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大夫人的穿书红包群-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好顾怀之又说他也想回江南去游历一番,刚好把顾砚和贾瑚两个小子带过去,这样路上也放心。
  顾悕之想着贾敏和林海现如今也在杭州,就算是离金陵也不是很远,横竖还有贾家族人和贾敏他们可以照看着,索性也就同意瑚哥儿去见一见世面。
  心里也想着,要是这次不中,也正好能磨一磨瑚哥儿的锐气。
  这番下来,倒是琏哥儿闷闷不乐了好几天,他年纪尚小,哪怕是有顾怀之做担保,也没人敢放他出门。
  短短几天内,他哥和他师父都走了,只留下他一个,更令人伤心的是,他师父走之前还给他留了大量的作业,足够让他做到他师父回来。
  顾怀之既然带着贾瑚去参加府试,就不允许自己看好的徒弟连个小小的府试都过不了,反正路上也是坐船,索性就给顾砚和贾瑚两兄弟补课。
  顾怀之是江苏巡抚的次子,这番送顾砚和贾瑚来自然是要回家一趟的。
  正好,贾家虽有族人在这边,但是早在贾赦在扬州当知府的时候就将他们收拾了一遍,这会儿让贾瑚一个小人家住到贾家的祖宅里也不放心。
  魏国府这一支又与其他的顾氏一族关系不怎么好,顾砚要在这边落脚还得去买一个院子或者租一个。
  所以顾怀之索性就将他们两都带回了顾家。顾怀之他们这一支是山阴顾氏的嫡支,顾怀之的父亲有当着江苏巡抚,自然是不会却了两个客院。
  顾家本来就有意与魏国府的那一支交好,这会儿来的一个是魏国府的外孙子兼顾怀之的徒弟,一个是魏国府未来的当家人,怎么都得迎一迎了。
  顾家可能是常出奇葩,顾怀之和顾恒之都是一样的大龄单身男中年,都向往着当个名士,云游四海什么的。
  可顾怀之没孩子,不代表他哥也没孩子,更巧的是他哥还有个与贾瑚同年的闺女。
  贾瑚和顾砚都是晚辈,到了别人家里来见一见女眷也是有的。贾瑚继承了他爹娘的好相貌,又是顾怀之这个一心想当名士,特爱装b的师父教出来的。周身的书卷气就能让人心生好感了。
  有闺女的爹娘都一样,恨不得早早的替闺女找好一个童养夫,知根知底的,这样闺女嫁过去也不会受欺负。
  贾瑚和顾砚两个半大的孩子光是站在厅堂里就是一种风光霁月的感觉,让正在愁着给闺女找个什么样的童养夫的顾大嫂看得眼前一亮。
  顾砚是同族,自然只能排除在外,可顾大嫂越看贾瑚越觉得合适。贾瑚的母亲是顾家人,哪怕两支的关系不怎么好,她闺女也得喊人家一声姑姑。这做姑姑的难道还能摆婆婆的架子?
  更为难得的是,顾怀之还是贾瑚的师父,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即使贾瑚欺负了自家闺女,日后要揍也方便。
  这么想着,顾大嫂就更加热情起来了。


第93章 
  因为古代的医疗技术差; 现如今; 世家大族里头没几对早早就定了亲的; 生怕一方去世; 另一方背上克妻或者克夫的名头。
  所以,顾大嫂虽越看越觉得贾瑚当女婿不错,也没露出半点要结亲的意思来。更何况; 就算是要结亲,也得找贾瑚的父母商量才是。
  只不过在衣食住行上对贾瑚和顾砚两人越发上心了些。
  原本; 贾敏和林海也在杭州府; 又是亲姑母; 贾瑚倒是理应住到林家去。
  早在贾瑚他们刚准备下江南的时候,顾悕之就派了人给贾敏送了信。
  贾敏原本是打算收拾好了两个客院,让贾瑚和顾砚两人住,以她和顾悕之的关系; 顾砚也可以算是她的亲侄儿了。
  只是毕竟这两人是来科考的,又有顾怀之这个当师父的跟随。原本在京城时; 顾怀之不介意住到荣国府; 可这在江南,好歹也是顾家的大本营; 顾怀之总不好再住到林家了。
  反正论起来也是亲眷,让贾瑚和顾砚两个住到了顾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更何况; 贾家的祖籍在金陵; 贾瑚还得在金陵参加府试; 倒不如住在顾家比较方便。
  倒是顾砚; 顾家的祖籍在杭州府,顾砚少不得来叨扰林家几日。
  现如今的风俗就是见了年轻的世家子弟都喜欢考校一番,贾瑚和顾砚在顾家住了几日,被顾家上下考校了一番以后,也就快临近县试的时候了。
  为着要早点出发也好了解一下当地知县的喜爱哪种文章什么的,顾砚也就早早的从顾家告辞赶往杭州府了。
  然后迎接顾砚的是来自前科状元郎林如海的考校。
  对于顾砚和贾瑚这种打小就有名师教导的来说,县试只不过是名次问题。
  能不能通过院试当上秀才,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不过鉴于瑚哥儿年纪尚小,除了顾怀之这个一心觉得自己教出来的徒弟最棒以外,众人都觉得,贾瑚能成为童生就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这时候几乎江南是文风最盛行的地方,殿试的前三甲几乎都出自江南。
  当然,觉得贾瑚能考中的,除了顾怀之还有一个就是史氏了。自打贾瑚走了以后,史氏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得劲了。
  白日里顾悕之和王氏去向史氏请安,史氏最多的问话就是“也不知道瑚哥儿到哪里了?外头哪里有家里好,也不知道瑚哥儿会不会住不惯?”
