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皇后之路-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账。”
又对钱升说,“给小五端一碗粥过来,看他馋得口水又流下来了。”
到了琳琳跟前,琳琳让三个儿子站成一排。
“我跟你们说,往后你们谁要敢试吃些乱七八糟奇奇怪怪的东西,我知道了,让人打断你们的腿。”
麒麟和白泽答应了一声,白泽指指旁边的弟弟,“母后,您当初就应该给弟弟取个名字叫饕餮,饕餮是龙的第五子,他在我们兄弟排行里面正好是第五,平时见什么东西就想吃,这名字简直就是为他而生的,再般配不过了。”
琳琳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少在这边胡说八道,你小的时候见什么也吃什么,不吃东西怎么把你养这么大的。就不会学学你哥哥,安安静静的多好。”
皇帝站起来,摸了摸白泽的脑袋。叫上麒麟,父子两个去琳琳的书房说话去了。
白泽看父皇和哥哥走了,厚着脸皮蹭过来,挨着琳琳坐下来。“母后你也给我一个小庄子吧,我保证跟哥哥一样上心。”
琳琳想了想,“可以是可以,需要再过两年现在你出门,你这么小出门了,你父皇不放心我也不放心。”
白泽赶快抱着琳琳的胳膊,“母后你真是太好了。”
邹吾也挤过来,“母后……”
皇帝和麒麟父子两个到了琳琳的书房里面。举目看去,这里处处都能彰显出主人是女性。
椅子上放着两三个软软的引枕,放在一边的茶盖碗儿上描绘的全是一些花卉。更别提砚台笔架笔洗帘布,就连香料也带着一股甜香。
在书房里面伺候的是一个叫做绿绸的大宫女,端了两杯茶过来放在他们父子跟前,调亮了蜡烛退了下去。
皇帝先发问,“你最近也看了不少地方,觉得如何?”
“往日那些老大人都吹捧现在是太平盛世,儿子以前也觉得如此。可如今看着京城附近的百姓,觉得离盛世两个字还差得远。充其量也只是太平。”
“怎么说?”
“就拿今天来说,上午看见有许多老幼相扶在田中挖野菜,儿子也跟他们交谈过,有些确实是因为家中田地少不够吃,有些家中虽然还有一些存粮,但是就怕下个月的收成少,想着万物萌发,只要野菜长出来了就先吃这些没主的东西。粮食放着,万不得已的时候再动用。
简而言之是穷怕了。”
皇帝点了点头,“有这个理儿,你接着往下说。”
“祖母那个庄子挨着咱们家的一个小作坊,那作坊里面产的最多的还是一些豆腐,豆芽腐竹肉脯,儿臣听说周围几个庄子的人都去咱们作坊里面干活,也听管事们说,像那些不要的猪骨头什么的也都让百姓拿回去熬汤喝。可是今天他们连一只田鼠都不放过,可见吃肉的时候少,吃素的时候多。要是吃肉吃多了,谁还在乎那一点肉。”
“让人吃饱穿暖已经是太平盛世了,至于人人都有一口肉吃……别说咱们祖宗,往前推一千年也没有一个圣明君主能做得到。”
麒麟叹了一口气,“儿子也不敢想别的,只是今天的事情看了有些伤怀罢了。”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还小着呢,想得多了不长个儿。今天你的师傅来跟朕说,你最近上学有些三心二意,这是怎么回事?”
“并非是儿子三心二意,而是儿子问的多了,他有些答不上来,就觉得儿子读了闲书移了性情。儿子问他,月为何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要四季轮回?为什么咱们这里一年只能种两次庄稼,而到了南方那些庄稼却可以一年三熟?”
皇帝心想这问题问的刁钻,那些老夫子肯定答不上来呀。
“术业有专攻,这个事儿你问他们有些不合适。”
麒麟又说,“他们跟我说咱们这里是□□上国,以前圣人在此躬耕,我问他们,当年圣人躬耕的时候,是不是也遇到过旱涝之事,既然是圣人,为什么还要降天灾呢?”
皇帝的眼珠子转了一下,心想这一下子那些老夫子们往回圆都不圆回来了。
心里面也有些莫名的骄傲,看我儿子多厉害,那些老头子们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然而皇帝自觉也回答不出这样的问题,就换了一个话题,跟儿子接着往下聊。
“你舅舅前几日入场了,昨天刚考完出来,再过几日就要放榜了,看你舅舅的名次如何吧?”
