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黛玉重生-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公子,这样不妥,我还是自去寻石料吧!”柳呈非有些为难。
“如今现去寻可还来得及?先拿了用着,以后再还我便是。”寒继笑道,见自己那随从百草进来了,便吩咐他去府上,让人把库中的石料,拉几块过来。
吴掌柜说既是要看石料,也该找了师父来,便遣了伙计去瞧瞧先时那做杯子的师父在还是不在,若是在家就把人请来。
这石料不能立时拉到这铺子,石匠先时也不能即刻就到,等候的间隙,这二位公子便又看看 这铺子里收得的宝贝。
“昨儿我来还有不少好东西呢?怎的一夜之间就都被买下了?”柳呈非喃喃道。
原来这皇后娘娘的千秋就在五月里,虽然柳呈非与皇后是同父异母的姐弟,但是这柳将军的发妻只留下了这么个女儿便亡故了,虽然这长姐自小在漠北长大,后来又嫁了人,待几个弟弟虽说不算亲厚,但也还过得去,作为娘家人,好歹也要准备些东西的。
柳呈非觉得那些有名铺子里收的物件总是有些匠气,来来去去看了这么些年,也翻不出多少花样,是以便往这样雅致的小铺子里来寻摸,不想却无意间发现了这间根本没有名牌的铺子,里面的东西真是又精巧又雅致,甚合他意。
昨儿见这铺子里摆出一套水晶茶具,是以今天柳呈非邀了安乐王来一同品鉴一二,不想扑了空。
“那是当然,好物件自然要留着自己用了。”寒继从博古架上取了一方砚台,笑着睨了眼上楼的木楼梯,干干净净的,像是认真的洗刷过,再瞧瞧这铺子,没有古玩店那样的积旧之感,像是专门打扫过,这店里熏的不是什么香料,反而是艾草,且伙计和掌柜衣着整洁,也像是特意收拾过。
林管家陪侍在侧,听到这话,心头一颤,不知这一位是不是猜到黛玉就在楼上了。只是看他彬彬有礼,应该不会做出出格之事来吧!自己不去复命,也不知上头的主家会不会担心。
“林管家难道不上楼去回禀一声?”寒继笑着问道。
“原来你家主家就在楼上!莫不如引荐一二,可否割爱……哎呦!”这柳呈非听了大喜,难怪那掌柜的说话支支吾吾,这东西既然不曾卖出去,却又有人要了,原来是这主家自己收用了,可这话音刚落,柳呈非的小腿就便被一旁的寒继狠踢了一下,他立时就嚎了出来。
“你自去吧!不必理会这人给这位公子上盏茶,若是有糕点也弄些来。”寒继把砚台放回原处,好似刚刚踢人的不是他,依旧温和的笑着。
“小的这便去了。”林管家见来人已经看透,倒也不掩饰了,告退之后上了楼去。
“上面这人究竟是谁?”看过一会子东西,这二人便又坐回了那雅间里等人,柳呈非揉了揉自己的胫骨,虽然他平日在家中,习武的时候,总免不了被爹爹和哥哥揍,可这安乐王刚刚也踢得太狠了。
“罢了,我险些忘了你应当是不认识那管家的,那管家是承安县主姑苏林氏的大管家,你说楼上那人是谁?”寒继说罢,端起茶碗抿了口茶。
“原来是承安县主,是了,那次敬思庵里,是不是也是她?”柳呈非恍然大悟。
“正是,本王还想着她日子艰难,不想这县主倒是挺逍遥的。”寒继笑道。
“此事怎能一言概之,外人看我们柳家,虽然出了个那样人物,但是家中并无荫庇,反是落寞凄凉,但是家中兄弟齐心,姑嫂和睦。瞧我那姐姐,虽然在宫中甚为得宠,但是无儿无女,身子不济。且说这承安县主,无父无母,却不知多少人打着她嫁妆的主意。”柳呈非淡淡说道。
“怎的连你也挂心这等劳什子事了?”一向习武念书的柳呈非突然说起这等事,寒继也意外得很,至于黛玉的处境,先时曾经到过扬州的安乐王更加清楚,先时他还唯恐黛玉到京中吃亏,如今看来这丫头倒也不那么弱。
“那个……我娘亲和嫂嫂问过我,想为我说这一门亲事,今天正好是入宫觐见的日子,父亲应该会向娘娘提的吧!”说到成家,这柳呈非面上有几分羞涩,为了这亲事,柳老将军居然亲自出面,可见家中还是十分重视的。
“万万不可!”寒继放了茶盅子,被呛得咳了几声,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万万不可,柳家是柳老将军出面,这柳呈非虽然是嫡幼子,但是却也是个拿得出手人物,可见柳家诚心,然而,就是不可以!