  顾悕之倒还好,好歹是当娘的,史氏这么问,顾悕之还能跟史氏有点共同语言,一起聊一聊贾瑚。
  可坐在旁边的王氏就成了个尴尬人了,自从史氏把王氏送到了家庙去住了一阵,回来以后又令王氏抄了不少经书。
  现如今王氏倒是摆出了一副一心向佛的样子,年纪不大,倒是已经开始念珠不离手了。
  顾悕之和史氏在上头聊贾瑚如何如何,王氏便在边上念佛,只是不知道是在求佛祖保佑呢,还是求什么了?
  一旦有科举考试,那些供奉着文昌菩萨的庙里的香火能好上一倍。史氏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京城南门外的文昌庙特别的灵验,便想着要去拜一拜。
  这种事情史氏自然是不会带了王氏去的,别看王氏现在吃素念佛的,可万一去了庙里咒她的宝贝大孙子可怎么办。
  所以就只有史氏和顾悕之一道出了门,这文昌庙在山上,原本自有轿夫抬着她们到山上去。
  可史氏非说这样就不灵验了,直接让轿子停在了山脚下,打算自己带着丫鬟婆子们爬上去。
  要不是顾悕之拦着,这庙里的香火又实在是太旺盛,过往的行人太多,史氏都想一步一磕头的到山上去。
  “太太不必太费心,瑚哥儿还年轻呢,这次没考中也正好挫挫他的锐气。”史氏这年纪在古人看来就是已经算是老年了,平日里又是进出都能坐轿的。
  且看史氏身边的丫鬟婆子们就已经都是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了,更别提史氏了。顾悕之只能在边上劝着史氏最好改了主意。
  史氏原本已经累得靠身边的丫鬟们搀着了,一听顾悕之这么说,立刻中气十足起来“胡说什么,有菩萨保佑我的瑚哥儿呢,瑚儿这么聪明,怎么会考不中呢。你还是当娘的呢,快给我呸掉。”
  说着,史氏又立刻双手合十,虔诚的向着山顶说道“菩萨啊,我儿媳妇胡说的,您可得保佑了我们家瑚哥儿考中啊。”
  顾悕之:“……”
  贾瑚还真不负史氏的期望,一举通过了府试,正式成为了一个童生,也算是有功名在身了。
  因为还要留下来参加接下来的院试,贾瑚便只派了下人们回来报喜。
  顾砚那里也是如此,顾砚此次算是子承父业,也得了头名,派来报喜的小厮都是兴冲冲的。
  顾慎之怕顾砚小小年纪坏了性情,等接到顾砚派来的人报信以后,顾慎之还特意把自己的长随派了过去,照看顾砚。
  而贾赦就尴尬多了,他总想着贾瑚小小年纪,哪怕是文采出众些也到底不能跟那种学了多年的比,不料贾瑚竟然中了。
  更尴尬的是,贾瑚比当年贾赦考的名次,恰好高了一名。贾赦再想想他当年是以十五岁的高龄考中的童生,而且他这十五岁还是老黄瓜刷绿漆那种。
  贾赦记起了瑚哥儿当初闹着要跟他表哥一起下江南考试时候,他是怎么说的来着“既然你要去,我这个当爹的也不拦你,到时候名落孙山可别来找我哭。”
  现在贾赦他想哭。
  众所周知,想当名士的不仅得才学好,周身的礼仪都让人觉得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你得会怼天怼地怼皇帝。
  鉴于顾怀之现如今名士的名头还不够响亮,皇帝还没敢怼,但是怼他亲爹已经是能让他亲爹想揍死他了。
  作为深得顾怀之真传的贾赦的两个儿子,都是个怼爹的好手。贾琏年纪小,可能还弱一些,但是贾瑚已经能引经据典的怼得贾赦哑口无言了。
  但是贾瑚作为府里最受宠的存在,贾赦一旦有半点想揍他的想法,贾赦他爹贾代善就能随手拿起军棍来揍贾赦。
  然后史氏就能给贾赦念叨半小时的“儿子太不孝顺了,他就是容不下我了,居然我揍我的大孙子,我要带着大孙子回金陵去了。”
  最后他的亲亲媳妇还能罚他睡书房。
  贾赦现在仿佛就已经能听到儿子几个月以后回来怼他的声音了。
  史氏一听到她的大孙子中了童生,第一反应就是文昌庙实在是太灵验了,多亏了她早早的替瑚哥儿去求了菩萨,该明儿该给庙里送点香油钱过去,保佑她的瑚哥儿一举中了秀才才好。
