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铁血林黛玉-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如海道:“有事。你跟我来。”
贾敏郁闷的叹了口气,放手让她去:“说完事儿再回来。老爷,有什么事非要避着我?”
林如海笑道:“一些关于朝政的事,夫人听了恐怕扰乱道心。”
贾敏以为他要打听皇帝身体如何、情绪如何这类问题,也就不说话了。
到了旁边贾敏的书房里,一样的雅致,一样是满满的书香墨香,关上门也是个说话的地方。
林如海看宝贝女儿愁眉不展,立刻把之前想说的事忘了,道:“坐,玉儿你为何愁眉不展?”
黛玉摇摇头,推说没事。
林如海在官场上混了多少年,多少老油条的心思搁他眼前都能看透,看女儿明显不开心,立刻开始推敲。'够格惹她生气的只有帝后、姚神仙、她干娘、荣国府,别人不值一提。'
'应该不是帝后,看起来不像。姚神仙嘛,他还在花园里喝茶等着陪黛玉回去,她干娘,有点可能,荣国府,有点可能。仔细看看,黛玉脸上的是无可奈何的悲伤。'
'结合她要认真守孝的事来说(最近黛玉身上没有别的大事),她是为了太上皇感到伤心?'
'或者是官场中流传的对她守孝讨好皇帝、图虚名的谣言传到她耳朵里?不能够,宫外的消息很难传到宫内,她出宫来游玩也听不见这些话。'
林如海又追问了几次。
黛玉绷不住了,含含糊糊的说:史书上的话都是骗人的,皇帝和太上皇关系真的非常不好。
林如海了然,我当年本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当官,然后主要精力消耗在和同僚内斗,刚开始发现这件事的时候我也很郁闷。说好的君君臣臣呢,说好的民之父母呢?后来适应了就好了。
他劝她:“史书所记载的都是史官亲眼所见,可人心隔肚皮,世事无常,史官不作假,他所记录的那个人未必是真的。你可还记得王莽恭谦下士、虚怀若谷、廉洁恭谨的事么?”
黛玉默默的点头,想到这里,更郁闷了。
刚开始很喜欢皇帝呀,觉得他和史书上的皇帝都不一样,那么幽默风趣、专情、平易近人、还有点小忧伤。结果……我很忧伤。
林如海也有点猜不透女儿的心思:“再说说明君,何为明君,将君王的职责尽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百姓吃饱穿暖,老婆孩子热炕头,谁在乎皇帝弑父□□?臣子篡权夺位?无所谓的好吗!
黛玉垂眸想了一会,点点头:“爹爹,你说得对。”皇帝是个好皇帝,只是我想差了。
然后林如海跟她嗡嗡嗡的开始唠叨:得宠也要注意尺度!不能拿皇帝的奏折来看!不许翻皇帝书房里的书!宫闱隐秘能躲就躲,撞见了就偷偷溜走。
黛玉心说:嘻嘻,你若知道我不仅看了很多奏折,还能模仿皇帝的字,皇帝扔过来的奏折要写的字越来越多啦!爹爹一定会吓坏。算啦,我是好女儿,不说这些事吓唬爹爹。
她耐心的听林如海唠叨完,乖乖的说:“谨领训。”
林如海微微笑了笑,招手叫她过来,低声说了几句肺腑之言:“太上皇刚刚在位的时候,也是明君,和唐玄宗前期一样,励精图治,善于纳谏、重情重义。只是在后宫中有些薄情,可他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对朝臣也刻薄起来。当今天子和他如出一辙,现在看着还好,往后你若瞧着他变了,提早抽身退步,想来那时候我和你娘也不在了。”
黛玉一惊:“爹爹?”
林如海拉着她细嫩柔软的手,温柔深沉的看着她那双含着泪的明眸:“我老啦。这些话原先不跟你说,是你还不必知道,今日说到这事儿上就说了。现在若不说,恐怕以后来不及。玉儿,你这孩子处处都好,只是太重情了。”
黛玉呐呐道:“重情不好么?”
“你弟弟过世的时候,你眼睛都要哭坏了,我都不如你那样伤心。后来找了文四姐给你当师父,现在她是将门虎女二品诰命暂且不提,当时她就是个江湖游侠,她回乡探亲的时候你哭成什么样?平时看看史书,英雄末路你哭,红颜薄命你也哭。
重情不是坏的品行,但对你一生不利。重情容易轻信,轻信就容易上当受骗……”林如海给她说了好些肺腑之言。
黛玉大为惊愕:“爹爹……”是这样吗?爱哭不行吗?
