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穿]百味人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氏在贾赦都已经把行李打包好了,之后才知道这事儿,外边天寒地冻的,实在是不太适合出门,尤其是从京城到金陵还那么远。
  但是老爷执意如此,史氏也劝不动,只是,除去年幼时启蒙认字的那段时间之外,贾泽不过是读了一年的书,便要去参加乡试,她的政儿自启蒙以来可从来都没有间断过读书。
  哪怕贾 泽的教书先生是一位进士,但一年的时间有限,又能教多少东西。
  倘若贾泽都可以通过县试的话,那她的政儿也必然可以,没必要让这风头被贾泽抢了去。
  史氏虽然没有觉得自己的小儿子是天纵奇才,但是却无比的坚信贾政在读书上是有天分的,有天分、有合适的师傅、还肯努力,没可能会通不过一个小小的县试。
  所以史氏直接劝老爷让小儿子也跟着去,“正好他们兄弟三人也能相互照应,此去路途遥远,结伴过去总比贾政明年自个儿过去要强。”
  若不是老爷突然安排贾泽回金陵考试,她原本是想着让小儿子明年去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如今突然提前了一年,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东府的敬哥儿便是十岁就通过了县试,政儿肯定不会比敬哥儿差。
  贾代善没觉得依着小儿子的资质,如今这个年岁可以顺利通过县试,跟着去金陵走一趟,也就是提前适应一下考场罢了,没多大的用处。
  不过,夫人说的话,有一点打动了他,此去金陵,路途漫漫,兄弟三人少不了要相互照顾,到了金陵之后,最亲的便是他们兄弟三人了,也能借这个机会好好培养兄弟感情。
  “那成,你今日就给贾政把行李收拾出来,明日一早准时出发,别耽误了时间。”贾代善何尝不知道自家夫人偏心幼子,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老大、老二是在母亲身边养大的,幼子却是在夫人跟前养大的,感情当然不一样了。
  十根手指头尚且有长有短,更何况是对待几个完全不同的孩子。
  只要不是偏心太过,他是不会管这事儿的。
  三个半大的孩子从京城赶往金陵,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光是护卫贾代善就给安排了二十几个人,再加上随身伺候的、做饭的、上下打点的,林林总总加起来有五十多个人。
  至于要带的行李,上辈子说走就走的贾泽,从来就没收拾过什么行李,本以为二弟收拾的东西就已经够多了,吃穿住行方方面面,细致到连挖耳勺这种小东西都带了。
  但母亲那边给贾政收拾的东西更多,虽然不知道具体有什么,但是数量很明显,他和二弟的行李加起来才不过四辆马车而已,贾政自己的行李就已经装了四辆马车。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向城门的方向出发,这跟贾泽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他知道这辈子作为人出行,和上辈子做三足金乌的时候不一样,总是得带些随身用的东西,还得带几个下人。
  但是主要是没想到要带这么……多的东西,还要带这么多的人,出发以后想带着二弟一路骑快马过去都不成。
  贾泽甚是意兴阑珊的窝在马车上,没心情看外面的风景,更没有心情看书,当然也没闲着就是了,作为修炼中人,必备的素养便是要随时随地都能修炼,在马山上也不例外。
  跟长兄不一样,贾赦这会儿兴奋的就像个没出过门的孩子一样,时不时撩开帘子,把头探到马车外面去,出了城门以后,就更是随意了,直接坐到了车辕上,跟赶车的马夫正好是一左一右。
  若不是怕打扰到兄长休息,贾赦恨不得撩开嗓,唱上几句。
  不过就算不发出动静来,也照样不能够影响贾赦的好心情。
  天也蓝,草也青,路也远,看哪儿都觉得漂亮。
  独坐一辆马车的贾政,跟两个哥哥就完全不是一个画风了,满打满算离县试也就只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而且这其中的多半个月还都是在路上。
