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我是好爸爸-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康熙皇帝对于太子的无尽宠溺也是缘由之一。
尽管亲征葛尔丹大捷,可是当今并不是一个爱躺在功劳簿上炫耀的帝王。
这位四十三岁的皇帝陛下显然是有着雄才伟略的!
王俊生第一次在朝堂上见到了康熙的儿子们,大阿哥英气勃勃,有太子的对照,就显得傻气了一些。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位大阿哥就真的是个没脑子之人,恰恰相反,这位精明地有些过头了。
三阿哥瞧着文气了些,一身的书卷气。至于四皇子,未来的雍正大帝,板着一张脸,却是无法从他的面容中瞧出些什么来。
五阿哥很是低调,这位自由长在太后身边,大家很是自觉地就觉得这位是没有什么威胁之人,将他排除了出去。
至于老七,天生有腿疾,所以也算是低调一族。不过如今的七阿哥也算是意气奋发。
至于八阿哥,王俊生的任务对象,天生一张笑脸,散发着无与伦比的亲和力,让人心里觉得舒服的同时,也不会生出什么防备心来。
果然,没一个简单的啊!
不过这倒也不错,反正自己正好有些事情需要能干之人。如何让大家放下自己的小心思,齐心协力,那就要看王俊生自己的本事了。
朝堂上还算和气融融,许是因为刚刚赢得了大捷,所以大家心情好,彼此之间也不一定。
显然,刚刚进入朝堂的八阿哥谨慎非常,轻易不多言,跟在几位兄长的身后,并不多言。
似乎是察觉到了高高在上的目光,略微地显得有些拘谨了,露出了一抹腼腆的笑容。
王俊生越发地觉得有趣起来了。
早朝算是安全无恙地结束了。
太子殿下仍旧按着之前的习惯,跟着皇父一起,回到了乾清宫的小书房,在这里,父子俩补充点食物,然后聊两句,关于政事,聊上几句,更多的算是考校吧。
想知道胤礽到底是怎么想的,指出他所思所虑之中的小缺陷。
不得不说,这位太子殿下除了骄纵之外,实力还真是不容小觑的。
王俊生对于他的表现,还算满意。
太子总觉得皇父哪里变的不同了,似乎是比往日里更加地平和了?不过这种疑惑却是很快就压在了心里。
不管如何,有了危机意识的太子,总是要全部心神地应付皇帝的考校的,度过了这一关,开始吃吃喝喝的时候,就轻松许多了,太子说话也随意了许多,言语之下,打个小报告,给大阿哥上上眼药什么的,这都是顺便之事!
因为康熙之前毫无偏向地偏向,所以一般的赢家总会是太子,而不是大阿哥,这样子的偏袒,时间久了,兄弟之间的嫌隙就无法解开了。
后来又有了索额图和明珠两个老狐狸的掺合,兄弟俩如今恨不得对方去死,表面上玩袖里乾坤,兄弟和睦,不过私下遇上,谁也不将对方放在眼里就是了。
依着王俊生来说,胤礽俩兄弟都有问题,可是更大的问题却仍旧在皇帝身上,或者说是在他屁股下的这张椅子上。
不过骤然间的改变,却也是无法做出的,即便是在王俊生瞧着是最为公正的,可是对于胤礽兄弟来说,谁也不会觉得那里就公平了。
显然,皇父又是偏向太子的!这是老大的想法。
皇父竟然没有向着孤,定然又是老大使坏了,这是太子的想法。
幼稚的跟个孩子似的,不过这就是现实。
午膳时分,王俊生特地去瞧一眼“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的卫氏。
辛者库(‘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特勒阿哈’的简称,意为‘管领下食口粮人’,即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官员获罪后,他们本人及其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处。卫氏的父亲阿布鼐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才成为辛者库罪籍。)的出身就决定了这个女人在后宫的前程,自然是比不上温婉可人,宫女出身的乌雅氏的。
所以,乌雅氏成为了四妃之一,可是卫氏呢,一直到康熙三十九年,才因为儿子之故,所以得以晋为嫔。
康熙五十年,这位生病,因为自己牵累了儿子之故,所以拒绝服药,最后病死了事。
作为无情的帝王,也不缺女人,甚至那个时候,康熙也不缺儿子了,对于良嫔的病逝,对于皇帝来说,一点儿损失也没有。
这位容貌果然是一等一的,难得的是,并没有那股子小家子气,反而有些超凡之意。
皇帝的一举一动,都能让人解读出无数的意思来,可是这次,皇帝去了卫氏哪儿,却是一滴水花儿也没有溅出来。
谁都知道,这卫氏依仗的,不过是那张妖精脸罢了。
后宫之中,也是丝毫没有分吹草动的。
见识了一番美人,满足了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王俊生又陷入了无数的政事之中。
康熙三十六年,原任山西巡抚温保、布政使甘度,横征科派,激起民变,蒲州百姓恨之入骨。温保、甘度斩首,秋后处决。璘将库内收贮银二万八千五百两侵没入己,将孙毓璘照侵盗钱粮例斩监候。
有了这么一个契机,王俊生觉得自己有必要抓住,然后好生地整顿吏治了。
朝堂上党争不断,朝野贪腐丛生,他有必要改变这一切,不是吗?