史书上、诗集里的古人动不动就洒泪啊,孔子也哭,岳飞也爱哭,苏东坡也爱哭,我爱哭的后果……好像很严重的样子。
林如海心说女孩子都爱哭,你娘到现在这个岁数,呆着没事干了也伤春悲秋一下,写两首酸溜溜的诗词,我以诗词和之。
可是你不是普通的女孩子啊,伴君如伴虎懂么?
他又隐晦的说:不要在皇帝面前对太上皇的死表示的过分悲伤,皇帝和太上皇不睦,他可能会多疑。当然也不能太冷淡漠,皇帝不喜欢臣子惦念别人,也不喜欢太薄情。
黛玉宝宝:我要大师兄,我要去山里!人间太复杂了!
她并非听不懂这样的事,只是觉得……这样的事知道了可真叫人难受。
心里头一团乱麻,想要说些什么,不知从何处说起。若要反驳,却无从反驳。
正在这时候,管家来回禀:“老爷,荣国府派他们家宝玉来给夫人送东西,要来拜见您。”
林如海淡淡道:“不见,引他去见夫人。”
管家道:“是。”
林如海对黛玉道:“玉儿,我今日跟你说的话,你要铭记在心,若是能懂就用,若是不懂,听一听也就罢了。不要给别人说。”
黛玉非常郁闷的说:“爹爹放心,我能听懂。”
林如海点点头,微微笑了:“黛玉,你不必太忧心,或许我是杞人忧天。你能听到看到这些事,说明他没有防着你,很信任你。”他抿了抿嘴:“若不是你如此聪慧(每次留作业都做的很好,策论写的也很好),又在皇帝身边,今日又恰好提起这件事,济源凑齐。。这些话即便是对你弟弟,我也未必会说。笨蛋知道这些没有好处。”
黛玉柔声道:“我知道您的用意。”
林如海温柔的笑了:“好。”
管家又来回禀:“老爷,秦大人有信到。张侍郎,周御史联袂来访。”
林如海只好对黛玉说:“你先回去,悄悄的走,别让人看见你。”没穿孝服跑出来玩。
黛玉起身福了一福,隐身走了。到花园里对姚三郎一勾手:“走。”
俩人一起回宫了。
……
文四姐麻利的回屋亲自收拾行囊,有很多隐秘的、阴毒的东西不能让侍女经手。收拾了一些东西,易容用品、备急药、金疮药、迷药和解药、还有防毒虫的、提神醒脑的药,都要带。
又坐下来擦刀,她有几十把刀,其中破旧的是用过的、崭新又漂亮或是华丽的都没用过。
用鷿鵜膏(鸊鷉的脂肪)和软布,仔仔细细的擦刀。
听卓哥说过:铜签半傅鸊鵜膏,刀血斜凝紫花绣。大意:好油膏用铜签剜出来用,擦完之后刀不是特别沾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一把一把的将刀擦好油膏浸一会,把刀身上微微有锈的地方撒上骨粉,用软布用力擦拭。骨粉的摩擦力足以除锈,还不会伤刀身,可以把多余的油擦掉,又不至于把油擦干净。
然后沾了点酒,擦去骨粉。
文四姐拎着酒瓶子深深叹息,嘀咕道:“应该含一口酒,咽一半喷一半,可惜小宝贝闻不得酒味儿。”用酒擦刀,能防止血粘在上头洗半天洗不干净。这也是为啥刽子手给人砍头之前都要喷一口酒,虽然酒精干掉之后效果就差了,这是心理安慰嘛。
过了一会卓东来走进屋中:“在选刀?”
