己家,要是女儿当初没有出生,也没有那么能耐,那么这个威烈将军府迟早也要倒下。
  “若是他们有人找你,你也别多理会,这一件事情不是一个女子能插手的。”张老夫人知道甄家的那些女眷在到处求人,没有人愿意趟这一趟浑水。
  因着贾家跟甄家关系还算好的,难保甄家就不会想到贾惜春,只要贾惜春为甄家说上几句好话,比如说佛珠手串对甄家如何如何,那么甄家不就是能救了么。
  “我跟他们不熟。”贾惜春坚定地道,是真的不熟,不是假的不熟。她连甄家那些人的结局都不知道怎么样的,毕竟原著前八十回才是曹雪芹写,后四十回是别人续写的。
  她当年看原著确实看了几遍,前八十回看了,后四十回也看了,可到底过去那么多年。贾惜春自然就不记得原著里有没有写甄家人如何,也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结局,她记得的判词也记得不多,甄家在她的记忆力就跟路人甲差不多。
  即使甄家在原著里很重要,有什么对比面的,但是她不是研究红楼的学者,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哪里可能去思考这么多问题。
  甄家之于贾惜春,还没有番薯之于贾惜春来得熟悉呢。
  “见是可以见一见,帮是帮不上的。”贾惜春直言,让亲娘放心,“您也不用担心女儿做傻事,女儿又不是三岁孩子。”
  这一个个都认为她会多管闲事么,怎么可能,她又不是傻逼啊。
  甄家女眷到了京城之后,没有去泰安郡主府。她们听过泰安郡主的一些传言,佛珠手串能对人冒黑光的,要是她们去求泰安郡主,然后,泰安郡主来一句佛珠手串对她们冒黑光,别没把家里的男人救出来,她们自己就搭进去了。
  后宅的女人多多少少都做一些不干净的事情,比如让妾流产之类的。
  甄家曾经那么富有,男人后院就更少不了解语花,多的是女人。这些正妻少不得就得用一些手段,别让那些妾室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也没少出手对付庶出的。
  像甄家这样的人家,嫡庶之分倒不是特别明显,还想着让女子嫁入皇家,再保甄家荣华。这就导致一些庶出的女子过得很好,养养都很精细,甚至有的庶女还能踩在嫡女的头上。
  要是这些正妻没有一点手段,不就是被妾室踩在头上,还得看着那些庶出子女过得红红火火。
  甄家女眷不敢去泰安郡主府,就是去荣国府,去林家,还捎带上王家。至于柳家已经倒下,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就只能依靠其他家。
  然而,这些人家都不可能帮衬甄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沾上甄家。这就导致甄家女眷求助无门,给人赔笑给人送礼,都没有一丁点用处。甄家女眷倒是想进宫见甄太妃,可是她们又进不了宫。
  皇宫里,甄太妃终究还是知道了甄家的事情,她的身体不大好,却也没有严重到下不了床的地步。
  甄太妃不敢叫皇帝过来,只能自己去求见皇帝。她不是太后,没有那么资格让皇帝过来。
  皇帝见了甄太妃,他没有让人刻意隐瞒甄太妃,对方知道才好,想着要为甄家求情,以后就别把手伸到后宫。甄太妃表面上没有明着跟皇后做对,看上去安安静静地待在皇宫角落,实际上,她却有安排女子到皇帝的身边。
  一个不是太后的太妃,手中没有那么大的权势,为了甄家的荣华,甄太妃得做打算。她还想着以后得让甄家女嫁给太子,这才能继续护着甄家的荣华。
  甄太妃见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回忆当今皇帝还没有登基的时候的事情,回忆她曾经如何对待皇帝的,想让皇帝放过甄家人。
  “朕念着太妃的好,迟迟没有解决甄家的事情。”皇帝开口,“也没处置许美人。”
  许美人是甄太妃暗中安排到皇帝身边的,皇帝一开始也不知道,等到后面才知道的。皇帝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事情,甄太妃伸手伸得太长了,即使有很多太后太妃都会这么做,但是甄家仗着宫中有一个甄太妃就作威作福,已经触及到皇帝的底线,皇帝自然就不可能容忍他们。
  原本能容忍的事情,也因为他们的得寸进尺而越加不喜欢,进而变得不能容忍。
  皇帝对甄太妃就是如此,原本能容忍她不少事情,可是甄家又做了那么多错事,他便觉得甄太妃不好。
