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等他说完,吴诩就插嘴道:“大郎倒是不必说,可二郎年纪还这么小,也要一起封王不成?”
    “那是当然!”李小九陛下理所当然道:“当年大兄(指承乾)出生便被皇祖封为亲王,那时先帝也不过是秦王罢了!朕如今已是天子,天子之子为王,有何不可!”
    这个情况不一样,好不好!
    吴诩闻言不由满头黑线。
    人家李承乾可是嫡长子呢,封王也是应该的,咱家二胖上头还有好几个哥哥呢= =
    还有,李小九你丫一身王八之气测漏是肿么回事?
    难道刚才在跟政事堂的一群老头子斗法的时候,又干了什么坑爹的事不成?
    李弘小朋友也一副小心怕怕地看着他爹,心里大概也在想着原来他阿爹在阿娘面前总是这样抽风啊=。=……
    李小九还不知道他家亲亲媚娘和大郎正在心里腹谤他呢,还继续霸气侧漏地表示:“朕想着就封大郎为代王,领雍州都督、并州刺史,封二郎为潞王,领扬州都督、蕲州刺史……”这一番册封可是李治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吴诩怎么听着这些官名,总觉得有些耳熟。
    对了!
    李小九为晋王的时候好像领的就是并州,现在让大郎领了雍州和并州,这意图也太明显了一点吧= =
    还有,二胖那么丁点大的小屁孩居然也跟他哥一样领了两个州……
    果然是有个好爹就能少奋斗半辈子啊!
    不过,李小九今天的状态确实又跌太过父爱爆发了,尼玛到底受什么刺激了?
    吴诩怎么看着今天的李小九有点李世民附体的样子呢?
    想到这里,吴诩不由打了个寒战,她可不能让李小九把她的儿子带成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样= =
    再怎么说,她的儿子就算以后不像个王爷,也得像个腹黑商人,决不能让别人坑了去!
    “阿娘,雍州肚肚是什么?可以吃吗?”李弘小朋友听他爹说了一大串,表示没听懂,只能回头问他娘。
    吴诩闻言,差点笑喷:儿子,你真是太有才了!
    “大郎,雍州……都督啊……哈哈…当然不是吃的……这是一个官的名字,以后就是你了,不能吃哦……”矮油!真是笑死她了!
    吴诩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对坐的李小九陛下脸都黑了。
    大郎小朋友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正好这时候,杨氏亲自带着摆膳的宫人们过来了。
    吴诩忙道:“吃饭了、吃饭了,有什么事待会儿再说……”
    所谓食不语。
    话虽这么说,吴诩这p民出身的家伙还是忍不住在饭桌上开口说话。
    “差点忘了说了,我今天出宫去,找了一个烧陶的窑blabla……”
    心里藏不住大事的某人眉飞色舞地把她的成果通报了一遍。
    李小九和杨氏听吴诩的话,心中各有思量。
    两人顺便交换了一下这几天策动朝中官吏同意立吴诩为后的情况。
    李弘小朋友则努力学习如何熟练地使用筷子……
    一顿饭吃完,几个人都有不小的收获。
    李治听了杨氏传达的关于袁公瑜投诚的信息,心里且喜且怒。
    喜的是御史台这边都暗中支持他的决定,怒的是一个小小长安令竟然口出狂言,说阿武是祸国妖姬!
    吴诩若是祸国妖姬,那他岂不是成了桀、纣之流的昏君、暴君了吗?!
    他喵的不带这么侮辱人的!
    不想吴诩听了李治的话,反而哈哈大笑。
    “九郎你倒是看不上桀、纣之流,我看你啊,现在混得还不如那俩暴君呢!”
    90版《封神榜》啊,那可是经典!