文四姐左手拿着纯钢朴刀右手拿着鱼鳞紫金刀:“这两把够用么?”一把偷袭/日常用,一把则是耍酷出场时提高帅气值用。
纯钢朴刀非常结实好用,但是低调朴素,看起来就像刚进入江湖的普通男孩子用的刀。而鱼鳞紫金刀则是武林中最有气派的刀。
卓东来走过来按住她的肩膀,柔声道:“你知道,我要你去漠北,并不是让你与人搏生死。”
文四姐叹了口气,欲求不满的说:“我知道。”
卓东来的语气越发温柔:“很多人都知道,你嫁人了,恢复了将门之后的名誉,生了孩子,他们认为你大不如从前,你的神话传说就要破灭了。
我要让他们知道,你永远都是江湖中最强的刀客,是江湖美人中最美、最有议论性的那个。这次去边疆,你要做的事并不多。”
文四姐嘟着嘴点头:“我知道啦……哥哥,出去打一架。”
卓东来笑着捡了一把雁翎刀:“好。”
文四姐拎了一把鬼头刀,兴冲冲的往外走,被他抓住胳膊:“把油擦下去再打。”
卓东来很嫌弃被她涂的油腻腻的刀:哼,你跟我打架又不砍,尽是用刀拍,拍我一身油印。倒不是怜惜一件衣服,是我觉得难受。
卓东来少年时是用刀的,直到壮年时仍用刀。文四姐也是这样。
名义上文四姐学的是文家刀法,实际上卓东来教了她很多东西。
同样的穿越,卓东来带的是对权谋和度量人心的老辣经验,对于“刀”与“刀法”的了解和认识。文四姐带的是,怎么照猫画虎的做八大菜系,怎么做中西甜点,吃胖之后怎么有效减肥。
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刚一交手,卓东来就有点惊诧:“我以为你最近没有练武,没想到臂力和反应没变慢。”
文四姐略有些得意,一刀撩向他的手腕:“哥哥,你可知咱们宝宝最近有多重吗?十五六斤,总要我抱,每天一手拿着书一手抱着她,啧啧啧。”
“甚好。”顺势一拨她的刀,一招金蛇缠丝顺着她的刀背抹手腕。
文四姐抖了个刀花震开他,轻盈的一跃到他侧身,再出招刺向软肋:“那天我闲的没事,做俯卧撑的时候把她放背上,可把她高兴坏了,天天都要趴在我背上。好沉的!”
卓东来笑了起来:“下次叫我看。”有意思,一定很好笑。
俩人刀光刀影的打了一会,文四姐对自己的势力有了一个冷静准确的分析,虽然速度比原先慢了一丁丁点,但并不是问题,稍微练几天就回来了。
接下来的,才是最大的困难。
卓东来丢给她一大堆资料:“看完这些。”
砰!文四姐一头扎在桌子上:“为啥越来越多了!”
“这是舞林大会!能删减的无关紧要的人,都没给你。”
文四姐无可奈何的开始看资料,看着看着高兴起来:“哎呦卧槽,他跟岳母有事儿,被媳妇和老丈人追着砍死了。这家人这关系,真够亲密的。”
卓东来左右看看,拿了一块米纸包着的松子糖扔过去砸她:“在家不许说粗话!”
文四姐嘎嘣嘎嘣的把糖嚼碎,继续兴高采烈的看八卦。
还以为是人际关系呢,没想象到是各家各户、各门各派发生的大事。
在皇宫中,皇帝把蛋糕给了皇后,把刚回宫的黛玉带走了:“来。”
黛玉被这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不能太伤心他会小心眼、不能不伤心他会觉得你冷血’这个可怕事实弄的头晕,乖乖的跟过去:“哥哥。”
皇帝在书房里轻车熟路的点燃一把灵堂上祭祀用的香,然后拿出刚刚打包的什锦拼盘:“你看你脸上瘦的都没有肉了。本来就苗条,再青菜豆腐的吃着,受不了。皇后也不管你,她原本吃的就又素又少倒是不觉得饿,啧,快吃,一会味儿散开了还得多点香。”
黛玉一看这菜色,分明是自己刚刚吃过的,在一想盘子里摆的很好看、切得整齐但量不多的鸡肉,立刻明白了。哈哈,干娘总共烧了几只鸡,愣是靠着量少、仔细摆盘分成两桌菜。
她笑着包好荷叶盖上盖子:“哥哥我不饿,我最近…在辟谷,反正青菜豆腐不好吃,干脆就不吃了。”看到旁边又有两箱子奏折,尽是蓝宣面,她有些疑惑:“这怎么是蓝面儿”
日常奏事是素色、问安和贺吉都是红黄两色的缎面,这蓝色的……
皇帝把密封的锡捧盒盖好:“你真不饿?辟谷怎么会瘦呢,应该保持原样嘛。若饿了就去吃,不让外人知道就不会有传言,不让史官知道,就不会留下骂名。”嘀咕了两句,拿起笔,写‘知道了,朕心甚悲,卿等要善孝父母、爱抚百姓’之类的话,写了几句:“蓝封面是朕家里有丧事时,他们上表请朕节哀专用的颜色。来,练习一下我的字体。”
黛玉一阵无语,我吃了辣么多肚子都胖了,现在怕你瞧出来一直在努力收腹,好累的。
默默的接过笔练字,一个字一个字的按照结构仔细揣摩,写的差不多了,看到那么多的奏折,就觉得累。“哥哥,我记得这些天不上朝,怎么还要批奏折?”
