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作死日常-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望了林如海一眼,林如海尴尬一笑:“朕好像不记得和甄氏说过这话。戴权,你记得吗?”
戴权也被林如海威胁利诱,早成了林如海的人,如何不明白林如海的意思?忙躬身答道:“回禀太上皇陛下,奴婢也不记得。”
“哦,连你都不记得了?皇上这话又从何而来?难不成甄贵太妃敢假传圣旨?”
皇上此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虽然不知为什么太上皇清醒后,对甄家如此的深恶痛绝,但不管如何,这些都对自己大为有利,他自然不会反对,而且是大加欢迎:
“父皇说的可是真的?那——也太胆大了吧!去查查‘起居录’。”
皇上百分百的相信,太上皇自是不会让自己干预儿子后宫的这些溴事记在‘起居录’上的。
林如海和皇上看着起居录,林如海还做出震怒的样子,皇上是又惊又怒:“父皇,竟真有其事!甄贵太妃竟胆大如此!”
“这个甄氏!戴权,传朕旨意,甄氏罔顾圣意,持宠而骄,假传圣旨,着夺去贵太妃封号,贬为罪奴,逐出妃陵。”
贾元春颓然地坐在地上,她知道自己这是往死里得罪了忠信侯。甄家虽倒了,可忠信侯还在,那些残余的势力还在,光自己知道的宫中,就有不少曾经是甄贵太妃的人,自己本就靠这些人起家的,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林黛玉缓缓地站了起来:“父皇、母后容禀:今天是臣媳新婚第二天,虽知道的人会说贾嫔张狂,不知道的还以为臣媳是个不容人的,所以还请父皇、母后饶了贾嫔这一回。”
“皇媳,这贾嫔十分可恶,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你同我一样,是从乾清门抬进来的,是堂堂正正的皇家媳妇,且是那些不知所谓的东西所能比的,赵嬷嬷,传本宫懿旨:从今天起,皇家也讲讲规矩,只有皇后是皇上的妻!什么妃嫔之流都是妾,妾在普通人家只能是半个主子,现在开始,我们皇家也一样:妃是妾,嫔以下就是同房丫鬟了。皇后,记住了:你们以后是不能以姐妹相称,你是她们主子。不过看在你的面子上,赵嬷嬷,和慎刑司的管事说一声,因皇上大喜之日,贾嫔的罪,就减轻一等处理。”
太后娘娘训话的时候,吴贵妃等也坐不住了,均起身,跪了下去。
“臣妾谨遵太后娘娘慈训。”
林如海叹息一声:“哎,当年朕就是太宠甄氏了,以至于弄得江南一团糟,现在朕想起来真是悔不当初啊。所以皇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是,父皇儿臣记住了。”
皇帝本来就被丘比特的箭射中,再加上林黛玉才貌双全,言语风趣,举止娴雅;且皇帝的政务也很繁忙,他以前的那些女人虽很美,但却远没有能打动他的心。所以他对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的决定毫无意见。再说了,他是皇帝,将来他想改变这些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林黛玉的爱恋越来越深,其他的女人对他是毫无吸引力,他虽说没有废除后宫,但却如虚设。这是后话。
一时,慎刑司传来话,按例贾嫔应降一级,罚奉一年,禁足三月,皇上当即批准了。
☆、太后
贾府的人接到南安王府送来的信,大惊,贾家众人赶紧聚在荣庆堂一起商量。
王夫人最是着急,她迫不及待地说:“娘娘自幼就由老太太亲自教养,最是知礼守礼的,如何会逾规越距呢?”
