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红楼之周姨娘-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姑娘这是怎么了?流了这么多的汗,可是热着了?”说着拿起蒲扇就要给她扇,“不是,我就是急的,我们现在去看哥哥吧!”周小娴拦下她要扇扇子的手,解释道。
“瞧姑娘说的,少爷在那还能跑了不成,值当急成这样。”说着放下手中的扇子,就要把周小娴抱起来,周小娴哪里肯,直闹着要自己走,奶娘也没办法,只能一手拎着食盒,一手牵着周小娴向书房走去。
“哥哥在书房?”“是啊!少爷明年要考秀才了,现在当然要努力看书了。”奶娘答得理所当然。
考秀才?考秀才?!她想起来了,她的哥哥就是因为秀才没考上被母亲骂了一顿,半夜跑出去,不小心摔河里,结果溺水死了……怎么又是溺水!想到另一件事的周小娴不由一头黑线。知道症结在哪儿了,可是这要怎么解呢?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哥哥可以像父亲一样金榜题名,这样她觉得她就有脸去见父亲了,可是哥哥明显不喜欢这些,比起写这些所谓的锦绣文章,他更喜欢学习兵法,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个可以保家卫国的将军,好吧!其实周小娴也不知道他这方面到底像谁……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要怎么做才能让母亲和哥哥都满意呢?
看着父亲题的“乐之斋”三个字,周小娴有些头疼了……
7周小娴的首笔买卖
“乐之斋”这三个字是父亲亲自题的,“乐之”取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父亲的意思很明显,可是母亲并不能理解。不过临走前,母亲倒是把他摘了下来,一并带回了乡下的家里。
对于这个哥哥,周小娴心里还是感到很复杂的,前世周小娴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因为她出身的时机实在太好了,而且大伯家的堂弟比她小了五岁,所以意味着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家里就只有她一个孩子,奶奶为了表达对她的喜爱,甚至为她取了一个小名--“格格”,虽然她一直不太喜欢。可是现在,她有一个比她更受喜爱的哥哥,虽然这个哥哥经常被骂……
奶娘看着周小娴有些无奈了,也不知道最近是怎么了,姑娘老是喜欢走神,这“乐之斋”三个字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夫人喜欢盯着它发呆,现在姑娘也喜欢上了……“姑娘,都到了,这是在想什么呢?”
“啊?哦!没什么,我在想哥哥还没下课,我们是不是再等等?”周小娴这才回过神来,刚说完这句话,就听见“吱呀”一声,书房的门打开了,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大步跨了出来,周小娴心里感叹,母亲的遗传因子太强悍了,弄得他们两个和她长了有七八像,她就算了,女孩长得漂亮一点以后日子好过一点,这男孩长成这样是要做什么……还没想完,就被一双大手给抱了起来,“小娴今天怎么想起来看哥哥了?”“在屋子里待得闷了,想出来转转,,就想起哥哥你了,嘿嘿,哥哥,你课上完了吗?”
