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夫人听了凤姐儿的主意,不住眼地打量自己这个侄女,不知道她为何竟替几个小姑子谋划,并不怕自己失了权柄。又想着是不是因为建大观园,让她赔得狠了,想着抽身退步呢。一时心思难定,并不接贾母的话。
邢夫人则想着,几位姑娘里面,迎春为长,就是管家也得从迎春处行起,到时自己也好插手一二。越发舍不得动身去回复贾赦,只等着听贾母决断。
贾母也在看着王夫人,毕竟如今管家的是她,又有宫里娘娘的面子,不好不听听她的意见。否则就算是贾母做主让几位姑娘跟着管家,王夫人不放手,也不过是白担了虚名。
王夫人被几个人看着,思量了一下开口道:“凤丫头说得也在理。几位姑娘也都到了学习管家的时候。只是二姑娘不爱说话,四姑娘还小些也不大顶事。不如就让探丫头替我分担些吧。若是还有打不开点儿的地方,我看那宝钗也是个好的,又帮着姨太太管过家,就让她搭把手也好。”
王夫人觉得自己思虑得周到,不想话音刚落,邢夫人的声音已经传了过来:“二太太说这样的话,怕是不妥吧。”
第122章
王夫人说出顶替王熙凤的人选 ,没等贾母与王熙凤说话; 邢夫人先就不干了:“这长幼有序; 二姑娘的年岁可是她们姐妹里最大的,怎么二太太竟放着二姑娘不用; 只说起三姑娘来了?还有那位宝姑娘,呵呵。”
话没说完,可听的人都知道,邢夫人这是嫌弃宝钗只是王夫人的亲戚; 不是府里正经亲眷呢。贾母被邢夫人如此一提醒; 也觉出不对来,怎么这王氏只提她自己的外甥女,倒把自己的外孙女不提不问?
若拿黛玉与荣国府比; 贾母心里自是荣国府为重。可是要是与薛宝钗比起来; 在贾母心里十个宝钗也比不过黛玉去。就是平日里贾母不时地夸奖宝钗; 也不过因为那是别人家的孩子,面子上总要说一声好,自己家的孩子总要谦虚些。
因此贾母破天荒地赞同了邢夫人的话:“大太太说得在理。没有自己家的人不用; 倒麻烦亲戚的道理。刚才凤丫头还说我偏心; 如今怎么二太太也学上了。只让家里姑娘们帮你搭把手吧,别让姨太太觉得咱们家没有礼数。就是林丫头,也是因为从小养在我跟前; 才和咱们家的女孩一样看待。想来她也不会觉得我这个老婆子偏心。”
王夫人听了贾母与邢夫人的话心中暗恨; 只好不住眼地看向王熙凤。以前遇到这种情况; 都是王熙凤出面为她打圆场; 再轻松将老太太说得顺了她的意,今日又遇到她与贾母意见相左,不看王熙凤看谁?
可惜今时不同往日,王熙凤那双眼睛看花看摆设看茶杯,就是不看王夫人。贾母与邢夫人都看出王夫人的窘迫与王熙凤的有意避让,心里对王熙凤识时务高兴两分,就是贾母对王熙凤这些天存的气,也消去不少。
这王氏,还真当府里是她的了不成?贾母心下冷笑,面上还是和煦地问:“政儿家的,你没听到我的话,还是有什么别的想头?”
王夫人无法,只好回道:“媳妇是想着,若是家里这些姑娘们都跟着管家,就是林姑娘也跟着,只余下宝钗一人,怕是她小姑娘面上不好看。”
邢夫人直接将话回了回去,:“二太太说笑了。那薛家姑娘如何能与林姑娘比?林姑娘可是府里正正经经的表小姐。”刚才不明说,不过是给你留体面,自己不要脸可就怪不得我了。就是宫里娘娘知道此事,也没有为了两姨表妹越过堂妹与亲妹的理儿。
王夫人听了邢夫人的话,一张老脸越加红胀,对着贾母期艾道:“老太太,那宝钗可是娘娘发话让住在园子里的。”
大家都知道贤德妃为何会在旨意里特意点出薛宝钗的名字,不就是因为盖园子的时候薛家出了钱?现在用完了别人的银钱,却要在姑娘里分出三六九等来,怕是不好吧?
王熙凤听了心中暗气,你花了薛家的银子,就如实向元春禀报不说,估计还夸大了。怎么用了人家林家的钱财,就一声不闻?想那薛家出的钱再多,还能多过林家几代积攒的家产!
