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之得添福后-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是抢粮食的。孟古青在车厢里拨帘偷看,见着不过是毛贼,心生叹息。
这两个人可算是找死,希望皇太极能看在身为灾民的份上网开一面。
皇太极在车里咳嗽了两声。乌泰便随手抛了两个饭团过去。
圆脸的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容长脸阻止了他,拿刀拨了一下,又嗅了嗅,发现的确是饭团才尝了一口,然后走到刚才跃下的大树边的草丛,把饭团交给了老娘。
等他们吃完了以后,早就被乌泰和侍卫押送到皇太极的车驾前七八尺外强迫跪下,老娘也被乌泰带人找了出来。
冒犯圣驾,就算事先不知情也是死罪。容长脸急切地看了看哥哥和老娘,对皇太极道:“是我出的主意。老太爷要杀就杀我,不关他们的事。”
老太爷这个称呼很是新鲜,皇太极车里隔着纱帘看了看他们。明显那个圆脸的像个二愣子,而容长脸的更聪明。便说:“拦路抢劫并不至于死罪,只要将你们送官就可以,为什么求死?”
容长脸不屑的看向自己的哥哥:“官字两个口,说也说不清。在他们手里活受罪,还不如求个痛快。”
话里有话,皇太极又问:“听你们的口音,不像是保定的。家里还有几口人?”
“我们是阜平的。我姓李,叫李保,他是我大哥。李勇。还有一个老娘。”容长脸听皇太极的口气不像是要他们的命,倒像一个和蔼的长者在拉家常,干脆倾诉了起来。
阜平是这次旱灾被严重波及的地域之一。一斗米已经涨到了十两银子。却是有价无货。官粮告罄,而米店的米却是长到了天价。而且由于旱灾和蝗灾并行,百姓为求活路,有不少人在灾害初起时逃往外县,可是随着灾害的严重程度。周边环境的米粮和饮水都被有钱人买断,而官府更下达了谕令。不许本县的百姓出逃。
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避免扰乱环境,维持平衡和治安,实际上就是吸金。而且官府和富豪勾结,百姓只能任人鱼肉。
而李氏兄弟受不了官府的压榨,带着老娘出逃也是人之常情。
老娘颤颤巍巍,头发花白,也是好几日没吃饭了。
由此看来,官粮已空无能为力的说法也是不可信的。刚刚得到饭团的时候,李勇自顾自的吃了起来,李保却先想着娘亲,自尝一口试毒,如此差距又得了皇太极一分好感,沉吟片刻问道:“朝廷不是专门有用于救灾的银子,官粮空了,米店的米难道不可以买?”
李保冷笑:“老太爷生来就是享福的当然不明白,朝廷就算有实心发银子,官老爷舍不得有何用。官粮不过发了两石,剩下便进了老爷私仓,至于米店那些卖米的个个都是大爷,看米的还是朝廷的人。一斗米倒要十两。”
由此看来,官商勾结,屯货居奇。看管米粮和水源是为了先保全自己性命,再去压榨别人。
皇太极心中一动,瞬间已想了许多,又问:“你说县令不许离境,那你们就是逃出来的。凭你们如何做到?”
凭他们的笨拙表现,不像是能吃定官府的人。所以皇太极有必要问清楚。
有价值的人才值得被留下来。而那个李保应对流利,有胆色又有义气和孝心,值得考验。
李保也感应到皇太极的高贵和气场,羞愧地回答:“我有个兄弟叫二狗子,他在大狼山当山贼。”
他不想当山贼,却借助二狗子的关系逃了出来。
还算有点良知,知道打家劫舍是错误的。皇太极带有几分欣赏地责备道:“既然如此,你们兄弟俩刚刚是在做什么,莫非你们的爹娘没有教过你们如何做人?”
李勇不服气的嚷嚷了起来,李保按住了他,对皇太极磕头道:“老太爷骂得对,我从小没了爹,是我娘养大的,娘常常教我们不要偷不要抢,我们都是有手有脚的汉子,的确不该这么做。谢老太爷赐饭,谢不杀之恩。”
皇太极一怔,笑了,喜欢他嘴甜和聪明:“倒是个懂道理的小伙子,既这样便饶你们不死,吃饱了吗。”
李保没想到会这么问,惊住了,实话实说:“没有。”
皇太极便吩咐再每人赏一盒点心,之后又问:“自古民不告官,你说县令无法无天,可敢上告?”