  甄太妃脸色微变,她安排的人到底还是被发现了。她大致了解当今皇帝的性子,对方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事情,“皇上要如何处置许美人就如何处置吧,只求皇上放过甄家人,我愿去皇家寺庙为先皇祈福,为皇室祈福。”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甄太妃明白,为了保住甄家,她必须做出牺牲,哪怕去寺庙安度晚年,她都得去做。


第170章 真假宝玉相会
  当甄太妃御书房出来之后; 差点没站稳。皇帝什么都知道; 就是一直都没有出手。什么都知道啊,甄太妃心生悲凉,她以前对皇帝也不差,好歹还有点情分; 她以为自己还能做一些事情; 却没想到变成这样。
  只要甄家人能活着就好,甄太妃不敢奢求太多,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皇帝没有让甄家人死就不错了。
  她还是回去收拾收拾东西; 准备去皇家寺庙吧。她管不了那么多事情了; 就希望甄家的人能看明白这一点; 知道他们跟皇家的情分已经没有了,皇家不可能再对他们那么好,所有的情分都没啦; 没啦。
  甄太妃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 经过这一件事情之后,身体就越发不好起来。
  皇后得知甄太妃收拾东西要搬到皇家寺庙去; 也没有多说什么; 顶多就是安排人护送甄太妃,再看看甄太妃又什么需要的。太妃的身份地位真的没有那么高; 要是出了事情之后,也没有人多去管太妃如何。
  后宫的那些妃嫔,除了儿子成为皇帝当了太后的; 要是是太妃,也就只能当鹌鹑了,哪里能跟还当皇帝妃嫔时的嚣张啊。想让皇帝对先皇的妾室好,这可能吗?
  就是放在寻常人家,都不大可能,就更别说皇宫了。
  那些有儿女的太妃还好,至少还有儿女陪伴。有儿子的最好,到时候跟皇帝说跟着她们儿子过活,要是她们的儿子没有想着谋反,她们也就能出宫,也能安度晚年。
  而甄太妃这样的,手伸得长,想安排人到皇帝身边,这都能理解。但是甄家人没有收敛,这就是他们的错了。要是缩着做人,照样能能享受荣华富贵,到底是得到的太多了,贪心了。
  贵妃前来皇后宫中,倒不是说甄太妃的事情,而是想到女部对外发展的事情。女部对外发展,又不能单单靠她们京城的这些女子,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就是她们去地方,也办不好。
  所以这种事情,还得找可靠的地方女子,只要那些女子敢做,便也能跟男子一样封官。
  因为女官现在管理的事情没有男官那么多,触及的利益没有那么多,便可以适当给那些男官家的女子一些利益。但这也得经过考察,而不是人家说谁就说谁,得科考,得看品性。
  “今年怕是很难了,弄出了一个章程来,先让皇上过目。”皇后开口,“这男子能可靠,女子也能,都得一步一步地上来。若是考上了举人,也能先在地方做官。”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官员的女子还是占优势,因为她们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书,不像寻常百姓家,顶多就是家中男子读过书。
  一口吃不了个胖子,还是得慢慢来。
  皇后担心太过速度,会引起内部崩塌,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女部内部的问题,首先得让那些女官意识到一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做事。地方的女部官员也得跟上,皇后不可能自己独自做决定,这种事情涉及很广,还是得皇帝认可,有了皇帝的圣旨,那些人才不敢多说。
  皇后的懿旨可没有皇帝的圣旨那么好用,在很多人的眼中,皇后的懿旨随时都可能被皇帝的圣旨推翻。
  道观里,贾惜春终于来看贾敬了,也给陪着贾敬一块儿研究药丸的大夫带了东西。给这些人带了吃的,还有一些他们能送给妻女的东西。
  贾惜春想要不是有这些人陪着贾敬研究药丸,估计贾敬哪天被草药毒死都不知道呢。
  在原著里,贾敬就是吃丹药吃太多,然后被丹毒给毒死的。现在没有服用丹药,乖乖地跟着大夫一起研究那些药草,就不可能再去服用丹药了。
  “我在江南那边买了一些医书,都给您带过来了。”贾惜春认为自己送父亲东西,还是别送其他的,就送药材和医书,对方才可能比较喜欢。
  “不错。”贾敬点点头,就是应该多买一些医书,医书比较有用,“算是没有白花银钱。”
  “……”贾惜春心想自己花的不是贾敬的银钱啊,但是那是她这一世的亲生父亲,亲生父亲开心就好。
  “药草呢?”贾敬询问。
  “都放好了。”贾惜春回答,父亲真的不打算关心一下女儿有没有水土不服吗?