只她在屋中辈份最小,刚才又不出一言,现在也就不好说话,只好看邢夫人与贾母的战力如何再相机而动。
贾母并没有让王熙凤失望,只听她老人家直接道:“正是因为娘娘下旨让薛家姑娘住在园子里,咱们才与家中姑娘一样对她。不然……”一个商户之女,凭什么与国公府的千金们平起平坐,还处处说教?做客做到这份上,已经够出格了。
邢夫人补力道:“按说咱们府上的姑娘,就是你们房里的三姑娘,可也是教养嬷嬷们围着长大的,规矩自然与薛家不同。二太太也该提醒薛姑娘一声,咱们这样人家姑娘们的规矩,就不劳她日日指点了。”
此言又入了贾母的耳,她也对薛宝钗每每对自己家孙女指点之言生厌。只她是府里的老祖宗,如何能与一个小辈、还只是亲戚家的小辈对嘴?如今邢夫人说出来,她乐得看王夫人如何圆场。
“大太太说笑了,”王夫人被袖子遮住的双手,狠狠绞着帕子,面上还是对邢夫人尊重有加:“不过是因着宝钗大上几岁,比她们姐妹懂得多些。她也是好心,才出言提点姑娘们一二的。”
“二太太才是说笑。”邢夫人难得占了一风,一句也不肯让:“刚才都说了咱们是国公府,规矩与商户人家不同。薛家姑娘用商户的规矩,能提点得了国公府姑娘什么。我也知道二太太是心疼外甥女,只是让她住进娘娘幸过的大观园,已经是咱们娘娘雅量了,别的还真不敢劳她费心。”
点赞,这个必须点赞。谁说人家邢夫人眼里只有银子,不对,现在涉及到了能不能让二姑娘管家,在邢夫人眼里怕也跟银子沾上了边。不管是因为什么,邢夫人这样明着打王夫人的脸,王熙凤还是乐见其成的。
就是贾母也没有出声喝止邢夫人,若是真让薛宝钗一个外姓姑娘当了荣国府的家,在外人眼里成了什么,那岂不是把金玉良缘做实了?
王熙凤心下暗想,原著里所以出现薛宝钗帮着管家之事,怕是因为太妃薨逝事发突然,荣国府的太太们没有时间坐下来讨论,才让王夫人一人拿了主意。如今她提早抽身,把这府里后力不接的矛盾提前暴露出来,大家也就有时间就管家的人选进行讨论了,王夫人再想一言堂,可就不能够了。
至于大家原来聚在这里,是为了声讨贾赦讨要鸳鸯之事,那还重要吗?区区一个丫头的归属,怎么能与荣国府的管家权相比。不过经此一役,邢夫人应该也看出王夫人如今对荣国府的志在必得,回去也会向贾赦说起。到那时贾赦还会盯着贾母的私房?和整个荣国府与爵位相比,贾母的私房也就不够看了,鸳鸯之事自然不了了之。
取茶送到口边,王熙凤借此掩下嘴角的笑意,却发现有刀子一样的眼神在自己脸上划来划去。不用看都知道这一定是王夫人。对原主应该也是这样,有难事了,凤丫头上,要解围了,凤丫头上,有好事就该成了宝丫头的了。
王熙凤看戏看到此时,已经知道王夫人再难如意,也就不愿意在这儿伏低做小,还得接受别人眼风的洗礼,谁又不欠谁的,又不对了,应该是王夫人欠她的才对。把身子歪了一歪,做出一幅坐不住又强撑的姿态。反正她现在就是一个病人,你们把一个病人拘在这里,听这些家长里短,不大慈爱了吧?
她想得没错,贾母一看她的神态,问了一句:“凤丫头可是撑不住了?”
