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黛玉养了一只猫-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了大半天之后,林如海有些支撑不住,他扶着一棵树喘着粗气。
“玉儿,给我些水喝。”
黛玉忙从空间取出水袋,想了想,又取了两只茶盏,倒了两杯,一杯给林如海,一杯递给周航。林如海接过茶盏,黛玉看着他饮完,嘴唇抿了抿,不放心的问:“爹爹,可要进空间歇息片刻。”
林如海摆摆手,示意黛玉再倒水,如此一连三盏,饮毕,面上重新恢复红润之色。他身上的衣裳已经汗湿,贴着皮肤,而皮肤被蚊虫叮咬,红一片肿一片,甚为触目惊心。黛玉瞧着心疼,想让他去空间泡泡,起码将这些痕迹散去,也感受些。
他道:“这点苦,为父还受得了。这里到处都是蚊虫,便是消去,不过片刻,又被咬了一片,难道再去泡泡,那还赶上赶路了?如今我们被困于此,尚不知外面是何情况,不可多耽误时间。”
黛玉又劝,他不听,也只得由他。
稍事休息后,仍是赶路。至傍晚时分,河流的水突然增大不少,刷刷的流水声冲击着人的耳膜,周航嘀咕道:“奇怪,先还没这么大的声音呢,怎么突然水流大了这么多。”
引路的老虎仰天吼了一声,突然往一侧跑去。
壮壮也急躁的低吼着,咬着黛玉的衣裳要走。
林如海觉得奇怪,蹙眉沉思片刻,突然一手拉起黛玉,一手拉了周航,道:“快,快走!”二人不明所以,只跟着跑起来。背后想起轰隆声,先是如擂鼓,越来越大,震耳欲聋。黛玉、周航都奇怪究竟发生什么事,林如海只是拉着他们跑,口里道:“一直走,别回头,别看!”
直到走了约有三五十丈开外,才停住。
黛玉、周航都问怎么回事,林如海道:“是泥石流。山里遇到暴雨或是洪水的时候常有,你们小孩子没见过,胆子又小,若是见到洪水裹挟着山石、树木,甚至是动物的尸体奔腾而下,未免害怕。人若是害怕,心劲儿也便泄了,还如何逃命?所以,才不让你们回头。”
真有泥石流?
黛玉、周航同时回头,不由都惊讶了。果如林如海说的一般,泥石流冲刷着地面,毫不留情的将他们之前站立之处的树木、泥土,连着带飞虫走兽裹挟殆尽。虽然,他们不是一般人,但在那种紧急的情况下,即使不丧命,也得吃些苦头。
想想,黛玉不禁后怕,若非爹爹反应及时,即使她和周航侥幸活命,爹爹怕是难逃一死。
若真是如此,她这辈子都会活在自责之中。
黛玉问林如海如何想到会有泥石流。林如海摸了摸胡须,头微抬,看向远方。
“为父不敢确定便是泥石流,但又七八分的把握。况且,连动物都急着要逃离的地方,必定是极其危险之处,不宜久留。”他说。接着,回忆起一段往事,“十五年前,为父尚在御史台任职,西南遭遇大洪灾,曾随台府大人奉旨赈灾。上山视察的时候,遇过一次泥石流,也是水流速度突然增大,紧接着泥沙俱下,水变浑浊,继而整块山随着洪流滑坡,比今日我们这次还要凶险,幸而引路的向导经验丰富,为父才有命逃过。”
黛玉越听瞳孔缩的越小,看着林如海,她问:“爹爹,从前怎么没听您说过?”
林如海笑道:“都是过去的事了,有什么好说的?”