  贾敬真不可能去操心这个,他看着女儿活蹦乱跳的,脸色很好啊,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不需要去担心女儿。
  “好。”贾敬点点头,然后,贾敬就转头离开了。
  贾惜春默默地看着她爹的背影,想着这果然是亲爹。要是不是亲爹,还会做做脸面,关心一下孩子吧。
  不管贾惜春怎么感叹,贾敬还是打算去看看医书,研究研究药草,女儿什么的,反正有人照顾,不需要他看顾。他那么多年都没有怎么关心女儿,他不认为女儿过得多不好。
  既然一开始没有多关心,现在也没必要多关系女儿了。
  贾敬这么想,也就不觉得内心有多么愧疚了,女儿是他的女儿,府上的人也会对她好,她现在是郡主,不缺少关爱。
  在贾敬去研究那些医书和药草时,贾惜春便带着人先下山了。就算她在这边站很久,她得也不可能多看几眼的,她显然没有那些医书有魅力。
  贾惜春感慨,这些实验狂魔都是这样的,所以在现代这样的人总是很容易单身啊。但是这些人也有钱,要是有钱的话,还是可以在一起的,对方赚钱,自己享受。
  只要不是恋爱脑,不是天天想着丈夫一定要陪着自己,只要自己想开,还是能过得不错的吧。一个实验狂魔,妻子只要享受,别给丈夫戴绿帽子,基本上也就没有多大的问题吧。
  贾惜春琢磨着,若是自己到了修真界,找一个修炼狂魔?这还是算了吧,修炼狂魔,到最后可能是杀妻证道,这可就不是好玩的事情了。
  修真界的修炼之人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别指望他们有多大的良心,良心这种东西喂了狗了。可能得等他们成了老祖,为了脸面,还有那么一点良心。说白了,就是做做样子。
  当然,还是有不少人都挺好的,这就得看运气,能不能碰得上好的。
  那些人都习惯了贾敬这个态度,也不指望贾敬跟泰安郡主沟通。只要贾敬在这边,他是泰安郡主的亲生父亲,泰安郡主就会送东西过来。不是后爹,这待遇就是稳稳的。
  曾经有人问贾惜春怨不怨怪贾敬,她说没有什么好怨怪的。至少她还是嫡出的,不是别的男人的孩子,身份还可以,那就没有什么好怪的。
  要是贾惜春是张老夫人和别的男人生的,她可能就得说都怪贾敬成天在道观里炼丹,不能全都怪张老夫人。既然自己的身世没有问题,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她也知道贾敬是因为曾经站队废太子,这才导致他现在得做很多事情弥补,得让皇帝不怪罪他。
  因为甄太妃打算去皇家寺庙,皇帝也就没有再为难甄家人,只是抄没甄家人的财产,至于甄家女眷的嫁妆则按照单子,给她们留下一些东西。如此一来,甄家人也能过活,不至于太过落魄,这是皇帝对甄太妃做出最后的妥协。
  皇帝没有剥夺甄家人参加科考的资格,也算是对甄家极好的了。
  在甄家人的眼中,能保住性命就好,钱财乃是身外之物。不过他们以后很难再赚到这么多银钱了,就算回去江南,跟以前的处境也不一样,以前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魄,这日子要不好过了。
  由于甄家女眷为了打点关系,花了一些嫁妆,以至于剩下来的嫁妆就更少了。甄家各房干脆就直接分家,一个个都不想让别的房花自己这一房的银钱,那些银钱不是甄家的,是女方带来的嫁妆。
  偌大的甄家,还没回到江南,在京城就已经散了。
  在他们准备回江南的时候,还到荣国府等人家坐一坐。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总能见一见吧。
  贾老夫人没有见甄家的人,而是让王熙凤给甄家一些银钱,被抄家之后,即便被释放了,他们手里头也没有多少银钱了,给他们一些银钱安置,让他们能继续过下去。
  甄家早前把东西带到荣国府,让荣国府收藏,贾老夫人没有应允。如今,她也不能把甄家以前送给荣国府的都给了这些人,就只能给一些银钱。别给得太多了,还让皇家误会。
  王熙凤把银钱给了甄家人之后,就到了荣庆堂见贾老夫人。
  “他们已经走了。”王熙凤笑着道。
  “走了好。”贾老夫人感慨,“可有说之前的事情?”
