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贾琏-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琏伸手一捞把凤姐拽浴桶里,一边剥葱,一边笑道:“老爷说我壮实的像牛,你看呢?”
凤姐被他猴急的揉搓,气喘吁吁:“哼哼,谁知道呢,那要试过才知道……”
贾琏顿时一个饿虎扑食:“现在就试试呗。”
凤姐顿时被呛了水,剧烈挣扎:“贾二舍,不要闹,放开,还,还……”
平儿听得屋里没羞没臊的惊涛拍岸,忙着把门口的小丫头驱散开了:“这里不用伺候了,歇着去吧。”
贾琏凤姐这一交上火,足足过去一个时辰,屋里依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呢哝婉转吟,缠缠绵绵无绝期’。
平儿靠着门扉听得心跳如故,脸上直要滴出血来,委实抗不住了,只得颤抖着双腿退到院子里的枣树下靠着。
迎春跟前的綉橘来了几次探情况,几个孩子等着父母吃饭呢。
平儿只得推说:“奶奶跟爷说话呢,这话说上劲了,不到晚膳说不完,孩子们饿了先吃吧。”
两个时辰过去了,三个时辰过去了,平儿也疑惑了,再是铁打的身子只怕也吃不消呢?
平儿侧耳倾听,屋里已经寂静无声,她只得大着胆子在门口轻声呼唤:“奶奶,奴是平儿?”
平儿问了三遍却无人答应,她只得大着胆子进了浴室,却见地上汪了一地水,贾琏凤姐相互搂着跟那浴桶里睡着了。
平儿只得忍羞含怯,拿手推一推凤姐道:“奶奶,奶奶,这里睡不得……”
凤姐累得够呛,平儿推了三次都没清醒,却把贾琏惊醒了,伸手掐住平儿手腕子:“什么人,噢,是你啊,你奶奶累坏了,伺候我更衣吧。”
贾琏说着起身,吓得平儿忙着逃了,躲在晾衣架后面用竹竿子将贾琏的衣服递过去,她可不敢惹贾琏,他那个凶狠的样子,平儿害怕自己死在他手里。
贾琏哈哈一笑,自己个穿了衣服,再把凤姐一捞,用衣物裹了,抱起往炕上一倒,吩咐平儿:“带上门。”自己个倒头又睡了。
回头却说南安郡王被带进养心殿,南安郡王见了乾元帝忙着以头抢地哀哀垂泪:“陛下啊,罪人回来给您请罪来了,罪人对不起陛下的信任,辜负了陛下的重托,给您丢脸了,军队覆灭了,舰队也毁掉了,罪臣真是没脸回来见陛下。可是,罪臣不得不回来请罪,否则,罪臣就是死了也闭不上眼睛啊,陛下,罪臣差点就见不到了陛下了呜……”
乾元帝一哼:“堂堂男儿,哭的娘们唧唧,像什么话?”
南安郡王闻言这才住了声音,再次三叩首:“罪臣有罪,求陛下责罚。”
乾元帝冷笑:“责罚?你知道你损失了多少吗?舰队花费一百万,为了每月供给你们弄得国库空虚,粮仓空虚,你还把英亲王世子弄丢了,倭寇要五十万啊?这些你都知道吗?还有那些死难的将士,都是京都的皇亲国戚,他们日日跟朕要说法,种种切切,岂是你一句责罚就完了?”
南安郡王再次以头抢地:“罪臣知道百死难恕其罪,只是,罪臣除了要回来请罪,还有英亲王的消息要送回京都……“乾元帝闻言顿时大喝一声:“你说谁?你见过英亲王?他如今在哪里?”
