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穿]百味人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0章 贾赦的双胞胎哥哥(3)
  骑马这活儿,性子太娇了不行,缰绳粗粝,马鞍硬实磨人,学骑马的时候,浑身僵直,特别累人,胆子太小了也不行,光是学上马,就要费一番力气,骑在马上更不敢离人,非得让人看着护着才行。
  贾赦属于第一种情况,性子太娇,在马背上呆不了多长时间,就吵着闹着要下来,贾政属于第二种情况,一刻也不能离人。
  贾泽已经习惯了亲弟弟的属性,该板脸的时候板脸,该软化的时候软化,既不会让贾赦真的受不了哭闹起来,不会让他在这白白耽误工夫,什么都学不到。
  但贾代善对小儿子就没有这份了解了,除了老大以外,他还从来都没有教过小孩子呢,但老大这个伪小孩并不具有普遍性,并不能作为参照。
  他对贾政的认知,一直都是从史氏那里得来的,虽然天资不算好(他认为的,而并非史氏说的),但是听话、乖巧、老实、有毅力、肯吃苦、不抱怨、不生事、不娇气……总之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
  一开始他还能耐得住性子,一遍一遍的教小儿子如何上马,亲自扶着小儿子上马,等小儿子上马之后,还得帮他牵着缰绳,帮他扶着身子,免得从马上掉下来。
  他没觉得九岁大的人能坐不住马匹,但儿子那满脸的惊恐,额头上的冷汗,就好像身下骑的不是一匹马,而是一只未被驯化过的老虎一样。
  贾家以战功起家,祖宗陪□□打过江山,历代也不乏武将,不说旁人,他自己都在边关呆了几十年,亲儿子,九岁了,骑个马吓成这副熊样,他都不好意思往外说。
  “自己拿着缰绳,腰挺起来,往前看,这是温驯的母马,不会把你甩下来的。”从马厩里牵出来到现在,这马连个喷嚏都还没打呢,有什么可怕的。
  母亲不在,对着父亲,贾政根本就不敢说不,战战兢兢的接过马缰绳,腰挺的很直,双腿夹紧,背上的冷汗直流。
  以前他看大哥骑马轻松的很,哪怕带着二哥,也是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到他这儿……
  真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让他学骑马,母亲都说了,他跟大哥、二哥不一样,没必要学武,日后是要考科举的,人家文官都是坐轿子上街,只有武官才骑马,他又何必学这劳什子玩意儿。
  贾赦已经忍不住笑了好几次了,冲着自家大哥挤眉弄眼,看贾政还瞧不起谁,不过是骑个马就怂成这样。
  眼瞅着那边快哭出声了,这边快笑出声了,为了不让事态扩大,贾泽难得良心发现,“父亲,三弟第一次接触马,难免有些不适应,要不先停一停,下来休息一会再继续。”
  “休息什么休息,这个孽障,胆子小成这样,真是给祖宗丢脸,继续,我就不信了,你像他这么大的时候,都能带着老二骑马打猎了,一母同胞的兄弟,差别能大到哪去。”
  别说是他当年刚学马的时候,就是老二初学马的时候,也不是这个熊样。
  贾代善摆明了要做严父,老二跟老三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对老二他是没有那份期待,老三就不一样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只有个老鼠胆。
  这下,快哭出声来的贾政是真的哭出声来了。
  贾泽撇开眼,他最不耐烦的就是哭哭啼啼这一套,更何况美人落泪那还能是赏心悦目,到了贾政这儿,那就只能是丑人多作怪了。
  要知道,上辈子天庭乃至整个洪荒,在他们三足金乌的影响下,审美观都有了大的突破,幻化出来的人形也个个都飘逸俊美,等闲的皮囊已经入不了他的眼了。
  他和贾赦的这幅皮囊只能说是尚可,贾政在他这儿,就属于不堪入目的了。
  若是乖乖巧巧的也就罢了,还能赞一句‘心灵美’,让他鄙夷一下自己,不应该以貌取人,但要是作妖不断,那就只能说是丑人多作怪了。
  史氏过来的时候,贾政正哭的上气不 接下气,贾代善黑着脸站在一边,不让任何人扶小儿子下来,他倒要看看能哭到什么时候去。
  老大和老二就跟没事人一样,还有兴致在那儿练拳。
  史氏心里又是怒又是心疼,“孩子还小呢,老爷您跟他较什么劲,看把孩子给难为的,您要是看不惯我们母子二人,那我们走就是了,不带这么为难孩子的。”
