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卿不妨在纸上写上你们的决定,同意朕的建议就画上一个圆,不同意的就画上一个叉,到时当堂唱票!”
    吴诩听了李小九这话,差点绝倒,这尼玛不是选皇后吗?怎么搞得跟选人大代表似的!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听到李小九陛下这话,脸色都有些怪异,不过在一班剑拔弩张的禁军虎视眈眈之下,都极快的按照李小九陛下的要求在纸上画好了圈……
    尼玛画叉叉的那时有靠山有免死金牌的,他们掺和个鸟啊!反正王皇后都废了好几个月了,选秀的话也轮不到他们家,人武昭仪要皇宠有皇宠要儿子有儿子,做不做皇后有啥区别,好不如乖乖扛个顺风旗,免得老褚那样的下场!
    一想到褚相公那血流面目还被塞了一口抹布的样子,众人又是一抖,画圈速度越发快了!
    不过半个时辰,出席大朝的,整个京城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画好了表决票。
    宫人们把选票一一收回,然后当堂唱票……
    完全是一边倒的局面啊……
    长孙无忌看着屈指可数的几张反对票,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而正在这时,派去征询李绩一见的许圉师回来了……
    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到了许圉师身上。
    七名宰相除了李绩尚未正式表态之外,无一持赞成态度,激烈反对的倒是大有人在。
    不说李小九陛下心里不高兴,就是已经被李义府、许敬宗等帝党忽悠投诚的人们,心里也是十分惶然的。
    此时此刻,也许李绩一句话就可以颠覆眼下一边倒的局势,长孙无忌及其拥护者们都眼巴巴的望着许圉师……
    “许卿,老特进的意见是什么,你当庭说来……”李治此时也不像面上表现得那么冷静,他的手紧紧握着身旁吴诩的手,整个人不知是激动还是害怕,有些微微颤抖。
    吴诩反而是整个两仪殿里最冷静的人,因为她毕竟在李二陛下手下干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秘书工作,对李绩这个人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李绩那老狐狸的性子,绝不会做无用功,所以他是不会拒绝李小九的。而且从他最近称病不朝就可以看出,他并不赞同长孙无忌等人的观点,只是不愿意平白得罪那帮世家官宦出身的相公们,所以干脆退出……
    如果真要让他表决,吴诩相信,李绩老狐狸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站在皇帝这一边的!
    想是这样想,吴诩也免不了有一丝紧张。
    而万众瞩目的许圉师同志,这相当镇静,有条不紊的行礼完毕,这才答道:“微臣奉旨去往英国公家中探望,国公闻圣人垂询立后一事,只有一句话回答……”
    “老特进是怎么说的?”李治按捺这心里的焦急,故作平静地问道。
    “国公说:‘此为圣人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就再无他言……”许圉师说完就垂首立在一边,不再开口。
    得!
    既然立后是家事了,那还讨论个毛啊!
    李治闻言,忍不住露出淡淡的笑容来,道:“李相这话实乃老成持重之言!”
    长孙相公又一次闭上眼睛,整个人像是苍老了好几岁。
    韩瑗、来济等人都面露悲愤之色……
    想不到啊想不到,被他们寄予厚望的李绩居然在最后关头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而吴诩一听许圉师传来的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不愧是老狐狸李绩啊,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可偏偏帮了李小九的大忙,又不至于太得罪长孙无忌等人!
    真人才呐!
    作者有话要说:小九大获全胜=。=
    发盒饭的日子又快来了~~~
    ps:话说,后天是本葱的生日,单身又一年了=。=

