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公子无良-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小买卖,贾大姑娘做主,叫大爷拿那银子入股了。”
    孙绍祖眼皮子跳了又跳,暗道这贾大姑娘果然是目中无人,竟然这样自作主张。
    “薛奶奶还说,贾大姑娘已经知道大爷身世,唯恐大爷入赘后,被人欺负,决心说服琏二爷嫁出去呢。”
    孙绍祖豁地站起身来,口中连连说道:“草包草包!”背着手在屋子里来回转了又转,又问:“贾府大太太没了,大姑娘的亲事可是要延后再说?”
    “那边是这样说的。”
    孙绍祖坐立不安地来回徘徊,虽疑心王熙凤吞了他的银子,偏生又不敢去问,只得耐心心来,等到荣国府出殡那一日,带了丰厚的奠仪登门。
    偏 这一日,荣国府内人头攒动,孙绍祖要跟贾琏说句话,也寻不到时机,因见贾家送葬队伍向城外去,孙绍祖就也随着去了,眼巴巴地望着贾琏等进了铁槛寺,就也随 着进去,恰望见停下棺木后,贾琏与一个细条身材的人说话,就忙跟上去,见拐角处贾琏不见了,正要再向前,忽然就听见角落里有人提起他的名字。
    “那个孙绍祖倒是一表人才,就是太轻浮一些,竟然想叫迎春外嫁。”
    这一句话,清清楚楚地落在了孙绍祖耳朵里。
    孙绍祖赶紧地藏在游廊柱子后,见那二人披麻戴孝,心道这二人应当是贾家的近亲了。
    却原来,那二人一个是邢大舅邢德全,一个是邢夫人娘家堂兄邢忠。
    只见邢德全说过那句话后,邢忠就念叨说:“大老爷巴不得大姑娘嫁出去呢,为这事,二爷跟大老爷吵过不止多少次了。也不知大姑娘是得了哪门子失心疯,就看上那人。”
    “据说那人为大姑娘杀了人呢,大姑娘先前听说有个太监养的要娶她,哭得死去活来,后头听说有人为她铲除了心腹大患,就感动得连二爷的话也不听了。”
    “到底是女儿家,头发长见识短。你说琏二爷肯答应么?”
    “琏二爷受了内伤,又瞧不上琮哥儿,怎肯叫大姑娘外嫁?若是那姓孙的,能叫大姑娘回心转意,答应一辈子留在贾家,这事就成了。”
    “那姓孙的背着的人命呢?”
    “那点子事算个什么?”
    孙绍祖眼睛里又盈满了泪水,唯恐被邢家兄弟瞧见,忙转身去了。
    待他一走,邢德全、邢忠二人便拿着袖子捂着嘴偷笑,又双双向后殿上去,见了还留在后殿的王熙凤,就笑着说:“奶奶吩咐的话,都已经说下了。”
    王熙凤笑道:“辛苦二位了。”说着,就叫红玉给他们二人一人一百两。
    邢德全好奇地问:“奶奶,那姓孙的是什么人?奶奶要这样对付他?”
    王熙凤笑说道:“一个作死犯到我手上的。”说着话,就打发邢德全、邢忠二人出去,她又去给邢夫人上了香,随后坐了车去水月庵歇着。
    次日回了城,王熙凤就开始忙着周、吴两家省亲的事,待到周、吴两家省亲那日,因薛姨妈要瞧热闹,就将她领到自家当铺楼上,叫她瞧瞧这两家的气派。
    等到黄昏时分,望见宫里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慢慢向周家去,王熙凤就悄声对薛姨妈说:“咱们家大姑娘将来的排场,只比这大,断然不能小了。”
    薛姨妈蹙着眉点头,又问王熙凤:“宫里怎么说?”