“可是宫里传来的消息就是这样的,只是到底发生了什么?又为了什么?他们也没有说清楚。”
“据我的糊涂想法,娘娘受罚是在皇后娘娘大婚的第二天,应该是在拜见皇后娘娘的时候,会不会是因为我们之前得罪了林妹妹,所以……”
薛宝钗没有开口,她并不太了解贾元春,但她很了解林黛玉,她知道林黛玉虽然表面上牙尖嘴利,内里却是个极重感情,且心胸开阔不会斤斤计较的人,所以她不认为林黛玉会对贾元春做什么,只是她很嫉妒现在的林黛玉,所以她才不会开口替林黛玉辩解呢。
贾母却不这么想,她想到了以前林黛玉常常和贾宝玉口角,贾宝玉的脾气是那么好,对她是那样的做低伏小、殷勤周到,且每次发生争执都是宝玉在赔礼道歉,即便如此她还是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三天两头地吵闹,云丫头情愿和薛家那个丫头在一起,也不和她玩,可见是个不容人的。但这事她说可以,别人说她可不乐意:
“珠儿家的这话可不能乱说,林丫头不管怎么说都是皇后娘娘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褒贬的,别给大家招祸。我们也别乱猜了,明天我先递牌子,求见太后娘娘再说。”
贾政听李纨如此说,贾母又这样说,便怒视着王夫人,想着要是这个婆娘当初对外甥女好些,怎么会有这些事?也许她会因此感谢我们,会心甘情愿地为了我们,答应去忠顺王府了,那时皇后之位也许就是我们娘娘的了;即使是现在这样的局面,如果不是这个蠢婆娘那样地得罪外甥女,也许外甥女会想着回报我们一二,我们娘娘也许能够重回妃位,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成为贵妃或皇贵妃,那是怎么也不会遭到贬斥的。想到这里他怒斥王夫人道:“你也是大家子出身,怎么总记得当年和小妹那么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黛玉只是一个小孩子,你也容不下,生生地把她逼走了,你的心也太小了。”
王夫人目瞪口呆地望着贾政,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一阵阵的心塞。
贾母望着这夫妻两个,尽管她偏心贾政,可此时她还真说不出赞成的话来,她又一次对自己心爱的儿子感到了失望。
果然第二天,贾母就递了牌子,求见太后娘娘。贾母毕竟是国公夫人,又这么大年纪了,太后娘娘还是很给面子地召见了她。
一番见礼、赐坐后,贾母就和太后娘娘忆起了当年,可把太后娘娘给恶心到了,想想贾母当年巴结甄妃的嘴脸,太后娘娘就气不打一处来。只是她如今已与林如海破镜重圆,且自己已成了太后,而甄妃也成了泥土。而林如海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根本不会和如何其他女人走得近,所以,太后娘娘现在很是舒心,她见贾母如此,也只是从容地淡笑了下:“贾老太君记性真是好,你说的这些本宫压根就没有一点印象。”
贾母尴尬的一笑:“娘娘宫务繁忙,不比老身悠闲,总是想起往事。”
太后一听,贾母竟说自己记性不好,她不由得心里‘哼’了一声:“贾老太君想左了,本宫别的不敢自夸,本宫的记性可是好得很,更何况本宫要比贾老太君年轻得太多,所以贾老太君最好请记住,编故事,最好对着比自己年纪大的人编。”
贾母老脸一红,可很快她就调整过来,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的此行的目的,她解嘲地一笑:“人年老了,有时常常会搞错了许多事情,还请太后娘娘海涵。”
“贾老太君客气了,人都是要老的,只是要有自知之明就好。”
“太后娘娘教训的是,老身老了,只是放心不下子孙罢了。”
“贾老太君也不必太过忧郁,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女人只要做好本分就行了。再说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的那些糟心的儿孙,不提也罢。不过本宫的皇儿那是真正的好男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样样都拿得起来,如今新娶的媳妇也是个难得的,如此佳儿佳妇还要本宫烦什么?哎呀,说起我那媳妇,真正是个难得的好女,言谈、举止真正是有大家风范,心地良善,为人宽厚,见到她,我就想起了当年的林老太君。”
贾母一噎,半晌方说:“说来我这外孙女也是可怜的,她出生时,林老太君早已不在人世了,养下来一直到六岁是我的女儿在教养,她自六岁起又养在我的身边,我待她如嫡亲的孙女一般。”
“是吗?怎么我一点也看不出来?林皇后身上有种天然的大气,贾老太君身上怎么一点也没有?林老太君去的时候,本宫早已记事了,那时我们两家是世交,我们经常见面,对她熟悉得很,所以我说她们祖孙虽未见过面,但相貌神态却极像。到是那个贾贵人有些像老太君,不过在气派上、言谈举止上还不如老太君罢了。”
贾母努力平了平胸口的郁气,对方是太后娘娘,她可没有胆子和她叫板,还得陪着笑:“娘娘说笑了,娘娘慧眼,林皇后自是女中典范,只是贾贵人也不差,否则皇上当初就不会封她为‘贤德妃’”
“老太君真会说笑,‘贤德’是当初圣上是因甄氏假传上皇的圣旨,而不情不愿给封的名号,因她姓‘贾’,皇上用‘假贤德’之意,所以就封了个‘贤德妃’,你见过有两个字封号的妃子吗?”
