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贾琏-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琏亲手搀扶老太太:“老太太您太客气了,本督牧民一方,让治下百姓丰衣足食是本督的职责所在,当不得老人家的缪赞。”
徒弟还在其次,老太太当日救住进了一座两进的院子,正是贾琏这次整治土豪劣绅收缴的房舍。
贾琏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奶奶真是个奇人,次年秋收,老奶奶又琢磨出做番薯粉丝的方子,贡献给贾琏。贾琏顿时心中疑惑起来,这个。这个老奶奶要么是受到老天眷顾的大气运,要么她跟自己一样,来历有古怪。
无论老太太有什么古怪,贾琏都不预备干涉。且这老太太对他怀着善意,贾琏没有道理针对她。
贾琏在想,只怕这熊太婆虽然不识字,只怕这是一个黄祖婆一般的传奇人物?
贾琏决定好人做到底,建议县衙摒除男女尊卑,将老太太聘为乡老。
贾琏不知道的是,熊老太太得到贾琏的赏识之后,气吁吁回家去吓得面色苍白,关门闭户之后拉着八岁的孙子熊石头直打颤:“石头啊,石头啊,不得了了,这一回奶奶可是圆不下来了。贾大人说今后县里乡里有什么疑难事情都要上门请教奶奶啊,奶奶什么都不懂,这可怎么办啊?”
他孙子熊石头安慰道:“奶奶别怕,他们问什么您若不知道就说要考虑考虑,回来之后孙儿教你啊!”
熊太婆这才稍稍安心,言道:“石头啊,贾大人对咱们不薄啊,这一回不仅让奶奶做个乡官,有赏赐奶奶二十亩桑田一百两银子呢。你长大了可不能忘记大人的恩德啊!”
熊石头点头应了,心里却在暗暗嘀咕,自古到今写小说的都是骗子,人家明明是一方督抚,儿女双全,他偏偏说人家二世祖。还有贾芸,人家是知府大人,他说人家是打秋风的穷亲戚,等将来老子上京,倒要查查,秦可卿是不是贾蓉的老婆?
这年八月,宝玉孝满,到海疆参家庶吉士历练。
宝玉这人不适合政务,贾琏让宝玉见习学政,就近到县学做训教。
当知县大人介绍宝玉的名讳,介绍说宝玉是前科探花之时,熊石头顿时惊呼:“曹雪芹啊,你是个大骗子啊!”
他说的虽然很小声,可是贾琏却知道了。
曹雪芹是谁呢?
贾琏事后招了熊石头问话。
熊石头没想到自己说的那么小声,竟然被贾琏听见,当时他们相隔约莫五百米啊?
熊石头也不傻,他撒谎说:“是我碰见的一个落魄的说书人,他曾经说过一个京都大户人家发生的故事,说是姓贾,这家有一个公子哥儿,从小不爱读书,只喜欢喝姐妹丫头玩耍。”
贾琏顿时明白:“所以你看到贾探花,故而惊讶?”
熊石头点头。
贾琏怀疑这人跟自己一样是重生的,因问:“你看见本督不惊讶?”
熊石头点头又摇头:“是,不是……”
贾琏皱眉:“到底是还是不是?”
熊石头吓得一缩头:“那人胡说八道,他说,他说,督抚大人您没有真才实学,就是……”
贾琏一哼:“就是什么?二世祖?”