    “戴公公说,宫里最近也没什么大事,宫里上下没个敢小瞧咱们家姑娘的,偏妃位满了,咱们家姑娘只能悬着。”
    薛姨妈无耐地叹息一声,想到这合家团聚的日子,姑娘在宫里应酬、儿子不知漂泊在何方,登时落下泪来。
    王熙凤袖着手,正望见周贵妃的车驾过来,就请薛姨妈隔着窗子看。忽地见平儿在她耳边说孙绍祖在楼下,于是就悄悄地下了楼,进了后院,望见孙绍祖,就笑道:“孙指挥,许久不见,别来无恙。正要找人去寻你呢。”
    “不知薛大奶奶找孙某有什么事?”孙绍祖心存提防地问。
    后院里被灯火照得如白昼一样,王熙凤笑道:“先前贾大姑娘用你那银子跟我合伙做买卖,如今已经回了本。”
    孙绍祖一喜,忙说道:“新近手气不好,若是回本了,不知大奶奶可否先支给我几两银子用用?”
    “那可不行,我们薛家买卖公中的银子我也不敢挪用,是用自己个的体己做的买卖。如今虽回了本,但又有一笔大买卖要做,正要打发人跟孙指挥再要五万两呢。”
    “是什么大买卖?”孙绍祖警惕地问。
    王熙凤信口开河地说:“你瞧见周、吴两家的园子没?宫里传出话来,说是主上觉着皇家的园子尚且不如臣子家的园子,就决心要在西郊外,给太上皇、太后修建皇家别院。我们薛家虽也有买卖在里头,但到底做的账目还要给薛家人过目,叫人好不憋屈。”
    “五万两?”孙绍祖又重了一遍,想着家财不多,就心生退意。
    王熙凤冷笑道:“难道五万你都不肯?等着吧,没了跟贾家这门亲事,一着被人抓去坐牢,连命都折了。”
    顶着一轮明月,听着院外锣鼓笙箫,孙绍祖打了个激灵,忙说道:“大好日子,奶奶无缘无故说这话做什么?”
    “做什么?衙门里都已经有了凭据,亏得贾家大姑娘闹着,贾家二奶奶心软了替你遮掩着,不然,你还能安生过年?”
    孙绍祖睁大眼睛,眼眶里满是热泪,忙说道:“这实在是冤枉……”
    “别跟我喊冤枉,五万银子快些送来,急赶着做买卖呢。”王熙凤说着话,就转身向前楼上去。
    “奶奶,衙门里没个真凭实据,虽这孙绍祖嫌疑最大,怕也不能抓了他到案。”平儿悄声说。
    王熙凤冷笑道:“没见忠顺王府常打发人去许家吗?等着吧,到了十六,就有真凭实据了。”
    “难道琏二奶奶那话是真的?当真是乱葬岗找到埋下去的刻着忠顺王府字样的箭?”平儿惊诧道。
    王熙凤思忖着,就对平儿说:“看来是真的了,是姓咸的拿着忠顺王妃的把柄要挟王妃做媒,随后被王妃灭了口。那姓孙的下场不定比姓咸的好到哪里去。”
    因听见薛姨妈召唤,王熙凤、平儿忙赶去薛姨妈跟前伺候着。
    却说今日周、吴两贵妃省亲,要紧的道路已经布下官兵,令闲杂人等回避。
    是 以这孙绍祖从薛家后院出去后,一时没有旁处去,于是又翻墙回来准备再试探王熙凤,谁知翻墙回来后,竟然躲在后窗下听见这么一席话,再回想起先前的蛛丝马 迹,记起咸远昌曾信誓旦旦地说“王妃有把柄在他手上”,登时如坠冰窟,又翻墙出去,在门外熬到省亲队伍又回了宫,这才慌忙回家去。
    待回了家,孙绍祖令管家将家中金银细软准备妥当,便换了一身小厮衣裳,提着金银细软向外去。


☆、第174章 未死之人 
    管家见他要趁着天黑远走高飞,忙拦住他问:“大爷要向哪里去?”
    孙绍祖苦笑道:“上当了,上当了!薛家那奶奶一早就打了谋财害命的算盘!”
    管家忙说道:“不是说贾家点头,就能保住大爷吗?”