第261章

第十七章立后10
    眼看大局已定,李小九陛下趁热打铁道;“既然众卿家都赞同朕立昭仪为后;那么……礼部尚书……”
    李治当即让礼部按照册封元后的礼仪准备各种礼服、车辇和仪仗。
    “谨遵命;”许敬宗得意洋洋地出列领命。
    其实,这些东西许敬宗早就让礼部的人在暗中准备了,就是那时候暂时还摸不清武昭仪的性子,不敢上前去讨好罢了……
    现在;圣人倒是给了他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让他在昭仪……不,应该是准皇后面前露一露脸;
    许敬宗如何能不喜;
    而身为推举新后首功的李义府却仍是一副似笑非笑卓尔不群的样子,许敬宗见了不由心中一凛,心想这个年轻人的前途不可限量,他须得与之打好关系才行!
    一时,李小九陛下点了礼部、户部、工部等几个部门以及中书门下二省,将封后事宜一一分派了,又钦点英国公、特进李绩为授皇后金册金宝的官员,这才传令退朝。
    整个过程中,长孙无忌等人都面如死灰,缄默不语。
    “退朝————”
    随着小内侍的一声尖细的叫喊,李小九陛下与武昭仪相携离开了两仪殿,而大殿中全副武装的禁卫们也开始井然有序地退了出去。
    恍如梦中的文武百官像猛然惊醒了一样,惶然地四顾,直到确定所有禁卫都退走了,才开始分成若干个小团体,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长孙相公,圣人竟然……”
    “长孙相公……”
    韩瑗、来济等人立刻来到坐在左上首的长孙无忌面前,一脸愤怒和无措地诉说着圣人的悖逆行径,可长孙无忌像是恍若未闻一样,缓缓起身,然后一个踉跄……
    “长孙相公!!”韩瑗等人大惊失色,急忙七手八脚将长孙无忌搀扶住……
    其他朝臣闻声也都围了过来……
    只有李义府对长孙无忌的死活根本没有丝毫兴趣,他伸出纤细白皙的手指,轻轻弹了弹朝服上根本不存在的灰尘,然后大步离开了两仪殿……
    褚遂良,今天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你生不如死的日子还长着呢……
    你可千万别死得太快哟~~
    原本想过来恭维一下李三郎的几个五品官员,看到青年嘴角的那一抹冷笑,都不约而同打了个寒战,讷讷地不敢上前……
    ……………………………………………………………………………一波又起的分割线………………………………………………………………………………………
    李治出了两仪殿就有些撑不住了,大半个身子都压在吴诩身上,别人看着像是两人亲昵相拥,其实只有吴诩知道,李小九的步伐浮得厉害,根本是完全无力了!
    吴诩心里又惊又怕,不敢声张出来让人知道李小九的不对劲,只能卯足了劲把李小九拖出了两仪殿的范围,然后让随行的宫人立刻把龙辇弄过来——这种时候坐步辇肯定是不行了,一则速度太慢,二则万一被人看到李小九的样子,难免引起骚动!
    幸而王内侍走之前早有吩咐,所以吴诩一让人准备辇车,辇车就已经就绪了。
    吴诩咬着牙把李小九拖进车里,然后让人全速赶回百福殿。
    百福殿众人早已得到消息,说今日圣人要敲定立后的事,正一个个在殿外翘首企盼呢。
    眼见李小九陛下的辇车快速驶来,杨氏等人面上都露出喜色,急忙迎了上来。
    “妾身恭迎圣驾~~~~”杨氏等人行礼完毕,还不见李小九陛下出声,不由狐疑万分……
    正在这时,吴诩像只猴子一样倏的一下跳出辇车来,拉着杨氏就道:“阿娘,让众人都回避!”
    杨氏一愣,随即就按吴诩的话让所有宫人内侍都退下。
    这时,王内侍已经和崔内侍一起带着太医追着辇车赶来了。
    吴诩一看几人赶来了,顿时松了一口气,忙对王、崔二人道:“二位来得正好,圣人又晕厥了,快把他抬进殿去诊治吧!”
    王、崔二人闻言,都面露吃惊之色,不过两人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听了吴诩的建议,立刻让带来的侍人全部守在百福殿外开始戒严。
    然后,崔内侍亲自到车里,把李小九背了出来,送到百福殿的寝殿里,让太医给李小九陛下诊治。
    吴诩看着几位太医都是满脸凝重,心中像是有几万只蚂蚁在乱爬……
    偏这时,还有人在她耳边低声哭泣,那种袅袅不绝的抽息声惹得吴诩心烦意乱,一股无名怒火油然而生,她忍不住回身对那个频频擦眼泪的家伙吼道:“哭个屁啊!圣人还没死呢,你哭什么丧?!给老子滚出去!”