告县令,只有那只有越级上告,但是有理无理都要滚钉板。这个普通的老百姓也是知道一些的。李保看了看李勇,有些迟疑。
他们还有老娘要养,李保不敢随便舍命,因只剩李勇奉养娘亲会很吃力。而且他比较粗心。
这便是小家和大家,大义和小爱之间的选择。
皇太极早有所料,明确地又告诉他一遍:“滚钉板,你敢不敢?”
李保想了想说:“若那些坑害百姓的家伙真能得到惩罚,我敢!”他从皇太极非同一般的口吻中听出,皇太极绝不是一个普通人。带着希望,他想赌一赌。
皇太极赞了一声好,叫声:“世诚。”
胡大人就在车上伺候,闻声忙道:“在。”
皇太极挥手:“带上他们。”
此次出京有六辆车,共有五辆车是装人的。所以较为宽裕,安排三个人不是问题。胡世诚让人检查并擦身,再换了干净的衣服,安排坐进了马车里,和粗壮的杂役们待在一起。
李保谢了恩和李勇一同领着老娘去了。等听杂役有意透露的细节后,又特地跑回皇太极跟前去提醒:“老太爷若是要去台怀镇,必然会经过大狼山,带着这许多家眷,又有这么多粮食银钱,一定会有危险的。”
皇太极轻咳:“你怎知我有许多银钱。”
李保有些紧张:“你们的车马衣物都不奢华,可是赏的点心却很精致。”
观察敏锐,是个人材。皇太极不置可否的吩咐:“此去还有许多路,先不着急。”他听出李保是想要帮忙,因此有心试炼。
他之前有意叮嘱过大家,不到重要关头,不许说出胡世诚实为官身。所以李保李勇只是知道胡老爷一家寻亲还愿而已。
李保感怀身世,更想帮一把。
皇太极却偏吊着胃口。任着李保和其他人眼睁睁地看着车马向“虎口”前进。
没有多久,闻听必然会经过大狼山的人们各不相同的反应便因此被迫激发了出来。
孟古青沉吟不语,拨帘看天空浮动的云朵。
渐渐堆积的似是积雨云的模样,不知何时会下雨。
图雅和乌布里都有了一定的阅历,虽然着急却能忍耐。那木其年纪小,猜不出孟古青心思,无法安稳地叫道:“怎么办,那些山贼一定会抢光粮食,杀人灭口的!”
这般惊扰主子的行为立刻被鄙视和禁止。图雅和乌布里同时斜了一眼。
那木其不敢再说,委屈地望了望孟古青。
孟古青安抚的笑了笑,对图雅和乌布里道:“别怪她,这么想也是人之常情。”
“那……怎么办?”图雅想了想道:“不如我们在身上多缝几个口袋,把粮食藏起来。”如果注定会被抢走粮食,贴身收藏一点小米至少可以保证活下去。
孟古青摇了摇头:“若是我们被那些山贼抓住,被发现了会如何。倘若我们被围困,藏那么一点小米又有何用?”
现在一粒粮食比黄金还要珍贵,贴身收藏并不能保证绝对安全,被发现反而可能会激起愤怒,招来杀身之祸或是凌辱。
这些话孟古青不方便说得很明白,图雅等人却是听懂了,充满期许地问:“主子有何办法?”
第三百四七章 福临弄巧成拙
办法自然是有,只是不太方便开口。现在的情况和水浒传上“智取生辰纲”的情形颇为相似,若要借鉴却又极易令人联想。
水浒传于清代乃是禁书,看禁书等同谋逆。虽然这道旨意针对的绝大多数是百姓,但皇室亦是十分敏感不可碰触。孟古青自小养在宫中,知法犯法更是麻烦。
所以,她在想有何适宜时机开口,试图寻个办法圆过去。
车马再度前行,由于山路渐多,又要避着官府,所以行得慢些。到傍晚时也不过一百五十里,还未出保定境内。孟古青等的雨却还没有来。积雨云早几个时辰便散了,天边隐隐的响动也都平息。
虽然积雨云的出现并不表示一定会下雨,但这样便散了总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孟古青正要放下帘子,却有人走到跟前问候:“格格,这是主子让奴才给您的。”
梁思善温和的笑着,递上一只青色的琉璃瓶,瓶子本应是装乌梅的,却是只装着一张字条。从半透明的瓶身中显出字来,上面写着水浒。
看来小八也想到了一样的对策,只是不敢轻易跟皇太极说,来讨个主意。孟古青交还给梁思善,摇了摇手。
梁思善也知道轻重,忙掩在袖里,又换一瓶未开封的乌梅交给她,等她示下。
孟古青问:“你主子车上还有何人?”