“这是为何,我柳家虽然不是公候,可是……”柳呈非知道黛玉的一些遭遇,还是十分怜惜这位姑娘的,他柳家虽然不似大富大贵,但也不会下作到打孤女嫁妆的主意。
“总之听本王一句劝,歇了这心思,皇后娘娘也不会应的!”寒继拍板道,毕竟知道林如海求太上皇不要给自家女儿赐婚的人,除了皇上皇后,太上皇和太后,也就只有安乐王寒继了。
……
……
“此事不必再提,本宫是不会应的,且那婚事也由不得本宫做主,这京中还有不少好姑娘,再为呈非物色一家吧!”勤政殿的偏殿里,柳皇后声音冷硬,回绝了此事。
“是老臣僭越了”柳老将军欠了欠身,他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约莫是年轻时征战在外,饱经风霜,头发早已全白了,满面的沧桑。
也是因为今上宠爱皇后,这才能让柳皇后和柳老将军父女在勤政殿的偏殿见上一面,除了皇室之人,男子是不得入后宫探望的,所以柳皇后想同父亲叙话,也只能在明帝平日接见大臣的勤政殿。
因为柳皇后和如今柳老将军的夫人并没有血缘,幼时也没长在京中,柳将军从漠北被召回之时,她才同父亲一道进京,被指给了如今的明帝。所以柳皇后与柳家的女眷,也无甚可说。
“本宫晓得家中是一片好意,大可不必如此,如今倒是相安无事,末了却不知谁牵累了谁。也只剩她一条血脉了,莫要再将她卷入这些是非中来。”柳皇后看着这老将军窘迫不安的模样,于心不忍,语调也温和了许多。
“本宫晓得您是一片好意,我心领了。”
“娘娘……”柳老将军嘴唇干裂,欲言又止。
“我在这宫中还好,您也保重……若是给呈非相好了亲事,记得让本宫参详一二,时候不早,快些出宫去吧!”皇后嘴角笑意萧索。
柳老将军也只能躬身告退,歇了那份心思。
作者有话要说: 准确说这才是加更,先前算错字数了(?ω?) ,明天就不更新了,周四见……
我们楠竹表示,人家不是牛皮糖,不是跟屁虫,纯属巧合,这是缘分懂不?!
你个外男,想见我家黛玉,管你是不是我哥们儿,踢你哦!
柳公子表示,宝宝好冤,人家只是想给姐姐买个礼物QAQ!
第45章 中选
四十四、中选
却说那一日; 安乐王府里拉来了石料; 吴掌柜请来了师父; 细细看过,皆是上好的料子; 不过若是要做成一套的茶具; 这老石匠挑中了其中一块嵌了紫晶的玛瑙; 寒继又派人把石料拉到了老石匠的居所,一月为期; 让这石匠做出一套茶具来。见事情打点妥当; 两位公子也不再逗留; 林管家见这二位走了; 也松了口气,虽然这二位也没什么恶意; 可黛玉还在楼上; 他终归不安心。
入夜之后黛玉平安归了家,一道带回来的还有今日看过的古籍珍玩; 天色已晚,众人也歇了,次日黛玉带着丫鬟姨娘把这些物件归置好,顺带点了点库里的东西。再往后黛玉来了月信; 只在家中好生将养着; 待此事一过,转眼又是清明,林家下人皆斋戒三日; 黛玉在园子里摆了祭坛,冲着姑苏方向,焚香祝祷,祭奠家人。
转眼到了四月初,天儿回暖了不少,却又不那么热,正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候。钦天监卜了个日期,选侍一事便如火如荼开始了。
先是一波初选,容姿粗陋,言行畏缩,以及虽有官身,但是家世不济者被裁去一波。京中官身人家适龄的女儿家统共加起来也不多,还要刨除那些定了婚事的姑娘,再是以初选之后,也就只剩下三十来人,还要除去那些国公爵爷的嫡亲之女,如此最后能被选为侍读的,其实也就那么二十来人。