熊石头吓得跪下了:“小民不敢,是那个落魄书生说的,并非是小民,小民都没去过京都,大人明查。”
贾琏挥手让他退下。
事后,贾琏派人查探,他们祖孙曾经的邻居介绍说,这祖孙一家当初被倭寇祸害,石头爹娘掩护他们祖孙逃跑,这小孙子在逃跑的时候跌倒,差点死了,他祖母差点跳海,他却又活了。活过来之后,这小子比从前更聪明了,从未上过学,却认得几个字了,只是不会写字儿。
贾琏顿时明白了一切事情。
熊太婆的一切功绩大约来自她的小孙子,不过,贾琏并不准备拆穿。
毕竟熊石头太小了,反常即谓妖。
贾琏猜测,这小子体内只怕有一个成年的灵魂。目前看来,熊石头没有危害之举,贾琏乐得扶持他。
这熊石头也是智慧了得,在县衙附学一年,参加童生试竟然顺利通过了县试。虽然县试录取较宽,文字通顺者即可。
但是,这个熊石头只读了一年书。
这事儿是宝玉告诉贾琏。贾琏好奇心大起,仔细观看了他的试卷。县学考试很简单,一般是写了上句,空白下句,让考生填写。这个主要考记忆。
再一类题目是县官提出一个论题,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即兴书写,主要是看考生的心智。
贾琏为主看了这一题,知县出题论市舫司存在的重要性。
熊石头的回答十分惊艳。
他写道,朝廷重开市舫司是划时代的决策。随后,他谈论许多重开市舫司的好处。不仅如此,他还从军政两方面详述了重开市舫司的必要性。
于民,当然是生利,他说道,生利则民富,民富则民安,民安则乐业。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富强。
重开市舫司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他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从前不了解倭寇,所以开始我们总吃亏,后来吃亏吃多了,总算找到了对付倭寇的办法,所以我们赢了。
正因如此,我们的朝廷想要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就不能闭关自守,应该打开国门,学习西洋人甚至我们憎恨的东洋人的先进技术,包括医学,工业,农业,军工业等等。
最后,他说道军事,说是想要战胜一个国家,征服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是以夷制夷。
贾琏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十分有见地,若非这一手字差强人意,否则,真是可以做个县学首案。
贾琏心中划算,这孩子只怕前世不是读书人,不然一手字如此别扭?
不过,贾琏不能否认,此子是个人才。
贾琏决定鼓励鼓励这个熊石头。
熊石头前来,见了贾琏甚是恭敬,纳头拜倒。
贾琏抬手:“免礼!我今日找你却是因为你县试答卷,我想问一问,那些话是别人告诉你,还是你自己悟出来?”
熊石头言道:“也有听来的,我心里认同,也有自己的想法。”
贾琏颔首:“不过,你很有见识,我看了你有一句话叫做以夷制夷,此话何意?”
熊石头略微迟疑方才回道:“其实跟学习洋人的各种技术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前一个说的是把她们好的技术拿来用,后一个说的是把他们民族中优秀的人才拿来用。通过这些人,我们了解他们,学习他们,最终战胜他们。”
贾琏拧眉:“哦,我怎么听着有些耳熟?”
熊石头被贾琏一勾引,忙着回道:“大人肯定觉得这个做法,跟倭寇发展我们这里土豪劣绅替他们做事一样?”
贾琏颔首。
熊石头顺坡上:“不瞒大人,小的也是从那些人身上悟出来这个道理!”
贾琏一笑:“我们学习倭寇?”
熊石头以为贾琏是不认同自己的观念,或者是误会他崇拜倭寇,忙着解释:“大人明查,小的……”
贾琏摆手:“你已经入学,我是你的父母官,也曾给你们学校题词训话,你就自称学生吧。”
熊石头闻言大喜,大礼参拜:“多谢大人提携!”
贾琏点头:“说吧!”
“小的并非崇拜倭寇人,心里反而十分憎恨他们,故而,学生以为我们大可以学习他们的法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扶桑岛国,弹丸之地,竟然侵略我华……大月朝,此恨必雪,此仇必报,故而,学生以为,等我们朝廷兵强马壮之时,可发一支奇兵,直奔扶桑本岛……”
熊石头说了许多,贾琏总结一句话,熊石头建议朝廷时机成熟之时出兵扶桑,将屡屡犯我海疆的倭寇国铲平诛灭!
贾琏看出熊石头对倭寇厌恶至深,恨不能食肉饮血,灭之后快!