  “夫人这是说的什么话,九岁大的男孩子骑马吓成这样,说出去我都嫌丢人,再不管管,就真养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小白脸儿了。”
  贾代善气得不轻,但是又不能对自家夫人发火,这些年他没少在外面打仗,有时候好几年都不回来一次,有时候回家呆上小半年又得出去,家里老老少少都是夫人操持的,对夫人,他是有愧的。
  史氏不以为然,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怎么了,小白脸儿又怎么了,她巴不得小儿子成为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小白脸儿呢,看看那些朝上权高位重的阁老们,哪一个是武将出身,年轻的时候不都是小白脸,看看各家夫人中意的女婿人选,那也都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书生,谁愿意找个五大三粗的莽汉子做女婿。
  她当年在闺阁里想嫁的,那也是文质彬彬的书生,若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代善又生了一副好相貌,那会儿还没去边关打过仗呢,模样瞧起来还是挺能糊弄人的,不像现在,看起来唬人的很,把孩子都给折腾哭了。
  “行了,行了,政儿是幼子,又不用继承你的衣钵,再说了,你不是也打算让他读书读出个名堂来,这一个人又不能分成两半使,本来读书就已经够辛苦的了,既没有名师教导,家中也没有什么藏书,您就多多体谅体谅政儿,他还是个孩子呢。”史氏一边说着,一边示意身边人把政儿抱下来。
  还不如出去打仗的时候呢,好歹怎么教政儿这事儿,没人跟她对着来。
  得,当着几个儿子和下人的面,贾代善也不想让自己的夫人下不来台,欲速则不达,他什么样的兵没带过,就不信教不会小儿子骑马。
  “慈母多败儿,让他回去休息休息,明天用过早膳之后再过来,你们俩也回去吧,好好看书。”
  贾代善是真愁啊,隔壁宁国公府的大堂哥,膝下只有一子贾敬,所以也不怕这个儿子出什么风头,全力培养贾敬读书科举。
  他这边有三个儿子,都是嫡出的,原本是想着让老大承袭爵位,等到他熬不下去或者致仕的时候,帮老二上个讨官的折子,去闲散部门当个清闲点儿的小官儿,有老大帮衬着,老二也能在京城立足,老三就按照夫人说的,走科举的路子,中举之后帮他活动个官位,早点当官,早点处理政事。
  等到哪一日他去地下见祖宗了,这一大家子,还得是老大和老三守望相助,帮衬老二。
  但是现在看老三这胆子、这性子,别说日后跟老大守望相助了,怕是不拖后腿都难。
  贾代善虽然读的书不多,但是却有自己的识人之道,在军中、在朝堂也历练了多年,看人还是挺准的,对自己的儿子,他也不想往坏了想。
  但是一个脑子不够聪明、胆小如鼠、稍微一丁点刺激就能当着众人的面儿嚎啕大哭的人,哪怕只有九岁,但是‘三岁看大,八岁看老’,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的人能指望以后在官场上有所建树吗。
  史氏领着哭到打嗝的贾政走了,贾代善却眼神颇为沉重的看向自己的长子,老二已经被母亲养娇了,吃不得苦,受不得罪,关键脑子里面那么多弯弯绕,被人骗了还会帮着数钱呢。
  老三被夫人养着,性子也有问题,没勇气,没担当,甚至连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吓成那样,都不知道跟他请求休息,除了巴拉巴拉掉眼泪之外,什么都不会做。
  也就老大,天资聪颖,这才没被移了性情。
  但老话儿也说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老大没帮手不说,还有俩拖后腿的,等他百年之后,老大真的能让荣国府维持现在的荣耀吗。


第11章 贾赦的双胞胎哥哥(4)
  前任荣国公和前任宁国公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如今的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正是贾代善嫡亲的堂哥。
  遇到这种攸关后代的问题,贾代善第一个想到的并非是枕边人史氏,而是贾代化。