正如黛玉所说,探春,湘云,宝钗,无论从容貌还是才情,皆为不俗。虽然宝钗家中是商户,身份稍低了些,但是奈何她实在出挑,家中又花了大力气多番打通关节,最后也过了初选。
过了初选的姑娘们便可以接受皇后和诸妃的考核,最后再挑出中意的侍读来。当然最主要的是物色皇子们的儿媳妇,这样的好事,诸位王妃和家中有适龄男儿的命妇们都会来参与,顺便也给自家的儿子掌掌眼。
所以复选反而没有了初选那样的紧张拘束,倒是更像是个宴席。
得了帖子的人家便让家中的女眷参宴,黛玉自然是得了帖子的。瞧着这帖子上的‘选芳宴’也不晓得是谁起的名儿,虽然粗俗了点,倒是名副其实。黛玉让荷姨娘备好衣物,那日再用。
那边姜夫人也得了帖子,邀了黛玉届时同去,让黛玉不必带丫鬟,宫中自有安排。黛玉晓得那宫中若是行错一步恐怕都会没了脑袋,也不欲带家中的丫鬟赴宴,姜氏此举正中下怀。
开宴之处是便在那宫中的御花园,御花园里种了各色时令花木,四月里花也开得极好。宫中有太后和皇后,太后原本不欲参与此事,只明帝说劳烦太后帮忙参详一二。
是以四月十五那日,宴席上的主位上坐的便是太后,皇后陪坐在下首,在往下的是几位太妃和诸位妃嫔。何美人已将近临产,身子沉重,皇后让她安心将养,不必挪动。
其余诸人陪坐在两翼,各自列席,黛玉是从三品县主,只得了一个偏席,大约是排席之人对她照顾有加,把姜氏和她排在了一处,进宫之后服侍她的,是太后宫里的宫女紫鹃。
黛玉往这些命妇席位里探了探,不知为何竟然没有见到贾母,须知这次宁荣二府皆收了帖子的,如今却不见贾家人,难不成是因为家中有女儿参选,特意避嫌?然其它人家却也来了人,想着贾府平日里张扬的行事风格,黛玉觉着此事必有蹊跷。
不过这一次黛玉只是看客,这参选的侍女才是主角。身份越贵重,家世越好的,都排在前面几波,这些姑娘继有勋贵世家,也有书香门第,容貌虽不及薛林二人,但是也算得上佳人,有些擅琴,有的擅棋书画,也有的擅绣花,还有个一等将军家的嫡幼女,会舞些花枪。
这些姑娘们一茬茬展示着自己的才艺,落落大方,你演唱罢我登台,倒是把黛玉看得眼花缭乱。
自黛玉入京,她并未正式参加过什么宴席,所以几轮下来这黛玉倒也记下了几位,其中景国公家的嫡幼女景幻儿给黛玉留下的映像最深,恍然听到这名字,黛玉就想到太虚幻境里那位诓骗绛珠仙子的仙姑,不正是景幻吗?心中便留了个影儿。
这景国公家不比贾府,贾府子孙后继无力,现在几乎就是一空架子。但是这景国公家的子孙,那成器的多了去了,景国公一脉向来未雨绸缪,早十几年便开始资助了许多读书人,如今有那么一些,也是得了官身。与其联姻的,不单有勋贵也有富商,是以景国公一脉,在这朝廷之中渗透了不少,是以明帝才一直明里暗里打压景国公,不与景昭仪高位。
此等贵女,当然不是来当侍读的,黛玉瞧着那些王妃命妇,对这景幻儿倒是满意得紧。好容易将这些姑娘们都看了个便,最后太后发了话,留了名牌,再将各位侍读一一指给公主郡主。
今上有四女,孝宁公主三月初六嫁了人,如今二公主十三、三公主十一,四公主腊月里满了整六岁,早几年就启蒙了,如今也念了些书。此外再加上诸位王爷家的嫡女,零零总总挑出了十一个姑娘做侍读。湘云、探春、宝钗、皆在其列。探春被指给了三公主、湘云被指给了四公主,宝钗却被指给了明帝的兄长,齐康王家唯一的女儿,也是嫡幼女,宁溪郡主。齐康王在自己的封地处水土不服,落了顽疾,腿脚不灵便,如今已是半瘫,出门都要靠下人抬着,上了折子,将几个儿子都留在了封地,自己带了女儿和妻子,去年年底回的京中,这宁溪郡主已是说好了人家,不过如今才满十五,齐康王和王妃只得这一个女儿,欲多留几年。