第41章 八阿哥2
整顿吏治,有谁比四阿哥用起来更顺手的吗?
(⊙o⊙)…
嗷呜,你的任务对象是八阿哥,又不是四阿哥的脑残粉,为何为冒出这样的想法来?
所以说,有个四爷脑残粉的作者,所以王俊生似乎下意识也觉得四阿哥是最好的人选!
不过目前的看来,并不是这样。
如今的四阿哥,就是太子身边的得力助手身份出现的,这位的处境,其实似乎,也许,并不是太好。
当然,相对而言,八阿哥的处境更加地糟糕。同样是被养母照顾长大的,这位并没有跟亲生母亲产生隔阂,反而是更加地亲密。
真是同人不同命啊。
当然,问题是双方面的,四阿哥不受德妃待见,显然并不单方面是德妃或者是四阿哥谁一个人的问题。
这些不过是小节。
似乎是发现了皇帝这次气的狠了,要对吏治动手了,不过朝臣们似乎并不害怕着急就是了。
盖因这位就是个仁善之主,并不会因为贪腐就大开杀戒,这是共识。
当然了,也是因为当时的大局所决定的,本身经历过了三藩之乱之后,皇帝一直很担忧发生这种大规模的民变,兵变,所以采取的轻徭薄赋的政策,对于臣子们,更是宽和以待。
现在谁也不会觉得这是皇帝会大动干戈,不过杀上几个人,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这是肯定的。
刚之前,皇上不才下诏了吗?
所以大家更加不担心了!
当然,第一个发现皇父心思的自然是作为最为亲密之人的太子殿下,这位能稳坐太子之位,除了皇帝的心思之外,剩下的就是下面官员的支持了,现在,皇父竟然要大动干戈。
胤礽第一时间就觉得不妙了,此刻的太子并没有和皇帝有太大的隔阂,可是他仍旧是下意识地去找了索额图来商量此事,而不是将自己的心思对着皇父全盘脱出。
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瞒不过王俊生的,他心中忍不住地有些失望,可能更多的是原主的情绪在作祟,毕竟,他对于太子,是真的算是掏心掏肺了。
胤礽从巴掌大的小孩子长成到现在,康熙倾注了多少的心力,也唯有他自己知道,这其中的艰辛,也让康熙对于胤礽抱有更大的期待。
父子之间从亲密无间到现在产生隔阂,康熙并不觉得是自己父子的问题,那么是谁的问题?
自然是他身边的官员,引诱坏了自己的好儿子。
一批接着一批地处置太子身边的宫人,不仅没有挽回父子之间的关系,却是越发地让胤礽和索额图之间的联系过密了。
太子心中也有危机感啊,自己这边儿有那么点风吹草动,皇父哪里就知道了,他一点儿*,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怎么能没有危机意识?
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太子自然是要寻找外援的,偌大的朝堂上,还有谁比权倾朝野的索额图更加地适合的人选呢?