  说实在的,在史氏心里,自家小儿子既有天分又肯努力,区区一个县试,肯定不在话下。
  但贾政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四书五经他都还没能背全呢,至于八股文,写的也不算很好,主要是练习的太少了,若是再给他一两年的时间,或许把握会大一些,但是现在他这心里头是真没底。
  大哥那边是什么情况,他也不知道,毕竟不是一位先生教的,而且他跟大哥的关系也不怎么样,平素没什么来往,见了面也基本上不说话。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大哥侥幸过了县试,而他没过,那可就糟糕了。
  比起这种万分之一的情况,他还是更希望另一种情况出现:他过了县试,而大哥没有过。
  为此,贾政不得不窝在马车上苦哈哈的看书。


第16章 贾赦的双胞胎哥哥(9)
  这么多行李和下人也不是白带的,这一路上,兄弟三人也没受什么苦,吃喝都有人送上来,住处有人安排,安全上有保障,但是他们都不需要操心去往金陵的路线,这些自有护卫安排。
  除了白天要坐马车之外,好像跟之前在府里的时候,也没多大区别。
  这就导致兄弟三人的相处,跟在府里的时候也没多大区别。
  贾赦照旧是黏着兄长,贾政照旧是一个人呆着。
  大半个月的时间里,贾政读书的效率比平时提高了不止两倍,贾泽一直专心修炼,不得不说,山野之中的灵气要比闹市浓郁得多。
  唯独贾赦,怎么高兴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来,不光兴冲冲的跟马夫学了如何赶马车,还在糟蹋了无数食材之后,终于给自家大哥烤出来一只又香又嫩的肥兔子。
  一路吃喝玩乐、悠哉悠哉的到了金陵。
  到达金陵的时候,腊月都已经过去一半了,贾赦主动请缨要去拜访几房的族人。
  “大哥,这段时间,你就待在院子里好好读书,拜访几位太爷的事情就交给我了,我保证把这事儿办的妥妥当当的,大哥你就放心吧。”
  金陵这边的旁支总共有九房,他们兄弟三人既然来了,按照礼节,总是要打个招呼,最起码,四房、六房和九房的太爷还在,不去拜访其他人,这三位总是要拜访的。
  贾赦在旁的事情上也帮不上大哥多少忙,不过这事儿,他却是完全可以代劳的,争取让大哥能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到时候在县试上,千万别被贾政给压过去。
  别以为他不知道,从京城到金陵的路上,贾政那小子一直猫在马车里读书呢,甚至晚上都要让人一直掌灯看书。
  这几年贾政一直想在府里压他和大哥一头,以前没让贾政逮着机会,以后也不可能。
  拜访族人,并非是什么苦差、累差,贾泽很是痛快的就答应了二弟的请求,不过有一点:“不能在外面留宿,天黑之前必须回来,跟未婚的姑娘更是要保持距离。”
  并非是他以恶意揣测人心,而是这世道就是这样,下属巴结上司,送个女儿过去给人家当小妾,上司笼络下属,送个丫鬟过去给人家当小妾。
  换作嫡支和旁支也是一样,利益纠葛甚深,而且上下等级明显,未必不会有人动了把女儿送给他们兄弟做小妾的心思。
  所以贾泽不光是提醒自家二弟要注意,他自个儿也会注意的。
  贾政如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点儿也不关心兄弟三个谁去拜访族人,而且他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在出发之前母亲并未叮嘱他,到了金陵以后要去拜访那些个旁支。
  所以甭管什么礼节不礼节的,贾政脑子里压根儿就没长那根弦。
  贾赦别提有多听自家大哥的话了,对云英未嫁的姑娘,那恨不得是退避三舍。
  不过几位太爷家的孙女,也确实是入不了他的眼,那样貌、气度还不如自家的丫鬟呢,他得眼瞎成什么样,才会眼巴巴的贴上去。
  某种程度上,也是贾泽多虑了,金陵这边的族人或许确实起过这个心思,但临时起意,根本就没多少准备,当然拿不出来能够‘蛊惑人心’的女子。
  在拜访完几位太爷之后,年前的这段时间,贾赦好好的把金陵有名的馆子吃了个遍,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把自己甄选出来的招牌菜打包,拿回去给自家大哥吃。