黛玉:“那也能说说嘛,我喜欢听爹爹从前的事。”
林如海笑了笑,说:“以后讲给你听。”
白天赶路,晚上则进空间,到第三日,三人便走到森林的尽头。两只老虎,壮壮仍旧放在空间里,至于另一只,黛玉取些灵泉水给它,作为奖励。别看灵泉水少,但对它的好处可不少。老虎的寿命多在十至二十岁之间,雄虎的壮年,即身强力壮在森林里称霸的时间最多不超过十年,这些灵泉水差不多能使普通老虎的壮年期延长五年左右。
老虎不傻,喝了灵泉水以后便跟在黛玉身边家猫似的,赖上了。
“你倒挺聪明。”摸摸它的头,黛玉笑道。她是喜欢老虎不错,但现在还不打算养两只,何况身边一个大醋坛子,一只他都那样了,再多一只,还不知闹成什么样呢。
出了丛林是一片开阔地,多是低矮的山丘、草丛,在山丘上往下望,稀稀疏疏三五户人家,于是便朝着人家的方向去。碰到一个花白胡子的看着背着弓箭去林子里打猎,听说是走了几天才走出丛林,热情的邀他们去家里做客。
林如海正想打听些事,遂顺势谢过,答应了。
那老人也不进山打猎了,引着他们家去。路过一片草地的时候,老者说:“贵客们稍侯,容老朽去摘些野菜。”于是便走到草地里,蹲下来扒扒捡捡的挑野菜,黛玉等也去帮忙,还闹出许多笑话。林如海和周航都分不清草和野菜,摘的野菜里一半是草,黛玉只给他俩挑便挑不完,索性不让他们摘了。黛玉从前未曾吃过野菜,更没摘过,自然也不认识,她心里这方面的悟性不错,老者只给她看一遍便记住了。
老者就住在山脚下,家里除头发花白的老妻外,只有一个才五岁的小孙子。原还有个儿子,两年前进山打猎,突然失踪,从此再没有音讯。一年后,媳妇患了一场重病,也死了,可见小孙儿才几岁便没了父母。
据说,这附近原有几十户人家的,皆因这几年不断地失踪人口,都搬走了。
这引起了黛玉的重视。
第159章
午饭是老婆婆做的蔬菜饼子蔬菜汤; 还有一小盘肉; 放在一不规则石板垒成的简易桌子上。肉极少; 勉强盖住盘子底,老婆婆说是昨儿老者进山打的一只野兔,晚上给小孙子吃了两只腿; 剩了这些。她热情的招待黛玉等人吃,自己却只捧了一碗蔬菜汤哧溜哧溜吸着,小孙子伸手想拿肉吃; 被她用筷子敲开,捂着手眼泪巴巴的吸鼻子 。
黛玉将那孩子拉到身边,用筷子夹肉给他吃,他不敢吃; 抬头看着老婆婆。
林如海也忍不住道:“让孩子吃罢。”
老婆子扭过头; 揉了揉眼角,放下碗,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缓缓道:“唉……统共就这么点,都给他吃了,让客人跟我老婆子吃糠咽菜不成?这可不是我们猎户人家的待客之道。不是我不心疼孩子; 实在是……”说到这她咬了咬嘴唇; 哽咽几声,只招手叫小孙子过来; 搂在怀里,却不吭声了。
林如海知道再说下去无非是家计艰难等等之话; 她不说,无非是不想让客人有心理负担,怕自己等过意不去。身为朝廷大元,看到圣主统治之下还有为衣食而终日忧心劳碌之百姓,除怜悯之外,心内更有一分愧疚之情。
他去过不少地方,见过不少人,那些为非作歹心术不正之人往往衣食无忧,反倒是正直善良的百姓多有生计艰难不堪维持的。就如眼前这一家子,一对老夫妻,外加一个五岁的孩子,生存都成问题了,尚愿意倾尽一切招待他们,怎能不令人心痛?
想到这里,林如海再也不能安心享受他们的招待。放下碗筷,他向老者道:“老人家,您每天都去山里打猎么?山里的猎物多不多,好不好打?”
一个蔬菜饼吃完,老者很认真的将手上残留的碎渣舔净,叹口气道:“猎物倒不少,却不好打……”
“为何?”
回答的是老婆婆:“贵客不知,老头子年轻的时候倒是远近有名的好猎手,每次出门都是满载而归,拿到镇上,能换不少钱。那时候我们日子过得宽裕,顿顿都是好吃好喝,不然我儿子怎么能娶得上秀才的女儿?”