这位不仅是皇父的左膀右臂,也是胤礽的母家之人,当然是要找他商量了啊。
至于索额图,和太子简直一拍即合,两人算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所以联合起来,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这对于皇帝来说,算是双重的背叛,他要是心情能好受,不能生太子的气,还不能迁怒索额图吗?
这不,三五日之后,借着小事情,皇帝就将索相给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还有些诛心之言。
尽管双方是身处密室,不过这样的事情,想要做到完全地保密,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所以,朝野议论纷纷,这位索相是不是要失势了?这才是大家所关注的。
明珠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难道大家就不能引以为鉴吗
明珠失势,起因不就是因为这么几句责骂么?
索额图在朝经营了数十年,尽管也笼络了一大批的势力,可是难道这位就没有敌人了吗?
恰恰相反,这位的敌人遍布朝野。
最大的威胁是两个人,一个自然是如今已经被拔牙的明珠,另一个么,便是高士奇了。
这位可算是个奇人,出身低贱,可是架不住运气好,有才学啊,得到了皇帝的看重。
可是索额图呢,并不认可高士奇的这种际遇或者说是才学,对于高士奇,半点儿同僚的尊重也无,呼来喝去,也算是平常之事。
而且,更让高士奇恼恨的是,索额图将他归为了佞、幸、之臣,这对于高士奇这种有文人风骨之人来说,着实是一种极大的侮辱,自己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尽数被佞、幸二字遮住,高士奇心中能高兴了?
高士奇极得皇帝信重,可见并不是木讷之人。
索额图有了这般的政敌,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了
很快,太子殿下就知道了,坏菜了。
这位紧张兮兮下的反应么,让王俊生觉得有些失望,进退失仪,还是不成熟吗?
或者说,太子经历的挫折太少,似乎天生这一切就该是他的,所以遇上了变故,便有些失措了。
皇帝对于太子的态度有些微妙,这可是高兴坏了大阿哥,不过可惜的是,尽管如此,他也没得了什么好果子就是了。
明珠一党,或者说是大阿哥一党,也是在打击的行列之中。
都说这大清啊,什么都缺,可是啊,就是不缺官员,每年滞留京中,想要补官的,何止数千?数万都是有的。
而且每三年一次科考,候补人那就更多了。
所以,即便是大规模地轮换,可是皇帝也不怕没人手用。
尽管如今有明相党,有索相党,可好歹也有一大批忠于皇帝的官员,这些人就是王俊生所要倚重的了。
当然,很多时候,也不能单单这么区分,只是大致上,打击一下他们的中坚力量,很多的墙头草瞧着风向不对,很快地就改头换面了。
不过这些人,仍旧是无法影响或者说是左右局势的一部分。
王俊生明升暗降,左右调派,外放京城,百般手段过去,康熙三十六年就结束了。
太子和大阿哥乖巧的跟小鹌鹑一样,尽管两人都嘲笑对方是失败者,可是谁都知道。
这次,两人都是失败者,获胜者,只有一个人,高高在上的皇父!
只有两个人,通过了观察,揣摩朝堂上的这一系列的变化,尽管大多数都是雾里看花,自觉自己学习到了很多。
这两位,一个是未来的冷面王,走高冷路线的四阿哥,另外一个么,就是八面玲珑,走亲民路线的八阿哥!
相同的出身,却是截然相反的路线,人生真奇妙!
康熙三十六年冬,朝鲜国王李焞上奏康熙帝:比岁荐饿,廪庾(linyu:粮仓)告匮(kui),公私困穷,八路流殍相续于道,吁恳中江开市,贸谷以苏沟瘠,俾无殄国祀。
王俊生瞧着朝鲜国王的折子,冷哼一声,这种养不熟的白眼狼,妄想让自己救助,倒也不是不行!