南安郡王言道:“应该在琉球,跟忠顺王在一起。”
乾元帝声音一寒:“忠顺王?这个混蛋果然跟忠顺王是一伙子,真是我的好兄弟啊。”
南安郡王言道:“是不是一伙子罪臣不知道,但是,忠顺王却是待英亲王父子如上宾。我听着着他们商议,要向弗朗机人借兵,在琉球立国。”
其实是忠顺王想要立国,英亲王只是忠顺王手里筹码,一旦朝廷兵临城下,就把他们父子推出保命。
这一次和谈就是忠顺王推动,只要朝廷不再用兵,答应重开市舫司,他就可以浑水摸鱼,躲在琉球养精蓄锐,招兵买马,一旦时机成熟,他就可以登高一呼,举旗造反。
乾元帝最害怕的就是忠顺王扯旗造反,如今还勾结外藩人,乾元帝一怒之下剧烈的咳嗽起来:“好得很……咳咳咳……咳咳咳……”
杜老爷子听见乾元帝又犯了毛病,忙着进来给乾元帝推拿,又给乾元帝喂下甘草露镇咳,忙碌半晌,乾元帝终于忍住了惊天的咳嗽。
期间,大皇子悄悄把一张丝帕子藏了起来,等到了门外展开一看,顿时心惊肉跳,却见两大块鲜红的印记。
乾元帝竟然咳血了。
乾元帝再不能坚持审讯,南安郡王被带回刑部。大皇子吩咐道:“给个单间,再请太医诊治,好生伺候着。”
这般时候,南安太妃却在宁寿宫求见太后娘娘。
如今太后娘娘卧病在床,说话的力气也没有。甄臻是太后娘娘宁寿宫的管事嬷嬷,这些日子太后卧病,她带着徒弟素橘守了好几个头通宵。如今,太后刚刚好转,甄臻很干脆的拒绝了南安太妃。
南安太妃恳求道:“求嬷嬷通报一声吧。”
甄臻道:“太后娘娘已经知道郡王回京了,听说英亲王与世子没有一起回来,又哭了一场,好容易才安睡,太妃您就回去吧,郡王已经回京,英亲王父子们还在倭寇手里呢!”
太妃盯着甄臻的老脸心里直恨,一个老丫头而已,竟敢给自己甩脸子,却是不敢撒野,只得恨恨的出宫而去。
太后其实并未睡着,她已经好些日子夜不安宁了。
太后看着甄臻,叹息道:“你今年也有六十多了吧?”
甄臻笑道:“奴婢已经吃六十三岁的饭了。”
太后笑道:“嗯,那一年本宫生下皇帝,晋封贵人,可以有陪嫁丫头了。甄家把你送了来,整整五十年,那个时候,你梳着两个小包包头,高兴的什么似的,我当初就是看你笑容干净,让人看了舒坦,这才挑了你,本来预备等你二十岁替你说一门好亲事,谁知道你却说家里定了亲事,后来却被个小小秀才伤了心,从此绝了情义,不然,你也该子孙满堂了。”
甄臻笑道:“奴婢跟着太后日子过得舒心,还比那些儿孙满堂之人少操心,少怄气。得到太后娘娘疼爱一辈子,奴婢不亏。”
太后颔首,又看着素橘:“你这个丫头也帮了我老婆子十几年了,今年也有二十五了吧?是该出宫的时候了。”
素橘闻言噗通跪下磕头:“奴婢那年病得半死,却被家里卖给人家配阴婚活埋,是太后娘娘路过救下奴婢,奴婢愿意一辈子伺候太后娘娘。”
太后摇头:“你这个傻丫头,你还年轻,你不知道一辈子有多长,没有个伴儿,很寂寞。”
素橘言道:“奴婢不愿意嫁人,嫡亲的血脉尚且那样算计,奴婢不敢想别人会是什么样子。”
太后伸手摸摸素橘的头心:“放心,我会替你安排好一切。”
素橘顿时哭了:“太后娘娘,您别多想,天下最好的太医,最贵重的药材都在皇宫里,您一定不会有事。”
太后却摇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本宫今年七十三,也活够了。”
这日晚膳十分,太后娘娘忽闻英亲王竟然跟倭寇搅在一起,乾元帝已经命令废止和谈,血战到底。这是不打算赎回英亲王父子了。
太后的病情一下恶化了,大口大口的咳血。
乾元帝拖着病体前来探视太后。太后娘娘拼着最后的力气问道:“你就那么恨他?一百万银子,一句话,你却宁愿兄弟去死?”
乾元帝直挺挺的跪在太后面前言道:“母后知不知道,他出京是暗中跟徐家搭上关系,徐家却是忠顺王留在京都的暗探,朕的得皇后,岳丈,弟弟,联合起来欺骗朕。母后,这些事情像钉子一样定在朕的心上,时时流血。忠顺王也罢了,朕一直在针对他。他害朕朕理解。可是英亲王,徐国丈,皇后,朕哪里亏待了他们?竟然联合反贼要杀朕夺朕的江山?母后,您知道不知道,忠顺王与英亲王沆瀣一气,向弗朗机人借兵,要在琉球立国,与我争夺天下。母后,您教教儿子,是趁他们立足未稳打掉他们,还是任由他们壮大,将来祸害朕的儿孙?”
太后娘娘瞪着眼睛直摇头:“本宫不信,本宫亲生的孩子,本宫知道……”
乾元帝却冷静的言道:“英亲王是您亲生,但是,在他心里,皇贵妃与忠义亲王才是正统。母后,这么多年您还没看清楚吗?朕与母后,在他眼里,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窃据者……”
乾元帝话音落地,太后娘娘忽然心疼如捣,仰头而倒,嘴里血箭喷射而出,把素锦的帐子染得鲜红。
乾元帝顿时心痛如绞:“母后,叫太医,母后……”
太医尚未到来,乾元帝也嘴角渗血,晕厥了!