麒麟刚把这件很多人关注的大事儿想起来,“儿子忙起来都忘了舅舅科举的事儿。想来今天那些老大人们应该批出一些考卷了,父皇没有先睹为快吗?”
皇帝摇了摇头,“到时候一起再说,我听说你舅舅的学问不低,说不定能考个状元出来呢。”
“那等他成状元了,儿子把这个好事跟母后说说,也让母后高兴高兴。”
皇帝点了点头,听见外面的座钟响了一声,想着这会儿时间不早了,站起来拉着儿子出了书房。
三年前林如海也是参与过科举阅卷的,因为今年考生中有自己的儿子,他就被回避在家中闲坐。
今年一开春,小儿子就送进宫当伴读,目前也只有早上在宫中,中午吃过饭被送回来接着读书。
这个时候这小子抓耳挠腮,就仿佛凳子上有一颗钉子扎着他了,有几份坐立不安。
林如海板着脸呵斥他,“怎么还不坐好!”
林皎也不坐了,干脆跳下凳子,跑到林如海身边,“爹爹,您说我哥这一次能不能进三甲?”
林如海摸着胡子,他当然希望儿子进三甲,但是这种事不是自己希望就能变成现实的。
“天下人才济济,各处都是卧虎藏龙,你兄长虽然在咱们这一片儿是佼佼者,但是江南那个地方才是人才辈出呢。”
“江南读书人可多吗?”
林如海点了点头,想着小儿子既然无心读书,自己心情也不宁静,正好父子两个说说话。
“最近几天不可在你兄长跟前提科举之事,让他先好好歇着,放心的睡几天,前几天可把他累坏了。”
林皎恭敬听了,但是随即又想起一件事儿,“这事儿就算咱们爷俩不说,但是娘亲和嫂子那边儿天天急急忙忙的,不是去这边拜佛,就是去那边烧香。就算我哥哥不急,被她们两个这么一带,肯定是要急起来的。”
贾敏带着儿媳妇儿去各处烧香的事情,让林如海也觉得有些过于急躁了。
就问在一边站着的管家,“太太和大奶奶还没回来呢?”
管家答了一声。
“既然如此,那把姑娘请过来一块说说话。”
管家出门去了,过了一会儿林如海看到女儿举着一把团扇挡在头上,慢慢地走了过来。
一家三口人在书房说话,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外边院子里面叽叽喳喳全是妇人的说话声。
林如海还想着贾敏就该回来了,果不其然,贾敏喜气洋洋的回来了。
林如海看了之后不仅有些好笑,“难不成外边的那些大师们跟你说咱们儿子榜上有名?看把你高兴的。”
“咱们儿子肯定榜上有名,我所求的也不过是状元榜眼探花。”
“还是要谦虚谨慎一些才是,叫我说你明天就不要出门了,先在家里面歇两天吧。”
“不用老爷说,我明天也不会出门儿,老爷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吗?”
林如海摇了摇头,看两个孩子,“你们也猜猜。”
林皎先猜,“娘亲是路上捡到好东西了。”
这么一说,满堂哄笑。贾敏伸着手指头点了一下他的小脑门儿,“到底路上有什么好东西才能让我弯腰去捡,就是跟前放了一块黄金,我也不多看一眼,”
林黛玉问,“可能是今天那些**师们说我哥哥高中了。”
贾敏摇了摇头,“科举这事儿三年考一次,这一次考不中,我儿子还年轻呢,下次再考。我今天遇到的这件事儿比你哥哥高中还要更喜庆几分。”
林如海捏着胡子想了一会儿,“你是不是在路上碰到宫里的人,听到了关于咱们家娘娘的信儿了,难不成娘娘又有了身孕?”
贾敏喜上眉梢,“虽然没猜中,但是也差不多。不是咱们娘娘有喜事儿啊,是咱们儿媳妇儿有喜了。”
这么一说,满屋子的气氛顿时变得高涨了起来。
林黛玉站起来,“我去看一看大嫂子。”
林皎跟着起来,“我去贺一贺大哥。”
姐弟两个手拉着手飞快地出了书房,一转眼就看不见背影了。
林如海这个时候仍然在梦中,不敢置信地问,“真的假的?”