这个贾琏能够理解,估计整个闽浙百姓,没有谁不想没掉倭寇国。
接下来,熊石头似乎找到知音,涛涛不绝,游说贾琏,让贾琏支持他带队出海游学,他说保证会比张骞的成绩要好。
他还说郑和那种到处赠送,打一个地方丢一个地方的做法不可取。
若是他,就会占领那些曾经攻占的地方,建立国家,发扬大汉民族的文化,驯化百姓成为大月朝的附属国。
第228章228捉虫
贾琏觉得此人如此憎恨倭寇,必定是闽浙本地人,贾琏不知道此人活了少岁,猜测他必定活了一把岁数,不然不会有这些见识。
贾琏有意询问他对于海疆与北方的战事的看发。
熊石头对于北方游牧民族似乎也有强烈不满,他建议将所有草原鞑子全部拘押驯化,让他们学习种地,不许他们游牧打猎。三十人以上聚集,既要给他们分组隔离。
贾琏询问原因。他说牧民彪悍,久之必生祸患。
熊石头还建议,朝廷不仅要接纳外国的传教士,引进西方的医学与教学理念,还要派遣读书人去西方游学,学习他们的先进纺织技术,火器制造技术。
只可惜,贾琏以为他的许多思想太过违背常理,贾琏当然不会跟着他胡闹。
不过,贾琏决定建议朝廷引进西方的医学,因为贾琏亲自见证过,传教士用白开水治疗好了一个偶感风寒的孩子。
其余,贾琏劝慰他要务实:“你所说的引进传教士学习西方艺术,本督可以支持,我们可以先在海疆试点,允许他们在海疆设立医馆,等接受的人多了,再慢慢在朝廷推广。其余的话,什么出兵立国之类,今后再不要说了,这不是你考虑的事情。不过,本督眼下倒是有件事情,或许你可以帮得上忙。“熊石头见贾琏胆小,不敢承诺出兵扶桑,心里很是失望,觉得贾琏枉费封疆大吏的称呼。忽听贾琏有事情征询,遂又提起兴趣:“未知大人想问什么不过大人也别抱太大希望,小的必定没出过闽浙,见识有限。”
贾琏一笑:“正是闽浙的事情,你以为闽浙今后一段时间,什么作物最赚钱?”
熊石头冲口而出:“当然是茶叶与丝绸,虽然朝廷在苏杭设立了织造衙门,他们只是盯着要蚕丝,却不关心桑树的栽培与桑蚕的养殖,无异是躺在百姓身上吸血的水蛭。”
贾琏挑眉:“哦,你以为该如何呢?”
熊石头言道:“大人手握重权,可以利用权利扶持桑农,保证他们的权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贾琏又道:“什么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就是不能因为蚕茧丰收就坏良心的压低价钱,蚕茧欠收又增加赋税,逼迫桑农不得不典田买地,甚至卖儿卖女。闽浙生产桑蚕丝,大人完全可以以省府的名誉在闽浙扶持一织造行,这样子产供销一条龙,就不会发生桑农丰年担忧蚕丝卖不出。”
“不能再像眼下这样打击了桑农们的积极性,丰年打压,受灾的时候有增加赋税,如此严苛逼迫,终究一日,桑农会不堪重负,全面崩溃。最终遭受损失最大的还是朝廷。“贾琏颔首:“茶叶呢,你有什么见地?”
“闽浙茶叶首推龙井,大人,您一边派人在闽浙大量栽种龙井茶,一边派人去京都各王府豪门送礼,勾引他们的兴趣。但是,您要记住,每家每户只送一两二两,多了就不值钱了。这般送个一两年,就可以勾起进度豪门的攀比之风,这龙井就越发值钱了。”
贾琏哂笑:“再值钱又能怎样,真正的龙井只有那么一二斤,千金难买也只有两千金而已,对着整个闽浙的经济来说,毛毛雨尔!”
“您别急啊,正宗龙井是只有龙泉边上那一棵,但是,我们可以人工培植出来许许多多的龙井茶啊。”
贾琏讶异:“培植龙井,如何培植,龙泉只有一眼?”
“其实龙泉附近百里都可以种植龙井茶,只是滋味有那么一点点区别。您可以把龙泉附近十里方圆的土地收归国有,征招有经验的茶农种植龙井茶。再用龙泉水浇灌这些茶园,浇灌的时候,也可以从内之外,层层递减,您还可以一圈圈的做下记号,分为一号龙井,二号龙井。您能说这些龙泉水浇灌的茶树不叫龙井茶?如此一来,您说说,该有多少龙井茶?”
贾琏此刻可以肯定,熊石头前世绝对不是官场众人,否则不会如此口无遮拦。
看在他对自己满怀善意,贾琏又相信因果。只要熊石心怀善意,贾琏很乐意可以扶持他成为一方大员。
贾琏招手:“石头,你不怕……”
贾琏在自己脖子下头用手一比。
熊石头脑袋一缩,吓得面色苍白:“大大大……”
贾琏满意一笑,伸手拍拍他:“别怕,本官并非妒贤嫉能之辈,但是,别人未必,所以,这话你出了这里,再别说了。当然,你有什么建议可以直接来寻找本督,本督绝对不会亏待你,还会护着你!”