    小吴同学可是看了不下十回了,人家纣王多牛逼啊,在朝堂上就没有哪个大臣敢跟他呛声的!谁不听话就灭谁,不然你以为苏妲己是怎么进宫的?!要不是那个小狐狸精是女娲专门派来扰乱他的江山的,就凭着闻太师、黄飞虎、比干之类牛逼人物在,姜子牙只能钓鱼钓到死了!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九郎你就是让他们觉得你太仁善了……”吴诩最后下结论道。
    李治:“…………”好吧,其实他一直讨厌别人认为他懦弱可欺,吴诩的话算是戳中了他的怒点。
    于是,倒霉的长安令裴行俭成了第一个因为反对册立吴诩为后而被贬的京官,被李小九陛下一纸诏书丢到了边疆打仗去了。
    不过这位老裴同志运气十分好,到了边关居然打了好几场胜仗,成了唐初一代名将,这是后话。
    却说裴行俭的被贬,让广大京官都是一个激灵。
    但凡嗅觉灵敏点的人都已经发现了端倪,这是李小九陛下在下最后通牒了:支持立武昭仪,或者不支持立武昭仪,没有第三天路可选……
    作者有话要说:李小九开始出手了……

第257章

第十七章立后 06
    永徽六年春;新年期间,李小九陛下再次大封宗室;如十郎、十一郎等李小九的兄弟们都从郡王加封为亲王,并添了一百户食邑,而十六娘、二十一娘、二十二娘等公主则加封为长公主,也多了一百户食邑。
    同时,李治还提拔了十六娘的夫婿长孙诠和二十一娘的夫婿魏叔玉的官阶;令他们参知政事。
    至于还没有婚配的幼妹二十二娘,李小九陛下也为其寻了一门好亲事,男方是世家薛氏本宗之子,今年才十八岁;与二十二娘正是良配——这也是吴诩千挑万选最后敲定的人选。
    二十二娘的大婚初定于次年九月;这两年里倒是要好好准备嫁妆了。
    除了兄弟姐妹之外;李小九陛下自己的几个孩子也受到了册封,郑氏之子皇子李孝被封为许王,杨氏之子李上金被封为杞王。还有就是吴诩的两个儿子大郎李弘被封为代王,并领领雍州都督、并州刺史,新近取名为李贤的二胖被封为潞王,领扬州都督、蕲州刺史……
    只有太子和四郎雍王素节没有受到封赏,倒不是李治因为两人的母亲之事迁怒与他们,只不过两人原本就是储君和位阶最高的亲王了,算是封无可封了。
    吴诩想着孩子总归是无辜的,就让李小九陛下赏了两人各一百户食邑,算是跟叔叔伯伯们一样了……
    李治见吴诩这么心软,也并没有说什么,不过给了两个儿子食邑之后,顺手把李忠身上的雍州牧的职位给夺了。
    为了不让于志宁老太傅有意见,李小九陛下还特意让礼部好好操办今年太子殿下的元服礼。
    他对太子这种打一棍子又给颗甜枣的态度让朝中大臣十分不解,但有眼色的人已经看出来了:数月间连续失去生母和养母的太子,怕是很快就要被逐出东宫了……
    事实证明,李小九陛下还没有狠心到这个地步,他还是比较倾向于得到朝臣们尤其是长孙无忌的支持,名正言顺地改立中宫和东宫,不过他的愿望明显是白日做梦一样……
    程知节大军已经赶赴西突厥,李治暗中派出去的钉子也开始行动了,唐军这次的出战只可能是铩羽而归一个结果,结局早在李治提议调走程知节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但李治这人毕竟还是有几分良心的,他一直都记着长孙舅舅对他的扶持之功,所以他打算再给舅舅最后一次站队的机会——先前贬谪裴行俭已经是他对长孙舅舅的警示了,如果阿舅还是固执己见,他只好让阿舅提前退休了!
    永徽六年正月十五,李小九陛下大宴群臣,对贞观旧臣大肆封赏,并着重表扬了长孙相公和李相公,希望他们继续忠君报国。
    正月十六,李小九陛下与武昭仪微服出宫,巡幸了赵国公府。
    长孙无忌携夫人与九个子女出迎。
    “老臣恭迎圣人、娘子驾幸……”李治这次出宫相当突然,长孙无忌对其的来意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说来,以前李二陛下也经常微服出宫巡幸大臣和留京皇亲的宅邸,但李小九陛下却比较像个宅男,除了按照旧例每年两次去行宫避暑过冬外,就很少在长安城里晃荡。
    所以,长孙无忌只觉一头雾水,更让他疑惑的是,这次圣人到他家来,居然还带着女眷……
    说来也巧,今天正好是长孙无忌的爱妾月娘的生辰,府中正摆酒欢宴呢。
    李小九的辇车一到,府里的客人都被惊动了。
    一时,李小九陛下被王内侍扶着下了辇,他也不等阿韦等人动手,就亲自扶着后面出来的吴诩下车。
    吴诩今天出门并没有带帏帽之类遮面的行头,满头青丝挽成了高高的发髻,其上装饰的步摇钗环虽不多,却都是十分华丽夺目之物,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可那些珠宝再怎么璀璨耀眼,也让人难以忽视她那张艳光四射的脸……
    一起出来迎接圣驾的那些贵妇们见了这样的美人都不由暗暗抽气……
    吴诩很少在世家勋贵间露面,二次入宫后,更是从未招待过宗亲世家的女眷,所以长安的贵族圈子只闻武昭仪之名却没几个人见过她的真容……
    “这位娘子难道就是……”
    “一定是了!你看她长得可不是有几分像周国夫人么!”