    孙绍祖冷笑道:“怕都是唬弄我的呢。”心里又恨又气,提着东西就要走。
    管家忙抱住他的腿,说道:“薛家那都说了,就是因为迎春姑娘不肯叫夫婿入赘,才会闹到现在。大爷不如叫人捎个话,给迎春一个姑娘非入赘不可的理由,这事不就定下了吗?好不容易袭了官,大爷甘心这样就走了?”
    孙 绍祖恍若醍醐灌顶一样,心道管家说的有道理,倘若迎春不再闹着外嫁,贾琏顺水推舟收了他妹夫,再去许玉珩那打点一二……只是,这非入赘不可的理由是什么? 忽然想起在铁槛寺那两个男子说的话,暗道那二人的话未必没有道理,想着,就对管家描述一番邢德全相貌,令他去打听那人是谁,随后回了房中,就在屋子里,铺 纸研墨,诉说一番衷肠,只说咸远昌其人人品何等卑劣,他不忍迎春落入虎狼之人手中,才杀了咸远昌。将信反复润色后,就静等着管家回来。
    天慢慢亮了,待到大亮的时候,管家就回来说:“大爷说起的那人,听起来,是贾家大太太的弟弟,人称邢大舅的。”
    “他人品怎么样?”孙绍祖忙问道。
    管家笑说道:“邢家人全靠着贾家度日呢,现如今邢家的姑娘都留在贾家老太太身边呢。”
    孙 绍祖听着,就知晓是个没多少根基的,于是对管家说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了一千两给他,叫他替我送信给贾大姑娘。”说着,就将煞费苦心写的信,并一千 两银子交托给管家。见管家要出去,又忙说道:“大叔千万要将信送到贾大姑娘手上,成不成,我的命全在这上头了。”
    管家答应着,就忙去办。
    且 说邢德全一直跟随邢家三姨度日,虽没正经事叫他上进,但他既然得了邢夫人的嫁妆,又隔三差五从贾琏那拿银子,日子过得也痛快。乍然见个人送上一千两银子并 一封信,更指明要将信交给迎春,就又舍不得银子又怕闹出不好听的事叫贾琏怪罪,于是掂量着,就先满口答应了,随后收了银子,拿着信就向荣国府去。
    恰荣国府内,贾琏给邢夫人守孝,正留在府里百无聊赖地看惜春给贾母画的十二美图,因听说邢德全来,见这屋子里,也不过就贾母、李纨、迎春、邢蚰烟、宝琴几个,就站在荣庆堂外,等邢德全来,见邢德全小跑着过来,就笑道:“你过来做什么?”
    邢德全走上前来,就递出一封信,说道:“这是有人叫我送给迎春姑娘的信。”
    贾琏接过那信看了一番,蹙眉说道:“迎春什么时候认识孙绍祖了?”才说完,见贾母房里出来的芳官心虚地顿住脚步,就扭头看她,“你知道?”
    芳官性情活泼,在贾母跟前都由着性子说话,唯独到了贾琏这,不敢跟他玩笑,忙战战兢兢地将那日打醮的事说了。
    贾琏听了,隐约记起打醮那一日的些许事来,于是亲自拿了信到外书房去,吩咐赵天梁说:“将这信交给许大爷,就说,我们姑娘并不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也不知那姓孙的怎么就赖到我们头上,请许大爷秉公办理。”
    “哎。”赵天梁接过信,就依着贾琏的话向外去,出门骑马后就向许家奔去。
    许玉珩正为这桩无头官司苦恼——虽孙绍祖嫌疑最大,且忠顺王府常送信来督办,但到底证据不足,恰见了这信,见那孙绍祖自己招认了,就忙发下公文,令人捉拿孙绍祖。因他认了罪,不出十余日,便定了罪,判下了斩立决。
    此事本已经处置了,偏生孙绍祖在大堂上,因六神无主,又扯出忠顺王妃伙同柳湘莲暗害他的话,更在向许玉珩求情时扯出贾府大姑娘美艳不可方物,这些话虽堂上许玉珩说是无稽之谈,但到底传了出来。
    忠顺王府里,忠顺王爷冷着脸在炕上打坐,冷冷地看着站在地上束手束脚的忠顺王妃。
    “咸远昌是你弄死的?”忠顺王爷瞅着香炉袅袅的青烟问。
    忠顺王妃忙说道:“王爷,这话臣妾担当不起。我既然要替他做媒,害死他做什么?”