太后皇上俱皆重病的消息一下子传遍朝野。
贾琏身为兵部尚书,也被招进宫廷。
大皇子哭的双眼通红,一切事情都由熙亲王与张家舅舅主理。
熙亲王与忠靖王身为御前大臣,顺理成章掌管了侍卫与锦衣卫。京都的两大拱卫部队,紫旗军全军覆灭,奉圣军尚在海疆,熙亲王与忠靖王张家舅舅商议之后,上奏大皇子,决定把虎符交给让兵部尚书贾琏,让他暂时掌管九门兵马,与内卫兵马一起拱卫京都。
贾琏接管了虎符,提议道:“微臣以为还是尽快将陛下的旨意传到海疆,也好让冯唐将军早些回京,西山如今只有三千兵马,且主力鸟枪营与骁骑营俱皆不在,国门之外没有拱卫部队,微臣心里不安定。还有北疆,如今海疆倭寇已经是强弩之末,微臣建议,让卫堃将军速回北疆镇守,免得鞑子趁机闹事。”
作者有话要说: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出自琵琶行,作者白居易
第191章191捉虫
熙亲王有些犹豫:“朝廷一旦穷追猛打, 只怕倭寇就会动手撕票。”
大皇子怒道:“他们该死!祖母与父皇那样宠爱他们, 他们却跟倭寇勾结,谋夺江山, 气死了皇祖父, 如今皇祖母父皇又被他们父子气病, 他们真是百死难赎其罪!”
熙亲王还要再劝, 张家舅舅插言道:“太祖当年早就对倭寇窝主制定了律条,凡是参家倭寇, 或者是帮助倭寇窝藏人犯财物者,一经发现, 抄家灭族。现在陛下只是不肯赎人罢了, 他们当年是自投倭寇, 即便是死于战火,也是他们自求死路。如今若是因为他们放过那些穷凶极恶之徒, 闽浙几万百姓,海疆数千将士岂不是白死了?”
贾琏看了眼自家舅舅, 这话说得大快人心,难不成舅舅也知道了谁才是当年的罪魁祸首?
张家舅舅却一本正经继续奏对:“微臣以为, 大皇子虽然监国,也不能违背陛下的旨意,还是速发谕旨, 敦促冯唐决战为好。否则, 一旦京都有个风吹草动,冯唐必定要挥师还都, 保不住北疆海疆的贼子趁势而起,那那时我们腹背受敌,恐难两全,任何人的利益,在朝廷大义面前,都应该退一退!”
熙亲王盯着张家舅舅看了半晌,这才拱手言道:“本王保留意见!”
忠靖王却道:“本王以为张大学士所言极是,社稷危亡面前,任何人的私人利益都该让路,再者,他们父子竟跟反贼勾结,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朝廷,自绝于陛下,死不足惜!”
大皇子监多数人同意自己的决议,因此拍板道:“贾尚书拟旨,着冯唐大将军即刻发兵,荡平倭寇,他日凯旋,孤在午门替他接风。”
贾琏一会儿就,递给大皇子观瞧,最后用了玉玺,圣旨一成,贾琏亲手封存,命兵部传令兵八百里加急送往海疆。
这日期,贾琏便开始巡查九门,命令九门严加盘查进出人等,以免贼人趁机闹事。
三日后,太后薨逝。
这日正是九月重阳节。
贾琏跪在太后灵柩之前,心中有愧疚一闪而过。
贾琏的灵酒虽然不能让太后娘娘完全康复,却可以让太后再多拖个几月时间。贾琏却忍住没出手。
因为当初太上皇为了追查贾府的秘密,这才导致贾琏母亲兄长的死亡。为了掩盖家族秘密,祖父贾代善以身赴死,也没泄露,贾琏不能践踏祖父的尸体。
再者,太后娘娘之死,却是他自己的儿子作兴,与旁人不相干!
太后死的无声无息,因为从那日跟陛下对质之后,太后就陷入昏迷。
太后薨逝,停灵二十七日,十月初六出殡。乾元帝勉强支持到太后与上皇的地宫关闭,便晕厥在龙辇之上。
群臣大惊失色,太医熬了三天三夜,乾元帝总算缓过来了。
这种情形,乾元帝是不能再给太后守灵台了。熙亲王在与忠靖王,还有几位内阁大学时商议之后,决定留下部分宗室与护军替太后娘娘守灵台,满朝文武大臣护卫着乾元帝匆匆返京。
乾元帝看着凶险,似乎一口气随时会断,结果,回京之后,他竟然又缓和过来,能够每日喝半碗稀粥了。
此后,乾元帝的事情,就是日日派人盯着贾琏。
贾琏只得巡防之余,日日去养心殿禀奏:“海疆并无消息!”