  贾代善则是要淡定的多了,仿佛贾瑚中了童生也是应该的。当然要是贾代善这段时间去茶馆没去得特别频繁,会更有说服力。
  听闻贾瑚以十岁幼龄考中了童生,基本上跟贾瑚同一个时代的孩童们都得遭个殃。
  最先深受其害的就是贾珠,王氏已经装了许久的和善人,可等到传来了贾瑚考中童生,王氏实在是装不下去了。
  这段时间二房的丫鬟们老是摔碎茶碗,茶具都已经换了好几套了
  大房有出息,就显得二房更加平凡无能了,可怜她的珠哥儿现如今还在宫里受白眼呢。
  王氏在心里对大房越发怨恨了,可又是实在没什么人手能对大房做些什么。
  王氏只能抱着放假回来的珠哥儿哭“珠哥儿,娘只有你了,你一定要争气了,给我们二房扳回一城。”
  可贾珠大概是扳不回这一城了,他只比贾瑚小了一岁,十二岁的童生,哪怕是中了头名,放在江南也不是没有。
  更何况,要让贾珠说点御下之道什么的,贾珠还说得上来一点,可要说科举,贾珠就没什么能耐了。
  可王氏不懂这些,只知道大房的儿子中了童生,王氏又记起她大嫂的娘家侄儿当年可不是也是伴读么,可为了科考不是不去宫里了么。
  那么,是不是她的珠哥儿要考科举也就不用去宫里了?可王氏又舍不得宫里头的大儒们,这倒是让王氏为难起来。
  贾珠听着他娘哭,一边安慰他娘,另一边心里也不免又觉得她娘有点无理取闹。瑚大哥哥是打小就被夸灵气足的,又是打小由名师启蒙的。
  可他本来就天赋不如瑚大哥哥,小时候学得又不怎么扎实,这如何去跟瑚大哥哥比。更何况,都是一家子的,又何必非得比出个高下来。
  听闻王氏有想让贾珠出宫的打算,贾珠更是无语了,出宫了难道再让他在他那个动辄打骂,可自己却还是个白身的爹手底下学习?


第94章 
  徒钟可以说是所有皇孙中身份最尴尬的存在; 要论身份高; 当今唯一的嫡孙; 这身份够高了。
  可偏生的他爹是个废太子,他的那些堂兄弟中哪怕是婢生子都比他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更大。在这种情况下; 徒钟想不豁达都不行。
  废太子和废太子妃在圈禁以后; 都已经自家就可能要被圈一辈子了,在觉得对不起儿子之余; 只能尽量把儿子往豁达; 乐观的方向教。
  所以徒钟虽然在宫里身份尴尬了些; 倒是个乐观的性子,为人也豁达得很。
  贾珠日日与徒钟同吃同住,贾珠的性子也越来越朝着徒铭的样子发展。
  所以对于贾瑚小小年纪考中了童生; 贾珠也没有嫉妒,即使是王氏和贾政每次他放假都得跟他耳提面命一遍。贾珠也能从左耳进了; 右耳出。
  他作为徒钟的伴读,虽然基本上是断绝科举的可能性了; 可是只要下一任皇帝要点面子; 就得做出善待废太子一脉的样子来; 他这辈子也肯定能荣华富贵了。
  当然,位极人臣什么的就不用想了; 在下一任皇帝做稳皇位之前; 他无论有没有才华都得做出一副碌碌无为的样子来。
  当然; 贾珠打小的教育和他本身的天赋也不是什么考科举的好料子。
  贾代善正是看出了这一点; 从来没在学业上对贾珠有什么要求; 珠哥儿背靠着皇孙,能保住二房的荣华富贵也就行了。
  不仅是贾珠受到了贾瑚带来的风波,同时被贾瑚波及的还有贾珍。贾珍作为宁国府现在唯一的男丁,被寄予了极大的厚望。
  当然,不一定是要考中进士的厚望,比如贾珍的亲爹贾敬,他对儿子的厚望就是想让他儿子继承他的事业,成为四九城的一霸。
  但是贾敷就不是这么想得了,他对大侄子最基本的要求是别跟贾敬似的不着调。
  当然,贾敷已经在心底把贾珍当成了自己的继承人。
  所以他在希望侄子当个正常人以外,还是想让侄子最好也能中个进士,好歹跟着隔壁把宁国府也往文臣的路子上转。
  但是毕竟贾珍不是亲儿子,贾敷也不能体罚侄子,可贾珍又真不是在科举方面有灵气的。
