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大清太子爷-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宫里的女人生活其实很枯燥很乏味的。康熙的嫔妃居于东西六宫,无事不能随便串门。除了一宫的主位还能在自己宫里的庭院逛一逛,其余的嫔妃们实际上只能守着自己的四方屋子呆着,哪里都不能去。
    胤礽居于毓庆宫中,他身为太子,每月去后宫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何况,目的也非常的明确,只是去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安的。就算尊贵如他,每日的行踪也是固定住了的,且不论他现在在积极谋求更多的地方可去,只说他两个侧福晋的日常生活,只怕要比康熙的嫔妃还要枯燥无味。
    她们只能每日待在毓庆宫里,守着自己的四方屋子,因他尚未有太子妃,所以出门交际的事,还是顾氏出面去办的。毕竟李佳氏到底还年幼,再者说了,此时后宫无皇后,作为太子的侧福晋,也无需跟后宫的嫔妃们有什么往来。所以,李佳氏和林氏,只能安安分分的待在毓庆宫里。从进宫直至现在,她两个都一直待在毓庆宫里从未出门过。
    别说是她两个小女孩,就是胤礽,待在屋里这么久不出门,也会闷死的。
    林氏听了胤礽这话,静静笑道:“李佳姐姐要管家,妾身不便前去相扰。何况,李佳姐姐素喜习字,妾身知道习字需静心,所以,并不想前去打扰了李佳姐姐。”
    林氏是个懂得为她人着想的好姑娘,她怕自己去李佳氏那里寻她说话,会惹得李佳氏厌烦。虽然李佳氏人及温和好相处,但她觉得,总是去找人家说话不太好,毕竟这是宫里,还是安分守静些好。
    再者,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她发现,太子似乎更喜欢安安静静的女孩子,聒噪轻浮之人,非常容易引起太子的反感。揣度太子的喜怒,本就是她分内之事,既然太子不喜,她就不必去做。
    何况,她自己也觉得太子其实说的挺对的,她跟李佳氏,每天实在是没有那么多话好说的。两个人都不出门,每天遇到的事儿也只有那么多,能有什么新鲜话好说呢?
    “这话也是,”胤礽笑道,“我听说你往常在家里喜欢读些话本,我这里没有话本,改天再给你寻些来。不过这些年我也读过一些新奇志怪的书,也写过一些读书笔记,我挑了一些有意思的过来,你有空的时候可以瞧一瞧,先读着,只当是解闷儿吧。”
    胤礽嫌点心太甜,没多吃,吃了三四块就停了手,望着林氏笑道:“你读过之后,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我说说。不拘是个什么都行,咱两个也算是有些话聊聊。若是你还想要什么,别的还不好说,但若是要书,我这里什么都能寻到,你只管开口。”
    这样一来,他也能跟林氏有些共同话题了。
    既然林氏已是他的女人了,自然不能不闻不问的。人家是个小姑娘,什么都不懂的,他自然是要慢慢来教的。何况,他心里本来对林氏就是有几分怜惜的。如能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来塑造这个小姑娘,也是蛮有意趣的一件事情。
    像李佳氏就不太看书,她只喜欢习字,所以她那里珍本名人字帖一堆,有不少都是胤礽寻来的。所以,胤礽有时候看书看得兴起,极想找人分享的时候,跟李佳氏就说不起来了。
    孔老夫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不逊,远之则怨。他从来不喜这句话,却觉得远之则怨这个评价放在他现在的现状里很是相配。他给不了这些女人爱,他也不可能每一个都爱,既然身为太子无法实现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那就只能尽量怀着体恤式的温柔来对待她们了。
    林氏性子安静,若他待她以温柔,她至少心中不会怨他冷漠无情。
    他从来看不惯身为男人却以对自己的家室耀武扬威还自诩强者的败类。身为强者,就该对自己身边的人温柔耐心,并且不躲避应当负起的责任。
    否则,何以为强?
    林氏听了这些话,只觉得灯下胤礽笑意连连的模样比往常还要温柔三分,她心里一热,忍不住问道:“太子爷,您为什么对妾身这么好?妾身、妾身自入宫以来,做得并不好……”
    她方才还在一个人伤心,觉得胤礽许多日子不来看她,是厌恶了她。她一个人闷着出神实在思考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哪里做得不够好。王嬷嬷和珍珠见她这样还议论了几句,叫她给喝止了。
    却没想到,一转眼太子就来了,还对她这样好,林氏觉得,眼前的这一切,真像是一场梦似的。

☆、第88章

“你既嫁了我做侧福晋,便是我的女人了,我不对你好,对谁好去?”