王熙凤不好意思地向着贾母虚弱一笑:“不妨事。我还能撑得住。”说是这么说,可那小脸惨白的样子,任谁看了都得说一声强打精神。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要强。都是自家人,闹这些虚客气做什么。”贾母嗔了她一声,又对着王夫人道:“那就这样吧,几位姑娘那里,你分派她们就是。二丫头不爱说话,只让她管些库房器皿不就得了。三丫头刚强,让她管人。四丫头年纪还小,林丫头身子也弱些,让她们姐儿两个一起管着厨房。”转头对着王熙凤说:“你也快些回去歇着吧。日子还长着呢,孝顺也不在一时一事上头。”
王熙凤还是强撑着唤人进来服侍老太太、太太,自己才让平儿与小红好歹扶起了身子,向三人行礼后退下。贾母疼她,让人备下自己的暖轿送她回去。王熙凤即做了病弱之态,此时也不推辞,只谢过老太太就上轿而去,全不管身后有一束能杀人目光。
回了自己的院子,进了内室,王熙凤才把刚才的虚弱之气一扫而空。不过想着黛玉与惜春若是接管厨房的话,怕是会引得王夫人出手给二人制造麻烦,好找借口让那薛宝钗插手。
为何只担心黛玉与惜春,正是王熙凤深知王夫人行事之故:那邢夫人今日所言,必会让王夫人警醒,如今她还没有完全掌握荣国府,不宜与大房对上,也就不能给迎春使绊子。而探春那里,一则探春本就是二房的人,一向巴结王夫人。二则让探春跟着管家,本就是王夫人自己提出来的,她不会打自己的脸。
因此王夫人会下手的,就只有黛玉与惜春所管的厨房。偏偏这厨房又是最好下手的地方:就是不用什么药,只上些相反相克的食材,让一家上下吃坏肚子并非难事。两个常年困于内宅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不被荣国府这些一双富贵眼的奴才欺瞒,才是怪事呢。
就算是贾母真的想查,王熙凤也敢保证,贾母能查到的,不过是几个不知事儿偷懒的婆子,就连王夫人的心腹都查不到。
“去请了林姑娘过来。”王熙凤略歇了歇,就吩咐小红跑上一趟——小红是大观园里出来的丫头,去那园子里看看旧日姐妹,没有人会说什么。所以现在王熙凤但凡有想与黛玉传的话,都要让小红跑腿。
来的不止是黛玉,还有她的奶嬷嬷王嬷嬷。等屋子里只剩下凤姐儿与平儿,王嬷嬷直接就给王熙凤跪下磕头:“二奶奶大恩大德,不光是救了我们家姑娘,就是林家旧人也都感情。奴婢们自己报不得,就是我们姑娘现在也难报。只盼着我们姑娘来日好了再好生报答。”
听听人家这说话水平:我知道您于我们姑娘有大恩,只是我们姑娘现在还不算过得好,得等我们姑娘日子过好了才能报答你。至于怎么让我们姑娘过得好,你都已经出手了,后头的事儿是不是也得接上?
其实王熙凤是不爱与王嬷嬷打这样机峰的。说起来她并不欠黛玉什么,只不过是几世相处的感情摆在那里,想让她对黛玉不管不问,自己心里先过不去。可那是她的感情,也可以算是她对黛玉的执念,并不能成为王嬷嬷胁迫她或者要求她的理由。
开玩笑,若是王熙凤不插手的话,黛玉别说是发现林如海留下的东西与人脉,小命都会让人收了去。这位王嬷嬷原著里到了后期不也是似有还无?因此王熙凤并没有与那嬷嬷客气,只是抚着自己手边的茶杯似在出神。
黛玉听王嬷嬷如此说话,心下也有些暗恼,只这奶嬷嬷是她母亲给她留下的旧人,她只对雪雁使眼色让她扶人,自己开口道:“妈妈这是做什么。凤姐姐叫咱们过来,必是有事相商。再说凤姐姐待我如何,我自是心中有数,她岂是施恩望报之人。”
“妹妹可差了,”王熙凤这才醒过神来似地,对着黛玉笑了一下,只这笑与前几日的温暖少了些什么,黛玉一晃神却没有抓住:“我最是不肯给人白占便宜的,又怎么会白白对妹妹好。本来还有些事要嘱咐妹妹,现在看妹妹身边有嬷嬷这样的能人,将来也是吃不了亏的,倒是我多事了。”
王嬷嬷这才知道,眼前这位少妇,不是自己几句话就能架得住的。再想着求情认错,又有些下不来脸面。可是自家姑娘如今还得生活在这府里,内宅里无人照应或是指着自己这几个奴才,想活下去都不容易。
这嬷嬷也是能屈能伸之人,又向着王熙凤跪下来:“是奴婢不会说话,还请二奶奶别把奴婢的话当回事。”