    忠 顺王爷冷笑道:“难道不是你气琪官状告你,于是令卞梁对琪官暗下杀手;琪官阴错阳差被柳湘莲所救,卞梁杀琪官不成,记恨柳湘莲,又握着你的把柄,于是软磨 硬泡,令你为咸远昌做媒,你气恼之下,见咸远昌、卞梁二人追杀柳湘莲,就暗下杀手。一铲除了卞梁,二嫁祸给柳湘莲。”
    忠顺王爷自觉他这话合情合理,且如此说来,那些皇上着人堵在城门外不许他的人向外送信的话,就是无稽之谈了。
    忠顺王爷心里巴望着忠顺王妃认下这些事。
    偏生自诩要为忠顺王爷分忧解难的忠顺王妃矢口否认地说道:“王爷,断然没有这样的事……”
    “那为何本王说,不许插手内务府的事后,你还要为姓咸的出头?”
    忠顺王妃一时哑口无言,因忠顺王爷说对一半,便心虚起来。
    “出去吧。”忠顺王爷失望地挥了挥手,望见忠顺王妃慢慢地向外去,便连着冷笑两声,虽那命案了了,但是因这案子,他这年头年尾一直提心吊胆,就怕有人将此事牵扯到他头上。如今看来,不必太上皇、皇帝出手,只王妃出手,就能将他吓个半死。
    “王爷?”蒋玉菡捧着茶进来,望见忠顺王爷眼里的杀气,不禁噤若寒蝉。
    “没事。那孙绍祖是为了荣国府的亲事杀了人,不知荣国府贾大姑娘的亲事定下了没有?”忠顺王爷问道,若不是孙绍祖,他还没留意到迎春的亲事,实在是一门好亲。
    蒋玉菡说道:“荣国府还有孝呢,怕要过了今年,贾大姑娘才要谈婚论嫁呢。”
    忠顺王爷闭上眼睛,斟酌着他门下哪个义子是可用的人选,思量一番后,一时又想到卞梁的兄弟卞桩身上,于是对蒋玉菡说:“你领着卞桩常去荣国府走动走动,暗示暗示贾琏。”
    “王爷的意思,是要叫卞桩去入赘?”蒋玉菡问,见忠顺王爷点了头,于是答应了,将手上茶盏放下,就慢慢退了出去,到了这边月洞门下,见忠顺王妃亲自捧了参汤过来,就避让到一旁。
    忠顺王妃从蒋玉菡身边走过时,低声冷笑道:“好手段,不想你这下、贱之人竟然能有那手段。”嫉恨地瞥了他一眼,就向房中去。
    蒋 玉菡一怔,想起忠顺王爷那饱含杀意的眼神,暗道忠顺王妃最好自求多福,想着,就出门令人备马向卞家去,到了卞家与卞桩说了一说,本当卞桩不肯,谁知那卞桩 因孙绍祖生前描绘的迎春相貌动了心,立时乐不可支地换了一身春装,在家里嚷嚷了一通,就急赶着随蒋玉菡向荣国府去。
    这二人上了宁荣大街,望见贾琏与袁靖风站在宁国府朱门外,就忙下了马迎上去。
    “琏二哥。”卞桩堆笑着上前。
    贾琏望了他一眼,疑惑地道:“我们认识?”
    不等蒋玉菡说,卞桩就忙说道:“琏二爷,那一年重阳节,咱们在清虚观外见过的。”
    提起那一年,贾琏便想起来了,心说这又是一个该死的,于是笑道:“你怎有空过来了?”