“上完了,你这个小家伙,只有闷得时候才能想起我来,说吧,这次又想干什么了?”周静启有些无奈,以前他和他这个小妹妹关系并不算多亲密,主要是他这个妹妹太能闹了,脾气又不好,不过自从上个月她生了一场大病后,他们的关系莫名的就好了起来,真是怪事。
听了周静启的话,周小娴一点也不客气,“我想出去玩。”虽然说是回乡下住,可是你也不能指望林氏这个大家夫人真把家安在乡间啊!他们住的地方是父亲早年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的地方,一个不算小的县城。来了古代这么长时间,连个门都没出过,周小娴觉得自己真是亏大发了,可是现在她年纪还小,身边总是有人伺候着,她又不能把她们都赶走,所以只能默默的忍耐了……不过她来了那么长时间也不是一点收获也没有的,她身边的两个丫头,十岁的安泰,十一岁的康平差不多都被她收买了,她们两个本来就不是家生子,母亲再回乡之前,遣散的遣散,发卖的发卖,除了心腹,基本上都没带,这两个丫头还是因为上次她生病没被及时发现,母亲才从人牙子手里买的,本来母亲是想买两个年纪大一点的,但是周小娴不同意,结果这两个人还是她自己选的……年纪小的比较好忽悠……不过她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先是瞒着家里人把安泰的哥哥买了下来,然后又把康平才四岁的妹妹也买了,虽然她觉得这样的人口买卖让她很不适应,但不可否认,如果想别人对你心存感激,恩惠是必不可少的。不得不说,这年头人可真不值钱……两个人一共才花了她五两银子……(一两银子=200人民币,不过这钱还是她好不容易从她哥哥那要来的,她太小了,钱全被奶娘管着……)
虽然前后一共没花多长时间,但是这对周小娴来说,就是一个壮举了,买一两个人不是问题,难就难在要瞒着家里,还要找地方把人安顿好,这时候周小娴的空间就发挥作用了,几两银子她还能从哥哥那弄来,但再多,就没有了,他们的母亲在银钱方面管他们管的还是很严的。她又不能明着和母亲要,只能在空间里寻一些东西出来卖了,而且为了不让人怀疑,她只是在药园里挑了一些普通的人参出来,摘得时候周小娴还是很心疼的,这些人参在空间灵气的滋养下长得本就比外面的要好些,这时候就摘了实在太可惜了,可是为了不让人怀疑这些东西的来历,周小娴也没有办法,怀璧其罪的道理她还是懂的。
被派去做这些事的就是安泰的哥哥,周小娴当初买下安泰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从人牙子口中得知安泰有一个比她大四岁的哥哥,而且因为他死活不愿和妹妹分开,所以一直没有人买下他们,所以周小娴能花那么少的钱买下两个人,有很大一方面是运气来了……
周安华(周小娴给取的名字),对这片地方还是很熟悉的,没两天就把事情办妥了,他还是很会办事的,把周小娴给的人参分到五个药店卖,虽然在周小娴的印象中这些人参都是些普通的品种,但是在外面,这些虽算不上上品,但也很好了,七根人参一共卖了一千两银子,让周小娴很是惊喜了一把(如果让她知道这些人参转卖出去远远不止这个价,她大概又要心疼了)。她偷偷的存了五百两,直接把它们放进了空间里,剩下的他让周安华找一些好的田地买下。周安华认识的人还是蛮多的,他年纪小,做事又勤快,大家都愿意帮衬着他些,这次他直接找了和他很熟的中人,买下了一个举家北上的举人家里在南城的水田,一共一百三十亩的水田,按市价三两银子一亩,加上一个不小的庄子,一共四百五十两,加上给中人的二十两,剩下的三十两被周小娴赏给了周安华,本来周安华是不肯要的,但被周小娴一句“安泰以后出嫁还要嫁妆呢!”给劝住了,好好地把钱收了起来。
周小娴是真觉得自己捡到宝了,虽然这个周安华看上去愣愣的,但办起事来真的是一点都不含糊,她来了这个世界虽然还没多长时间,但是该了解的可都没少,她在喊周安华去买田的时候事先就了解过这方面的事,虽然是从丫鬟婆子口中得出来的,但应该差不离,所以说她对周安华也是存了一份试探的心在里面的,但是结局很可喜,看来以后有些事也可以喊他去做了。
周小娴感到自己的心踏实了,果然,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土地都是根本啊!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一堆事要做……更新又慢了……
8往事
“娴姐儿呢?”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的妇人,穿着素色的衣服,挽着简单发髻,但眉目间的从容还是体现出了那种雍容的气度,这就是周静启和周静娴的母亲——周林氏。自从他们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每天为父亲吃斋念经,虽然有人劝过,但她从来没放在心上,说起他们父母的感情为什么那么好,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他们的母亲出身江南大户,族人上千,士农工商均有涉足,在母亲八岁的时候,他们的外祖母为他们的母亲和京里的周家定下了亲,不过周少爷也就是他们的父亲,在他十六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父亲续娶的那位文氏最是个心狠手辣的主,暗地里没少为难他,因为怕他有了一个强硬的外家以后和她的孩子争财产,明里暗里不知道做了多少小动作想把这婚推掉,不过这都被林姑娘也就是他们的母亲一句话解决了“好女不嫁二夫,从没听过嫡妻去世,续娶的妻子就能无缘无故退婚的,你去问问她,到底是我们林家的女儿有问题,还是他们周家的少爷有问题!”这话是她让她的父亲直接传到周老爷耳朵里的,无怪乎她口气那么冲,这周老爷续娶的夫人为了不让别人说她容不得嫡妻留下的儿子,在京里散播她的谣言,,想让外人知道她这样做是为周少爷好,又在江南散播周少爷的坏话,想让他们林家主动退婚,要不是林家在京里有一定的势力,可能早就被忽悠过去了,这事幸好发现得早,要不然他们的婚配都要出问题!