她便说他们山户人家,多是大字不识一个,她儿子体格好,能打猎,一次到镇上卖货,被一秀才看上,便将女儿许给了他。那女子也是识文断字的,教会她儿子写自己的名字,连孙子如今认的字也为她所授。
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的脸上带着喜悦,好像又回到当年的好时候。那种愉悦的表情并没有在她身上停留太久,很快她的表情又愁苦起来,“儿子娶了媳妇,第二年就给我们添了大胖孙子,谁知道好日子没过几年,往常一样出去打猎,便再也没回来过。一行人找了一整天,山上也找了,河沟里也找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天后人人都说不用再找,定是被老虎或是熊瞎子叼到洞里去了,不然他也不是小孩子,要回来了。我和老头子不信,日日早出晚归,找寻了一个多月都没音讯,只好做了衣冠冢。媳妇因此忧郁成疾,不足一年,也便去了。”
她哽咽着说:“我那儿子,是比他爹还厉害的猎手呢。”
她将小孙子搂的很紧:“这孩子命苦啊,先没了爹,又没了娘,唉……老头子年纪越发大了,身子也一日不如一日,他追不上猎物,眼神也不好,射出去的箭力道也不行了,十次出门,有八次都是空着手回来。我没什么,野菜也能充饥,只是苦了这才五岁的孩子……”
“奶奶,我没关系,我喜欢吃野菜。”小孩子见奶奶哭,懂事的给奶奶擦泪,安慰道。
说话的功夫,黛玉已借着包袱的掩饰从空间里掏出一大袋各色点心,给小孩子吃。两位老人都去拦,都道使不得使不得,黛玉道:“老人家若委实如此见外,我可生气了!”他们才作罢,黛玉又招呼两位老人一起吃,又让周航搬凳子,拉两人坐下。
两位老人家虽然坐下,却始终不肯动筷子,黛玉催之再三,他们才诚惶诚恐的每样吃些。让来让去,一小盘子见底的肉竟然剩了大半,黛玉招手叫小孩子过来,将肉喂了他。老人家并未阻拦,那孩子开始有些拘谨,后来也便放开胆,吃的满嘴流油,眉毛都飞扬起来。
黛玉好笑的给她擦嘴,一边问:“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道:“柱子。”
“会写么?”
那孩子便蹲在地上一笔一划的将“柱子”二字写了出来,虽然歪歪扭扭,很是稚嫩,但对一个山野孩子来说,委实称得上是壮举了。黛玉笑呵呵的夸奖道:“不错,你还会写什么字?”
他便又写了几个字,写的密密麻麻,仔细辨认,是山、天、人、王、秀、红、狗、子几个字。指着其中的几个字,他说:“这是娘,这是爹……”
猜到那是他爹娘的名字,黛玉走过去,摸摸他的头。再让他写几个字,他摇摇头说不会了。这孩子会写的字不多,只有十几个,想来他娘死的时候他才四岁,便是教也有限,他能记住的更少。如今自他娘去后,一年多过去,没有人教,他家里又没什么书籍,记得十几个已算不错了。黛玉便又教他几个字,看着他写熟,让他自去玩去。他却拉着黛玉的手不肯放,一定要黛玉陪他玩。
见那孩子喜欢自己,黛玉心里头也挺高兴,任他拉着到一片树林里。
柱子跑遍一棵又一棵果树,终于找到一个成熟后自由掉落在地上的野果,献宝似的捧给黛玉吃。从小山丘往下望,是一条流动的溪流,溪水清澈,两岸绿树如荫,同样有许多野果树,野果掉落许多,地上黄橙橙的。
黛玉指着道:“怎么不去那里,那里的野果多?”
柱子闻言身子猛地一颤,摇头道:“那里不能去的。”
他的样子显然是害怕,黛玉问:“为何不能去?”
柱子道:“那里有白衣白发的鬼,专会抓人的。姐姐你千万不能去,真的有,我看见过。姐姐——”摇晃着黛玉的手臂,“姐姐你相信我,真不能去。”
黛玉倒不相信什么鬼会抓人的,但他说的话有些蹊跷。柱子是一个老实孩子,若没有根据,端不会编出这没头没尾的谎言。她问他什么时候看见的,柱子道:“几个月前,有一次我贪玩,天黑了还没回去,就在那河沟子里趴着捉蚂蚱,看见突然从河流冒出来两个白衣服的鬼,把一个那么高的人拽到河里不见了。”他蹦跳着伸长了手极力比划那个人的高度,从他的形容,是一个成年男子。
小孩子往往没有什么准确的时间观念,他口中的几个月前并非是确切的几个月,也许是一年,也许是两年,也许就是几个月。他所说的鬼,也未必是鬼。不是说这附近失踪不少人么,也须便跟此鬼有关。细问那鬼什么样,柱子却说不出来,时过境迁,提起来他仍是惊惧不已,可想当时更是吓破胆,怕也不敢细看。
回去之后,黛玉问两位老人。他们说柱子是说过见鬼的事,约在一年多前,柱子娘才死不久,他们以为孩子去河沟子里见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特意到镇上找道长驱鬼,还捐了五斤香油钱,告诫柱子不许再往河沟子里去,也不许再提此事。
问起附近失踪的人口都是怎么失踪的,老婆婆说,有的是进山打猎,有的是到河里洗澡,还有的莫名其妙便不见了人,多是壮劳力,孩子和妇人也有,不过很少。黛玉蹙着眉头问:“这不是一个两个人,加起来都十几个了,官府竟不管吗?”