    胤礽笑道,“其实你已做得很好了,不必如此妄自菲薄。”
    胤礽拍拍身侧,示意林氏坐到他身边来,等林氏坐定后,他才微笑道:“我记得我与你说过的,你年纪还小,那样的事儿不宜过多,多了对你的身体有伤害,你还记得吗?”
    林氏不知胤礽为何说起这个,她脸皮薄,微微红了脸,垂眸低声道:“妾身记得。”
    太子不止对她说起过这个,太子还说,他自个儿也是年纪小,这些事儿做多了不利于他的成长发育,而且太早孕育对她的身体也不好,对将来孩子的身子也不好,林氏虽然奇怪太子的这些言论从何而来,但是她听了之后,偷偷去问过王嬷嬷,王嬷嬷听了虽然也很惊讶,但却说,太子的话并没有错。
    是以,她虽然嫁过来时间不短了,和太子那样的次数,并不是很多。
    这也是她方才不让珍珠说下去的原因,珍珠年纪小,压根不懂这些,而自己跟她,也实在说不上这些。
    “记得就好,其实,我也不打算瞒着你,虽然我去李佳氏那里比你这里多些,但多半和她也没有如何,只是说说话罢了,我对你们两个,其实都是一样的,”胤礽笑了笑,望着林氏道,“其实我夜里总是不大过来,并没有别的什么原因,我只是怕我过来之后……一个忍不住,又把你这样那样了。”
    林氏娴静腼腆,安静的时候,真的很像一只乖巧的小兔子。而初/夜那回,迫不得已喂了她一点酒喝,这样那样之后,再看她湿漉漉的眼睛,胤礽就会不可抑制的腾升出一种征服的欲/念。所以往后几回,每当回想这一幕,他有时候忍不住,还是会喂林氏一点酒喝。其实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林氏实在是太害羞了,总是很紧,他无法进去,只好用一点点酒,让林氏放松下来了……
    他也有深刻反省过,认为自己这样是不对的,但是他忍不住,最后只好尽量晚上不过来了……
    而珍珠口中的林氏每回跟他滚床单后一身伤,他听后其实也挺郁闷的,小姑娘的皮肤太嫩,用手轻轻一抓就有红痕,他虽然一直都很温柔,但是这样那样的时候难免会有些激动,于是乎,林氏身上总是会有些深深浅浅的痕迹的,他当真不是故意的。
    听胤礽直接说出这样的话,林氏的脸都红透了,但这会儿屋子没有服侍的人在,她即便害羞也觉得只是在太子面前不好意思罢了,听了这话并没有恼羞成怒,只是心里甜滋滋的却又觉得不好意思。
    胤礽见她又安安静静的不说话,只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含情脉脉的望着他,胤礽心下一叹,轻咳两声,摒除杂念后,才道:“方才在外头,无意听见你身边的人说了那些话。我想着,我在外头时,你在宫中总也无事,不如看些有意思的东西解闷才好,省得胡思乱想。李佳氏能静心习字,你就看看书吧!”
    他看见林氏听见他这话,眸光一颤,就要开口,他笑着伸手掩了她的唇,示意她不必解释:“你要说的我都知道。底下人也是为了主子,多说一两句也是有的,我只当从没听过这些话。不过,我不喜欢底下人太碎嘴,容易招惹是非。她们是你的人,又是你带进宫来的,我不出面,你自个儿弹压她们,叫她们不要再闲话就是了。若是你说不好,叫奶娘去说也行。我看你的那个奶嬷嬷还可以,倒是那个小丫鬟,年纪太小也不大懂事,你还是多调/教调/教吧!”
    胤礽笑道:“不过往后若是再无改进,我就要让奶娘出面替你调/教了。你也是知道的,我这毓庆宫里规矩严,不然的话,乱起来叫人太心烦了。”
    关于这一点,还是李佳氏那边的人叫人省心,李佳氏到底有手段有心计,比林氏更像个侧福晋。
    对于王嬷嬷的念叨和珍珠的泼辣,林氏多少有些自责,点点头道:“太子的话,妾身记住了。”
    真是安静乖巧懂事的小姑娘。
    胤礽看了心喜,郁结了几日的心因为唇角牵起的笑而散去不少,他伸手把林氏捞过来抱在怀里,才低声道:“这些时日,我为外头的事闹得心烦,有许多事都得亲自筹谋,忽略了你们也是在所难免的。你们在宫里,也是闷得很,不过,你也要明白,做太子的侧福晋,心不静是不行的。我当初选你,也是因为你的心静。心静了,对大家都会有好处的。”
    “敏宁,多少人的眼睛都盯着毓庆宫,你是我的侧福晋,自然也会有人盯着你,所以你乖你懂事,我很高兴。但是你也要把你的人看好,不能让她们替你或者替我招惹了是非。毕竟,我是太子,有些人现在还无法撼动我,却可以从你们下手。往后万事,还是要谨慎小心,明白么?”