周老爷得知这件事后,被气得差点昏过去,他虽然很喜欢现在这位夫人,但对故去的嫡妻还是很敬重的,而且他现在只有周少爷这一个儿子,自然希望儿子好,最重要的是林家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而且如果被御史知道了这件事,就算林家不出手,对他的官程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他狠狠的教训了文氏一顿,警告她不准再插手这件事后,又准备了一堆礼物送去江南的林家,这事才算完。不过,这也让周老爷对这位还没过门就给了他们家一个下马威的儿媳有些不喜了,但是,周少爷却很感激,他明白父亲之所以现在还那么在乎他,是因为现在只有他这一个孩子,等继母在生下儿子,他的处境会更艰难,所以他很重视这门亲事。后来,由于林家的老祖宗去世,他们又拖了三年才完婚,这时周少爷都二十岁了,这在古代还是很少见的,不过因为感念林家的维护之恩,他一个妾室都没有纳,文氏本来想插手,但是她嫁过来四年都没有孩子,本就有些心虚,看周少爷难得那么强硬也就把心思放下了。他们的母亲嫁到周家没多久就有了生孕,这让文氏气的不知道打碎了多少茶盏,后来也不知道她想了多少狠毒的法子,总之那个孩子没保住,同时流掉的还有文氏的孩子,母亲一气之下去了庄子上修养,他们的父亲不放心和她一同去了,文氏恨得牙痒痒的,但是当务之急是把身子养好,大夫说了,如果休养期间在出了岔子,她以后就别想再有孩子了,她可不想以后看继子的脸色过活!周老爷对这些事一点都不了解,被儿子几句话一说就同意了。
庄子上的生活当然没有府里的好,但是他们的父亲儿时陪伴生病的母亲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了好几年,所以适应的很快,而且远离府里的那些烦恼,让他觉得日子比以前轻松多了,而且在母亲的督促下,他读书的动力可比以前强了不少,在母亲时不时的夸赞也让父亲找回了落第之前的信心,终于在他二十二岁那年考中了进士,而且是二甲第五名,被点了翰林院编修,这让周老爷觉得很有面子,可是却给了文氏很大的压力。
三年后,父亲被点了盐运司副使,在父亲带着母亲在任上的时候,文氏下了大力气撺掇周老爷分家,本来周老爷是不同意的,但是看着小儿子和年轻的夫人,叹了口气还是点了头,他虽然偏心小儿子,但脑子还算清醒,所以也没有太过分,除了父亲的母亲的嫁妆,又给了他们十万两银子,三个庄子,三个铺子,就是这样也让文氏好一阵火大,可是想到大头还是她的儿子的,又把这口气咽了下去。
没两年周老爷就去世了,守完孝后,他们一家和京里基本就没联系了,虽然父亲有时会感到忧伤,但是在妻子和孩子的陪伴下生活的还算顺心,可是就是这样的日子也没有持续多久,在他连任都转盐运使司运使的第二年,由于伤寒去世了。他们家这时的财产早不是刚分家得的那些,他们的母亲很了解文氏的性格,所以直接找了个地方躲起来了,硬是让文氏的人扑了个空(这些都是周小娴一点一点从母亲的奶娘口中套出来的)。
“回夫人的话,姑娘拉着少爷偷偷逛庙会去了。”说话的是一个梳着双丫鬓,穿着粉色石榴裙的丫鬟。
“子安,你说我是不是对他们太严厉了,出去玩还要瞒着我。”虽然是疑问,用的却是陈述的语气,周夫人叹了一口气。
“怎么会!少爷和姑娘还小呢,以后他们会明白夫人的苦心的。”子安安慰道。
“罢了,既然他们不想让我知道,那我就不知道好了。你去吧林掌柜和何掌柜拿来的帐本给我。”
“是,夫人。”说完子安就去账房拿账本去了。
虽然表面上,她把家里的产业都处理的差不多了,但那只是明面上的,他们家暗地里的产业只多不少,可是这些拿出来就会被人盯上,这两年她过得很不自在,但那也没办法,她只能等,等启哥出息,否则,还是老老实实在乡下待着吧!连个功名都没有回了京城也要被那个女人迫害!