梁思善回道:“还有多尔博,和一名亲卫。”
小八的随身亲卫共有四人,他嫌不自由才只容了一人在车里。另外三名骑马跟车。孟古青在意的是多尔博:“他知道吗,是何反应?”
梁思善小心回答:“太子爷刚才略聊了几句,不曾防他。”
那便麻烦了,若向皇太极献策,定会以为是多尔博撺掇。
孟古青严肃地扳起脸来。梁思善察言观色。忙说:“是奴才疏忽,格格恕罪。”
不是他不曾劝,是小八太固执,孟古青点头让梁思善退下,不要再提。放帘时有意地向着福临的方向瞟了瞟。而今看来,不去献策倒是一件好事了。以皇太极的英明一定也想到如何应对,没必要在他面前自作聪明。
况且,这事细细想来,并不是这样简单。
只是她忍得,福临却是忍不得的。
她故意瞟那一眼。远远地让他看到,方才放了帘子。
福临早前梦见她时便是心火浮动,思想情欲。可惜梦里却是一片虚空。而今这一眼他有点把持不住。因想着是在路上,强忍了下来,转头吩咐鲁嬷嬷:“去叫梁思杰来。”
此次离京,硕塞也为福临安排了不少人,鄂硕随索尼行动。在另一条路线上,作为内应,而梁思杰则是因为庄嫔终是不放心,所以特意让他跟随。梁思杰比发放到辛者库的戴春荣强多了,所以福临有必要参考意见。
听了福临的话,梁思杰明白他想抢功。沉吟道:“贝子爷,依奴才之见,您还是少安毋躁。”
福临很不高兴:“胆小如鼠。下去吧。”
梁思杰叹了口气:“爷,皇上不似有意要我们献策,爷若贸然行动,只怕反会引来麻烦。”
福临正是心里有火,听这话抬脚踢了他一下。骂声滚。
梁思杰不敢躲也不敢实受,侧身以手臂去挡。便是这样也倒翻了身子。
福临等他滚了,坐回车上生闷气。也不想跟博果尔说话。待天黑透了,竟生出个主意来。当下环境空旷,还算洁净,皇太极吩咐就地休息。侍卫撒了雄黄粉,和杂役们轮流站岗。等用了饭之后,去到杂役那辆车上查看。如他所料的,皇太极果真派了徐文魁去看望李氏兄弟和他们的母亲。
三人无事,也用完了饭。福临找徐文魁问了些情况便找李保说话。因着他并不摆架子反而很谦和,李保一见,还未开口便有了几分好感。
经过一些试探,福临终是透露了来意。
但是说多了,李保便隐隐地觉察出不对劲的地方。
李保从小也听说过水浒传的故事,听福临的意思是想让他效仿智取生辰纲的内容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这法子虽然有用,却是十分凶险。
因着智取生辰纲那一段,原是青面兽杨志受命带领东京官兵押送生辰纲。为躲避劫道的便专走山路,引起众人不满。行至黄泥冈上,却被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等人使计用掺了蒙汗药的酒麻翻,劫走了生辰纲。而麻翻他们的人,正是卖酒的白胜。而他也是一伙的。
而今,相似桥段却是发生了。李保便是那白胜。
要用李保麻翻大狼山上的人,从而欺骗过关,而诱饵就是这一车的粮食!