黛玉估摸着可能是因为宝钗身份的缘故,被指给了宁溪郡主,指给二公主的侍读是葛尚书家的庶女,黛玉瞧着并不如宝钗。不过跟了郡主未必是件坏事,毕竟那一位是家中千娇万宠的人物,并不比公主差。
无论当选与否,这些姑娘们都得了赏赐,之后便是明帝身边的夏公公,咿咿呀呀念了一卷懿旨,约莫就是这些姑娘们都自有品格,全都有赏,当选侍读的要各尽其职,没当选的回家之后也要温良贤淑云云。
选过这一场,便又开了宴,参加选侍的姑娘们也没那么拘束,尤其是身份贵重的那些,这些命妇多半是她们认识的,倒也可以说上几句话,准备的糕点菜品都盛了上来,服侍的宫女给太后呈上歌舞单子,让太后过目,选些歌舞助兴,王太后看了看,随意选了一支,便又要柳皇后挑,随后又同身边的宫女说了些什么,只见那宫女欠身应了,便往黛玉这偏席来了。
这样命妇们‘身经百战’,都是人精,且这宴席之上,太后最大,就算各自低声说笑,却也主意着主位这边的动静,见太后的宫女从往黛玉这偏席去,眼睛自然是盯着这宫女转,偏生这席位还偏得很,几乎排在了最末,那宫女须得走过先时搭起了供参选姑娘们搭的台子,下了六级台阶,又走上几步才到了黛玉身旁。
那宫女黛玉眼生,瞧着并不是寿康宫的人,她来传太后的口谕,请承安县主上前说话。一时间黛玉便成了众人的焦点,虽说之前就有几家的夫人暗里偷偷打量这位孤户的承安县主,如今见黛玉起身离席,倒是可以光明正大多看几眼。
原先这宴席之上还有些说笑声,现下却安安静静,黛玉离了席,起身之后,由着宫女紫鹃将衣饰,整理妥当,这才移步,婷婷袅袅,拾级而上,先是走上那高台,再款款往太后的主位那边去。行至二位贵人跟前,自是规规矩矩行了大礼,太后遣人搬了个墩子,让黛玉陪坐在侧,旁边柳皇后递了单子过来,问黛玉可有想看的歌舞,黛玉也不推辞,指了指上面一个名字。
“倒是和哀家想到一处了,这便演起来吧!”王太后见黛玉选的正是她最喜欢的采荷令,微微一笑,让乐司演起来。
直到这丝竹之声响起,身着彩衣的舞姬们在台子上舞起水袖,一干命妇们才回过神来。刚刚走过的姑娘,那风流袅娜的身段,宠辱不惊的气度,还有那宛如嫦娥下届出尘的容姿气韵,这便是坊间传言的孤户,体弱多病,怯弱不胜却又家财万贯的承安县主?
柳皇后瞥见一干妃嫔何命妇神色之变幻,看来如今这打黛玉主意的人家,又要添上许多。今日终归是选侍而开的‘选芳宴’,无人会提起这一茬,只是各家心中都打好了算盘,未时三刻,宴席尽散,命妇们各自归家,被选为侍读的姑娘回家收拾东西,钦天监算好了日子,宫中和各家王府,自会派人接走。
柳皇后原本也想留一留黛玉,只是想到今日乃是十五,便只能作罢,反是黛玉出宫时又得了一人,正是前些日子回了宫中的古嬷嬷。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算是过渡吧~( ̄▽ ̄~)~
说明一下更新问题,
作者一开始就是计划每周有五天更文,一般周三、周四不更新的。
没错,蠢作者需要双休!这样才可以保证更新质量,因为本人码字比较慢。
所以,五更之外的就是加更了。
5555拜托大家不要催更(?ω?) ,实在码不出来!
本周有收藏666的加更哦!