    林氏知道,这是太子还把她放在心上,肯教她才会说这些话,她抿唇轻轻点点头:“妾身知道。妾身绝不会给太子爷添麻烦的。”
    胤礽这才笑道:“那就行了。时候也不早了,我也不走了,就在你这儿歇了吧。”
    林氏眼睛一亮,望着胤礽道:“太子爷是说真的么?”
    胤礽失笑,点点她的鼻尖道:“当然是真的。不过,只是盖着被子纯睡觉,不做别的。”
    ——
    一场大雪后京城终于放晴,然而,就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在这样辞旧迎新举国欢腾的时刻,孝庄的病势越发沉重了,御医们已无能为力,即便日日侍奉在侧的康熙不愿意承认,但是举朝上下也都知道,太皇太后的日子不多了,其病甚重,恐就在这几日了。
    于是,这个新年,宫里气氛惨淡,并不曾好好欢庆,就草草收了场。
    前些日子,因汤斌等人的事,胤礽虽无师傅授课,还是日日泡在懋勤殿里,后因孝庄病势沉重,康熙日日侍奉在慈宁宫里,胤礽也跟着一道前去,同康熙一起侍奉孝庄,同样是早出晚归。
    而能够这样做的人,除了康熙父子俩,就只有仁宪皇太后了。
    半个月下来,康熙、胤礽、仁宪太后,三个人全都瘦了一圈。
    康熙笃信孝道,自来对孝庄便是事诚至孝,眼见着胤礽也是如此,心中自然感动,觉得自己没有白养了这个儿子,可是,眼瞧着胤礽如此消瘦,他还是心疼自己的儿子,遂在孝庄昏睡之时,让胤礽回去歇着:“有朕在这里,你且回去休息吧。你年纪小,比不得朕正值壮年。”
    胤礽执意不肯,这正是值得表现的机会,让康熙对他所行孝道印象深刻的时候,他怎么能走呢?
    要知道,后世那些人,评价历史上的太子,有一条便是太子对康熙毫无至诚至孝之心。他既知此事,肯定是不能让自己也沦落到这样的地步的。
    何况,他之后还对康熙有所求,若此时不叫康熙感动,往后他的所求恐也不会那么顺利。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稍微用一下苦肉计也无妨。
    再者说了,相处这几年,撇开这些算计的心思不言,他对孝庄还是有一些感情存在的,而他既然做了这个皇太子,成为了胤礽,又是孝庄的曾孙子,做这些事情,本来也是理所应当,本分行事的。
    因此,胤礽道:“阿玛不用担心儿子,儿子年轻,能行的。”
    康熙点点头,父子一同给太皇太后尽孝,这样的事传出去,也是有好处的。对他以及太子的名声都有好处,这也说明皇室内部和睦,得以做天下人之榜样。因此,他便不再劝胤礽了。
    只是仁宪太后年纪也不小了,这样日夜劳苦,终究是累病了,不得已,才回了宁寿宫去休养去了。
    孝庄昏睡的时候多,清醒的时候少,这日正巧仁宪皇太后和胤礽都不在身边时,孝庄醒了过来,一睁眼,就瞧见了康熙守在她的病榻前。
    看着几乎瘦脱了形的孙儿,孝庄眼睛一红,哑声道:“这段时日,辛苦皇帝了……你该多歇歇,我是年老之人,早就不中用了,皇帝不必如此挂心。”
    她病中虽昏睡时日多,但康熙奉养她的孝心,她是都知道的。
    康熙见孝庄醒了,听见这个话眼圈一红,差点落泪,却笑问孝庄道:“皇祖母想吃些什么吗?您想吃什么用什么,只管吩咐孙儿,孙儿都能即刻给您弄来。”
    孝庄这些时日,进食很少,脾胃极虚,其实她是什么都吃不下的,但看康熙望着她的殷切之意,她到底不忍回绝,只笑道:“……倒也不要别的,只要一碗清粥就好了。”
    她没想到的是,她话音刚落,康熙便吩咐了人送清粥来,而且除清粥之外,康熙还加了一些年老久病之人易于咀嚼的小菜,不过是片刻的功夫,热腾腾的粥菜就全都齐全了,整整齐齐的放在孝庄榻边。
    孝庄瞧得惊奇,忍不住问道:“你是一直让膳房的人预备着吗?”