  尤其是听到隔壁府的瑚哥儿小小年纪就已经是童生了,贾敷在替贾瑚感到开心的同时,也难免有些自我怀疑。毕竟自家这个,还比瑚哥儿大上半年呢,连门槛都没摸着呢。
  贾敷不好训侄子,可与贾珍一同长大一起学习的贾元春就直接揪着弟弟的耳朵了。
  “珍儿,你就一直我爹教什么,你就学什么?瑚弟弟都已经考中童生了?那你日后的打算呢?”
  贾珍也很无奈,是真心想学好,可奈何他却真不在读书这方面开窍。
  “我自然是想好好学的,可我……”贾珍说着也情绪低落下来,“姐,你说我能不能靠着家里的关系进军营?”
  贾珍想了想还是郑重的问道,他在读书这道上不行,可习武却是还有把子力气的。
  这自然是不能的,要是贾珍上头还有个哥哥,哪怕有个弟弟,那他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没什么关系了。
  可偏偏贾珍是宁国府下一代中唯一的男丁,现如今,宁国府又正在文转武的关键时刻。
  要是贾珍又去从了武,那宁国府的前头做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元春对着这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也只能沉默了一会儿,恨恨得说道“我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元春一直是跟着贾珍一道读书的,贾珍学得经济仕途,元春虽是个女子,可贾敷也一起都教了。
  元春在这方面的天赋可比贾珍要好上不少,就连贾代化也在私底下与贾敷说过,要是元姐儿是个男丁,一定能撑起宁国府的门户。
  元春虽看着对陈氏的日日念叨着要生个儿子不怎么介意,可心底里也未尝没有要是自己是个男丁就好了的想法。
  要是她是个男孩,他爹娘就不会因为要求子而日日吵架了;要是她是个男孩,她们也就不用拘着珍哥儿日日读书了。
  还有个王仁也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也是现如今王家两房中唯一的子嗣。
  王仁他爹因为跟贾赦同一个事情,也被贾赦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伤害过,倒是也没逼儿子什么。
  可王仁他妹子就不一样,王熙凤作为小小年纪就已经在家里威名赫赫的凤辣子。
  在又一次见到她亲哥哥斗蟋蟀以后,直接就把她哥哥的蟋蟀罐砸了,然后气势汹汹的把比她大了三岁的哥哥揍了一顿,并威胁道“以后还敢不好好读书,见一次揍一次。”
  然后,凤辣子和她那个不成器的哥哥一同被关了禁闭。
  因为贾瑚考中了童生,史氏便觉着城南的文昌庙可以说是十分灵验了,为了求菩萨再次保佑大孙子,在贾瑚院试的前夕,史氏又决定去文昌庙一回。
  于此同时,被史氏忽悠着一起去的还有东府的朱氏,这是去求菩萨保佑让儿子开窍的,还是王家的王太太和王大奶奶,这是为王仁去的。
  就连顾悕之的母亲,李氏都被史氏忽悠着一同去了。顾悕之的两个兄长当年也都是经历过科举的,李氏那时候可没这副样子过。
  可到了孙子这辈,李氏却不免替大孙子多操点心,自从顾砚离京以后,李氏就开始坐立难安起来。既怕大孙子路上会不会遇到什么事,又怕大孙子没考上,回来受了他爹和他祖父的责罚。
  这不史氏一忽悠,李氏这个平日一直说求神佛不如靠己也决定去拜一拜菩萨了。
  一个是书香世家出来的,另一个是连字都没认识几个的,这两风马牛不相及的老太太倒居然格外的契合。
  这个来一句,当初砚哥儿他爹他叔叔院试的时候我也没心焦过。
  另一个立马跟一句,可不是,当年瑚哥儿他爹出了考场就晕,我也没这么担心过。史氏身边经年的老嬷嬷都想在心里反驳,当初抱着大爷哭着要回金陵的可也是您。