只是,这个救助,也是要区分的。
尽管如此,可是在朝议时,朝臣们仍旧是“天、朝、上、国”的态度,认为就该无偿地提供援助,至少九成的官员是这么个想法。
王俊生心中有些不满,倒也没有表现出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这么个做派,若是反着来,大家不适应倒也可以理解。
不过理解归理解,可是不能这么干啊,好在在这个事情上面,能很好地找到借口,如今的朝鲜仍旧保持着前明的官职,前明的制度,所以,想要找茬儿,简直不要太容易。
而且朝鲜对于清廷的态度,也很暧昧,所以,略微地查了一下史实,王俊生就找到了一大堆的借口出来。
朝鲜李朝视大明为正统,清朝自然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除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朝鲜《仁祖庄穆大王实录》,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后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明朝灭亡后,李朝王室一直进行各种追思活动。仁祖不忘宫中焚香望阙之礼。1704年甲申,明朝灭亡六十周年,李朝肃宗自宜春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又命汉城府在后苑春塘台设“大报坛”,祭祀神宗皇帝。“大报”出于《礼记》郊特牲,是郊天之义,而兼有报德之意。1749年(乾隆十四年)又以明朝□□、神宗(万历)、毅宗(崇祯)并享大报坛,并于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这种祭祀活动每年进行,直到李朝末年。
皇帝不高兴,可是大家也不能不干活啊,这朝鲜,自然还是要救助的,不过该如何救助,就要改变一下方式方法了。
虽然朝鲜遭灾了,缺粮,可是其他的呢?
矿产啊,人参,棉麻这些东西,总不会也遭灾了吧?
想要粮食可以,拿东西来换。
不过此事么,倒是要找一个合适的一点的人选来执行。
四阿哥,八阿哥,第一次接手了皇父交待下来的差事,有些紧张的同时,自然也是欣喜的。
许是潜意识中知道太子总会被废的,所以王俊生如今对于太子的态度越发地让人觉得难拿了。
太子紧张之下,越是昏招频出,越发地让人觉得失望……
康熙三十七年二月,康熙下旨,命部臣往天津截留河南漕米,用商船出大沽海口,至山东登州,更用鸡头船(似乎是帆船)拨运引路。朝廷还颁发帑金,广给运值,缓征盐课,以鼓励商人,将盛京所存海运米,“平价”贸易。共水陆运米二万石,内加赏者一万石。
据《清史稿》记载:朝鲜灾民收到救济粮后,无不欢快鼓舞。朝鲜国王也具表文上奏康熙帝,陈谢感激殊恩,备言民命续于既绝,邦祚延于垂亡,周围运粮米之快,赈贷之周密,是古所未有。康熙帝三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清政府救济粮运至朝鲜,朝鲜右议政崔锡鼎到边境迎接。七月初十日,清政府吏部右侍郎陶岱从朝鲜返回,疏言遵旨赈济朝鲜事,其中写道:‘臣等遵旨赈济朝鲜,于四月十九日进中江,随将赏米一万石,率各司官监视,给该国王分赈,其商人贸易米二万石,交与户部侍郎见和诺监视贸易。’据朝鲜国王李焞奏,皇上创开海道,运米拯救东国,以生海筮之民,饥者以饱,流者以还。目前二麦熟稔可以接济,八路生灵全活无算。康熙帝闻奏后,作“海运赈济朝鲜记”
正史记载和朝鲜人的描述截然相反,考据朝鲜朝野的记载,都是污蔑朝廷趁火打劫之言。这让后世很多人更加不耻朝鲜人的做法了,泼污水也不是这样泼的吧?
好歹那么多的粮食,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难道都是喂狗了吗?养不熟的白眼狼!
后世华夏之人如是评价道,而且这是众生的普遍认知!
也不知道被清廷坑惨了的李氏王朝会不会气的吐血,那就不得而知了!
坑了一把朝鲜人,顿时觉得自己萌萌哒!_(:3ゝ∠)_
当然,四阿哥和八阿哥也得了王俊生的好一番嘉奖,言语和物质并重,一时风头无二,更让太子殿下觉得心情沉重了。
要说这四弟么,算是自己的一方的话,那么八弟可就只能算是大阿哥一系了。
要知道,八阿哥小时候是经由惠妃养大的,这生恩养恩的,不好说啊!所以说,八阿哥被归为大阿哥一党,是理所应当之事。
这位对于惠妃也是一直恭敬有加,孝顺非常,加重了大家的这种认知。
尽管尚且稚嫩,不过胤禩显然已经开始摸索谋划了……
第42章 八阿哥3
“所以,胤禩啊,阿玛找你来,就是想问问,马上要大婚了,你可有什么心愿没?”