老婆婆道:“但是报了案的,县太爷派两个差爷山里转几圈,屁用没有,糊弄罢了。先是说山里有猛兽,让大家不要往山里去,后来还是有人失踪,又说有邪物作祟,请了几个和尚道士做了几场法事……”
“后来呢?”黛玉问。
“后来仍是照旧,再去报官,不过再折腾一番,每家每户倒要收几百做法事的银子钱。乡亲们都知道没用,便不再报官,陆陆续续搬走了。”
“昏官!”林如海怒道。
老者叹口气,道:“谁说不是呢,众人背人的时候都这样骂,可有什么用?人家该升官升官,该发财发财,听说还攀上了京城的贵人,就要升本府知府了。”
“此等昏官、蛀虫,当杀。”林如海压低了声音道。
老者怔了怔,忙摆手道:“这位先生,此话在这里说说便罢了,出去了千万不能说,万一传到县老爷的耳朵里,可不得了。他们那些人,杀人不眨眼的。”
林如海笑道:“多谢老人家提醒。”心里暗道,既然此事被自己碰上,怎么也要弄清的。况且人口失踪一事很可能与自己遇袭一事有关联,更得查个水落石出。至于那个县官,不管与此事有无关联,他若犯下的事不能姑息,必得为百姓讨回公道才行。
当天下午,老者背着弓箭,仍要进山打猎,被黛玉拦下,将弓箭交给周航,让他去。林如海仍向两位老人打听人口失踪及县令为政的情况。黛玉随了周航去打猎,收获颇丰,共猎到山羊一只,野兔四只,野鸡四只。两位老人家大喜,当即宰羊宰兔,晚餐饱饱的吃了一顿,晚上便宿在老者家里。
黛玉是被一阵歇斯底里的呼喊声吵醒的。天还未亮,外面漆黑一片,老者声音都嘶哑了,带着沉重的悲痛。
“老婆子快出来,出来,儿子,儿子找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的新完结文:红楼之贤妻难为,又名我和黛玉做闺蜜。
感兴趣的可以点开作者专栏看,多谢支持^3^
第160章
听到老汉的话; 老婆婆惊慌失措的跑出去; 被门槛绊了一下; 爬起来仍奋不顾身的跑。黛玉、林如海、周航等闻言,也忙披衣起来,还没出屋子; 便听见老婆婆一声凄厉的痛呼之声。
接下来的话似是忍着痛说的,有几分压抑。
“儿啊,我是娘啊; 你不认得娘了?”
黛玉出来,就看到一手按着地上张着嘴奋力撕咬的年轻男子,一手推着老婆婆,不让她太靠近年轻男子的老汉。那年轻男子; 也就是两位老人口中的儿子穿着极普通且褴褛的粗布衣裳; 露出来的肌肤是乌青色,肢体僵硬,指甲发黑,俨然已不是个活人,而是以傀儡术炼化已久的活死人。活死人煞气极重,攻击力极强; 之所以能被老汉制住; 乃是因为他在战斗中遭受重创,两条腿俱被折断。饶是如此; 他还奋力反抗,撕咬着想往人身上扑。
老婆婆胳膊被咬; 十分严重,几乎掉下一块肉,一时鲜血直流。她除了最初本能的惊呼之外,似是忘了疼,只是看着那只傀儡哭,嘴里“儿啊娘啊”不断。
老汉道:“你小心些,儿子不知生了什么怪病,见人就咬,我也被咬了两口。哎呀,你别只顾着哭,还不快帮着抬进去 。”没见到儿子的尸体,他跟老婆始终不相信儿子已经死了。还好还好,儿子还在,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哪怕这怪病一辈子不好,他们夫妻俩也认了。
柱子跑出来,先叫一声奶奶,继而呆愣片刻,脸上露出喜色,想跑过去。黛玉一把将他拦腰拦住,任他如何扑腾都不肯放手。
“姐姐你放手,爹,那是我爹,姐姐!”柱子急的哭了。
“你爹已经死了。”黛玉道。虽然现在告诉柱子真相有点伤害他,然事实总要去面对的,总比让他不知轻重的闯过去,被他以为的亲爹咬伤要好。虽然不至于咬了之后便变活死人,但被它们咬的伤口很难愈合,柱子又小,若是处置不当,也是有丢小名的危险的 。
柱子急的道:“不,我爹没死,那就是我爹。你怎么这么坏,不让我和我爹相认!”说着便掰黛玉的手,掰不动便张嘴去咬,使劲儿扑腾。
小子牙还挺尖,咬的还挺疼,黛玉不由轻呼一声,仍未放手。他知道自己不能放,这小子虽然平日很乖很省事,但是却有一股子犟劲儿。她一放手,他肯定便冲过去找爹去了,多半会受伤。
周航走过去,一把将人夺过来,单手拎起来,怒目看着他。听他不知好歹说黛玉坏周航已不高兴,如今又咬,越发过分,臭小子该受点教训。
看看黛玉手腕上血淋淋的两排牙印,周航的表情严肃起来。这可是他发誓要放在心尖尖上的人,他自己都不舍得伤她一根头发丝,这小子,敢下嘴咬!