    “前儿还说周国夫人颜色极好,如今才知道……不愧是母女啊!”
    “这般美貌,也难怪圣人……”
    ………………
    已经有几个贵妇按耐不住开始窃窃私语了。
    长孙无忌的夫人也没见过吴诩,原以为李小九陛下带出来的宫妃应该是目前宫中位份最高的徐贤妃呢,正要上前拜见,冷不丁听见那些贵妇的悄声议论,她顿时愣在了半路,进退两难。
    倒是吴诩见了长孙夫人,主动上前一步,笑道:“这位该是舅母了吧?”她一边说着,一边扭头询问李治。
    李治笑道:“正是……”说着也上前一步,挽着吴诩的手,对长孙舅舅一家道:“都是自家亲戚,诸位不必多礼……”
    “阿武,来……朕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五娘(指长乐公主)的夫婿,这位是二表哥,这位是……”李小九陛下煞有其事的给吴诩引见长孙舅舅一家老小。
    吴诩被李治一路拖着认亲,脸都笑僵了。
    说实话,今天她原本想去看看她那个秘密玻璃作坊的,谁知一出门就被李小九拉到长孙舅舅家来了,还被迫在车子上玩了一回变装游戏= =
    话说她对长孙家的人一点也不感兴趣啊……
    而且,她也不认为李小九的示好,能让长孙舅舅改变主意,尤其是他还带着她一起过来……
    这些天为了立后的事,她都不知被长孙一家骂成什么样了呢!
    这么大刺刺地跑来,不是自讨没趣么= =
    心里虽然是这么想,吴诩在外人面前还是很给李小九陛下面子的,她甚至都做好了被长孙舅舅大骂一顿的心理准备了……
    不过,看眼前这情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长孙相公大概也得像她这样,给李小九陛下一个面子才成呐!
    果然,长孙无忌见李小九陛下竟然是带武昭仪前来的,脸色顿时黑了,不过他倒是好气度,居然没有立刻找吴诩麻烦,而是请两人入内堂就座。
    今日本是长孙相公爱妾的生辰,论理那位爱妾才是主角,但吴诩左右看下来就看到一个身着红衣的俏丽少妇立在主席的角落上,要不是她穿得那样喜庆,估计会被人直接忽略掉的。
    大堂中坐的都是朝中高官,韩瑗、来济等人赫然在座。
    李治见状,忍不住跟吴诩对了个眼色。
    得,这哪是什么生日宴会,简直就是个小型朝会嘛!
    入了内堂,长孙无忌夫妇就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了李小九陛下和吴诩,那个红衣少妇干脆就回避到后室去了。
    主人席上坐的都是长孙家的人,十六娘夫妇跟在最后进来的。
    城阳公主跟吴诩倒是有几分交情,主动坐到她身边作陪。
    “阿武可真是稀客呐……”城阳公主气色相当好,一颦一笑中都带着满满的幸福,早不是吴诩记忆中那个温柔寡言的小公主了。
    “十六娘久不进宫了,近来在忙些什么?”吴诩看李治已经跟长孙舅舅聊上了,没时间注意她这边,就笑眯眯的拉着城阳公主的手,开始拉家常。
    “孤还能忙什么,家里那两个小子可够我受的了!”城阳公主话虽然这样说,脸上却满是笑意。
    她嫁给长孙诠之后,几年时间就生了一个闺女,两个小子。闺女倒是十分乖巧可爱,可那两个小子也不知像了谁,成天上蹿下跳的,跟活猴似的,也不知像了谁,可把城阳公主夫妇两个愁死了……
    “男孩子活泼点才好呢!”吴诩闻言也不由哈哈一笑,她素闻长孙诠那个小子严肃得很,朝中有人还给他去了个‘棺材脸’这样的绰号,想不到跟温柔和顺的城阳公主生出来的娃会这么活泼,难不成基因变异了?!