王熙凤也知道这王嬷嬷,在黛玉眼里与别的婆子不同。可是日后她若是出府后,还想着借黛玉的力庇护自己与巧姐儿,就不能让这嬷嬷天天在黛玉跟前离间两人的感情。毕竟将来她与黛玉相处的时间,没有这嬷嬷的时间长,天长日久的下去,与黛玉的感情总有消磨没有一日。
所以今日不如趁势让这嬷嬷知道知道,她一个奴婢的见识终是有限,就算是将来陪着黛玉出了府,也得靠着自己给黛玉出主意。因向着王嬷嬷道:“这会不会说话不打紧,懂不懂得什么时候说话才打紧。要不人家怎么都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呢。”
是呀,自己一进了门,没等主子开口,就自作主张地对着王熙凤又是跪谢又是用话试图架住人家,可不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吗?也是这王嬷嬷在荣国府里时候不短,就算是规矩还在,也沾染了些荣国府里奴才的恶习,觉得自己奶大了姑娘,又一心只为姑娘打算,就能做得了姑娘的主了。想到此处,王嬷嬷在这深秋日子,额上生生见了冷汗。
“二奶奶教训得是,”王嬷嬷这下子态度已经十分诚恳了:“奴婢能有什么见识,不过是仗着姑娘不计较。如今奴婢已经知错了,等回去就请姑娘责罚。只求二奶奶看在我们姑娘一人不易的份上,莫与奴婢计较,仍如前一样提点我们姑娘些。”
还算是个明白人,只是这个嬷嬷自此在王熙凤心里已经列为防范对象,这印象还真不是一时能改观的。有意让那嬷嬷见识她的本事,王熙凤也不再拿乔:“你们姑娘是你们姑娘,你是你,这个我还分得清。今日请你们姑娘来,本就有事与她说,若不是你一进屋就非得要谢恩,现在早就说完了。”
王嬷嬷老脸就是一红,想要告 罪后出去。王熙凤却止住了她,就算这嬷嬷有些小心思,总是为黛玉好的成份多些,自己日后要防着她,可是黛玉不用防着她。因此黛玉的事儿,她在边上出出主意,实在不行还可以与那些林家旧仆一起商量,好王熙凤出府后,留黛玉一人在此单打独斗。
“过不了一二日,太太就该让妹妹们学着管家了。”王熙凤直接把自己请黛玉来的意思说明白:“妹妹也别高兴得太早了。这与我教妹妹管家,只是看看帐本子不同。听说是让妹妹与四妹妹一起管着厨房的事儿。王嬷嬷,你觉得可好?”
王嬷嬷一家在林府也是几辈子的老儿人,不然也不会被选出来给黛玉做奶嬷嬷。这后宅里油水最多、是非也最多的地方就是厨房,荣国府二太太一向看自己家姑娘不顺眼,怎么会把这样的事情交到自己姑娘手里?别说什么还有四姑娘,那姑娘多大,自己姑娘多大,还不是事事以自己姑娘为主?
如今二奶奶问自己,必定是对自己刚才一进屋那一出还有气,有意考验自己呢。事关自己主子在这府里的脸面,就算是舍了自己这张老脸又怎样。想定了,王嬷嬷才小心地回道:“奴婢觉得让姑娘们学管家自是正理。只是这厨房关系重大,姑娘一时上手不易,全仗着二奶奶多费心。”
黛玉听说让自己真的管家,还是有些犹豫。等王嬷嬷说完了,才有些疑惑地问道:“凤姐姐不是一向管家,怎么现在倒是太太倒让我们学习起来。”
王熙凤知她心细,怕她多想,只道:“你也看了我这身子如今是个什么样子,哪里还管得了家。太太一个人忙不过来,让你们学习,也是替太太分忧的意思。不光是你与四妹妹,二妹妹要管的是器皿,三妹妹管人,几下里一分,有大事再请太太决断。这样太太也轻松了,你们姐妹也学了管家,岂不是一双两好。”
黛玉已经听出内中不妥,又问:“那宝姐姐?”
王熙凤笑道:“小小的人,怎么这样操心。老太太、太太说什么,你做小辈的就听什么。难道还有你去与老太太、太太讲价钱的?”
黛玉便知道自己能跟着学习而无宝钗之事,定是有老太太出手了,不然怎么刚才凤姐姐不提老太太,此时才提起。只是看了父亲留书,现在黛玉就是对老太太也不能全然信任,一时心中更是矛盾,看向王熙凤的眼神里,写满了困惑与不解。
有心让黛玉自己琢磨内里关窍,王熙凤忍下心里的不舍,对着黛玉道:“我请你来,就是要告诉你,这厨房之事,可轻可重,可大可小。”见黛玉的小脸有些发白,忍不住加上几句:“你也别怕,好歹你是老太太的亲外孙女,这次学管家也是老太太亲自开的口,有个什么事儿,还可求老太太出面。只是这求老太太一是要有真凭实据,二来也可一不可再,你可知道了?”