十月底,海疆捷报进京,奉圣军会同永定军已经全面肃清倭寇据点,四大倭寇统领全部授首,逆贼忠顺王被流弹击毙,有头颅为证。再有,英亲王父子被活捉。
冯唐提到这一次之所以能够击毙忠顺王,活捉英亲王父子,乃因石克明投诚所致。
冯唐为石克明请功,建议朝廷赦免石家嫡枝石光珠一家附逆之罪。
大皇子闻讯大喜,忙着报给乾元帝,或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乾元帝闻讯之后竟然能够下床了。
贾琏担心这是回光返照。
乾元帝忽叫大起,在朝会上抛出立储之事。
乾元帝在上言道:“朕近来精神越发倦怠,无力朝政,朕有意立太子,众卿家各抒己见。“此言一出,百官震动。
前几年礼部尚书曾经提议立太子,后来统统罢职丢官,了无下场。
一时之间百官缩头,谁也不敢率先表态,都怕一个不慎成了出头鸟,丢官罢爵,抄家发配。
乾元帝在上怒道:“平日在背后你们嘀嘀咕咕,小动作不断,今日朕升堂议事,你们倒成了锯嘴葫芦。哼哼,想刀切豆腐,两面讨好吧 ,朕偏不让你们如愿,今日四品以上,人人都要畅所欲言,谁不说话,你就自请回乡去吧。”随即,乾元帝看了看文武两班,挥挥手:“就从内阁开始吧。”
张家舅舅站在文臣最前端,因出列言道:“回禀圣上,立储乃社稷宗庙之大事,自古以来,自有法度,历朝历代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还请陛下明察!”
张家舅舅后面站着苏大学士,却是三皇子的宗师,他接着出列言道:“虽然张大学士所言不错,却也有偏差,自古来就是子凭母贵,皇后有子立皇后之子,皇后无子则立贵妃之子。”
这话一出,满殿寂静。
乾元帝眼睛里寒光直冒。
忠义亲王就是皇贵妃之子。
苏大学士很快反应过来,继续言道:“比如陛下当年,就因为是皇后养子,一如嫡子,册封太子,名正言顺。”
乾元帝面色这才缓和。
轮到礼部尚书杜大学士,他却言道:“历朝历代册封太子不一而论,有嫡立嫡,自然不错,自古就有贤明君主之说,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微臣以为应该立贤,而不应该立长。”
贾琏看着杜大学士妆模作样,肚子里讥笑,他女婿二皇子那样的病鸡子,走路也要人搀扶,也敢自称一个贤字?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后面的文官有附议张大学士者,也有附议苏大学士与杜大学士。
一时间争论的面红耳赤,各不相让。
很显然,张大学士应该力挺大皇子,苏大学士却是属意他自己的学生三庄子,杜大学士却是替他女婿出头。
大家都是皇帝的儿子,为什么不争?争上去了就是锦绣江山,天下一统。争不上,就只能看皇帝的眼色行事,若是混的好一如熙亲王,圣上宠信威风八面。混得不好,就如英亲王,当初多么风光,太后幼子,圣宠优渥,一夜之间身败名裂。
再或者慢慢沦为宗亲,吃口饱饭也要掰指头。
从大皇子到六皇子人人炯炯有神。都竖着耳朵,希望有人提名自己。
却是这些老臣都圆滑,说来说去,都在那儿打太极,没有一个提及姓名,几个皇子不免在心中暗骂老狐狸。
尤其是二皇子与三皇子,他们在下面嘀嘀咕咕多少年,踌躇满志,这会子,皇上让他们正大光明推举了,却又这般云里雾里,实在太混账了。
一时到了武将这边。熙亲王首当其冲要表态,他言道:“册封储君,既是国事,也是家事,无论立长立贤,臣弟都觉得可行,到底要如何行事,还请皇兄乾纲独断。”
忠靖王跟着表态,只要皇帝立谁,他就忠心耿耿扶保谁。
轮到贾琏表忠心,贾琏言道:“微臣以为熙亲王言之有理,微臣附议,请陛下乾纲独断。”
乾元帝想笑一笑,却咳嗽起来,整个人伏在龙案上。大皇子顿时色变,慌忙上前替乾元帝抚胸顺气:“父皇,您缓缓气,您千秋万代呢,立太子不急……”
乾元帝好容易忍住咳嗽,言道:“着大皇子监国,立谁为太子,朕有旨意!”