    这一声巨吼不但让在场所有人都惊愕了,连吴诩自己都吓了一跳,尤其是她看清了那个被她吼的美貌妇人之后……
    那人不是别人,却是今天刚回长安的武大姐。
    “呃……”吴诩有些尴尬地挠挠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武大姐则是完全被吓懵了,白生生的脸上留下两条泪痕,湿润的双眼中满是惊恐之色,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升起一股保护欲……
    小吴同学是最受不了妹子们露出这种神色了,就算是成熟美丽的御姐,露出这样小心怕怕的摸样,她也觉得颇有罪恶感!
    吴诩正要说点什么安抚一下武大姐,不想已经有人为武大姐抱不平来了。
    “韩夫人也是忧心圣人安危,一时情不自禁,还请娘子恕罪!”
    吴诩一看来人,忍不住嘴角一抽。
    小方太医,你这是何苦来着!
    人家武大姐已经拒绝你了,你又何必冒着得罪准皇后的风险来自讨没趣呢?
    果然,吴诩才刚刚这么一想,那边武大姐已经轻拭眼角,露出一个十分勉强的笑容,对方太医道:“方太医这是什么话,娘子是妾身的亲妹,她自然也是忧心圣人安危,所以才会……她是那样善良大度,又怎么会治妾身的失礼之罪呢!”
    瞧人家这话说得多有水平!
    吴诩一听武大姐夸她善良大方,心里美滋滋的,也不计较小方太医看向她时那愤怒隐忍的目光了。
    当初留武大姐在洛阳养病,留守的太医就是小方太医。
    两个人一个未娶,一个守寡,一来二往就有了些暧昧。
    这些事都是李小九留在行宫的人传回来的,吴诩原本也乐见其成。
    但是,在李小九陛下追封完吴诩的便宜老爸武士彟之后,武大姐对方太医的态度就开始冷淡起来,据说在武大姐回长安之前,还跟方太医大吵了一架……
    具体的情形吴诩并不清楚,但她猜测应该是武大姐单方面要跟方太医分手,可方太医不肯吧……
    郎有情,妾无意,真是够纠结的=。=
    吴诩暗暗叹了一声,然后道:“阿姐不必忧心,圣人的情况看似凶险,其实并无大碍的,方太医你说是不是?”吴诩说着,目光炯炯地盯着方太医,眼中满是威胁之意。
    “娘子说得不错……”方太医不敢跟吴诩对视,忙低下头。
    武顺见状,眼睫微垂,轻声道:“圣人乃是真龙天子,自然不会有事的……”
    “妾不过是想起妾的郎君,当年也是这个年纪……唉!”说到这里,武顺有些惶然地看了吴诩一眼,忙道歉道:“我只是胡乱感慨,华娘你可别放在心上呐!”
    吴诩没想到贺兰姐夫这么年轻就过世了,正同情怜悯之心大起,哪里还会责怪武大姐。
    这时,杨氏沉着脸插了进来,对武顺道:“顺娘你刚回长安,还不曾歇息呢,这里你也帮不上忙,去偏殿歇着吧……”说着,杨氏也不等武顺开口,就让两个宫人带武顺下去。
    武顺一向不敢违逆杨氏的话,有些不舍地朝方太医站着的方向看了一眼,就退下去了。
    方太医见武顺离开了,也不好意思再游离于岗位之外,向吴诩和杨氏告了一声罪,就回身又去观察李小九陛下的情况。
    其实,太医们早就诊断出李小九陛下发作的病症就是风疾,现在对症的汤药已经在煎了,就等着他苏醒过来,再看情况。
    几位老太医此刻已经把十几根金针分别戳在李小九陛下的手脚和头上,只等着时间一到就拔下来……
    方太医的专长并不在医治风疾上,他会跟来,不过是因为他跟着孙老爷子学习过一阵子,手上还留有孙老爷子的札记罢了。所以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李小九陛下发病的症状……
    吴诩看几个太医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心里不禁七上八下的,当初李承乾乃至李二陛下风疾发作的情况她都是见过的,每一次都是一阵兵荒马乱,九死一生的。
    自从孙老爷子研制出了以致这种疾病的药丸以后,她几乎都快要忘了风疾发作是个什么样子的了,想不到为了区区立后之事,李小九会被褚遂良那个该死的气成这样!
    这么久都不见李小九醒来,不会变植物人了吧?!
    啊呸呸!
    吴诩猛地摇摇头,大步走到榻前去看青年的状况。
    王太医已经开始给李小九陛下拔针了,青年的脸颊上残留着一抹潮红色,双目紧闭,唇色泛白……
    “圣人他……什么时候能醒来?”吴诩忍不住问道。
    王太医正要回答,忽见榻上的李小九陛下猛地睁开眼,直愣愣地瞪着上方,半晌才轻轻开口道:“媚娘,把你的手给我,我好像看不见了……”
    作者有话要说:呜呼小九,乃一瞎,有人就可以在乃眼皮子底下干坏事了=。=