第46章 及笄
四十六、及笄
且说那选芳宴后各家选上的姑娘; 皆被接了去; 开始了自己的侍读生涯。选芳宴后没几日; 宫里传来消息,贤德妃怀了龙胎; 古嬷嬷是宫中人; 消息更为灵通; 原来这贤德妃已是有孕三月,胎像稳固; 这才放出风声来。
怪道是那日贾母没来; 想来是早已得了信; 可想想昔年贾府那样的作派; 如今却夹起尾巴做人来了,倒是让黛玉深感意外; 大约是因为如今元春有孕; 经不得闪失吧!不过这贾府安分一些,对黛玉来说有利无弊; 正好可以有几天安生日子。
四月底,恰逢宁溪郡主及笄,作为王府中唯一的女儿,本就是齐康王的掌上明珠; 及笄对于女儿家何等重要; 何况还是皇室血脉,宫中讲究,各项礼节皆不能少。这宁溪郡主年前才回了京城; 为了拓展女儿的交际圈子,同时也是表示王府对郡主的重视,齐康王府大摆筵席是必然的。
明帝想来爱惜名声,加上自个这兄长已是不良于行,反正就是个女儿家,倒也不吝惜的表示关怀和宠爱,赏赐丰厚不说,还专门指了丞相夫人做了正宾,这丞相夫人傅氏,一生育有三子二女,三个儿子皆考中了进士,两个女儿嫁人之后,姑嫂和睦,孝顺非常,也为夫家添了好几个男丁,是以算得上有福之人了。
至于簪者和有司,却是让齐康王家自己去请,毕竟明帝每日操心国家大事,也不知道这些姑娘们,谁和谁比较亲厚。
黛玉既得了帖子,却也不好不去的。荷姨娘原本用库中的料子给黛玉新做了好几身应季衣裳,尤其是用丝萝锦做的那一套,那缎子轻薄,做成八幅裙,穿在身上行动之间那叫一个飘逸,简直就像天上的仙女踏云而来,荷姨娘原想着让黛玉赴宴时就穿这一身。
黛玉却摇了摇头,让荷姨娘挑一套不怎么扎眼的衣裳,首饰不宜寒酸,但也不必太过精致,荷姨娘会意,自去准备了。
待到四月二十七,宁溪郡主的生辰之日,林家下人一早架了车子,此次随侍的是张姨娘和古嬷嬷,荷姨娘虽然比较活络,只是年纪轻,颜色生得又好,倒是不宜带去,反之张姨娘行事稳重,看着也温和。只是别的姑娘大多带的都是嬷嬷和丫头,一老一少的搭配,黛玉带的随侍却与众不同。
古嬷嬷同黛玉建议莫要带那两个丫头去,因为她还没把紫鹃和雪雁调、教好,现在还拿不出手,黛玉也不想让她们趟这趟浑水,也就顺水推舟了。
入了齐康王府,由着接引之人带路,然而随侍之人是不能进主院观礼的,是以这王府的侍女先把黛玉引至等候休息的花厅之中,待行礼之时,诸位女客才会观礼。这次可没人特意照顾黛玉了,这休息之处不只一个,看看这花厅里,皆是黛玉面生的夫人。
黛玉不晓得,但是古嬷嬷心中有数,花厅里如今只得黛玉一个姑娘家,其余皆是妇人,也不知这排席之人安得什么心思,照理说不是应当将黛玉和有姑娘的女眷安在一处,好歹有个年纪相仿的可以说说话。
黛玉略一打量厅中诸人,心中也有了计较,面上却不表露,只依着那侍女安排,坐了自己的位置。下人上了茶水,古嬷嬷接来一看,却是一杯龙井,将那茶盅放到一边,并不让黛玉沾。
厅中的诸位夫人见在黛玉身边服侍之人是太后身边的古嬷嬷,一时有些发憷。原先也是托了这齐康王妃,让她特意将黛玉的坐席安在这边,她们原是想为家中小儿物色儿媳的,那日见了黛玉的风范品格,自是打起了主意。
各家正好想借着这机会,仔细考量考量这黛玉究竟如何,照说如此行径,虽然不逾矩,却也是无礼,将一个姑娘家安插到这种位置,黛玉自是难堪。然这些人家胆敢如此,不过也是因为黛玉家中并无势力,也无长辈回护罢了。
先时不是听说这嬷嬷回了宫去,为何如今又服侍在侧,一时间难堪的反而变成了诸位夫人。
古嬷嬷瞧着这些夫人们,心地冷笑,还是那刻板的面孔。悄声让黛玉起身,她这便为诸位夫人引荐一二。
“这位是景国公府上的三儿媳这位是尚书府上的大儿媳这位是庄御史家的姑奶奶”古嬷嬷将这些‘夫人’一一引荐,黛玉一听,心下更加明了,原来这些‘夫人’真的是相看自己来了。
这些个‘夫人’看着黛玉温笑着一一见礼,宠辱不惊,不知为何竟然头皮发麻,侧身并不敢受,好在这礼见到一半,外面来了人。
“今儿人太多了,都快昏了头,难免有些差错,也不知是那个丫头领的路,怎么把县主领到这边来了?”这来人头顶金凤钗,穿得也是隆重极了,正是主人家齐康王妃。
屋内之人连忙见礼。
“古嬷嬷也来了。”这王妃倒也不避,笑着招呼道,拉起黛玉的手,“我说姑娘那边像是少了谁,却不想你被领到这儿来了,快随我去吧,正好马上就要开礼了!”
齐康王妃一副亲热模样,好似真的是无心之失一般,一时又命下人好生招待诸位‘夫人’,自己拉了黛玉往安顿各家姑娘的小院去了。只是来的人多,各家姑娘都只带了一个丫头,到了院门口,古嬷嬷倒是自个请辞,怕自己进去扰了姑娘们的兴致,张姨娘既是姨娘,也不便去。
齐康王妃让古嬷嬷放心,必会照顾好黛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