黛玉茫然点头,只觉得自己还是躲到潇湘馆里看书的好,何必管外头这些腌臜事。又想着自己父亲信中所书,林家人自有风骨,自己岂能遇事便想着退后,置林家风骨何存?一时左右为难起来。
王嬷嬷却知此事是自己姑娘的一个机会:原本在她生病被送出府之前,就发现黛玉与贾宝玉两人情形有些不对,只是没等说什么,已经被送出府。那时她还以为是这府里的长辈们都默认了两人之事。谁知这次回来一看,才知道人家是嫌弃自己碍事,要挪开自己才好摆布自己家姑娘。不过是还没用什么激烈手段,不过是让下人言三语四地在姑娘身边说些闲话,就这也已经让自己姑娘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了。
现在自己姑娘如果管了厨房,借机学些管家的手段只是其一,让她见识一下荣国府从主子到下人的奢靡与贪婪,再对照老爷留下的书信,让她认清这府中人的面目才好。到了那时,不管是向这府里讨还林家银两,还是脱身而去,都好过让自家主子在这深宅里白白耗费了青春甚至小命。
“若让奴婢说,姑娘很该应了才是。就是一时管不好,不是还有二奶奶和老太太呢。再说都知道姑娘们是头一次管家,谁还能不容让一二?”王嬷嬷出言劝着黛玉,这话里还是挂上了王熙凤。
各为其主,王熙凤也不多说什么,只把自己现在情形说与她们知道:“你们也看到了,我这里是个什么情形。说不好听的,若不是妹妹日日来走一遭,门口都快能挂蛛网了。这府里一惯如此,别说主子们,就是下人也捧高踩低的多。将来有事,我最多能帮上一句话,别的怕也不能。”
第123章
听到王熙凤自嘲,黛玉也就想起; 原来凤姐姐管家的时候; 什么时候来她这里不是管家娘子们往来回事,想与她说句话还得她把人都打发了才行。现在才病了几天; 就已经如此了。
世情冷暖,人面高低,凤姐姐是这府里的少主母尚且如此,自己这表小姐; 又会如何呢?进; 烦难重重,退,有林家傲骨的黛玉不愿意不战而言败; 竟第一次对荣国府生出些厌恶来。
王熙凤见黛玉蹙眉; 那王嬷嬷又劝不到点上; 少不得自己说道:“这管厨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先说难的; 你们姑娘家; 出不得府门,容易让那采买之人骗了。比如老太太想用个什么,他偏说买不到; 你们能如何?若说容易; 不过是拿着府里的规矩说话; 谁该做什么都有定数; 若是做不了的人,只管请他走人,是个法子,把那人收服了听你的话,也是个法子。”
黛玉两条眉毛仍想打架:“那样能做买办的人,在这府里想也是亲戚连着亲戚的,怎么就好请他走人。”这是笃定了会有人给她使绊子、动手脚了。
也对,不是七窍玲珑之心,又怎么会把个潇湘馆理得井井有条。原著里大观园多少事非,潇湘馆竟能一人无涉,也只有一个紫鹃收着贾宝玉的东西,还因此人是贾母给的,黛玉不好多说只能敬着之故。
王熙凤道:“所以你要和四妹妹商量一下,或是借宁国府的人手,或是,总要有人在外行走,为你们看看行情,才好拿住那些买办们。”
黛玉与王嬷嬷都知道王熙凤所说的或是后面,指的就是林家旧仆,虽然不知道王熙凤是如何知晓的,可也不得不对王熙凤心怀敬佩:与黛玉一样,王熙凤也是只在内宅行走,现在两府的爷们都不见得知道黛玉还有林家旧仆在京,她却已经知晓了。
王嬷嬷也摸到了些头绪,在旁边出主意道:“二奶奶说得在理,不过若是,不大方便。不如姑娘和四姑娘说一说,用宁国府的人手?”
黛玉当然知道林家旧仆此时不是出场的好时机,可是惜春与宁国府,不是她小人之心,实在是看不出宁国府对这位自家的姑娘有多上心,而惜春更是平日里提也不提宁国府三个字,让她回府要人,行吗?
王熙凤觉得自己已经给黛玉指了路,不管如何行事,都要她自己有个决断才行。于是只专心喝自己的茶,其实还是白水,却让她喝出了韵味。黛玉无法,只好带了王嬷嬷与雪雁回潇湘馆自己想法子。
王熙凤等她们主仆走了,叫过平儿,交待自己刚才想到的事体。平儿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奶奶怎么想起置房子来了,你嫁妆里不是还有一个三进的宅子吗?那宅子地段又好,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