康熙三十七年,除了第一次分封皇子之外,另外要紧之事,便是八阿哥胤禩和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的婚事了。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康熙分封皇子:封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佑、皇八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
自家儿子,自然是怎么怎么好,可是康熙仍旧不愿意委屈了儿子,生怕这位儿媳是个跋扈性子,若是再瞧不上儿子的出身可该如何是好?
所以康熙三十七年,接着种种事由,大肆分封皇子,算是提高了八阿哥的地位。
至少在外人看来便是这般,八爷温润文雅的性子已然养成,隐隐地有了贤王的影子。
这不,要大婚了,王俊生将他招来南书房,想问问这位到底有什么心愿没有。
胤禩尽管极力镇定,不过面上仍旧露出了一丝羞窘之意来,眼眸中却是闪过了一丝迟疑,这让王俊生更加好奇。
“快说,阿玛给你个心愿,只要不离谱,什么都成!”
少年人的这种羞窘之态让他的心情也是大好,催促道。
“额,皇阿玛,儿子真的许什么样的心愿都成吗?”
“没错,朕金口玉言,难道还能诳你不成么?”王俊生仍旧是笑眯眯的,一幅大灰狼的模样:_(:3ゝ∠)_
“噗通……”在皇阿玛的慈爱目光下,八阿哥面上闪过一丝坚毅来,然后跪倒在地,低着头,让人瞧不见他的神色,禀道,
“皇阿玛,儿子,儿子想为我额娘求个恩典。”
“喔——你额娘怎么了?想求什么,站起来说!”
听着皇阿玛拉长了调子,慢悠悠的,听不出喜怒的声音,胤禩心下一紧,不过机会难得。
这样的机会,还能有下次吗?他觉得很是渺茫。
胤禩也不是少决断之人,尽管觉得不妙,可仍旧心下一横,
“儿子想为我额娘求个恩典,皇阿玛可否为额娘抬旗?”
终于将自己萦绕心头多年的心愿说了出来,他觉得轻松的同时也是越发地紧张了。
生怕自己的心愿落空,这个心愿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人吐露过,哪怕是自己的亲生额娘,他都无法出口,生怕伤了额娘的心。
今天是怎么了呢?是因为皇阿玛太过温柔吗?所以自己不由自主地被蛊、惑了吗?
这种被等待审判的滋味儿胤禩知道,自己终生难忘!
“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可惜的是,胤禩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免地有些失望。
一向柔和的笑容如今也撑不住了,略微地带着几分僵硬地告退离去了。
王俊生瞧着他离去的背影,有些叹息。
不过这也实在是个是好机会!
胤禩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满心的苦涩,不知不觉间,双手紧握,难道说自己的努力还不够吗?
背影有几分落寞的胤禩被外人瞧见,就是另一份模样了,只怕是被皇父给斥责了吧?
这样的消息不大一刻便传的尽人皆知,作为年岁最小的贝勒爷,如今风头正盛的八贝勒爷竟然遭到了圣上的斥责,这实在是一件喜大普奔之事。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为这位儒雅的贝勒爷揪心,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他的母亲卫氏的。
卫氏出身低微,能诞下皇子,已然是侥天之幸,如今儿子又这般地争气,受皇帝喜爱。
卫氏便时时处处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再牵累了儿子。所以,尽管心中挂念儿子,卫氏仍旧不敢明目张胆地打发人去瞧瞧他。
惠妃尽管是八贝勒的养母,不过自己有已然是亲王的大阿哥,对于八阿哥,也不过是面上情罢了,哪里就会真的关心他?
偌大的皇宫,瞧着自己风光无限,可是到头来,一个真正关心自己之人也无。
一阵冷风吹过,胤禩总算是清醒了过来。
看来,自己这是被最近的风头给冲昏了头脑啊,太过放肆了!
皇父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吗?自己的一切都是皇父给的,如果皇父不愿意,只怕他分分钟就能收回去!
心中顿时生出了无限的危机来!
_(:3ゝ∠)_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