  贾泽也算是沾了自家二弟的光,没少享用了美食,跟上辈子比起来,他这辈子在吃东西方面,确实是精细了不少。
  人间或许别的地方比不得天上,不过美食方面却是遥遥领先的。
  兄弟感情再怎么不好,除夕夜终究是要在一块过的,贾政在看了半日的书之后,这才应约到了正厅。
  彼时贾泽和贾赦正在吃水饺,而且吃的是他们亲手包的水饺,擀面皮儿、调肉馅儿这些都有厨子。
  贾泽按照脑子里依稀的印象,在包出了几个还算端正的水饺之后,又手把手的教给了自家二弟,两个人忙过了一中午,这才包了六十六个水饺,凑个吉利一点的数字,也算是给新年讨喜气。
  并非是他们有意不带着贾政一起包水饺,而是他们派人去请了,这位虽然答应了,但是贾政是隔了好几个时辰才过来,正巧赶上他们吃晚膳。
  拢共就没有多少水饺,而且这还是他跟兄长亲自包的,贾赦自然不太乐意分给倒霉弟弟。
  nb s“三弟喜欢吃什么馅儿的水饺,让厨房去做,保管合你的心意。”至于他和大哥包的这些水饺,还是他们自个儿吃吧。
  贾政不明所以,好不容易离家没人管束了,这段时间他也是想吃什么便吃什么,过年要吃的水饺早就已经吩咐好了,用不着二哥操心。
  不过二哥素来性子跳脱,想起一出是一出,如今突然关心他的晚膳,也并非是多么奇怪的事情。
  毕竟是年夜饭,光是用水饺当然是不够的了,厨房准备了满满一大桌的饭菜,谁也用不着跟谁抢。
  贾赦是头一个吃完的,因为没有长辈在,大哥又向来惯着他,所以也无需属什么规矩,不等旁人吃完,便溜出去了。
  天色渐暗,大年夜怎么能没有爆竹和烟花,而且长辈们皆不在身边,今儿晚上自然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他可是让下人购置了不少烟花爆竹,而且还新学了一种京城没有的玩法。
  在院子里先用稻草燃起一个火堆,等火烧起来的时候,把竹子扔进火堆里,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声,跟爆竹声是差不多的。
  但是这跳跃的火光可是点燃爆竹没有的,不断往里扔竹节的乐趣,也跟点燃烟花爆竹时不一样。
  总之头一次离开长辈和京城,在金陵过年的贾赦,玩性大发,整个就是一熊孩子,一直闹腾到半夜,才彻底没了精力,昏昏沉沉的窝在座椅上睡着。
  看睡姿还是挺乖巧的,贾泽不忍心叫醒,直接把人抱到里间的榻上,盖好棉被,让二弟舒舒服服的睡一觉,大年夜守岁不守岁的,倒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你要是觉得累了,也回去睡吧,明早还要起来祭祖呢。”
  二弟年幼,三弟年纪就更小了,一个十岁的小娃娃,整日读书,几乎未曾间断过,平素里也没什么爱好,有时候瞧着还挺可怜的。
  贾泽并没有要针对这个小弟1弟的想法,但是也没有多少怜惜就是了,同情心这种东西大概早就湮没在了洪荒无尽的岁月里。
  贾政还真有些熬不住了,以往过年守岁的时候,母亲总会让他白天提前睡一觉,但是到了金陵之后,没了母亲提醒,他自个儿白日根本就没有想起来这回事儿,到了晚上,实在是熬不下去了。
  不过又不太想承大哥的情,毕竟他之所以要来这金陵走一遭,完全是被大哥拖累的,若不是大哥要过来考县试,母亲又怎么会让他也跟着过来,以至于旅途劳累也就罢了,关键是要不停的挤出时间来读书,读到他现在头都有些疼了。
  “既然二哥已经睡了,那我也先回去了,免得打扰二哥休息。”
  贾政说完,便利利索索的走了,一想到明天还要早起祭祖,他脑仁儿都要疼了,得赶紧回去补一觉。
  大哥劝他回去休息,说不定就是自个儿也想休息,把他支走罢了。
  啧啧啧,难怪母亲总说大哥算计良多,如今看来可真是……够虚伪的了。
  跟贾政料想中的不一样,独自守在外间的贾泽并没有去休息,修炼至今,几天不睡觉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儿,甚至于他而言,修炼便是最好的休息。
  所以这大年夜,几乎都被贾泽用来修炼了,而在外人看来,却是大公子守了一整晚的夜。
  要么说是嫡长子呢,要承担的东西自然更多。