    康熙笑道:“自祖母病后,孙儿一直就让膳房的人日夜预备着,就怕祖母醒后不能吃上一口热的。其实不止这些,祖母爱吃的,我都让膳房预备了。只要祖母想要的,我都能即刻给祖母送来。”
    康熙虽笑着,眼中却隐约含泪,他之所以这样倾尽一切对待孝庄,只因孝庄的日子不多了。若能做到祖母所求,他情愿付出一切,只因为这样能让祖母舒心多留下一刻也是好的。
    这些年屡次失去心中重要的人,他还以为自己于心痛已经麻木,但每来一回,他都忍不住心中痛意,若非自知身为帝王不可失态,他早就痛哭失声了。

☆、第89章

康熙之于孝庄,是从心底深处敬重她依赖她感激她的。如果没有孝庄,即没有他的今日。
    他早年失恃,他不仅仅把孝庄当做亲祖母看待,还因为孝庄将他自幼抚养成人,他得到了从未在阿玛额娘那里得到的疼爱,所以,他对孝庄有孺慕之情,将本该投注在阿玛额娘身上的感情全部投注到了孝庄身上。
    因此,孝庄的即将离世,对于康熙的刺激和打击是巨大的。他心里的痛,远远要比之前失去那些人所产生的痛苦都要深。
    孝庄听了康熙这话,心里不可谓不感动,不可谓不高兴,她这些年的心思,也算是没有白费,养出的孙子要比儿子待她好得多。
    因着高兴,孝庄将那碗清粥都吃了,还略微吃了些小菜。
    康熙见此情景,心里极为高兴,之前进食极少,又昏睡,御医都说不行了,如今瞧着孝庄面色红润含笑,还吃了这许多的东西,康熙心里不由得升腾出一股希望,祖母是要好起来了吧?
    殊不知,濒死之人,皆有一段回光返照。
    康熙不知,孝庄心里却是清清楚楚的,她眼下进食了,身上有了些力气,便想把心里的话与康熙说一说,免得到了临去的时候,要交代的话未说完,徒惹遗憾。
    “孙儿啊,我知你性子仁厚,凡事皆肯宽待人一分,这也是你的好处,但是为帝者还是要宽严相济,你一味行忠恕之道,不知你苦心的人未免会辜负了你的一番心思的,”
    孝庄道,“当初我要立你,又教你在世祖跟前说的那些话,你还记得吧?往后,你也莫要忘了你自己的志向。我纵使不能陪着你了,也会在天上看着你的。福全自幼损了一目,不得立为太子,他是世祖长子,我知你心里对他多少是有些愧疚的,所以待他才这样亲厚,他心底仁善,也知为臣为兄的分寸,往后你们兄弟更该相互扶持才好。常宁年纪小,你底下的几个弟弟都还年轻,你要多顾念他们。纵然不亲厚,也不要过分苛责了他们。多少留下血脉都是好的。世祖啊,也只留下了这几个血脉……你可要多多的为大清开枝散叶啊……”
    康熙点头道:“孙儿知道。”
    继而又劝道,“祖母您累了,还是休息一会儿吧。这些话,等您好了再跟孙儿说。”
    孝庄轻轻摇了摇头:“不,现在说才是正好,回头说就来不及了。我不累,你听我与你说。”
    “我放心不下阿图,我去后,皇帝要替我照顾她,她是你姑姑,也是你的亲人,虽嫁到了巴林部,可你要时常惦记她,让她回京城来住一住,也算是你待她的情分了,她的一家人,你也要多多照顾,好歹,也是看在我的情面上。”
    康熙含泪点头:“祖母放心,孙儿必定照顾淑慧长公主一家,常接淑慧长公主来京城居住。”
    孝庄红着眼睛又道:“……皇帝知道的,我与皇太后有亲,她是我的侄孙女,这些年她在宫里,有我护着她,日子也还算安逸。她虽不是你的亲生额娘,却也是你的嫡母,这些年,你肯让太子亲厚她,自己与她的关系也改善了不少,我都是瞧在眼里的,心里也很是安慰。等我去后,在这宫中,她便是你的长辈,你要如同孝敬我一样孝敬她,给她皇太后该有的脸面,给她皇太后该有的关心,还要从心底里敬爱她顾念她,不至于让她感觉到孤独和寂寞,这些,你能做到吗?”