    蒋玉菡忙在贾琏耳边悄声说:“王爷要说媒,叫他做你家上门女婿。”
    卞桩依稀听见蒋玉菡的话,越发地风度翩翩起来。
    贾琏将卞桩打量一通,见他身姿还算挺拔,年纪也不过十八九岁,见人还有些腼腆,俨然是先前只随着他兄弟做坏事,还没习惯“独当一面”,就笑着在他肩头拍了一拍。
    “不知这边是忙什么呢?”卞桩亲昵地问袁靖风。
    袁靖风笑说道:“明年五皇子大婚,赶在今年春日,将各处花草好生捯饬捯饬。”
    卞桩不懂装懂地点头,又大方地说道:“琏二哥,今晚上我摆下酒席,还请琏二哥赏个脸。”
    袁靖风咳嗽一声。
    蒋玉菡说道:“你又糊涂了,琏二哥还在孝期里。”
    卞桩这才醒过神来,于是挠着头对贾琏干笑。
    “行了,你们去玩吧,我这边还有事。”贾琏对蒋玉菡、卞桩说。
    卞桩迟疑地问:“不知方不方便,去府上给老太太请安?”兴许能见到孙绍祖口中的绝世美人也未可知。
    贾琏笑说道:“老太太那,姊妹众多,就不必去了。”
    蒋玉菡也陪着卞桩尴尬起来,拉了他一把,二人就重新上马向远处去。
    袁靖风蹙眉说:“哪里来的纨绔子弟?”
    “呆笨的近乎单纯,实在叫人不忍心下手。”贾琏轻轻地一叹。
    袁靖风一怔。
    贾琏就对他一笑,又说:“时辰不早了,大哥去我那吃饭?”
    “不必了,还要回宫里呢。”
    贾琏听着,就对他拱了拱手,下了这边台阶,步行着向荣国府去,路过贾政家的黑油大门,望见宝玉垂头丧气地向外来,就问他:“怎么这么无精打采的?”
    “柳二哥不知向哪里去了,王爷新近又被忠顺王爷寻了不是,也不肯作诗吃酒了。好不容易留在家里一日,云妹妹又跟在母亲身边寸步不离。”宝玉接连抱怨着。
    贾琏见他并未骑马,心知他大抵要向荣禧堂去,就笑道:“那你如今向哪里去?”
    “……去琏二哥那小园子里散散心。”
    “别去了,老太太带着一群姑娘们赏桃花呢,撞上了不好。若是见到了什么,说给二太太听了,两边又要闹起来。”
    宝玉心知贾琏说的是他们这东边花园子编排迎春的事,因那鸳鸯剑就是他认出来的,于是心里惭愧,讪讪地不言语,想到自从那事后,贾母都不肯带了史湘云一起玩笑,他若乍然去了,定然尴尬,于是虽有心去瞧瞧据说十分恬淡的邢蚰烟、娇憨可人的薛宝琴,也强忍着扭头向家去。
    贾琏望着他进去了,便背着手琢磨着如何处置卞桩,正思量着,就见贾环嬉皮笑脸地走来了。
    贾环过来了,就笑道:“请琏二哥安,咱们大姑娘果然了得,才死了咸远昌、孙绍祖,就又来了个卞桩。”
    “闭嘴。”贾琏蹙眉,心道那便卞桩果然对这门亲事意在必得,八字还没一撇,就到处瞎嚷嚷。
    贾环忙住了嘴,紧挨着贾琏说道:“周家在园子里请酒,琏二哥带了我去吧。”
    “你顶着五皇子小舅子的名声,还不够自己上门吃酒的?”
    “琏二哥嘲讽我做什么。”贾环撇了撇嘴,正待要说,望见蒋玉菡慌慌张张地从东边跑过来,就拉着贾琏转身去看。
    贾琏转头后,见蒋玉菡脸上见了血沫子,忙问道:“你受伤了?”