  大年初一自然是要跟族人一起祭祖,不过作为嫡支,哪怕年纪尚小,也是要站在前面的。
  贾泽是领头的,两个弟弟一左一右跟在身后,祭祀所需的礼节,以及整个流程所用的时间,基本上都是贾泽在把控。
  不过这也就是一上午的事儿,跟几房的长辈寒暄了几句之后,兄弟三个便迅速闪人了。
  贾赦忙着带人出去找乐子,贾政忙着回去再读几页的书,贾泽也不消停,再过几日就要报名了,手续还是挺繁琐的,除了必要的身份信息之外,还需要互结和具结。
  所谓互结,就是要同时参加考试的五个人相互结保单,如果有一个人作弊的话,五个人同时连坐,所以要相互结保单的考生,还是需要慎重选择的,学问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品性要好,免得被连累。
  至于具结,也就是所谓的认保,请县里的禀生作保,保证其身家清白,报名提供的身份信息真实。
  这些事儿都得贾泽自己一个人安排,先前出发的时候,父亲对这些事儿根本就没作交代,还好贾家在金陵算得上是名门望族,找人结保、认保都并非难事。


第17章 贾赦的双胞胎哥哥(10)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转眼就到了县试开始的时间。
  天还黑着的时候,贾泽他们就已经在考棚外面等着了,考生虽然是排起了长队,但是负责检查的衙役还没到呢。
  向来喜欢睡懒觉的贾赦,这会儿是一点儿都不困,明明是大哥要考试,他却紧张到晚上睡不着。
  反观当事人,倒是悠哉悠哉的,一点儿也看不出紧张来,比他更像是个陪考的。
  贾赦对自家兄长那是顶礼膜拜,样样都好,那话怎么说来着,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自家大哥就是这样的临危不乱、可成大事者。
  再看看贾政,眼下是乌青,额头是冷汗,衣袖都被手捏皱巴了,显然是相当紧张。
  像贾政这样的考生并不在少数,县试并不规定年龄,所以有像贾政这样的小孩来参考,还有头发斑白的老人,多数考生甚至来陪考的人,都表现得相当紧张。
  跟自家大哥比起来,这就是差距。
  贾赦俨然是自家哥哥的无脑吹,不过瞧着自家大哥如此镇定,他这个无端紧张的陪考人员,这会儿自信心也上来了,没那么紧张了。
  雄赳赳、气昂昂的站在自家大哥身边,模样神气得像一只早晨打鸣的小公鸡。
  这蠢样子,贾政都没眼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这位二哥参加县试,并且十拿九稳呢,可事实上,他这个二哥可是相当的……不学无术。
  等到天微微有些亮的时候,负责检查和维持秩序的衙役总算是来了,贾泽和贾政紧挨着,排着队一路向前。
  先交上自己的身份文书,上面不仅写着姓名、籍贯、年龄、三代的履历都有。
  祖父是荣国公,外祖父是保龄侯,父亲是现任荣国公,这样的履历着实是吓了负责检查的衙役一跳,传说中的权贵子弟,而且是权贵当中的权贵,等闲百姓或许一辈子都见不上这样的人。
  不过考生的身份再怎么贵重,考试的规矩还是不能破的,身份确准无误之后,就要检查身上是否携带小抄了。
  这检查的方法也简单粗暴的很,衣服、鞋袜全部都要脱掉,连头发都要散下来,以防止在头发里塞小抄。
  脱下来的衣服和鞋袜都是要经过仔细检查的,考生的耳朵、鼻子、嘴巴,但凡是有可能藏纸条的地方都要被检查一遍。
  不得不说,这被检查的感觉确实不怎么好。
  贾泽只是心理上不舒服,但是对大部分考生而言,比起心理,还是身体更不舒服,毕竟这二月份的金陵,并不算暖和,甚至可以说是春寒料峭,冷得很。
  脱下衣服和鞋袜之后,冻得打哆嗦的大有人在。
  贾政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不像大哥一样身强体壮,平素除了读书以外根本就不去做旁的事情,到现在连马都不会骑呢。
  也不跟二哥一样,身上比常人多了一圈的肥肉,他可是瘦的很,风一吹,人就要‘冻死’过去了。
  长了一圈肥肉的贾赦,用不着经历这般的折磨,神采奕奕、信心十足的等在考棚外面。
  而通过了检查的考生们,在把固定的仪式完成之后,终于拿到了第一场的考卷。
  第一场考试又被称之为是正场,并不会刷下来太多的人。