熊石头吓得抱头鼠窜而出。从此后,这家伙再不多嘴多舌,除非贾琏找他问话,他才会有的放矢。
他也不敢对贾琏撒谎,他发现贾琏这人似乎会读心,只要他言无不尽,贾琏就会发觉追问,直到他竹筒倒豆子之后才会放过。
熊石头此后打消了跟贾琏耍心眼的心思。
回头却说贾琏听了熊石头一番言语,很有感触,不光是预备听从建议,大力栽培龙井,还决定,今年立马就开始。
并且,贾琏还从熊石头的话语中总觉出一个重点,那就是品牌。
他觉得熊石头说来说去,没说到重点,他所言的龙井茶的宣传,其实就是名牌效应。
比如徽墨端砚。读书人无比向往。
贾琏决定就从茶叶,丝绸两个方面打造闽浙名牌。让大家提起来丝绸就想到苏杭,提起茶叶就想到龙井。
这一来,名浙江的经济就盘活了。
自己这个总督也算是造福一方了。
当晚,贾琏将熊石头一番话整理成册,然后,贾琏想到没有参加春闱的贾芸,打造闽浙名茶成为闽浙的支柱产业,也是一进阶之路,且贾芸在京都有人脉,他太岳父又是太医,从医学的角度也能帮到贾芸。
贾琏三思之后,调贾芸为杭州知府。
泉州知府,贾琏将王子腾的嫡系马洲调任泉州知府。
杭州原本知府正好判决一宗官司,偶有失误,被人告到贾琏这里。贾琏替他圆过去了,他本人经过抗税,断案失误几轮惊吓,心胆俱丧,告老还乡。
贾琏替他转奏圣上获得批准,贾琏不仅承诺今后会照应他的后背,还赠送这位吴老知府一笔路仪。虽然无支付不缺盘费。
吴老知府也很合作,杭州府的交接十分顺利,杭州府的原班人马也给贾芸留下了,任凭贾芸择优录用。
吴老知府的官声不错,这些辅助人员想来不错,贾琏建议贾芸全部留任。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收购龙泉附近的土地,离不开这些地头蛇的帮助。
说来也是无巧不成书,吴老知府判断失误的案子正是龙泉茶树的归属权,却是苏杭劣绅看中了龙泉村边上的一座小茶园,想要扩充成为自己茶园。恶霸强买不成,派出打手捣乱,将茶园当家人打死。
当地县令不作为,将告状的小子撵出县衙,茶园小主人越衙上告,吴老知府按照规矩打他四十大板再审理。
这本不错,却被恶霸买通了衙役,生生把人打的半死,案件没审完,原告便死了。
吴老知府虽然事后严惩了作恶的衙役,却是人死不能复生。
虽然死者家里亲戚不敢上告了,可是,吴老知府事物的事情被有良知的乡绅联名告到贾琏这里。
贾琏审理之后,将幕后主使,还有打死人的狗腿子一并斩首。
恶霸的家财也被充公,作为当地养老院的基金。
吴老知府虽是失误,却也不得不做出降级的处罚。吴老知府良心不安,觉得自己年老力衰,索性告老还乡了。
这一来,属于恶霸的龙井茶园就充公了,足足有一百五十亩。
再有那茶农的十亩茶园,贾琏另外补足了五十亩良田给茶园主的族人,命他们另外过继一子继承香烟,算是圆满解决。
贾琏与贾琏还有徐琛崔凤举几个微服私访,很快就把杭州府境内所有产茶地界摸索清楚。当然,许多人不愿意买卖茶园,贾芸能够理解,祖上的遗产,不是轻易能够舍弃。
这也无妨,贾芸出头与他们签订盟约,凡是杭州出产的龙井都有官府同意调配销售。
这些茶园主即便不乐意也没法子,茶引在贾芸手里。
随后,贾琏这边在督抚衙门请客,招待各位府台们的茶叶号称西湖龙井。
贾琏这种茶叶是炒好之后,再经过小姑娘们再次筛选的茶叶,一色双芽雀舌,一个嫩芽的称莲心太稀罕,贾琏除了自己留下半斤,余下的给了王子腾贾赦一人半斤,就连嘉康帝也只孝敬半斤。
至于张家舅舅熙亲王,那就只剩下二两了。
熊石头的说法,这叫饥饿销售。
至于销售到弗朗机于英吉利福扫的茶叶,那就是三叶之后粗茶,或者是下雨之后的再生茶了。那茶即便是雀舌莲心,也没有明前的味道了。
贾琏也是来了闽浙,这才发觉,京都许多人家一直敝帚自珍自以为是的好茶,不过是人家糊弄他们的明前罢了。