“哥哥,我们两个出来都不和母亲打个招呼的吗?”
“打了招呼就出不来了!放心,我找人看着呢。”
“哥哥真厉害,”周小娴狗腿道,随后两人笑成一团,“哥哥,你上课的时候又发火了,你那么讨厌读书吗?”
“不能说讨厌,我只是不喜欢那些夫子的说法罢了,再说我又不是为了当官才读的书。”周少爷厌恶的皱起了眉。
周小娴不淡定了,哥哥,我能说你实在是太单纯了吗?
“可是哥哥不是说以后要做大将军,然后去大坏人的吗?”周小娴在心里鄙视自己,装嫩啊!
“你怎么知道,我没跟你说过吧!”周少爷纠结了,这话他十岁之后就没说话过了,你总不能指望他去和一个三岁孩子讨论这些吧……
“子平告诉我的!”周小娴毫不犹豫的把人出卖了,“哥哥又会骑马,又会射箭,一定可以成为将军的。”
本来还想骂子平两句的,结果听到周小娴这句话,他又有些哭笑不得,“不是会骑马射箭就能当将军的,你还小,不懂。”
周小娴不屑说,我懂得多了去了,“那还要怎么样嘛?”
“要考试啊!考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然后哪天边关打仗了就能当将军了。”其实周静启也不是很明白,虽然他以后就是按这个顺序发展的。
“那哥哥就去考啊!哥哥那么聪明,一定能考上的。”周小娴双眼发光的盯着周静启。
看着眼带期待的妹妹,周静启陷入沉思,对哦!母亲一直希望他能出息,光耀门楣,可是没规定不可以去考武举啊!这可比考文对他胃口多了,而且把握也要大些。再看一眼周小娴,嗯,这个妹妹不错!
其实,周小娴也就是那么一说,她并没指望事情会那么顺利,不过这事的发展确实让她很是诧异了一把,母亲竟然同意了!虽然她和母亲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也知道母亲不是个好说服的人,不过,她只要结果好就一切都好了,过程什么的她烦不了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真的更得很慢……
9四年
“姑娘,夫人喊你过去。”来传话的是一个十三岁的小丫鬟,是母亲身边的子安和哥哥身边的子平嫁人后新买的,叫紫荆。
“知道了,你去回夫人,就说我马上来,”周小娴应道,随后一挥手,桌子上便出现了五个苹果,“康平,你把这几个苹果装起来,等会儿一起带到上房去。”
“知道了,姑娘。”门外的康平应声便去拿篮子去了。
说完这些后,周小娴盯着手腕上的枫叶形状的印记,开始回想这四年发生的事。
是的,周小娴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四年了。这四年间,她做了很多事,其中最大的一件,约莫就是帮助哥哥准备武举了,她认为她其实没做什么,也就是每天对点灵泉水,在掉包一些水果给哥哥,可是原本她哥哥的资质就算是上佳,而且因为长得太像母亲,不止一次被人瞧不起,所以练起来也格外不要命,就这样,在周少爷不停的努力以及周小娴不停的给哥哥开外挂的情况下,周大少爷的武举道路可以说是一路顺风啊!这次紫荆急冲冲的过来喊周小娴,约莫是哥哥的家书到了,母亲也应该知道哥哥考中武举人这个消息了。
第二件大概就是她终于完全掌握住了空间,三年前她进空间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划破了,鲜血流进了灵泉,虽然只有一点,但是后来她足足在床上躺了三天,把家里人急的半死,这期间她一直迷迷糊糊的,直到第三天醒过来,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像这种有灵气的空间都要通过鲜血认主的,可是一个人的鲜血实在是可以做太多事了,就算是神仙也不列外,所以不得不得说,周小娴这次又瞎猫碰到死耗子了……原来她只是这个空间的类似于游客一类的身份,所能做的实在是很少(在她看来已经不少了),但是现在空间里的东西都对她开放了,上次她想要几颗人参还得自己辛辛苦苦的去挖,但现在只要脑袋里念头一转,那些东西就能够出现在眼前,就像网游里经常出现的bug一
样,她觉得这金手指开得太强悍了!