“你说谁坏,再说一次,嗯?!”
周航板着脸时,有一种不怒自威的震慑力,柱子吓得缩着脖子。
“怎么不说了?怎么不咬人了?”他面色温和不少,甚至还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松散的笑容,但眼神却越发阴狠,比方才怒目的样子更为骇人。
黛玉见柱子脸色都吓白了,便推推周航:“他还是小孩子……”
言下之意,别跟小孩子斤斤计较了。
周航道:“小孩子便能为所欲为了?小孩子便能不分青红皂白咬人了?尤其还是咬的你。”不过还是慢慢将人放在了地上,手仍拽着他的衣领子,防止某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屁孩突然扑上去受了伤,黛玉倒要怪他没把人看好。
亲近父母,乃人之天性,尤其是年纪幼小的孩子,更是视父母为天。其实,这也怪不得柱子,黛玉摸摸柱子的头,温和道:“不让你去是为你好,怕你受伤,你爹现在见谁都咬。”言毕,她抬头,看看正费力用一捆麻绳往活死人身上缠的老汉夫妇,抿抿唇,无声的摸出一张符,过去贴在活死人的脑门上,便使其瞬间安静下来,如一块木头。
老汉夫妇抬头,都十分震惊的看着黛玉。
半晌,老汉抖着嘴唇说:“姑……姑娘,您,原来姑娘竟懂道法?”黛玉在外,虽然自始至终都是男装,但她与老汉遇见时并未使用术法改变形容,加上身量纤细,所以能很轻易的看出她是女扮男装。老汉一家都是好人,黛玉也未刻意隐瞒。
黛玉点点头道:“抬回屋子罢,小心些,千万不可将符弄掉。”
两位老人家千恩万谢的要给黛玉磕头,被林如海搀起,三人合理将“人”抬回去。周航一手扯着柱子,一手拉黛玉紧随其后,抽空给黛玉包扎了手腕。
黛玉低着头,再想怎么才能这两位善良的老人接受他们儿子已经死了的事实。活死人既非人,也非尸,而是一种不腐不烂的邪物。如此反常,他们肯定也多多少少猜到什么,却不肯往最坏的方向想,一心认定他们儿子只是生了怪病。若是直接告诉他们事实,他们也一定会找各种理由反驳。这种活死人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一把火烧掉,否则即使下葬,他们不烂腐,也难免有一天重新出土为祸人间。
可是,要说服两位老人同意火化,是一项艰难工作。
当然,他们自然可以不经两位老人同意而强行处理,但是,这必然会伤透两位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心。这是善良的一家,黛玉不想用极端的处理办法。
把人在床上安顿好,老汉便普通跪在黛玉面前,道:“姑娘神通广大,不知可有,可有法子救我儿一命?”
老婆婆也下跪道:“姑娘,我儿这怪病,求您千万帮帮忙,老婆子来生给您做牛做马……”
黛玉连道:“使不得使不得。”忙去扶,好容易将人扶起来,叹口气,却又不知如何开口。他看向林如海,后者面色凝重,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见黛玉看他,方回了一个让她安心的眼神。
“老人家……”林如海上前,将老汉夫妇扶到床边坐好,才缓缓的道:“若是能救,我们自当竭尽全力。只是令郎……”老汉夫妇眼巴巴的盯着林如海,后者叹口气,“令郎并非生病……”
“不是生病,那……怎么会这样?”老婆婆含泪看着床上的儿子。
周航道:“乃是死不瞑目怨气聚集,再用傀儡之术炼化而成的活死人。因邪气过重,再加上错误的引导,是以见人便咬……”
尚未说完,便被老婆婆打断:“你是说……我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