    蒋玉菡摇了摇头,忙说道:“卞桩出事了,他闹着要吃酒,我陪着他去,谁知还没走远,不知谁扔了个装了锡块的酒坛子过来,不偏不倚,恰砸在脑袋瓜上……”
    “快去瞧瞧。”贾琏见蒋玉菡并未骑马,就知那地方离着这边不远,于是迈开步子就随着蒋玉菡去看。
    贾环眼珠子滴溜溜转着跟在贾琏身后,边走边嘀咕说:“莫非是大姐姐命硬,所以克死……”
    “啪——”地一声,贾琏甩手给了贾环一巴掌,冷笑道:“把你那张嘴管严实了,先前你上蹿下跳地传你迎春姐姐的闲话我还没跟你计较!你等着,若是这次再有闲话传出来,我就叫五皇子知道他还没出宫,你这‘小舅子’就四处败坏他的名声!还不快滚!”
    贾环被骂得面红耳赤,又不敢反驳,于是叽歪了一声:“又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说……”嘴里嘟嘟嚷嚷的,见贾琏又举起手来,忙抱着脑袋逃回家去。
    贾琏递了帕子给蒋玉菡擦脸,一边随着他走,一边问:“是从谁家院子里扔出来的酒坛子?”说话间,就见前头挤满了一堆人,望过去,却是出了宁荣大街东街门后向北去的街上,看前面一群人围在宁国府东墙下,那酒坛子就当是从宁国府丢出来的。
    这会子衙门里已经来了人,且袁靖风也领着人出来了。
    “快叫人将宁国府里头前头门堵住,叫里头的人一个都别出来。”贾琏立时对袁靖风说。
    “知道是在宁国府墙角下出的事,就已经打发人去看住门了,这不,那个乱扔酒坛子的也领过来了。”袁靖风说着话,就伸手指向一个畏畏缩缩的小太监。
    贾琏隔着人群望见衙门里的人过来将卞桩用席子盖住,就又去看那小太监。
    小太监吓得脸色苍白,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道:“一时偷懒,见有个破坛子没地摆放,于是就隔着墙扔了出来,没成想,竟然砸了人。”
    袁靖风斥道:“胡言乱语!你瞧瞧那锡块有多重,是你能轻易隔着墙丢出来的?快说你的同伙是哪个?”因是他领出来的人犯下的事,于是恼怒间,便涨红了脸。
    “……交给玉珩的人吧。”贾琏拉扯了一把袁靖风,又看蒋玉菡吓得懵住,就对他说道,“你随着我先回家去,等许大人忙完了这边,再向我那去跟你对证词。”
    蒋玉菡魂不守舍地答应了。
    贾琏又跟袁靖风并闻信赶来的许玉珩点了头,就领着蒋玉菡向荣国府去。
    蒋玉菡走开了一些,就连连吐着舌头说:“吓死个人了!冷不丁地砰地一声,边上的人脑袋就开花了。若是偏了一些,死的就是我了。”
    贾琏沉吟一番,问道:“你觉得,卞桩出事,可跟我家姑娘有关?”
    蒋玉菡怔了怔,就说道:“琏二爷的意思,是方才的事,不是意外?”
    “怎么会是意外?袁大人不是说,那锡块重的很,寻常人难以隔着墙丢出去么?若是力道不大,怕就是站在墙上丢,也难砸死人。”
    蒋玉菡浑身一颤。
    “这亲事,都有谁知道?”贾琏蹙眉问。
    蒋玉菡一边拿帕子擦脸,一边说:“虽是才定下的事,但知道的,怕也不少呢。卞家里头常年摆下赌局,从早到晚,家里来来往往不下几十人,我是从赌桌上将卞桩领出来的,怕在他家赌博的人都知道呢。”
    贾琏唔了一声,领着蒋玉菡从西角门进了府,正要领着他进外书房,忽然听人喊了一声二爷,回头就见珍珠领着一个十分老实的男人提着包袱、篮子站在外书房院外。
    “这是……”贾琏看向那男子。
    珍珠笑道:“二爷不认得,这是我哥哥,好容易回京一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