太后娘娘这一席毫不留情的话,噎得贾母差点吐血,可她现在对上的是太后娘娘,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她的儿子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毫不费力地灭了整个贾府!所以再难听的话,她只能笑着听着,再难受的气,她也只能受着。
太后早年为了保住儿子,受过甄妃许多的气,当年甚至连贾元春为了讨好甄氏,都敢把她这个正宫皇后娘娘不放在眼里!如今压在她头上的太上皇去了,甄氏也被她的如海打入了尘埃,她真是心情大好啊,想找个乐子,这不贾母就来了,她于是就尽情地吐出那心中的块垒,她看着贾母那如坐针毡的样子,心中狂笑不己。
她继续补刀:“说来这贾氏,也是荣国公的孙女,长相还罢了,只是这气度太差,进宫这么多年,一点长进都没有,还是一股小家子气,偏偏还没有自知之明,自己认为自己聪明漂亮,自以为是,看来是和甄氏那个贱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不过她也就是我儿子的一个小老婆,一个无足轻重的玩意儿罢了,贾老太君,你说,本宫的话对吗?”
“这……太后娘娘,甄贵太妃娘娘……”
“哦,你说甄氏那个贱人啊,太上皇陛下刚刚查到这个妖人当年竟仗着太上皇对奉圣夫人的宠爱,竟假传圣旨,就如当年那个妲己一般,是个真正的狐狸精,现太上皇已将她贬为罪奴,逐出妃陵。所以现在再也没有什么甄贵太妃了,只有甄姓罪奴,请贾老太君记住。”
贾母一愣,张了张嘴,她不知道她该说什么,只得尴尬地笑了两声。太后娘娘却意犹未尽:
“贾老太君,本宫真是同情你,养了这么两个儿子,真是一个比一个差劲,不谈让他们如何建功立业了,修身、齐家都做不到,甚至连安分守己也做不到。听说你家老大还好些,老二——还真是提不上嘴。他自己这样也就算了,偏偏老太君你还给他娶那么一个儿媳妇,本宫可听说王家女是出了名的大字不识一箩筐,贪财还眼皮子浅加心狠手辣。”
贾母一愣,太后却很八卦的样子悄悄地对贾母说:“哎,贾老太君,本宫还听说你那衔玉而诞的宝贝金孙是个天阉,这话是真的吗?”
贾母真是受不了了,她脸上的笑越来越僵,太后娘娘才不管呢,她继续说:“哎呀,贾老太君,这就是你们的不是了,既然贵金孙有如此冤孽病症,你们怎么能还给他娶亲呢?听说那位小姐虽说身份低一些,家风差一些,却是容貌极好,你们府里的人都把她比作‘杨妃’,可见其容貌不俗,你们这不是害了人家姑娘一辈子吗?”