随后,乾元帝气喘吁吁被抬下去了。
七日后,乾元帝钦定了御前四大辅臣,熙亲王,忠靖王,张大学士,贾琏有幸名列其中。同时,乾元帝传旨,加封贾琏文渊阁大学士。
这日,乾元帝留下贾琏,叹道:“琏小子,是不是很奇怪我会把你列入辅政大臣的名单中?哈,别说你很奇怪,朕也很奇怪,许多人跟我说,你这个人很蹊跷,莫名其妙的忽然改邪归正了,还一夜之间文武双全了!”
贾琏一惊,正要解释,乾元帝摆摆手:“我知道,这些人未必是好心,为了朝廷为了朕,不过是嫉妒心理作祟罢了。不过,我知道,你们贾府有秘密,别不承认。起初,父皇以为你们家有什么盖世神功。当初荣宁二公实在太奇怪了,再大的危险,到他们面前,似乎都不是危险了,他们都能你够趟过去。所以,父皇想得到你家的秘密,不惜将太子交给你们贾府,想以江山同享打动你祖父。
“结果皇贵妃的事情忽然出现,打碎了整条计谋,父皇临死告诉我,贾府的秘密跟长生无关,否则,两代国公都不长寿。即便贾府有秘密,大约就是武功秘籍吧。其实,一个君王不需要武功盖世,只需要会用人就行,正如刘邦与项羽。”
“朕听了父皇之言也想通了,贾代善当初致力帮着太子是君命难违,不帮助我也是朝廷礼法,他也死了那么多年了,算了吧。既然你们贾府有武功秘籍,善于用兵布阵打仗,那就做我朝的擎天柱吧。“贾琏这才出声:“多谢陛下信任,微臣必定竭尽所能。”
乾元帝忽然一笑:“你已经知道你母亲与兄长死于谁手咯?”
贾琏愕然。
乾元帝摆手:“朕平生最恨背叛,朕已经把徐家连根拔起,忠顺王忠义亲王都已经灭门,但是英亲王,朕不能亲自动手。”
贾琏保持愕然的姿势。
乾元帝却挥挥手:“去吧,希望你不要辜负朕,否则,朕上天入地也不会放过你。”
贾琏额上惊出一层白毛汗。出宫了养心殿,贾琏呆呆的愣了半晌,消化着乾元帝的话,乾元帝竟说要把英亲王灭门?
他说他不想动手,难道要让自己动手?自己若是把英亲王灭门,荣国府还能活?
不过,既然乾元帝说了想让英亲王,贾琏预备好好设计设计,怎么让英亲王死了,自己身上不沾腥。
七日后,冯唐凯旋。
大皇子带领文武百官在午门前迎接。大皇子当众宣读圣旨,加封冯唐太子少保,位列三孤。
冯唐随行者还有英亲王父子。英亲王被乾元帝亲口谕旨押入宗人府大牢。
大皇子心善,命宗人好吃好喝好看待,只是不能让他们随意走动。
据说,英亲王数次给乾元帝递话,要求觐见,当面分说他当年出走之事。
乾元帝都没理睬。反而是每日都会接见四位辅政大臣,交代一些事情,也磋商一些事情。
张家舅舅位列太子太保,除开张老爷子莫名奇妙被贬官一事,皇家对张家来说真心不错。张家舅舅甚至有一次盯了贾琏半晌,说了一句:“听说你们贾府有救命药酒?”
贾琏拱手:“是治疗跌打损伤的良药,他能够疗伤,能够治病,不能救命!否则,我太祖父祖父现在都应该好好活着,不是吗?”
张家舅舅眼眸深邃,最终他看着贾琏:“陛下答应替你母亲兄长报仇,也算对你有恩。”
贾琏颔首:“我已经当面允诺陛下,贾氏世代忠心,保定乾坤!”
时间很快到了腊月,这日正是腊八。
乾元帝忽然叫大起。
朝堂上,乾元帝平静的宣布:“朕今日要宣布三件事情,第一件,朕决定效法太|祖,重开市舶司,朕精力有限,此事留待新皇执行。第二件,朕已经替你们挑选了一位贤明睿智的君王。第三件事情,朕为了太后娘娘地下安宁,决定宽恕英亲王!”
乾元帝说完三件事情,不等百官反,养心端掌事太监德禄就匆匆宣布退朝,抬着乾元帝离开了前殿,回到后面寝宫。
尚未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