    康熙忍泪答应道:“孙儿能做到。”
    孝庄点点头道:“那便好。”
    顿了顿,望了一眼侍立在她榻前的苏麻喇姑,她眼中全是不舍,又含泪哽咽道,“我去后,苏麻也请皇上多多照顾了。这慈宁宫按规矩她是不能再住了,还请皇帝赏她一个清静住处,让她安安静静的颐养天年吧。”
    苏麻喇姑闻言,哭叫了一声太皇太后,立时伏地磕头谢恩了。
    康熙道:“祖母放心,孙儿定会照顾好苏麻姑姑的。”
    孝庄点点头,想了半晌,缓口气又道:“太子是个好孩子。他是你养大的,行事为人也都像你,我瞧他将来也不会差。他自己很刻苦勤奋,你不要逼他太狠了,也不要对他操之过急,凡事该缓缓而行。如果朝中有人对他不利,你要保护他。当然,以你对他的爱护,即便我不说,你也会做到的。只我如今要去了,有句话也该提醒你,这是你立下的太子,将来无论他有何过错,不可轻言废太子。”
    康熙点头应了一声是。
    孝庄对于康熙该交代的都交代完了,便缓了一缓,才道:“你去把太子和皇太后叫进来,我有话说。”
    得知孝庄醒了的消息后,胤礽和仁宪皇太后早就赶到了慈宁宫,这会儿正候在外头,听见说孝庄唤他们,两个人忙进了屋内,皆跪在榻前,听孝庄说话。
    这样临终交代遗言的场景,多半总是叫人伤感的,连康熙都在忍痛垂泪,胤礽受了气氛影响,眼中也忍不住湿/热一片,咬唇忍着眼泪不肯落下,他知道,孝庄未死时,若瞧见他哭,大概心里也不好受。因此,他偷偷抹泪的空当,还悄悄扯了扯仁宪皇太后的衣襟,示意她不要哭得失了仪态,眼前正理还是该听孝庄说话。
    孝庄看了看胤礽,缓了一口气,才道:“你要听你阿玛的话,凡事谨慎才好。你是个叫人省心的孩子,我也就不多嘱咐你了。”
    胤礽点点头,答了一声是。
    孝庄又转头看仁宪皇太后,略有些不舍的道:“我把你托付给皇帝了,我就先去了。从今往后,有皇帝孝敬你,我放心。等我去后,你要关心皇帝,好好的做一个皇太后该做的事儿。往后没了我,你就是这宫里最尊贵的人,要记得和睦相敬,我最希望看见的,就是你们像一家人一样,那样才好。”
    仁宪太后哭成了泪人儿,答了一声是,就再也说不出任何话了。
    而孝庄说了这许多的话,也很累了,眼神还有些涣散,她拼着全身的力气,才得以说出最后一段嘱托,这是对着康熙吩咐的:“我身后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以久,不可为我轻动,我也不忍为我一己之身而惊动太宗文皇帝,是以,此时不便合葬。若是别起茔域,我也不忍劳民伤财,究非合葬之义。我心里牵挂你们父子,不忍远去,你务必将我安葬于你们父子身侧,如此,我心方才无憾了。”
    孝庄之所嘱,教在场诸人惊讶万分,大清是从无这样的规矩的。
    然康熙看着孝庄直直盯着他的模样,他对祖母之请是无有不应的,当即一开口便答应了:“孙儿谨遵皇祖母懿旨。”
    康熙应了这话,孝庄心事既了,面容含笑,安详躺了一会儿,过后便没了气息,与世长辞了。
    孝庄去后,一应东西都是早就预备好了的,不用着急忙慌的去筹划。
    但孝庄一死,康熙顿觉眼前一黑,若非扶墙而立,他早就一头栽倒了,心已痛到无知无觉,但看在胤礽眼里,却觉得康熙站在那里无声无息的痛哭才颇为可怕。
    不哭出声来的痛哭,那种痛苦,是不能想象的。
    仁宪皇太后早已哭昏过去,孝庄榻前乱成一团,胤礽深吸一口气,抹掉眼泪,镇定叫人进来,将仁宪皇太后送回宁寿宫去,然后派了御医一路跟过去诊治。
    而后他将康熙扶至外间,让人好进去收拾孝庄,而他一步也不敢离开痛哭的康熙,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