  两个老太太还能齐声叹个气,“儿孙都是债啊”然后再一起相互感慨着爬山。
  兴许是城南的文昌庙可能真有点灵,贾瑚顾砚还真都考上了,顾砚依旧是十分稳定,考了金陵府第一名的好成绩。
  瑚哥儿虽然考得在同期的考生里不是怎么好,可到底还是以吊车尾的成绩考中了秀才。
  这会儿来报喜的小子还带来了个好消息,在江南的贾敏又有了。
  这可把史氏给激动坏了,这两件事都是让她长脸的大好事。不跟江南的那些传承好好几百年的世家比,在京城的勋贵里,以十岁幼龄考中秀才得瑚哥儿也算是独一份了。
  而林家都已经好几代单传了,可偏偏她的闺女一嫁过去,就是一年抱两,打破了林家单传的魔咒。现如今又有了,这一个无论男女,都能让林家把贾敏供起来。
  好事是不可能成双的,但可能成三啊,就在这个档口,顾悕之有怀上了。还恰好是在小厮来报喜的时候,迷信的史氏非得认为这个孙子辈就是旺她大孙子,旺她的。
  想到这里,史氏顿时又大方了起来,又流水似的往东院送东西,当然还得比照着东院差不多的往江南的贾敏那里送一份。
  王氏面上不显,可手上却快把帕子给撕碎了,王氏她们院子里的茶杯又碎了好几波。
  贾瑚是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另一个现如今看着已经显出了六元及第的样子来。作为极好面子的当今圣上自然是放在心上。
  皇帝在皇子面前是个严父,可在皇孙们面前就是个地地道道的慈祥的爷爷了,就连皇孙的伴读们也没几个怕他的。
  正好,这几日那些年纪小些的皇孙们交上来的功课实在有些马马虎虎,皇帝便拿了贾瑚和顾砚来做例子。
  不仅把年纪小些的皇孙们训了一顿,连明明有好好做功课的年纪大的皇孙们也没放过,成功让贾瑚和顾砚两个在皇孙和其伴读们面前拉了一波仇恨。
  皇帝在面前还好,可等皇帝一走,不免有皇孙在底下嘀咕“那贾瑚能考中秀才,还不是仗着他祖父是荣国公,要让我去考,我也……”
  那皇孙的话还没说完,贾珠的拳头已经让他把剩下的话给咽回去了。
  贾珠是为人豁达,但毕竟不是什么都不懂,这位皇孙的话,已经都快暗指贾瑚科举舞弊。
  “我瑚大哥哥才不是靠着祖父,他是有真才实学的。”贾珠虽跟贾瑚接触不多,可贾珠对贾瑚这个堂哥最多的印象,大概就是他哥过目不忘的本领了。
  贾瑚这么一揍人,那皇孙怎么肯依,不就扯着喉咙喊道“呸,贾瑚有什么真才实学?”还撸起了袖子打算打回来,还他他的伴读也跟着要动手
  可徒铭和徒钰也是贾瑚的亲表弟,自然也陷入了这场混战。徒钟拿贾珠当兄弟看待,自然也不能看着贾珠被揍。
  又有因为被波及到以后,也加入战斗的其他人,一时之间,倒是几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进来。
  不过幸好,都不过是一群半大少年,且下手也有分寸。等皇帝再赶到,把打群架的众人分开,收伤最重的也不过是被打出了个熊猫眼。


第95章 
  得知了孙子们打架的缘由以后,皇帝也怕是觉得自己貌似给贾瑚和顾砚拉了不少仇恨。
  这事细论起来; 这得先是由于嫉妒而背地里说人的大皇子家的徒锐的错; 当然第一个动手的贾珠也自然是有错的。
  但可别忘了; 现在被自己那些个为了夺嫡,都快斗成乌眼鸡,半点没有兄弟之间兄友弟恭的样子折腾得都快疯了的当今却是实在喜欢贾珠能为了兄长出头的。
  可要是只罚徒锐; 那怕是被整个贾家都能自己那个小心眼的大儿子被记恨上。
  从来都是任性妄为的当今,倒是第一次替一个臣下考虑起来。
  这事纠结到最后,皇帝也就只能高高举起; 轻轻放下; 只罚参与了打架的三张大字。
  皇帝虽也没特意再罚徒锐,可心里却未尝没有觉得这个孙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