当然,这不过是精挑细选的陈茶。
新鲜的莲心,贾琏来了闽浙几年,真心还没认真品过。倒非下官糊弄,却是贾琏前世声色犬马不好茶。
这一辈子心里有事,憋着着一股气儿,也不注重这些事情,有好茶一股脑儿给了王子腾贾赦张舅舅,或者是献给皇上。
此外,贾琏还给嘉康帝上了密折,详述自己的思路,将杭州府辖下产量不高的山区耕地该种茶园。
这些茶叶外销之后的收益,完全相当于良田的收益。请求嘉康帝的允准与支持。
大多数人是开荒种粮,贾琏这却是反其道而行之,改田为茶园。
说不得有悭吝小人要作祟。他还是首先扯了嘉康帝的龙旗挡风为好。
回头却说贾芸,带着带着特特挑选出来一斤莲心,二斤初展,五斤雀舌,回京城送礼去了。
一斤莲心给帝后各半斤,初展送给八位内阁,一人二两,余下四两,他分给了自己的老娘与太岳丈。
她老娘一两,纯粹是孝敬,他太岳丈的茶叶却是要去太医院请客,让太医院帮忙宣传龙井茶的天下无双,独一无二。
五斤雀舌,贾芸拿出三斤给京都豪门大户每家一两尝鲜。余下二斤攥在手里,作为那些上门请托之人的人情打发。
贾芸没想到。最早上门的是贾蓉冯紫英卫若兰三个。
三人只有贾蓉是兄弟,冯卫二人都是他姑父,他们点名要初展。
贾琏只有打拱的份儿了:“雀舌还有一些,初展真是没有一丁点了。”
贾蓉还好,冯紫英卫若兰就不客气了:“哎哟,你小子做了知府就不认得人了,不说我们是长辈,你应该孝敬,直说我们自小的交情,你也不该糊弄我们呀?你给我我父亲的是头茶,我不求头茶,只求二道,你给我这三道茶,我回去怎么打发你姑姑呢?”
贾芸逼不得已,只得把次回京目的说了。
“二位叔叔,二叔与我对于茶来说都是可有可无,实在是没想到三位叔叔也爱茶,如今也不是旺季,这些茶叶只是二叔给我诱饵,作为敲门砖,上京来宣传,好签订合约,吸引有心人参家闽浙茶园的投产。这雀舌还有二斤,要不,您三位分一斤?我保证,明年春季,您三位要什么茶叶都成?”
冯紫英卫若兰贾蓉三人这才一笑放过他。
冯紫英笑道;“我就说大哥这个时候放你回京,必有古怪,亏我父亲还说你就是回京述职来的。”
贾芸眼睛一亮:“不知道二位姑父还有荣大哥,你们有没有投资茶园的意向?”
冯紫英三人挑眉:“哎哟,瞧你精的,茶叶没吃你的,道问我们要银子来了。”
贾芸便把贾琏预备在闽浙大力发展桑茶的构思说了。
茶叶的一号二号三号都在朝廷内销售,粗茶与二道茶外销西洋东洋。眼下东洋西洋的消耗十分巨大,闽浙茶叶供不应求。
冯紫英皱眉:“云南茶呢?你们可以从别处挪借吗?”
贾芸摇头:“那些西洋鬼子可不喜欢黑黢黢的团茶,他们就喜欢绿茶的清香与甘醇。”
冯紫英道:“你说吧,怎么投资?”
贾芸顿时笑了,这是头一笔呢。
“我们请了闽浙老农精确的算计一下,大约一亩茶园培育成功,需要三十两到五十两银子,您们是内亲,又是头一波,就收最低价三十两一亩。“冯紫英皱眉:“多长时间可以回本?”
贾芸言道:“三年,第四年之后就是赚的,且您们的茶园还在,你们只是签订合约,把这个茶园交给我替您们管理。这是我在任,当我与二叔离任之时,也会替您们处理清楚,你们若是愿意继续与官府合作则好,若是不愿意,我们可以把茶园给您剥离出来,你每年自己收茶,贩茶。”
冯紫英嗤笑一声,扬手要打贾芸:“我打你,自己贩茶,我还去弄茶引,我有病?”
随即,冯紫英三人都离开了:“我们回去跟当家的商议商议吧,等着吧!”
当晚,贾芸歇在荣国府萱草园。
结果,冯紫英领着媳妇贾迎春,卫若兰领着夫人史湘云,再有隔壁的贾蓉贾蔷带着尤氏可卿瑛莲齐齐而来。
大家都是起来支持贾芸的事业来的,当然也是为了给子孙留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