“全国各地那么多事,真停一个月哪行啊,现在快到秋天了,容易发水,容易干旱,容易出现大型械斗。”皇帝揉揉脸,悲伤又深沉的说:“其实,没有哪个月是不出事的!”正好拿起下一封奏折,展开一看勃然大怒,扔到黛玉面前:“骂他!”
黛玉拾起来一看,竟然是县令组织全县超过六十岁的老人一起修道、炼丹、练炁,争取也能成仙去服侍太上皇。
黛玉踌躇片刻:“哥哥,我是按着道门骂他不够自然、无为,还是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角度骂他?或是骂他阿谀逢迎,逼人修道?”骂点太多,不知从何处入手。
皇帝纠结了半天:“你别写,我来。娘希匹还真是个好奴才……”他气哼哼的批示:“卿家忠孝,朕心甚慰。民间多愚,无从仙道之福,强令亦不堪。卿这等专心虔诚,相必仙缘有份,敕令卿即可出家为道,斩断尘缘专心潜修,早日成仙服侍先帝。钦此。”
黛玉走过来看他要怎么骂,看完之后鼓掌:“好痛快!”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上一章有些地方好像写的不是很好,有个美人表示很糟心。
你们要是觉得某一个情节非常违和,非常膈应,告诉我,我会冷静的考虑一下,真的不好可以改的。
之前关于甄英莲有个地方写的不好,就改掉了。上上一章我在胃疼,可能有些地方想的不周到。
关于黛玉吃素还是吃荤就是这样的情况,她不算在必须吃素那一类里。
比较传统一些的人(我家长辈)都认为要想身体好就要多吃肉,吃素一定会瘦,会体弱,会无力。
包括红楼梦原著里,通常是肉肉肉,纯素菜下饭很少。呃,四大名著都是肉肉肉。
古代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思想,肉食者是达官显贵和平民百姓的分界线。
吃素很健康是近年来佛教+养生的产物,古人吃素只有三个原因:信佛/许愿吃斋、守孝吃素、穷。
道家忌口:1、忌吃牛肉,牛乃老君坐骑,故禁食。
2、忌吃黑鱼,黑鱼七孔代表北斗,故禁食。
3、忌吃天鹅,天鹅乃羽化之表示,故禁食。
4、忌吃狗肉,乃忠义之代表,故禁食。
斋戒中的不吃荤,并非吃素食、忌肉食,而是指葱蒜韭姜等有刺激气味的菜。不吃它们,目的在于防止在祭祀或会客时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造成对神灵、祖先或宾客的不尊敬。
我不知道你具体指的是哪一段情节,我猜是勾引黛玉吃肉吧?这章和这里的有话说是我的解释,你要是觉得不可信或者还觉得不对劲,仔细跟我说说,只要不打负分我从来不生气。
还有一点,黛玉和姚三郎订婚了呀!虽然非常没有存在感,但是确实订婚了。黛玉该揍他的时候还是会揍他,不会有什么变化,二百章以前……没有成亲的可能性。
第164章 策论+斩仙台
姚三郎回屋看书去了,孝期不能公开弹琴,他刚想好好温习一下过去学的十几首琴曲,太久不弹,虽然没有都忘光,但是手生。不能和黛玉比武完,对,居然有孝期不能‘擅动刀兵’这个规矩,啧,用刀剑过招多有意思!而且现在还不能躺在院子里吹风晒太阳吃苹果,太愉快了和整个宫殿里装出来的悲伤的情绪不符。
想想自己,文化水平还行吧,练武也还行吧,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长了。光是文武双全哪里够让人喜欢?我还是不善于做饭!黛玉说到周瑜的时候什么眼神,看我的时候什么眼神?所以说,要学琴。
他默默的抄起一本《广陵散》,这可是真本!当年爱好音乐的师兄听到消息的时候,嵇康刚刚被斩首,他专门去地府截住嵇康的魂魄,请教曲谱。
嵇康临死前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没想到一转眼到了地府,就看到一个飘逸率性的神仙跟自己请教曲谱,大喜过望,立刻就传授了。大师兄也没让他吃亏,拨了一些功德给他。
姚三郎翻着琴谱,一阵阵的懵逼。古琴琴谱上用一个组合在一起的字符代表:用哪根手指、什么指法、弹第几根弦的什么音区。
刚看时好像天书,不,姚三郎看过天书没有那么难,应该说好像是西夏文。
更可怕的是……这曲谱并没有节奏。是哒!曲谱不标注快慢和节奏。
自己领悟吧少年!加油吧少年!