  “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折之’,你就别想这么多了,秀都没秀出来呢,若是一辈子都走中庸之道,那世人眼中这就是个中庸之人,纵然有天纵奇才又有什么用,人人都不知道,白瞎了老天爷给的这份好运道,以后的事情说不准,自家孩子自然是越优秀越好,甭管下边的那两个成不成器,也不能压着长子不出彩,你这真是老糊涂了。”贾代化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两个府上的爵位并非世袭罔替,承袭的时候都是要降等的,若不是当年代善护驾有功,也不会被特意准许不降爵承袭国公的爵位。
  就如同他一样,父亲还是国公,到他这儿就成了一等神威将军,连降数等,丝毫不顾及祖上的颜面。
  可见皇家都是翻脸不认人的,他们宁国公府如此,荣国公府日后未必不会如此。
  所以,千万别奉行什么中庸之道,再中庸下去,过几天贾家就要被打回原形,回金陵老家种地去了,说到底,贾家的底子终究是太薄了。
  贾代善简在帝心,自从年少救驾的时候起,就一直是圣上的心腹,而且他在边关打仗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京城的时间,所以并不能够理解,突然失势,或者突然失了圣心,在京城会有什么样的待遇。
  贾代化却是理解的很,偌大的京城,一个一等将军府真算不了什么,若不是贾家还有一个荣国公,他这个一等将军府怕是要被众人踩到尘埃里去了。
  “你也别把科举想的太简单了,就算你们家老大比普通人聪明了点儿,但聪明人比比皆是,科举这条路可不是那么容易走的,20岁左右能中进士便称得上是天纵奇才了,贾泽这些年并没有放多少心思在学问上,而且咱们贾家是苦出身,跟世家大族不能比,没有多少底蕴,除非贾泽是文曲星转世,不然的话,你担忧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有天赋又肯苦读书,而且家族有底蕴的人并不少,每三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那也都是惊才艳艳之人,多了也就不稀奇了,所以想要当‘秀于林的木’,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贾代善摸了摸鼻子,这样听起来,好像确实是他太过杞人忧天了,也对自家老大太过自信了。
  读书人那么多,每三年都要出一个状元,若是赶上开恩科的话,连三年都用不了,自家老大就算是考了状元,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听堂兄这意思,这文科状元还真不是脑子好使就能考的。
  “不如这样好了,堂兄你不是给贾敬请了个先生嘛,这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三个、四个也是教,不如把我们家仨孩子也送过来,你的眼光我还是信得过的。”
  “这不是信不信的过的事儿,学业的进度不一样,怎么能用同一个先生,你要是真想让我那大侄子参加科举,那就多请上几位先生,八股文都是专取四书五经的内容命题,但是四书五经这么多内容,有的人擅长大学,有的人擅长中庸,有的人擅长春秋,虽说‘一通百通’,但这话也不能适用于所有人,就跟武将一样有的人擅长使枪,但是剑术不怎么样,有的人擅长骑马射箭,但使不了鞭子,咱们家请不到大儒和名师,那就以数量取胜。”
  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反正他给自家儿子请先生就是走的这个路子,各取精华,多多益善。
  得,这里边的弯弯绕还挺多,贾代善也知道自家一直不受清流喜欢,而那些文人也个个都爱惜名声,名师、大儒肯定是请不到的。
  堂兄所言未必不是个好主意。
  贾代善这个简在帝心的国公爷,还是有几分本事,一口气给家里请了五位先生,一个进士,四个落榜的举人。
  能请来一 个进士,而且是二甲进士,完全是走了大运,当然也是这位进士走了霉运。
  因为性子太直,当官不到一年便得罪了上司,还被免了官,家里虽说是耕了,只剩下孤儿寡母,家产也所剩无几,为了生计,这才不得不拿了国公府昂贵的报酬,过来教学生。