这个想法实在太大胆,纵然李保出身山野也是被吓得不轻,不敢轻易应允,而要去请示皇太极。
福临顿时紧张得冒汗。水浒传是禁书,李保不过一个小混混,自然可以提,大不了被皇太极砍头,若是牵扯到他,那便要多添一条忤逆大罪,万万使不得。
他想了想便推辞道:“李保你自去便可,我就不露面了。”
李保不是傻子,这会儿当然也明白福临不是为了谦虚,便只笑了笑,朝着皇太极车驾走去。
乌泰亲自守在外面,见状自是拦下,皇太极刚吃了酥饼,用了香茶,见到车外身影,居然传进。
李保登了车,低头作了一揖后却又跪了下来。
皇太极有些意外,因李保若不知他身份并不该如此,严肃地审视起来却看不出李保有奸滑的迹象。
李保跪在地上说:“老太爷,小人有一事相求。”
等出了保定,再走三十里便是大狼山。到了那里便是贼人的地头,李保和皇太极等人同行,若不将他们献给贼人,便会一同遇害。可若这么做便是忘恩负义。
皇太极听出他是想要两全其美,却是不允。讪笑道:“你不是认识大狼山的兄弟吗?他们如何连你也要防备。”
李保为难的苦笑:“那是我邻居。他能把我全家弄出阜平已经很不错了。”
原来不过是个小头目。皇太极拿汗巾擦了擦手,弃在一边,笑道:“但以你们的关系,想要自保当是无碍,如何还想要帮我们?”
李保虽然跪着,却是挺直了身子:“我娘经常教我知恩图报。老太爷不杀我们还赏我们饭吃,让徐先生诊视我娘,光凭这些我也要带你们冲出大狼山,如果我不管你们,那我还算是人吗。那些贼会杀了你们。抢走你们的粮食。而我要想活着就只能跟他们一样当贼。我答应过我娘,永远也不会当贼。”
皇太极瞧他说得激动,很有些热血男儿样。便笑道:“你既这么说,有何法子。”
李保抹抹汗水,声音略低了些,却是不后悔地说起了一个故事。
虽然经过改编,皇太极仍是听出了跟水浒传有关。捏紧了指尖,沉吟不语。
李保在一旁跪候着。
皇太极仔细地瞧了他一会儿,冷笑道:“瞧你这小混混不识字,倒学起匪寇来了。你可知道这是禁书?你竟然敢看?”
李保害怕地分辨着皇太极的话,他感到不可抗拒的威严。跪着说话仿佛在大官面前受审,背上更加汗湿了。强辩道:“小人不曾读书。这是听来的段子。”
生死关头,这人倒耍起来无赖钻空子。皇太极突然感到好笑,竟摇了摇头:“罢了。先不与你计较。你且说说,你有什么把握制服那些贼人?”
李保心里道了声险,忙赔笑着说:“大狼山上人数众多,以小人之见,至少有一千上下。纵使把这一车的粮食都送于他们,他们也只会贪心不足。老太爷既是有头脸的人,只怕他们会绑了老太爷一家勒索,倒不如小人做个饵,带着粮食上山,他们人多粮少,必定会起内讧,等他们自相残杀之时,你们便可过山,到时只会损失一些粮食,却可保你们平安。”
确是个好办法,但仍有不足。皇太极眯起眼睛:“以你所说,那么多人怎保个个都会争粮?”
李保忙道:“灾荒之时,人心不定,自然会的,小人略施小计,把这些米煮成稀粥,也难保人人一碗,到时他们一定会打起来。”
这便是要参照梁山好汉的做法,在粥里下药。
皇太极的考验初现效果,他很满意,却又问道:“到时煮粥自有他们的人,哪里轮得到你动手?”
李保奸滑的一笑:“混在米里便是,凭他有多少人又如何?只要把米研细些,倒进去谁也看不出。”
真是好办法。不过那样需要大量的蒙汗药。还好这回离京所带的药材甚多,而且都是效果极强的,一瓶可抵十瓶来用。若是允可便能当夜制作。
一共六袋粮食,甜点小食已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便是可以用来作诱饵的。皇太极让乌泰领李保下去先不要动手,等他发话。
另有一道口谕,却是针对福临的。
福临正在自己的车上偷偷的想,终是抢得了先机,赢了索伦图和孟古青。可猛然听到传见,吓出了一身冷汗。但不得推托,便只好去了。登了皇太极的车,便急忙跪下。
皇太极由他跪着,观察了半天方才冷喝:“福临你可有话说。”
福临想莫不是李保举荐他,得了恩赏叫他来领功,忙叩首回话:“并不是什么大事,儿子为皇阿玛尽心是应该的,不敢贪赏。”
皇太极知他想错了,顺着话意说了几句,突然提高了声音道:“你这个逆子好大的胆子,何时说要赏你。看来你倒是早有谋略了。既然如此,你和朕说个明白,是谁准你看禁书的?你想谋逆不成!”