第262章

第十八章外戚01

    吴诩闻言;立时一掌拍开老太医们跳上榻,揪着李治的衣领;就把他拖了起来。

    “你说什么,,”

    吴诩的动作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众人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做出什么反应才好。

    是冲上去救驾呢;还是装作没看见啊,

    唯一一个没有被吓到的;大概就是被人拎着衣领;迫不得已坐起来的李小九陛下吧守到擒来。

    “阿武,你冷静一点;我就是眼睛有点……”

    “卧槽;你叫老子怎么冷静啊,!”小吴同学这会儿都快要学咆哮教主那样,拎着李小九拼命摇了!

    “阿武= =”青年有些无奈地握住吴诩的手,安抚道:“我没事的,没有你想得那么严重,我……”

    “你骗谁呢?!”吴诩闻言,几乎有要蹦起来了。

    你丫眼睛都瞎了,还说什么没事啊?!当她是小白女猪脚呢,还是圣母玛利亚啊?!

    不行,她一定要去把褚遂良那个该死的糟老头给做了!

    青年仿佛能猜到吴诩心中所想似的,急忙握紧她的手,道:“局势未定,现在还不是处置褚遂良的时候!”

    “还有……”说到这里,李治一脸无奈地提醒道:“你可是准皇后了,可不能随便说那些…话了……”就算要爆粗口,也等没外人的时候再爆嘛╮(╯_╰)╭

    吴诩一听这话,只能按捺下心中怒火,坐下来勉强道:“好吧……”她知道李小九既然叫她暂时不要动手收拾褚遂良,就必定留有后手,不过那货害得李小九眼睛失明这笔帐,她是一定要讨回来的!

    想到这里,吴诩的脸色又变得十分狰狞,回头对一群呆若木鸡的太医们吼道:“还不快过来看看圣人的眼睛是怎么回事!”失明什么的这种狗血桥段,怎么会出现在李小九身上呢!

    她是不是该庆幸褚遂良那货没把李小九气得脑溢血,然后来个失忆什么的?!

    吴诩脸上的神色变幻了半天,终于又归为面瘫。

    这个时候,太医们才战战兢兢地上前来查看李小九陛下的眼睛。

    经过一番对光线的敏感度的测试,几个太医都不约而同抹了一把冷汗:还好、还好……圣人并没有盲……

    “到底怎么样了?”吴诩看那一帮老头子一会儿要宫灯一会儿要蜡烛的,搞了个半天,也没个准话,不由又有些暴躁起来。

    “回禀娘子,圣人的眼睛只是暂时看不清楚,大约是气郁五内,导致血气不通,肝火上扬,其昭在目#¥%……”为首的王太医上来就开始掉书袋,什么‘金木水火土’啊,‘心肝脾肺肾’啊,五官又对应什么内脏啦,啰啰嗦嗦一大堆!

    吴诩听得头昏眼花,立马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打住、打住……我就想知道圣人的眼睛能不能好,什么时候能好!”

    吴诩此话一出,几个太医又是一阵小眼神乱飞的,最后还是王太医继续回答道:“圣人此症原也并没什么疑难的,只是……”

    说到这里,老太医有些为难地看着吴诩,欲言又止。

    “有什么为难之处,你只管说来,朕定不会加罪于你等……”不等吴诩询问,李小九陛下已经开口了。

    王太医等人听李小九陛下用这么冷冷淡淡的语气说话,都忍不住一抖美人皮,白骨生香。

    说起来,太医院的人,应该是整个太极宫里知道秘密最多的一群人,他们名义上是外臣,做的却是内官的事,对外朝、内朝乃至后宫的事都是一清二楚。

    这次李小九陛下为什么会突发风疾,其根本原因只要稍微想一想就明白了,整个太极宫的人,尤其是太医院的人,谁不知道武昭仪就是李小九陛下的劫数,就是那种‘她要是死了,你们整个太医院都一起陪葬’级别的恐怖人物。

    李小九陛下跟相公们斗智斗勇要册封武昭仪为后的事早就不是新闻了,不少太医还在小报上投注押宝,就买圣人能力压群相,把武昭仪扶正呢!