她说着说着回过头来,见贾母脸都变了色,这才考虑到贾母毕竟年纪大了,她怕她在宫中出事,于是就放了贾母一马。
贾母从宫中出来的时候,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至于向太后打听消息,以及求情的话,自是一句也没说出口。
☆、元春
贾家人不得不消停下来了。
三个月后贾元春禁足期满,因贾政已没有了官职,王夫人也就没有了身份,贾母只得再次出马,带着王夫人来到宫中。
她们按例得在拜见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后,方能见到贾贵人,只是太后娘娘不耐烦,只让她们在殿外磕了个头。林黛玉到是在她的坤宁宫接见了她们,只是她被王夫人那明显装出来的慈爱面孔恶心到了,连同贾母交谈的兴趣都没有就打发她们去了贾元春那里。
上次王夫人进宫时,贾元春是妃,如今却是贵人了,且有太后娘娘的妃=妾、嫔以下=通房丫头之说,林黛玉就将她安排到了周嫔那里,和其他贵人住在了一起。林黛玉还大幅度地削减了这些宫妃的待遇,放了不少宫女回家,给了她们一些赏银,令她们自行婚嫁;一些多余的太监,令他们去各个自家的作坊,由各个作坊的主管按能力重新分配他们的工作。这样后宫就多了不少空房子,她把后宫里一些空房子隔离出来,办了个皇家女子学校。
于是贾元春就不可能在正殿接待贾母她们了,且贾元春的待遇也下降了好几个档次,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也少了许多,且除了抱琴外,其他均是些生面孔。贾母和王夫人见到了贾元春,只见贾元春尽管搽了厚厚的脂粉,但仍掩不住满脸的憔悴之色,正站在那里强颜欢笑地接见了她们。
见到了如此的贾元春,贾母还好,王夫人如何忍得住,一把抱住贾元春就大哭起来,把贾母和贾元春吓得半死,忙上前捂住了王夫人的嘴,好半天,王夫人方忍住了哭泣。
贾元春自然不会讲当时她拜见林皇后时的狂傲态度,免得贾母她们觉得自己蠢,自不量力,从而对自己失望,使自己少了家里的支持。
她只是叹息道:“总是我们当年做得太过了,太后娘娘把当年甄妃娘娘的账都算到了我头上,可是当年我也是身不由己,我连命都握在甄妃娘娘手里,哪里敢不听她的。”
王夫人轻声地嘀咕着:“想不到太后娘娘是这样小心眼的人,这都过去这么多年了,甄妃娘娘也已经去世快两年了,她还抓住不放。怪不得她会选林丫头做皇后,原来她们婆媳一个德行。”
“老二家的,慎言!”
世人大都是欺软怕硬的,王夫人母女两心里再不甘,再不服,也不敢和太后娘娘较量,王夫人只能拉住自己的女儿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贾元春平复了下自己的心情,对王夫人说:“好在皇上还念旧情,所以她们也不敢太过分。”
王夫人听了这样的话,信以为真,双手合十,庆幸道:“阿弥陀佛!佛祖保佑,只要皇上还念着娘娘,娘娘总会有出头之日。”
贾元春苦笑了一下:“正是太太这话,所以,老太太、太太尽管放心,只是你们要好好督促宝玉好好读书,将来我们家可是要靠他们支撑,光耀门庭呢。”
“娘娘这话很是,宝玉自成亲后懂事多了,人也沉稳了许多,到底是长大了。”
贾元春听说,垂泪道:“自省亲那年一别,就再也没有见到父亲和弟弟,哎——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娘娘,你父亲和宝玉在宫外,也是时时念着娘娘,娘娘总要放宽心,养好身体才好,最好能在林丫头之前生下太子。”
贾元春低下了头,她可不愿让她们知道,皇上已很久很久没来过她这里了,她每次都只能远远的望着皇上,可皇上从来也不望向她,她估计皇上如果看见她,可能都不知道她是谁。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家里的人有多势利,如果让他们知道这些,她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自己,任自己在这深宫中自生自灭!所以别看贾母、王夫人现在如此地重视自己,只怕到时连她们也一样,会毫不例外地放弃自己。
贾母对贾元春的话半信半疑,她可不会像王夫人那样对贾元春有着盲目的自信,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外孙女有多优秀,她无论是外貌还是才情、气度、气质、气派都比元春要高出太多,再加上贾元春虽说还年轻,但也只是‘还’年轻而己。何况如今贾家在前朝也没有什么助力,所以要想在恩宠上超过林丫头,恐怕是很难很难了。
她们这里尚未结束,就有慎刑司的管事嬷嬷前来宣读太后娘娘的懿旨:贾贵人之母贾王氏在宫中失仪,念其年龄较大的份上,太后娘娘仁慈,网开一面,所以仅赐【女则】一本,令其回家好好读读,并抄写百遍。
贾母、王夫人、贾元春脸色都变了,可还得恭恭敬敬地接过懿旨,磕头感谢太后娘娘的隆恩。
贾母从宫中回来后,就借口累了,躺在床上细细地想着贾府的未来。可她尽管经历了许多事,人也很聪明,可由于她的父亲和贾代善都是那个时代的男人,不会让她了解什么的外面的事和朝政的事,所以贾母的眼光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最明显的表现就在对待贾赦兄弟的问题上,尤其重要的是表现在对后代子孙的教育上,例如在对待贾宝玉的问题上,都说明了那个年代女子由于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以至于对后代子孙所造成的危害。
贾母压根不会想到这些,还不如元春,至少她每次与家人见面都关心她的宝贝弟弟的教育。贾母依照她的惯有思维想着:不管如何,自己都是林黛玉的亲外祖母,尽管以前有些龌龊,可自己只要诚心诚意地和她重修旧好,也许她还是会回头的,可是这该从何入手呢?