    说到了小朋友,吴诩难免就想到自己儿子,看大郎的性子还算稳重,可她家二胖实在是让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希望以后别长歪了才好……
    说话间,长孙夫人已经从内室把几个年幼的儿女带出来拜见李治和吴诩。
    吴诩看那四个小娃娃都跟她家大郎差不多年纪,顿时见猎心喜,上前就抱起四人中唯一的女娃,一番揉搓……
    “这是十二娘,今年刚满三岁……”城阳公主在旁介绍道:“那三个是八郎、九郎、十郎……”
    吴诩一听这排行,不由一汗,看不出来长孙舅舅还挺能生的嘛= =
    而李治那边正在跟他舅舅打太极,话题也正好落到长孙舅舅几个年长的儿子身上。
    “几位表哥也都成家立业,是时候入朝帮阿舅分忧了……”
    长孙无忌却不以为然:“犬子不堪大用,能做一县之令已是大幸,哪有什么能力入朝为官!倒不如白身,还不至于惹出祸事来!”
    “阿舅过谦了……”李治抿了一口酒水,试探道:“总归是自家亲戚,朕想着让二表哥、三表哥、和四表哥先做个朝散大夫,日后再慢慢升迁就是了……”
    长孙无忌闻言,良久没有作声。
    他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除了嫡长子长孙冲略有几分才干之外,其他几个成年儿子都是平庸之人,就如他所说的,做个县令还可以,要入朝跟一帮大小狐狸为伍,八成被人吃得连渣都不剩!
    而且,今日李小九陛下忽然这么大方,必有所求,他可是无功不受禄啊!
    长孙无忌正要拒绝,却听李小九陛下已经让王内侍回宫去传诏,荫封长孙相公的三子为朝散大夫,放完春假就可以上班了……
    长孙无忌见状,只好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来……
    李治笑着敬了长孙舅舅一杯酒,意味深长道:“几位表哥都有了出息,从此往后阿舅就可以安享天伦了,以后的事都让年轻人去做吧,毕竟这往后的天下都是年轻人的天下嘛……”
    长孙无忌听到这话,蹙眉不语,半晌才顾左右而言他道:“圣人难得出宫,不如欣赏一下老臣府上的歌舞伎,如何?”
    “也好。”李治一听这话,就知道他阿舅是不打算接他递出去的橄榄枝了,那么……
    只有在朝堂上见真章了!
    作者有话要说:甥舅彻底决裂了,小九要出招了=。=

第258章

第十七章立后 07
    永徽六年三月;新春大假结束不久,李小九陛下就督促礼部为皇太子李忠举办元服礼;每事都与武昭仪亲自垂问。
    李忠感念不已,在隆重的元服仪式之后,亲自上书,表示他的德行浅薄,又是庶出之子;请李小九陛下册封武昭仪为后,他愿退位让贤,奉五郎李弘为太子……
    这一本奏折的出现,可谓石破惊天;震得整个朝堂的文武百官都惊愕万分。
    尤其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保东宫党;他们千算万算;怎么也没算到漏洞会出在最中坚的地方!
    而李治看了李忠的这道‘让贤’奏折,心里虽然很高兴,可面上还是拒绝了,还派王内侍专程去了一趟东宫,抚慰李忠,赐了他不少好东西。
    李小九陛下的这幅做派让长孙无忌等人也无话可说,而紧接着的一次大朝上,内史舍人(因避讳太子李忠,中书舍人改为内史舍人)李义府首先发难,上书李小九陛下,表示武昭仪贤德聪慧,育有二子,理应被册封为皇后……
    此话一出,举朝哗然。
    谁不知道以长孙相公为首的政事堂是坚决反对立武昭仪为后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跳出来跟长孙相公公然叫板!
    这货要不是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憨货就是背后有人!
    文武之中有一大半人都忍不住把目光溜向上首正襟危坐的李小九陛下……
    听说,前几个月年轻的圣人一直在暗中找一些青年官吏说话,还有武昭仪的母亲周国夫人也活动得异常频繁……
    对于一些渴望抱圣人大腿的人来说,这可是个出头的好机会呐!
    所以,在这满座是狐狸的朝堂上,会出现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奇怪现象,其根本原因你懂的……
    长孙无忌见这么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敢在大朝上跟他做对,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而褚遂良则不顾风度,指着李义府大骂道:“汝是何人,敢在朝堂之上妄议中宫之事?!”