    谁知,宝是押对了,可圣人竟然在与众相公的‘战斗’中负伤了!

    被看王太医说的,李小九陛下的眼睛直视暂时模糊一点,不会造成永久失明,可是这个‘暂时’还真不好说是多久,也许是一天半天的,也许就是一年半载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诱发李小九陛下失明的可是风疾呐,这要命的病症可不是能根治的,必须得静养,尤其是不能情绪激动,大怒啊狂喜啊什么的,必须克制,至于高强度脑力劳动更是通通都不行!

    但是,一个圣人怎么可能不干高强度脑力劳动呢?

    尤其是当今圣人,好不容易在立皇后的事上扳回一城,正该趁胜追击,树立起天子的权威来,如果这个时候撂挑子,那么前段时间他所有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

    所以,王太医很犹豫,按照一个医者的立场,他应该劝圣人完全放下工作,最好是去玉华宫这样的行宫休养的……

    可是,年轻的圣人肯定不会同意他的建议的……

    吴诩看王太医一脸犹豫,大概也猜到了他的想法,于是道:“莫不是需要圣人完全静养?”她想来想去也只有这种可能性了,不过她也立刻想到了如果李小九在这个时候完全静养的话,朝堂上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帝党班子,大概会很快被回过神来的长孙无忌小集团给踩死的,那么李小九这么长时间来的布局岂不是要打水漂了?

    不说吴诩皱起了眉,就是李治也黑了脸。

    “静养之事,朕需要想想,你们先退下……”李治摆摆手,让众人都退下,只留下吴诩和崔、王两老内侍在侧。

    “圣人,恕老奴多嘴,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老奴还请您以自己的龙体为要!”王内侍首先表态道。

    对于他们这些身家性命都跟李小九陛下系在一起的内官来说,再没有什么比皇帝陛下的身体健康更重要了。

    人死如灯灭,性命都堪忧了,还管他什么皇权相权的呢!

    吴诩听了王内侍的话,只是微微一叹。

    是不是纯爷们儿,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

    也许对王内侍这些奴婢来说,性命比什么都重要,可对一个真正的王者来说,做一个没有权力傀儡君主,还不如死呢!

    但是,吴诩真的不忍心看着李治就这样死了,为了区区一个倔老头子,不值得的!

    “王翁的话是不错,但圣人呕心沥血造就这样的大好局面,若是轻言放弃,也委实可惜,如今太子还年幼,远不能为圣人分忧,况且朝中局势诡谲,长孙相公在朝数十年,这次立后之事虽然暂折戈戟,难保不马上对拥护圣人的几位臣僚发难!”

    “朝中若是没有圣人坐镇,接下来的局势实在堪忧啊!”

    吴诩的话正说在李治的心坎上。

    他为了今天的局,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和心血,好容易看到了一个好的开始,怎么能忍受就此收手,让那些老家伙逆袭呢!

    “阿武说得不错,朕要是不能控制住局势,怎么能安心休养?!”

    这时,一直缄默不语的崔内侍忽道:“老奴忽然想起一个前朝故事来,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诩一听这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这都什么时候了,您老还有兴致讲故事=。=

    倒是李小九陛下听到崔内侍开口,不禁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来,“崔翁不妨说出来听听……”

    “谨遵命。”崔内侍略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老奴小的时候,曾听先头的师傅提起过,先朝文帝的时候,文帝元后独孤氏才智过人,文帝每临朝听政,她便与文帝一同乘辇至朝堂,并遣宦官监察朝政,若有不妥的地方,等退朝之后,独孤皇后必然直言进谏,文帝莫不相从。朝野称文帝与独孤皇后为‘二圣’,盖因独孤皇后有辅政良佐之能……”崔内侍说到这里,就没有再说下去了,他的意思也十分明确了。

    李小九陛下和王内侍听完崔内侍的话,都露出一副深思的表情。

    至于吴诩,反而露出一副十分纠结的表情来。

    崔内侍的意思她也不是不懂,可大唐立国以来,有了长孙皇后这个灯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