(╯‵□′)╯︵┻━┻
姚三郎捧着头苦思冥想,终于在记忆的深深深处翻到师兄弹奏广陵散的音调,试着扒拉了一下。淡定的点点头,好,那个境界暂且不说,那个流畅程度和清晰、准确、快速……来来来让我练一个月再说。
他往门窗上贴了隔音的符咒,每天上午练琴,中午和下午去找文四姐学厨艺,晚上回屋继续练琴。如果黛玉叫我过去,一切计划都可以改,练琴时间可以放到半夜。
好几天就这么平淡的过去了。黛玉每天扔个纸鹤叫他来一起下棋,或是探讨一下修行上的问题,剩下时间读读书,跟皇后说说诗词歌赋,继续替皇帝回复蓝封面的道丧、节哀的奏折。
她开始辟谷,把在万寿山上吃剩的辟谷丸拿出来吃,这下子也不觉得馋了,没有饿的感觉。
皇后病了一段时间,又开始主持守灵。
称病的命妇们闻声而动,贾敏也来哭灵,文四姐也来哭灵,由于整个的蛋糕不好带,她做了一斤小蛋糕用油纸包好,挂在胳膊上藏在宽松的袖子里带进来。
假称有事向皇后请教,请皇后屏退左右,她凑近几步,微微欠身,把袖口里的东西拿出一半:“娘娘,可否?”
皇后顺手搂着她的背:“泽兰,你真贴心。”
说罢接过蛋糕,从罗汉床后面拿出一个密封效果很好的锡盒,把蛋糕放进去。
这锡盒的盖子和盒身扣的严丝合缝,分毫不差,毕竟是上用的东西,皇上说要个密封好的盒子,匠人们测试的时候扔一块臭豆腐进去,盖上盖子都闻不见什么味儿。然后把盒子里的臭豆腐拿出来扔了,淘洗干净,洒上香料送入皇宫。
文四姐偷笑,以前我为了那个啥跟某个小孩子套近乎,就悄悄的给他带糖果。等一下,你们两口子都这么喜欢跟人勾肩搭背?这和传说中皇帝天威难测高不可攀的龙爪爪有点不相符啊。——其实是她不知道,自古以来‘抚其背’就是一种优雅的表达亲昵和信任的方式。
皇后瞥了盒子几眼,文四姐就告退了。
皇后愉快的吃了一小块,然后又吃了一小块。
然后她又给黛玉扔了一包用荷叶裹了三层用油纸封了一层的肉干:“黛玉,其实我不是来哭灵的,我的真实身份,是来送饭哒。”
黛玉扑哧一笑:“来。”她拿出来自己小时候带的一对小玉手镯:“这个给师妹。她身上什么首饰都没有,连个银锁也没带,你太谨慎啦。即便是御史也管不到别人家里去。”
文四姐:“嘿嘿嘿,不是,带银锁容易勒脖子。我没戴首饰的习惯,就忘了给她戴。”
黛玉低声说:“我和皇上说了,我过几天出去‘云游’,他许了!还叫我一定要去武林大会!干娘,您说我什么时候出发比较好?嗯……过了三七大行皇帝就下葬,皇上等不住了。”
文四姐想了想:“你好歹等下葬之后,诰命夫人们不进来哭灵,你在不在宫里别人都不知道。”
黛玉点点头,心里头有些惋惜:三郎哥哥说这个季节的鲈鱼特别鲜甜肥妹,只有半个月是最好吃的,然后绕路去吃洞庭湖大肥蟹,再去吃阳澄湖大闸蟹,对比一下两个著名产蟹地有何区别。等三七下葬再出去也来得及,只是路上有些赶,兴许要驾云过去,不能细细的赏玩美景。
又过了几天,皇帝称病懒得去哭灵,在永福宫后花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