贾母并没有焦心多久,很快贾惜春就收到了来自皇宫的邀请函,原来,林黛玉办的皇家女子学院开始招生了,贾惜春因身份取得了考试资格。
探春知道这个消息,嫉妒万分,她千方百计的打听到了原由:竟是太后娘娘不喜欢庶出的,所以不管这女子如何的优秀,只要是庶出,都没有资格参加考试。这个消息差点把探春逼疯了,她知道如果是太后娘娘讨厌庶出的,那么不要太后娘娘开口,很快所有达官贵人都会讨厌庶出的子女,那自己本来就渺茫的出路,现在就更不知道在哪里了,很有可能也许还不如迎春。
王夫人和薛宝钗听说后,把探春唤到了面前:“三丫头,刚刚我听你嫂子说了,你也不必伤心,都是我们府里不好,得罪了林丫头,她如今是公报私仇了。”
“就是,三妹妹,如今林妹妹在宫中势头正盛,就连我们娘娘和太太都吃了她的大亏,你如果进宫上学,她如果又在你身上使什么手段,到时我们是鞭长莫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受罪,到是这样也好。”
探春知道真相并非如此,可她不会说,她装出一付恍然大悟的样子:“多亏太太和嫂子提醒,不然——说起来林姐姐真是小气,她都已经是皇后了,何必和我们斤斤计较呢,再说了,我们不管怎么说都是她的亲戚,老太太是她的亲外祖母,太太是她的亲舅母,我是她的亲表妹。”
“可不正是这个理,说起来你们姐妹也相处了那么多年,她竟一点也不顾及当年的情分。”
“就是,虽说林姐姐如今得意了,但风水轮流转,谁知道将来如何呢。”
“可不就是这话吗?林丫头是个举目无亲的,虽说有个弟弟,到底是隔母的,她以后真有什么事,还不是得靠着咱们府里。”
“嫂子这话在理,我们现在虽说有些不如以前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时她也只有靠着我们府里。如今她应该趁着得意的时候多拉扯我们府里一把,到时我们府里的助力也就更大。不过林姐姐未必会想到这些,她身边又没有一个自己人提醒她,这可如何是好?”
“这样吧,太太、三丫头,我们一齐去老太太那里,与老太太讲清楚利害关系,由老太太出面劝说林妹妹是最恰当不过了。”
贾母望着这三人,叹息一声,想着你们当初让林丫头把心冷透了,结成冰了,现在才想起来要暖化她,恐怕为时已晚,不过她也觉得她们说的有理,试一试,也许能行。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写贾母要把她在宫中受到的委屈发到了王夫人、薛宝钗这对婆媳头上,各位亲看看有什么好的建议,谢谢。
☆、身份
贾母这次进宫,可不想再带着王夫人等,她喊来了王熙凤,又叫来了紫鹃:“凤丫头,紫鹃到我身边也有段时间了,这孩子做事周到细致,很合我意,我想着,鸳鸯也走了,就让她顶鸳鸯的缺吧。”
王熙凤忙笑着答应了:“还是老太太最会调理人了,原来紫鹃这丫头在林妹妹那里就是个好的,如今到了老太太身边更是个拔尖的,我本来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同老太太讨来,不想这如意算盘又打空了。”
“凤丫头惯会说笑,你的平儿哪里不好了?我看她比你还强些呢。”
“宝玉家的,平时妯娌之间开玩笑也要有个度,凤丫头好歹是你的嫂子,你们平时私下里这样说也就罢了,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不恰当了。哪有拿正经主子和奴才作对比的?还有,我们家到底是国公府,不是什么贩夫走卒的人家,不能没大没小、没上没下的,‘凤丫头’也是你这个做弟媳应该叫的?你母亲没教过你规矩礼仪?”
一番话说得薛宝钗面红耳赤,她站了起来,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回。
王夫人见了,忙也站了起来:“老太太,她们以前是表姐妹,所以说话也就没有什么忌讳,况且凤丫头是个大度的,再不会为这么点小事生气。”
“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