  不过他也是在拿了银两之后,准备问问学生的情况,这才知道国公府不止请了他一人,而是一口气请了五位。
  他之前没觉得武将如何粗鄙,也没觉得文臣会比武将高贵到哪里去,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接这个差事,但是他现在算是知道了,为何清流都不乐意与这种没有底蕴的武将为伍。
  做事情太不讲究了,完全没有君子之风。
  “恕在下直言,贵府既然不认为在下有这个能力教贵公子,那就不应该请在下过来,银两原封奉还,这教书一事,还是罢了吧。”柳青岩直接把还没暖热的银子拿出来。
  一个月四十两,全京城也就只有国公府的教书先生有这个月银,不过古人尚且饿死不食嗟来之食,他也绝对不会为四十两银子折腰。
  好不容易逮着个倒了大霉、生计困难又无文武之别的二甲进士,贾代善傻了才会把人往外推,这可不是四个落榜举人能比的,谁知道这些人多少年以后,学识才足够中进士,而且落榜的举人并不难请,二甲进士,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了。
  “先生留步,这事儿有误会,请您来是单独给我大儿子授课的,至于其他四位先生,是给我其他孩子请的,我并非只有一子,这完全是个误会。”
  得亏刚刚没有把话说死,不然现在想找补,都没得找补。
  原来如此,柳青岩松了口气,京城之大不易居,丢了官、没了俸禄之后,他连房租都快付不起了,若是真干不成国公府这差事,那他只能带着老娘回家乡开私塾了。
  一脸放松的把银子放回自己的荷包里,柳青岩语气甚是轻快,“既然如此,那国公爷就说说大公子的情况吧,如今学到哪儿了,多大年纪,再有,如今虽然算不上是正经拜师,但该有的礼节也不能少,月银算是束脩,六礼不能免,还要行拜师礼。”
  便是入私塾,这些流程也是要走的,当然如果是正经拜师的话,要比这复杂得多。
  柳青岩没有正经收徒的打算,贾代善更不打算让长子拜一个被免官的人为师,所以这拜师礼并不严谨。
  “这些都是应该的,先生便是不说,本官也会提前安排。”怨不得这位会因为得罪上司而被借故贬官,性子确实太直了。
  文人再是清高,但哪怕是翰林院的官员,也不敢轻易得罪他,在他面前说话办事都小心的很,柳青岩如今可不是官身,没有任何品阶,在超品国公面前都这么敢说,当初面对上司的时候,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心下有了计较,不过贾代善还是认认真真的把长子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自幼聪慧,已经能够熟背四书五经,但凡翻阅过的书籍,基本上都能了然于心……十三岁……无论学文学武,都颇有天赋……”
  柳青岩老家有一句俗语,听起来虽有些粗鄙,不过现在来看却真真是明理,屎壳郎觉得自家儿子香,驴粪蛋觉得自家儿子光。
  放到大名鼎鼎的荣国公这里,自家儿子无疑是文武曲星同时下凡,才能有的天纵奇才。
  行吧,柳青言难得没有直言,他母亲不也觉得他天下难寻、地上难找,文采、样貌、品性皆是一等一的好,不管是国公,还是普通的妇人,天下父母都是一个样,有些道理说也说不通。
  “大公子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明日辰时(早上7:00)再来府上授课。”从国公爷这里是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还是明日亲自考校一番,看看这位文武兼备的学生到底是什么水准吧。


第12章 贾赦的双胞胎哥哥(5)
  贾代善请先生这事儿,家里还真没一个知道的,包括几个当事人,也包括史氏。
  作为一家之主,贾代善没觉得自己做这样的决定需要通知其他人,顶多就是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跟堂兄商量一下,史氏一介妇孺,没多少见识,三个儿子又都年幼,经事太少。
  所以先生都已经定下来了,正式上课的时间就安排在明天,一干人等都是在头一天晚上才知道。
  反应最大的不是几个当事人,而是史氏。
  “政儿已经请了先生,从四岁开蒙到现在都已经五年了,一直都挺好的,没必要换先生,而且她跟老大、老二的学业进度也不一样,用同一位先生不太合适。”