  这一场考的是四书文,也就是从四书当中选取命题的八股文,只要言之有物、语句通顺、字体端正,基本上就不会被刷下去。
  在次日的放出的榜单上,贾泽和贾政的座号皆在其内。
  放榜用的是日圈,也就是把考生的座号按照一个圆圈的形式来排列,每五十名通过的考生组成一圈,并且这些圆圈是依次排列的,最靠前的一圈也就是前五十名,内层是前二十名,外层是后三十名。
  虽然只有座号,没有姓名,但是只要知道一个人的座位,算一算就能知道他在第一场的排名到底如何。
  贾政在紧张之余确实是记住了大哥的座号,万分之一的情况到底还是出现了,他在最后一个圆圈的外层,而大哥在第一个圆圈的内层。
  大哥名列前茅,而他却掉在了录取的尾巴上。
  接下来的四场考试,分两天进行,分别是试帖诗、经论、律赋和默写圣谕广训。
  贾泽每一场考试的座号都名列前茅,最终用姓名放榜的时候,高居榜首。
  贾政则是在第二天就被刷下去了,整个人丧气极了,回去就立马收拾行李,哭着喊着要回京城,然后……就被贾赦训哭了。
  这几日一直都不怎么高兴,尤其是看到大哥的名字高居榜首的时候。
  与之相反的是贾赦,看完榜单之后,立马就要拉着大哥找一家酒楼好好庆祝庆祝,至于后来过来报喜的衙役,每个人都被贾赦赏了10两银子,可以说是相当豪气了。
  贾政是彻底在金陵呆不下去了,不过他留下来也没多少意义,县试没通过,自然不可能参加四月份的府试。
  贾泽不可能亲自把贾政送回京城,这一来一回时间太久了,根本就赶不上四月份的府试,所以直接把大半的护卫安排给了贾政,让这些人把贾政全须全尾的送回京城。
  “贾政回去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跟母亲告状呢,肯定说咱们在金陵欺负他了。”贾赦不太高兴的嘟囔道。
  这种事情可不是没有发生过,以前贾政每次单独留在祖母院子里跟他们玩儿,回去肯定是要告状的。
  这回大哥考中了头名,贾政却没考上,回去肯定要编排他们。
  “告状就告状,有父亲在,母亲又能拿我们怎么样。”
  贾泽倒是不太在意这些事情,可能是因为他对史氏从来就没有过对母亲的期待吧,所以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伤心。
  二弟就不一样了,年幼的时候不止一次从祖母院子里跑出去找母亲,之所以对贾政有那么大的敌意,不光是因为贾政喜欢告状,更因为母亲偏心贾政。
  贾赦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人类崽子,会有这些想法也不奇怪。
  真正奇怪的是贾泽,虽说是两世为人,但是中间作为三足金乌的那一世,实在是太过漫长了,漫长到他现在都会下意识的把自己当作是一只三足金乌,而不是一个人类。


第18章 贾赦的双胞胎哥哥(11)
  府试显然要比县试难度更高,不过可能是因为已经进入四月份了,天气暖和,考棚里不再阴森寒冷,所以中途晕倒被带出去的考生没几个。
  过于严冷或者过于炎热的天气对贾泽自然是没什么影响,一如既往的正常发挥,做完考卷之后,都还有心情悠哉悠哉的修炼,瞧不出半分紧张。
  实力才是硬道理,不管贾泽的状态如何轻松,府试也如同县试一般取得了头名,也顺利考取了读书人的第一个功名——童生。
  不过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十五岁的童生,哪怕县试和府试都是头名,那也算不上是特别引人注目。
  等考过了院试之后,才能取得秀才功名,不过院试同县试和府上都不同,并非是每年都举行一次,而是每三年两次。
  距离下次院试的时间还有将近一年呢,贾泽和贾赦兄弟俩不好一直逗留在金陵,所以院试一结束就已经开始收拾行李了,官府放榜没过几日,就要启程了。
  出京这半年的时间,贾赦过得别提有多自由自在了,虽说每日还是被兄长押着打拳、读书,但这两件事情耗费的时间总共加起来也不过一个时辰。
  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归他自由支配了,吃吃、喝喝、玩玩,除了不能去青楼里喝花酒、不能去赌场赌博,这金陵好玩的地界他可全都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