  “没有。”王熙凤摇头。
  “他们家里是有一个太妃,我们家里可没有。”贾老夫人道,“记着。”
  就算再来一次,贾老夫人也会那么做,不可能给甄家藏东西。别看甄家是放出来了,不代表皇帝就不去计较其他还牵扯进去的人家,现在也就甄家的人放出来了。
  甄家人在离开之前,甄宝玉还去见了贾宝玉。甄宝玉很小的时候见过贾宝玉,那也是很久以前了,他想在回江南之前,见一见贾宝玉。以后,他们可能很难在见面了。
  贾宝玉跟甄宝玉长得挺像的,但两个人的气质不一样,贾宝玉这些年都很用功读书,反而有些书生气,而甄宝玉则像是刚刚有所觉悟的人。
  在大牢里待了那么长一段时间,还有被押送进京的路上,甄宝玉发现甄家没有那么厉害,他以前看到的荣华富贵都是表面。出了大牢之后,家里的叔叔伯伯那些人又在争吵,都说因为对方才导致甄家变成这样的。
  又因为甄家现在没有多少银钱,那些嫂嫂、婶婶,一个个也不高兴,这个家很快就分了。说是一块儿回去,但终究跟以前不一样。
  甄宝玉以前很得宠,而如今,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多管他,也就是父母还带着他。以前那些对他好的人,现在都改变态度了,他才知道那些人以前之所以对他那么好,是因为有老太太在。
  而老太太前一段时间去世了,在甄家被抄家半个月后就病逝了,消息还是奴仆让人送信来的。
  甄老太太以前还能压得住一些事情,现在走了,压不住了。这些人便觉得老太太当年对甄宝玉太好了,觉得他们以前都没有享受那么多,都让甄宝玉给享受到了。
  这让甄宝玉也无法,一个个冷嘲热讽的,说家里现在变成这样了,若是他能去读书,还能有点出息,否则就去种地吧。
  贾宝玉不知道甄宝玉心里有多苦,见着甄宝玉之后,还极力安利对方,说家里的人做了不好的事情,他们这些小辈就应该将功赎罪。好好读书,以后去一些贫穷落后的地方帮助百姓,那也算是为家人祈福了。
  甄宝玉没想到贾宝玉会说这些话,想到对方的母亲被流放西北,又想想自己的家人。如果能科考上,只怕不能去贫穷落后的地方当官,还是得当富贵一点的地方,好往上爬的地方。
  否则要是去了贫穷落后的地方,凭借一己之力,哪里有那么容易就改变当地的情况,就算能改变,也得耗费很多年。等过去那么多年,自己的年纪也大了,到时候再往上爬,不一定就能爬得上去,就更别说振兴家族。
  “我没有那么大的志向。”甄宝玉实话实说,要是去了那么贫穷落后的地方,朝廷给的俸禄只怕不够生活的。而甄家现在已经穷得响叮当了,他不能去那样的地方。
  他现在还没有科考,也不知道到时候会如何,这种事情也不是他们能决定。当然,去贫困的地方会容易许多,直接申请,想来那些官员会同意。可是他不是傻子,甄宝玉不可能那么做。
  “也罢。”贾宝玉见对方没有兴趣,便也没有多说。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去贫穷落后的地方,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去富庶的地方。
  贾宝玉也能理解甄宝玉的想法,没有多劝说,也没有觉得对方有多不好。在贾宝玉认真读书后,他就明白了很多事情,在国子监认识的人也多,每个人的思维都不一样,有的人要继承家业,有的人要振兴家族。
  像自己这样的,则是去给家人赎罪的,这都不一样。贾宝玉分得清楚,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的头上。