“你不是有一个姓江的师弟,前几天从外地回来,来咱们家拜见过的你还记得吗?”
有这回事儿,林如海还赶快点了点头。
“这一位江大人有一个叔祖今年九十多岁了,以前出家做了道士,随着老道士学了一手岐黄之术,平日隐居在山林里面,这一次回京城是为了给江大人的另一位叔祖瞧病。
路上我们正好遇见,江大人的夫人在,我们说了几句话,我想着这是一个老人家了又是长辈儿,年纪又那么大了,没什么可避讳的,我就带着儿媳妇儿下车拜见,谁想儿媳妇儿一出来,这老人家一眼就说‘这是有身孕的人了,不要轻易劳动。’”
林如海欢喜不尽,“以前读过扁鹊见齐桓公,扁鹊只看了一眼就知道齐桓公得了什么疾病。想来这位老人家也是一位神医了。”
“我起初还不相信,后来带着儿媳妇儿走到一处药铺,请那里的坐堂大夫把了脉,真的是有了,只不过月份浅不知道罢了。”
林如海站起来,“亲家老太爷还没动身,这是要等着咱们儿子科举名次,趁着还有几天功夫,你往老太爷的行李里面多放些东西。这是一件喜事儿,我去给他们家老太爷请安,顺便也报喜。”
贾敏应了一声,带人去了库房,看着那些好东西路上携带方便的收拾出来,又想着如今儿媳妇有身孕了,管家的事儿慢慢的交给她,自己在劳累一年,等明年这个时候就能抱孙子了。
林皓最近几天高兴得差点儿把嘴角咧到耳根子后面。对自己这次的科举成绩也没前几天那么在意了。
倒是林如海,虽然高兴家里面将要添丁进口,但是还觉得儿子这次科举才是重中之重。
这一次上朝,主考官检出了三张卷子呈给皇帝。
“回皇上,这三个考生是头三名,这三位的文章写的都好,可是审阅的时候,每位考官推荐的都不一样,所以至今未排出名次。”
皇帝听了之后看了一下三份糊了名字的文章。
命人把纸拆掉之后,让三位大臣当场。
林如海听到第2份卷子的时候。就觉得特别耳熟,读卷子的大臣把内容读完之后,看了看名字,把名字读了出来。
林如海觉得心情激动,他前后左右的人都隐晦地朝他拱了拱手。
林如海死命控制着自己的面部表情,就怕自己的胡子飞起来。
等到三篇文章都读完之后,朝堂上面议论纷纷。
贾化贾雨村本来站在队伍的最后,这个时候抱着笏板出列。
“启奏皇上,这三位的文章都写得花团锦簇,言之有物,目前诸位大人在朝堂上议论纷纷,不知道该排谁是状元……臣以为,不如先把探花定下来。”
朝堂上站着的这些人都是人精,站在林如海两边的人对着林如海挤了挤眼睛。
贾雨村说,“当年国丈爷被点为探花,如今到国舅了,不如也点为探花,正好是父子双探花,也是一时佳话。”
朝堂上不少人赞成,皇帝就问林如海,“国丈以为呢?”
林如海之后出列,“全凭圣上裁夺。”
下了朝不少人对着林如海恭喜,林如海想着三甲之中有一个能落到手里已经是万幸了。不读书的不知道这其中的竞争有多激烈,只有经过以后才知道人外有人的道理。
所以脚步带风的去衙门里面了。
林皓成了探花的事儿琳琳也知道了,还是钱升一脸喜气洋洋来报的信儿。
“……明日状元榜眼探花跨马游街之后会有几个月的探亲假,稍后就要到翰林院去了……”
有假期倒是挺不错的,只不过琳琳利心里面没有太痛快罢了。琳琳觉得自己弟弟的才学真的是天下少有,当一个状元还是可以的。
凭什么他爹是探花他也要是探花。
皇帝知道了之后就说琳琳,“自古以来子不可越过父亲,岳父那边儿是个探花郎,到了你兄弟这里最好也是个探花。”
“这就是歪理,难不成老子做了七品官儿子以后就不能做六品官吗?”
“可以呀,国法家法相冲的时候,只有国法为先,那个当七品官的老子必须要退下去,要不然以后在官场见了儿子,是行礼还是不行礼?”