    李义府不亢不卑道:“小臣内史舍人李义府,忝居五品上阶之位,恰好能参与大朝议政……”
    长孙无忌一听李义府的名字,不由眼中精光一闪。
    他若是记得不错,此人是他亲笔勾下,要贬出中央的齐王党旧人,想不到此人竟然这么有能耐,竟然得到了李小九陛下的庇护!
    长孙无忌在朝堂上是很少开口的,一开口必然要成事,可今天这朝堂上的气氛实在诡异得紧,他是越发不知该不该开口。
    而李小九陛下今天可不像往常那样还会记得看他舅舅的脸色了,他一看李义府这个打手跳出来了,立刻开口维护。
    “褚相这话就不对了,能站在这朝堂上的人都是朕的臣子,是大唐的官吏,对立后这样的大事自然都有发言权,怎么能以品级划分呢?!”
    褚遂良顿时被噎了回去。
    打手二号,御史中丞袁公瑜也跳出来附和李小九陛下,“圣人所言甚是。”
    “先王庶人谋害嫔妃、皇嗣,理当处以极刑,圣人仁德,饶其性命,亦不行株连之事……”袁公瑜先大大地拍了李小九陛下的一记马屁,然后摇头晃脑进入正题:“王庶人罪有应得,不配为圣人之佐。然,臣以为后宫不可一日无主,还请陛下早立中宫才是……”
    “那么,以卿家之意,朕当立何人为后?”李小九陛下十分配合地发问道。
    袁公瑜不愧是干御史的,说起瞎话来都不用打草稿:“臣素闻武昭仪贤良淑德,仁爱过人,厚待宫人俾下,宫中之人莫不赞其贤……昭仪文采不俗,德行昭昭,著有
    十数篇,实乃才德兼备,举世无双,可与文德皇后比肩……”
    老袁对吴诩的一大通溢美之辞,让整个朝上的文武百官都觉得如果不立武昭仪那简直是李小九陛下的损失,是整个大唐帝国的损失……
    连上座的李小九陛下也被袁公瑜的一席话忽悠得有些熏熏然,差点拍案叫绝了。
    坐在御座珠帘之后窃听朝会的吴诩则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擦咧!这个袁郎君的嘴实在太强大了,尼玛都快把她吹成圣母再世了,连文德皇后都快甘拜下风了有木有?!
    不行,这货不能留在身边,不然哪天被他忽悠了都不知道= =
    袁公瑜的话说完之后,礼部尚书许敬宗也附和道:“袁中丞说的不错,老臣也素闻武昭仪仁爱,尤其是对太子,东宫但有或缺,昭仪总是第一个派人送上缺物,并善加抚慰……”
    老许又从吴诩关爱后宫皇嗣的例子,证明吴诩比先前的王皇后更适合做后宫的女主人……
    最后,首先提议册立武昭仪为后的李义府又从衣袖中掏出一大叠则子和一份当天的《长安日报》来,高举过顶,朗声道:“臣自立意进言圣人册立武昭仪以来,同僚属下乃至京中百姓无不支持赞同,这里是长安上下官民的万人情愿书,请圣人遵从民意,立武昭仪为后吧!”
    王内侍赶紧把李义府出示的两件东西呈给李小九陛下。
    李小九陛下听了李义府的话,又看了那厚厚一叠则子和《长安日报》首页刊登的关于立武昭仪为后的社论文章,顿时眉开眼笑,大喜过望。
    之前,他是授意李义府去搞定一些官员,没想到这小子本事不小,居然弄了个‘万民请愿书’来!
    还把这玩意儿弄上了报纸,搞得大半个国家都知道了……
    无论调研的结果是真是假,有了这份‘请愿书’,李小九陛下立刻册封吴诩为后就是顺应民意的决定!
    这可真是一记重磅炸弹呐!
    民意这玩意儿通常是当大臣的用来劝谏皇帝陛下的最好武器,现在李小九陛下倒要反过来利用之对付政事堂的相公们了!
    长孙无忌等人的脸色极为难看。
    褚遂良的脑筋还算清楚,立刻发现了漏洞,高声反驳道:“立后之事关乎社稷,圣人岂能凭着一张不知真假的签名状就随意决定!”
    “圣人您既然废后,理应再选明门世家之女入主中宫,何必以妾为妻,定要立武昭仪呢?!”
    褚遂良这话说得实在伤人,显然是看不上吴诩的家世。
    李治不由沉下了脸。
    许敬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