  贾政的先生,还是史氏托娘家保龄侯府请来的,是一位老举人,年少的时候即中了举,后来多次参加会试不中,心灰意冷之下办起了私塾,就没再动科考的心思。
  不过虽然自己未能得中进士,但这位老举人自己却是教出了两个进士。
  史氏和保龄侯府看中的就是他教学生的经验,为了让人家单独到府里来教贾政这一个学生,直接送了一处二进的宅子。
  在京城,一处二进的宅子也要二三百两银子呢,要知道普通的百姓之家,一年的花费也就三四十两银子。
  除了这宅子之外,束脩同样不底,每个月35两,可比办私塾的时候赚钱多了。
  给贾政请先生的时候,老国公夫人还在世,束脩也就罢了,这二进的宅子可不敢从公中拿,都是史氏拿自己的嫁妆买的。
  对贾政这个小儿子,史氏确实是一番慈母心肠,不过对长子和次子,史氏的心情就复杂多了,虽然不会见不得他们好,但总归是不希望这两个儿子走在小儿子前头。
  所以在大多数时候,史氏对长子和次子都是眼不见心不烦,不去找他们麻烦,也不会替他们操心,权当是没生这两个儿子,反正老爷身子骨好的很,日后很有可能他要走在老爷前头,不指望儿子养老。
  贾代善对长子那真真是寄予了厚望,这次请先生,次子和幼子完全是沾了长子的光,所以对贾政要不要换先生,贾代善还真不怎么在意。
  既然已经定了柳清岩教长子,幼子不换先生,那余下的四个举人全都去教次子好了,虽然不指望着贾赦考出个什么名堂来,但也不能让孩子长大了,被人家说‘绣花枕头一包草’。
  荣国公府大得很,贾代善干脆让人腾出了一处院子,用作三个儿子读书,这地方离前院很近,倒也算是清静,几个儿子和先生的午膳也是在这里用。
  贾赦惯喜欢赖床,每次都得三催四催才能起来,每每起床穿衣的时候,贾泽早就已经洗漱完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贾赦有机会照着兄长来穿衣打扮,一样款式颜色的衣服,一样的发带簪子,一样的玉佩荷包,只不过两个人高矮胖瘦不一样,气质更是大相径庭,所以即便是穿着一模一样,长相也相似,两个人还是能够一眼区分出来,而且‘谁是兄长,谁是弟弟’也甚是容易区分。
  一母同胞的孪生兄弟,打从娘胎里就在一起了,哪怕是父母,哪怕是疼他入骨的祖母,哪怕是将来的妻儿,在贾赦看来,都比不上他跟兄长亲近。
  住同一处院子,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打同一套拳法,在贾赦这里,就是亲密的表现了。
  兄弟俩肩并着肩,后边是捧着六礼的小厮。
  所谓六礼,是指莲子、桂圆、枣子、芹菜、红豆和猪肉条,各自有其美好的寓意,不过贾泽和贾赦兄弟俩此时并不关心这些。
  “父亲让人给我送来了四份六礼,难不成是给我请了四位先生?这可怎么办呀,大哥,父亲不会是想让我去考科举吧?”贾赦惨兮兮的道,祖母先前在时就说了,他是嫡次子,无需承担守护祖宗基业的重任,也没必要一定去光宗耀祖,这一辈子想活成什么样就能活成什么样。
  换句话来说,贾府如今有父亲,父亲没了,还有大哥,以他的资质,没必要去掺和这些事儿。
  人贵有自知之明,他都已经打算好了,这一辈子做一个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总比人蠢还不自知的要强。
  贾赦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同时也安于现状,所以若是父亲想要让他求学上进的话,那是万万不能的。
  “先看看再说,如果你觉得学习内容多或者压力大的话,我再陪你去同父亲说,不过这头一日可不行,怎么这第一天也得熬过去。”贾泽不觉得父亲会让二弟去考科举。
  准确的说,府上就只有三弟是按照考科举的标准在培养,四岁便专门请了老举人过来教书,每日的日常安排也大都是读书学习。
  反观他和二弟,从小到大这方面的要求都不高,请先生不过是为了教他们识字认字,这几年便是连先生都用不到了,每天要不要看书,全凭他们自己安排。
  所以父亲突然请了先生到府上,未必是想要安排他们都去参加科举考试,很有可能是因为出了祖母的孝期之后,他和二弟也到了适婚的年纪,多读几本书,大概能够在婚恋市场上给自己加加码。
  先生年轻得有些出乎贾泽的意料,看上去应该还不到三十岁,甚至说是二十出头应该也会有人相信,不过做起老师来却是严肃的很。
  “国公爷昨日说,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