第三百四八章 落入贼窝
福临脑子乱糟糟的。听到“谋逆”慌得身子一震,连忙喊冤:“儿子不敢!”
这么一嚷,皇太极那边倒是安静了。
福临品味了一会儿,方才觉出皇太极不过是故意的,考验他定力如何。他后悔极了,却不好补救。只得先忍耐着,等皇太极的反应。
他顿时觉得被孟古青阴了,不然绝不会这么傻跑来撞枪口的!
皇太极自会恼他看禁书,但比起禁书,福临的反应才是更让人憎恨的。因着他贪图着赏赐,却又狡猾的拿李保来投石问路。皇太极明确的看到,眼前的福临已是越来越像另一个人——硕塞,但他应对的本事,却还远远不及。
沉思了半晌也不见他认错,若是硕塞早就乖巧地粘上来讨好。而福临,还得经过调教才行。福临虽有贪念,但终是为着解决难题。皇太极便存了一分宽仁,对他道:“你确是‘不敢’?刚才又如何说起要赏了?”
福临哪敢承认是拿李保做挡箭牌,只是叩首道:“儿子不敢,刚才闲聊时说起,原本是要向皇阿玛禀报的。谁知突然肚子疼,竟迟住了。不想那李保竟同皇阿玛说了,儿子无心隐瞒,请皇阿玛恕罪。”
倒说得是李保抢他的功了!皇太极这回真的气到了,冷笑:“你倒信得过他,这么迫不及待的把底细全都交出去了!朕是这般傻,需要你来提点?”
福临一吓,心想这又是一桩大错了。皇太极不让透露,他也可以保证没有说出胡世诚是为官身,可是李保不是傻子,发现不是仅仅想要逃命而是对抗山贼,甚至荡平大狼山便足以猜到他们是官家。甚至比官家还要显贵。若李保是反贼,他就等于带来杀身之祸,出卖了皇太极,这是死罪!
他竟为了抢功做出这么蠢的事情来,这该怎么办?
皇太极看他呆傻的样子,气得随手抄起茶杯便掷了出去。正好掷在他的头上。
残茶泼了出来,尚有几分热,福临哀号着抬手捂眼睛,忙叩请息怒就向外爬。
皇太极还没有准他走,见着这样更是失望透了。骂了声“滚”便身子一软靠在座位上。
福临反停了下来,等候了一会儿便不管自己的伤,忙着向皇太极爬去。摸周围可有救心丹药瓶。
皇太极抬手打了一巴掌,见没有躲便问:“你干什么。”
福临抹抹眼睛哭了起来:“皇阿玛赏儿子单独奏对是赏儿子脸面,儿子不孝。求皇阿玛不要生气,是儿子思虑不周,儿子该死。儿子只想着不能让皇阿玛龙体有损。才给李保出了主意,想一举拿下贼人确保平安。是儿子贪图了。可我发誓没有泄露身份,皇阿玛求您相信我。儿子做得不对,请皇阿玛尽管责罚,打死无怨,可是药在哪里。求皇阿玛告诉我。”
语无伦次,皇太极哭笑不得。
福临便自己去摸,摸到扶手后面有一瓶救心丹。喜得双手捧到他面前。
皇太极见他着急的是救心丹而不是金创药,顿时有所动容。
福临快要急死了,以为皇太极出了什么事,忙说:“皇阿玛,您无碍吧?”
“孽障。”皇太极抬手又扇了一下。却是比刚才轻多了。随后拿过绢巾教他自己捂好伤口,又道:“回去自己上点药。滚吧!”
福临惶恐地弯下腰去:“求皇阿玛赐杖。呜呜呜。”
明明害怕,却是那么认真的坚持。皇太极看着心里也有点难受。没说什么,抬手又拿了一块帕子帮他擦血。
福临很温驯的接受了,平静下来感到皇太极已放过了他便出去了。
才下了车,他便感到身上一寒。抬头看,孟古青就在另一边的车上瞧他。他还未有表示,她的眉目和表情便已分明告诉了福临她正等着这一切。
福临顿时感到强烈的沮丧和怨恨,抬眸瞪去。
孟古青只是一笑便放下了帘子。
夜更沉静了,但今夜却是注定无法安眠的。孟古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