“姑娘,篮子拿来了,”说着康平便掀了帘子走了进来,“姑娘屋子里的水果就没缺过,这又不知道是哪儿来的了。”
“它自有它的来处,你又在没事瞎想了,难不成它还能凭空出现不成?”周小娴也不在意,“好了,把苹果装起来,要去上房了。”
“知道了,姑娘。”康平应道。
院子里盛满了各色鲜花(这还是周小娴从她的空间里移植出来的),仔细一看,除了芍药,木槿,千日红,还有好一堆连名字都认不出,虽然杂乱了些,但很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周小娴知道在这个地方住不长,所以也没有去认真打理一下,不过这也打消了某些人的疑惑,认为姑娘还是以前那个爱闹的姑娘,只不过懂事了一点罢了。穿过院子前的回廊,便能看到母亲住的地方了,本来这中间隔了一个不小的荷塘,但是由于某人前年不小心跌了下去,周夫人一火,直接命人给填了……(某人汗颜……她真不是故意的……)
“到了,姑娘,”康平提醒道,“夫人肯定是收到少爷的家书了,要不然不会喊姑娘喊得这么赶的。”
“就你聪明。”周小娴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四年她也发展了不小的势力,京城里的消息她还没能力知道,但一个小小的省城还是难不倒她的。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她的另一个左膀右臂,叶掌柜了,他是福建人,家里世代以出海贸易为生,但在这样的年代,海上的生意是很危险的,他十岁那年,家里的船沉了,父亲祖父全都死在了海上,家里就他一个男孩,母亲祖母又病在床上,没多长时间财产就被那些如狼的亲戚给占光了,母亲祖母去世后他便带着妻子回到了母亲的家乡,可是他又没有别的谋生手段,一家子过得很清苦。周小娴能认识他们也真是巧了,她七岁那年,哥哥要参加童生考试,她本来不是那么迷信的人,可是自从重生过后她基本上是过庙就上香,遇菩萨就拜……(我该说你实在是太势力了吗?)为了安自己的心,她决定去省城的竹山寺拜拜,顺便求根签,故事就发生在她从竹山寺出来之后,刚刚拜完佛的人下意识都想做一两件好事来表示自己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周小娴也不例外。难得出来一趟,周小娴自然不想那么早回去的那么早,就拉着康平安泰逛起了街,说是逛街,也就是坐在马车里往外看看(有奶娘跟着,她是别想大喇喇往街上一站的……),不过即使是这样她也很开心了(她已经被古代的规矩弄得没脾气了……),然后就是很狗血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其实没那么夸张,就是帮那家子垫了医药费,让那个小男孩不至于因为没钱就这样没了罢了……好吧!这真是一个大恩惠了,这对夫妻五十多岁了就这一个独苗苗,本来还有两个大的,不过都因病死了,就这一个小的才三岁,自然看的紧,然后就是报恩之类的,本来周小娴对这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但在听过这家人的经历之后,直接拍板,把人留下了,本来周夫人是不同意的,但听周小娴说这是在为哥哥积福之后,也就没说什么了,随后周小娴就把人安排在了外院,这叶掌柜也是个精明人,如果不是家里遭逢大难,几个孩子又相继去世也不会混得那么惨,周小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自然能够明白,周小娴在观察人家,这叶掌柜也在观察这一家子,周夫人成天吃斋念佛,家里的事基本不过问(人家那是暗地里处理暗地里的东西),周少爷忙着考试,所以家里的事基本上都是姑娘管着(七岁的时候,周夫人以培养周小娴的理家能力为由,能给她管的都给了她),所以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