说完看着琳琳的脸色,“你有什么不高兴的,岳父大人高兴的跟什么似的,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你在这边绷着脸,除了朕能看见谁还看得见。”
琳琳只好把这件事放到脑后。转而说起另外一件事儿,“今天董妃来我跟前,说是让我问一声,这些考生里面有没有那些年少英俊又没有家室的,有了让你看看合不合适做咱们家的女婿。”
皇帝回想了一下,“你回头跟她说别想了,都是些胡子一把的人,就算是有几个年轻的,也早早娶媳妇儿了。她是不是戏文看多了,以为这进京赶考的都是些年轻英俊的少年郎,考上个状元就要成皇家的驸马?”
“她不是病急乱投医嘛,我就跟她说咱们家寿春是个多好的孩子,再说了皇帝的女儿能愁嫁吗?她自己急得跟什么似的想不开,我也不劝她。”
皇帝想了一会儿,在他心目中寿春公主还是占了很大一片位置的。所以免不了要嘱咐琳琳,“寿春虽然不是你生的,但是你也养过她,她的婚事你也要上上心才好。
往后那些来拜见你的诰命夫人你都留意,谁家要是有和咱们孩子年纪相当的男孩儿,你跟我说我派人看过之后,你跟他们家里面透个信儿,让他们不要和其他人家议婚了。”
琳琳前不久了解过皇家公主下嫁的流程。先是瞄上某一个家族的公子,然后跟他们家族的当家夫人口头上透个信儿,然后是漫长的了解期,最后才会有圣旨发出来。
寿春公主的流程现在就要进行的是第一步,先瞄上某一个人再说。
“咱们就在京城这些人家里面找吧,要是外地的,把女儿嫁的远了我心里面也不放心。”
“朕是舍不得把女儿嫁到外地的,就算以后常住在京城,但是驸马可能每年都要回去拜见几次父母,留下咱们女儿一个人在京城。跟着去吧,咱们不放心,不跟着去吧,女儿心里面不踏实。所以还是要找京城的人家。”
两个人关于这个话题又说了半个时辰,眼见的天色真的不早了,收拾了东西入睡了。
这一会儿,林家上下没有人有一点儿睡意。
别人可能还不知道状元榜眼探花是谁,但是林如海已经早早就知道了,回到家之后也不必特意压制自己的笑容,满面春风的去了贾敏的正堂。
“让人给咱儿子做的衣服做好了吗?过了明天他就要出门交际了,让他穿的体体面面的。”
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件事,“你让人安排酒席,我和亲家的老太爷喝上几杯。”
“咱们儿子是不是入了三甲?”
“今天在金殿上点了他做探花,咳咳,先别高兴,咱们全家就当做不知道。”
贾敏只觉得好笑,“好好好,听老爷的,老爷只管去喝酒其他的事交给我,我肯定办得妥妥当当的。”
林如海出了后院到客院去寻找辛家的人,贾敏按耐不住自己的喜悦,把女儿和儿媳妇一块叫了过来。
“咱们家老爷刚带回来的消息说是皓儿成了探花。”
林黛玉虽然高兴但是绝对比不上辛云,辛云这会儿已经眼含热泪,要不是因为在婆婆跟前简直想要跺跺脚。
到了半夜,辛家的人都被喝趴下了,林如海醉醉乎乎的,突然间想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开祠堂,要跟祖宗好好说说这个好消息。”又拉住林皓,“你祖母在你小的时候最疼你了,你等一会儿一定要上柱香。”
林皓当然同意啊,没办法大半夜的父子两个人把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林皎拉上,三个人一定要去祭拜祖宗。
林如海说一定要隆重。
隆重到了所有的祭器都要两个儿子蹲在地上洗干净了。
林皎抓着丝瓜瓤擦着盘子,心想我以后一定不要成探花,成了探花就要被抓住来跪祖宗。
不过转念一想,要是我成了探花,到时候大哥要陪着跪,还能把小侄儿也带上,这么一算,是我赚了呀。
一夜没睡的林皓第2天被叫过去跨马游街。琳琳派人给林家送赏赐,这些太监回来之后还跟琳琳学了,
“听说老爷昨天晚上高兴的一宿没睡,拉着两位国舅爷擦了一晚上的祠堂,高兴的跟什么似的……”
琳琳听完之后也只是哼了一声,想想老娘成皇后的时候也没见到他当爹的高兴成这样。