  甄宝玉和贾宝玉虽然说不上惺惺相惜,倒也没有闹什么别扭。因着贾宝玉跟原著里的不一样,也就不会去说须眉浊物之类的,也不说甄宝玉不好。
  等甄宝玉出了贾家之后,又看了一眼大门,甄宝玉,贾宝玉,真宝玉,假宝玉,真真假假又什么可在意的,他们的生活都没有那么如意。
  贾政一心想让贾宝玉科考上,再当官,他不希望贾宝玉去偏远的地方,可要是贾宝玉非去不可,他也无法。他现在还处于被停职中,除了监督一下儿孙读书,他就没有什么能耐,也阻止不了贾宝玉。
  他不是不知道贾宝玉的想法,也不是没劝说贾宝玉,让儿子别想着去惜别。然而,他劝说不了,到最后就只能让儿子好好读书,先得考上,才能说当官的事情。
  “像他这样的,很难好啊。”贾政在甄宝玉离开之后,就见了贾宝玉,两个人都是叫宝玉,想着甄宝玉曾经喜欢跟女子一块儿玩耍,如今变成这样,只怕什么都不会做,就只能去多读一点书,兴许还能有那么一点希望。
  “父亲。”贾宝玉皱着眉头,“他若有心,现在还来得及。”
  “你啊,也该参考了。”贾政想着贾宝玉这样的,还是得先去考个功名来,哪怕先考个举人,日后才更好谋官。
  至于儿子能不能考上状元什么的,贾政就不期待了,他的儿子真的没有聪明到那个地步,但考进士应该还是可以的。可儿子要去西北当官,考什么样的功名都好,没有人跟儿子争着去西北那样的荒凉地方。
  “西北的事情,再考虑考虑吧。”贾政还是希望贾宝玉改变主意。
  “儿子已经想好了。”贾宝玉道,“前些日子也见过姑父,姑父说西北的条件是艰苦了一点,但儿子适合那边。”
  林海还算是欣赏贾宝玉,关上书房的门,便跟贾宝玉说了一些事情,比如他衔玉而生被闹得沸沸扬扬,曾经被人说他迟早要掀翻朝廷成为新皇帝,有逆贼就在外头散步这些谣言。
  贾宝玉去西北反而安全一些,日后若是有人找他说谋逆之事,他大可以将计就计,反而能保下性命。因为皇帝必定会派人盯着他的,不可能就此放任他。
  林海又道当今皇帝贤明,绝对不可能随意被逆贼推翻,贾宝玉这等人也当不了皇帝的。
  贾宝玉便也没有隐瞒林海,把他前世是石头妖的事情说了出来,还道这是泰安郡主说的。林海听到贾宝玉这么说,轻拍他的肩膀,说他这条命能保下,既然要赎罪,那就去西北。
  这也让贾宝玉越发坚定去西北的心,不能让家人跟着他遭难,不能连累家人。
  “你姑父……”贾政叹息,林海是很有学识,可儿子去了西北,何时才能做出成绩,何时才能再回京城啊。
  “姑父看重儿子,才跟儿子说那些话。”贾宝玉没有把林海说的话都跟贾政说,只说王夫人做了那么多不好的事情,自己要是不去西北,就很难更进一步,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听了儿子一番话,贾政便觉得林海果然是大官,思虑问题周全。


第171章 尤二姐的谋算
  在被柳湘莲拒亲之后; 尤三姐稍微休息几天; 又出去唱曲。她的性子倒是没有因为柳湘莲拒婚而改变,依旧我素我行。
  既然柳湘莲不理解她,她也不求柳湘莲。她便这样生活,总有一天能遇见理解她的人。
  说来可能是孽缘; 这一天; 尤三姐在酒楼二楼,正巧瞧见柳湘莲走过,拿起酒壶就往楼下倒酒; 正好就倒在了柳湘莲的头上。
  柳湘莲抬头; 正好看见似笑非笑的美丽佳人。他在外头游历的时候; 没少见过那些美人; 可楼上的这一名女子又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