再一想到林如海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心里面也就把这口酸气吐了出去。计较这么多干嘛,计较的太多了,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荣国府里面也听说了林皓成探花的消息。老太太让贾琏去林家送礼,也把宝玉带过去。
“也让宝玉过去看看探花郎的风采,顺便也能结交一些读书人。”
兄弟两个都回房换衣服,贾琏一边穿着靴子一边跟妻妾吐槽,“让我一个人去也就算了,都知道我是个不读书的。要让宝玉去了,到时候在表弟的那些同门里面说不上话那才是打脸呢。”
王熙凤吐了一片瓜子皮儿,“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老太太的意思是想让宝玉去姑妈她们家多转几回,混个脸熟,要是能碰上林妹妹就更好啦。”
“我还是那一句话,宝玉要是不读书根本入不了姑丈的眼。你看看如今他们家父子双探花,小的那个又在宫里面陪着太子读书,到时候就算考不上三甲,一榜进士还是能拿到手的。宝玉这些学问糊弄糊弄咱们这些人还行,到姑丈跟前根本不够看的。”
王熙凤想了想,给贾琏出主意,“你就当是带着他去走一趟亲戚,别的话别乱说。就算宝玉读了书姑丈可能也看不上眼,你看看今天的这位探花郎就比宝玉大了五六岁,如今双喜临门。可见姑丈还是喜欢那些做事老成的孩子。”
贾琏还想张嘴,就听见院子里面有人说话儿,平儿打起帘子,贾宝玉带着袭人已经过来了。
“二哥哥好凤姐姐好,弟弟这里已经妥当了,咱们什么时候走?”
贾琏站起来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哥哥这边也弄好了,咱们这就出去吧。”
他们兄弟两个带着些人一块出去了,王熙凤把人送到院子门口扶着门框,看了一会问身边的平儿。
“袭人那里抱的什么?”
“我刚才问了说是抱的一些诗词,听说是宝玉想和林家的大爷会会诗词。”
王熙凤的眼睛一斜,“这话我可不信,就宝玉的脾气,听见那些当官读书的说话恨不得躲的八丈远,今天又是表弟的好日子,来他们家的人都是一些读书读熟了的,张嘴之乎闭嘴者也,宝玉才不会跟他们在一块儿谈论诗词呢。”
贾家的兄弟两个来到林家早就见前面车马排了很长。
两兄弟只好下来步行走到门口。门口的门子认识他们兄弟两个,赶快带人进了林家。
下人一边走一边问,“两位二爷都来了,是先去拜见我们老爷,还是先去后面拜见我们太太。前面老爷跟前有好多位先生在说话,都是我们老爷的同门。后面太太跟前也坐了不少别家的太太……”
贾琏就说,“自然是要去拜见姑丈,对了,我表弟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兄弟两个要亲口向他道贺。”
“我们大家大爷还没回来呢,等回来了也要先去老爷跟前。您跟我来,我们老爷在书房呢。”
贾宝玉不想去和那些老学究们说话,就说了一句,“我去后面拜见姑妈。”
贾琏心想后院有那么多妇道人家在,你去那里搅什么乱。
“宝玉,先去拜见姑父要紧。姑妈是咱们亲姑妈,又不是外人,晚一会儿拜见也没什么关系。”
兄弟两个走了一刻钟,到了林如海的书房,远远的就能听见里面有许多人正在哄笑。
老管家看到他们兄弟两个赶快上前请安,亲自打着帘子,让他们兄弟两个到了书房里面。
林如海就向其他人介绍,“这是两个内侄。”又对他们兄弟两个说这位是某某某大人,如今在何处做官……
贾琏在这样的场合里面显得游刃有余,一圈儿礼见了下来还被人叫了好几声“世侄儿”。
随后又来了几位,贾琏不敢坐着,在书房里面帮着招呼来客,又亲自端茶端水,做足了小辈的模样。
等到林皎回来了,林如海就说,“跟你两个表哥说辛苦了,请你两位表哥去后面拜见太太,你们陪的太太在后面吃饭吧。”
贾琏怕不合适,出来找老管家一打听才知道后院的女客刚才走完了。
“都是过来放下礼物道贺一声,这些太太都是家里面的当家太太,管着一家子大小事情不能久坐,我们太太也是苦留了很久,留不下来。”
三个人去后面拜见贾敏,贾敏的正堂摆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